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7819U -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7819U
CN214857819U CN202023232820.3U CN202023232820U CN214857819U CN 214857819 U CN214857819 U CN 214857819U CN 202023232820 U CN202023232820 U CN 202023232820U CN 214857819 U CN214857819 U CN 214857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net piece
mesh
wall
under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328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晏鹏
王鑫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32328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7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7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7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网片下臂、设在网片下臂上方的网片上臂和平行设在网片下臂侧旁的网片侧臂,网片侧臂与网片下臂通过连接臂连接,网片上臂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臂和右上臂,本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包括正向固定和反向固定两种固定模式,采用正向模式时,左上臂和右上臂分别固定在同侧的宫骶韧带上,最符合自然解剖的悬吊,可以保证子宫和阴道自然轴向和左右受力均匀,采用反向固定模式,则能更好地将阴道前壁向上提拉,针对不同的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式,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背景技术】
盆腔脏器脱垂(POP)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韧带组织支持力下降,POP仍是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盆底重建手术是用于解决盆腔脏器脱垂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自体组织修补和网片修复两种方式,自体组织修补排异反应小,但常需要切除子宫,POP患者子宫往往并无疾病,且保留子宫对宫颈及阴道上段支撑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许多年轻脱垂需手术患者保留子宫意愿比较强烈,越来越多老年患者期望保留子宫,且自体修复手术还需兼顾手术长期有效性问题。网片修复包括经阴道放置盆底网片和经腹放置盆底网片两种,经阴道放置盆底网片手术解剖复位比自体组织好,但需要盲穿,容易损伤脏器,且因高达10%以上的网片侵蚀和暴露率,在美国已经禁售,在全世界应用也有明显减少趋势;经腹放置盆底网片(主要为Y型网片)是在可直视下放置,安全性高,暴露率低,经腹网片修复术又主要包括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髂耻韧带固定术,其中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将子宫颈/阴道前后壁通过网片与第一骶椎前纵韧带右侧部连接,术后阴道轴向容易向右和腹侧偏移,而髂耻韧带固定术将宫颈阴道前壁通过网片与双侧髂耻韧带连接,由于网片没有覆盖阴道后壁且阴道轴向腹侧偏移,容易造成阴道后壁脱垂,且经腹网片修复术常常需要切除子宫或子宫体,对阴道前壁的支持也相对不足,而阴道前壁脱垂是POP中最常见的缺陷类型,对前壁支持的不足也是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开发能够同时对子宫、阴道前壁及阴道后壁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加强对阴道前壁支撑的新型网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受力均衡、功能性强的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包括网片下臂、设在网片下臂上方的网片上臂和平行设在网片下臂侧旁的网片侧臂,所述网片侧臂与网片下臂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网片上臂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臂和右上臂。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臂包括位于网片下臂两侧的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所述网片侧臂包括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上端与所述网片下臂上端通过左连接臂连接,所述右连接臂上端与所述网片下臂上端通过右连接臂连接。
作为优选,包括正向固定模式和反向固定模式,采用正向固定模式时,所述网片下臂固定在宫颈后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后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穿过阔韧带后固定在宫颈前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前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上臂固定在左宫骶韧带上,所述右上臂固定在左宫骶韧带和/或第一骶椎前纵韧带上。
