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0202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0202U
CN218160202U CN202221338265.9U CN202221338265U CN218160202U CN 218160202 U CN218160202 U CN 218160202U CN 202221338265 U CN202221338265 U CN 202221338265U CN 218160202 U CN218160202 U CN 218160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locking mechanism
pushing
gas channel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82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林
刘毅
张慧民
孙健焜
骆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382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0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0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0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壳体、转动机构、操作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组件,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以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在壳体外半包围形成容纳空;操作空间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转动机构和脱扣组件设置于可体内,其中脱扣组件被配置为当断路器内电流异常时带动锁定机构运动,以驱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能够提高断路器在高电压等级下的分断能力和灭弧效果。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用到高电压等级的塑壳断路器,例如AC1150V、DC1500V等。业内大多数厂家的做法是直接基于现有成熟的塑壳断路器衍生出产品,然而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这些场合,因为这些派生品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例如:绝缘能力不够、分断能力低(在现有结构形式下,无法排布足够容量的灭弧室),甚至在高电压等级的情况下连最基础的隔离性能都打折扣,灭弧效果也相应的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断路器,能够提高断路器在高电压等级下的分断能力和灭弧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壳体、转动机构、操作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组件,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以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在壳体外半包围形成容纳空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第一部分内;操作机构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连接于转动机构,用以驱动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动触头远离或靠近静触头;锁定机构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锁定机构通过操作机构驱动动触头运动;脱扣组件设置于第三部分内,脱扣组件被配置为当断路器内电流异常时带动锁定机构运动,以驱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包括位于脱扣组件与操作机构之间的侧壁,以及在第一方向上贯穿侧壁的通孔,脱扣组件中的部分能够通过通孔进入容纳空间,并带动锁定机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脱扣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推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推动件移动,以使推动件的至少部分进入至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导部和推动部,驱动件通过传导部带动推动部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导部包括夹设在推动部与驱动件之间的第一分部,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推动部一侧的第二分部,第二分部滑动连接于通孔;其中,第二分部在侧壁的正投影与通孔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部在侧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上设置与动触头远离转动机构一侧的灭弧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的气体通道,脱扣组件通过气体通道与灭弧系统连通,气体通道内的气体能够驱动脱扣组件运动,以使动触头远离静触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脱扣组件与气体通道的出口位于灭弧系统朝向转动机构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多个消游离装置,多个消游离装置在气体通道内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容纳部,容纳部内设置有接线端子,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容纳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锁定机构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锁定机构的移动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中,断路器包括壳体、转动机构、操作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组件等,锁定机构和操作机构均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其中容纳空间处于壳体外,锁定机构与操作机构相连接;其余机构都处于壳体内。当电流发生异常断路器需要脱扣分闸时,脱扣组件带动锁定机构运动以解除锁定,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完成分闸。本申请的脱扣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三部分内,锁定机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处于壳体外并与脱扣组件连接,这样设置断路器在需要分闸时无需再敞开壳体将脱扣组件直接与锁定机构相接触,能够保持壳体内的气密性,从而能够提升断路器的灭弧效果与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机构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断路器;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1、壳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31、侧壁;132、通孔;14、容纳空间;15、动触头;16、静触头;17、容纳部;171、接线端子;
2、转动机构;21、转动轮;
