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0134U -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0134U
CN218080134U CN202222635852.0U CN202222635852U CN218080134U CN 218080134 U CN218080134 U CN 218080134U CN 202222635852 U CN202222635852 U CN 202222635852U CN 218080134 U CN218080134 U CN 218080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ending
jacking
vertical plat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58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礼有
腾开宝
欧才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yil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yi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yil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yi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358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0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0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0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包括加工平台水平设置于机箱内;物料传输装置沿着加工平台的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一端;载具用以放置折弯物料,载具上还贯穿开设有校正插孔以及开设于载具左上角处的扫码器扫码口;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竖直设置于物料传输装置一侧且分别靠近物料传输装置的两端设置;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旁侧还分别设置有沿着加工平台长边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本申请可以自动化对键盘进行传输、矫正以及转料工作,实现全自动化上下料,配合折弯设备,可以大幅度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和屏幕进行连接时,往往需要通过设置在柔性PCBA侧边的排线连接,排线连接时,需要对排线进行各个角度的折弯,以保证排线安装的便利性和稳定性。传统的柔性PCBA排线折弯大都采用人工操作,人工折弯不仅耗时耗力、折弯效率低、折弯质量不稳定,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自动折弯的设备,但大都结构简单,折弯角度有限,折弯效率低,很难满足生产需求;如公开号为CN112077189A公开了一种一种高精密键盘柔性PCBA排线折弯机可以自动化对柔性PCBA侧边排线进行折弯;但是上述专利在对柔性PCBA侧边排线进行折弯的过程中上下料以及预折弯和折弯工作中,键盘均通过均为人工参与转移,人机配合连贯性差、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通过提供这一种自动上下料以及可以对键盘在预折弯和折弯时对键盘进行自动转料,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键盘的上下料以及转料工作中均为人工操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包括机箱、加工平台、物料传输装置、载具、第一吸附移料装置、第二吸附移料装置、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
加工平台水平设置于机箱内;
物料传输装置沿着加工平台的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一端;
载具用以放置折弯物料,载具上还贯穿开设有校正插孔以及开设于载具左上角处的扫码器扫码口;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竖直设置于物料传输装置一侧且分别靠近物料传输装置的两端设置;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旁侧还分别设置有沿着加工平台长边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
优选的,物料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导模组、第一校正顶升模组、第二校正顶升模组、阻挡模组和第二传导模组;
第一传导模组沿着加工平台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上,第一传导模组用以驱动载具水平移动;
第一校正顶升模组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分别可升降的设置于第一传导模组两端;第一校正顶升模组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的正下方;
阻挡模组设置三组,三组阻挡模组分别竖直设置于第一传导模组的两端和中部;三组阻挡模组分别用以对载具进行阻挡,避免载具通过物料传输装置传输超程;
第二传导模组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传导模组沿着加工平台的长边方向分别平行设置于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的正下方用以将键盘朝向折弯装置的折弯处传输。
优选的,第一传导模组包括固定竖版、活动竖版、滑轨和调节螺杆;
固定竖版竖直固定设置于加工平台上;
活动竖版通过滑轨可滑动的设置于固定竖版一侧,固定竖版和活动之间形成传输通道;
固定竖版和活动竖版的上端还分别开设有用以避让第一校正顶升模组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顶升段下沉的避让缺口;
同步带传输元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带传输调节元件沿着固定竖版顶部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于固定竖版和活动竖版相邻的一侧;
固定竖版和活动竖版之间还转动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传输通道宽距的调节螺杆。
优选的,第一校正顶升模组包括驱动气缸、顶升架、引导滑轨和第一托架;
引导滑轨设置有两组,两组引导滑轨相对设置于固定竖版和活动竖版的外侧;
顶升架自下而上穿过加工平台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组引导滑轨滑动连接;
第一托架呈水平状态横跨设置于顶升架的顶部;
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加工平台上用以驱动顶升架往复移动;
第一光电传感器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活动竖版内侧且位于顶升架端部正下方,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以感应第一托架上是否有载具。
