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0094U -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0094U
CN218150094U CN202222222238.1U CN202222222238U CN218150094U CN 218150094 U CN218150094 U CN 218150094U CN 202222222238 U CN202222222238 U CN 202222222238U CN 218150094 U CN218150094 U CN 218150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garage
vertical
cross
fire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222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oya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haoya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yang Co filed Critical Chaoyang Co
Priority to CN2022222222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0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0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0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跨层防火车库,其包括:顶板;底板;至少一个中间板;至少两个镂空区域;横向封闭装置;以及竖向封闭装置;其中,当跨层防火车库内部发生火灾和/或产生烟气时:通过横向封闭装置将镂空区域封闭,使得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处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并且通过竖向封闭装置形成储烟廊,所述烟气中的至少部分流动至所述储烟廊,并通过与所述储烟廊连通的风烟管道排出至跨层防火车库的外部;所述中间板包括悬挑夹层结构,所述悬挑夹层结构靠近所述镂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镂空区域的至少一侧。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建筑物。

Description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当前传统车库(平层车库)层高比较高,传统车库中的管线占用的竖向高度比较大,尤其是消防设施,如排烟管道和喷淋系统在梁下占据了很大的高度,导致车库的层高通常在3.4米-4.2米左右,由此使得传统车库的造价高企。而且即使这样的高度,管线距地面的净高依旧很小,人的感受很压抑。
近几年兴起的LOFT车库也就是复式车库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存在镂空区域,需要跨层分隔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按照国家规范需要叠加计算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的面积,造成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轮廓面积大幅度缩小,空间变得狭小,进而造成疏散楼梯、排烟出口、进风口等数量大幅度增加,影响车库上面的景观,也影响到防火设计的困难,并且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层防火车库,其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的顶部;
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的底部,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行车道至少一侧的底停车位;
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中间板包括中间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行车道至少一侧的中间停车位;
至少两个镂空区域,该中间板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通过镂空区域连通;
横向封闭装置,所述横向封闭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所述镂空区域中的至少部分镂空区域;以及
竖向封闭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用于选择性地至少部分地围着所述镂空区域中的部分镂空区域;
其中,当跨层防火车库内部发生火灾和/或产生烟气时:通过横向封闭装置将镂空区域封闭,使得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处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并且通过竖向封闭装置形成储烟廊,所述烟气中的至少部分流动至所述储烟廊,并通过与所述储烟廊连通的风烟管道排出至跨层防火车库的外部;
所述中间板包括悬挑夹层结构,所述悬挑夹层结构靠近所述镂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镂空区域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储烟廊与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着的镂空区域属于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通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使得所述储烟廊与与所述储烟廊连通的防火空间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的围合空间存在开洞区域,以通过竖向封闭装置的围合空间的开洞区域连接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的围合空间外部的防火空间和/或储烟廊,以使得所述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以及镂空区域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至少部分所述竖向封闭装置从镂空区域处向上和向下延伸,并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竖向封闭装置远离所述镂空区域的一端被横向分隔装置所封闭,以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储烟廊。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镂空区域的上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以及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或者,所述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以及储烟廊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当未发生火灾时,所述横向封闭装置至少使得部分镂空区域未被封闭,并通过该镂空区域连接所述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和/或,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的至少部分被收起,并通过该镂空区域连接所述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在所述防火分区内设置竖向分隔装置,以通过所述竖向分隔装置形成防火单元。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中间板还包括基部,所述基部被支撑柱所支撑,其中,所述悬挑夹层结构与所述基部相连接。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悬挑夹层结构包括:
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部,所述伸出部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镂空区域的至少部分外轮廓;以及
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连接于所述伸出部,用于向所述伸出部施加力,以便使得所述伸出部保持在水平状态或者大致水平状态。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施力部包括拉索和/或拉杆,所述拉索和/拉杆用于向所述伸出部施加拉力;和/或,所述施力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向所述伸出部施加支撑力。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当所述施力部选择为拉索和/或拉杆时,所述施力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的上方;当所述施力部选择为支撑部时,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的下方。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当所述施力部选择为拉索和/或拉杆时,所述施力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和/或,所述施力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或者连接于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梁。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所述施力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靠近所述镂空区域的部分,所述施力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连接于设置于支撑柱的梁、连接于位于当前悬挑夹层结构上方和/或下方的中间板、连接于顶板和/或连接于底板,并使得所述施力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其包括上述的跨层防火车库。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防火单元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34至图42是根据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4至图47是根据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0跨层防火车库
