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8699U -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8699U
CN218158699U CN202222157724.XU CN202222157724U CN218158699U CN 218158699 U CN218158699 U CN 218158699U CN 202222157724 U CN202222157724 U CN 202222157724U CN 218158699 U CN218158699 U CN 218158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graphene
area
heat dissipation
graphen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77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青
王源
高怡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hu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77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8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8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8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包括外壳和DMD,DMD安装在开设在外壳上的收容腔中,成像装置包括散热件和石墨烯散热片,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外壳具有位于收容腔外周的壳表面,DMD具有主表面;石墨烯散热片具有相对的表面一和表面二;第一部分的表面一与主表面粘接固定,第二部分的表面一与壳表面粘接固定;散热件设置在石墨烯散热片远离DMD的一侧且与石墨烯散热片的表面二接触,散热件与表面二接触的位置位于第二部分,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和成像设备散热的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微镜装置(DMD)为目前在投影机中使用的重要数字光学器件,其通过数以万计的微小可控镜片来反射光线形成画面。
如投影机中的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DMD上,会使DMD的温度上升,且 DMD自身内部的线路发热也会导致温度上升,而DMD的温度过高,会影响到投影机的正常工作,目前对DMD散热时,通常设置有与DMD直接接触的金属散热器,但是散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提升对DMD的散热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能够提升成像装置中DMD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外壳和DMD,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DMD 安装在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成像装置包括散热件和石墨烯散热片,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收容腔外周的壳表面,所述DMD具有主表面;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具有相对的表面一和表面二;
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表面一与所述主表面粘接固定,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表面一与所述壳表面粘接固定;
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散热片远离所述DMD的一侧且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表面二接触,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表面二接触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所述壳表面平行于所述主表面,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在垂直于所述壳表面或者所述主表面的方向上形成。
优选地,所述DMD侧壁和所述收容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主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所述间隙在所述主表面的投影区域中。
优选地,所述壳表面为回字形,其具有相对的长边面一、长边面二,短边面一和短边面二;
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子石墨烯片一和子石墨烯片二,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均包括主体部及中间伸展部,所述中间伸展部设置在主体部一侧,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主体部分别固定在长边面一和长边面二上;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中间伸展部均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主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主体部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主体部,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中间伸展部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中间伸展部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
优选地,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均进一步包括伸展部一和伸展部二,所述伸展部一和伸展部二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且与所述中间伸展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所述伸展部一、所述中间伸展部及所述伸展部二间距设置,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伸展部一固定在所述短边面一上,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伸展部二固定在所述短边面二上。
优选地,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所述伸展部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伸展部一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所述伸展部二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伸展部二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设置有密封件一和密封件二,所述密封件一密封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密封件二密封所述第二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为第一部分的面积的两倍以上,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表面二接触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的1.5倍以上。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厚度为0.5-2mm,所述突起的高度为 0.5-2.5mm。