优选的,阻挡模块包括顶升气缸和阻挡块;
顶升气缸竖直设置于加工平台上;
阻挡块固定安装于顶升气缸的顶部。
优选的,第二传导模组包括直线往复驱动器、第二托架和校正柱;
第二托架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于直线往复驱动器驱动端;
第二托架上还垂直设置有校正柱,校正柱设置有两组,两组校正柱一一对应载具上开设的校正插孔设置。
优选的,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三坐标机器人和吸附单元;
三坐标机器人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安装于第一传导模组一侧;
吸附单元固定安装于三坐标机器人驱动端;
吸附单元还包括连接架、吸盘固定板和吸盘;
下盘固定板通过连接固定设置于三坐标机器人驱动端;
吸盘设置有多组,多组吸盘环绕均布设置于吸盘固定板上用以对键盘进行吸附。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通过第一传导模组实现了如何对载具进行水平自动传输的工作,并配合第一校正顶升模组将载具顶起,并在顶起的同时对载具进行居中校正,从而保证载具以正确姿态被顶起,不会出现偏移等情况,保证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可以准确的对键盘进行吸附转移,进而实现对键盘的自动化移料工作。
2.本申请通过阻挡模块实现了如何在载具通过第一传导模组进行水平传输的过程中对载具移动至预定工位对其进行阻挡工作,避免载具流过第一吸附移料装置的吸附区。
3.本申请通过第一吸附移料装置实现了如何对载具上承载的键盘进行准确吸附转移折弯工作,以及将折弯后的键盘重新转移会载具上的工作,全自动化对键盘进行转移驱动,转料精度高、效率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的去除机箱、加工平台、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立体图;
图3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的物料传输装置和阻挡模块立体图;
图4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的物料传输装置和阻挡模块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5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的第一吸附移料装置立体图;
图6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的第二传导模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中标号为:
1-机箱;
2-加工平台;
3-物料传输装置;
31-第一传导模组;311-固定竖版;3111-避让缺口;312-活动竖版;313-滑轨;314-调节螺杆;315-同步带传输元件;
32-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1-驱动气缸;322-顶升架;323-引导滑轨;324-第一托架;325-第一光电传感器;
33-第二校正顶升模组;
34-阻挡模组;341-顶升气缸;342-阻挡块;
35-第二传导模组;351-直线往复驱动器;352-第二托架;353-校正柱;
4-载具;41-校正插孔;42-扫码器扫码口;
5-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1-第一支撑架;52-三坐标机器人;53-吸附单元;531-连接板;532-吸盘固定板;533-吸盘;
6-第二吸附移料装置;
7-第一折弯装置;
8-第二折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包括机箱1、加工平台2、物料传输装置3、载具4、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
加工平台2水平设置于机箱1内;
物料传输装置3沿着加工平台2的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2一端;
载具4用以放置折弯物料,载具4上还贯穿开设有校正插孔41以及开设于载具4左上角处的扫码器扫码口42;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竖直设置于物料传输装置3一侧且分别靠近物料传输装置3的两端设置;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旁侧还分别设置有沿着加工平台2长边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
工作状态下,当需要对键盘的侧片排线进行折弯时,工作人员首先依次将键盘依次卡钳放置于载具4上,放置完毕后物料传输装置3工作带动载具4朝向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的取料区后停止,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吸附端移动对载具4上放置的键盘进行吸附,并将吸附起的键盘放置于第一折弯装置7处通过第一折弯装置7对其键盘侧边排线进行初步折弯,折弯后的键盘在次通过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重新吸附移动位于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取料区的载具4上;键盘放置归位置后物料传输装置3继续驱动载具4移动朝向第二移料移料装置方向移动,并停止至第二移料装置的取料端,第二移料装置重复第一移料装置工作,当键盘侧边排线通过第二折弯装置8完成最终后的折弯后通过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取回至载具4上,最终从物料传输装置3出料端送出,自此完成键盘在折弯工作中的全自动上料、移料以及下料工作,无需人工参与,所述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
物料传输装置3包括第一传导模组31、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阻挡模组34和第二传导模组35;
第一传导模组31沿着加工平台2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第一传导模组31用以驱动载具4水平移动;
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分别可升降的设置于第一传导模组31两端;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的正下方;
阻挡模组34设置三组,三组阻挡模组34分别竖直设置于第一传导模组31的两端和中部;三组阻挡模组34分别用以对载具4进行阻挡,避免载具4通过物料传输装置3传输超程;
第二传导模组35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传导模组35沿着加工平台2的长边方向分别平行设置于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的正下方用以将键盘朝向折弯装置的折弯处传输。
工作状态下,键盘在载具4的托载下通过第一传导模组31进行传输,当载具4在第一传导模组31的驱动下移动至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的取料区即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的正上时,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工作端升起,将载具4顶起的同时对载具4进行微动矫正工作,从而保证键盘位置正对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吸附端的正下方设置。
