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1928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1928U
CN218141928U CN202222913632.XU CN202222913632U CN218141928U CN 218141928 U CN218141928 U CN 218141928U CN 202222913632 U CN202222913632 U CN 202222913632U CN 218141928 U CN218141928 U CN 218141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cover
assembly
heat dissipa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36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爱平
王军
赵智慧
张毅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36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1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1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1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车架中;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驱动组件;行走组件,设于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组件;散热组件,至少部分设于驱动组件的前方,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灯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灯组件包括尾灯;车身覆盖件包括散热装饰罩,散热装饰罩设于散热器的两侧,散热装饰罩包括外饰板、内护板和装饰条,外饰板设于装饰条的一侧,内护板设于装饰条远离外饰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10mm。该摩托车的散热器装饰罩连接密封性好且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骑行车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摩托车作为一种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等特点,广泛用于骑行、竞技等领域。摩托车主要分为街车、越野车、巡航车、旅行车、公路赛摩托车等。
摩托车一般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发动机、悬架、前后轮等组件或零部件。摩托车的车架作为车体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结构形式、排布方式决定了摩托车的大小及其提供的可供承载的空间。具体而言,为了满足摩托车较佳的散热效果,一般需要再摩托车上设置较多的散热结构,而散热器装饰罩由于其本身的连接原因,会导致内部的散热结构直接暴露出来,即可能影响散热效果也可能导致散热结构被破坏,如何提供一种散热器装饰罩连接密封性好且结构紧凑的摩托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装饰罩连接密封性好且结构紧凑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车架中;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驱动组件;行走组件,设于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组件;散热组件,至少部分设于驱动组件的前方,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灯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灯组件包括尾灯;车身覆盖件包括散热装饰罩,散热装饰罩设于散热器的两侧,散热装饰罩包括外饰板、内护板和装饰条,外饰板设于装饰条的一侧,内护板设于装饰条远离外饰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 10mm。
进一步地,装饰条基本呈S形,装饰条包括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分别为与装饰条的两侧,外饰板包括第一凸条,第一凸条连接至装饰条的第一凹槽部内并抵接至第一凹槽部的侧壁,内护板包括第二凸条,第二凸条连接至装饰条的第二凹槽部内并抵接至第二凹槽部的侧壁。
进一步地,外饰板、装饰条和内护板还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外饰板上设有紧固件安装座,装饰条和内护板上分别设有安装孔,紧固件通过内护板的安装孔寄装饰条的安装孔连接至紧固件安装座。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 9mm。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 8mm。
进一步地,车身覆盖还包括尾灯饰板,尾灯饰板基本设于尾灯的下方。
进一步地,尾灯包括卡接座,卡接座的开口朝向摩托车的外侧,尾灯饰板包括从摩托车外侧连接至卡接座的卡接柱。
进一步地,尾灯饰板的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中设有通孔,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至尾灯的顶部。