优选地,所述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线路板和压片,所述线路板和所述DMD 电连接,所述压片和所述DMD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散热件靠近所述DMD的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接触,所述压片抵靠在第一区域中,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压片和所述线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片的最大弹性形变下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容纳槽的尺寸。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内安装如上述的成像装置。
优选地,所述设备为3D扫描仪、3D打印设备或投影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石墨烯散热片设置在DMD与散热件之间,石墨烯散热片的第一部分的表面一与DMD的主表面粘接固定,石墨烯散热片的第二部分的表面一与壳体的壳表面粘接固定,第二部分面积大于第一部分面积,散热件与石墨烯散热片的第二部分的表面二接触,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DMD产生的热量从石墨烯散热片的第一部分传导到第二部分再由散热件散出热量。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石墨烯散热片作为导热介质,石墨烯导热率较高,在设置石墨烯散热片时不需要像传统散热片一样牢牢压紧在DMD上,DMD受热移动的往复性更好。其次,石墨烯散热片在平面延伸方向上的导热性优于垂直延伸平面方向上的导热性,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其在平面延伸方向上优异的导热性能,让DMD产生的热量会快速沿平面方向从第一部分传递到第二部分,可以及时将DMD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出至远离DMD的位置处。再者,散热件与第二部分表面而接触,且接触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热量能够以较大的热传导面积向散热件传导热量,提升了散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为表现线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为表现容纳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为表现石墨烯散热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石墨烯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石墨烯散热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石墨烯散热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石墨烯散热片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为表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为表现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11、收容腔;111、长边一;112、长边二;113、短边一;114、短边二;12、壳表面;121、长边面一;122、长边面二;123、短边面一;124、短边面二;13、安装限位件;131、限位柱;14、弹性件;141、传力件;1411、斜面;2、DMD;21、主表面;3、石墨烯散热片;31、表面一;32、表面二;33、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第三部分;351、突起; 36、子石墨烯片一;361、主体部(子石墨烯片一上的);362、伸展部一(子石墨烯片一上的);363、中间伸展部(子石墨烯片一上的);364、伸展部二(子石墨烯片一上的);37、子石墨烯片二;371、主体部(子石墨烯片二上的); 372、伸展部一(子石墨烯片二上的);373、中间伸展部(子石墨烯片二上的); 374、伸展部二(子石墨烯片二上的);38、第一间隙;381、密封件一;39、第二间隙;391、密封件二;4、线路板;41、可形变压片;411、开口;5、散热件;51、第一区域;511、容纳槽;52、第二区域;521、安装孔;53、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附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成像装置包括外壳1、 DMD2、石墨烯散热片3、线路板4及散热件5。其中,DMD2安装在外壳1 内,线路板4设置在DMD2远离外壳1的一侧,散热件5安装在线路板4远离DMD2的一侧,石墨烯散热片3设置在外壳1与线路板4之间,且石墨烯散热片3的一侧同时固定到外壳1和DMD2上,另一侧与散热件5接触。外壳1保护DMD2不易受到损坏,DMD2与线路板4电连接以传输电信号,散热件5则对DMD2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石墨烯散热片3同时与散热件5、 DMD2接触,以追求提升DMD2的散热效率。
参照图4和图5,外壳1具有壳表面12,壳表面12为回字形,外壳1上开设有收容腔11,壳表面12位于收容腔11的外周。收容腔11大致呈矩形,收容腔11具有相对的长边一111、长边二112,短边一113和短边二114,壳表面12具有相对的长边面一121、长边面二122、短边面一123和短边面二 124。大致呈矩形的DMD2置于收容腔11内,DMD2与收容腔1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收容腔11内设置有与外壳1固定连接的安装限位件13,安装限位件13设置于平行于所述短边一113和短边二114的间隙处,安装限位件13与 DMD2凹凸配合以限制DMD2的位置。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对线路板4进行限位的限位柱131,限位柱131设置在安装限位件13上,并与安装限位件13 一体成型而成。收容腔11的转角处(也就是DMD2的转角处)设置有弹性件 14和传力件141,传力件141朝向DMD2的一侧与DMD2的转角形状相匹配,传力件141朝向收容腔11转角处的表面为一斜面1411,弹性件14与外壳1 固定连接,弹性件14的一端从外壳1外部贯穿至外壳1内部并弹性抵接于斜面1411上,使得传力件141抵接于DMD2转角处,弹性件14和传力件141 能够定位DMD2,且能够允许DMD2在热胀冷缩能进行移动,且运动往复性好,也就是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热胀冷缩时,运动趋于一致性。
作为一种实施例,收容腔11的结构并非一定为矩形,其可以是规则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收容腔11的形状可以根据外壳1的形状或者DMD2等元件的摆放进行改变,所谓的长边也可能适应性地调整成短边。
作为一种实施例,DMD2与收容腔11侧壁之间不需要留有间隙,可以理解的是,收容腔11的尺寸能够保证DMD2能够完全容纳进入即可。符合工业生产的元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公差,公差的存在,让热胀冷缩下的元器件存在移动空间。
作为一种实施例,限位柱131并非一定与安装限位件13连接在一起。限位柱131可以单独设置在收容腔11内依靠增加长度来定位线路板4。