110顶板
120底板
130中间板
131基部
132伸出部
1321边梁
133施力部
134梁结构
140支撑柱
141疏散楼梯
142方便楼梯
150外墙
160外挑板
180镂空区域
200横向封闭装置
300竖向分隔装置
310竖向卷帘
400风烟管道
410风烟支管
500竖向封闭装置
510储烟廊
600横向分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跨层防火车库可以包括顶板110、底板120、至少一个中间板130和外墙15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图1和图2仅仅是跨层防火车库的一部分。
所述顶板110与所述底板12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中间板130的数量而定,例如,当所述中间板130为一层时,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6m;相应地,当所述中间板130为两层时,也就是说,此时两个中间板130之间具有大约2-3m的距离,相应地,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设置为7-9m。
所述顶板110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的顶部,本公开中,所述顶板110可以采用无梁楼板或者有梁楼板来形成,其中,所述有梁楼板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所设置的梁以及沿第二方向所设置的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即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为一定角度,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当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形成为地下停车库时,所述顶板110的上方可以设置有覆土层;当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形成为地上停车库时,所述顶板110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的最上部。更优选地,所述顶板110上可以开设有采光通风孔等结构,所述采光通风孔可以形成在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上方,例如形成在所述镂空区域180的正方上或者斜上方。当然,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也可以形成为半地下半地上车库。
所述覆土层内设置有气体流通管道,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与所述气体流通管道连通,以使得空气通过气体流通管道进入风烟管道400,或者跨层防火车库100内的烟气进入风烟管道400后,通过气体流通管道排出。
具体地,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连接于风机,相应地,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气体流通管道,也就是说,所述气体流通管道通过风机与所述风烟管道400连通,以通过风机使得跨层防火车库100内的烟气排出至跨层防火车库100的外部,或者将跨层防火车库100外部的新鲜空气通过风机被输送至跨层防火车库100的内部。
所述底板120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的底部。本公开中,所述底板120包括:至少一个底行驶车道,所述底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底停车位,所述底停车位设置于所述底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以使得车辆可以停泊在所述底停车位。
本公开中,所述底板120可以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并且所述底停车位以及底行驶车道等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在所述底板120施划而形成。
所述中间板130设置于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可以沿竖直方向被设置为至少一个,例如,当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一个时,形成为具有两个停车层的跨层防火车库100。当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两个时,形成为具有三个停车层的跨层防火车库100。当然,所述中间板130也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等数量。
也就是说,当本公开的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这些中间板130设置为沿高度方向排布的状态。
每个中间板130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行驶车道,所述中间行驶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中间停车位,所述中间停车位设置于所述中间行驶车道的至少一侧,此时,车辆也可以停泊在所述中间停车位。
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设置为至少两个时,这些中间板130之间可以平行设置;例如,这些中间板130均被设置在某一水平面内;更优选地,中间板130可以与顶板110和底板120平行,即顶板110、底板120和中间板130均被设置在某一水平面内。
当然,中间板130、顶板110和底板120相互之间也可以不平行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性地设置即可。
本公开中,当所述中间板130为一个时,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底板120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顶板110之间距离相同或者差值在预设范围内,以使得这两个停车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层高。
另一方面,当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底板120之间的距离、两个相邻的中间板130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中间板130与所述顶板110之间距离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即差值在预设范围内),以使得这些个停车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层高。
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中间板130通过连接车道与所述底板120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连接车道从底板120移动至中间板130和/或从中间板130移动至底板120。或者,所述中间板130通过车辆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底板120连通,车辆通过所述车辆输送装置从底板120移动至中间板130和/或从中间板130移动至底板120。
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中间板130之间通过连接车道连接,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上中间板130移动至下中间板130和/或从下中间板130移动至上中间板130,并且最下中间板130通过连接车道与底板120连通,以便车辆通过连接车道从最下中间板130移动至底板120和/或从底板120移动至最下中间板130。
本公开中,通过支撑柱140来支撑底板120和顶板110,也就是说,所述支撑柱140设置于所述底板120和顶板110之间。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所述支撑柱140可以分段设置,例如,所述支撑柱140可以设置于所述底板120和中间板130之间,以支撑所述中间板130;相应地,支撑柱14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中间板130和顶板110之间,以支撑所述顶板110。
优选地,在不同高度处的支撑柱140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竖直直线上,以使得所述支撑柱140之间能直接传递力。
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所述支撑柱140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柱,并且,所述顶板110、底板120、中间板130以及支撑柱140可以通过分层浇注的方法一体成型。
所述外墙150设置于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中间板130,也就是说,当所述外墙150形成为环形结构时,所述外墙150可以与顶板110和底板120共同围合成一封闭空间,或者,当所述外墙150具有开口时,所述外墙150可以与顶板110和底板120共同围合成具有开口的空间,其中,车辆可以通过该开口从所述外部进入所述跨层防火车库。
本公开中,所述跨层防火车库还可以包括进出车道,所述进出车道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于所述底板120或者中间板130,以便车辆通过该进出车道进入所述跨层防火车库。
