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6199U -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6199U
CN218116199U CN202221197973.5U CN202221197973U CN218116199U CN 218116199 U CN218116199 U CN 218116199U CN 202221197973 U CN202221197973 U CN 202221197973U CN 218116199 U CN218116199 U CN 218116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passageway
pedestrian
slope
st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79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汪洋
张文正
曾虹静
曾俊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79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6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6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6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包括形成人行通道的通道框架和位于通道框架靠近陡坡一侧的挡土墙;本实用新型在陡坡位置设置人行通道,且由通道框架和挡土墙构成,挡土墙用于阻挡陡坡潜在的滑动层,防止陡坡变形失稳而发生滑坡,有效加固边坡,同时通道框架在陡坡产生滑坡以及掉落石块或土块时形成防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背景技术
陡坡属于山地区域常见的地貌,在山地区域进行工程建设或者景区开发时,很多时候需要在紧邻陡坡的边界区域开辟人行通道,以作为施工通道或者最后施工完成后的长期人行通道。
在陡坡附近进行施工时,局部开挖对陡坡岩土体产生卸荷扰动容易造成陡坡不稳而滑塌,而陡坡上的落石一旦砸中通行人员将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或者,正常情况下在陡坡区域通行时,也会出现由于陡坡落石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对陡坡进行处理,能增强陡坡结构的安全稳定,在陡坡产生滑坡以及掉落石块或土块时形成防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能增强陡坡结构的安全稳定,在陡坡产生滑坡以及掉落石块或土块时形成防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包括形成人行通道的通道框架和位于通道框架靠近陡坡一侧的挡土墙。
进一步,所述挡土墙作为人行通道的一侧壁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挡土墙靠近陡坡的侧面为挡土斜面,所述挡土斜面使得挡土墙由上向下厚度逐渐增加。
进一步,所述挡土墙的底部埋入人行路面,且底端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且形成向内侧延伸的支撑台阶。
进一步,所述通道框架包括竖直设立的若干立柱、固定于立柱顶端的纵梁和横梁;所述纵梁和横梁共同形成人行通道的顶部支撑,所述顶部支撑上形成顶部防护。
进一步,所述通道框架背离挡土墙的一侧设有防护栏,所述挡土墙部分埋入所述陡坡且顶部外露。
进一步,靠近陡坡一侧的所述立柱立设于所述挡土墙顶部,使得所述挡土墙作为人行通道的一侧壁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挡土墙上分布有连通陡坡与人行通道的排水孔,所述人行通道地面靠近挡土墙设有排水沟;位于所述挡土墙顶部的陡坡山开设有沿让行通道纵向的集水沟。
进一步,所述顶部防护为钢筋防护网,所述钢筋防护网覆盖在所述顶部支撑并形成固定。
进一步,所述防护栏包括连接于立柱之间的防护栏纵梁和竖向固定于防护栏纵梁与地面之间的防护栏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在陡坡位置设置人行通道,且由通道框架和挡土墙构成,挡土墙用于阻挡陡坡潜在的滑动层,防止陡坡变形失稳而发生滑坡,有效加固边坡,同时通道框架在陡坡产生滑坡以及掉落石块或土块时形成防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本钢筋防护网覆盖在顶部支撑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包括形成人行通道的通道框架和位于通道框架靠近陡坡11一侧的挡土墙8;通道框架围成人行通道,挡土墙8一般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用于阻挡陡坡上的土流失,同时加固支护陡坡;通道框架为具有支撑形成人行通道的框架结构,可以设有另外的防护措施,比如防护网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8作为人行通道的一侧壁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挡土墙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抵抗陡坡滑坡的强度;通道框架与挡土墙的固定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的机械连接结构(比如预埋螺栓后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通常的浇筑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靠8近陡坡的侧面为挡土斜面,所述挡土斜面使得挡土墙由上向下厚度逐渐增加,如图所示,挡土斜面由上向下朝向陡坡倾斜,形成倾斜的挡土结构,同时,结构挡土墙整体呈下部厚度增加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的底部埋入人行路面6,且底端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且形成向内侧延伸的支撑台阶;挡土墙8埋入人行路面一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底端面由外向内(指的是由陡坡朝向人行通道的方向)向上倾斜,利用地下形成的倾斜支撑面分解如果陡坡滑坡带来的水平压力,提高承载能力;同时,支撑台阶有效延长了挡土墙底端面的支撑长度,进一步增加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框架包括竖直设立的若干立柱3、固定于立柱顶端的纵梁2和横梁1;所述纵2梁和横梁1共同形成人行通道的顶部支撑,所述顶部支撑上形成顶部防护;如图所示,立柱为纵向的两排且两排立柱沿横向并列,如图所示,对应于一排立柱,纵梁拼接成全长的一根,两排立柱即设置两根,横梁为若干并沿着纵向排列(可与立柱对应),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排对应的立柱上;由此,由纵梁和横梁形成多个矩形单元组成的顶部支撑,顶部防护可由相对的密度排列的横梁直接形成,具有较好的防护强度,当然,也可以通过另外的防护设备铺在顶部支撑上,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框架背离挡土墙的一侧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形成阻挡,避免行走人员随意走出人行通道;所述挡土墙8部分埋入所述陡坡11且顶部外露,如图所示,施工时,先将陡坡部分开挖,形成用于容纳挡土墙的部位,挡土墙直接抵住陡坡开挖后留下的侧壁,与陡坡之间形成稳固的固定结构,起到支护的同时避免发生安事故。
