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4406U -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4406U
CN218094406U CN202222464128.6U CN202222464128U CN218094406U CN 218094406 U CN218094406 U CN 218094406U CN 202222464128 U CN202222464128 U CN 202222464128U CN 218094406 U CN218094406 U CN 218094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utlet
port
valve port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41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律刚
丁婧姝
卢耀汕
曾令华
刘振超
杨茂
区永东
阚望
苏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41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4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4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4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阀体结构包括阀体和双球阀芯;阀体内形成有安装腔,阀体的外壁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双球阀芯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腔内,双球阀芯内形成有流道,双球阀芯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流道的进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进口连通于第一阀口;第一出口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第二出口选择性连通第三阀口,双球阀芯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第一出口或第二开口的流量调节槽,流量调节槽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或第三阀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阀体结构。

Description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路分配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中,通常使用阀体结构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中介质的截断和接通。但是,现有的阀体结构中,通常在出阀流路中设计有至少两个阀口,以实现分流的效果,或者在出阀流路中设计流量调节槽,以实现调节流量的效果,因此,现有的阀体结构只能实现单独的分流功能或者单独的节流功能,导致使用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阀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阀体结构,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阀体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
双球阀芯,所述双球阀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双球阀芯内形成有流道,所述双球阀芯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流道的进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一出口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二出口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三阀口;所述双球阀芯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的流量调节槽,所述流量调节槽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球阀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阻断;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阻断;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阻断、并使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阻断、并使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阻断、并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阻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球阀芯包括:
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球体的外壁开设有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
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球体,并与所述第一球体同轴设置,且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并与所述第一通道构成所述流道,所述第二球体的外壁开设有所述第二出口;
所述流量调节槽设于所述第一球体的外壁或所述第二球体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口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一阀口的中心轴均位于在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二球体的转动轴线上;
且/或,所述第一球体的球心与所述第二球体的球心之间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二球体的转动轴线上;
且/或,所述第一出口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一球体的球心,并垂直于所述第一球体的转动轴线;
且/或,所述第二出口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二球体的球心,并垂直于所述第二球体的转动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间隔设置,所述流量调节槽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在所述双球阀芯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流量调节槽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槽包括第一膨胀槽和第二膨胀槽,所述第一膨胀槽和所述第二膨胀槽分设在所述第一出口相对的两侧边缘,且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出口;在所述双球阀芯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槽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阀口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三阀口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还夹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球体背向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出口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阀口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和/或,所述第二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还夹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球体背向所述第三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密封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出口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阀口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
阀壳,所述阀壳的外壁开设有所述第一阀口;