本公开的跨层防火车库包括至少两个镂空区域180,所述镂空区域180位于所述中间板130附近,并使得该中间板130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通过镂空区域180连通;更具体地,所述镂空区域180位于所述中间板130的水平方向上的侧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130可以为两个以上,两个中间板130可以在同一水平高度处,或者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高度差,此时,两个中间板130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间隔,并通过该间隔形成上述的镂空区域18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形成有镂空区域180,也就是说,所述中间板130在部分区域与外墙150不直接连接,从而使得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形成镂空区域180。
从数量上说,所述镂空区域18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镂空区域180总共有3个,两个镂空区域180位于中间板130的中部,另一个镂空区域180形成在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图1仅示出了车库的部分结构,在整个跨层防火车库中,其包括的镂空区域180的数量可以更多。
本公开中,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通过该镂空区域180连通,以形成跨层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以图1和图2为例,图1所示的中间板130与顶板110之间的空间为一个防火空间,图2所述的底板120与中间板130之间的空间为一个防火空间,这两个防火空间通过镂空区域180相互连通,并形成为一个防火分区。
以一个中间板130为例,所述中间板130与顶板110之间的空间可以整体上形成为防火空间,所述防火空间也可以为所述中间板130和顶板110之间的空间的部分,即所述中间板130与顶板110之间的空间可以通过竖向分隔装置300分隔为两个以上的防火空间。
本公开中,如图1所示,每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内包括至少两个疏散出口或者疏散楼梯141,其中,所述疏散出口是指穿过该疏散出口后,将会与发生火灾的区域隔离,以保证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另一方面,所述疏散楼梯141是指人员进入该疏散楼梯141后,将会与发生火灾的区域隔离,以保证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
作为一种实现形式,当防火分区包括镂空区域180所在的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所在的中间板130下方的防火空间时,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或镂空区域180所在的中间板130的下方的防火空间可以设置疏散出口和/或疏散楼梯141。
也就是说,可以仅在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内设置疏散出口和/或疏散楼梯141,也可以仅在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的下方的防火空间内设置疏散出口和/或疏散楼梯141,或者在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的下方的防火空间均设置有疏散出口或者疏散楼梯。
本公开中,优选地,可以在所述防火分区内设置竖向分隔装置300,以通过所述竖向分隔装置300形成防火单元。
也就是说,所述防火分区可以包括一个防火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防火单元。当防火分区包括多个防火单元时,通过竖向分隔装置300或者通过竖向分隔装置300和外墙150围合成防火单元。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空间可以被分隔为四个防火单元,即防火单元1至防火单元4,相应地,所述镂空区域180下方的空间也可以被分隔为四个防火单元,即防火单元5至防火单元8。
相应地,当镂空区域未被封闭时,防火单元1和防火单元4连通,形成一个大的防火单元。防火单元2和防火单元5连通,防火单元3与防火单元6连通,防火单元4和防火单元8相互连通,均形成一个大的防火单元。
另一方面,当镂空区域被竖向封闭装置500和/或横向封闭装置200封闭时,所述防火单元1至防火单元8均形成为独立的防火单元。
本公开中,所述防火单元内设置有疏散通道,所述疏散通道与疏散出口和/或疏散楼梯连接。优选地,所述疏散通道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使得疏散通道中的一个可以连接疏散出口,疏散通道中的另一个可以连接疏散楼梯。
当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所述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通过镂空区域180连通时,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或镂空区域180的下方的防火空间内设置有疏散通道。也就是说,两个防火空间中的一个设置疏散通道即可。但是,优选地,两个防火空间均设置有疏散通道。
当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所述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通过镂空区域180连通时,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通过方便楼梯142连通,由此通过该方便楼梯142能够到达两个防火空间中的一个。
另一方面,当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所述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属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时,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也可以通过方便楼梯连通,并且所述方便楼梯通过墙围合,并且围合方便楼梯的墙设置有防火门,以通过防火门进出方便楼梯;本公开中,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可以采用防火帘或者活动盖板等结构来实现。
所述疏散楼梯穿过所述镂空区域180,和/或,所述方便楼梯穿过所述镂空区域180,由此使得所述疏散楼梯或方便楼梯可以设置在镂空区域,当然,所述疏散楼梯或方便楼梯也可以设置在非镂空区域。本公开中,所述疏散楼梯和/或方便楼梯可以设置为剪刀梯,由此能够降低跨层防火车库100的造价。
本公开中,所述竖向分隔装置300被设置为使得两个相邻的防火单元不通过竖向分隔装置300连通。优选地,所述竖向分隔装置300可以包括竖向卷帘、竖向防火帘、竖向防火板、竖向防火门、竖向防火墙、竖向防火玻璃、竖向水幕、竖向滚帘、竖向弹力帘、竖向折叠帘、竖向侧移帘、重力式侧移帘和/或包裹有防火材料层的基材等。
针对于不同位置处的竖向分隔装置300,其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例如,对应于底行车道和/或中间行车道的竖向分隔装置300选择为竖向卷帘310、竖向折叠帘、竖向侧移帘或重力式侧移帘,由此,在未发生火灾时,对应于底行车道和/或中间行车道的竖向分隔装置300被收起,从而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另一方面,当发生火灾时,对应于底行车道和/或中间行车道的竖向分隔装置300被释放,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防火单元不会相互连通。
另一方面,位于非对应于底行车道和/或中间行车道的竖向分隔装置可以选择为竖向卷帘、竖向防火帘、竖向防火板、竖向防火门、竖向防火墙、竖向防火玻璃、竖向水幕、竖向滚帘、竖向弹力帘、竖向折叠帘、竖向侧移帘、重力式侧移帘和/或包裹有防火材料层的基材等。
图5和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包括两个镂空区域,其中的一个镂空区域位于中间板130的中部,另一个镂空区域位于中间板130和外墙150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图5和图6仅仅示出了跨层防火车库的一部分结构。
图7至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包括五个镂空区域,其中的四个镂空区域位于中间板130的中部,另一个镂空区域位于中间板130和外墙150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图7至图10仅仅示出了跨层防火车库的一部分结构。
当将该跨层防火车库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单元时,可以采用田字形的划分方法,即通过横纵交叉的竖向分隔装置300实现防火单元的划分。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本公开的跨层防火车库还包括横向封闭装置200,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中的至少部分镂空区域180;例如,当所述镂空区域180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的一个镂空区域180被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所封闭,另一个镂空区域180被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封闭。
在本公开中,选择性地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表示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可以形成为活动装置,以当在火灾时,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能够将镂空区域180封闭,使得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处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此时,当火灾发生时,能够通过横向封闭装置200封闭镂空区域180,以阻隔火灾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相应地,在未发生火灾时,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至少使得部分镂空区域180未被封闭,并通过该镂空区域180连接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
