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2778U - 车身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12778U CN218112778U CN202222657279.3U CN202222657279U CN218112778U CN 218112778 U CN218112778 U CN 218112778U CN 202222657279 U CN202222657279 U CN 202222657279U CN 218112778 U CN218112778 U CN 218112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side wall
- sealing
- reinforcing member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身以及汽车。车身包括B柱总成、侧围组件以及门槛总成;侧围组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门槛总成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和侧围组件,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门槛主体与B柱总成连接,门槛主体具有面向侧围组件开口的门槛腔,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设置于门槛腔内,第二密封件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靠近B柱总成的一侧,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性能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以及操控稳定性等,而随着近些年来汽车在大众群体中的普及,汽车的使用环境也越发广泛,用户对于汽车的防水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水性能也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汽车的防水性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车身的防水性能是影响汽车的防水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当前亟需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车身,以提高汽车的防水性能,从而提升汽车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以及汽车,旨在提高车身的防水性能,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身,该车身包括B柱总成、侧围组件以及门槛总成;侧围组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门槛总成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和侧围组件,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门槛主体与B柱总成连接,门槛主体具有面向侧围组件开口的门槛腔,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设置于门槛腔内,第二密封件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靠近B柱总成的一侧,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第一围板位于第二围板背离门槛总成的一侧,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围合形成侧围腔;第二围板与门槛主体连接,加强构件连接于第二围板和门槛主体的至少一者,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第二围板和加强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柱总成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于门槛主体外;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沿由B柱总成指向侧围组件的方向相继设置,第二板体连接于门槛主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槛主体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相邻两个子部相交设置,多个子部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第一板体,多个子部中的其中一者内连接第二板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槛总成还包括位于门槛腔内的连接构件,连接构件连接于加强构件靠近B柱总成的一侧;第二板体设置于连接构件和门槛主体之间,第二板体连接连接构件和门槛主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续设置且彼此相交,第一弯折部与加强构件连接,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板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构件沿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相继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由B柱总成指向侧围组件的方向,第一密封件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身还包括地板组件,地板组件与B柱总成连接,地板组件位于B柱总成背离侧围组件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其包括B柱总成、门槛总成以及侧围组件,侧围组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由此,设置于侧围腔内的第一密封件能够增强侧围组件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与门槛总成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侧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说明:
X、延伸方向;
10、B柱总成;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
20、侧围组件;21、侧围腔;22、第一密封件;23、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
30、门槛总成;31、门槛主体;310、门槛腔;311、子部;32、加强构件;33、第二密封件;34、连接构件;
40、地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性能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以及操控稳定性等。而随着近些年来汽车在大众群体中的普及,汽车的使用环境也越发广泛,用户对于汽车的防水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防水性能也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然而,发明人发现,在相关技术中,汽车的防水性能往往较为有限,无法较好地区分汽车的干湿区,究其原因在于车身的防水性能较差,车身的防水性能严重影响了汽车整体的防水性能,从而限制了汽车性能的提升。
鉴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车身,该车身具有设置于侧围组件的侧围腔内的第一密封件,能够增强侧围组件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该车身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加强构件和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和加强构件,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与门槛总成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通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侧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显示部分构件具有开口,此开口仅表示该构件在此处具有开孔,而非表示构件自身断开。
如图1至图6所示,车身包括B柱总成10、侧围组件20以及门槛总成30;侧围组件20具有侧围腔21和第一密封件22,第一密封件22设置于侧围腔21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21;门槛总成30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10和侧围组件20,门槛总成30包括门槛主体31、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门槛主体31与B柱总成10连接,门槛主体31具有面向侧围组件20开口的门槛腔310,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设置于门槛腔310内,第二密封件33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
