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1885A -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1885A
CN115411885A CN202211126885.0A CN202211126885A CN115411885A CN 115411885 A CN115411885 A CN 115411885A CN 202211126885 A CN202211126885 A CN 202211126885A CN 115411885 A CN115411885 A CN 115411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stalling frame
mounting frame
pip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68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丽萍
郑荣
何庆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1268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18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1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1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属于水冷电机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外壳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围的若干个安装框,安装框靠近外壳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开槽,开槽内插接固定有U型散热翅片,U型散热翅片内与第一散热翅片相贴合,冷却箱通过第一连通控制管与常温箱连通,通过安装框与常温箱、冷却箱的连通形成第一水冷循环系统,第二连通控制管用于直接连通冷却箱与水泵,使各安装框与冷却箱、水泵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水冷循环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散热机构,能够保证对电机的散热冷却效果,进而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因散热效果不佳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冷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持续运行中,很容易出现过热,温度不断升高之后,电机内部的电阻也会增加,这个时候电动机的效率和出力就会急剧下降,不仅会影响运行效率、润滑和绝缘,甚至会烧坏电机,考虑到电机一般处于封闭环境中,风冷比较难以实现,可以采用水冷系统进行降温。
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4142681A的文献提供一种水冷自散热式永磁同步电机,在电机机座的上下侧面分别设置喷洒装置和储存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中驱动架的转动,依次推动挤压组件和推动组件,通过挤压组件的往复滑动使喷洒筒内部的水喷洒在机座的顶部,便于对机座的外侧快速降温,并通过推动杆的往复滑动使存放盒内部的水在两个T型板的作用下通过两组降温孔向上移动,便于对机座的底部快速降温,从而实现机座顶部和顶部两个侧面的散热降温,考虑到驱动架需要外部驱动力,且其散热方式限定了其散热范围,使得散热降温效果欠佳,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天气时上述问题更为突出,会给生产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专利技术中公开了围绕电机定子环向降温结构,如CN114552853B中在电机壳体内成型设置两个冷却腔,并使两个冷却腔之间通过多个通水孔连通,前后端盖内部分别成型设置第三冷却腔和进水腔,后端盖一侧固定连接回水部,采用三个水管分别连通进水腔与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与第三冷却腔、第三冷却腔与回水腔,形成小循环冷却系统,并在进水腔与回水腔之间外接一个冷却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冷却效果更佳的大循环冷却系统,虽然该装置具有两个循环水冷系统,但其小循环水冷系统需要对电机壳体、端盖等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改造设计,大循环水冷系统还要在小循环水冷系统改造的基础上增设外界的冷却系统,使得整个电机的制造成本大大增加,且由于上述冷却系统是建立在对电机传统的原有结构进行大范围的改造之上,使其完成无法适用于对现有电机的改造,若是将已经投产的电机更换位该电机则生产投入成本将大幅升高,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改造费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包含:
外壳,所述外壳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
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围的若干个安装框,所述安装框靠近外壳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开槽,所述开槽内插接固定有U型散热翅片,所述U型散热翅片内与第一散热翅片相贴合;
常温箱,通过水泵与其中一个安装框内部连通;
冷却箱,配置有制冷器,通过第一连通控制管与常温箱连通,并与另一个安装框内部连通,各所述安装框之间连通,并通过安装框与常温箱、冷却箱的连通形成第一水冷循环系统;
第二连通控制管,用于直接连通冷却箱与水泵,使各安装框与冷却箱、水泵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水冷循环系统;
所述第一连通控制管、第二连通控制管和水泵与常温箱连通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用于双冷却循环系统的切换。
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散热翅片的温度,所述制冷器、设置在第一连通控制管和第二连通控制管上的阀门响应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U型散热翅片内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散热翅片相贴合的第三散热翅片,所述U型散热翅片两端端面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翅片。
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框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过水板,所述过水板与开槽间隔设置使开槽两侧均拦截有过水板,所述过水板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水槽;所述U型散热翅片至少一端与安装框内部之间存在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安装框内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U型散热翅片一端相贴合的封堵块,所述封堵块靠近过水板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水槽,且第一通水槽与第二通水槽连通,使液体在安装框内部呈蛇形包围多个U型散热翅片的两侧流动散热。
