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5741U -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 Google Patents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5741U
CN218105741U CN202221529509.1U CN202221529509U CN218105741U CN 218105741 U CN218105741 U CN 218105741U CN 202221529509 U CN202221529509 U CN 202221529509U CN 218105741 U CN218105741 U CN 218105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as
medium
inle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295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尊峰
薛际
方平
闫鹏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5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5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5/00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soap, toothpaste, or the like
    • A47K5/14Foam or lather making devices
    • A47K5/16Foam or lather making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5/00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soap, toothpaste, or the like
    • A47K5/06Dispensers for soap
    • A47K5/12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 A47K5/1211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using pressure on soap, e.g. with pis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5/00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soap, toothpaste, or the like
    • A47K5/14Foam or lather making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发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气液混合仓包括:至少两个进液腔和至少一个进气腔,各进液腔分别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所述气液混合仓还用于将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和各所述进气腔的气体介质进行发泡。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但可实现非发泡相介质、发泡相介质和气体介质在发泡完成后的一同泵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发泡相介质抑制发泡相介质泡沫的形成,防止发泡相介质与非发泡相介质因不能互溶而导致的分层现象,以及介质因传输距离过长而导致的消泡现象。

Description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发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背景技术
非发泡液相,例如卸妆油、氨基酸溶液等,在使用时如果需要很好的分散和扩散在空气中、或涂敷于物体或皮肤上,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散,要么形成气泡,要么形成薄膜,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散和扩散,但是通过目前的方法或装置,无法实现非发泡液相的自动化有效分散或发泡。
泡沫泵,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医用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洗涤用品和医疗用品,比如说,洗手液机等,这些产品在使用时可将将液体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后使用。
目前,非发泡相介质的如果要通过泡沫泵进行有效分散或发泡,并形成较好的泡沫形态,存在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目前的泡沫泵一般只能针对发泡相介质进行发泡,非发泡相介质如果考虑与发泡相介质混在一起后泵出,大部分的上述两个介质是不能互溶而产生分层现象,在分层的情况下,非发泡相介质和发泡相介质无法按照有效的匹配比例泵出并发泡。
2、如果泡沫泵的泡沫中进入了非发泡相介质,在一定程度上,非发泡相介质会抑制泡沫的形成,从而产生消泡的现象。
3、当泡沫泵发泡采用泵内发泡的形式时,由于介质从泵内泵出后,发泡后的介质需要流动一定的距离后才能进入到喷嘴,而此段流动距离经常会使已产生的泡沫出现消泡的现象,从而导致从喷嘴处泵出的泡沫形态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涉及一种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不但可实现非发泡相介质、发泡相介质和气体介质在发泡完成后的一同泵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发泡相介质抑制发泡相介质泡沫的形成,防止发泡相介质与非发泡相介质因不能互溶而导致的分层现象,以及介质因传输距离过长而导致的消泡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合仓,包括:
至少两个进液腔,分别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
至少一个进气腔,用于接收从所述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用于将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和各所述进气腔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发泡机构,包括:
如上所述的气液混合仓;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进液腔接收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一个所述进液腔接收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发泡机构,包括:
如上所述的气液混合仓;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进液腔接收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一个所述进液腔接收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泡沫泵,包括:
如上所述的气液混合仓;
喷嘴,与所述气液混合仓连接,用于喷出经所述气液混合仓混合发泡后混合物;