B柱总成10为车身的主要防护结构之一,其位于汽车前门和后门之间,同时承受车顶和前后门给予的压力,并主要承受汽车的侧向冲击力。B柱总成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制作材质可以为多种,常见的例如碳纤维复合材质或高强度合金钢等。
侧围组件20具有侧围腔21和第一密封件22,侧围腔21可以为密闭式腔体,本申请所指的密闭是指相对的密闭,在一些情况下,侧围腔21也可能具有不明显的连通外部的缝隙。第一密封件22设置于侧围腔21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21,密封填充是指第一密封件22填充于侧围腔21可能连通外部的各处缝隙,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22密封侧围组件20上的各处通道,以使侧围组件20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体。第一密封件22可以完全充满侧围腔21,也可以仅填充侧围腔21的一部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密封件22其自身为发泡材质,在发泡前,可以先将发泡材质设置于侧围腔21的待密封处,在经过发泡后形成第一密封件22,以使第一密封件22密封填充侧围腔21。第一密封件22具有防水性能,其能够隔绝水汽由自身内部的渗透,第一密封件22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常见的比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珍珠棉(EPE)或聚乙烯发泡材料(XPE)等。
门槛总成30设置于侧围组件20和B柱总成10之间,并连接侧围组件20和B柱总成10,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焊接,在焊接的基础上,也可以同步设置其他连接方式以提高连接强度,常见的比如卡接、螺纹连接等。门槛总成30包括门槛主体31,门槛主体31具有门槛腔310,加强构件32设置于门槛腔310内,加强构件32为门槛总成30的支撑主体,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刚性,加强构件32可以为多种材质,例如高强钢、铝合金等。
门槛总成3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3,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密封连接是指第二密封件33设置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之间,第二密封件33同时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接触并填充二者之间的间隙。同理,第二密封件33还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即是指第二密封件33同时与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接触并填充二者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件33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是指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3还可能延伸至加强构件32的两侧,即第二密封件33夹设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之间,或第二密封件33夹设于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之间。
第二密封件33同样采用发泡材质,在发泡前,可以先将发泡材质设置于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的待密封处,在经过发泡后形成第二密封件33。第二密封件33具有防水性能,能够隔绝水汽由其自身内部的渗透,第二密封件33也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常见的比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珍珠棉(EPE)或聚乙烯发泡材料(XPE)等。第二密封件33的材质可以和第一密封件22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表示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的设置位置,并不代表二者的具体形状以及密封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设置于侧围腔21内的第一密封件22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20进入车身内部空间的可能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30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2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第一围板23位于第二围板24背离门槛总成30的一侧,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第二围板24与门槛主体31连接,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
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的端部彼此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除通常采用的焊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强力胶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或者采用多种连接方式的复合连接。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共同组成侧围组件20的主体结构,其二者能够承受部分的侧向冲击力,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的制作材质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合金钢、铝合金等,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例如合成塑料、玻璃钢等。
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第一密封件22至少设置于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的连接处,并密封填充二者的连接处。第一密封件22可以部分填充侧围腔21,也可以完全充满侧围腔21,当第一密封件22完全充满侧围腔21时,第一密封件22对于侧围组件20的密封填充效果更好。
第二围板24与门槛主体31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比如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或者采用多种连接方式的复合连接。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即可以理解为,加强构件32可以和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其中一者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均连接。示例性地,在图4中,加强构件32与第二围板24连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指的是加强构件32的两侧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连接关系,而在车身的实际结构中,加强构件32的底部至少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二者中的其中一者也存在连接关系(图4并未示出),加强构件32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第二围板24和/或门槛主体31连接。
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即是指第二密封件33密封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的连接处,第二密封件33能够提高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的连接密封性,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的连接处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