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框一侧贯穿设有与水泵连通的进水管,该安装框上位于液体流动方向另一端的至少一侧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安装框一侧连通,另一个安装框的另一侧接着与另外的安装框一侧连通,以此类推,位于最末端的安装框通过排水管与冷却箱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安装框包括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之间相互拼合围设在外壳外部;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框一侧贯穿设有与水泵连通的进水管,该第一安装框上位于液体流动方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对应的第二安装框一侧之间通过通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另一侧同样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第二安装框连通,并使最后一个第二安装框的一侧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第一安装框的一侧连通,使液体分流成两个通道从两侧包围外壳并最终汇聚于一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两相邻的所述安装框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冷却箱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冷通管,所述冷通管顶端设有制冷器,所述冷通管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冷却箱内的方形管,所述方形管底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管。
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框远离外壳一侧顶部与底部均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安装框正面与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通过螺纹杆相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置散热机构,便于对电机外壳进行全面散热,增大与电机外壳的散热面积与散热范围,从而便于在夏季炎热天气下,也能够保证对电机的散热冷却效果,进而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因散热效果不佳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
2.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箱、制冷器及排水管,便于对换热过后存在一定温度的液体进行收集,使得换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冷却箱内进行冷却降温,进而防止液体存在一定温度而致使散热效果受到影响。
3.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箱、渡水管及第二连通控制管,便于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天气和季节温度选择将低温液体与常温液体进行混合,也可以单单直接抽取常温液体或低温液体进行散热冷却,形成两个冷却循环系统,进而进一步提升对电机的散热效果。
4.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通水头、第二通水头及螺纹杆,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安装框与第二安装框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外壳内的定子或转子进行维修。
5.本发明提供了采用多个同一种安装框和采用两种安装框来拼合形成散热结构的两种实现方式,采用单一安装框具有成本优势,采用两种安装框结构具备较高的散热优势,可根据电机工作场景及成本的综合考量,选择适合的安装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壳与端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安装框与第一连接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安装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安装框与U型散热翅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连通控制管与第一连通控制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制冷器与冷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通水头与第一连接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外壳;2、端壳;3、转子;4、定子;5、第一散热翅片;6、散热机构;601、第一安装框;602、第二安装框;603、开槽;604、 U型散热翅片;605、第二散热翅片;606、第三散热翅片;607、过水板;608、封堵块;609、第一通水槽;610、第二通水槽;7、第一连接管;8、第一通水管;9、第一通水头;10、第一阀门;11、第二连接管;12、第二通水管; 13、第二通水头;14、第二阀门;15、常温箱;16、冷却箱;17、进水管; 18、第三阀门;19、水泵;20、抽水管;21、出水管;22、第一连通控制管; 23、第二连通控制管;24、第四阀门;25、第五阀门;26、排水管;27、第六阀门;28、补水管;29、第七阀门;30、制冷器;31、冷通管;32、方形管;33、接触管;34、第一限位板;35、第二限位板;36、螺纹杆;37、底座;38、渡水管;39、第八阀门;40、第九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包括:
外壳1,外壳1外侧呈等距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呈回状的第一散热翅片5;
散热机构6,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围的若干个安装框,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四个安装框相互拼合包围外壳1,靠近外壳1一侧呈等距线性阵列贯穿开设有多个开槽603,开槽603内固定连接有U型散热翅片604,U型散热翅片 604内部连接固定有与第一散热翅片5相贴合的第三散热翅片606,U型散热翅片604两端端面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翅片605;