泵出机构,用于分别向各所述进液腔泵出液体介质,还用于分别向各所述进气腔泵出气体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气液混合仓包括:至少两个进液腔和至少一个进气腔,并且,至少有一个进液腔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还有一个进液腔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另外,气液混合仓还用于将各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和各进气腔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并用于将混合发泡后形成的混合物直接泵出,从而使得非发泡相介质可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后,可附带一同泵出,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介质输送距离过长,而产生的消泡现象,而且还能避免非发泡相介质抑制发泡相介质泡沫的形成,防止发泡相介质与非发泡相介质因不能互溶而导致的分层现象,使得从喷嘴处泵出的介质可具有良好的泡沫形态。
另外,泵出机构同时泵出至少一种非发泡相介质、至少一种发泡相介质及气体介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发泡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可使得非发泡相介质附着于发泡相介质的气泡内部或外部,形成气体、发泡相介质的泡沫层和非发泡相介质的薄膜层泡沫,此过程中由于发泡相介质形成的泡沫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非发泡相介质分散后更容易附着于其上,并分散于气泡与发泡相介质形成的泡沫之间,并随之泵出气液混合仓之外,由此形成的气体、发泡相介质的泡沫层和非发泡相介质的薄膜混合层更容易分散,并涂敷于物体或皮肤上。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至少两个出液腔,分别用于向所述泵出机构提供液体介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出液腔分别用于向所述泵出机构提供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还有一个所述出液腔向所述泵出机构提供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
至少一个出气孔,用于将所述泵出机构提供气体介质。
另外,各所述进液腔、各所述进气腔沿预设方向依次连通,使进入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与进入各所述进气腔内的气体介质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混合。
另外,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分散组件,包括:多块隔板,各所述隔板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沿所述预设方向,任意一块所述隔板用于隔开相互连通的两个所述进液腔或两个所述进气腔;或者,任意一块所述隔板用于隔开相互连通的所述进液腔和所述进气腔;
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可使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通过的分散结构。
另外,所述进液腔和所述进气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液腔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连通,使进入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可进入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并与进入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的气体介质混合;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混合腔,与各所述进气腔连通,用于接收经各所述进气腔混合的气液混合介质,并将各所述气液混合介质进行混合。
另外,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分散组件,包括:多块隔板;其中,各所述进液腔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之间设置所述隔板,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可使液体介质通过的分散结构。
另外,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分散件,设置于各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混合腔之间;
其中,所述分散件用于对进入所述混合腔内的气液混合介质进行分散。
另外,所述分散结构为分别设置于各所述隔板上的多个缺口。
另外,各所述隔板具有下沿、与所述下沿相对的上沿;其中,各隔板上的所述缺口均设置于该所述隔板的所述上沿或所述下沿。
另外,所述气液混合仓具有可被封闭的开口侧、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承接侧;其中,各所述进液腔、所述进气腔均设置于所述承接侧;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具有:
至少两个进液侧,与所述进液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液侧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液腔内,任意所述进液腔用于通过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液侧,接收从所述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
至少一个进气侧,与所述进气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气侧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任意所述进气腔用于通过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侧,接收从所述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
另外,所述进液侧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接侧上的至少一个进液孔,各所述进液孔还朝远离所述开口侧的方向延伸;
所述进气侧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接侧上的至少一个进气孔,各所述进气孔还朝远离所述开口侧的方向延伸。
另外,各所述进气腔内的所述进气孔的数量相同或不同,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所述进液孔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各所述进气腔的所述进气孔的直径相同或不同,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所述进液孔的直径相同或不同。
另外,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具有与所述承接侧相对的底侧,所述承接侧位于所述底侧和所述开口侧之间;
所述底侧设置多个进液槽,所述进液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液侧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液槽均与唯一对应的进液侧的各所述进液孔连通;
所述底侧设置多个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气侧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气槽均与唯一对应的进气侧的各所述进气孔连通。
另外,所述底侧还设置至少一个气压平衡槽,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进气槽之间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气压平衡槽,通过所述气压平衡槽连通。
