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5406U -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5406U
CN218075406U CN202123204005.0U CN202123204005U CN218075406U CN 218075406 U CN218075406 U CN 218075406U CN 202123204005 U CN202123204005 U CN 202123204005U CN 218075406 U CN218075406 U CN 218075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abdominal pressure
curved
fornix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40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和
陈诗君
何俊楠
王娜
陈宇杰
姜华珍
方瑾
付卫星
王秀萍
章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040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5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5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5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子宫穹窿托、以及与所述子宫穹窿托球面连接的反腹压杠杆机构;所述反腹压杠杆机构包括第一曲尺杠杆、第二曲尺杠杆和扭转弹簧;所述第一曲尺杠杆一端与所述子宫穹窿托球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扭转弹簧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连接。通过设置反腹压杠杆机构,当人体腹压增大,并对反腹压杠杆机构施压时,第一曲尺杠杆与阴道壁一侧相抵的一端能够抵住尿道,防止漏尿;第二曲尺杠杆与阴道壁另一侧相抵的一端能够抵住会阴体,使得会阴体对直肠施压,避免直肠外凸;当人体腹压减小时,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曲尺杠杆和第二曲尺杠杆快速复位,同时也能够将子宫穹窿托上移,避免盆腔器官脱垂。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松弛。盆底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肉、筋膜、韧带、血管和神经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相互协调又相互影响的综合整体系统。当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者松弛时,在人体腹压的作用下盆腔器官出现移位脱垂(POP),造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盆腔器官移位脱垂(子宫脱垂、膀胱移位脱垂、穹窿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以及后穹窿阴道壁疝、直肠前凸)、大便便秘、大便失禁、盆腔慢性疼痛、性功能障碍等。其中,生育女性盆腔器官移位脱垂发病率较高,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少部分盆腔器官移位脱垂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电磁疗)获得治愈;大部分盆腔器官移位脱垂患者由于认识不足、干预的手段少,失去了最佳康复期间,最后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盆底重建手术术式繁多且部分丧失缺乏科学性、手术并发症多且又不好控制、远期疗效也难令人满意,特别是当前临床上对POP发生的机制认识严重不足,手术只是针对性的解决该病变器官存在的问题,如子宫脱垂只做悬吊子宫、膀胱脱垂只做膀胱悬吊等,只能达到短期的治疗目标,后期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在整个盆腔器官移位脱垂(POP)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人体腹腔压力自始至终起到了主体责任和促成盆腔器官移位进一步发展的角色,准确把握好分解腹腔压力的转化,特别是瞬时腹腔高压对盆腔器官的冲击,能及时有效的中断盆腔器官移位脱垂(POP)的病理生理变化,进一步促使盆腔器官移位脱垂的复位康复。
另外,所有的盆腔器官移位脱垂都是以阴道为核心引发,肛提肌水平以上的盆底缺陷主要是以阴道为中心的缺陷引起的,中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性疾病,而子宫穹窿的塌陷脱垂是盆腔器官移位脱垂的最早移位脱垂。尽早促使子宫穹窿脱垂的康复复位,是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康复的重要节点,加强托起支持子宫前后穹窿的力度(措施),就能托起膀胱脱垂(或者缩小膀胱颈尿道的角度)、伸展阴道前后壁的长度和张力、防止后穹窿阴道壁疝、直肠前凸的形成,综合性构成解决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康复新思路。
临床上为了预防或者治疗盆腔器官移位脱垂,主要是利用子宫托卡在阴道的底部进行预防或者治疗。然而,现有的子宫托只能单独托住子宫,功能单一,不能将子宫以外的盆腔器官托住,局限性较大;而且,由于人体腹腔压力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盆腔器官移位脱垂(POP)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现有的子宫托在腹腔压力的作用下预防或者治疗盆腔器官移位脱垂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子宫托只能单独托住子宫,功能单一,不能将子宫以外的盆腔器官托住,局限性较大;而且,由于人体腹腔压力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盆腔器官移位脱垂(POP)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现有的子宫托在腹腔压力的作用下预防或者治疗盆腔器官移位脱垂的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子宫穹窿托、以及与所述子宫穹窿托球面连接的反腹压杠杆机构;所述反腹压杠杆机构包括第一曲尺杠杆、第二曲尺杠杆和扭转弹簧;所述第一曲尺杠杆一端与所述子宫穹窿托球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扭转弹簧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尺杠杆远离所述子宫穹窿托的三等分点上,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尺杠杆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扭转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曲尺杠杆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之间形成的锐角为80度。在本申请中,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依据扭转弹簧的核对扭矩,维持第一曲尺杠杆与第二曲尺杠杆之间形成的角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尺杠杆靠近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接触端;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端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固定颗粒;所述第二曲尺杠杆远离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接触端;所述第二弧形接触端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固定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固定颗粒和所述第二防滑固定颗粒均为硅胶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接触端上均设置有微集成控制器、纽扣电池和电极片;所述微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纽扣电池与所述电极片电连接。在本申请中,所述纽扣电池可以在所述微集成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极片持续放电,用于刺激人体阴道前后璧组织,有助于阴道璧松懈组织的电疗修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尺杠杆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曲尺杠杆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引流槽。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引流槽和所述第二引流槽均为盲槽,可用于引流人体的分泌物。