常温箱15,通过管道与水泵19的输入端连通,水泵19的输出端通过进水管17与其中一个安装框一侧连通,该安装框上位于液体流动方向另一侧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安装框一侧连通,重复上述两两相邻的安装框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使最后一个安装框的一侧通过排水管26与冷却箱16连通,常温箱 15与冷却箱16之间则通过第一连通控制管22和第二连通控制管23连通形成两条液体通道,第一连通控制管22、第二连通控制管23和水泵19与常温箱 15连通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冷却箱16上配置有制冷器30。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第一散热翅片5上,并顺着第一散热翅片5传导至第三散热翅片606上,第三散热翅片606则将热量传导至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上,当散热翅片上温度较高时通过控制器启动水泵19,或是使水泵19与电机同步启动,水泵19将常温箱 15内的液体抽入进水管17内部并送入到其中一个安装框内部,液体在安装框内部流动并与另一侧将液体导入另一个安装框之中,重复上述操作使液体在所有安装框之中流动形成对外壳1的包围散热结构,由于安装框中开设有多个开槽603,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对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浸泡,从而对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散热,从而能够对第三散热翅片606及第一散热翅片5进行散热,进而能够对外壳1进行散热,并通过多个安装框相互拼合包围外壳1的设计,实现对外壳1外围四周的全面散热,并最后将液体汇入冷却箱16之中进行混合降温,降温后的液体再通过第一连通控制管22进入常温箱15之中,如此便形成由常温箱15、安装框和冷却箱16首尾连通的第一水冷循环系统。
进一步的,可在安装框上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散热翅片5的温度,制冷器30、设置在第一连通控制管22和第二连通控制管23上的阀门响应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器设定多个温度阈值和时间阈值,如安全温度、阀门启闭第一温度阈值与时间阈值的组合、制冷器30启动温度阈值、阀门启闭第二温度阈值等,其中,温度阈值逐渐升高。
电机启动后,温度传感器开始工作,水泵19与常温箱15连通的管道上的阀门保持开通,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值高于制冷器30启动温度阈值时,说明依靠单纯的常温水循环散热不能使电机得到有效降温,此时控制启动制冷器30,使冷却箱16内部的液体降温,水泵19抽取降温后的液体对电机进行循环降温;
在启动制冷器30之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并没有降低到安全温度,而以较高的温度运行并持续一定时间,当温度值和时长均达到设定的阀门启闭第一温度阈值和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连通控制管22上和水泵19与常温箱15连通的管道上的阀门关闭,开通第二连通控制管23上的阀门,使冷却箱16中的冷却液体直接进入安装框之中,不再与常温箱15之中的液体混合,如此便形成了第二水冷循环系统,此时,安装框之中流通的液体温度更低,使电机的散热效率更高,在温度值降低至安全温度时,控制第二连通控制管 23上阀门关闭,开通第一连通控制管22上和水泵19与常温箱15连通的管道上的阀门,切换回第一水冷循环系统;
在温度值陡然升高至阀门启闭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电机出现过热故障,控制阀门启闭采用第二水冷循环系统进行快速降温,避免出现电机损坏扩大,甚至出现明火引起其他设备损坏及火灾等重大事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提高U型散热翅片604的散热效率,可将U 型散热翅片604交错设置,并使U型散热翅片604一端与安装框内部一侧连接固定,使安装框内部的液体流通通道呈蛇形设置,由于第一散热翅片5平行设置,如此便要求U型散热翅片604的长度要大于第一散热翅片5,进而使得U型散热翅片604一侧的第二散热翅片605无法直接与第一散热翅片5接触,使得热传导效率降低。为综合实现上述两者的优势,在安装框内部呈等距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过水板607,过水板607与开槽603间隔设置使开槽603两侧均拦截有过水板607,过水板607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水槽609,安装框内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U型散热翅片604一端相贴合的封堵块608,封堵块608靠近过水板607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水槽610,且第一通水槽609与第二通水槽610连通,U型散热翅片604另一端与安装框内部之间存在间隙。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液体进入安装框内部时,通过第一通水槽609与第二通水槽610进行流动,使液体在安装框内部呈蛇形包围多个U型散热翅片 604的两侧流动散热,使得液体顺着过水板607进行蛇形流动,从而能够全面的对每个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有效散热。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8,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包括:
外壳1,外壳1外侧呈等距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呈回状的第一散热翅片5,外壳1一侧固定连接有端壳2,端壳2一侧贯穿设置有轴承,外壳1内设有定子4,定子4一端连接有位于轴承内的转子3,通过设置外壳1与端壳 2,能够有效防止外部液体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损坏定子4,定子4与转子3 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散热机构6,散热机构6包括位于外壳1顶部与底部的第一安装框601,外壳1正面与背面均设有第二安装框602,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 靠近外壳1一侧呈等距线性阵列贯穿开设有多个开槽603,开槽603内连接固定有U型散热翅片604,U型散热翅片604内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散热翅片5 相贴合的第三散热翅片606,U型散热翅片604两端端面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翅片605,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顶部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一端连接有第三阀门18。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以图1为例,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框601和第二安装框602相互拼合围设在外壳1外部,通过设置散热机构6,能够对电机的外壳 1与第一散热翅片5进行有效与全面的散热,而不仅仅只是对外壳1的顶部与底部进行喷洒,从而能够保证电机在夏季的炎热天气下进行持续工作时,也能够保证其散热效果,进而防止电机发生损坏。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内部均呈等距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过水板607,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 602内部均呈等距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与过水板607相贴合的封堵块 608。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过水板607与封堵块608,能够使得液体进入到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的内部就能够进行蛇形流动,从而能够全面的对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散热工作。