3、操作机构;31、上连杆;32、主弹性件;33、下连杆;34、操作手柄;35、操作架;
4、锁定机构;41、第一锁定件;42、第二锁定件;43、第三锁定件;44、第四锁定件;45、限位件;
5、脱扣组件;51、驱动件;511、双金调节螺母;512、双金属片;513、动铁片;514、静铁片;52、推动件;521、传导部;521a、第一分部;521b、第二分部;522、推动部;
6、灭弧系统;61、灭弧室;
7、气体通道;71、消游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单断点塑壳断路器的结构中,操作机构、锁定机构、转动机构和灭弧系统均设置在同一个腔体内,当发生电路故障需要脱扣分闸时,需要敞开壳体让脱扣器直接与锁扣接触,这样严重影响了壳体内的气密性,因此当电弧气体需要泄放时,电弧粒子会穿入壳体的缝隙,电弧粒子会附着在操作机构和转动机构上烧毁操作机构或转轴,甚至在大短路电流的情况下,烧毁现象更加严重,更有甚者电弧粒子可能进入热磁脱扣器内,导致断路器丧失基本的分合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10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断路器100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机构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100,断路器100包括壳体1、转动机构2、操作机构3、锁定机构4和脱扣组件5,壳体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部分12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小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3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以使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在壳体1外半包围形成容纳空间14,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转动机构2转动连接于第一部分11内;操作机构3设置于容纳空间14内并连接于转动机构2,用以驱动与转动机构2相连的动触头15远离或靠近静触头16;锁定机构4设置于容纳空间14内,锁定机构4通过操作机构3驱动动触头15运动;脱扣组件5设置于第三部分13内,脱扣组件5被配置为当断路器100内电流异常时带动锁定机构4运动,以驱动动触头15远离静触头1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的夹角本申请不做限制,只要满足两个方向互不重合或平行即可,以下以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壳体1包括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其中容纳空间14为壳体1向底部凹陷一部分形成的外部空间,操作机构3和锁定机构4均设置在容纳空间14内,而脱扣组件5位于第三部分13的顶部,转动机构2也位于第一部分11的顶部,脱扣组件5、锁定机构4、操作机构3和转动机构2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断路器100在需要断开时,快速的发生连锁反应以达到断路器100在电流异常的情况下快速断闸的目的,提高了断路器100的分断能力。
壳体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壳体1可以沿第二方向Y向下凹陷形成容纳空间14,容纳空间14与壳体1的整个内部空间相隔开,从而降低电弧粒子附着在操作机构3和锁定机构4上的风险,保证断路器100的分断效果。同时整个壳体1呈凹形结构,壳体1内部具有若干中空的腔体,这些若干腔体相互连通,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壳体1内部的气密性,更好的引导内部气流的走向,有利于提高断路器100的灭弧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包括转动轮21,转动轮21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其中动触头15位于转动轮21上能够与转动轮21同步运动,其中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配合使用,当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结合时,断路器100处于连通状态即合闸状态;而当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开时,断路器100处于断路状态即分闸状态。
如图3所示,操作机构3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四连杆的机构为例进行说明,操作机构3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1上,方便后续的维护更换,其中操作机构3包括上连杆31和下连杆33和主弹性件32,上连杆31和下连杆33通过转轴(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主弹性件32的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操作架35与操作手柄34相连接,主弹性件32与操作手柄34相连接的一端用于接收外力,另一端用于对转轴施加拉力并带动转轴运动,转轴可以固定连接在上连杆31上,也可以固定连接在下连杆33上,还可以与上连杆31和下连杆33均转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其中下连杆33一端与上连杆31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轮21连接,下连杆33与转动轮2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通过销轴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在下连杆33传递动力给转动轮21的同时保持壳体1内的气密性;例如还可以是铰接连接,这样连接方便后续的维护更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就理解的是,对于下连杆33和转动轮21的连接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只要是转动连接的方式能够传递动力即可。
断路器100在需要进行分合闸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操作手柄34,将动力传递至主弹性件32,主弹性件32再将动力传递至转轴,转轴带动上连杆31运动,上连杆31带动下连杆33一起运动,使得转动轮21发生转动,以使动触头15远离或靠近静触头16,实现断路器100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切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对于操作机构3的设置方式本申请不限于此,操作机构3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等传动方式,或者是三连杆、两连杆的方式,对于操作机构3的具体设置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即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断路器100在连接状态时,锁定机构4处于锁定状态,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之间相互接触;当断路器100发生故障时,脱扣组件5能够作用在锁定机构4上,将锁定机构4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锁定机构4再通过上述操作机构3传递动力到转动机构2,将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这时断路器100将断开,保护电路安全。
