CN218163343U -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3343U
CN218163343U CN202220482449.6U CN202220482449U CN218163343U CN 218163343 U CN218163343 U CN 218163343U CN 202220482449 U CN202220482449 U CN 202220482449U CN 218163343 U CN218163343 U CN 218163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upper cover
lower cov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824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we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we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we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we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824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3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3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3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风道,且所述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面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所述下盖上设有出风口。本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与上盖设为一体,配合风扇和下盖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汽车领域,大功率无线充电器而言,散热尤其重要。目前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多配合风扇进行散热,而内部风道多采用单独的风道,需要单独开模具,增加了一个风道零件成本和人工安装成本,并且风道的安装存在缝隙,造成风量减少,不利于风扇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风道,且所述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面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所述下盖上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呈槽状,且所述风道侧面连接所述上盖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固设于所述下盖底部,所述上盖内壁设有朝向下盖底壁延伸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连通所述风道形成风道口,所述通风管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设置;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风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为竖直的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风道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贴近所述下盖侧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一端,所述风道口连通所述风道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以及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焊接、螺纹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与上盖设为一体,配合风扇和下盖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盖;11、风道;12、进风口;13、风道口;14、通风管;15、凸块;16、安装凸台;161、螺纹孔;
2、下盖;21、出风口;22、凹槽;23、台阶结构;231、通孔;
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3;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风道11,且所述风道11连通所述上盖1侧面形成进风口12;所述风道11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13,所述下盖2上设有出风口2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11与上盖1设为一体,配合风扇3和下盖2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11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11呈槽状,且所述风道11侧面连接所述上盖1顶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风道11设为槽状有利于制造上盖1的注塑成型模具;同时,槽状的风道11可使得风道11中流动的空气与放置于上盖1顶部的待充电设备的外壳直接接触,具有较强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11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风道11有利于增大通风量,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3固设于所述下盖2底部,所述上盖1内壁设有朝向下盖2底壁延伸的通风管14,所述通风管14一端连通所述风道11形成风道口13,所述通风管14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3设置;所述出风口21对应所述风扇3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计通风管14并使风扇3和出风口21靠近通风管14的端部设置,可减少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或水汽沾染容纳腔中的其它部件,造成短路或失效;还可防止吸收了待充电设备的热量的空气与容纳腔中的其它部件直接接触,造成部件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14为竖直的管道。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通风管14设为竖直的管道有利于上盖1的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14与所述风道11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倒圆角结构可使风道11中的空气流动更顺畅,进而增强风道11的通风能力,提升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14贴近所述下盖2侧壁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风管14向下盖2的侧壁靠拢以避让容纳腔内的其它部件,有利于容纳腔内的部件的装配规划或安装外型尺寸较大的零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12连通所述风道11一端,所述风道口13连通所述风道11另一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风道口13设于风道11一端,进风口12设于风道11另一端有利于使空气在风道11中流动的行程最大化,令流动的空气能带走更多待充电设备散发出的热量,从而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15以及与所述凸块15配合的凹槽22。
由上述描述可知,配合连接和凸块15和凹槽22可对上盖1和下盖2的安装过程起到防呆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焊接、螺纹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盖1与下盖2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或装配需要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可广泛应用于车载充电器中,有利于简化车载充电器的外壳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充电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所述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3;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风道11,且所述风道11连通所述上盖1侧面形成进风口12;所述风道11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13,所述下盖2上设有出风口21。所述风道11呈槽状,且所述风道11侧面连接所述上盖1顶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和下盖2合并成的壳体整体呈矩形体状;风扇3固定安装于下盖2底壁上。出风口21设为一个开设于下盖2底壁的圆形窗口,且出风口21的圆心位于风扇3的旋转中心轴上。风道11设为开设于上盖1顶面的倒梯形槽,倾斜的两侧面有利于上盖1在注塑加工中进行拔模。