作为一种实施例,收容腔11内也可以使用其他弹性材质的支撑结构对 DMD2进行定位,如在平行于长边一111和短边一113的间隙处均设置能够支撑DMD2的弹性材质的支撑结构,该弹性材质的支撑结构可以是另设的传力件141和弹性件14,进一步地,弹性材质(如弹性柱塞)的支撑结构与DMD2 刚性接触,便于DMD2受热变形的移动可控。作为另一种实施例,DMD2在收容腔11中的定位也可以采用任意现有方案,如DMD2与收容腔11紧配合固定,或凹凸配合固定。
参照图6,DMD2具有主表面21,主表面21平行于壳表面12,主表面21 和壳表面12能够同时与石墨烯散热片3的一侧固定,石墨烯散热片3与主表面21和壳表面12粘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主表面21和壳表面12不需要一定平行,只需要保持在一张石墨烯散热片3能够同时接触或固定至主表面21和壳表面12以及散热件5 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6,作为一种实施例,石墨烯散热片3具有相对设置的表面一31和表面二32,表面一31朝向外壳1和DMD2设置,表面二32朝向散热件5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例,石墨烯散热片3的厚度为0.5-2mm。可以理解,石墨烯散热片3的厚度不必须为上述的范围,石墨烯散热片3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散热需求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外壳1与散热件5装配的需求来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7,石墨烯散热片3包括第一部分33、第二部分34和第三部分35,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相连且第二部分34相对于第一部分33远离DMD2,第三部分35位于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4 之间,第三部分35在主表面21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DMD2与收容腔11的间隙在主表面21的投影区域中。第二部分34面积大于第一部分33的面积,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部分34的面积为第一部分33面积的两倍以上。第一部分 33的表面一31与主表面21粘接固定,第二部分34的表面一31与壳表面12 粘接固定,散热件5设置在石墨烯散热片3远离DMD2的一侧且与石墨烯散热片3的表面二32接触,散热件5与表面二32接触的位置位于第二部分34,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33的面积,作为一种实施例,散热件5与表面二32 接触的面积为第一部分33的面积的1.5倍以上。
第三部分35包括突起351,突起351垂直于壳表面12或者主表面21的方向上形成,突起351的高度为0.5-2.5mm,DMD2在受热胀冷缩往复移动时,会带动第一部分33一起移动,造成石墨烯散热片3的形变,突起351能够为石墨烯散热片3的形变提供余量。可以理解,突起351可以朝向线路板4的方向突起351,也可以朝着远离线路板4的方向突起351。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突起351通过弯曲石墨烯散热片3形成。
DMD2工作产生的热量在石墨烯散热片3的第一部分33传递到第二部分 34,再直接由散热件5将热量散发出去。在对DMD2进行散热时,会将散热件5与石墨烯散热片3直接接触,来提升导热效率。可以理解,散热件5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元器件组成,如本图2中形态的散热件5结构还可以和其他材质的散热结构(如金属散热块)配合散热,金属散热块设置在图2中形态的散热件5与石墨烯散热片3之间,这时,金属散热块可以认为是属于散热件5的一部分。
本申请提供的成像装置,使用石墨烯散热片3作为导热介质,石墨烯导热性好,与DMD2接触就能够满足DMD2的散热要求,无需通过像现有技术中通过压紧结构将硅胶散热片等压紧在DMD2上,本申请中DMD2受热移动的往复性更好。石墨烯散热片3的表面一31贴合在外壳1的壳表面12和DMD2 的主表面21,石墨烯散热片3的表面二32与散热件5接触,且接触的面积大于石墨烯散热片3与DMD2主表面21固定的第一部分33的面积。石墨烯散热片3在平面延伸方向上的导热性优于垂直延伸平面方向上的导热性,本申请利用其在平面延伸方向上优异的导热性能,让DMD2产生的热量会快速沿平面方向从第一部分33传递到第二部分34,可以及时将DMD2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出至远离DMD2的位置处,DMD2的热量得到及时的散发。散热件5与第二部分34表面二32接触,接触面积大于第一部分33的面积,热量能够以较大的热传导面积向散热件5传导热量,提升了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石墨烯散热片3可以不包括第三部分35,第一部分33 与第二部分34直接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部分34的面积不一定在第一部分33的两倍以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34的面积能够根据壳表面12的面积大小以及散热件 5的尺寸大小而进行改变,第二部分34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33已经能够提升传热效率,只是第二部分34的面积在第一部分33两倍以上,提升传热效率的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实施例,散热件5与第二表面接触的面积不一定为第一部分33 面积的1.5以上,可以理解的是,散热件5与表面二32接触的面积能够根据壳表面12的面积大小以及散热件5的的尺寸大小进行改变,散热件5与第二表面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33已经能够提升传热效率,只是散热件5与第二表面接触的面积为第一部分33面积的.以上,能更好的提升传热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突起351的高度并不必须为上述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石墨烯散热片3突起351的高度能够根据收容腔11与DMD2间隙和/或热胀冷缩下发生的位移而做适应性调整,也可以根据石墨烯散热片3自身厚度的不同而调整。
参照图6和图7,为了便于安装,石墨烯散热片3包括子石墨烯片一36 和子石墨烯片二37。子石墨烯片一36包括主体部361及与主体部361一体成型的伸展部一362、中间伸展部363和伸展部二364,子石墨烯片二37也包括主体部371及与主体部371一体成型的伸展部372、中间伸展部373和伸展部二374。第二部分34包括子石墨烯片一36的主体部361和子石墨烯片二37 的主体部371,子石墨烯片一36的中间延伸部363和子石墨烯片二37的中间延伸部373共同构成了第一部分33和第三部分35。中间伸展部363,373设置在主体部361,371的一侧,且伸展部一362,372、中间伸展部363,373 和伸展部二364,374分别位于在主体部361,371的同一侧,伸展部一362, 372、中间伸展部363,373、伸展部二364,374间距设置,伸展部一362,372 和伸展部二364,374分别靠近主体部361,371的相对的端部设置,中间伸展部363,373位于伸展部一362,372和伸展部二364,374之间。
子石墨烯片一36和子石墨烯片二37的主体部361,371分别固定在长边面一121和长边面二122上,子石墨烯片一36和子石墨烯片二37的伸展部一 362,372固定在短边面一123上,子石墨烯片一36和子石墨烯片二37的伸展部二364,374固定在短边面二124上。子石墨烯片一36和子石墨烯片二 37的中间伸展部363,373均至少一部分固定于主表面21。