本实施例中,靠近陡坡11一侧的所述立柱立设于所述挡土墙8顶部,一般采用预埋的方式或者后期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所述挡土墙8作为人行通道的一侧壁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如图所示,挡土墙8顶部固定设有前述其中的一排立柱(靠近陡坡),当然,两排立柱的长度不同,设立后高度相互适应,利于与纵梁2和横梁1共同形成框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8上分布有连通陡坡与人行通道的排水孔9,所述人行通道地面靠近挡土墙设有排水沟7,雨后或山体的陡坡内部会有水渗出,通过排水孔9将水引出排至人行通道内并利用排水沟7排走,以保证良好的周围环境;位于所述挡土墙顶部的陡坡山开设有沿让行通道纵向的集水沟;雨天陡坡上会将雨水引流至地面,设置本实用新型后雨水会流到本实用新型顶部,通过集水沟将水流引走,避免造成雨水四处横流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防护为钢筋防护网12,所述钢筋防护网12覆盖在所述顶部支撑并形成固定;如图所示,钢筋防护网12覆盖在纵梁2和横梁1上,两侧可向下折弯对纵梁形成包裹后进行固定,同时,中部可固定在横梁上,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固定方式可以是螺栓或者焊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栏包括连接于立柱之间的防护栏纵梁4和竖向固定于防护栏纵梁4与地面6之间的防护栏立柱5;如图所示,防护栏的防护栏纵梁4与立柱固定连接,利于增加立柱的设立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均采用现有技术可行的连接方式,比如焊接、螺栓连接等,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人行通道的通道框架和位于通道框架靠近陡坡一侧的挡土墙;
所述挡土墙作为人行通道的一侧壁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通道框架包括竖直设立的若干立柱、固定于立柱顶端的纵梁和横梁;
靠近陡坡一侧的所述立柱立设于所述挡土墙顶部,使得所述挡土墙作为人行通道的一侧壁与通道框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靠近陡坡的侧面为挡土斜面,所述挡土斜面使得挡土墙由上向下厚度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的底部埋入人行路面,且底端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且形成向内侧延伸的支撑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和横梁共同形成人行通道的顶部支撑,所述顶部支撑上形成顶部防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框架背离挡土墙的一侧设有防护栏,所述挡土墙部分埋入所述陡坡且顶部外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上分布有连通陡坡与人行通道的排水孔,所述人行通道地面靠近挡土墙设有排水沟;位于所述挡土墙顶部的陡坡山开设有沿让行通道纵向的集水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防护为钢筋防护网,所述钢筋防护网覆盖在所述顶部支撑并形成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连接于立柱之间的防护栏纵梁和竖向固定于防护栏纵梁与地面之间的防护栏立柱。
CN202221197973.5U 2022-05-18 2022-05-18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Active CN218116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7973.5U CN218116199U (zh) 2022-05-18 2022-05-18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7973.5U CN218116199U (zh) 2022-05-18 2022-05-18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6199U true CN218116199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9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7973.5U Active CN218116199U (zh) 2022-05-18 2022-05-18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6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4124B (zh) 一种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10984193A (zh) 一种严寒山区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218116199U (zh) 适用于陡坡的人行安全通道
KR100592416B1 (ko) 보도가 확보되지 않은 협소한 도로에서 콘크리트옹벽블록과 트러스형 받침대를 이용한 보도확보 및차도확폭 시공방법
CN110172884A (zh) 一种山区公路路基及施工方法
CN113322731B (zh) 泡沫混凝土景观修复体系的施工方法
CN214005282U (zh) 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结构
CN111501459B (zh) 山区公路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682131U (zh) 一种下穿道高支模结构
CN212026286U (zh) 抗滑桩兼结构桩的支挡结构
CN113718847A (zh) 新型桩基托梁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6537221A (zh) 一种公路隧道洞口段塌滑体边坡防护加强结构和施工方法
JP2022084334A (ja) 谷地形用排水構造および暗渠ブロック
CN113389218A (zh) 一种地道桥出入口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12612U (zh) 跨冲沟段傍山施工便道结构
CN216156592U (zh) 新型桩基托梁挡墙
CN214882665U (zh) 横穿既有线隧道洞口路基结构
KR102341469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에 의한 절개면 슬라이딩 방지공법
CN112878273B (zh) 一种沟谷用泥石流防治装置及泥石流防治系统
CN215594068U (zh) 一种插埋地桩式边坡支护结构
JP7421835B1 (ja) 防護柵
CN216006994U (zh) 一种密集建筑群下滑坡绿色轻型支挡结构
CN109306708B (zh) 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
CN216663875U (zh) 一种用于道路沿线防雪崩装置
CN215055973U (zh) 一种围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