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2778U - 车身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2778U
CN218112778U CN202222657279.3U CN202222657279U CN218112778U CN 218112778 U CN218112778 U CN 218112778U CN 202222657279 U CN202222657279 U CN 202222657279U CN 218112778 U CN218112778 U CN 218112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ide wall
sealing
reinforcing mem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72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72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2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2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2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身以及汽车。车身包括B柱总成、侧围组件以及门槛总成;侧围组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门槛总成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和侧围组件,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门槛主体与B柱总成连接,门槛主体具有面向侧围组件开口的门槛腔,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设置于门槛腔内,第二密封件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靠近B柱总成的一侧,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Description

车身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性能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以及操控稳定性等,而随着近些年来汽车在大众群体中的普及,汽车的使用环境也越发广泛,用户对于汽车的防水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水性能也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汽车的防水性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车身的防水性能是影响汽车的防水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当前亟需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车身,以提高汽车的防水性能,从而提升汽车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以及汽车,旨在提高车身的防水性能,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身,该车身包括B柱总成、侧围组件以及门槛总成;侧围组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门槛总成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和侧围组件,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门槛主体与B柱总成连接,门槛主体具有面向侧围组件开口的门槛腔,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设置于门槛腔内,第二密封件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靠近B柱总成的一侧,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第一围板位于第二围板背离门槛总成的一侧,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围合形成侧围腔;第二围板与门槛主体连接,加强构件连接于第二围板和门槛主体的至少一者,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第二围板和加强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柱总成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于门槛主体外;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沿由B柱总成指向侧围组件的方向相继设置,第二板体连接于门槛主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槛主体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相邻两个子部相交设置,多个子部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第一板体,多个子部中的其中一者内连接第二板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槛总成还包括位于门槛腔内的连接构件,连接构件连接于加强构件靠近B柱总成的一侧;第二板体设置于连接构件和门槛主体之间,第二板体连接连接构件和门槛主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续设置且彼此相交,第一弯折部与加强构件连接,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板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构件沿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相继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由B柱总成指向侧围组件的方向,第一密封件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身还包括地板组件,地板组件与B柱总成连接,地板组件位于B柱总成背离侧围组件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其包括B柱总成、门槛总成以及侧围组件,侧围组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由此,设置于侧围腔内的第一密封件能够增强侧围组件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与门槛总成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侧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说明:
X、延伸方向;
10、B柱总成;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
20、侧围组件;21、侧围腔;22、第一密封件;23、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
30、门槛总成;31、门槛主体;310、门槛腔;311、子部;32、加强构件;33、第二密封件;34、连接构件;
40、地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性能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以及操控稳定性等。而随着近些年来汽车在大众群体中的普及,汽车的使用环境也越发广泛,用户对于汽车的防水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防水性能也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然而,发明人发现,在相关技术中,汽车的防水性能往往较为有限,无法较好地区分汽车的干湿区,究其原因在于车身的防水性能较差,车身的防水性能严重影响了汽车整体的防水性能,从而限制了汽车性能的提升。
鉴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车身,该车身具有设置于侧围组件的侧围腔内的第一密封件,能够增强侧围组件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该车身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与门槛总成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通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侧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显示部分构件具有开口,此开口仅表示该构件在此处具有开孔,而非表示构件自身断开。
如图1至图6所示,车身包括B柱总成10、侧围组件20以及门槛总成30;侧围组件20具有侧围腔21和第一密封件22,第一密封件22设置于侧围腔21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21;门槛总成30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10和侧围组件20,门槛总成30包括门槛主体31、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门槛主体31与B柱总成10连接,门槛主体31具有面向侧围组件20开口的门槛腔310,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设置于门槛腔310内,第二密封件33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
B柱总成10为车身的主要防护结构之一,其位于汽车前门和后门之间,同时承受车顶和前后门给予的压力,并主要承受汽车的侧向冲击力。B柱总成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制作材质可以为多种,常见的例如碳纤维复合材质或高强度合金钢等。
侧围组件20具有侧围腔21和第一密封件22,侧围腔21可以为密闭式腔体,本申请所指的密闭是指相对的密闭,在一些情况下,侧围腔21也可能具有不明显的连通外部的缝隙。第一密封件22设置于侧围腔21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21,密封填充是指第一密封件22填充于侧围腔21可能连通外部的各处缝隙,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22密封侧围组件20上的各处通道,以使侧围组件20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体。第一密封件22可以完全充满侧围腔21,也可以仅填充侧围腔21的一部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密封件22其自身为发泡材质,在发泡前,可以先将发泡材质设置于侧围腔21的待密封处,在经过发泡后形成第一密封件22,以使第一密封件22密封填充侧围腔21。第一密封件22具有防水性能,其能够隔绝水汽由自身内部的渗透,第一密封件22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常见的比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珍珠棉(EPE)或聚乙烯发泡材料(XPE)等。
门槛总成30设置于侧围组件20和B柱总成10之间,并连接侧围组件20和B柱总成10,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焊接,在焊接的基础上,也可以同步设置其他连接方式以提高连接强度,常见的比如卡接、螺纹连接等。门槛总成30包括门槛主体31,门槛主体31具有门槛腔310,加强构件32设置于门槛腔310内,加强构件32为门槛总成30的支撑主体,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刚性,加强构件32可以为多种材质,例如高强钢、铝合金等。
