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3784U -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3784U
CN218103784U CN202221948632.7U CN202221948632U CN218103784U CN 218103784 U CN218103784 U CN 218103784U CN 202221948632 U CN202221948632 U CN 202221948632U CN 218103784 U CN218103784 U CN 218103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ody
power module
threaded hole
cooling box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86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金华
左彭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86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3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3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3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电源结构,包括壳体、电源模块本体和散热组件,电源模块本体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风扇、冷却箱、多个水泵、多个通道和多个铜片,冷却箱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多个铜片均与冷却箱固定连接,多个水泵的进水端依次与冷却箱的上方连通,多个水泵的出水端分别与对应的通道的一端连通,冷却箱内有冷却水,多个水泵将冷却水抽出,进入通道,对电源模块本体进行吸热,然后回到冷区箱内,多个铜片吸收大部分热量,同时两个风扇对冷却箱散热,加快铜片对冷却水的降温,然后重新被水泵抽入通道,由此对电源模块本体进行有效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模块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进而影响工作状态,甚至会导致内部元器件损坏。
在现有技术中,在电源模块上增加风扇,对其进行风冷散热,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源模块的温度。
但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仅依靠风扇进行风冷散热,无法有效的对电源模块进行降温,降温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电源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依靠风扇进行风冷散热,无法有效的对电源模块进行降温,降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电源结构,包括壳体、电源模块本体和散热组件,所述电源模块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风扇、冷却箱、多个水泵、多个通道和多个铜片,两个所述风扇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下方,多个所述铜片均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多个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依次与所述冷却箱的上方连通,多个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道的一端连通,每个所述通道依次套设在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外部,多个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冷却箱的上方连通,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远离多个所述水泵的一侧。
其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密封圈,每个所述通道均具有开槽,多个所述密封圈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开槽的内侧壁,每个所述密封圈均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上方。
其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硅胶片和多个连接块,多个硅胶片依次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块之间,每个所述硅胶片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块的上方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均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冷却箱的上方。
其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依次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箱的下方和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个滑块和多个滑槽,多个所述滑块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多个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多个螺栓,每个所述滑槽均具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滑块均具有第二螺纹孔,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位于同一垂直线,每个所述螺栓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相互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电源结构,通过所述壳体,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和所述散热组件具有承载作用,首先启动多个所述水泵,将所述冷却箱内的冷却水抽入对应的所述通道,冷却水在所述通道内流动,进而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降温,最后冷却水重新流回所述冷却箱,并流经多个所述铜片,多个所述铜片将吸收冷却水的热量,同时两个所述风扇对所述冷却箱进行散热,最终降低了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然后再次被所述水泵抽走进行降温,由此反复操作,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进行散热,控制其温度在合理范围,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D-D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101-壳体、102-电源模块本体、103-风扇、104-冷却箱、105-水泵、106-通道、107-铜片、108-密封圈、109-开槽、110-硅胶片、111-连接块、112-第一支撑杆、113-第二支撑杆、201-滑块、202-滑槽、203-螺栓、204-第一螺纹孔、205-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电源结构,包括壳体101、电源模块本体102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风扇103、冷却箱104、多个水泵105、多个通道106、多个铜片107、多个密封圈108、多个硅胶片110、多个连接块111、多个第一支撑杆112和多个第二支撑杆113,每个所述通道106均具有开槽109。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启动多个所述水泵105,将所述冷却箱104内的冷却水抽入对应的所述通道106,冷却水在所述通道106内流动,进而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降温,同时通过所述开槽109的设置,冷却水会在所述开槽109处,直接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接触,进而加强了吸热的效果,同时所述密封圈108防止冷却水渗漏,最后冷却水重新流回所述冷却箱104,并流经多个所述铜片107,多个所述铜片107将吸收冷却水的热量,同时两个所述风扇103对所述冷却箱104进行散热,最终降低了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然后再次被所述水泵105抽走进行降温,由此反复操作,另外多个所述硅胶片110可以从下方吸收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一定的热量,帮助降温,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型号为FA40-220S48W2。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内部,两个所述风扇103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内部,所述冷却箱104与所述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下方,多个所述铜片107均与所述冷却箱104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冷却箱104的内部,多个所述水泵105的进水端依次与所述冷却箱104的上方连通,多个所述水泵105的出水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道106的一端连通,每个所述通道106依次套设在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外部,多个所述通道10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冷却箱104的上方连通,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远离多个所述水泵105的一侧。通过所述壳体101,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和所述散热组件具有承载作用,通过两个所述风扇103可以对所述冷却箱104散热,通过所述水泵105可以将所述冷却箱104的冷却水抽入所述通道106,然后通过所述通道106内流动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降温,当冷却水回流至所述冷却箱104时,多个所述铜片107将吸收升温的冷却水的热量,以保证其再次投入使用。
其次,每个所述通道106均具有开槽109,多个所述密封圈108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道10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开槽109的内侧壁,每个所述密封圈108均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上方。当冷却水流至所述开槽109处时,将直接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接触,进而加大了吸热的效果,同时所述密封圈108防止冷却水发生渗漏。