阀盖,所述阀盖盖设于所述阀壳,并与所述阀壳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阀盖的外壁开设有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驱动组件具有驱动轴,所述阀体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口,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双球阀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双球阀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和所述第一阀口分设在所述阀体相对的两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介质(例如冷媒)可以从第一阀口和进口进入到双球阀芯中的流道内;在正常使用时(第一模式下),可以使第一出口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并使第二出口选择性连通第三阀口,例如,使第一出口连通于第二阀口、并使第二出口与第三阀口进行阻断,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阀口而向外流出;当需要调节流量时(第二模式下),双球阀芯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通过流量调节槽连通于第二阀口、并使第二出口与第三阀口进行阻断,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流量调节槽及第二阀口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或者使第二出口通过流量调节槽连通于第三阀口、并使第一出口与第二阀口阻断,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二出口、调节流量槽及第三阀口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当需要实现分流以及调节流量时(第三模式下),双球阀芯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通过流量调节槽连通于第二阀口、并使第二出口连通于第三阀口,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调节流量槽及第二阀口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二出口和第三阀口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或者使第二出口通过流量调节槽连通于第三阀口、并使第一出口连通于第二阀口,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二出口、调节流量槽及第三阀口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阀口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便可以同时实现分流和节流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中阀体和双球阀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中阀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中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中双球阀芯转动至第一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中双球阀芯转动至第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一实施例中双球阀芯转动至第三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阀体结构 211 进口
10 阀体 212 第一出口
10a 安装腔 213 流量调节槽
11 阀壳 213a 第一膨胀槽
111 第一阀口 213b 第二膨胀槽
112 第三安装槽 22 第二球体
113 第四安装槽 221 第二出口
114 连通口 30 第一密封圈
12 阀盖 40 第二密封圈
121 第二阀口 50 第三密封圈
122 第三阀口 60 第四密封圈
123 第一安装槽 70 驱动组件
124 第二安装槽 71 驱动轴
20 双球阀芯 72 执行器
20a 流道 73 减速器
21 第一球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阀体结构100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阀体结构100。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该阀体结构100包括阀体10和双球阀芯20;阀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10a,阀体10的外壁开设有连通安装腔10a的第一阀口111、第二阀口121以及第三阀口122;双球阀芯20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腔10a内,双球阀芯20内形成有流道20a,双球阀芯20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流道20a的进口211、第一出口212以及第二出口221,进口211连通于第一阀口111;第一出口212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121,第二出口221选择性连通第三阀口122;双球阀芯20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第一出口212或第二出口221的流量调节槽213,流量调节槽213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121或第三阀口12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100,在使用过程中,介质(例如冷媒)可以从第一阀口111和进口211进入到双球阀芯20中的流道20a内;在正常使用时(第一模式下),可以使第一出口212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选择性连通第三阀口122,例如,使第一出口212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和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当需要调节流量时(第二模式下),双球阀芯20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流量调节槽213及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或者使第二出口221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三阀口122、并使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阻断,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调节流量槽213及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当需要实现分流以及调节流量时(第三模式下),双球阀芯20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调节流量槽及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20a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和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或者使第二出口221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三阀口122、并使第一出口212连通于第二阀口121,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调节流量槽213及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和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100便可以同时实现分流和节流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111始终为敞开状态,也即,双球阀芯20不管转动至第一模式、第二模式还是第三模式下,双球阀芯20上的进口211始终与第一阀口111连通,以保证双球阀芯20不管在何种模式下均可以通过第一阀口111和进口211向流道20a内引入介质。
值得一提的是,双球阀芯20可以从第一模式正向转动一定角度(可以为30°、45°、60°、80°、90°等等)后运动至第二模式,并可以从第一模式反向转动一定角度(可以为30°、45°、60°、80°、90°等等)后运动至第三模式,当然,也可以从第二模式继续正向转动一定角度(可以为30°、45°、60°、80°、90°等等)后运动至第三模式,具体可以根据阀体10上的第二阀口121和第三阀口122的设置位置,以及双球阀芯20上第一出口212和第二出口221的设置位置来确定。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模式下,当第二阀口121的朝向与第一出口212的朝向之间的夹角为0°、且第三阀口122的朝向与第二出口221的朝向之间的夹角为90°时,第一出口212可以连通于第二阀口121、且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双球阀芯20可以从第一模式正向转动90°后运动至第二模式,第一出口212可以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且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双球阀芯20可以从第一模式反向转动90°后运动至第三模式,第一出口212可以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且第二出口212可以连通于第三阀口122。
在实际应用过中,可以使第二阀口121和第三阀口122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上间隔设置,并使第一出口212和第二出口221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方向上错位设置;或者,也可以使第二阀口121和第三阀口122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使第一出口212和第二出口221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上间隔设置;只要满足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对应时,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错位,并且,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错位、且至少部分流量调节槽213与第二阀口121对应时,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对应或者错位即可。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3、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当流量调节槽213连通第一开口212时,双球阀芯20转动,可以使第一出口212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第一模式);
或者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第二模式);
