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1923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1923U
CN218141923U CN202222906022.7U CN202222906022U CN218141923U CN 218141923 U CN218141923 U CN 218141923U CN 202222906022 U CN202222906022 U CN 202222906022U CN 218141923 U CN218141923 U CN 218141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bar
assembly
staple bolt
handle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60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根信
别俊伟
付文财
徐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60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1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1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1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驱动组件;传动组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于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把组件,车把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把组件包括车把;操纵组件,操纵组件包括手把开关,手把开关套设在车把外侧;手把开关包括壳体和抱紧机构,壳体围合而成一手把固定孔,抱紧机构连接至壳体并设于壳体内部,抱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紧固件,第一抱箍的一端与第二抱箍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抱箍的另一端与第二抱箍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夹紧车把。该摩托车的开关连接结构与把手的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骑行车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摩托车作为一种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等特点,广泛用于骑行、竞技等领域。摩托车主要分为街车、越野车、巡航车、旅行车、公路赛摩托车等。
摩托车一般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发动机、悬架、前后轮等组件或零部件。摩托车的车架作为车体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结构形式、排布方式决定了摩托车的大小及其提供的可供承载的空间。具体而言,摩托车的方向把可供用户操作以控制摩托车,现有的方向把上设置了较多开关,且各类开关均具备一定的必要性,需要设置多处连接结构。如何确保摩托车的开关连接结构与把手的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开关连接结构与把手的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车架中;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驱动组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于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把组件,车把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车把组件包括车把;操纵组件,操纵组件包括手把开关,手把开关套设在车把外侧;手把开关包括壳体和抱紧机构,壳体围合而成一手把固定孔,抱紧机构连接至壳体并设于壳体内部,抱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紧固件,第一抱箍的一端与第二抱箍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抱箍的另一端与第二抱箍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夹紧车把。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包括定位柱,手把上包括定位孔,定位柱连接至定位孔。
进一步地,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基本沿上下方向分布,第一抱箍设于第二抱箍的上方,紧固件由下至上将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围合而成一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等于车把的直径。
进一步地,通孔与手把固定孔基本为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手把固定孔的直径大于车把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抱箍的直径小于手把的直径,第二抱箍的直径小于手把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抱箍的直径与第二抱箍的直径基本相等。
进一步地,抱紧机构中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将抱紧机构连接至壳体。
进一步地,第一抱箍的直径小于固定孔的直径。
本申请通过设置抱紧机构连接至壳体并设于壳体内部,抱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紧固件,第一抱箍的一端与第二抱箍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抱箍的另一端与第二抱箍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确保开关连接结构与把手的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架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骑行三角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骑行三角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把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把组件中缓冲组件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摩托车中另一种车把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摩托车中另一种车把组件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摩托车中另一种车把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手把开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摩托车100。