门槛总成3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3,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密封连接是指第二密封件33设置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之间,第二密封件33同时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接触并填充二者之间的间隙。同理,第二密封件33还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即是指第二密封件33同时与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接触并填充二者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件33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是指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3还可能延伸至加强构件32的两侧,即第二密封件33夹设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之间,或第二密封件33夹设于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之间。
第二密封件33同样采用发泡材质,在发泡前,可以先将发泡材质设置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的待密封处,在经过发泡后形成第二密封件33。第二密封件33具有防水性能,能够隔绝水汽由其自身内部的渗透,第二密封件33也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常见的比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珍珠棉(EPE)或聚乙烯发泡材料(XPE)等。第二密封件33的材质可以和第一密封件22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表示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的设置位置,并不代表二者的具体形状以及密封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设置于侧围腔21内的第一密封件22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20进入车身内部空间的可能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30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2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第一围板23位于第二围板24背离门槛总成30的一侧,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第二围板24与门槛主体31连接,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
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的端部彼此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除通常采用的焊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强力胶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或者采用多种连接方式的复合连接。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共同组成侧围组件20的主体结构,其二者能够承受部分的侧向冲击力,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的制作材质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合金钢、铝合金等,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例如合成塑料、玻璃钢等。
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第一密封件22至少设置于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的连接处,并密封填充二者的连接处。第一密封件22可以部分填充侧围腔21,也可以完全充满侧围腔21,当第一密封件22完全充满侧围腔21时,第一密封件22对于侧围组件20的密封填充效果更好。
第二围板24与门槛主体31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比如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或者采用多种连接方式的复合连接。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即可以理解为,加强构件32可以和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其中一者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均连接。示例性地,在图4中,加强构件32与第二围板24连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指的是加强构件32的两侧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连接关系,而在车身的实际结构中,加强构件32的底部至少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二者中的其中一者也存在连接关系(图4并未示出),加强构件32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第二围板24和/或门槛主体31连接。
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即是指第二密封件33密封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的连接处,第二密封件33能够提高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的连接密封性,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的连接处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
通过设置侧围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且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不仅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对外部水汽的阻挡作用,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还便于在侧围组件20内设置第一密封件22,并加强对第一密封件22的防护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侧围组件20的防水密封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B柱总成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连接于门槛主体31外;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沿由B柱总成10指向侧围组件20的方向相继设置,第二板体12连接于门槛主体31内。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作为B柱总成10的组成结构,二者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制成,常见的材质例如碳纤维复合材质或高强度合金钢等。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板体11连接于门槛主体31外,即可以理解为,第一板体11和门槛主体31的外侧连接,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为了提高第一板体11和门槛主体3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降低二者的连接难度,可以设置第一板体11为弯折结构,示例性地,在图4中,第一板体11具有二次弯折,第一板体11的弯折部分与门槛主体31连接。
第二板体12连接于门槛主体31内,即可以理解为,第二板体12和门槛主体31的内侧连接,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第二板体12也可以设置为弯折结构,例如在图4中,第二板体12的一端具有弯折,第二板体12的弯折端与门槛主体31的内侧连接。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通过门槛主体31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二者还可以具有其他连接关系,比如二者在其他部位还可以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等,进一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B柱总成10的结构稳定性。
设置B柱总成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并且第二板体12和第一板体11分别与门槛主体31的内外侧连接,不仅能够增强B柱总成10自身的结构强度,还能够提高B柱总成1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车身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槛主体31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311,相邻两个子部311相交设置,多个子部311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第一板体11,多个子部311中的其中一者内连接第二板体12。
多个子部311可以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由此多个子部311依次连接后可以形成具有多次弯折的门槛主体31,从而使得门槛主体31形成门槛腔310。
多个子部311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第一板体11,即可以理解为,可以是第一板体11与一个子部311连接,也可以是第一板体11同时与多个子部311连接。示例性地,在图4中,第一板体11与两个子部311连接,如此可以提高第一板体11与门槛主体3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B柱总成1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连接强度。
设置门槛主体31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311,可以便于第二板体12和第一板体11分别与门槛主体31的内外侧连接,从而降低门槛主体31与B柱总成10之间的连接难度。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槛总成30还包括位于门槛腔310内的连接构件34,连接构件34连接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第二板体12设置于连接构件34和门槛主体31之间,第二板体12连接连接构件34和门槛主体31。
连接构件34贯穿第二密封件33,连接构件34的一端与第二板体12连接,另一端与加强构件32连接,相当于加强构件32通过连接构件34和第二板体12间接与门槛主体31连接,由此可以使得加强构件32、门槛主体31以及第二板体12之间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连接体,有效增强了门槛总成30与B柱总成10之间的连接强度。
通过设置连接构件34,还能够增强对加强构件32的固定效果,提高门槛总成3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车身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构件34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续设置且彼此相交,第一弯折部与加强构件32连接,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板体12连接。
