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7539U - 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37539U CN218137539U CN202222285271.9U CN202222285271U CN218137539U CN 218137539 U CN218137539 U CN 218137539U CN 202222285271 U CN202222285271 U CN 202222285271U CN 218137539 U CN218137539 U CN 2181375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clamping
- rotating shaft
- base
- power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上述的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底座、静夹块、多连杆组件及动夹块,静夹块设置在底座上,多连杆组件在底座上,动夹块与多连杆组件连接,多连杆组件包括主动摆块、第一转动轴、第一铰接轴、动力输出块、从动摆块、第二转动轴及第二铰接轴,第一转动轴穿设于底座及主动摆块,第一铰接轴穿设于主动摆块及动力输出块的尾端,第二转动轴穿设于底座及从动摆块,第二铰接轴穿设于从动摆块及动力输出块的中端;动力输出块的头端用于与动夹块连接。上述的夹持机构能够使得夹持机构在夹持待夹物时,减少出现待夹物的夹持处起褶皱的情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背景技术
在PCB设备行业,针对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经常进行夹持操作,以对PCB板进行转运或者定位操作,例如,夹持住PCB板后,对PCB板进行阻焊喷漆操作。
针对厚度较高的PCB板而言,对夹持机构的要求没那么高。但针对厚度较薄的PCB薄板而言,夹持机构的夹块一般由两个相互可以靠近的夹块构成,传统的夹块一般包括静夹块及动夹块组成,静夹块固定底座上,动夹块与多连杆运动机构连接,以带动动夹块向靠近静夹块的方向做运动,以夹住PCB薄板,但是传统的动夹块及其多连杆运动机构配合,会导致动夹块是斜向靠近静夹块运动的,根据分力原理,其包括垂直向静夹块的垂直作用力,以及平行于静夹块的平行作用力,当该夹持机构用于夹持PCB薄板时,该平行于静夹块的平行作用力就会作用在PCB薄板上,容易致使PCB薄板的夹持处起褶皱,极易造成PCB板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出现待夹物的夹持处起褶皱的情形的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夹持机构,包括:
底座、静夹块、多连杆组件及动夹块,所述静夹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多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夹块与所述多连杆组件连接,所述多连杆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动夹块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块的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连杆组件包括:主动摆块、第一转动轴、第一铰接轴、动力输出块、从动摆块、第二转动轴及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主动摆块,以使所述主动摆块能够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转动轴心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于所述主动摆块及所述动力输出块的尾端,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从动摆块,以使所述从动摆块能够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转动轴心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设于所述从动摆块及所述动力输出块的中端;所述动力输出块的头端用于与所述动夹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摆块开设有行程通道,所述多连杆组件还包括行程件,所述行程件用于在所述行程通道内进行往复式位移,以使得所述主动摆块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进行往复式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引导腰圆孔;所述行程件为轴承,所述多连杆组件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引导腰圆孔及所述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引导腰圆孔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连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第二铰接轴的连线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块内开设有内槽,所述主动摆块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块的中端设置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转动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夹块呈L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夹块的夹持端为纵齿头,所述静夹块的夹持端为横齿头。
一种夹持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夹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夹持机构,由于第一转动轴穿设于底座及主动摆块,使得主动摆块能够以第一转动轴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转动,而且第一铰接轴穿设于主动摆块及动力输出块的尾端,以使主动摆块在摆动时带动动力输出块移动;又由于第二转动轴穿设于底座及从动摆块,使得从动摆块能够以第二转动轴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转动,而且第二铰接轴穿设于从动摆块及动力输出块的中端,以使动力输出块能够带动从动摆块摆动;又由于动力输出块的头端与动夹块连接,使得动力输出块以第二铰接轴为支点带动动夹块的夹持端靠近静夹块的夹持端,进而使得动夹块的夹持端主要在垂直于待夹物的夹持处的方向作用于待夹物,使待夹物的夹持处在垂直方向的受力增加,而待夹物的夹持处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减小,进而减少出现待夹物的夹持处起褶皱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夹持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夹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夹持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夹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夹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一实施例的夹持机构10包括底座100、静夹块200、多连杆组件300及动夹块400,静夹块200设置在底座100上,多连杆组件300设置在底座100上,动夹块400与多连杆组件300连接,多连杆组件300用于带动动夹块400向靠近或远离静夹块200的方向运动,以使夹持机构10处于夹紧或松开状态。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连杆组件300包括主动摆块310、第一转动轴320、第一铰接轴330、动力输出块340、从动摆块350、第二转动轴360及第二铰接轴370,第一转动轴320穿设于底座100及主动摆块310,以使主动摆块310能够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第一铰接轴330穿设于主动摆块31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尾端,以使主动摆块310能够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第二转动轴360穿设于底座100及从动摆块350,以使从动摆块3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第二铰接轴370穿设于从动摆块35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中端,以使动力输出块340能够带动从动摆块350转动;动力输出块340的头端用于与动夹块400连接,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沿垂直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的平面方向施加作用力,进而使得动夹块400与静夹块200共同夹紧待夹物。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夹持机构10需要夹紧待夹物时,首先,将待夹物的夹持处放置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主动摆块310再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一方向摆动,当主动摆块310摆动时,主动摆块310会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然后,动力输出块340带动从动摆块350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一方向摆动,且当主动摆块310相对于底座100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翘起,以使动夹块400远离静夹块200,并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移动至静夹块200的夹持端的上方;最后,且当主动摆块310相对于底座100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下压,以使动夹块400靠近静夹块200,进而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与待夹物的夹持处垂直接触并与静夹块200共同夹紧待夹物。