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座垫组件13、操纵组件14、车灯组件15、仪表组件16、供油系统17、驱动组件18、传动组件19、行走组件21、悬挂组件22、制动组件23、散热组件24。为了清楚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述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其中,车架11用于构成摩托车100的主体框架,其他组件直接或间接地与车架11连接。车身覆盖件12设于车架11的外侧,用于覆盖大部分的车架11并将设于车架11内的其他组件与外界隔绝开。座垫组件13连接在车架11上并与车身覆盖件12相邻,座垫组件13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乘坐。操纵组件14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可供驾驶者操纵摩托车100。车灯组件15连接在车架11上。仪表组件16连接在车把组件141上,仪表组件16基本设于车把组件141的中间位置,用于供驾驶者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供油系统17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上并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燃油。驱动组件18至少部分固定在车架11上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驱动力,驱动组件18包括发动机181和排气管182,排气管182用于排除摩托车100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传动组件19至少部分与驱动组件18相连,用于接收并传递驱动组件18输出的驱动力。行走组件21至少部分与车架11连接用于带动车架11移动,行走组件21包括第一行走轮211和第二行走轮212,第二行走轮212为驱动车轮,第二行走轮212与传动组件19相连用于接收传动组件19传递的驱动力,第一行走轮211为从动车轮。悬挂组件22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用于将行走组件21连接至车架11。悬挂组件22包括与第一行走轮211相连并用于减震的前减震器221。制动组件23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供驾驶者对摩托车100进行制动,包括刹车卡钳231和用于传递制动力的制动管路。散热组件24至少部分设于车架11内并用于将驱动组件18产生的热量导出至车架11外。
如图3至图5所示,座垫组件13包括用于供驾驶者乘坐的第一座垫131和用于供乘客乘坐的第二座垫132,操纵组件14包括供驾驶者手部握持和操纵摩托车100的车把组件141,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踩踏的脚蹬组件142、换挡组件143及用于供驾驶者操纵的手把开关144,其中脚蹬组件142包括供驾驶者踩踏的第一脚蹬1421和供乘客踩踏的第二脚蹬1422。以驾驶者在第一座垫131的乘坐位置为第一基准点101,以车把1411沿左右方向的对称中心点为第二基准点102,以第一脚蹬1421沿左右方向的对称中心点为第三基准点103。连接第一基准点101、第二基准点102和第三基准点103形成一个三角形,即为摩托车100领域俗称的摩托车100骑行三角。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一基准点101的前方,第三基准点103位于第一基准点101的前方,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三基准点103的前方。如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一基准点101之间的距离S1为大于等于568mm且小于等于695mm,第三基准点103与第一基准点101之间的距离S2为大于等于121mm且小于等于149mm,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三基准点103之间的距离S3为大于等于446mm且小于等于546mm。如图5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三基准点103的上方,第二基准点102位于第一基准点101上方,第一基准点101位于第三基准点103上方。沿上下方向,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三基准点103之间的距离S4为大于等于654mm且小于等于800mm,第一基准点101与第三基准点103的距离S5为大于等于447mm且小于等于547mm,第二基准点102与第一基准点101的距离S6为大于等于207mm且小于等于253mm。摩托车100发动机181的最大功率大于等于55kW且小于等于85kW。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0为大排量大功率的摩托车100,其在具有较强动力的情况下,其驱动组件18中的发动机181也产生更多的热量。
车架11包括设于摩托车100前部的主车架111和设于摩托车100后部的副车架112。主车架111主要用于安装和承载摩托车100的驱动组件18,副车架112主要用于安装和承载摩托车100的座垫组件13和至少部分的控制系统25。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操纵组件14包括车把组件141,车把组件141包括车把1411和车把安装座1412。车架11还包括上联板113,上联板113包括车把安装部1131。车把1411通过车把安装座1412连接至上联板113。车把1411连接至车把安装座1412,车把安装座1412通过连接件1413连接至车把安装部1131。具体地,上联板113的车把安装部1131可以设置为安装孔。连接件1413包括第一端1413a和第二端1413b,连接件1413的第一端1413a连接至车把安装座1412,连接件1413的第二端1413b穿过上联板113的车把安装部1131并连接在车把安装部1131上。