另外,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多个止回阀,与所述进气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止回阀分别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且相对于所述承接侧可滑动,任意所述止回阀用于在朝所述承接侧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封闭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的所述进液侧,任意所述止回阀还用于在朝远离所述承接侧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打开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的所述进液侧。
另外,所述非发泡相介质为油相介质,所述发泡相介质为水相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止回阀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的底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包括两个进液腔和两个进气腔时的轴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与喷嘴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泡沫泵的轴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气液混合仓,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两个进液腔12、至少一个进气腔14。其中,各进液腔12分别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同时,各进气腔14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1还用于将各进液腔12内的液体介质和各进气腔14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发泡机构1包括:至少两个进液腔12和至少一个进气腔14,并且,各进液腔12用于接收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各进液腔12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另外,气液混仓还用于将各进液腔12内的液体介质和各进气腔14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从而使得非发泡相介质可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混合后,可附带一同泵出,而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介质输送距离过长,而产生的消泡现象,而且避免非发泡相介质抑制发泡相介质泡沫的形成,防止发泡相介质与非发泡相介质因不能互溶而导致的分层现象。
另外,泵出机构同时泵出至少一个非发泡相介质、至少一个发泡相介质及气体介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发泡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可使得非发泡相介质附着于发泡相介质的气泡内部或外部,形成气体、发泡相介质的泡沫层和非发泡相介质的薄膜层泡沫,此过程中由于发泡相介质形成的泡沫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非发泡相介质分散后更容易附着于其上,并分散于气泡与发泡相介质形成的泡沫之间,并随之泵出气液混合仓之外,由此形成的气体、发泡相介质的泡沫层和非发泡相介质的薄膜混合层更容易分散,并涂敷于物体或皮肤上。
比如说,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进液腔12与进气腔14均设有两个,且两个进液腔12可与两个进气腔14唯一对应设置,即结合图5所示,进液腔12a与进气腔14a对应设置,而进液腔12b和进气腔14b对应设置,并且,进液腔12a与进气腔14a连通,使进入各进液腔12a内的液体介质可进入进气腔14a内,并与进入进气腔14a内的气体介质混合。同样的,进液腔12b与进气腔14b连通,使得进入进液腔12b内的液体介质可进入进气腔14b内,并与进入进气腔14b内的气体介质混合。另外,为了使得进气腔14a内的液体混合介质能够与进气腔14b内的气液混合介质实现混合,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1还包括:混合腔103,且混合腔103分别与进气腔14b和进气腔14a连通,使得混合腔103可分别接收经进气腔14b和进气腔14a混合的气液混合介质,并将各气液混合介质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具有泡沫形态的混合物。比如说,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当进液腔12a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而当进液腔12b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时,通过混合腔103可将含有发泡相介质的气液混合介质与含有非发泡相介质的气液混合介质进行混合,因此,油相液体介质可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后,附带一同泵出,并能够使非发泡相介质很好的避免与发泡相介质之间出现分层的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1还包括:至少两个出液腔11和至少一个出气孔13。其中,各出液腔11分别用于向泵出机构提供液体介质,同时,各出气孔13用于向泵出机构提供气体介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出液腔11向泵出机构提供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还有一个出液腔11向泵出机构提供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因此在应用时,可由各出液腔11向泡沫泵的泵出机构提供液体介质,又可由各出气孔13向泵出机构提供气体介质,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不但能够实现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进行混合,而且还能在泵出机构的负压作用下,向泵出机构提供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从而使得整个泡沫泵的结构更加紧凑。
另外,为了能够使进入进气腔14a中的发泡相介质,以及进入进气腔14b中的非发泡相介质,分别能够与气体介质更好的实现混合。如图1和图5所示,该气液混合仓1同样包括:分散组件15,且该分散组件15包括两块隔板152,且其中一块隔板152将进液腔12a与进气腔14a隔开,而另一块隔板152将进液腔12b与进气腔14b隔开,同时,各隔板152上还设置可使液体介质通过的分散结构151,通过各隔板152上的分散结构151可在发泡相介质进入进气腔14a,以及非发泡相介质进气腔14b时,分别将发泡相介质和非发泡相介质分散成小颗粒介质,使得发泡相介质和非发泡相介质能够分别与气体介质实现更为充分的混合。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分散结构151为设置于隔板152上的多个缺口1511,通过各隔板152上的缺口1511可将通过的发泡相介质和非发泡相介质分散成小颗粒介质,使得发泡相介质能够了与气体介质实现更好的混合发泡,并且,由于非发泡相介质同样会被隔板152上的缺口1511分散成若干小颗粒介质,使得非发泡相介质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时,可同样避免与发泡相介质之间出现分层的现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使隔板152可通过各缺口1511,对进入进气腔14中的液体介质进行更为有效分散,如图1所示,隔板152沿预设轴线方向具有:下沿1521、与下沿1521相对的上沿1522,同时,隔板152上的各缺口1511设置于上沿1522。并且,各缺口1511可沿上沿1522等距设置,从而使得进入进气腔14中的液体介质可被分散为大小均匀的多个小颗粒,使得进入进气腔14内的液体介质,能够充分的与进入进气腔14内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从而产生泡沫。当然,在实际应用时,隔板152上的各缺口1511也设置在隔板152的下沿1521,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使得各隔板152同样具备了对液体介质进行分散的功能。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缺口1511在隔板152上的位置作具体限定。