锁定机构4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四级锁定机构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锁定机构4还可以是二级锁定机构、三级锁定机构、五级锁定机构等,本申请不限于此。锁定机构4包括第一锁定件41、第二锁定件42、第三锁定件43和第四锁定件44,其中第一锁定件41和第二锁定件42相互锁定,第二锁定件42和第三锁定件43相互锁定,第三锁定件43和第四锁定件44相互锁定,这四个锁定件共同形成三个锁定机构,其中第一锁定件41的一端与脱扣组件5连接,当断路器100发生异常电流的情况时,脱扣组件5能够作用在第一锁定件41上,各锁定件之间发生连锁反应,而第四锁定件44与操作机构3相连接,锁定机构4在发生连锁反应以后,通过第四锁定件44触发主弹性件32,带动上连杆31和下连杆33运动,最后再带动转动轮21转动以带动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完成断路器100的断开过程。设置上述的四级的锁定机构相对于传统断路器100中的一个锁定机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定机构4锁定效果更加紧固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断路器100的分断能力。
脱扣组件5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将脱扣组件5设置成移动件和脱扣器的形式,在电流正常的情况下,移动件和锁定机构4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能够根据不同的额定电流的过电流倍数调整间隙以获得不同额定电流下的过电流脱扣,在电流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脱扣器能够感应到电流异常情况,控制移动件移动作用到锁定机构4上,最终带动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相互分离断开;还可以是通过电磁阀的形式控制脱扣组件5,这样设置能够实现智能自动化,反应更加灵敏。对于脱扣组件5的设置方式本申请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完成在断路器100内电流异常时能够带动锁定机构4运动以驱动动触头15远离静触头16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100中,断路器100包括壳体1、转动机构2、操作机构3、锁定机构4和脱扣组件5等,锁定机构4和操作机构3均设置在容纳空间14内,其中容纳空间14处于壳体1外,锁定机构4与操作机构3相连接;其余机构都处于壳体1内。当电流发生异常断路器100需要脱扣分闸时,脱扣组件5带动锁定机构4运动以解除锁定,使得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完成分闸。本申请的脱扣组件5设置在壳体1的第三部分13内,锁定机构4设置在容纳空间14内且处于壳体1外并与脱扣组件5连接,这样设置断路器100在需要分闸时不需要敞开壳体1将脱扣组件5直接与锁定机构4相接触,能够保持壳体1内的气密性,从而能够提升断路器100的灭弧效果与分断能力。
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3包括位于脱扣组件5与操作机构3之间的侧壁131,以及在第一方向X上贯穿侧壁131的通孔132,脱扣组件5中的部分能够通过通孔132进入容纳空间14,并带动锁定机构4运动。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132位于第三部分13的顶部且靠近锁定机构4的一侧,其中通孔132与锁定机构4位于同一高度上,通孔132沿第一方向X上对准锁定机构4,这样设置能够在断路器100发生异常电流的情况下,脱扣组件5击打的部分能够快速穿过该通孔132击打在锁定机构4上,从而触发锁定机构4发生连锁反应切换为解锁状态,最终传递到转动机构2带动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完成断路器100断开状态的切换,实现断路器100快速分闸的效果。而当需要重新将断路器100切换为连接状态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操作手柄34,带动锁定机构4运动切换回锁定状态,锁定机构4会接触到脱扣组件5从而能够通过锁定机构4带动脱扣组件5再次穿过通孔132复位回初始状态
结合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脱扣组件5包括驱动件51和推动件52,驱动件51用于驱动推动件52移动,以使推动件52的至少部分进入至容纳空间14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件5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驱动件51可以设置成双金调节螺母511,双金调节螺母511上设置有双金属片512,双金属片512间隔设置且双金属片512沿第一方向X上左边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右边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双金属片512之间还可以通过改变预设间隔距离以处理不同倍数额定电流下的异常情况,当电流发生异常情况时,金属片会受热发生形变,而由于左边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右边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双金属片512会朝右边的方向形变,从而能够推动推动件52穿过通孔132击打在锁定机构4上,最终将动力传递至转动机构2,以带动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完成断闸的过程;驱动件51还可以是动铁片513与静铁片514形式的电磁机构,当电流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电磁机构发生反应,驱动动铁片513撞击推动件52,推动件52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穿过通孔132击打在锁定机构4上,最终将动力传递至转动机构2,以带动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完成断闸的过程,设置电磁机构能够处理在大倍数异常电流例如短接电路的情况下完成快速的脱扣分闸。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驱动件51的设置方式可以为上述双金或电磁机构之间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电流异常情况,对于驱动件51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件51、推动件52、通孔132和锁定机构4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其中推动件52与壳体1之间是小间隙配合,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壳体1内气流走向的正确性和壳体1内各部分之间的气密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在发生异常电流的情况下,推动件52与锁定机构4之间形成交互配合,推动件52能够快速穿过通孔132击打锁定机构4,实现快速脱扣分闸的目的。
结合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推动件52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导部521和推动部522,驱动件51通过传导部521带动推动部522移动。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导部521与推动部522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推动部522凸出于传导部521且推动部522在靠近通孔132的一端做成尖端,当电流发生异常时,驱动件51能够推动传导部521,以带动推动部522运动,尖端穿过通孔132击打在锁定机构4上,触发锁定机构4的连锁反应,最终带动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实现脱扣分闸。设置传导部521一方面能够缓冲快速击打时产生的动力,增加推动件52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壳体1内的气密性,提高灭弧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导部521包括夹设在推动部522与驱动件51之间的第一分部521a,以及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推动部522一侧的第二分部521b,第二分部521b滑动连接于通孔132;其中,第二分部521b在侧壁131的正投影与通孔132重叠。