或者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第三模式);
当流量调节槽213连通第二开口221时,双球阀芯20转动,可以使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阻断、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第一模式);
或者使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阻断、并使第二出口221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三阀口122(第二模式);
或者使第一出口212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三阀口122(第三模式);
当阀体结构100在不工作时,可以使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阻断、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阻断。
如此,便可以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实现不同的效果,以实现阀体结构100的多功能使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3、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双球阀芯20可以包括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第一球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0a内,并具有第一通道,第一球体21的外壁开设有进口211和第一出口212,进口211连通第一通道;第二球体22连接于第一球体21,并与第一球体21同轴设置,且具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连通于第一通道,并与第一通道可以构成流道20a,第二球体2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出口221;其中,流量调节槽213可以设置在第一球体21的外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球体22的外壁。
如此设置,便可以使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以其轴向方向为转动轴线实现同步转动,以顺利切换至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或者第三模式。
具体地,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保证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减少工艺步骤。
并且,由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构成的流道20a可以沿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上延伸设置,且流道20a的一端与进口211连通,流道20a的另一端为阻断的盲孔,第一出口212和第二出口221均可以开设在垂直于流道20a的方向上。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进口211的中心轴和第一阀口111的中心轴均位于在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的转动轴线上;也即,进口211、第一阀口111均与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同轴设置,如此,便可以使进口211和第一阀口111不管在何种模式下均相对设置,从而使得介质可以顺利地由第一阀口111和进口211引入流道20a内。
具体地,进口211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一阀口111的横截面形状均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当进口2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垂直穿过进口211中心点的轴线即为进口211的中心轴,当进口211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时,垂直穿过进口211中最长直径与最短直径的交点的轴线即为进口211的中心轴;同样地,当第一阀口1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垂直穿过第一阀口111中心点的轴线即为第一阀口111的中心轴,当第一阀口111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时,垂直穿过第一阀口111中最长直径与最短直径的交点的轴线即为第一阀口111的中心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球体21的球心与第二球体22的球心之间的连线位于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的转动轴线上;也即,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将以第一球体21的球心和第二球体22的球心之间的连线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如此,便可以充分减少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在转动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少阀体结构100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3、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出口212的中心轴穿过第一球体21的球心,并垂直于第一球体21的转动轴线;也即,可以在第一球体21垂直于其转动轴线且穿过其球心的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出口212,如此,便可以延长介质的流动路径,以当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连通时,使得介质可以平稳地通过第一出口212和第二阀口121向外流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二出口221的中心轴穿过第二球体22的球心,并垂直于第二球体22的转动轴线;也即,可以在第二球体22垂直于其转动轴线且穿过其球心的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出口221,如此,同样可以延长介质的流动路径,以当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连通时,使得介质可以平稳地通过第二出口221和第三阀口122向外流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上,第二阀口121和第三阀口122间隔设置,流量调节槽213与第一出口212连通;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方向上,第一出口212与第二出口221错位设置,且第二出口221可以与流量调节槽213至少部分重叠;如此设置,便可以将第二阀口121和第三阀口122开设在阀体10的同一外侧壁上,以便于外部管路的安装;并且,通过使第二出口221与流量调节槽213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上至少部分重叠,便使得双球阀芯20转动至第三模式时,可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中与第二出口221重叠的部分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
示例性的,可以使第一出口212的朝向与第二出口221的朝向垂直设置,以使双球阀芯20在正向转动90°后由第一模式运动至第二模式,并且使双球阀芯20在反向转动90°后由第一模式运动至第三模式,当然,也可以使双球阀芯20在正向转动180°后由第二模式运动至第三模式。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流量调节槽213包括第一膨胀槽213a和第二膨胀槽213b,第一膨胀槽213a和第二膨胀槽213b分设在第一出口212相对的两侧边缘,且均连通于第一出口212;在双球阀芯20的转动方向上,第二出口221与第二膨胀槽213b至少部分重叠;其中,双球阀芯20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第一膨胀槽213a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阻断;或者使第一出口212通过第二膨胀槽213b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
如此设置,当需要调节流量(第二模式下)时,双球阀芯20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可以通过第一膨胀槽213a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第一膨胀槽213a及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当需要实现分流以及调节流量时(第三模式下),双球阀芯20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第二膨胀槽213b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第二膨胀槽213b及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20a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和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膨胀槽213a和第二膨胀槽213b均可以沿第一球体21的转动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膨胀槽213a远离第一出口212的一端与第二膨胀槽213b远离第一出口212的一端不连通。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球体21与阀体10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圈30,第一密封圈30环绕第二阀口121设置;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第一密封圈30对第一球体21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的效果,以防止流道20a内的介质通过第一球体21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而直接泄露至第二阀口121处。