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5所示,该气液混合仓1还包括:分散件104,并且,该分散件104设置于各进气腔14和气液混合腔103之间,该分散件104用于对进入混合腔103内的气液混合介质进行分散。由此不难看出,借助分散件104对进入气液混合腔103内的气液混合介质进行进一步分散,使得发泡相介质、非发泡相介质和气体介质能够更在混合腔103中进行更为充分的混合发泡,从而可使得从气液混合仓喷出的混合物可产生更为细腻的泡沫,其消泡现象降低了至少30%以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分散件104为滤网,通过滤网104上的各滤孔可对气液混合介质进行进一步分散,使得从气液混合仓1喷出的介质可产生更为细腻的泡沫。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散件104仅以滤网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应用时,分散件104也可采用其它的分布有微孔的部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分散件104的结构和类型作具体限定。
另外,通过图1和图2不难看出,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还具有可被封闭的开口侧16、与开口侧16相对的承接侧17,同时,各进液腔12、各进气腔14、出液腔11、出气孔13和分散组件15均设置于承接侧17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使泵出机构抽取各出液腔11的液体介质,同时,还能够使泵出机构将抽取到的液体介质泵出至进液腔12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1还具有:至少一个进液端18、至少一个出液口19。其中,进液端18的数量与出液腔11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并且,各进液端18均与唯一对应的出液腔11连通。其次,如图1所示,出液口19的数量与出液腔11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出液口19均设置于承接侧17,并朝远离开口侧16的方向延伸形成,同时,各出液口19分别与唯一对应的出液腔11连通,并且,任意出液腔11用于通过唯一对应的出液口19,向泵出机构提供液体介质。
此外,为了能够使得泵出机构可将获得的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分别泵出至进液腔12和进气腔14中,如图1所示,该气液混合仓还具有:至少两个进液侧和至少两个进气侧。其中,进液侧的数量与进液腔12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进液侧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2内,同时,任意进液腔12均可通过唯一对应的进液侧,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同样的,进气侧的数量与进气腔14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进气侧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4内,同时,任意进气腔14均可通过唯一对应的进气侧,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进液侧包括设置于承接侧17上的至少一个进液孔10,并且,各进液孔10还朝远离开口侧16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各进液腔12可通过唯一对应的进液侧中的各进液孔10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同样的,结合图4所示,进气侧包括设置于承接侧17上的至少一个进气孔1001,并且,各进气孔1001还朝远离开口侧16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各进气腔14可通过唯一对应的进气侧中的各进气孔1001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当各进液侧中的进液孔10和各进气侧中的进气孔1001均设置多个时,如图1和图4所示,各进液侧中的各进液孔10在承接侧17上均可以阵列形式进行分布,比如任意进液侧中的各进液孔10可采用环形阵列或矩形阵列,同样的,各进气侧中的各进气孔1001在承接侧17上同样可以阵列形式进行分布,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多个进液孔10可提高泵出机构向进液腔12进行泵液时,液体介质的输送速率。同时,通过多个进气孔1001可提高泵出机构向进气腔14进行泵气时,气体介质的输送速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由于不同的混合物中气液成分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不同混合物内气体介质、发泡相介质和非发泡相介质的比例能够合理匹配,达到需要的气液比例,产生较好形态的泡沫,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进气腔14内的进气孔1001的数量可设置为不同,同样的,各进液腔12内的进液孔10的数量可设置为不同。因此,通过增加或减少各进气腔14的进气孔1001的数量,以及通过增加或减少各进液腔12的进液孔10的数量,使得不同进液腔12在进液时,以及不同进气腔14在进气时可具有不同的流量,使得不同混合物在发泡时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可根据需求达到不同的比例。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各进气腔14内的进气孔1001的数量也可设置为相同,同样的,各进液腔12内的进液孔10的数量可设置为相同。
同样的,作为一种替换的方案,为了能够使进入各进液腔的液体介质可具有不同的流量,同时,使进入各进气腔内的气体介质具有不同的流量,也可将各进气腔的进气孔的直径设置成不同,并将各进液腔内的进液孔的直径设置成不同。通过此种方式可同样满足不同混合物在发泡时对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的比例需求。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还具有与承接侧17相对的底侧102,并且,承接侧17位于底侧102和开口侧16之间。而为了便于气液混合仓接收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如图4所示,底侧102还设置多个进液槽105,且进液槽105的数量与进液侧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进液槽105均与唯一对应的进液侧的各进液孔10连通。同时,底侧102还设置多个进气槽106,且进气槽106的数量与进气侧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进气槽106均与唯一对应的进气侧的各进气孔1001连通。因此,当泵出机构在分别向气液混合仓的各进液腔12提供液体介质,以及分别向各进气腔14提供气体介质时,只需将各进液槽105和进气槽106分别与泵出机构进行对接,即可使泵出机构轻松的向各进液腔12提供液体介质,以及向各进气腔14提供气体介质。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底侧102还设置至少一个气压平衡槽1021,且任意相邻的两个进气槽106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压平衡槽1021,通过气压平衡槽1021对任意相邻的两个进气槽106的连通,可使泵出机构在向各进气腔14泵出气体介质时,保证各进气腔14气压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各别进气腔14气压过高或气压过低的现象,从而使得气体介质与液体介质的比例可始终维持在预设比例。