作为变形,参考图8和图9,石墨烯散热片3可以不设置有伸展部一362, 372和/或伸展部二364,374,可以直接将主体部361,371与壳表面12固定,将中间伸展部363,373至少部分与主表面21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例,石墨烯散热片3’设置为一整体,例如图10,形状可以为“回”字型,包括与主表面21接触的第一部分33’、与壳表面12接触的第二部分3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4’之间的第三部分35’。可以理解的是,石墨烯散热片3的形状是可以根据DMD2的形状、外壳1的形状以及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所改变,只要石墨烯散热片3能够同时固定到主表面21和壳表面12并与散热件5接触皆可满足要求。
作为一种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11,子石墨烯片一36的伸展部一362和子石墨烯片二37的伸展部一372存在第一间隙38;子石墨烯片一36的伸展部二364和子石墨烯片二37的伸展部二374存在第二间隙39。对应第一间隙 38和第二间隙3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件一381和密封件二391。密封件一 381将第一间隙38封闭;密封件二391将第二间隙39封闭。散热件5对应所述密封件一381和所述密封件二391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所述密封件一381和所述密封件二391的让位槽53。通过设置密封件一381和密封件二391分别封闭第一间隙38和第二间隙39,可以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到收容腔11内,设置让位槽53使散热件5和表面二32能够紧密接触,减少杂质和灰尘进入外壳 1。
作为一种实施例,参照图2,成像装置还包括用于压在线路板4的可形变压片41,可形变压片41和DMD2设置在线路板4相对两侧。可形变压片41 两端带有开口411,限位柱131贯穿线路板4和开口411以定位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形变压片41能够压持线路板4与DMD2紧密接触,并且可形变材质的可形变压片41(如弧形金属片)能够允许DMD2受热胀冷缩移动。
参照图12,散热件5靠近DMD2的侧面包括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第二区域52环绕第一区域51设置,第二区域52与石墨烯散热片3接触,第一区域51设置有容纳槽511,可形变压片41和线路板4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纳槽511内,可形变压片41的最大形变下的尺寸大于等于容纳槽511的尺寸。第二区域52表面开设有安装孔521,固定件穿过安装孔521与外壳1固定连接,固定件可以为螺钉,铆钉且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外壳和DMD,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DMD安装在所述收容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散热件和石墨烯散热片,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收容腔外周的壳表面,所述DMD具有主表面;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具有相对的表面一和表面二。
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表面一与所述主表面粘接固定,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表面一与所述壳表面粘接固定。
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散热片远离所述DMD的一侧且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表面二接触,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表面二接触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保护壳,保护壳内安装上述的成像装置。
成像设备可以为3D扫描仪、3D打印设备或投影仪。目前的成像设备在对DMD散热时,DMD因为热胀冷缩下的运动一致性较差,会对DMD的工作成像产生一定误差,这种误差在日常放映使用的投影设备体现的并不明显,而当在3D扫描仪、3D打印设备等对精度要求高(对温度影响敏感)的设备时,这样的误差就会影响设备精准度,会影响3D扫描仪、3D打印设备等的工作结果。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DMD成像设备,采用导热性较好的石墨烯散热片,就不需要较大的压力的散热片按压结构,DMD在热胀冷缩时能够自由移动,运动的一致性提高,消去了因DMD热胀冷缩而产生的误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外壳和DMD,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DMD安装在所述收容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散热件和石墨烯散热片,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面积;
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收容腔外周的壳表面,所述DMD具有主表面;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具有相对的表面一和表面二;
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表面一与所述主表面粘接固定,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表面一与所述壳表面粘接固定;
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散热片远离所述DMD的一侧且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表面二接触,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表面二接触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所述壳表面平行于所述主表面;
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在垂直于所述壳表面或者所述主表面的方向上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MD侧壁和所述收容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主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所述间隙在所述主表面的投影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表面为回字形,其具有相对的长边面一、长边面二,短边面一和短边面二;