进一步地,所述子宫穹窿托包括子宫托本体;所述子宫托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内凹;所述内凹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所述内凹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和多个第三引流槽;多个所述引流通孔通过所述第三引流槽连通。
在本申请中,当所述子宫托本体顶部的内凹托住子宫时,所述穹窿托也能够托住人体的穹窿部位,既能够有效地防止子宫脱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体的穹窿部位脱垂造成的其他盆腔器官脱垂,比如膀胱和直肠等。
进一步地,所述穹窿托为弧形外凸结构。所述弧形外凸结构能够很好地与人体的穹窿部位贴合,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穹窿托包括膀胱底部托、以及与所述膀胱底部托对称设置的直肠前臂托;所述膀胱底部托与前穹窿相贴合;所述直肠前臂托与后穹窿相贴合。这样设置使得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既可以防止子宫脱垂,又可以托住膀胱和直肠,防止膀胱脱垂或者直肠前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引流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孔横截面的最大尺寸。这样设置使得人体的分泌物能够高效地通过所述第三引流槽流入到所述引流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孔为圆形引流通孔、方形引流通孔、三角形引流通孔或者其他异形引流通孔。
在本申请中,所述子宫穹窿托与所述第一曲尺杠杆之间通过球面连接,使得所述子宫穹窿托顶部各处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压力能够集中到与第一曲尺杠杆球面连接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反腹压杠杆机构,当人体腹压较大,并对反腹压杠杆机构施压时,反腹压杠杆机构的第一曲尺杠杆与阴道壁一侧相抵的一端能够抵住尿道,防止漏尿;反腹压杠杆机构的第二曲尺杠杆与阴道壁另一侧相抵的一端能够抵住会阴体,使得会阴体对直肠施压,避免直肠外凸。
2、当人体腹压减小时,由于反腹压杠杆机构中设置的扭转弹簧的作用,会将第一曲尺杠杆和第二曲尺杠杆快速复位,同时也能够将第一曲尺杠杆上的子宫穹窿托上移,避免盆腔器官脱垂。
3、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一曲尺杠杆和第二曲尺杠杆与阴道壁相抵部分的电极片,能够持续对人体刺激,从而加快人体的自身修复,有利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病症。
4、通过在子宫穹窿托的顶部设置的穹窿托与人体的穹窿部位相贴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体穹窿脱垂导致的盆腔器官脱垂。
5、通过在反腹压杠杆机构上设置的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以及在子宫穹窿托上设置的引流通孔和第三引流槽,能够将人体分泌物进行引流,避免长期滞留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的应用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子宫穹窿托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K-K方向剖视图;
图5为图3中Z-Z方向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临床上为了预防或者治疗盆腔器官移位脱垂,主要是利用子宫托卡在阴道的底部进行预防或者治疗。然而,现有的子宫托只能单独托住子宫,功能单一,不能将子宫以外的盆腔器官托住,局限性较大;而且,由于人体腹腔压力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盆腔器官移位脱垂(POP)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现有的子宫托在腹腔压力的作用下预防或者治疗盆腔器官移位脱垂的效果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如图1所示,人体的盆腔结构包括膀胱A、子宫B、直肠C和阴道D等,其中,膀胱A和直肠C分布在阴道D的前后壁,子宫B分布在阴道D的底部,直肠C与阴道D之间形成会阴体E,膀胱A和子宫B之间形成前穹窿F,直肠C和子宫B之间形成后穹窿G,与膀胱A连接的为尿道H,尿道H的一侧为耻骨体J。本申请的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放置在阴道D内,一部分用于托住盆腔器官,另一部分卡在阴道D前后壁上。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子宫穹窿托1、以及与所述子宫穹窿托1球面连接的反腹压杠杆机构2;所述反腹压杠杆机构2包括第一曲尺杠杆21、第二曲尺杠杆22和扭转弹簧23;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一端与所述子宫穹窿托1球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扭转弹簧23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尺杠杆远离所述子宫穹窿托的三等分点上,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尺杠杆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子宫穹窿托1可以在盆腔器官受到人体腹压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盆腔器官的脱垂;由于盆腔器官受到人体腹压时,会对所述子宫穹窿托1产生压力,由于所述子宫穹窿托1与所述第一曲尺杠杆球面连接,使得所述子宫穹窿托1受到的各向压力会汇集到子宫穹窿托1与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球面连接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和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会围绕所述扭转弹簧23的轴线旋转,使得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远离所述子宫穹窿托1的一端对阴道D的前壁中心带区域施压,此前壁中心带区域正好是尿道H行径投影区,从而将尿道H向耻骨体J上进行挤压,特别是瞬时高腹压的状况下,可以有效的防止漏尿;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远离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的一端骑卡阴道D后壁的会阴体E,实现反腹压杠杆机构2在阴道D内的内置固定,并且对阴道D的后壁施压,从而通过骑卡在会阴体E上,实施对直肠C前壁有效挤压,有效地防止了直肠前凸引起的便秘,把垂直向下腹腔压力定向转化作用于阴道D前后壁的挤压力,有效的缓冲了盆腔器官向下冲击的力度,强化了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对盆腔器官的向上托举力;当人体腹压变小时,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和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会在所述扭转弹簧23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不会对尿道H和直肠C施压,同时也能够将所述子宫穹窿托1上移,使得人体的盆腔器官不会脱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扭转弹簧23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之间形成的锐角为80度。