此外,结合图2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还包括:至少一个凸台100和至少一个止回阀101。其中,凸台100和止回阀101的数量分别与进气腔14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并且,各凸台100分别设置于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4内,即各凸台100均由承接侧17有部分朝开口侧16的方向凸出形成,同时,各进气侧中的各进气孔1001均是设置在凸台100上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各止回阀101分别设置于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4内,并分别与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4内的凸台100滑动连接,使得各止回阀101均可相对于承接侧17滑动,因此,当任意止回阀101在朝承接侧17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如图2所示,该止回阀101可直接封闭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4的进气侧,而当任意止回阀101在朝远离承接侧17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该止回阀101可直接打开唯一对应的进气腔14的该进气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止回阀101可实现对进气孔1001的打开或封闭,如图2和图3所示,止回阀101包括:沿预设轴线方向与凸台100滑动连接的轴部1011、设置于轴部1011的一端的封闭部101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1012为伞状结构。同时,轴部1011包括:与封闭部1012同轴连接的轴体10111、与轴体10111同轴连接的限位凸起10112。同时,限位凸起10112由轴体10111的外表面有部分向外凸出形成,使得限位凸起10112可用于抵接于凸台100背离开口侧16的一侧。
从而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当泵出机构向进气腔14泵出气体介质的过程中,气体介质可作用于止回阀101的封闭部1012,使得止回阀101的封闭部1012可在轴体10111与凸台100的滑动配合下,朝远离承接侧17的方向滑动,从而打开进气侧上的进气孔1001。反之,当泵出机构停止向进气腔14泵出气体时,止回阀101的封闭部1012又可借助自身重力,自动落下,使得止回阀101的封闭部1012又可重新对进气侧的各进气孔1001进行封闭,因此,可有效防止进入进气腔14内的液体介质通过进气孔1001窜入至泵出机构内,对泵出机构造成损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至少有一个进液腔12接收到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且发泡相介质可以是水相介质,至少还有一个进液腔12接收到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且该非发泡相介质可以是油相介质。使得最终经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混合发泡所得到的混合物不仅包含了发泡相介质,还包含了非发泡相介质,例如:卸妆油。然而,在实际应用时,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的各进液腔12也可同样适用于仅接收发泡相介质,从而使得经气液混合仓发泡所得到的混合物,可仅包含一种或多种发泡相介质,例如精华液、洁面液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水相介质可以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水溶液,而油相介质可以是植物油(例如卸妆油)、VC溶液、氨基酸溶液、烟酰胺溶液、矿物油等不能直接发泡物质的溶液。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混合发泡后所得到的混合物除卸妆油外,也可以形成其它的发泡混合物。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气液混合仓,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的混合,各进液腔12、各进气腔14沿预设方向依次连通,使得进入各进液腔12内的液体介质与进入各进气腔14内的气体介质可沿预设方向依次混合。比如说,如图6所示,进液腔12和进气腔14均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为进液腔12a和进液腔12b,以及进气腔14a和进气腔14b,且进液腔12a分别与进气腔14a和进液腔12b连通,同时,进液腔12b还与进气腔14b连通,使得进入进液腔12a和进液腔12b内的液体介质,与进入进气腔14a和进气腔14b内的气体介质,可沿图6中的箭头方向依次混合,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在部分实施方式中,进液腔12a和进液腔12b,以及进气腔14a和进气腔14b的位置可以进行互换。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进液腔12a可用于接收泵出机构泵出的发泡相介质,而进液腔12b可用于接收泵出机构泵出的非发泡相介质,从而使得非发泡相介质能够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后,附带一同泵出,使得泵出的混合物即包含了发泡相介质,也包含了非发泡相介质,比如卸妆油。
另外,为了能够使发泡相介质、非发泡相介质和气体介质能够更好的进行混合,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混合仓同样包括:分散组件15,且该分散组件15包括:多块隔板152,并且,各隔板152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使得任意一块隔板152可直接隔开相互连通的两个进液腔12或两个进气腔14。或者,任意一块隔板152用于隔开相互连通的进液腔12和进气腔14,比如说,如图6所示,隔板152共设有三块,且其中一块隔板152将进气腔14a和进液腔12a隔开,另一块隔板152将进液腔12a和进液腔12b隔开,还有一块隔板152将进液腔12b和进气腔14b隔开。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各块隔板152上还设置可使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通过的分散结构151,同时,通过分散结构151可在液体介质通过时,将液体介质分散成若干小颗粒介质,使得液体介质能够更为充分的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分散结构151为设置于隔板152上的多个缺口1511,通过各隔板152上的缺口1511可对通过发泡相介质和非发泡相介质分散成小颗粒介质,使得发泡相介质能够与气体介质实现更好的发泡,并且,由于非发泡相介质同样会被隔板152上的各缺口1511分散成若干小颗粒介质,使得非发泡相介质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时,可尽量避免与发泡相介质出现分层的现象。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发泡机构,包如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气液混合仓1,且至少一个进液腔12接收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还一个进液腔12接收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发泡机构1包括:至少两个进液腔12和至少一个进气腔14,并且,各进液腔12用于接收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各进液腔12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另外,气液混仓还用于将各进液腔12内的液体介质和各进气腔14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从而使得非发泡相介质可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混合后,可附带一同泵出,而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介质输送距离过长,而产生的消泡现象,而且避免非发泡相介质抑制发泡相介质泡沫的形成,防止发泡相介质与非发泡相介质因不能互溶而导致的分层现象。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泡沫泵,如图7和图8所示,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气液混合仓1、喷嘴2和泵出机构3。