也就是说,是否设置横向封闭装置200决定了如何划分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当存在横向封闭装置200时,只要横向封闭装置200能够封闭镂空区域180,即使横向封闭装置200未处于封闭镂空区域180的状态,此时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也属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
本公开中,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180附近的中间板130或外墙150,由此能够使得横向封闭装置200封闭该镂空区域180。
优选地,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可以包括防火帘和活动盖板等结构,即针对于同一个镂空区域180,可以选择防火帘和活动盖板中的一个,也可以选择防火帘和活动盖板的组合。
另外,如图11所示,本公开的跨层防火车库还包括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用于选择性地至少部分地围着所述镂空区域180中的部分镂空区域180;并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形成储烟廊510,即所述储烟廊510即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该空间的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当跨层防火车库100内发生火灾产生烟气时,所述烟气中的至少部分流动至所述储烟廊510,并通过与所述储烟廊510连通的风烟管道400排出至跨层防火车库100的外部。
也就是说,当跨层防火车库内部发生火灾和/或产生烟气时:通过横向封闭装置200将镂空区域180封闭,使得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处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并且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形成储烟廊510,所述烟气中的至少部分流动至所述储烟廊510,并通过与所述储烟廊510连通的风烟管道400排出至跨层防火车库的外部。
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使得镂空区域180所在的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属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此时跨层防火车库100中各层的防火分区的设置于平层防火分区相似/相同。另一方面,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围合空间存在开洞区域,以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围合空间的开洞区域连接所述镂空区域180所在的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以使得所述镂空区域180所在的中间板13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由此使得跨层防火车库100的内部形成有跨层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换句话说,通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使得所述储烟廊510与与所述储烟廊510连通的防火空间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本公开的横向封闭装置200和竖向封闭装置500在使用时,可以针对于同一个镂空区域180仅设置横向封闭装置200或者仅设置竖向封闭装置50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针对于同一个镂空区域180,也可以同时设置横向封闭装置200和竖向封闭装置500,此时,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能够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的部分区域,相应地,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能够封闭(围着)镂空区域180的部分区域,由此,通过横向封闭装置200和竖向封闭装置500的组合,实现整个镂空区域180的封闭。
另一方面,当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围合空间存在开洞区域时,以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围合空间的开洞区域连接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围合空间外部的防火空间和/或储烟廊,以使得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以及镂空区域180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本公开中,当所述镂空区域180位于中间板130的中部时,所述镂空区域180可以全部围着所述镂空区域180设置,以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能够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另一方面,当所述镂空区域180靠近外墙150时,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部分地围着所述镂空区域180,并且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外墙150之间形成储烟廊510;此时,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周向的两端均与外墙150接触。
由此,当跨层防火车库100发生火灾时,能够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封闭镂空区域180,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相应地,在未发生火灾时,以及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存在开洞区域时,所述镂空区域180的至少部分未被封闭,并通过该镂空区域180连接所述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由此使得镂空区域180上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以及镂空区域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由此,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的设置,改变了跨层防火车库100的防火分区的设置方法,只要竖向封闭装置500不存在开洞区域,即竖向封闭装置500能够封闭该镂空区域,即使竖向封闭装置500未处于封闭镂空区域180的状态,此时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180所在中间板130下方的防火空间也属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
本公开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开洞区域可以形成在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侧部,也可以形成在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顶部或者底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只要中间板130的镂空区域18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能够连通即可。
本公开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选择自竖向卷帘、竖向防火帘、竖向防火板、竖向防火门、竖向防火墙、竖向防火玻璃、竖向水幕、竖向滚帘、竖向弹力帘、竖向折叠帘、竖向侧移帘、重力式侧移帘和包裹有防火材料层的基材中的至少一种,由此通过竖向封闭装置500能够分隔防火空间,在火灾时阻止火灾蔓延。
也就是说,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可以为固定装置,例如竖向防火门、竖向防火板、竖向防火墙、竖向防火玻璃等结构。也可以为活动装置,例如竖向卷帘、竖向防火帘、竖向水幕、竖向滚帘、竖向弹力帘、竖向折叠帘、竖向侧移帘、重力式侧移帘和包裹有防火材料层的基材等装置。
至少部分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从镂空区域180处向上和向下延伸,并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例如,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可以与顶板110的下表面接触并被所述顶板110封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可以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接触并被所述底板120封闭,由此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的储烟廊,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本公开中,所述中间板130设置有外挑板160,其中,所述外挑板160可以与中间板板130一体成型,例如通过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另一方面,所述外挑板160也可以安装于所述中间板13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一端可以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或者设置于所述外挑板160。
另一方面,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和下端也可以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也能够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远离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一端被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以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储烟廊510。