连接构件34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即连接构件34自身为弯折结构,其弯折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其可以具有一次弯折,也可以具有多次弯折,示例性的,在图4中,连接构件34具有两次弯折。
设置连接构件34为弯折结构,可以在确保连接构件34具有合适的体积的情况下,增大连接构件34分别与加强构件32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其与加强构件32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构件34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构件34沿加强构件32的延伸方向X相继设置。
相继设置是指相邻的两个连接构件34即可以紧挨设置,也可以具有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构件34,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构件32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门槛总成3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身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由B柱总成10指向侧围组件20的方向,第一密封件22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3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第一密封件22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3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可以理解为,第一密封件22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33的投影可以仅有部分重叠,也可以完全重叠,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相当于在车身的侧部共同组成了完整的防护结构,降低了外部水汽由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的错位处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地板组件40,地板组件40与B柱总成10连接,地板组件40位于B柱总成10背离侧围组件20的一侧。
地板组件40为车身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其与B柱总成10共同围合形成车身的承载空间。地板组件40同样能够对外部水汽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身的防水性能。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到的车身,受益于车身良好的防水性能,使用上述车身的汽车因此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可以提升汽车的性能。
作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车身包括B柱总成10、侧围组件20以及门槛总成30;B柱总成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沿由B柱总成10指向侧围组件20的方向相继设置;侧围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第一密封件22设置于侧围腔21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21;门槛总成30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10和侧围组件20,门槛总成30包括门槛主体31、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门槛主体31与B柱总成10连接,门槛主体31具有面向侧围组件20开口的门槛腔310,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设置于门槛腔310内,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第二密封件33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其中,第一板体11连接于门槛主体31外,第二板体12连接于门槛主体31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设置于侧围腔21内的第一密封件22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20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30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2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并且,通过设置侧围组件20包括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且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不仅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对外部水汽的阻挡作用,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还便于在侧围组件20内设置第一密封件22,提高对第一密封件22的防护作用,进一步增强侧围组件20的防水密封性能。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B柱总成;
侧围组件,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所述侧围腔;
门槛总成,其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B柱总成和所述侧围组件,所述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门槛主体与所述B柱总成连接,所述门槛主体具有面向所述侧围组件开口的门槛腔,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门槛腔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设置于所述加强构件靠近所述B柱总成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所述侧围组件和所述加强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位于所述第二围板背离所述门槛总成的一侧,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围合形成所述侧围腔;
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门槛主体连接,所述加强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门槛主体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加强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总成包括:
第一板体,其连接于所述门槛主体外;
第二板体,其与所述第一板体沿由所述B柱总成指向所述侧围组件的方向相继设置,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门槛主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主体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相邻两个所述子部相交设置,多个所述子部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多个所述子部中的其中一者内连接所述第二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门槛腔内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于所述加强构件靠近所述B柱总成的一侧;
所述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门槛主体之间,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门槛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连续设置且彼此相交,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加强构件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构件沿所述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相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B柱总成指向所述侧围组件的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组件,所述地板组件与所述B柱总成连接,所述地板组件位于所述B柱总成背离所述侧围组件的一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
CN202222657279.3U 2022-10-10 2022-10-10 车身以及汽车 Active CN218112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7279.3U CN218112778U (zh) 2022-10-10 2022-10-10 车身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7279.3U CN218112778U (zh) 2022-10-10 2022-10-10 车身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2778U true CN218112778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7279.3U Active CN218112778U (zh) 2022-10-10 2022-10-10 车身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2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47256B1 (ko) 차량의 사이드 실 유닛
CN108791503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12441134B (zh) 一种车辆门槛的安装方法及车辆门槛结构
CN218112778U (zh) 车身以及汽车
CN221585574U (zh) 车辆的中通道以及车辆
CN111845956B (zh) 一种车辆门槛结构及车辆
KR102681705B1 (ko) 차량용 프론트필러구조
CN218021843U (zh) 车辆的a柱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0912634U (zh) 一种门槛梁
CN210364078U (zh) 一种轻量化的降噪汽车前壁板
CN210822471U (zh) 左前侧围加强板总成
CN112477986A (zh) 一种前副车架左后安装总成结构
CN210126559U (zh) 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111572649A (zh) 白车身结构
CN217918119U (zh) 车辆顶盖外板及车辆
CN216468096U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KR20200126695A (ko) 차량용 하중분산구조
CN111038594B (zh) 一种d柱加强结构
CN217455633U (zh) 车门结构、车身及汽车
CN218616883U (zh) 门槛加强梁和车辆
CN217170804U (zh) 前围总成构造
KR100271870B1 (ko) 자동차의 사이드실의 보강구조
CN213831881U (zh) 后围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115158470B (zh) 一种侧围总成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