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传导部521做成“L”形状,第一分部521a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分部521b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推动部522沿第一方向X向通孔132凸出于第一分部521a且夹设在第一分部521a和第二分部521b之间,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整个推动件52保持稳定,防止推动件5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涉错位而无法脱扣的情况。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侧壁131与第二分部521b移动的位置设置滑轨,第二分部521b滑动连接于侧壁131上,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一分部521a与壳体1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推动件52移动的平滑性;一方面还能够起到支撑推动部522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还能够防止来自下方的气流反吹,防止推动件52发生干涉,出现推动部522与通孔132发生错位甚至无法脱扣的现象。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传导部521的具体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保证推动部522顺利穿过通孔132即可,具体的设置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其中将第二分部521b在侧壁131的正投影与通孔132重叠,使得第二分部521b的截面与通孔132的形状相匹配,在需要脱扣分闸时,增加壳体1内的气密性,保证断路器100内的灭弧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分部521a在侧壁13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通孔132外。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将第一分部521a在侧壁13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通孔132外能够在需要脱扣分闸时,整个推动件52不会直接移出通孔132,掉出壳体1外,推动件52会卡在壳体1上,这样设置能够限制推动件52移动的距离,防止推动件52掉出通孔132外,从而影响脱扣效果。
结合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断路器10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上设置与动触头15远离转动机构2一侧的灭弧系统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灭弧系统6包括灭弧室61,灭弧室61位于壳体1的底部,动触头15位于转动轮21与灭弧室61之间,在断路器100分闸的瞬间,由于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间存在电容,使得触头间绝缘击穿并产生电弧,电弧的存在既会扩大电路系统整体的故障程度,也会对触头本身造成破坏,因此断路器100需要设置灭弧系统6用于减少电弧对触头的烧损以及限制电弧扩展的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灭弧系统6位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内。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灭弧室61也设置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底部,且沿第一方向X横向布置,这样使得整个灭弧室61的容积更大,能够容纳安装更多的栅片,从而提高灭弧系统6的灭弧效果并且还能够提高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断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断路器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内的气体通道7,脱扣组件5通过气体通道7与灭弧系统6连通,气体通道7内的气体能够驱动脱扣组件5运动,以使动触头15远离静触头1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体通道7由壳体1的底部通向壳体1的顶部,气体自下而上升,相较于传统的断路器100气道气体左右移动,本申请的气体通道7更长,能够增强气体通道7内的冷却效果,从而能够更好的冷却气体,使得电弧消失,使得电弧不会通过气体通道7进入脱扣组件5等其他部件造成部件烧毁从而影响了断路器100的分断能力。而且设置气体通道7能够在驱动件51发生故障失效或者延迟触发的情况下,在发生异常电流时,气体通道7内会形成强大的气流,从而在脱扣组件5的区域形成高压区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能够推动第一分部521a从而使得推动部522穿过通孔132,击打在锁定机构4上,最终使得动触头15与静触头16分离,实现快速脱扣分闸的目的;而在没有异常电流的情况下,气体通道7内是不会产生大气流的,因此推动件52就会保持静止不会击打锁定机构4,从而不会影响到锁定机构4的锁定状态。其中气体在气体通道7内的运动流路方向如图8箭头标注所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脱扣组件5与气体通道7的出口位于灭弧系统6朝向转动机构2的一侧。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将气体通道7的出口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且背向脱扣组件5的一侧,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得气体自下而上升,气体有了更长的流道,使得气体得到更好的冷却,使得更多的电弧消失;另一方面,能够在驱动件51失效或延迟触发以及断路器100发生异常电流的情况下,气流推动的是第一分部521a而不是第二分部521b,然后击打锁定机构4完成脱扣分闸的过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断路器100还包括多个消游离装置71,多个消游离装置71在气体通道7内间隔排布。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着气体通道7内气体流动的方向上,消游离装置71的缝隙逐渐变小变密,这样设置能够更好的冷却气体通道7内的气体,增强气体通道7内的冷却效果,能够实现气体通道7内零飞弧。可选的,消游离装置71可以是线切割一体成型件,加工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消游离装置71的孔型和网型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冷却气体通道7内的气体即可,并不限制具体的形状和数量。
继续参阅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3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容纳部17,容纳部17内设置有接线端子171,气体通道7的出口与容纳部17连通。可选地,容纳部17可以在顶壁和侧壁上均开设通孔,导线通过这些通孔与接线端子171相连接,容纳部17与壳体1内的各部分之间相互隔开,使得这些导线不会影响到断路器100内部的正常工作。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三部分13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容纳部17,一方面使得气体通道7气体能够从容纳部17出去,从而不会影响到断路器100内部各机构的正常工作,增加壳体1内的气密性;另一方面气体能够通过容纳部17的出口出去从而推动推动件52击打锁定机构4以达到脱扣分闸的目的,对于容纳部17的形状大小本申请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断路器100还包括限位件45,限位件45设置在锁定机构4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锁定机构4的移动距离。可选的,限位件45设置在第一锁定件41的移动方向上,以限制第一锁定件41的最大移动距离,防止第一锁定件41发生脱扣现象,影响断路器100的分断效果。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壳体外半包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内;
