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6181U -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6181U
CN218076181U CN202222295998.5U CN202222295998U CN218076181U CN 218076181 U CN218076181 U CN 218076181U CN 202222295998 U CN202222295998 U CN 202222295998U CN 218076181 U CN218076181 U CN 218076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dy
handle
front cover
rowing machin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59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lorie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lorie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lorie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lorie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59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6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6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6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其中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包括具有内腔的把手本体,在所述把手本体中部位置的侧壁设置有贯通所述内腔的缺口;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前盖、后盖,所述前盖、后盖围合在把手本体外侧且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所述前盖上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被构造为伸入所述把手本体的内腔中;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被构造为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本公开的把手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减少把手的体积大小,有利于用户保存以及使用安装,可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发展,健身已经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用户为了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使身体强健,缓解压力。划船机能够很好地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且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运动形式。
划船机是通过模拟划船运动的器材,对使用者的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强有较好的作用。用户可在划船机上通过拉紧拉手部分并推挤踏板从而致使座椅部分来回进行往复运动来模拟划船动作。阻力机构是用来重新建立在划船冲程期间将橹移动穿过水的感觉。
然而现有的健身划船机占用空间较大,对于局促的室内空间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使其在使用完毕后无法便利的放置,使空间会显得相当紧凑。因此,需要在现有健身划船机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的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具有内腔,在所述把手本体中部位置的侧壁设置有贯通所述内腔的缺口;
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前盖、后盖,所述前盖、后盖围合在把手本体外侧且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所述前盖上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被构造为伸入所述把手本体的内腔中;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被构造为位于所述安装腔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呈具有内腔的管状结构;所述前盖、后盖围合成与所述把手本体外轮廓相适配的形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的缺口、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均被构造为朝向用户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凸出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构造为穿过所述把手本体的侧壁,并与所述前盖连接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把手本体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盖与所述把手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内腔中,且其邻近所述把手本体一侧的侧壁被构造为与所述把手本体的内侧壁之间面接触;所述固定座、把手本体被构造为挤压在前盖与后盖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邻近所述后盖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被构造为穿过把手本体侧壁后,伸入所述定位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定位槽中设置有沉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经穿过所述沉孔的螺栓锁定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围合成容纳腔的壳体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壳体通过卡扣结构装配在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端面的控制按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朝向用户的一侧,且被配置为用于控制所述划船机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划船机,所述划船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把手。
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把手本体上具有内腔以及贯通该内腔的缺口,盖板组件中的前盖具有向把手本体内腔方向延伸的安装腔,将控制组件安装在安装腔内,充分利用把手本体的结构,使把手上的各个结构能够紧凑地被安装在一起,从而减小把手的体积。进一步,通过控制组件能够控制划船机的运行状态,如阻力、开关等。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划船机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前盖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盖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固定座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组件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控制组件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至图9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把手本体;11、内腔;12、缺口;121、贯通孔;2、盖板组件;21、前盖;211、安装腔;212、第二连接部;22、固定座;221、沉孔;222、定位槽;23、后盖;231、第一连接部;3、控制组件;31、壳体;311、控制按钮;32、容纳腔;33、电路板;3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该把手包括把手本体、盖板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把手本体被构造为具有内腔的结构,且在把手本体中部位置开设有贯通该内腔的缺口结构。盖板组件中的前盖和后盖被配置为围合在把手本体的外侧,且对应该缺口的位置。