其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泵出机构3用于分别向气液混合仓1的各进液腔12泵出液体介质,同时还用于向气液混合仓1的各进气腔泵出气体介质,另外,喷嘴2与气液混合仓1连接,该喷嘴2用于喷出经气液混合仓1混合发泡后形成的混合物。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气液混合仓1包括:至少两个进液腔12和至少一个进气腔14,并且,至少有一个进液腔12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还有一个进液腔12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另外,气液混合仓还用于将各进液腔12内的液体介质和各进气腔14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并用于将混合发泡后形成的混合物直接泵出,从而使得非发泡相介质可在发泡相介质与气体介质进行混合发泡后,可附带一同泵出,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介质输送距离过长,而导致的非发泡相介质抑制发泡相介质泡沫的形成,而产生的消泡现象,使得从喷嘴处泵出的介质可具有良好的泡沫形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进液腔,分别用于接收从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
至少一个进气腔,用于接收从所述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用于将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和各所述进气腔的气体介质进行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至少两个出液腔,分别用于向所述泵出机构提供液体介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出液腔用于向所述泵出机构提供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还有一个所述出液腔向所述泵出机构提供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
至少一个出气孔,用于将所述泵出机构提供气体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液腔、各所述进气腔沿预设方向依次连通,使进入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与进入各所述进气腔内的气体介质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分散组件,包括:多块隔板,各所述隔板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沿所述预设方向,任意一块所述隔板用于隔开相互连通的两个所述进液腔或两个所述进气腔;或者,任意一块所述隔板用于隔开相互连通的所述进液腔和所述进气腔;
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可使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通过的分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和所述进气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液腔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连通,使进入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介质可进入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并与进入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的气体介质混合;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混合腔,与各所述进气腔连通,用于接收经各所述进气腔混合的气液混合介质,并将各所述气液混合介质进行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分散组件,包括:多块隔板;其中,各所述进液腔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之间设置所述隔板,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可使液体介质通过的分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分散件,设置于各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混合腔之间;
其中,所述分散件用于对进入所述混合腔内的气液混合介质进行分散。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结构为分别设置于各所述隔板上的多个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隔板具有下沿、与所述下沿相对的上沿;其中,各隔板上的所述缺口均设置于该所述隔板的所述上沿或所述下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具有可被封闭的开口侧、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承接侧;其中,各所述进液腔、所述进气腔均设置于所述承接侧;
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具有:
至少两个进液侧,与所述进液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液侧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液腔内,任意所述进液腔用于通过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液侧,接收从所述泵出机构泵出的液体介质;
至少一个进气侧,与所述进气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气侧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任意所述进气腔用于通过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侧,接收从所述泵出机构泵出的气体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侧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接侧上的至少一个进液孔,各所述进液孔还朝远离所述开口侧的方向延伸;