风道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盖1的长度方向设置。风道口13连通风道11的底壁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风道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11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1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风道11设有八个,八个风道11沿着上盖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风道11可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风扇3固设于所述下盖2底部,所述上盖1内壁设有朝向下盖2底壁延伸的通风管14,所述通风管14一端连通所述风道11形成风道口13,所述通风管14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3设置;所述出风口21对应所述风扇3设置。所述通风管14为竖直的管道。所述通风管14与所述风道11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结构。具体的,通风管14设为矩形的通心管,风道11的一端连通通风管14顶部的一侧边设置。通风管14和风道11一一对应设置,风道口13和风道11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通风管14贴近所述下盖2侧壁设置。具体的,通风管14侧壁连接上盖1的侧壁设置,且通风管14一端凸出上盖1的侧壁底面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12连通所述风道11一端,所述风道口13连通所述风道11另一端。
如图1所示,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15以及与所述凸块15配合的凹槽2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盖1和下盖2均呈盆状,安装时,上盖1的侧壁底面与下盖2的侧壁顶面相抵触。凸块15呈矩形,由上盖1的侧壁向下凸出延伸形成,凹槽22由下盖2的侧壁向下凹陷形成。上盖1的四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凸块15,凹槽22与凸块15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焊接、螺纹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盖1顶壁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向下凸出的圆柱状的安装凸台16,安装凸台16底面设有螺纹孔161,下盖2底壁的四个角部对应安装凸台16向上弯折凹陷形成台阶结构23,所述台阶结构23上设有与螺纹孔161对应的通孔231,螺钉可穿过所述通孔231,与所述螺纹孔161连接,以使上盖1与下盖2固定连接。设计台阶结构23,可缩短螺钉的长度,进而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还可避免螺钉头凸出下盖2底面而与外物发生摩擦。安装凸台16与上盖1顶壁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使用时,将待充电设备放置于上盖1顶部,此时风道11的顶部开口被待充电设备封闭;风扇3启动,向出风口21外吹出空气,造成容纳腔内气压降低,致使充电器外部空气受负压;在负压作用下,空气将依次穿过进风口12、风道11、风道口13和通风管14,进入容纳腔中,并在风扇3驱使下从出风口21流出,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散热风道系统;空气在流过风道11的过程中,会接触待充电设备的外壳,吸收并带走待充电设备散发出的热量,从而为待充电设备降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与上盖设为一体,配合风扇和下盖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槽状的风道可使得风道中流动的空气与放置于上盖顶部的待充电设备的外壳直接接触,具有较强的散热效果。设计通风管并使风扇和出风口靠近通风管端部设置,可防止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或水汽沾染容纳腔中的其它部件,造成短路或失效。呈槽状的风道和竖直的通风管有利于上盖的注塑成型。通风管向下盖的侧壁靠拢有利于容纳腔内的部件的装配规划或安装外型尺寸较大的零部件。将风道口设于风道一端,进风口设于风道另一端有利于使空气在风道中流动的行程最大化,令流动的空气能带走更多热量,从而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配合连接和凸块和凹槽可对上盖和下盖的安装过程起到防呆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风道,且所述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面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所述下盖上设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呈槽状,且所述风道侧面连接所述上盖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设于所述下盖底部,所述上盖内壁设有朝向下盖底壁延伸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连通所述风道形成风道口,所述通风管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设置;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风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为竖直的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风道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贴近所述下盖侧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一端,所述风道口连通所述风道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以及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焊接、螺纹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
CN202220482449.6U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Active CN218163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449.6U CN218163343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449.6U CN218163343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3343U true CN218163343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4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82449.6U Active CN218163343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3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5181B2 (en) Volute centrifugal fan with permanent-magnet brush-less motor system
US20170276136A1 (en) Fluid machine
JP2022546891A (ja) バインディングポスト密封キャップ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108091960B (zh) 一种电池箱的风道结构及电池箱
CN218163343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CN105193349A (zh) 吸尘器及其电机组件
CN211126479U (zh) 一种防尘配电盒
CN209944579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218525635U (zh) 一种储能电源系统模块上的组合式冷却系统装置
CN21462782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壳体组件
CN215680796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111266716B (zh) 电焊机
CN205316482U (zh) 轴流柜机
CN209489088U (zh) 一种集成控制装置
CN210351836U (zh) 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结构
CN112325390B (zh) 移动空调
CN208723681U (zh) 一种风冷却式伺服电机
CN207864165U (zh) 一种回转式压缩机
CN220209071U (zh) 电池模组以及汽车
CN215872061U (zh) 控制器及工业吊扇
CN22066961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组件及其空调室外机
CN219287218U (zh) 电机和电器设备
CN110173467A (zh)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散热装置
CN116156832B (zh) 一种新能源车载电源模块控制总成装置
CN220239009U (zh) 一种水冷控制盒以及喷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