进一步地,车身覆盖件还包括座垫饰板,座垫饰板的后部连接至尾灯的底部,座垫饰板的两侧连接至尾灯饰板。座垫饰板与尾灯饰板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通过在散热装饰罩上设置外饰板、内护板和装饰条,实现了散热器装饰罩连接密封性好且结构紧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架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骑行三角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骑行三角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导风结构和导热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导流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大灯及大灯装饰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大灯侧装饰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大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H-H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把装饰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把装饰罩周边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仪表罩的一种结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散热装饰罩的一种结构爆炸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散热装饰罩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体饰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沿J-J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尾灯饰板的一种结构爆炸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座垫饰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座垫饰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K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摩托车100。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座垫组件13、操纵组件14、车灯组件15、仪表组件16、供油系统17、驱动组件18、传动组件19、行走组件21、悬挂组件22、制动组件23、散热组件 24。为了清楚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述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其中,车架11用于构成摩托车100的主体框架,其他组件直接或间接地与车架11连接。车身覆盖件12设于车架11的外侧,用于覆盖大部分的车架11并将设于车架11内的其他组件与外界隔绝开。座垫组件13连接在车架11上并与车身覆盖件12相邻,座垫组件13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乘坐。操纵组件14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可供驾驶者操纵摩托车100。车灯组件15连接在车架11上。仪表组件16连接在车把组件141 上,仪表组件16基本设于车把组件141的中间位置,用于供驾驶者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供油系统17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上并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燃油。驱动组件18至少部分固定在车架11上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驱动力,驱动组件18包括发动机181和排气管182,排气管182用于排除摩托车 100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传动组件19至少部分与驱动组件18相连,用于接收并传递驱动组件18输出的驱动力。行走组件21至少部分与车架11连接用于带动车架11移动,行走组件21包括第一行走轮211和第二行走轮212,第二行走轮212为驱动车轮,第二行走轮212与传动组件19相连用于接收传动组件19传递的驱动力,第一行走轮211为从动车轮。悬挂组件22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用于将行走组件21连接至车架11。悬挂组件22包括与第一行走轮211相连并用于减震的前减震器221。制动组件23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供驾驶者对摩托车100进行制动,包括刹车卡钳231和用于传递制动力的制动管路。散热组件24至少部分设于车架11内并用于将驱动组件18产生的热量导出至车架11外。
如图3至图5所示,座垫组件13包括用于供驾驶者乘坐的第一座垫131 和用于供乘客乘坐的第二座垫132,操纵组件14包括供驾驶者手部握持和操纵摩托车100的车把组件141,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踩踏的脚蹬组件142、换挡组件143及用于供驾驶者操纵的手把开关144,其中脚蹬组件142包括供驾驶者踩踏的第一脚蹬1421和供乘客踩踏的第二脚蹬1422。以驾驶者在第一座垫131的乘坐位置为第一基准点101,以车把1411沿左右方向的对称中心点为第二基准点102,以第一脚蹬1421沿左右方向的对称中心点为第三基准点103。连接第一基准点101、第二基准点102和第三基准点103形成一个三角形,即为摩托车100领域俗称的摩托车100骑行三角。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一基准点101的前方,第三基准点103位于第一基准点101的前方,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三基准点103的前方。如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一基准点101之间的距离S1为大于等于568mm且小于等于695mm,第三基准点103与第一基准点101之间的距离S2为大于等于121mm且小于等于149mm,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三基准点 103之间的距离S3为大于等于446mm且小于等于546mm。如图5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三基准点103的上方,第二基准点102 位于第一基准点101上方,第一基准点101位于第三基准点103上方。沿上下方向,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三基准点103之间的距离S4为大于等于654mm 且小于等于800mm,第一基准点101与第三基准点103的距离S5为大于等于447mm且小于等于547mm,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一基准点101的距离S6 为大于等于207mm且小于等于253mm。摩托车100发动机181的最大功率大于等于55kW且小于等于85kW。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0为大排量大功率的摩托车100,其在具有较强动力的情况下,其驱动组件18中的发动机181也产生更多的热量。