所述进气侧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接侧上的至少一个进气孔,各所述进气孔还朝远离所述开口侧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气腔内的所述进气孔的数量相同或不同,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所述进液孔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各所述进气腔的所述进气孔的直径相同或不同,各所述进液腔内的所述进液孔的直径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具有与所述承接侧相对的底侧,所述承接侧位于所述底侧和所述开口侧之间;
所述底侧设置多个进液槽,所述进液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液侧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液槽均与唯一对应的进液侧的各所述进液孔连通;
所述底侧设置多个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气侧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进气槽均与唯一对应的进气侧的各所述进气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还设置至少一个气压平衡槽,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进气槽之间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气压平衡槽,通过所述气压平衡槽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仓还包括:
多个止回阀,与所述进气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各所述止回阀分别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且相对于所述承接侧可滑动,任意所述止回阀用于在朝所述承接侧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封闭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的所述进液侧,任意所述止回阀还用于在朝远离所述承接侧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打开唯一对应的所述进气腔内的所述进液侧。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混合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发泡相介质为油相介质,所述发泡相介质为水相介质。
17.一种发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混合仓;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进液腔接收的液体介质为非发泡相介质,至少一个所述进液腔接收的液体介质为发泡相介质。
18.一种泡沫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泡机构;
泵出机构,用于分别向各所述进液腔泵出液体介质,还用于分别向各所述进气腔泵出气体介质;
喷嘴,与所述发泡机构连接,用于喷出经所述发泡机构混合发泡后形成混合物。
CN202221529509.1U 2021-11-15 2022-06-16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Active CN2181057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518 2021-11-15
CN2021227945185 2021-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5741U true CN21810574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331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29509.1U Active CN218105741U (zh) 2021-11-15 2022-06-16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CN202221529240.7U Active CN217473197U (zh) 2021-11-15 2022-06-16 介质输送组件、介质混合装置、介质泵出机构和发泡机构
CN202210683628.0A Pending CN116115099A (zh) 2021-11-15 2022-06-16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泡沫泵及发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29240.7U Active CN217473197U (zh) 2021-11-15 2022-06-16 介质输送组件、介质混合装置、介质泵出机构和发泡机构
CN202210683628.0A Pending CN116115099A (zh) 2021-11-15 2022-06-16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泡沫泵及发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810574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3197U (zh) 2022-09-23
CN116115099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8544B (zh) 塔式超细气泡反应器
JP4156191B2 (ja) エマルジョン製造装置
US20090166382A1 (en) Foam pump assembly
CA2007855C (en) Fluid mixing or homogenization
CN215276678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及气泡水清洗器
CN218105741U (zh) 气液混合仓、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WO2015008494A1 (ja)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および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付き容器
JP2001129377A (ja) 気液混合溶解装置
US20230172386A1 (en) An open extract beverage dispenser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216238824U (zh) 一种混合起泡装置
CN114769017A (zh)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IL157977A (en) Multiple tank fluid pump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 pump
KR20170113112A (ko) 탱크, 및 약액 조제 장치
CN211961883U (zh) 一种给皂器
CN213314371U (zh) 混水箱及净水系统
US20220288544A1 (en) Integrated diaphragm pump
CN209499567U (zh) 一种皂液泵
CN216784374U (zh) 发泡机构及泡沫泵
GB2581598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content liquid foamy for discharg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CN218990352U (zh) 起泡装置以及智能坐便器
CN111167327A (zh) 一种气泡水产生装置
CN219770601U (zh) 一种电动泡沫泵泵头
CN214170786U (zh) 气液泵及洗手机
CN216407073U (zh) 一种隔膜泵
CN212881911U (zh) 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