通过设置侧围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且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不仅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对外部水汽的阻挡作用,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还便于在侧围组件20内设置第一密封件22,并加强对第一密封件22的防护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侧围组件20的防水密封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B柱总成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连接于门槛主体31外;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沿由B柱总成10指向侧围组件20的方向相继设置,第二板体12连接于门槛主体31内。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作为B柱总成10的组成结构,二者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制成,常见的材质例如碳纤维复合材质或高强度合金钢等。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板体11连接于门槛主体31外,即可以理解为,第一板体11和门槛主体31的外侧连接,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为了提高第一板体11和门槛主体3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降低二者的连接难度,可以设置第一板体11为弯折结构,示例性地,在图4中,第一板体11具有二次弯折,第一板体11的弯折部分与门槛主体31连接。
第二板体12连接于门槛主体31内,即可以理解为,第二板体12和门槛主体31的内侧连接,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第二板体12也可以设置为弯折结构,例如在图4中,第二板体12的一端具有弯折,第二板体12的弯折端与门槛主体31的内侧连接。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通过门槛主体31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二者还可以具有其他连接关系,比如二者在其他部位还可以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等,进一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B柱总成10的结构稳定性。
设置B柱总成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并且第二板体12和第一板体11分别与门槛主体31的内外侧连接,不仅能够增强B柱总成10自身的结构强度,还能够提高B柱总成1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车身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槛主体31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311,相邻两个子部311相交设置,多个子部311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第一板体11,多个子部311中的其中一者内连接第二板体12。
多个子部311可以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由此多个子部311依次连接后可以形成具有多次弯折的门槛主体31,从而使得门槛主体31形成门槛腔310。
多个子部311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第一板体11,即可以理解为,可以是第一板体11与一个子部311连接,也可以是第一板体11同时与多个子部311连接。示例性地,在图4中,第一板体11与两个子部311连接,如此可以提高第一板体11与门槛主体3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B柱总成1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连接强度。
设置门槛主体31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311,可以便于第二板体12和第一板体11分别与门槛主体31的内外侧连接,从而降低门槛主体31与B柱总成10之间的连接难度。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槛总成30还包括位于门槛腔310内的连接构件34,连接构件34连接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第二板体12设置于连接构件34和门槛主体31之间,第二板体12连接连接构件34和门槛主体31。
连接构件34贯穿第二密封件33,连接构件34的一端与第二板体12连接,另一端与加强构件32连接,相当于加强构件32通过连接构件34和第二板体12间接与门槛主体31连接,由此可以使得加强构件32、门槛主体31以及第二板体12之间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连接体,有效增强了门槛总成30与B柱总成10之间的连接强度。
通过设置连接构件34,还能够增强对加强构件32的固定效果,提高门槛总成3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车身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构件34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续设置且彼此相交,第一弯折部与加强构件32连接,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板体12连接。
连接构件34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即连接构件34自身为弯折结构,其弯折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其可以具有一次弯折,也可以具有多次弯折,示例性的,在图4中,连接构件34具有两次弯折。
设置连接构件34为弯折结构,可以在确保连接构件34具有合适的体积的情况下,增大连接构件34分别与加强构件32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其与加强构件32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构件34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构件34沿加强构件32的延伸方向X相继设置。
相继设置是指相邻的两个连接构件34即可以紧挨设置,也可以具有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构件34,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构件32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门槛总成3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身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由B柱总成10指向侧围组件20的方向,第一密封件22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3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第一密封件22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3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可以理解为,第一密封件22的投影与第二密封件33的投影可以仅有部分重叠,也可以完全重叠,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相当于在车身的侧部共同组成了完整的防护结构,降低了外部水汽由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的错位处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地板组件40,地板组件40与B柱总成10连接,地板组件40位于B柱总成10背离侧围组件20的一侧。
地板组件40为车身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其与B柱总成10共同围合形成车身的承载空间。地板组件40同样能够对外部水汽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身的防水性能。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到的车身,受益于车身良好的防水性能,使用上述车身的汽车因此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可以提升汽车的性能。