进一步的,过水板607的数量多于开槽603的数量一个,且开槽603位于相邻的两个过水板607之间,封堵块608的数量与开槽603的数量相等,过水板607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水槽609,封堵块608靠近过水板607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水槽610,且第一通水槽609与第二通水槽610连通,U型散热翅片604另一端与安装框内部之间存在间隙。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过水板607、封堵块608与开槽603进行限定,能够使得液体在进入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后能够沿着过水板607 进行流动,从而能够使得每个U型散热翅片604及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有效散热。
再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正面与背面及第二安装框602远离外壳1一侧均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第一连接管7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通水头9,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正面与背面均设有位于第一通水头9内且与第一通水头9转动连接的第一通水管8,第一连接管7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阀门10。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通水头9,便于将第一通水头9与第一连接管7进行分离,从而便于将第一通水管8也与第一连接管7进行分离,通过设置第一阀门10,能够在将第二安装框602在拆装时,其内部残留的液体不会顺着第一连接管7排出,进而便于将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进行拆装。
更进一步的,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正面与背面及第二安装框602远离外壳1一侧均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1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通水头13,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正面与背面均设有位于第二通水头13内且与第二通水头13转动连接的第二通水管12,第二连接管1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阀门14。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通水头13,便于将第二通水头13与第二连接管11相分离,也便于将第二通水管12与第二连接管11相分离,通过设置第二阀门14,能够便于再将第二安装框602与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 进行分离时,能够防止第一安装框601内的液体顺着第二连接管11排出。通过两个第一通水管8和两个第二通水管12将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 连通,使液体从顶部的第一安装框601向两侧第二安装框602分流形成双向流动,并向下汇聚至底部的第一安装框601之中。
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1和图6,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常温箱15,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 19,水泵19与外部控制器及电源相连接,水泵1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水泵19抽水端固定连接有贯穿常温箱15一侧的抽水管20,水泵19出水端固定连接有与进水管17相连接的出水管21,进水管17一端连接有第九阀门40,常温箱15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补水管28,补水管28一端连接有第七阀门29。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补水管28,便于对常温箱15内进行补水,通过设置水泵19,能够便于将常温箱15内的液体抽入进水管17的内部,进而便于将液体排放至第一安装框601的内部,通过设置水泵19,便于将液体引入到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的内部,从而起到第一重循环散热。
值得注意的是,常温箱15另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控制管22,第一连通控制管22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16,冷却箱16靠近第一连通控制管 22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常温箱15内的渡水管38,渡水管38一端连接有第八阀门39,第一连通控制管22另一端连接有第四阀门24,渡水管38呈一定倾斜角度,冷却箱16远离第一连通控制管22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内的排水管26,排水管26一端连接有第六阀门 27。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冷却箱16,能够使得冷却箱16内液体的温度低于常温箱15内液体的温度,从而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根据天气的具体温度,选择打开第八阀门39,并关闭第四阀门24,从而能够将冷却箱16内的液体顺着渡水管38流向常温箱15的内部,此时较低温的液体与常温箱15内没有冷却的液体进行混合,从而能够将液体的温度降低一定程度,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天气的具体温度调和相应温度的液体进行散热,进而进一步加强对电机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渡水管38与第一连通控制管22,能够便于对常温液体与低温液体进行循环混合,通过设置冷却箱16能够对散热过后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从而起到第一重水冷循环散热。