本公开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设置于镂空区域的上方、或者设置于镂空区域、或者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下方。当然,所述风烟管道400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附近的中间板130。具体地,所述风烟管道400位于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上方的顶板附近,或者位于所述镂空区域180附近的中间板,或者所述风烟管道400被设置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另一方面,所述风烟管道400也可以被布置在镂空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机房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180附近,以能够方便地将机房连接于风烟管道400。本公开中,所述机房可以包括送风机房和排烟机房,当然,所述机房内的风机也可以兼具送风和排烟两个功能。
本公开中,所述风烟管道400的外部可以包裹防火材料,由此通过防火材料的设置,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延长风烟管道400的工作时长,尽量将跨层防火车库内的烟雾排出。
另一方面,所述风烟管道400还连接有风烟支管410,由此可以通过所述风烟支管410的另一端连接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即通过一个风烟管道400实现多个防火分区和/或防火单元内的送风和排烟。
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上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180以及储烟廊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或者,所述镂空区域180下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180以及储烟廊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
本公开中,所述防火单元内可以设置充电设备,以通过该充电设备向停靠于所述车位的电动汽车充电。
图12至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外挑板160,并且从所述外挑板160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3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并且从所述中间板130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4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外挑板160,并且从所述外挑板160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顶板110所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设置为两个,两个风烟管道400叠摞设置,两个风烟管道400中的一个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5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外挑板160,并且从所述外挑板160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顶板110所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6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7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8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中间板130还设置有挡烟垂壁,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挡烟垂壁,与通过所述挡烟垂壁所形成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烟分区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19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外挑板;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中间板130还设置有挡烟垂壁,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中间板130,与通过所述挡烟垂壁所形成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烟分区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0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中间板130还设置有挡烟垂壁,通过所述挡烟垂壁所形成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烟分区内均设置有独立的风烟管道400,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中间板130等结构。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1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外挑板;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外挑板还设置有挡烟垂壁,所述风烟支管410中的两个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中间板130,与通过所述挡烟垂壁所形成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烟分区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2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向下延伸,并通过底板120封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中间板,与中间板130下方的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在其上端与镂空空间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3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向下延伸,并通过底板120封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所述顶板11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与中间板130下方的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在其上端与镂空空间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4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中部连接于中间板130,例如连接于所述中间板130的上翻梁。相应地,也可以说,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包括两组,其中的一组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中间板,其上端向上延伸,并通过顶板110封闭;另一组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中间板130,其下端向下延伸,通过底板120封闭;由此,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以及该镂空空间共同形成一个防火单元/防火空间;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固定于顶板110,也可以固定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述风烟管道400位于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内。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空间连通。而且,所述风烟支管410还穿过中间板130,与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围合的空间的外部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该墙或者柱。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5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6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风烟管道400,其中,位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的风烟管道400设置为两个,两个风烟管道并排设置;位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下方的风烟管道400设置为两个,两个风烟管道并排设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7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风烟管道400,其中,位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的风烟管道400设置为两个,两个风烟管道并排设置;位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下方的风烟管道400设置为一个。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8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风烟管道400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29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风烟管道400被设置为两个,两个风烟管道400并排设置。