车架11包括设于摩托车100前部的主车架111和设于摩托车100后部的副车架112。主车架111主要用于安装和承载摩托车100的驱动组件18,副车架112主要用于安装和承载摩托车100的座垫组件13和至少部分的控制系统25。
如图6所示,本申请摩托车100中还设置了导风结构,导风结构能够在摩托车100运行过程中从摩托车100的车头部位向摩托车100内部导入用于散热的空气。导风结构为主要由车身覆盖件12的至少部分和油箱171共同围合形成的空间。车身覆盖件12包括导风件122,导风件122设于油箱171 的两侧。导风件122与油箱171的侧壁围合而成一导风通道。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空气从导风通道的前部进入并由导风通道的尾部排出。导风件122 包括进风部1221和出风部1222,进风部1221设于导风件122的前端,出风部1222设于导风件122的后端。进风部1221包括进风口1221a,在一个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进风部1221沿前后方向在该投影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进风口1221a沿前后方向在该投影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二投影位于第一投影内,第二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10。进一步地,第二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 3/50且小于等于9/100。更进一步地,第二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27/400且小于等于33/400。进风口1221a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在一个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一平面110上,进风口1221a的延伸方向105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夹角γ1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进一步地,进风口1221a的延伸方向105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夹角γ1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0°。更进一步地,进风口1221a的延伸方向105与第一平面110 之间的夹角γ1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15°。进风口1221a的延伸方向 105,也即进风方向。当进风口1221a的延伸方向105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夹角γ1在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范围内时基本能够保证进风量和进风的平顺性,保证不会产生过多的紊流,能够使得更多的风进度到导风结构中,对导风结构经过的部件进行散热。导风结构所处的区域基本位于发动机顶部区域。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部分热量从顶部进行散失,发动机顶部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而该部位也是驾驶者接触比较多的区域,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散热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增加驾驶舒适性的。
本实现方式中的导风结构能够将更多的环境中的冷空气导入到摩托车 100内部,降低摩托车100内部的温度,同时也能够提高驾驶者的舒适性。出风部1222包括出风口1222a,出风口1222a基本向后下方向延伸,出风口 1222a的延伸方向106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夹角γ2设置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5°。进一步地,出风口1222a基本沿由前上向后下方向延伸,出风口1222a的延伸方向106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夹角γ2设置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0°。更进一步地,出风口1222a基本向后下方向延伸,出风口1222a的延伸方向106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夹角γ2设置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25°。出风口1222a的延伸方向106,也即出风方向。出风方向为向后下方向延伸时,一来能够使得热风能够被顺利排出,二来能够避免出风方向对准驾驶者,避免将出风口1222a的热风吹向驾驶者,保证驾驶舒适性。车身覆盖件12还包括导热件123,导热件123基本设于驱动组件的两侧。导热件123的内部具有一曲面,其能够将从正面而来的空气导流使其基本沿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导出,即使空气直接向地面导出,降低摩托车100内部的温度,同时避免摩托车100的驱动组件产生的热风吹向驾驶者造成驾驶者的不适。导热件123包括进口部1231和出口部1232。进口部1231 的延伸方向即为导热件123的进风方向,导热件123的进风方向为基本平行于第一平面。出口部1232的延伸方向即为导热件123的出风方向导热件123 的出风方向基本为垂直于第一平面。具体地,进风方向107与第一平面110 的夹角γ3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出风方向108与第一平面110 的夹角γ4为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90°。