如图7所示,连接件1413的外侧套设有缓冲组件1414,缓冲组件1414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一刚性件1414a、弹性件1414b和第二刚性件1414c,弹性件1414b套设在第一刚性件1414a的外侧,第二刚性件1414c套设在弹性件1414b的外侧。具体地,第一刚性件1414a可以为钢套,第二刚性件1414c也可以为钢套,弹性件1414b为橡胶衬套。更进一步地,弹性件1414b可以为硫化橡胶衬套。本实现方式中,在连接件1413外套设缓冲组件1414后,能够隔绝上联板113和车把安装座1412之间的硬连接,阻隔上联板113向车把安装座1412之间的振动传递,减少传递至车把1411的振动,保证驾驶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把安装座1412和上联板113之间还设有缓冲圈1414d。在车把安装座1412与上联板113之间设置缓冲圈1414d能够进一步阻隔上联板113与车把安装座1412之间的振动传递。上联板113上的振动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向车把安装座1412传递振动。第一条路径中,振动由上联板113传递至连接件1413,再由连接件1413传递至车把安装座1412。第二条路径中,由于上联板113和车把安装座1412之间至少部分接触,振动由上联板113直接传递至车把安装座1412。在连接件1413外套设缓冲组件1414能够阻隔通过第一条路径传递的振动,在上联板113与车把安装座1412之间设置缓冲圈1414d能够阻隔通过第二条路径中传递的振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连接件1413的第一端1413b与上联板113之间还设有防脱件1414e。防脱件1414e的尺寸大于上联板113上车把安装部1131的尺寸,防脱件1414e的尺寸大于缓冲组件1414的尺寸。缓冲组件1414能够嵌套在连接件1413和车把安装部1131之间,缓冲组件1414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使连接件1413、缓冲组件1414和车把安装部1131相互压紧并使三者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保证车把组件141不会从上联板113上脱离。但是缓冲组件1414中的弹性件1414b为一般为橡胶件,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橡胶件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弹性件1414b失去弹性,无法将连接件1413、缓冲组件1414和车把安装部1131相互压紧,存在车把组件141从上联板113上脱落的风险。设置防脱件1414e后,即使弹性件1414b失效,连接件1413、缓冲组件1414和车把安装部1131出现旷量,在防脱件1414e的保护下也能避免车把组件141从上联板113上脱落,保证摩托车100行驶时的安全性能。具体地,防脱件1414e可以为一垫圈,连接件1413穿过垫圈中间的孔设置,垫圈的外径大于车把安装部1131的内径。垫圈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也可以为刚性的金属材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摩托车100还可以采用如图8所述的集成安装座的一体式的车把组件141,车把组件141为一体成型而成。本实现方式中,车把组件141包括安装平台1415、延伸部1416和手把部1417,手把部1417设于安装平台1415的两侧,延伸部1416设于安装平台1415和手把部1417之间,延伸部1416的一端连接至安装平台1415,延伸部1416的另一端连接至手把部1417,延伸部1416连接安装平台1415和手把部1417。在车把组件141中,至少安装平台1415和延伸部1416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安装平台1415、延伸部1416和手把部1417为一体成型,具体地安装平台1415、延伸部1416和手把部1417为一体成型铸造而成。车把组件141一体成型设置后,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也减少了车把组件141整体所占用的空间,能够为其他部件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也增加了其他部件设置的自由度。一体化设置后,可以设置较大尺寸的安装平台1415,尺寸较大的安装平台1415,能够为更多的部件提供安置空间。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将摩托车100的仪表组件16设置在安装平台1415上。在上下方向上,车把组件141中手把部1417的位置高于安装平台1415的位置,延伸部1416基本向外倾斜设置,延伸部1416上设有调节孔1416a,调节孔1416a基本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联板113中包括用于固定前减震器221的减震器安装部1132。在一个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一平面110上,减震器安装部1132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110上具有第一投影,调节孔1416a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110上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至少部分区域位于第二投影内。进一步地,第一投影至少50%的区域位于第二投影内。摩托车100的前减震器221连接至上联板113的减震器安装部1132,前减震器221的顶部设有调节部2212。前减震器221安装至减震器安装部1132后,调节部2212突出于减震器安装部1132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工具对前减震器221的调节部2212进行调整,以改变前减震器221的阻尼和弹性。调节部2212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110上具有第三投影,第三投影位于第二投影内。本实现方式中,由于车把组件141为一体成型的,并且车把组件141尺寸较大。车把组件141安装至上联板113后,在上下方向上,车把组件141会遮盖住前减震器221的调节部2212,具体地车把组件141的延伸部1416位于前减震器221的调节部2212的上方,会遮挡调节部2212。在车把组件141上与前减震器221的调节部22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调节孔1416a,可以方便使用者穿过车把组件141对前减震器221进行调节。
如图11所示,操纵组件14包括手把开关144,手把开关144套设在车把1411上,手把开关144包括壳体1441,壳体1441围合而成一个允许车把1411通过的手把固定孔1441a。壳体1441内设有抱紧机构1442,抱紧机构1442设于壳体1441内靠近手把固定孔1441a的位置,抱紧机构1442能够将壳体1441固定在车把1411上。抱紧机构1442包括第一抱箍1442a、第二抱箍1442b和紧固件1442c,第一抱箍1442a基本为半圆形结构,第二抱箍1442b也基本为半圆形结构。第一抱箍1442a的一端和第二抱箍1442b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抱箍1442a能够沿铰接轴转动,第二抱箍1442b也能沿铰接轴转动。第一抱箍1442a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1442d,第二抱箍1442b的另一端也设有固定孔1442d。紧固件1442c穿过第一抱箍1442a的固定孔1442d和第二抱箍1442b的固定孔1442d,将第一抱箍1442a和第二抱箍1442b固定在一起,进而将手把开关144的壳体1441固定至车把141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抱紧机构1442将手把开关144固定在车把1411上,抱紧机构1442中的第一抱箍1442a和第二抱箍1442b在固定后与车把141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避免接触面接小造成固定效果差的问题,避免手把开关144和车把1411之间出现晃动,保证手把开关144的正常使用。为了保证手把开关144和车把1411能够良好地固定在一起,保证抱紧机构1442的固定效果。抱紧机构1442上还包括与壳体1441固定的固定结构1442e。