示例性的,为了保证第一密封圈30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阀体10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3,且第二阀口121由阀体10的外壁贯穿至第一安装槽123的槽底,以将第一密封圈30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23内,便可以使第一密封圈30环绕第二阀口121设置。
同样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球体22与阀体10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40,第二密封圈40环绕第三阀口122设置;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第二密封圈40对第二球体22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的效果,以防止流道20a内的介质通过第二球体22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而直接泄露至第三阀口122处。
同样地,为了保证第二密封圈40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阀体10的内侧壁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4,且第三阀口122由阀体10的外壁贯穿至第二安装槽124的槽底,以将第二密封圈40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24内,便可以使第二密封圈40环绕第三阀口122设置。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球体21与阀体10之间还夹设有第三密封圈50,第三密封圈50位于第一球体21背向第二阀口121的一侧,且第三密封圈50的中心轴与第一出口212的中心轴和第二阀口121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第三密封圈50对第一球体21起到弹性挤压的作用,以使第一球体21更加贴合于阀体10开设有第一出口212的内侧壁上,进而提升第一球体21与阀体10之间的密封效果,以防止由第一出口212流出的介质流向第一球体21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中,而发生泄露的情况。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三密封圈50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阀体10的内侧壁还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12,第三安装槽112与第二阀口121相对设置,以将第三密封圈50安装在第三安装槽112内。
同样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球体22与阀体10之间还夹设有第四密封圈60,第四密封圈60位于第二球体22背向第三阀口122的一侧,且第四密封圈60的中心轴与第二出口221的中心轴和第三阀口122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第四密封圈60对第二球体22起到弹性挤压的作用,以使第二球体22更加贴合于阀体10开设有第二出口221的内侧壁上,进而提升第二球体22与阀体10之间的密封效果,以防止由第二出口221流出的介质流向第二球体22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中,而发生泄露的情况。
同样地,为了保证第四密封圈60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阀体10的内侧壁还开设有第四安装槽113,第四安装槽113与第三阀口122相对设置,以将第四密封圈60安装在第四安装槽113内。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阀体10包括阀壳11和阀盖12;阀壳11的外壁开设有第一阀口111;阀盖12盖设于阀壳11,并与阀壳11围合形成安装腔10a,阀盖1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阀口121和第三阀口122。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便可以先将阀盖12打开,然后将双球阀芯20顺利地安装至阀壳11上后,再将阀盖12盖合在阀壳11上,从而便于双球阀芯20的安装拆卸。
具体地,阀盖12具体可以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可拆卸地盖设在阀壳11上。
本实施例中,阀壳11为一端敞口的结构,阀盖12盖设在阀壳11具有敞口的位置上,以与阀壳12围合形成安装腔10a。并且,为了便于双球阀芯20的安装,可以使阀壳12的敞口朝向与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阀体结构100还包括驱动组件70,驱动组件70连接于阀体10,驱动组件70具有驱动轴71,阀体10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口114,驱动轴71穿过连通口114,与双球阀芯20传动连接,以驱动双球阀芯20转动。
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驱动组件70安装在阀体10上,并将驱动轴71穿过阀体10的连通口114以与双球阀芯20传动连接,驱动组件70工作,便可以通过驱动轴71带动双球阀芯20转动。
具体地,驱动轴71与双球阀芯20同轴设置,便可以在驱动轴71的作用下带动双球阀芯20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
并且,可以在双球阀芯20与驱动轴71连接的端面开设有连接槽,以使驱动轴71与双球阀芯20连接的一端插设于连接槽内,以使驱动轴71可以顺利带动双球阀芯20转动。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双球阀芯20与驱动轴7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可以在连接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并在驱动轴71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块,当驱动轴71与双球阀芯20连接的一端插设于连接槽时,限位块将插入限位槽内,以在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下防止双球阀芯20与驱动轴71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槽的侧壁上以及驱动轴71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粗糙结构,便可以通过粗糙结构来增加驱动轴71与连接槽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在驱动轴71的转动下可以顺利带动双球阀芯20转动,而防止双球阀芯20与驱动轴71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0还包括执行器72和减速器73,执行器72控制减速器73工作,进而通过减速器73带动驱动轴71转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连通口114和第一阀口111分设在阀体10相对的两侧壁;也即,连通口114的中心轴和第一阀口111的中心轴均位于双球阀芯20的转动轴线上,如此设置,便可以使得穿设在连通口114的驱动轴71在带动双球阀芯20转动的同时,不会影响第一阀口111与进口211之间的连通关系。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该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阀体结构100,该阀体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具体可以为汽车上的热管理系统,也可以为空调器上的散热系统、饮水器上的出水系统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包括阀体结构100,在使用过程中,介质(例如冷媒)可以从第一阀口111和进口211进入到双球阀芯20中的流道20a内;在正常使用时(第一模式下),可以使第一出口212选择性连通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选择性连通第三阀口122,例如,使第一出口212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和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当需要调节流量时(第二模式下),双球阀芯20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与第三阀口122进行阻断,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调节流量槽及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或者使第二出口221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三阀口122、并使第一出口212与第二阀口121阻断,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调节流量槽213及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当需要实现分流以及调节流量时(第三模式下),双球阀芯20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出口212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二阀口121、并使第二出口221连通于第三阀口122,此时,流道20a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调节流量槽及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20a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和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或者使第二出口221通过流量调节槽213连通于第三阀口122、并使第一出口212连通于第二阀口121,此时,流道内的介质便可以通过第二出口221、调节流量槽213及第三阀口122而向外流出,以实现节流的效果,同时,流道内的介质还可以通过第一出口212和第二阀口121而向外流出,以实现分流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便可以同时实现分流和节流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阀体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