除此之外,第一连通控制管22正面贯穿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抽水管20内的第二连通控制管23,第二连通控制管23靠近抽水管20一端连接有第五阀门25,冷却箱16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冷通管31,冷通管31顶端设有制冷器 30,制冷器3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制冷器30与外部控制器及电源相连接,冷通管31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冷却箱16内的方形管32,方形管32 底部呈线性阵列贯穿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管33。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制冷器30,能够将冷气顺着冷通管31排放至方形管32的内部,并顺着方形管32进入到接触管33的内部,从而能够便于顺着排水管26进入到冷却箱16内的换过热的液体进行降温,从而使得液体保持低温状态,而通过关闭第九阀门40、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9,并打开第五阀门25,能够使得水泵19在工作时能够顺着第二连通控制管23进行抽水工作,此时冷却箱16内的低温液体一部分被抽入第一连通控制管22的内部收到第四阀门24的阻挡而无法流动到常温箱15的内部而进入到第二连通控制管23的内部,并从出水管21排出,从而起到第二重水冷循环散热,从而也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在过热的极端天气下直接使用低温液体进行散热。
除此之外,第二安装框602远离外壳1一侧顶部与底部均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板34,第一安装框601正面与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35,第一限位板34与第二限位板35通过螺纹杆36相连接,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37。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螺纹杆36,便于工作人员将螺纹杆36与第一限位板34与第二限位板35进行分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使用时,能够将快速将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组装到外壳1的外侧。
对比上述两个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中多个安装框内部形成单向的液体流通通道,使液体单向包围电机外壳1,而在实施例2中,液体从顶部的第一安装框601分别向位于正面和背面的两个第二安装框602分流,形成双向的液体流通通道,使液体从两路双向包围电机外壳1,由此可见,实施例2的散热效果将优于实施例1,但实施例2中的第一安装框601和第二安装框602两者的结构设计不同,而实施例1中的所有安装框可以采用同一种结构,为此,可根据电机工作场景及成本的综合考量,选择适合的安装框结构。
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电机进行散热时,打开第七阀门29与第四阀门24,将外部水管与补水管28进行连接,从而将外部水源注入到常温箱15内,当常温箱15内的水源高度达到一定高度后,会将持续注入的液体通过第一连通控制管22将水排放至冷却箱16内,然后关闭第七阀门29与第四阀门24;
然后工作人员先将第一阀门10与第二阀门14与第三阀门18与第九阀门 40调节成常开状态,然后将第五阀门25、第六阀门27、第八阀门39调节成关闭状态,此时通过控制器启动水泵19,水泵19启动后能够将常温箱15内的液体抽入抽水管20内部并顺着出水管21排出,当液体顺着出水管21排出后进入到进水管17内部,并顺着进水管17进入到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 的内部,此时液体持续积累至第一安装框601内部,当液体积累到一定容积后会通过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的内部的第一通水槽609与第二通水槽610 进行流动,此时液体顺着过水板607进行蛇形流动,当液体流动至第一连接管7的位置处时,会顺着第一连接管7与第一通水管8及第一通水头9进入到第二安装框602的内部,此时液体顺着第二安装框602内部的过水板607 进行蛇形流动,并到达第二连接管11的位置处,并顺着第二连接管11、第二通水管12与第二通水头13进入到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的内部,并顺着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内部的过水板607进行蛇形流动;
当电机进行工作时,会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翅片5上,而热量会顺着第一散热翅片5传导至第三散热翅片606上,并顺着第三散热翅片606将热量传导至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上,而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对U型散热翅片604与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浸泡,从而对U型散热翅片604 与第二散热翅片605进行散热,从而能够对第三散热翅片606及第一散热翅片5进行散热,进而能够对外壳1进行散热,然后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第六阀门27,然后水泵19进行持续工作,从而能够持续将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框601 内进行注水工作,从而将位于第一安装框601与第二安装框602内过热的液体顺着与另外一个第一安装框601相连接的排水管26排放至冷却箱16的内部,从而能够对电机进行全面散热,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外壳,所述外壳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
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围的若干个安装框,所述安装框靠近外壳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开槽,所述开槽内插接固定有U型散热翅片,所述U型散热翅片内与第一散热翅片相贴合;
常温箱,通过水泵与其中一个安装框内部连通;
冷却箱,配置有制冷器,通过第一连通控制管与常温箱连通,并与另一个安装框内部连通,各所述安装框之间连通,并通过安装框与常温箱、冷却箱的连通形成第一水冷循环系统;
第二连通控制管,用于直接连通冷却箱与水泵,使各安装框与冷却箱、水泵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水冷循环系统;
所述第一连通控制管、第二连通控制管和水泵与常温箱连通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用于双冷却循环系统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散热翅片的温度,所述制冷器、设置在第一连通控制管和第二连通控制管上的阀门响应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散热翅片内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散热翅片相贴合的第三散热翅片,所述U型散热翅片两端端面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过水板,所述过水板与开槽间隔设置使开槽两侧均拦截有过水板,所述过水板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水槽;