作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车身包括B柱总成10、侧围组件20以及门槛总成30;B柱总成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沿由B柱总成10指向侧围组件20的方向相继设置;侧围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第一密封件22设置于侧围腔21内且密封填充侧围腔21;门槛总成30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B柱总成10和侧围组件20,门槛总成30包括门槛主体31、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门槛主体31与B柱总成10连接,门槛主体31具有面向侧围组件20开口的门槛腔310,加强构件32和第二密封件33设置于门槛腔310内,加强构件32连接于第二围板24和门槛主体31的至少一者,第二密封件33至少设置于加强构件32靠近B柱总成10的一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第二围板24和加强构件32。其中,第一板体11连接于门槛主体31外,第二板体12连接于门槛主体31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设置于侧围腔21内的第一密封件22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自身的密封性能,从而降低外部水汽由侧围组件20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加强构件32和门槛主体31,且密封连接侧围组件20和加强构件32,不仅能够提高门槛总成30自身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侧围组件20与门槛总成30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外部的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的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33共同作用,能够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车身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并且,通过设置侧围组件20包括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且第一围板23和第二围板24围合形成侧围腔21,不仅能够增强侧围组件20对外部水汽的阻挡作用,降低外部水汽进入车身内部的可能性,还便于在侧围组件20内设置第一密封件22,提高对第一密封件22的防护作用,进一步增强侧围组件20的防水密封性能。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B柱总成;
侧围组件,其具有侧围腔和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侧围腔内且密封填充所述侧围腔;
门槛总成,其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B柱总成和所述侧围组件,所述门槛总成包括门槛主体、加强构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门槛主体与所述B柱总成连接,所述门槛主体具有面向所述侧围组件开口的门槛腔,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门槛腔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设置于所述加强构件靠近所述B柱总成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门槛主体,且密封连接所述侧围组件和所述加强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位于所述第二围板背离所述门槛总成的一侧,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围合形成所述侧围腔;
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门槛主体连接,所述加强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门槛主体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加强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总成包括:
第一板体,其连接于所述门槛主体外;
第二板体,其与所述第一板体沿由所述B柱总成指向所述侧围组件的方向相继设置,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门槛主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主体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子部,相邻两个所述子部相交设置,多个所述子部中的至少一者外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多个所述子部中的其中一者内连接所述第二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门槛腔内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于所述加强构件靠近所述B柱总成的一侧;
所述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门槛主体之间,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门槛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连续设置且彼此相交,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加强构件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构件沿所述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相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B柱总成指向所述侧围组件的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组件,所述地板组件与所述B柱总成连接,所述地板组件位于所述B柱总成背离所述侧围组件的一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57279.3U CN218112778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车身以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57279.3U CN218112778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车身以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12778U true CN218112778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49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57279.3U Active CN218112778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车身以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12778U (zh) |
-
2022
- 2022-10-10 CN CN202222657279.3U patent/CN2181127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447256B1 (ko) | 차량의 사이드 실 유닛 | |
CN108791503A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CN112441134B (zh) | 一种车辆门槛的安装方法及车辆门槛结构 | |
CN218112778U (zh) | 车身以及汽车 | |
CN221585574U (zh) | 车辆的中通道以及车辆 | |
CN111845956B (zh) | 一种车辆门槛结构及车辆 | |
KR102681705B1 (ko) | 차량용 프론트필러구조 | |
CN218021843U (zh) | 车辆的a柱加强结构及车辆 | |
CN210912634U (zh) | 一种门槛梁 | |
CN210364078U (zh) | 一种轻量化的降噪汽车前壁板 | |
CN210822471U (zh) | 左前侧围加强板总成 | |
CN112477986A (zh) | 一种前副车架左后安装总成结构 | |
CN210126559U (zh) | 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5475359U (zh) |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 |
CN111572649A (zh) | 白车身结构 | |
CN217918119U (zh) | 车辆顶盖外板及车辆 | |
CN216468096U (zh) |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 |
KR20200126695A (ko) | 차량용 하중분산구조 | |
CN111038594B (zh) | 一种d柱加强结构 | |
CN217455633U (zh) | 车门结构、车身及汽车 | |
CN218616883U (zh) | 门槛加强梁和车辆 | |
CN217170804U (zh) | 前围总成构造 | |
KR100271870B1 (ko) | 자동차의 사이드실의 보강구조 | |
CN213831881U (zh) | 后围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 |
CN115158470B (zh) | 一种侧围总成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