所述风烟管道400中的一个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与横向分隔装置600下方的空间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30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风烟管道400被设置为三个,两个风烟管道400并排设置,位于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一侧,另一个风烟管道400位于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另一侧。所述风烟管道400中的一个连接有风烟支管410,所述风烟支管410穿过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与横向分隔装置600下方的空间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31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的中部。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上翻梁,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上翻梁,并且从所述上翻梁向上延伸;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所封闭,由此,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所形成的储烟廊510开口向下,并且该储烟廊510与镂空区域180连通,并且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风烟管道400被设置为三个,其中,横向分隔装置600上方的风烟管道400被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风烟管道400分别位于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两侧;横向分隔装置600下方的风烟管道400设置为一个,该风烟管道400位于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中部。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32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所述中间板130设置有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部分地围着所述镂空区域180,并且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外墙150共同围合成一空间,该空间即储烟廊510。另一方面,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封闭,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如图33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包括顶板110、底板120和一个中间板130,镂空区域180形成于该中间板130与外墙150之间。所述中间板130设置有外挑板160,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部分地围着所述镂空区域180,并且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与外墙150共同围合成一空间,该空间即储烟廊510。另一方面,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上端通过横向分隔装置600封闭,所述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上侧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顶板110上也设置有风烟管道400,所述顶板110上设置的风烟管道400与横向分隔装置60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墙或者柱,以支撑所述横向分隔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500的部分形成为帘,以在火灾发生时释放,在未发生火灾时收起。
图34至图42是根据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2至图42所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还包括风烟管道400,所述风烟管道400与所述防火分区和/或防火单元连通,本公开中,所述风烟管道400可以设置于镂空区域的上方、或者设置于镂空区域、或者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下方。当然,所述风烟管道400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附近的中间板130。具体地,所述风烟管道400位于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上方的顶板附近,或者位于所述镂空区域180附近的中间板,或者位于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的下方,或者位于中间板130的下方。另一方面,所述风烟管道400也可以被布置在镂空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机房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180附近,以能够方便地将机房连接于风烟管道400。本公开中,所述机房可以包括送风机房和排烟机房,当然,所述机房内的风机也可以兼具送风和排烟两个功能。
本公开中,所述风烟管道400的外部可以包裹防火材料,由此通过防火材料的设置,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延长风烟管道400的工作时长,尽量将跨层防火车库内的烟雾排出。
另一方面,所述风烟管道400还连接有风烟支管410,由此可以通过所述风烟支管410的另一端连接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即通过一个风烟管道400实现多个防火分区和/或防火单元内的送风和排烟。
由此,本公开中,通过横向封闭装置200的设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将镂空区域180封闭,将跨层空间,也就是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封闭,形成下层和下层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由此烟、火在各自的层面扩散,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层面,更加高效地解决了火灾问题。平时镂空区域开敞,会使车库空间更加宽敞通透,让车库更加美观,不影响地面景观,大幅度节省投资。
具体地,如图38所示,当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为活动盖板时,所述活动盖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或者设置于外挑板,以通过所述活动盖板的转动打开或者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此时,所述活动盖板的转动轴可以为水平方向,例如与镂空区域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其中,所述外挑板可以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并且向所述镂空区域180的中部延伸。
作为另一种实现形式,如图39所示,所述中间板130上设置有外挑板,并通过将活动盖板移动至所述外挑板或者从外挑板移除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本公开中,如图39所示,所述活动盖板可以为平板,或者如图40所示,所述活动盖板也可以为横截面为V型的V形件。
作为另一种实现形式,如图41所示,所述横向封闭装置200可以为防火帘,其中,所述防火帘包括卷帘以及收纳所述卷帘的收纳部,其中,所述收纳部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30,当所述卷帘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时,打开所述镂空区域180;当所述卷帘从所述收纳部伸出,并连接于所述镂空区域180的另一侧时,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
其中,所述卷帘可以在水平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卷帘在一个倾斜的平面上延伸,也就是说,当所述防火帘封闭所述镂空区域180时,所述收纳部高于所述卷帘与所述中间板130的连接位置。
所述镂空区域180内设置有导向装置,当所述卷帘伸出时,通过所述导向装置导向;本公开中,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可以从所述镂空区域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镂空区域的另一侧。
关于横向卷帘、竖向侧移帘以及重力式侧移帘等结构可以参考中国发明专利202111478471X公开文件,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跨层防火车库的悬挑夹层结构做详细说明。
图4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3所示,所述中间板130可以包括悬挑夹层结构,所述悬挑夹层结构设置于靠近镂空区域180的位置。
本公开中,并非所有的镂空区域180的附近均设置有悬挑夹层结构,而且,针对于某一个镂空区域180,其周边也并未全部设置有悬挑夹层结构。
具体地,所述中间板130包括基部131,所述基部131被所述支撑柱140所支撑,所述悬挑夹层结构与所述基部131相连接。
所述悬挑夹层结构可以包括伸出部132和施力部133等部件,所述伸出部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部131,所述伸出部132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镂空区域180的至少部分外轮廓;本公开中,所述伸出部132的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支撑柱140的外部,由此形成上述的悬挑夹层结构。