当夹持机构10需要松开待夹物时,首先,主动摆块310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二方向摆动,当主动摆块310摆动时,主动摆块310会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然后,动力输出块340带动从动摆块350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二方向摆动,且当主动摆块310相对于底座100从第二位置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动夹块40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翘起,以使动夹块400与静夹块200分离;最后,将待夹物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取下。
上述的夹持机构10,由于第一转动轴320穿设于底座100及主动摆块310,使得主动摆块310能够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一铰接轴330穿设于主动摆块31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尾端,以使主动摆块310在摆动时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又由于第二转动轴360穿设于底座100及从动摆块350,使得从动摆块3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二铰接轴370穿设于从动摆块35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中端,以使动力输出块340能够带动从动摆块350摆动;又由于动力输出块340的头端用于与动夹块400连接,使得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的夹持端靠近静夹块200的夹持端,进而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主要在垂直于待夹物的夹持处的方向作用于待夹物,使待夹物的夹持处在垂直方向的受力增加,而待夹物的夹持处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减小,进而减少出现待夹物的夹持处起褶皱的情形。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摆块310开设有行程通道311,多连杆组件300还包括行程件380,行程件380用于在行程通道311内进行往复式位移,以使得主动摆块310以第一转动轴320为中心进行往复式摆动,进而使得行程件380可以带动主动摆块310摆动。
如图1至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00上设置有引导腰圆孔110;行程件380为轴承,多连杆组件300还包括推杆390,推杆390穿设引导腰圆孔110及轴承,以使推杆390可以带动轴承进行往复式位移。
如图1至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杆390的长度方向与引导腰圆孔11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以使推杆390能够在引导腰圆孔110内进行往复式位移。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320与第一铰接轴330的连线长度大于第二转动轴360与第二铰接轴370的连线长度,以使主动摆块310的摆动角度小于从动摆块350的摆动角度。
如图2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输出块340内开设有内槽341,主动摆块310的至少部分容置在内槽341,使得主动摆块310在摆动时的晃动程度较小,进而使得主动摆块310能稳定摆动。
如图2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输出块340的中端设置有避位槽342,避位槽342用于容置第一转动轴320,以使动力输出块340能带动动夹块400的夹持端接触静夹块200的夹持端。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夹块400呈L形,以使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能够共同夹紧待夹物。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为纵齿头,静夹块200的夹持端为横齿头,以使动夹块400与静夹块200在共同夹紧待夹物时,待夹物不易滑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夹持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夹持机构10。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夹持机构10包括底座100、静夹块200、多连杆组件300及动夹块400,静夹块200设置在底座100上,多连杆组件300设置在底座100上,动夹块400与多连杆组件300连接,多连杆组件300用于带动动夹块400向靠近或远离静夹块200的方向运动,以使夹持机构10处于夹紧或松开状态。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连杆组件300包括主动摆块310、第一转动轴320、第一铰接轴330、动力输出块340、从动摆块350、第二转动轴360及第二铰接轴370,第一转动轴320穿设于底座100及主动摆块310,以使主动摆块310能够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第一铰接轴330穿设于主动摆块31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尾端,以使主动摆块310能够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第二转动轴360穿设于底座100及从动摆块350,以使从动摆块3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第二铰接轴370穿设于从动摆块35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中端,以使动力输出块340能够带动从动摆块350转动;动力输出块340的头端用于与动夹块400连接,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沿垂直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的平面方向施加作用力,进而使得动夹块400与静夹块200共同夹紧待夹物。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夹持机构10需要夹紧待夹物时,首先,将待夹物的夹持处放置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主动摆块310再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一方向摆动,当主动摆块310摆动时,主动摆块310会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然后,动力输出块340带动从动摆块350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一方向摆动,且当主动摆块310相对于底座100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翘起,以使动夹块400远离静夹块200,并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移动至静夹块200的夹持端的上方;最后,且当主动摆块310相对于底座100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下压,以使动夹块400靠近静夹块200,进而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与待夹物的夹持处垂直接触并与静夹块200共同夹紧待夹物。
当夹持机构10需要松开待夹物时,首先,主动摆块310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二方向摆动,当主动摆块310摆动时,主动摆块310会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然后,动力输出块340带动从动摆块350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往第二方向摆动,且当主动摆块310相对于底座100从第二位置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翘起,以使动夹块400与静夹块200分离;最后,将待夹物从静夹块200的夹持端取下。