参见图4所示的:
第一传导模组31包括固定竖版311、活动竖版312、滑轨313和调节螺杆314;
固定竖版311竖直固定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
活动竖版312通过滑轨313可滑动的设置于固定竖版311一侧,固定竖版311和活动之间形成传输通道;
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的上端还分别开设有用以避让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顶升段下沉的避让缺口3111;
同步带传输元件315设置有多组,多组带传输调节元件沿着固定竖版311顶部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于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相邻的一侧;
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之间还转动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传输通道宽距的调节螺杆314。
工作状态下,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之间所形成的传输通道,配合同步带传输元件315工作用以对键盘进行水平传输,当键盘的尺寸发生改变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驱动调节螺杆314对活动竖版312进行驱动移动,使得活动竖版312水平朝向固定竖版311靠近。
参见图3所示的:
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包括驱动气缸321、顶升架322、引导滑轨323和第一托架324;
引导滑轨323设置有两组,两组引导滑轨323相对设置于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的外侧;
顶升架322自下而上穿过加工平台2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组引导滑轨323滑动连接;
第一托架324呈水平状态横跨设置于顶升架322的顶部;
驱动气缸321竖直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用以驱动顶升架322往复移动;
第一光电传感器325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活动竖版312内侧且位于顶升架322端部正下方,第一光电传感器325用以感应第一托架324上是否有载具4。
工作状态下,当载具4在第一传导模组31的驱动下移动至顶升架322的正上方后,第一光电传感器325检测到载具4,驱动气缸321输出轴收缩驱动顶升架322抬升,通过顶升板将载具4顶起,所述顶升板上还设置有两个校正插柱,一一对应载具4的校正插孔41设置,在顶升的过程中同时对载具4进行校正,从而保证载具4以正确的姿态被顶升架322顶起。
参见图3所示的:
阻挡模块包括顶升气缸341和阻挡块342;
顶升气缸341竖直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
阻挡块342固定安装于顶升气缸341的顶部。
工作状态下,当第一光电传感器325检测到载具4后,位于第一传导模组31中部的顶升气缸341工作输出轴延伸带动阻挡块342升起,避免载具4在第一传导模组31的传输下超程偏移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的取料区;当载具4移动至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取料区后靠近第一传导模组31的入料口处的阻挡模块工作对后续载具4进行阻隔。
参见图6所示的:
第二传导模组35包括直线往复驱动器351、第二托架352和校正柱353;
第二托架352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于直线往复驱动器351驱动端;
第二托架352上还垂直设置有校正柱353,校正柱353设置有两组,两组校正柱353一一对应载具4上开设的校正插孔41设置。
工作状态下,第二托架352通过校正插孔41活动拆卸设置于第二托架352上,与第二托架352上垂直设置的校正柱353插接配合连接,实现对放置于第二托架352上的载具4进行快速校正。
参见图5所示的: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架51、三坐标机器人52和吸附单元53;
三坐标机器人52通过第一支撑架51固定安装于第一传导模组31一侧;
吸附单元53固定安装于三坐标机器人52驱动端;
吸附单元53还包括连接架、吸盘533固定板532和吸盘533;
下盘固定板通过连接固定设置于三坐标机器人52驱动端;
吸盘533设置有多组,多组吸盘533环绕均布设置于吸盘533固定板532上用以对键盘进行吸附。
工作状态下,当需要对键盘进行吸附转移时,三坐标机器人52根据预设程序驱动吸盘533固定板532移动至键盘正上方并通过吸盘533对键盘进行吸附,然后在三坐标机器人52的驱动下将键盘转移放置于第二传导模组35上;所述三坐标机器人52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本申请可以自动化对键盘进行传输、矫正以及转料工作,实现全自动化上下料,配合折弯设备,可以大幅度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加工平台(2)、物料传输装置(3)、载具(4)、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
加工平台(2)水平设置于机箱(1)内;
物料传输装置(3)沿着加工平台(2)的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2)一端;
载具(4)用以放置折弯物料,载具(4)上还贯穿开设有校正插孔(41)以及开设于载具(4)左上角处的扫码器扫码口(42);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竖直设置于物料传输装置(3)一侧且分别靠近物料传输装置(3)的两端设置;
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旁侧还分别设置有沿着加工平台(2)长边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物料传输装置(3)包括第一传导模组(31)、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阻挡模组(34)和第二传导模组(35);
第一传导模组(31)沿着加工平台(2)短边方向平行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第一传导模组(31)用以驱动载具(4)水平移动;
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分别可升降的设置于第一传导模组(31)两端;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和第二吸附移料装置(6)的正下方;
阻挡模组(34)设置三组,三组阻挡模组(34)分别竖直设置于第一传导模组(31)的两端和中部;三组阻挡模组(34)分别用以对载具(4)进行阻挡,避免载具(4)通过物料传输装置(3)传输超程;
第二传导模组(35)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传导模组(35)沿着加工平台(2)的长边方向分别平行设置于第一折弯装置(7)和第二折弯装置(8)的正下方用以将键盘朝向折弯装置的折弯处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导模组(31)包括固定竖版(311)、活动竖版(312)、滑轨(313)和调节螺杆(314);