在实际施工时,所述伸出部132和基部131可以同时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也就是说,在实际工程中,所述基部131和伸出部132为一体的结构。当然,所述伸出部132也可以与所述基部131形成为单独的部件并能够相互组装。
所述施力部133连接于所述伸出部132,用于向所述伸出部132施加力,以便使得所述伸出部132保持在水平状态或者大致水平状态;其中,所述施力部133能够向所述伸出部132施加拉力,也能够向所述伸出部132施加推力,以下将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本公开中,所述施力部133还连接于支撑柱140、连接于设置于支撑柱140的梁、连接于位于当前悬挑夹层结构上方和/或下方的中间板130、连接于顶板110和/或连接于底板120,由此所述悬挑夹层结构向所述施力部133所施加的力能够通过支撑柱140、位于当前悬挑夹层结构上方和/或下方的中间板130、顶板110和/或底板120被传导至大地。
图44至图47是根据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4至图46所示,所述施力部133可以包括拉索和/或拉杆,所述拉索和/拉杆用于向所述伸出部132施加拉力;此时,所述施力部13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的上方。
如图47所示,所述施力部133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向所述伸出部132施加支撑力。此时,所述施力部133位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的下方。
如图44至图46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132,也就是说,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任意位置。作为一种优选,如图44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132靠近所述镂空区域180的端部,如图45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中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这两种实现形式均属于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132靠近所述镂空区域180的部分的实现形式。
此时,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140、连接于设置于支撑柱140的梁、连接于位于当前悬挑夹层结构上方和/或下方的中间板130、连接于顶板110和/或连接于底板120,并使得所述施力部13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如图46所示,所述伸出部132的边缘的至少部分形成有边梁1321或者边板,此时,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所述边梁1321或者边板,当然,这种实现形式也属于将施力部133连接于伸出部132的一种。
如图47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支撑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下表面,例如支撑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可以支撑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下表面的任意位置,
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140、位于当前悬挑夹层结构上方和/或下方的中间板130、顶板110和/或底板120,并使得所述施力部13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本公开中,如图44和图45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40和顶板110的连接处。
如图46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于所述顶板110,例如连接于所述顶板110下方所设置的支撑梁,此时,所述施力部133可以竖直设置或者斜向设置。
如图47所示,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40,并通过所述支撑柱140向所述施力部133提供支撑。
本公开中,所述施力部13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包括所述施力部133被倾斜设置。更优选地,当所述施力部133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施力部133向水平面的投影呈放射状;当然,所述施力部133向水平面的投影也可以为平行状,也可以为无序状。
图4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层防火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8所示,当所述施力部133选择为拉索和/或拉杆时,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穿过所述伸出部132,并固定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下表面,由此实现施力部133与伸出部132之间的连接。更优选地,所述施力部133可以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当所述施力部133选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可以与所述伸出部132一体浇注成型。另一方面,当所述施力部133选择为钢结构时,所述伸出部132上可以形成有孔,所述施力部133的一端穿过所述孔,并且通过紧固件等结构将所述施力部133固定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下表面,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施力部133和伸出部132的分离。
另一方面,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也可以穿过支撑柱140,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柱140远离当前镂空区域的表面,由此实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40的连接;当然,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于设置于支撑柱140的梁。相似地,所述施力部133可以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当所述施力部133选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可以与所述支撑柱140一体浇注成型。另一方面,当所述施力部133选择为钢结构时,所述支撑柱140上可以形成有孔,所述施力部13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孔,并且通过紧固件等结构将所述施力部133固定于所述支撑柱140的一个表面,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施力部133和支撑柱140的分离。
本公开中,所述悬挑夹层结构还包括梁结构134,所述梁结构134设置于所述伸出部132,并位于所述伸出部13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由此通过该梁结构134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伸出部132的结构强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梁结构134可以形成为暗梁。
所述施力部133可以形成为直线型、折线形、曲线型或者其他形状。该形状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而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所述施力部133也可以形成为金属构架的组合体。
本公开中,所述外墙可以被至少部分取消或者全部取消,由此所述跨层防火车库100能够形成为地上车库,也就是说,地上车库是不需要包括外墙等结构件。
另一方面,所述施力部133可以被至少部分取消或者全部取消,也就是说,伸出部132通过与基部131的连接而被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建筑物,其包括上述的跨层防火车库。
本公开中,所述建筑物还可以包括平层车库,所述平层车库与所述跨层防火车库组合设置,例如,所述平层车库可以设置于所述跨层防火车库的上方或者下方。
另一方面,所述建筑物可以包括多个上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多个跨层防火车库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叠摞设置,或者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当然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时,两个跨层防火车库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相应地,所述平层车库也可以为多个,并且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平层车库和跨层防火车库可以交错设置,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
当所述建筑物既包括跨层防火车库又包括平层车库时,在跨层防火车库内设置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与平层车库内设置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不相互影响,即按照各自的方式设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的顶部;
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所述跨层防火车库的底部,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行车道至少一侧的底停车位;