进一步地,进风方向107与第一平面110的夹角γ3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13°,出风方向108与第一平面110的夹角γ4为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90°。更进一步地,进风方向107与第一平面110的夹角γ3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0°,出风方向108与第一平面110的夹角γ4为大于等于70°且小于等于90°。导热件123的设置,能够将摩托车10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直接向摩托车100 的下部导出,避免热量进入摩托车100内部或直接导向驾驶者,保证摩托车100内部部件的使用寿命,也保证驾驶者的驾乘舒适性。摩托车100上部的导风结构和摩托车100下部的导热件123相互作用,导风结构排出的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能够在驾驶者和导热件123排出的温度较高的空气之间形成隔离层,保证导热件123排出的热风不会直接吹到驾驶者上,保证驾乘舒适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摩托车100的车灯组件15包括大灯151和大灯装饰罩155,摩托车100的车身覆盖件12包括导流罩124。如图7所示,大灯装饰罩155设于大灯151的顶部,起到保护大灯151的作用,也能起到遮挡大灯151内部结构美化外观的作用。导流罩124连接至大灯装饰罩155,导流罩124设于大灯装饰罩155的顶部,起到在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导流并降低摩托车100风阻的作用。大灯装饰罩155的顶部设有连接槽1551,导流罩124的底部设有能够与连接槽1551相互配合的连接块1241。导流罩124 底部的连接块1241卡接至大灯装饰罩155顶部的连接槽1551中,实现导流罩124与大灯装饰罩155之间的连接。为进一步增加导流罩124与大灯装饰罩155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导流罩124与大灯装饰罩155之间还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为了使得导流罩124的外观更加光滑和整洁,同时也为了降低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导流罩124表面的风阻,提升导流效果。在本实现方式中,紧固件由下至上穿过大灯装饰罩155,将导流罩124与大灯装饰罩155 固定在一起。紧固件隐藏在导流罩124与大灯装饰罩155组成的整体的内部,避免紧固件的任何部分突出于导流罩124的表面,使紧固件完全隐藏在导流罩124的下方。进一步地,紧固件由下至上穿过大灯装饰罩155的连接槽1551连接至导流罩124的连接块1241。导流罩124的连接块1241向下凸出设置,其内部较大的空间可以方便地用于设置紧固件的端部。将紧固件连接至导流罩124的连接块1241中,既能够满足固定要求,能够充分利用导流罩 124中的空间。在具体的装配工艺中,将导流罩124固定至大灯装饰罩155 形成一个整体后,再将这个整体一同连接至大灯151。在实现改善导流罩124 外观和风阻的情况下,对装配难度的影响也较小,几乎不增加装配难度和复杂度。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8至图11所示摩托车100的车灯组件15包括大灯151和大灯侧装饰罩156,大灯侧装饰罩156连接至大灯的两侧。具体地,大灯151包括大灯壳体1513和大灯灯罩1514,大灯壳体1513连接至大灯灯罩1514,大灯侧装饰罩156连接至大灯壳体1513,并遮盖大灯壳体1513 与大灯灯罩1514之间的连接处,起到遮挡缝隙的作用,也起到隔绝雨水与尘土的作用。大灯壳体1513的两侧设有安装槽1515,安装槽1515设有朝向外侧的第一开口1515a和朝向上方的第二开口1515b。大灯侧装饰罩156上设有安装块1561,安装块1561能够连接至安装槽1515内,安装块1561与安装槽1515基本配合设置。具体地,安装块1561能够嵌入安装槽1515中并固定在安装槽1515中。大灯侧装饰罩156在安装至大灯壳体1513上时,如图 11中箭头所示,先向靠近大灯壳体1513一侧装配使安装块1561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1515a和第二开口1515b进入安装槽1515中,然后再沿大灯壳体1513向下进行装配使安装块1561完全进入安装槽1515中。进一步地,安装块1561与安装槽1515之间还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通过安装槽1515 与安装块1561之间的连接,大灯侧装饰罩156稳固的连接至大灯壳体1513。同时,通过安装槽1515与安装块1561的设置,能够在保证大灯侧装饰罩156 较窄的情况下也能良好的连接至大灯壳体1513,解决因大灯壳体1513上设有密封胶槽的原因造成的大灯侧装饰罩156宽大肥厚影响美观的问题。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2至图13所示,摩托车100的车把组件14包括车把1411、车把装饰罩1418和氛围灯1419,车把装饰罩1418连接至车把 1411上,氛围灯1419设于车把1411和车把装饰罩1418之间。车把装饰罩 1418包括罩体1418a和氛围灯罩1418b。罩体1418a的两端倾斜设有氛围灯安装位1418c,氛围灯1419设于氛围灯安装位1418c中,氛围灯罩1418b设于氛围灯安装位1418c的下方,氛围灯罩1418b与氛围灯安装位1418c围合而成用于设置氛围灯1419的安装空间,氛围灯罩1418b能够起到保护氛围灯1419的作用,也能阻止氛围灯1419的光线从氛围灯1419下方射出,避免氛围灯1419出现漏光等问题。氛围灯罩1418b可以通过卡接结构连接至氛围灯安装位1418c,氛围灯罩1418b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氛围灯安装位 1418c。车把装饰罩1418的顶部还包括若干仪表安装座1418d,仪表组件16 中的仪表161的部分通过仪表安装座1418d连接至车把装饰罩1418。仪表组件16还包括仪表罩163,仪表罩163连接至车把装饰罩1418的罩体1418a 的前端,仪表罩163包括向下凸出设置的容纳部1631,容纳部能够容纳仪表 161的部分结构及连接至仪表161的线束。仪表161的线束设于该空间内,仪表罩163能够辅助整理仪表161的线束并遮盖仪表161的线束。进一步地,仪表罩163与罩体1418a可以是分别独立制造然后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仪表罩163与罩体1418a之间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如图14所示,仪表组件包括仪表161和仪表罩163,仪表161连接至仪表罩163的顶部。