同时,多个硅胶片110依次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块111之间,每个所述硅胶片110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块111的上方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块111的下方均与所述冷却箱104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冷却箱104的上方。所述硅胶片110可以从下方吸收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热量,所述连接块111对所述硅胶片110具有支撑作用,同时所述连接块111的材质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另外,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2依次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01的内侧壁和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箱104的下方和所述壳体1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2加强了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的牢固性,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13加强了所述冷却箱104的牢固性。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电源结构时,首先启动多个所述水泵105,将所述冷却箱104内的冷却水抽入对应的所述通道106,冷却水在所述通道106内流动,进而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降温,同时通过所述开槽109的设置,冷却水会在所述开槽109处,直接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接触,进而加强了吸热的效果,同时所述密封圈108防止冷却水渗漏,最后冷却水重新流回所述冷却箱104,并流经多个所述铜片107,多个所述铜片107将吸收冷却水的热量,同时两个所述风扇103对所述冷却箱104进行散热,最终降低了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然后再次被所述水泵105抽走进行降温,由此反复操作,另外多个所述硅胶片110可以从下方吸收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一定的热量,帮助降温,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所述电源模块本体102进行散热,控制其温度在合理范围,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至图8,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C-C线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D-D处局部结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电源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个滑块201、多个滑槽202和多个螺栓203,每个所述滑槽202均具有第一螺纹孔204,每个所述滑块201均具有第二螺纹孔205。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将多个所述滑槽202焊接在需要安装的位置,然后将多个所述滑块201与对应的所述滑槽202相互适配,在依次拧入对应的所述螺栓203,进而对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01上。所述安装组件便于安装所述模块电源结构。
其次,多个所述滑块201均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外部,多个所述滑块20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槽202滑动连接。将多个所述滑槽202焊接在安装位置,进而与多个所述滑块201适配,则可以对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进行安装,同时通过所述滑块201在所述滑槽202内滑动,进而便于取下所述模块电源结构。
同时,每个所述滑槽202均具有第一螺纹孔204,每个所述滑块201均具有第二螺纹孔205,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204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205位于同一垂直线,每个所述螺栓203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204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205相互适配。将所述螺栓203依次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204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05,进而可以将所述滑块201固定在所述滑槽202上,防止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脱落,需要维修时,则拧下所述螺栓203即可。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电源结构时,将多个所述滑槽202焊接在需要安装的位置,然后将多个所述滑块201与对应的所述滑槽202相互适配,在依次拧入对应的所述螺栓203,进而对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进行安装,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便于对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进行固定,且具备后期拆卸维修功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或多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模块电源结构,包括壳体和电源模块本体,所述电源模块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风扇、冷却箱、多个水泵、多个通道和多个铜片,两个所述风扇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下方,多个所述铜片均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多个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依次与所述冷却箱的上方连通,多个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道的一端连通,每个所述通道依次套设在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外部,多个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冷却箱的上方连通,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远离多个所述水泵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密封圈,每个所述通道均具有开槽,多个所述密封圈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开槽的内侧壁,每个所述密封圈均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硅胶片和多个连接块,多个硅胶片依次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本体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块之间,每个所述硅胶片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块的上方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均与所述冷却箱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冷却箱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依次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电源模块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箱的下方和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电源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个滑块和多个滑槽,多个所述滑块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多个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多个螺栓,每个所述滑槽均具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滑块均具有第二螺纹孔,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位于同一垂直线,每个所述螺栓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相互适配。
CN202221948632.7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Active CN218103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8632.7U CN218103784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8632.7U CN218103784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3784U true CN218103784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2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8632.7U Active CN218103784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3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WO2021077802A1 (zh) 一体式空气源热泵
CN115411885A (zh)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CN218103784U (zh)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CN111262392B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水冷电机
CN116771644A (zh) 散热装置和具有其的制氧机
CN216162246U (zh) 一种集风冷水冷一体的节能型户外用配电柜
CN211352913U (zh) 一种机房水冷装置
CN209895255U (zh)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CN210627090U (zh) 一种带有冷却机构的立式游戏机机箱
CN112814875A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压缩机水冷空冷复合降温设备
CN220526290U (zh) 一种电脑一体机的散热装置
CN220473951U (zh) 一种陶瓷散热装置
CN105549704A (zh) 一种液冷式机箱结构
CN218334930U (zh) 一种电力机柜的独立散热机构
CN217060736U (zh) 一种相机模块散热结构
CN217088081U (zh) 一种交换机
CN210725158U (zh) 一种具有冷却作用的网络设备安装柜
CN212727858U (zh) 一种电控箱用冷却装置
CN21957228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水冷热量交换器
CN219589247U (zh) 散热装置和储能设备
CN220173684U (zh) 一种水风双冷却的散热机构
CN219938827U (zh) 一种循环散热风道
CN220253936U (zh) 一种高效散热自动化电气控制柜
CN220709636U (zh) 一种芯片的散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