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中间板包括中间行车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行车道至少一侧的中间停车位;
至少两个镂空区域,该中间板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通过镂空区域连通;
横向封闭装置,所述横向封闭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所述镂空区域中的至少部分镂空区域;以及
竖向封闭装置,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用于选择性地至少部分地围着所述镂空区域中的部分镂空区域;
其中,当跨层防火车库内部发生火灾和/或产生烟气时:通过横向封闭装置将镂空区域封闭,使得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处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并且通过竖向封闭装置形成储烟廊,所述烟气中的至少部分流动至所述储烟廊,并通过与所述储烟廊连通的风烟管道排出至跨层防火车库的外部;
所述中间板包括悬挑夹层结构,所述悬挑夹层结构靠近所述镂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镂空区域的至少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烟廊与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着的镂空区域属于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竖向封闭装置,使得所述储烟廊与与所述储烟廊连通的防火空间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的围合空间存在开洞区域,以通过竖向封闭装置的围合空间的开洞区域连接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的围合空间外部的防火空间和/或储烟廊,以使得所述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下方的防火空间以及镂空区域属于同一个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竖向封闭装置从镂空区域处向上和向下延伸,并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封闭装置远离所述镂空区域的一端被横向分隔装置所封闭,以使得所述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为储烟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上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以及竖向封闭装置所围合的空间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单元;或者,所述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镂空区域以及储烟廊属于相同的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当未发生火灾时,所述横向封闭装置至少使得部分镂空区域未被封闭,并通过该镂空区域连接所述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和/或,所述竖向封闭装置的至少部分被收起,并通过该镂空区域连接所述镂空区域上方的防火空间和镂空区域下方的防火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火分区内设置竖向分隔装置,以通过所述竖向分隔装置形成防火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还包括基部,所述基部被支撑柱所支撑,其中,所述悬挑夹层结构与所述基部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包括:
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部,所述伸出部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镂空区域的至少部分外轮廓;以及
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连接于所述伸出部,用于向所述伸出部施加力,以便使得所述伸出部保持在水平状态或者大致水平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包括拉索和/或拉杆,所述拉索和/拉杆用于向所述伸出部施加拉力;和/或,所述施力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向所述伸出部施加支撑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施力部选择为拉索和/或拉杆时,所述施力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的上方;当所述施力部选择为支撑部时,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悬挑夹层结构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施力部选择为拉索和/或拉杆时,所述施力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和/或,所述施力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或者连接于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梁。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出部靠近所述镂空区域的部分,所述施力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连接于设置于支撑柱的梁、连接于位于当前悬挑夹层结构上方和/或下方的中间板、连接于顶板和/或连接于底板,并使得所述施力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16.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层防火车库。
CN202222222238.1U 2022-08-23 2022-08-23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Active CN218150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2238.1U CN218150094U (zh) 2022-08-23 2022-08-23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2238.1U CN218150094U (zh) 2022-08-23 2022-08-23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0094U true CN218150094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22238.1U Active CN218150094U (zh) 2022-08-23 2022-08-23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0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16717B (zh) 可分合防火分区车库系统及建筑物
CN218150094U (zh)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CN218150093U (zh)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CN218541732U (zh) 纵向开合越层机动或非机动泊车库及建筑物
CN214835184U (zh) 可变维停车库
CN218541733U (zh) 横向开合越层机动或非机动泊车库及建筑物
CN218234530U (zh)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9138538U (zh) 越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70782U (zh) 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881764U (zh) 横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20036267U (zh) 可变维停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52930U (zh) 越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20167625U (zh) 可变空间泊车库及建筑物
CN117661900A (zh)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CN219081159U (zh) 竖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33973U (zh) 横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115596261A (zh) 越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9061084U (zh) 横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20434374U (zh) 装配式槽型板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117627432A (zh) 跨层防火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33972U (zh) 横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9548527U (zh) 车库系统及建筑物
CN219654395U (zh) 拼装式槽型板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70783U (zh) 横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CN218912407U (zh) 竖向分隔防火跃层车库及建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