仪表罩163包括第一仪表罩1631和第二仪表罩1631,第一仪表罩1631位于第二仪表罩 1632上方。第一仪表罩1631和第二仪表罩1632分别经注塑成型。第一仪表罩1631与第二仪表罩1632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一仪表罩1631的两侧设有插槽1631a,插槽1631a的开口向第一仪表罩1631的外侧设置,第二仪表罩1632的两侧设有插块1632a,插块1632a往第二仪表罩1632的内侧延伸,插块1632a与插槽1631a相互匹配,插块1632a能够插接至插槽1631a内。通过插块1632a和插槽1631a的插接结构,第二仪表罩 1632连接至第一仪表罩1631。采用上述插接结构时,在注塑成型第一仪表罩 1631和第二仪表罩1632时可以采用碰穿结构的模具,能够简化模具的结构并降低模具成本,同时也减少第一仪表罩1631和第二仪表罩1632的瑕疵。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5至图16所示,摩托车100的散热组件24包括散热器241,摩托车100的车身覆盖件12包括散热装饰罩125,散热器241 设于发动机181的前部,散热装饰罩125设于散热器241的两侧。散热装饰罩125包括外饰板1251、内护板1252及装饰条1253,外饰板1251设于装饰条1253的一侧,内护板1252设于装饰条1253远离外饰板1251的一侧。外饰板1251包括第一凸条1251a。内护板1252包括第二凸条1252a。装饰条 1253包括第一凹槽部1253a和第二凹槽部1253b。外饰板1251的第一凸条 1251a连接至装饰条1253的第一凹槽部1253a内并抵接至第一凹槽部1253a 的侧壁。外饰板1251基本与装饰条1253的第一凸起部的顶部处于一个平面内。内护板1252的第二凸条1252a连接至装饰条1253远离外饰板1251的一侧,第二凸条1252a连接至装饰条1253的第二凹槽部1253b的内侧并抵接至第一凸起部的内壁。外饰板1251上还设有紧固件安装座1251b,内护板 1252上也设有安装孔1252b,装饰条1253上设安装孔1252b,紧固件依次穿过内护板1252上的安装孔和装饰条1253上的安装孔连接至紧固件安装座。在沿散热装饰罩125延伸方向上,装饰条1253、内护板1252和外饰板1251 依次排列设置。在垂直于散热装饰罩125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散热装置罩的宽度B小于等于10mm。进一步地,散热装饰罩125的宽度B小于等于9mm。更进一步地,散热装饰罩125的宽度B小于等于8mm。本实现方式中的散热装饰罩125设置能够解决单层的散热装饰罩结构无法遮蔽散热器241内部结构的问题,也能够解决传统双层的散热装饰罩结构臃肿风阻较大的问题。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身覆盖件12包括车体饰板126、尾灯饰板127和座垫饰板128。车体饰板126设于摩托车100的两个侧面并连接至车架11。如图17至图18所示,车体饰板126包括第一饰板1261和第二饰板1262,第一饰板1261和第二饰板1262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饰板1261 连接至车架11,第二饰板1262连接至车架11。第一饰板1261的一侧设有卡接槽1261a,卡接槽1261a的开口朝向摩托车100的外侧。第二饰板1262的一侧设有凸条1262a,凸条1262a设于第二饰板1262靠近第一饰板1261的一侧。凸条1262a卡接至卡接槽1261a内,第一饰板1261和第二饰板1262 之间形成能够遮盖内部结构的假缝隙。上述第一饰板1261和第二饰板1262 的卡接结构的设置,能够解决两段饰板单独通过紧固件连接至车架11后出现的缝隙不均匀的问题,甚至出现缝隙过大使得摩托车100内部结构外露的问题。第一饰板1261和第二饰板1262不仅仅分别连接至车架11,其相互之间还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能够更好的控制第一饰板1261和第二饰板1262 之间的连接缝隙,能够保证缝隙的均匀性,同时通过卡接结构形成的缝隙为避免内部结构外露的假缝隙,能够保证摩托车100的外观整洁性和美观性。如图19至图20所示,车灯组件15包括尾灯152,尾灯饰板127设于尾灯 152的下方,尾灯饰板127包括左饰板1271和右饰板1272,左饰板1271的顶部连接至尾灯152的左侧,右饰板1272的顶部连接至尾灯152的右侧。左饰板1271和右饰板1272分体成型制得。左饰板1271的内侧设有若干卡接柱1271a,尾灯152的底部的相应位置设有卡接座1521,左饰板1271的内侧通过卡接结构连接至尾灯152的底部的卡接座1521。左饰板1271的外侧的顶部还设有连接板1271b,连接板1271b上设有允许紧固件通过的通孔1271c,尾灯152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紧固件的固定孔1522,左饰板1271的外侧通过紧固件连接至尾灯152。左饰板1271的内侧的卡接柱1271a基本向右侧延伸,左饰板1271的外侧的连接板1271b基本向右侧延伸。在尾灯饰板127的左饰板1271装配时,将左饰板1271由左侧向右侧装配至尾灯152,左饰板 1271的连接柱由左向右连接至尾灯152中相应的卡接座1521中,左饰板1271 的连接板1271b由左向右连接至尾灯152的顶部的固定孔的上方,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左饰板1271的连接板1271b固定至尾灯152的顶部的固定孔1522,进而将左饰板1271的外侧固定至尾灯152。尾灯饰板127中的右饰板1272 与左饰板1271基本关于前后方向镜像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尾灯饰板127中左饰板1271的下部连接至摩托车100左侧的车体饰板126,尾灯饰板127中右饰板1272的下部连接至摩托车100右侧的车体饰板126。更进一步地,尾灯饰板127与车体饰板126可以为一体设置,尾灯饰板127与车体饰板126 之间也可以是分体制造后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连接结构可以是紧固件也可以是卡接结构。如图20所示,座垫饰板128的后部及两侧连接至尾灯饰板127的顶部,座垫饰板128的前部的两侧连接至尾灯152。如图21至22 所示,尾灯饰板127的顶部还包括卡接孔1273,卡接孔1273倾斜设置且卡接孔1273的开口倾斜向外侧上方设置。座垫饰板128的两侧的底部设有卡接块1281,卡接块1281基本倾斜向内侧下方延伸,座垫饰板128的卡接块 1281能够与尾灯饰板127的卡接孔1273相互配合,将座垫饰板128的两侧连接至尾灯饰板127。座垫饰板128与尾灯饰板127之间还通过紧固件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
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车架中;