在本申请中,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依据扭转弹簧23的核对扭矩,维持第一曲尺杠杆21与第二曲尺杠杆22之间形成的角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之间形成的锐角的大小可以根据人体阴道D的宽度和曲尺杠杆的长度来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将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放置在阴道D内或者从阴道D内取出,保证使用效果。
再次参照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靠近所述扭转弹簧2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接触端211;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端21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固定颗粒212;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远离所述扭转弹簧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接触端221;所述第二弧形接触端22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固定颗粒2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固定颗粒212和所述第二防滑固定颗粒222均为硅胶颗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一防滑固定颗粒212和所述第二防滑固定颗粒222均为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硅胶颗粒,所述硅胶颗粒既可以防滑,有助于将反腹压杠杆机构2卡在阴道D内,又不会对阴道D造成损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端211和所述第二弧形接触端221上均设置有微集成控制器(图中未标示)、纽扣电池(图中未标示)和电极片24;所述微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纽扣电池与所述电极片24电连接。在本申请中,所述纽扣电池可以在所述微集成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极片24持续放电,用于刺激人体阴道前后璧组织,有助于阴道璧松懈组织的电疗修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尺杠杆2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引流槽213;所述第二曲尺杠杆2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引流槽22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流槽213和所述第二引流槽223均为盲槽,可用于引流人体的分泌物,使得分泌物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引流槽213和所述第二引流槽223流动,避免分泌物长期滞留对人体造成影响。
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子宫穹窿托1包括子宫托本体11;所述子宫托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内凹111;所述内凹111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12;所述内凹11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13和多个第三引流槽14;多个所述引流通孔13通过所述第三引流槽14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子宫托本体11顶部的内凹111托住子宫B时,所述穹窿托12也能够托住人体的穹窿部位,既能够有效地防止子宫B脱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体的穹窿部位脱垂造成的其他盆腔器官脱垂,比如膀胱A和直肠C等。
进一步地,所述穹窿托12为弧形外凸结构。所述弧形外凸结构能够很好地与人体的穹窿部位贴合,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参照图4至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穹窿托12包括膀胱底部托121、以及与所述膀胱底部托121对称设置的直肠前臂托122;所述膀胱底部托121与前穹窿F相贴合;所述直肠前臂托122与后穹窿G相贴合。这样设置使得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既可以防止子宫B脱垂,又可以托住膀胱A和直肠C,防止膀胱A脱垂或者直肠C脱垂。
再次参照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引流槽14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孔13横截面的最大尺寸。这样设置使得人体的分泌物能够高效地通过所述第三引流槽14流入到所述引流通孔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孔13为圆形引流通孔、方形引流通孔、三角形引流通孔或者其他异形引流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圆形引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反腹压杠杆机构2,当人体腹压较大,并对反腹压杠杆机构2施压时,反腹压杠杆机构2的第一曲尺杠杆21与阴道D壁一侧相抵的一端能够抵住尿道H,防止漏尿;反腹压杠杆机构2的第二曲尺杠杆22与阴道D壁另一侧相抵的一端能够抵住会阴体E,使得会阴体对直肠C施压,避免直肠外凸。
2、当人体腹压减小时,由于反腹压杠杆机构2中设置的扭转弹簧23的作用,会将第一曲尺杠杆21和第二曲尺杠杆22快速复位,同时也能够将第一曲尺杠杆21上的子宫穹窿托1上移,避免盆腔器官脱垂。
3、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一曲尺杠杆21和第二曲尺杠杆22与阴道D壁相抵部分的电极片24,能够持续对人体刺激,从而加快人体的自身修复,有利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病症。
4、通过在子宫穹窿托1的顶部设置的穹窿托12与人体的穹窿部位相贴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体穹窿脱垂导致的盆腔器官脱垂。