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子石墨烯片一和子石墨烯片二,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均包括主体部及中间伸展部,所述中间伸展部设置在主体部一侧,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主体部分别固定在长边面一和长边面二上;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中间伸展部均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主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主体部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主体部,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中间伸展部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中间伸展部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均进一步包括伸展部一和伸展部二,所述伸展部一和伸展部二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且与所述中间伸展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所述伸展部一、所述中间伸展部及所述伸展部二间距设置,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伸展部一固定在所述短边面一上,所述子石墨烯片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伸展部二固定在所述短边面二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所述伸展部一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伸展部一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子石墨烯片一的所述伸展部二和所述子石墨烯片二的所述伸展部二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设置有密封件一和密封件二,所述密封件一密封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密封件二密封所述第二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为第一部分的面积的两倍以上,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表面二接触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的1.5倍以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厚度为0.5-2mm,所述突起的高度为0.5-2.5mm。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线路板和压片,所述线路板和所述DMD电连接,所述压片和所述DMD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散热件靠近所述DMD的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接触,所述压片抵靠在第一区域中,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压片和所述线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片的最大弹性形变下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容纳槽的尺寸。
11.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内安装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3D扫描仪、3D打印设备或投影仪。
CN202222157724.XU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Active CN218158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7724.XU CN218158699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7724.XU CN218158699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8699U true CN218158699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7724.XU Active CN218158699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8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1838B1 (en)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 and mechanism adapted for an optical projection apparatus
US8061849B2 (en) Lens module having thermal dissipation structure with vaulted contacting block and projector using same
JP2012184913A (ja) 放熱装置とその組立方法
JP2003121937A5 (zh)
KR20140035844A (ko) 커넥터
JP2005347349A (ja) 冷却構造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3293669B (zh) 激光光源组件
JP2010175583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219065974U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218158699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设备
CN218158684U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CN113075841B (zh) 光机及投影仪
CN106231836B (zh) 封闭式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14077124B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装置
JP4964610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放熱構造及び固体撮像デバイス
CN115877637A (zh) 一种dmd成像装置和基于dmd成像的设备
CN216292018U (zh) 一种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dmd导热的安装结构
CN218158683U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装置
CN213750493U (zh) 一种光机引擎及投影设备
CN218273069U (zh) 一种dmd封装散热结构及投影光机
CN214375761U (zh) Dmd组件、光机、投影仪和3d打印机
CN216351735U (zh) 一种镜头组件及投影设备
CN214412857U (zh) 一种相机
CN219068277U (zh) 深度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240769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67 3C, 3D, Block CD, Building 7, Xinghua Industrial Building, No. 4, Industrial 6th Road, Huaguoshan Community, Merchants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hu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floor 21, block a, building 8, Shenzh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Valley, Dashi 1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