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
行走组件,设于所述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传动组件;
散热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前方,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
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
车灯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车灯组件包括尾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覆盖件包括散热装饰罩,所述散热装饰罩设于所述散热器的两侧,所述散热装饰罩包括外饰板、内护板和装饰条,所述外饰板设于所述装饰条的一侧,所述内护板设于所述装饰条远离所述外饰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条基本呈S形,所述装饰条包括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和所述第二凹槽部分别为与所述装饰条的两侧,所述外饰板包括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连接至所述装饰条的第一凹槽部内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所述内护板包括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连接至所述装饰条的第二凹槽部内并抵接至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饰板、所述装饰条和所述内护板还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饰板上设有紧固件安装座,所述装饰条和所述内护板上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内护板的所述安装孔寄所述装饰条的所述安装孔连接至所述紧固件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9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散热装饰罩的方向上,散热装饰罩的宽度小于等于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覆盖还包括尾灯饰板,所述尾灯饰板基本设于所述尾灯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灯包括卡接座,所述卡接座的开口朝向所述摩托车的外侧,所述尾灯饰板包括从所述摩托车外侧连接至所述卡接座的卡接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灯饰板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尾灯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覆盖件还包括座垫饰板,所述座垫饰板的后部连接至所述尾灯的底部,所述座垫饰板的两侧连接至所述尾灯饰板,所述座垫饰板与所述尾灯饰板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CN202222913632.XU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Active CN218141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3632.XU CN218141928U (zh)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3632.XU CN218141928U (zh)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1928U true CN218141928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3632.XU Active CN218141928U (zh)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1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11717B1 (en) Vehicle
US8499878B2 (en) Motorcy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EP2578479B1 (en) Air guid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5248237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US9016421B2 (en) Front air guid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2002284073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404361C (zh) 机动二轮车
TWM474689U (zh) 跨坐型車輛之防風構造
JP2002284066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CN218141928U (zh) 摩托车
CN218703675U (zh) 摩托车
CN218229280U (zh) 摩托车
CN218141927U (zh) 摩托车
JP399947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JP387782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H10203453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6935978B2 (ja) 鞍乗型車両
KR100953603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레그 실드 구조
JP2017159755A (ja) 車両のサイドカバー
CN218141926U (zh) 摩托车
CN217554094U (zh) 摩托车
CN218229284U (zh) 摩托车
US12037072B2 (en) Saddled vehicle
CN218141931U (zh) 摩托车
JP433089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