将抱紧机构1442能够稳固地固定在壳体1441内,使抱紧机构1442和壳体1441不会发生脱离。此外,抱紧机构1442中第一抱箍1442a的直径小于手把固定孔1441a的直径,第一抱箍1442a的直径小于车把1411的直径,同时第二抱箍1442b的直径基本与第一抱箍1442a相同。抱紧机构1442中的第一抱箍1442a和第二抱箍1442b,可以基本沿上下方向设置,也可以基本沿前后方向设置,抱紧机构1442的设置角度并不是固定的,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进一步地,沿上下方向,第一抱箍1442a设于第二抱箍1442b的上方,紧固件1442c由下向上将第一抱箍1442a和第二抱箍1442b固定在一起。虽然,第一抱箍1442a和第二抱箍1442b设置的方向对固定效果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但是当第一抱箍1442a和第二抱箍1442b沿上下方向进行设置,紧固件1442c由下向上进行固定,能够使得壳体1441上的紧固件开口位于壳体1441的下方。紧固件开口位于壳体1441下方,既能够起到隐藏紧固件1442c和紧固件开口保证外观简洁美观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证紧固件开口上不易沉积灰尘和雨水,保证紧固件1442c的耐用性,防止出现因紧固件1442c生锈而造成的手把开关144无法从车把1411上拆卸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车架中;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设于所述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传动组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
车把组件,所述车把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车把组件包括车把;操纵组件,所述操纵组件包括手把开关,所述手把开关套设在所述车把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把开关包括壳体和抱紧机构,所述壳体围合而成一手把固定孔,所述抱紧机构连接至所述壳体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抱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紧固件,所述第一抱箍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箍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抱箍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箍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夹紧所述车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还包括定位柱,所述手把上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连接至所述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基本沿上下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抱箍设于所述第二抱箍的上方,所述紧固件由下至上将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围合而成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车把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与所述手把固定孔基本为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把固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车把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的直径小于所述手把的直径,所述第二抱箍的直径小于所述手把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抱箍的直径基本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紧机构中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抱紧机构连接至所述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
CN202222906022.7U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Active CN218141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6022.7U CN218141923U (zh)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6022.7U CN218141923U (zh)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1923U true CN218141923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6022.7U Active CN218141923U (zh) 2022-10-31 2022-10-31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1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78536B2 (ja) リンク式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支持構造
JP460774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CN218141923U (zh) 摩托车
JP7369100B2 (ja) 鞍乗車両
CN218141926U (zh) 摩托车
CN117985156A (zh) 摩托车
US11975790B2 (en) Straddled vehicle
CN218141922U (zh) 摩托车
CN218229284U (zh) 摩托车
CN218229281U (zh) 摩托车
CN218559058U (zh) 摩托车
CN218617017U (zh) 摩托车
US7992887B2 (en) Trailer hitch for a vehicle having a single rear wheel
CN218229285U (zh) 摩托车
CN218229283U (zh) 摩托车
CN218141929U (zh) 摩托车
CN218141930U (zh) 摩托车
CN218141925U (zh) 摩托车
CN218777634U (zh) 摩托车
CN218141931U (zh) 摩托车
CN218141921U (zh) 摩托车
CN218141924U (zh) 摩托车
CN218703674U (zh) 摩托车
CN218662219U (zh) 摩托车
CN218777635U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