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363U -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363U
CN218093363U CN202222765378.3U CN202222765378U CN218093363U CN 218093363 U CN218093363 U CN 218093363U CN 202222765378 U CN202222765378 U CN 202222765378U CN 218093363 U CN218093363 U CN 218093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or
oil
pipe
compressor machine
oi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53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松
宋瑞霞
赵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653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与储气罐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延伸至蓄水室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上设置有油泵,所述第一油管延伸至蓄水室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回流到空压机,其将输送高温润滑油的管道直接与蓄水室中的水进行接触,进行热传递时,热量仅需穿过单层的管道就能够传递,提高热传递的效率,提高余热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提供气源动力,是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机电引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电动机或柴油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余热,在没有回收利用之前,空压机油润滑都是采用风扇冷却,经常超温,造成空压机停机,影响生产。
授权公告号为CN2102650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室、热交换机、水桶和控制器;所述空压机室顶部为倒置的漏斗结构;所述空压机室内设有空压机、润滑油管、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空压机上方,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散热片上方,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润滑油管位于所述空压机的内部;所述热交换机内设有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所述第一热交换管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管均为螺旋结构;所述空压机室与所述热交换机之间设有气管、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气管一端连接所述空压机室顶部,所述气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热交换机的顶部;所述进油管道一端连接所述润滑油管的一端,所述进油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上端;所述出油管道一端连接所述润滑油管的另一端,所述出油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下端;所述水桶与所述热交换机之间设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下端,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桶的底端;所述出水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上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桶的顶端;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循环油泵和循环水泵。
上述方案在对余热进行回收的部分,采用螺旋缠绕的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进行热量传递,其中第一热交换管输送的为高温的润滑油,第二热交换管输送为低温的水。进行热传递时,润滑油的热量必须穿过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的管壁才能够进行热量交换,传递的速度较慢,传递的效率较低。导致空压机的余热利用率较低,所以急需设计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其将输送高温润滑油的管道直接与蓄水室中的水进行接触,进行热传递时,热量仅需穿过单层的管道就能够传递,提高热传递的效率,提高余热的利用率,同时设置第一水泵通过出水管能够对空压机中的高压空气热量进行吸收,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与储气罐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延伸至蓄水室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上设置有油泵,所述第一油管延伸至蓄水室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回流到空压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空压机通过压缩组件对空气进行压缩后,压缩空气通过连通管进入到储气罐的内部,空压机内部的油路管道能够对空压机内部进行润滑和降温,将油路管道的输出端第一油管中的高温润滑油输送至蓄水室内部的螺旋段后,能够将润滑油的热量传递给蓄水室中的水,随后通过第二油管回流到空压机的内部。
为了使得第二油管中的润滑油能够充分的进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油管与空压机之间还设置有三通温控调节阀,所述第二油管的输出端与三通温控调节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通温控调节阀的第一输出端设置有散热油管,所述三通温控调节阀的第二输出端设置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直接与空压机连通,所述散热油管经过油冷却器散热与空压机连通。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螺旋段输送至第二油管的润滑油进入到三通温控调节阀的内部,三通温控调节阀能够检测润滑油的温度,并且选择导通散热油管或回油管将润滑油回流到空压机的内部,当润滑油的温度较高时,散热油管导通时,油冷却器对散热油管进行散热,当润滑油的温度较低时,回油管导通时,润滑油直接回流到空压机的内部。
为了使得油冷却器能够对散热油管进行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冷却器包括散热框架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油管与油冷却器的接触部位成连续的S形盘绕。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通过风机和散热框架,能够对盘绕在散热油管内部的散热油管进行散热。
为了使得空压机内部的压缩空气热量也能够进一步的被回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压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与蓄水室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缠绕在连通管上,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与蓄水室连通。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水泵抽取水进入到出水管的内部,缠绕在连通管的外壁上,能够对连通管内部的压缩空气热量进行回收。
为了蓄水室的内部能够便于进行供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通过供水管与蓄水室连接,所述蓄水室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排水管。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第二水泵能够通过供水管对蓄水室的内部进行供水。