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用以驱动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的动触头远离或靠近静触头;
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锁定机构通过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动触头运动;
脱扣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内,所述脱扣组件被配置为当断路器内电流异常时带动所述锁定机构运动,以驱动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静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位于所述脱扣组件与所述操作机构之间的侧壁,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穿所述侧壁的通孔,所述脱扣组件中的部分能够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带动所述锁定机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推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移动,以使所述推动件的至少部分进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导部和推动部,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导部带动所述推动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包括夹设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驱动件之间的第一分部,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推动部一侧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分部在所述侧壁的正投影与所述通孔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侧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与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转动机构一侧的灭弧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内的气体通道,所述脱扣组件通过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灭弧系统连通,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体能够驱动所述脱扣组件运动,以使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静触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脱扣组件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灭弧系统朝向所述转动机构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消游离装置,多个所述消游离装置在所述气体通道内间隔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气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容纳部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所述锁定机构的移动距离。
CN202221338265.9U 2022-05-31 2022-05-31 断路器 Active CN218160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8265.9U CN218160202U (zh) 2022-05-31 2022-05-31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8265.9U CN218160202U (zh) 2022-05-31 2022-05-31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0202U true CN218160202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8265.9U Active CN218160202U (zh) 2022-05-31 2022-05-31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0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8775B2 (en) Contactor assembly for circuit breaker
KR100616084B1 (ko) 배선용차단기의 압트립 장치
EP3382731B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218160202U (zh) 断路器
CN107275163A (zh) 断路器及配电系统
CN114914131A (zh) 断路器
CN208336117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06947279U (zh) 断路器及配电系统
WO2022028222A1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
CN116072467A (zh) 一种双断点触头电开关
CN209658121U (zh) 气吹式低压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CN113078035A (zh) 一种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KR100860782B1 (ko) 누전차단기
CN219696374U (zh) 一种电的断路器
CN111584322A (zh) 一种直流高分断磁吹快速断路器
CN219203078U (zh)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CN216902764U (zh)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CN220984466U (zh) 一种带熔断保护功能的组合开关电器
CN217521937U (zh) 一种断路器
AU2021107177A4 (en) A residual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with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N216902765U (zh)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CN213026022U (zh) 一种优化的灭弧装置
CN220651928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断弧结构
WO2022007962A1 (zh) 断路器
CN218351400U (zh) 一种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