另外,盖板组件中的前盖上设置有向把手本体内腔方向伸入的安装腔。控制组件设置在该安装腔内。实现充分利用把手本体内腔结构,减小控制组件占用的体积大小。在确保各安装结构以及把手功能都具备的同时,通过合理且紧凑的布局,实现将把手小型化、结构集成化的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围合后构成容纳腔的壳体和放置在容纳腔内的电路板。具体地,容纳腔由盖板和侧壁围合构成,盖板的朝向用户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电路板被构造为具有与容纳腔开口端相适配的形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电路板与盖板上的凸缘面接触后,电路板上的调控按钮与盖板上的控制按钮对应设置。从而通过按压控制按钮即可实现控制电路板发出信号以调节划船机的运行模式。有利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调节划船机的运行状态,如调节划船机的阻力、开关等,以使划船机当前的运行状态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路板安装在容纳腔内部后,控制组件与前盖上的安装腔可拆卸连接设置。具体地,控制组件中的盖板以及壳体在朝向用户的一端具有与盖板组件相适配的弧形结构。因此控制组件安装在安装腔中,控制组件能够恰好与前盖相配合固定设置,不会过多的凸出于盖板组件的侧壁。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实现将多个装置高度集中化安装,使本公开的把手具有紧凑的结构,完善的功能以及更小的体积。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9,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用于划船机的把手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该把手包括把手本体1、盖板组件2以及控制组件3。其中,把手本体1被构造为具有内腔11的结构,在把手本体1的中部位置的侧壁设置有贯通把手本体1内腔11的缺口12结构。
盖板组件2包括前盖21和后盖23,前盖21和后盖23被配置为围合在把手本体1的外侧,且对应把手本体1上缺口12的位置。通过盖板组件2实现将把手本体1上的缺口12包裹覆盖。具体地,盖板组件2中的前盖21上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211,安装腔211被构造为向把手内腔11的方向伸入。其中,控制组件3被构造为位于该安装腔211内。如此通过合理紧凑的布局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把手本体1的内腔11空间,使控制组件3和盖板组件2高集中化的分布安装,在实现使把手具备多种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把手的体积大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把手本体1被构造为具有内腔11的管状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管状结构有利于用户对把手本体1施加外力。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把手本体1缺口12所在区域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贯通把手本体1侧壁的贯通孔121。盖板组件2通过该贯通孔121与把手本体1可拆卸连接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4,把手本体1的缺口12、安装腔211的开口均被构造为朝向用户的一侧。如此能够使控制组件3安装在安装腔211后可以朝向用户的一侧,有利于用户在使用划船机时操作控制组件3。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把手本体1被构造为在与划船机本体安装后,把手本体1朝向用户一侧的两端弯曲设计。如此使把手本体1的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对把手施加作用力,以提高用户的握持手感,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把手本体1两端的握持区域还可以套设把手套。具体地,把手套可以为用于吸汗和/或防滑的材料制成。当然把手套的样式和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计,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盖板组件2中的前盖21和后盖23围合在把手本体1外,且对应把手本体1缺口12的位置。盖板组件2具有与把手本体1外轮廓相适配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组件2与把手本体1具有相适配的形状能够使其安装后与把手本体1贴合设置,使把手整体的构造更加完整融洽地展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5,后盖23邻近把手本体1一侧的侧壁被构造为与把手本体1的外侧壁之间面接触。即,后盖23与把手本体1的外壁具有相同的弧度,当后盖23安装在把手本体1上后能够与其恰好贴合,可以增加把手本体1与后盖23贴合处的强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对把手本体1施加外力导致把手本体1在缺口12处发生形变的概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后盖23内壁的左右两端设置具有弧形凸起的支撑结构。继续参考图3,在安装过程中,后盖23上的支撑结构被配置为与把手本体1的外侧壁贴合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后盖23上设置有凸出的第一连接部231,第一连接部231被构造为穿过把手本体1的侧壁上的贯通孔121,并与前盖21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1为螺柱。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螺柱穿过把手本体1上的贯通孔121、缺口12与前盖21对应区域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前盖21上设置有垂直于把手本体1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12;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12固定连接。通过相对于自身本体凸出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12,能够缩短前盖21和后盖23之间的距离,且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1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穿过其的连接件在把手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的移动,提高了安装连接的准确程度,有利于简化安装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6,在前盖21与把手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座22。固定座22位于把手本体1的内腔11中,且其邻近把手本体1一侧的侧壁被构造为与把手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面接触。具体地,固定座22与把手本体1内侧壁贴合的一端面具有与其相适配的弧形结构,如此在安装后,通过固定座22能够加强把手本体1在该处的硬度,可以有效降低把手本体1因外力发生形变的概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2、把手本体1被构造为挤压在前盖21与后盖23之间。通过上述四者挤压贴合设置,能够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彼此之间在受力后能够有效抵抗外力使把手结构保持稳定紧固。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座与前盖21压紧设置,因此前盖21与固定座22邻近的一面具有相适配的形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固定座22邻近后盖2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第一连接部231被构造为穿过把手本体1侧壁后,伸入定位槽内。具体地,固定座22邻近后盖23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把手本体1的内侧壁具有相适配的弧线结构,在实现与把手本体1的内侧壁贴合设置的同时,简化了后盖23和安装座在安装时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定位槽中设置有沉孔221,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12经穿过沉孔221的螺栓锁定在一起。具体地,后盖23的第一连接部231穿过把手本体1的贯通孔121后伸入定位槽中;前盖21的第二连接部212位于固定座22的另一侧,且与沉孔221相对应,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212、沉孔221并与第一连接部231锁定在一起,由此可将前盖21、后盖3锁定在把手本体1上,并且固定座被挤压在前盖21、后盖3、把手本体1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被构造为位于安装腔211内。参考图4,安装腔21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参考图8和图9,控制组件3的壳体31对应该凹槽的区域对应设置有多个凸起。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将壳体31上的凸起卡合到凹槽内部,即可实现将控制组件3与盖板组件2可拆卸连接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凸起、凹槽可以是卡扣、卡槽的形式,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结构,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安装腔211开口端具有与前盖21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结构。