为了使得蓄水室的内部水能够在特定温度时进行利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室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水的温度,当水温到达指定值时,通过排水管可以将热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等轴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储气罐;2、压缩组件;3、连通管;4、蓄水室;5、第一油管;6、油泵;7、螺旋段;8、第二油管;9、散热油管;10、回油管;11、油冷却器;1101、散热框架;1102、散热风机;12、第一水泵;13、抽水管;14、出水管;15、第二水泵;16、供水管;17、排水管;18、温度传感器;19、三通温控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所述第二油管8与空压机之间还设置有三通温控调节阀19,所述第二油管8的输出端与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第一输出端设置有散热油管9,所述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第二输出端设置有回油管10,所述回油管10直接与空压机连通,所述散热油管9经过油冷却器11散热与空压机连通。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所述油冷却器11包括散热框架1101和散热风机1102,所述散热油管9与油冷却器11的接触部位成连续的S形盘绕。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12,所述第一水泵12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13与蓄水室4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2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缠绕在连通管3上,所述出水管14的输出端与蓄水室4连通。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所述蓄水室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5,所述第二水泵15通过供水管16与蓄水室4连接,所述蓄水室4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排水管17。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所述蓄水室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5,所述第二水泵15通过供水管16与蓄水室4连接,所述蓄水室4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排水管17,所述蓄水室4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空压机通过压缩组件2对空气进行压缩后,压缩空气通过连通管3进入到储气罐1的内部,压缩的空气经过连通管3时,热量会传递给连通管3,通过第一水泵12抽取水进入到出水管14的内部,缠绕在连通管3的外壁上,能够对连通管3内部的压缩空气热量进行回收,空压机内部的油路管道能够对空压机内部进行润滑和降温,将油路管道的输出端第一油管5中的高温润滑油输送至蓄水室4内部的螺旋段7后,能够将润滑油的热量传递给蓄水室4中的水,螺旋段7输送至第二油管8的润滑油进入到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内部,三通温控调节阀19能够检测润滑油的温度,并且选择导通散热油管9或回油管10将润滑油回流到空压机的内部,当润滑油的温度较高时,散热油管9导通时,油冷却器11对散热油管9进行散热,当润滑油的温度较低时,回油管10导通时,润滑油直接回流到空压机的内部,其中三通温控调节阀19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过多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和用于对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的蓄水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包括储气罐(1)和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压缩组件(2),所述压缩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储气罐(1)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润滑的油路管道,所述油路管道的输出端为第一油管(5),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管(5)上设置有油泵(6),所述第一油管(5)延伸至蓄水室(4)内部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段(7),所述螺旋段(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油管(8)回流到空压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管(8)与空压机之间还设置有三通温控调节阀(19),所述第二油管(8)的输出端与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第一输出端设置有散热油管(9),所述三通温控调节阀(19)的第二输出端设置有回油管(10),所述回油管(10)直接与空压机连通,所述散热油管(9)经过油冷却器(11)散热与空压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器(11)包括散热框架(1101)和散热风机(1102),所述散热油管(9)与油冷却器(11)的接触部位成连续的S形盘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12),所述第一水泵(12)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13)与蓄水室(4)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2)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缠绕在连通管(3)上,所述出水管(14)的输出端与蓄水室(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室(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5),所述第二水泵(15)通过供水管(16)与蓄水室(4)连接,所述蓄水室(4)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排水管(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室(4)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
CN202222765378.3U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8093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5378.3U CN218093363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5378.3U CN218093363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363U true CN218093363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5378.3U Active CN218093363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3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8204A (zh) * 2023-08-10 2023-11-10 北京长峰新联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8204A (zh) * 2023-08-10 2023-11-10 北京长峰新联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CN117028204B (zh) * 2023-08-10 2024-01-30 北京长峰新联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93363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CN205532833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3851039A (zh) 液压油水冷却器
CN202520561U (zh) 一种水冷无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热回收系统
CN103790793B (zh) 海洋热能开式循环发电系统
CN100406709C (zh) 用于斯特林循环机的冲击式换热器
CN111397413B (zh) 一种环路热管蓄热器
CN109441765B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压缩机的高效热回收系统
CN101059141A (zh) 一种液压油冷却系统
CN214787866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设备
CN102207020A (zh) 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
CN201508084U (zh) 壳管式热交换器
CN212030237U (zh) 一种用于压力烧结炉的冷却装置
CN210265068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
CN113124021A (zh) 一种数控机床液压站
CN207740143U (zh) 一种新型空压机
CN101749077B (zh) 内燃机的机油降温构造
CN218670567U (zh) 用于液体输送泵齿轮箱的润滑油冷却系统
CN201434625Y (zh) 一种车用热管式机油冷却器
CN204646677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冷却系统
CN215110445U (zh) 一种齿轮箱的齿轮油冷却装置
CN211598944U (zh) 一种自带余热回收空压机
CN210664031U (zh) 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
CN203201761U (zh) 一种空压机冷却装置
CN217210469U (zh)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热交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for air compressor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20

Pledgee: Shizhong Branch of Qilu Bank Co.,Ltd.

Pledgor: Shandong J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