所述U型散热翅片至少一端与安装框内部之间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内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U型散热翅片一端相贴合的封堵块,所述封堵块靠近过水板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水槽,且第一通水槽与第二通水槽连通,使液体在安装框内部呈蛇形包围多个U型散热翅片的两侧流动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框一侧贯穿设有与水泵连通的进水管,该安装框上位于液体流动方向另一端的至少一侧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安装框一侧连通,另一个安装框的另一侧接着与另外的安装框一侧连通,以此类推,位于最末端的安装框通过排水管与冷却箱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之间相互拼合围设在外壳外部;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框一侧贯穿设有与水泵连通的进水管,该第一安装框上位于液体流动方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对应的第二安装框一侧之间通过通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另一侧同样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第二安装框连通,并使最后一个第二安装框的一侧通过通水管与另一个第一安装框的一侧连通,使液体分流成两个通道从两侧包围外壳并最终汇聚于一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安装框之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冷通管,所述冷通管顶端设有制冷器,所述冷通管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冷却箱内的方形管,所述方形管底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远离外壳一侧顶部与底部均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安装框正面与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通过螺纹杆相连接。
CN202211126885.0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Pending CN1154118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6885.0A CN11541188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6885.0A CN11541188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1885A true CN115411885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6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6885.0A Pending CN11541188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18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9108A (zh) * 2022-12-12 2023-01-10 江苏中奕和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静音发电机组水冷散热系统用温度监控装置
CN115864745A (zh) * 2023-01-04 2023-03-28 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高效散热新能源车用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9108A (zh) * 2022-12-12 2023-01-10 江苏中奕和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静音发电机组水冷散热系统用温度监控装置
CN115864745A (zh) * 2023-01-04 2023-03-28 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高效散热新能源车用电机
CN115864745B (zh) * 2023-01-04 2023-06-27 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高效散热新能源车用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11885A (zh) 一种具有双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电机
KR101185567B1 (ko) 열전모듈을 이용한 냉각장치
CN211238893U (zh)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配电柜
CN112594839B (zh) 一种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组件
CN216355645U (zh) 一种用于箱式变电站的冷却装置
CN208190459U (zh) 一种自冷却油泵电机
CN102570719A (zh) 大功率电机
CN101586859A (zh)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和方法
CN116093493B (zh) 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
CN111682437A (zh) 一种应用于开关柜的实现快速降温的温度调节系统
CN116437626A (zh) 一种5g配网通信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1128755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节能改造的散热系统
CN209358380U (zh)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开关磁阻电机
CN218103784U (zh) 一种模块电源结构
CN113719928A (zh) 一种新型建筑外墙系统
CN115833482B (zh) 一种工业空调外机的单相异步电机分流散热器
CN112814875A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压缩机水冷空冷复合降温设备
CN206963256U (zh) 一种户外密闭式风冷机柜
CN21957228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水冷热量交换器
CN212930295U (zh) 一种制冷模组及数据中心
CN111009831B (zh) 一种控制室用电力配电柜
CN116447001B (zh) 一种柴油机的水冷组件
CN217929297U (zh) 一种风冷式水冷机组
CN219041562U (zh) 散热装置及跑步机
CN113280527B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制冷设备专用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