固定竖版(311)竖直固定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
活动竖版(312)通过滑轨(313)可滑动的设置于固定竖版(311)一侧,固定竖版(311)和活动之间形成传输通道;
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的上端还分别开设有用以避让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和第二校正顶升模组(33)顶升段下沉的避让缺口(3111);
同步带传输元件(315)设置有多组,多组带传输调节元件沿着固定竖版(311)顶部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于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相邻的一侧;
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之间还转动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传输通道宽距的调节螺杆(3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校正顶升模组(32)包括驱动气缸(321)、顶升架(322)、引导滑轨(323)和第一托架(324);
引导滑轨(323)设置有两组,两组引导滑轨(323)相对设置于固定竖版(311)和活动竖版(312)的外侧;
顶升架(322)自下而上穿过加工平台(2)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组引导滑轨(323)滑动连接;
第一托架(324)呈水平状态横跨设置于顶升架(322)的顶部;
驱动气缸(321)竖直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用以驱动顶升架(322)往复移动;
第一光电传感器(325)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活动竖版(312)内侧且位于顶升架(322)端部正下方,第一光电传感器(325)用以感应第一托架(324)上是否有载具(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阻挡模块包括顶升气缸(341)和阻挡块(342);
顶升气缸(341)竖直设置于加工平台(2)上;
阻挡块(342)固定安装于顶升气缸(341)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第二传导模组(35)包括直线往复驱动器(351)、第二托架(352)和校正柱(353);
第二托架(352)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于直线往复驱动器(351)驱动端;
第二托架(352)上还垂直设置有校正柱(353),校正柱(353)设置有两组,两组校正柱(353)一一对应载具(4)上开设的校正插孔(4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移料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架(51)、三坐标机器人(52)和吸附单元(53);
三坐标机器人(52)通过第一支撑架(51)固定安装于第一传导模组(31)一侧;
吸附单元(53)固定安装于三坐标机器人(52)驱动端;
吸附单元(53)还包括连接架、吸盘(533)固定板(532)和吸盘(533);
下盘固定板通过连接固定设置于三坐标机器人(52)驱动端;
吸盘(533)设置有多组,多组吸盘(533)环绕均布设置于吸盘(533)固定板(532)上用以对键盘进行吸附。
CN202222635852.0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Active CN218080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5852.0U CN21808013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5852.0U CN21808013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0134U true CN218080134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5852.0U Active CN21808013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0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8944B (zh) 整形装置及其定位机构
CN104062793B (zh) Ccd视觉对位真空贴合机
US6971158B2 (en) Electric-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including movable substrate-holding device
CN108081764B (zh) Pcb自动对位装置
CN110948840A (zh) 一种fpc电路板自动折弯装置
CN210365829U (zh) 一种料盘装置及晶片自动测试机
CN104582305B (zh) 基于玻璃电路板的柔性线路板热压装置、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12558566U (zh) 自动纠偏移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叠片机
CN109001926A (zh) 一种对位模组
CN218080134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折弯机
CN206912494U (zh) 一种电芯焊接设备
CN212147509U (zh) 一种fpc电路板自动折弯装置
CN109451669B (zh) 一种自动打靶装置及电路板加工系统
CN208922000U (zh) 一种对位模组
CN111522205A (zh) 一种转动式高速自动对位曝光设备
CN113501324B (zh) 一种用于光伏设备的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KR101525923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용 노광장치의 정렬마크 감지장치
KR102277399B1 (ko) 패드 인쇄기
CN208834095U (zh) 用于pcb图形转移的曝光系统及pcb图形转移系统
CN210794931U (zh) 一种demura检测机
CN210376602U (zh) 一种测试装置及晶片自动测试机
CN114572670A (zh) 料盘定位治具、物料运载模组及划片机
TWM558175U (zh) 導光板對位校正系統
CN216084830U (zh) 转移对位系统
CN219806581U (zh) 一种网板调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bending machine with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20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Limite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JINYILAI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53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