上述的夹持设备,由于第一转动轴320穿设于底座100及主动摆块310,使得主动摆块310能够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一铰接轴330穿设于主动摆块31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尾端,以使主动摆块310在摆动时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又由于第二转动轴360穿设于底座100及从动摆块350,使得从动摆块3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二铰接轴370穿设于从动摆块35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中端,以使动力输出块340能够带动从动摆块350摆动;又由于动力输出块340的头端用于与动夹块400连接,使得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的夹持端靠近静夹块200的夹持端,进而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主要在垂直于待夹物的夹持处的方向作用于待夹物,使待夹物的夹持处在垂直方向的受力增加,而待夹物的夹持处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减小,进而减少出现待夹物的夹持处起褶皱的情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夹持机构10,上述的夹持机构10,由于第一转动轴320穿设于底座100及主动摆块310,使得主动摆块310能够以第一转动轴32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一铰接轴330穿设于主动摆块31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尾端,以使主动摆块310在摆动时带动动力输出块340移动;又由于第二转动轴360穿设于底座100及从动摆块350,使得从动摆块3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60为转动轴心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二铰接轴370穿设于从动摆块350及动力输出块340的中端,以使动力输出块340能够带动从动摆块350摆动;又由于动力输出块340的头端用于与动夹块400连接,使得动力输出块340以第二铰接轴370为支点带动动夹块400的夹持端靠近静夹块200的夹持端,进而使得动夹块400的夹持端主要在垂直于待夹物的夹持处的方向作用于待夹物,使待夹物的夹持处在垂直方向的受力增加,而待夹物的夹持处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减小,进而减少出现待夹物的夹持处起褶皱的情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底座、静夹块、多连杆组件及动夹块,所述静夹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多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夹块与所述多连杆组件连接,所述多连杆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动夹块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块的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连杆组件包括:主动摆块、第一转动轴、第一铰接轴、动力输出块、从动摆块、第二转动轴及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主动摆块,以使所述主动摆块能够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转动轴心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于所述主动摆块及所述动力输出块的尾端,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从动摆块,以使所述从动摆块能够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转动轴心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设于所述从动摆块及所述动力输出块的中端;所述动力输出块的头端用于与所述动夹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摆块开设有行程通道,所述多连杆组件还包括行程件,所述行程件用于在所述行程通道内进行往复式位移,以使得所述主动摆块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进行往复式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引导腰圆孔;所述行程件为轴承,所述多连杆组件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引导腰圆孔及所述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引导腰圆孔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连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第二铰接轴的连线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块内开设有内槽,所述主动摆块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内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块的中端设置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转动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夹块呈L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夹块的夹持端为纵齿头,所述静夹块的夹持端为横齿头。
10.一种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85271.9U CN218137539U (zh) | 2022-08-29 | 2022-08-29 | 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85271.9U CN218137539U (zh) | 2022-08-29 | 2022-08-29 | 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37539U true CN218137539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5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85271.9U Active CN218137539U (zh) | 2022-08-29 | 2022-08-29 | 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37539U (zh) |
-
2022
- 2022-08-29 CN CN202222285271.9U patent/CN2181375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61349A (zh) | 一种传动轴压装机 | |
CN207643171U (zh) | 一种柔性夹持装置 | |
CN207841335U (zh) | 一种新型机械爪 | |
CN210389244U (zh) | 基于楔形块的夹取机械手 | |
CN218137539U (zh) | 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 |
CN106457426B (zh) | 往复运动工具 | |
CN106455336A (zh) | 一种电路板加工夹持装置 | |
CN111953152A (zh) | 一种电机生产用装配装置 | |
CN212286639U (zh) | 一种传动轴压装机 | |
CN208338032U (zh) | 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装置 | |
CN111015625A (zh) | 一种具有搓动功能的微夹持器及控制方法 | |
CN213357730U (zh) | 一种用于镀膜的基板横移夹紧机构 | |
CN114278648A (zh) | 液压元件的动力匹配测试工装 | |
CN208643902U (zh) | 基于机器人加工用的限位装置 | |
US4725192A (en) | Industrial robot assembly | |
CN109366232B (zh) | 工件定位机构 | |
CN209758471U (zh) | 一种物料搬运平行夹爪 | |
CN215511094U (zh) | 一种用于承托叶片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 |
CN209986826U (zh) | 一种简易剪刀式定位支撑机构 | |
CN218433607U (zh) | 凸轮连杆高速搬运机构 | |
CN219819396U (zh) | 一种对称夹紧装置 | |
CN210550448U (zh) | 一种箱体自适应夹持夹具 | |
CN214668167U (zh) | 一种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装置 | |
CN217019506U (zh) | 一种加工凸轮轴的夹持机构 | |
CN212265760U (zh) | 一种显示屏模块装配定位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