5、通过在反腹压杠杆机构2上设置的第一引流槽213和第二引流槽223、以及在子宫穹窿托1上设置的引流通孔和第三引流槽14,能够将人体分泌物进行引流,避免长期滞留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子宫穹窿托、以及与所述子宫穹窿托球面连接的反腹压杠杆机构;所述反腹压杠杆机构包括第一曲尺杠杆、第二曲尺杠杆和扭转弹簧;所述第一曲尺杠杆一端与所述子宫穹窿托球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扭转弹簧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尺杠杆远离所述子宫穹窿托的三等分点上,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尺杠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扭转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曲尺杠杆与所述第二曲尺杠杆之间形成的锐角为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尺杠杆靠近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接触端;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端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固定颗粒;所述第二曲尺杠杆远离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接触端;所述第二弧形接触端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固定颗粒;所述第一防滑固定颗粒和所述第二防滑固定颗粒均为硅胶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接触端上均设置有微集成控制器、纽扣电池和电极片;所述微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纽扣电池与所述电极片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尺杠杆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引流的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曲尺杠杆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引流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宫穹窿托包括子宫托本体;所述子宫托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内凹;所述内凹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所述内凹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和多个第三引流槽;多个所述引流通孔通过所述第三引流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穹窿托为弧形外凸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穹窿托包括膀胱底部托、以及与所述膀胱底部托对称设置的直肠前臂托;所述膀胱底部托与前穹窿相贴合;所述直肠前臂托与后穹窿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流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孔横截面的最大尺寸。
CN202123204005.0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Active CN218075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4005.0U CN21807540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4005.0U CN21807540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5406U true CN218075406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4005.0U Active CN21807540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5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LANCEY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of genital prolapse
CA2270460C (en) An intravaginal set for treatment of prolapse of urogenital organs and 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
CN102548502B (zh) 压力性尿失禁的矫正
Wagenlehner et al.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pelvic floor descent: anatomic and functional aspects
Laterza et al. Female pelvic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Part I: embryology, anatom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Chaudhry et al. Anatomy, abdomen and pelvis, pelvis
JP3211481U (ja) 骨盤臓器脱を支えるインプラント
CN218075406U (zh)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Shafik et al. Study of the levator ani muscle in the multipara: role of levator dysfunction in defecation disorders
CN201949183U (zh) 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器械
CN114343953A (zh)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CN105012048B (zh) 支撑前阴道壁脱垂器官的植入物
US20190358013A1 (en) Intra-pelvic fundus vesicae support and method for implanting same
CN112618101A (zh) 一种加强人体内骶韧带强度的补片及手术方法
CN217138415U (zh)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CN106137346A (zh) 一种可降解宫腔防粘连装置
CN211750386U (zh) 一种特殊用途的子宫托
CN216365419U (zh) 一种加强人体内骶韧带强度的补片
CN208989327U (zh) 一种抛物面子宫托
CN214857819U (zh)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Petros et al. The integral theory: a musculo-elastic theory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Hudson et al. Aetiology of pelvic floor prolapse and its relevance to urinary and faecal control
Rose The urinary bladder: Normal, myogenic and neurogenic
Lazarchuk et al. Pelvic floor muscle morphology and its impact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faecal incontinence
Safonov et al. Features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genital prolapse in obes wom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