对应的参考图8,控制组件3壳体31朝向用户的一侧具有与安装腔211开口端相适配的结构。如此将控制组件3安装在安装腔211后,两者之间能够紧密贴合设置,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同时,控制组件3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安装腔211,避免其在受到外力后易发生变相。对应的,加强了把手本体1在缺口12区域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设置在朝向用户的一侧,且被配置为用于控制划船机的运行状态。参考图1,用户在使用划船机时,其正面面对控制组件3。如此有利于用户在使用划船机时,能够轻松的通过按压控制组件3以实现调节划船机的运行状态,如阻力数值、开关等,简捷方便的操作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9,控制组件3包括围合成容纳腔32的壳体31,以及电路板33;电路板33安装在容纳腔32中;壳体31通过卡扣结构装配在安装腔211内;控制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31外侧端面的控制按钮311。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8,壳体31包括盖板和侧壁。其中,盖板的高度高于侧壁的高度。从而当盖板与侧壁围合后,两者之间在连接处能够形成台阶槽结构,有利于拆卸安装。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路板33朝向用户的一端端面上对应控制按钮311的位置对应设置有调控按钮。通过按压控制按钮311即可控制电路板33,使其发出信号以实现调整划船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钮311被构造为具有不同的形状,具体地,控制按钮311的形状与其调节的功效对应设置。控制按钮311的作用为调节划船机的阻尼大小时,则控制按钮311可以被设置为加号、减号的结构样式。清晰明了的表示出不同按钮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当然,控制按钮311还可以被设计为正三角和倒三角结构的样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计,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3邻近前盖21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3为PCBA电路板33,电池为纽扣电池34。在使用过程中,纽扣电池安装在电池仓内后被配置为给电路板33提供电力,使电路板33可以在用户的操作控制下给划船机中的接收装置发出信号,以实现调整划船机的运行阻力。
实施例二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划船机,该划船机包括实施例一的把手。参考图1,划船机与把手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5,后盖23外壁上设置有圆形连接件。在盖板组件2与把手本体1连接在一起后,部分连接件凸出于后盖23设置。且在划船机本体上,对应安装把手的位置,设置有与该连接件配合的结构,从而通过该连接件可实现将把手与划船机可拆卸连接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把手除了可以应用到上述划船机中,还可以应用到其它需要把手以及调控机器运行状态的其它设备中,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本体(1),所述把手本体(1)具有内腔(11),在所述把手本体(1)中部位置的侧壁设置有贯通所述内腔(11)的缺口(12);
盖板组件(2),所述盖板组件(2)包括前盖(21)、后盖(23),所述前盖(21)、后盖(23)围合在把手本体(1)外侧且对应所述缺口(12)的位置;所述前盖(21)上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211),所述安装腔(211)被构造为伸入所述把手本体(1)的内腔(11)中;
控制组件(3),所述控制组件(3)被构造为位于所述安装腔(2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呈具有内腔(11)的管状结构;所述前盖(21)、后盖(23)围合成与所述把手本体(1)外轮廓相适配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的缺口(12)、所述安装腔(211)的开口均被构造为朝向用户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3)上设置有凸出的第一连接部(231),所述第一连接部(231)被构造为穿过所述把手本体(1)的侧壁,并与所述前盖(21)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21)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把手本体(1)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21)与所述把手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位于所述把手本体(1)的内腔(11)中,且其邻近所述把手本体(1)一侧的侧壁被构造为与所述把手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面接触;所述固定座(22)、把手本体(1)被构造为挤压在前盖(21)与后盖(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邻近所述后盖(2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231)被构造为穿过把手本体(1)侧壁后,伸入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槽中设置有沉孔(221),所述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12)经穿过所述沉孔(221)的螺栓锁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围合成容纳腔(32)的壳体(31)以及电路板(33);所述电路板(33)安装在所述容纳腔(32)中;所述壳体(31)通过卡扣结构装配在安装腔(211)内;所述控制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31)外侧端面的控制按钮(3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设置在朝向用户的一侧,且被配置为用于控制所述划船机的运行状态。
11.一种划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把手。
CN202222295998.5U 2022-08-30 2022-08-30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Active CN218076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5998.5U CN218076181U (zh) 2022-08-30 2022-08-30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5998.5U CN218076181U (zh) 2022-08-30 2022-08-30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6181U true CN21807618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5998.5U Active CN218076181U (zh) 2022-08-30 2022-08-30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6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24572A (en) Massager
CN218076181U (zh) 用于划船机的把手及划船机
CN215021900U (zh) 多点式揉捏震动按摩设备
CN211836166U (zh) 一种新型调控装置及带有该新型调控装置的跑步机
CN217040701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适于多部位的按摩器
CN215607516U (zh) 一种腰部按摩仪
CN114145667B (zh) 一种足浴器
JP3298834B2 (ja) 確動カム及びロボット玩具
CN210872918U (zh) 一种有刷电机的手持式筋膜枪
CN210963884U (zh) 一种虚拟现实娱乐设备的游戏座椅
CN202185148U (zh) 一种体感类交互操控手柄
CN212344271U (zh) 一种手控器
CN213157619U (zh) 一种筋膜枪
CN209235880U (zh) 多士炉
CN217118866U (zh) 筋膜枪的控制机构及筋膜枪
CN219501913U (zh) 一种体育训练拉力器
CN211244450U (zh) 一种智能手部按摩仪
CN214713398U (zh) 筋膜枪
CN214254226U (zh) 旋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5716873U (zh) 一种环保负氧离子地板
US20020183175A1 (en) Actuation mechanism of exerciser
CN214049650U (zh) 一种吮吸按摩机构及按摩器
CN212308406U (zh) 筋膜枪
CN220424515U (zh) 游戏手柄
CN211045322U (zh) 一种汽车音量控制组合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