双球阀芯,所述双球阀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双球阀芯内形成有流道,所述双球阀芯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流道的进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一出口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二出口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三阀口;所述双球阀芯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或所述第二出口的流量调节槽,所述流量调节槽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球阀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阻断;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阻断;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阻断、并使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阻断、并使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并使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流量调节槽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
或者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阻断、并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阻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球阀芯包括:
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球体的外壁开设有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
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球体,并与所述第一球体同轴设置,且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并与所述第一通道构成所述流道,所述第二球体的外壁开设有所述第二出口;
所述流量调节槽设于所述第一球体的外壁或所述第二球体的外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一阀口的中心轴均位于在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二球体的转动轴线上;
且/或,所述第一球体的球心与所述第二球体的球心之间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二球体的转动轴线上;
且/或,所述第一出口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一球体的球心,并垂直于所述第一球体的转动轴线;
且/或,所述第二出口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二球体的球心,并垂直于所述第二球体的转动轴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间隔设置,所述流量调节槽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在所述双球阀芯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流量调节槽至少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槽包括第一膨胀槽和第二膨胀槽,所述第一膨胀槽和所述第二膨胀槽分设在所述第一出口相对的两侧边缘,且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出口;在所述双球阀芯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槽至少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阀口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三阀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还夹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球体背向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出口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阀口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和/或,所述第二球体与所述阀体之间还夹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球体背向所述第三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密封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出口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阀口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
阀壳,所述阀壳的外壁开设有所述第一阀口;
阀盖,所述阀盖盖设于所述阀壳,并与所述阀壳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阀盖的外壁开设有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驱动组件具有驱动轴,所述阀体的外壁还开设有连通口,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双球阀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双球阀芯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和所述第一阀口分设在所述阀体相对的两侧壁。
12.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结构。
CN202222464128.6U 2022-09-15 2022-09-15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Active CN218094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4128.6U CN218094406U (zh) 2022-09-15 2022-09-15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4128.6U CN218094406U (zh) 2022-09-15 2022-09-15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4406U true CN218094406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4128.6U Active CN218094406U (zh) 2022-09-15 2022-09-15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4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9579U (zh) 流体换热组件
CN112780805A (zh) 多通道控制阀的阀座及其控制阀
CN218094406U (zh) 阀体结构和新能源汽车冷媒系统
CN209130257U (zh) 一种四通阀
WO2022268193A1 (zh) 驱动器及控制阀
CN110319244A (zh) 控制阀
CN114198537A (zh) 一种集成水阀机构
CN113137518A (zh) 出水装置
CN116557590A (zh) 一种多通控制阀
CN220135692U (zh) 一种排风管转接组件及空调
WO2024012165A1 (zh) 多路阀、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19606177U (zh) 一种电子阀及电器设备
CN219544447U (zh) 流道板结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102101U (zh) 一种可比例调节的双五通水阀
CN220037527U (zh) 一种换向阀防泄漏结构和换向阀
CN218661263U (zh) 用于车辆的防串风风门、进风组件和车辆
CN219529909U (zh)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模块
CN219176993U (zh) 一种阀芯结构及电子阀
CN217539717U (zh) 一种低扭矩的旋转调温装置以及龙头
CN218992448U (zh)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CN217583348U (zh) 一种多通阀
TWI742760B (zh) 通道切換閥
CN219510182U (zh) 六通阀及温度控制系统
CN219062525U (zh) 切换阀门和燃料电池系统
CN118110818A (zh) 控制阀及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