作为优选,采用反向固定模式时,所述网片下臂固定在宫颈前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前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穿过阔韧带后固定在宫颈后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后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上臂固定在右髂耻韧带上,所述右上臂固定在左髂耻韧带上。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臂和右上臂在所述网片下臂的长边中心线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左上臂连接在所述网片下臂上端偏左侧和/或左连接臂上,所述右上臂连接在网片下臂偏右端和/或右连接臂上。
作为优选,所述网片下臂长6.5cm,宽4.0cm。
作为优选,所述网片上臂长13.5cm,宽2.0cm。
作为优选,所述网片侧臂长5.0cm,宽1.7cm,所述连接臂长1.3cm,宽1.5cm。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臂和右上臂之间的间距为1.0cm。
作为优选,所述网片下臂、网片上臂、网片侧臂和连接臂一体成型。
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可以通过缝合方式在人体中一次性安装到位,完成缝合后可将脱垂的子宫及阴道向上牵拉,固定于盆腔合适位置处,改善患者症状,相较于现有的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结构,下段的网片下臂、连接臂和网片侧臂以对子宫进行更完整的包绕,并通过网片下臂和网片侧臂实现对子宫、阴道前壁和阴道后壁均固定,安装更牢固,稳定性高,不易脱落,暴露率低,避免二次手术,有效减轻患者治疗的负担,上段网片上臂采用左上臂和右上臂对称固定结构,则可以保证向上提拉时受力更均衡。
2、本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包括正向固定和反向固定两种固定模式,采用正向模式时,左上臂和右上臂分别固定在同侧的宫骶韧带上,最符合自然解剖的悬吊,可以保证子宫和阴道自然轴向和左右受力均匀,当然,当右侧宫骶韧带过于薄弱时,可将右上臂固定在第一骶椎前纵韧带上,而左侧因乙状结肠阻挡,一般均固定在左侧宫骶韧带;当患者宫骶韧带及骶棘韧带暴露困难、担心网片对大肠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或阴道前壁脱垂较为严重容易复发时,则可采用反向固定模式,网片下臂、连接臂和网片侧臂以对子宫进行完整的包绕后,再将左上臂和右上臂固定在侧上前方的右、左髂耻韧带上,以更好地将阴道前壁向上提拉,并保证子宫和阴道反向固定模式时在自然轴向和左右受力均匀,因此使用Ψ3型盆底修复网片时,针对不同的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式,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平铺在人体后,从人体前方视角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处于正向固定模式时,从人体前方视角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处于反向固定模式时,从人体前方视角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网片下臂1;网片上臂2;左上臂201;右上臂202;网片侧臂3;左侧臂301;右侧臂302;连接臂4;左连接臂401;右连接臂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左”“右”的方位是Ψ3型盆底修复网片正向固定在人体中后基于人体方位来定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包括网片下臂1、设在网片下臂1上方的网片上臂2和平行设在网片下臂1侧旁的网片侧臂3,网片侧臂3与网片下臂1通过连接臂4连接,网片上臂2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臂201和右上臂202。
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可以通过缝合方式在人体中一次性安装到位,完成缝合后可将脱垂的子宫及阴道向上牵拉,固定于盆腔合适位置处,改善患者症状,相较于现有的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结构,下段的网片下臂1、连接臂4和网片侧臂3以对子宫进行更完整的包绕,并通过网片下臂1和网片侧臂3实现对子宫、阴道前壁和阴道后壁均固定,安装更牢固,稳定性高,不易脱落,暴露率低,避免二次手术,有效减轻患者治疗的负担,上段网片上臂2采用左上臂201和右上臂202对称固定结构,则可以保证向上提拉时受力更均衡。
本实用新型中,网片下臂1长6.5cm,宽4.0cm;网片上臂2长13.5cm,宽2.0cm;网片侧臂3长5.0cm,宽1.7cm,连接臂4长1.3cm,宽1.5cm。
当然,上述尺寸只是针对正常人体的优选比例和尺寸,根据人种、身高、子宫阴道大小、受力程度要求不同,网片可在整体形状范围内,以一定比例进行扩大、加长、加宽、缩短、缩窄等改造,对于安装后未使用的网片部分,予以安装后剪除。
为了对子宫及阴道周向形成更好地包绕,连接臂4包括位于网片下臂1两侧的左连接臂401和右连接臂402,网片侧臂3包括左侧臂301和右侧臂302,左侧臂301上端与网片下臂1上端通过左连接臂401连接,右连接臂402上端与网片下臂1上端通过右连接臂402连接。
为了使安装后子宫和阴道左右受力均匀,本实用新型中,左上臂201和右上臂202在网片下臂1的长边中心线的两侧对称设置,左上臂201连接在网片下臂1上端偏左侧和/或左连接臂401上,右上臂202连接在网片下臂1偏右端和/或右连接臂402上。
左上臂201和右上臂202之间的间距为1.0cm。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Ψ3型盆底修复网片的功能性,其包括正向固定模式和反向固定模式,针对不同的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式,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如图2所示,采用正向固定模式时,网片下臂1固定在宫颈后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后壁的外壁上,左侧臂301和右侧臂302分别穿过阔韧带后固定在宫颈前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前壁的外壁上,左上臂201固定在左宫骶韧带上,右上臂202固定在左宫骶韧带和/或第一骶椎前纵韧带上,左上臂201和右上臂202分别固定在同侧的宫骶韧带上,最符合自然解剖的悬吊,可以保证子宫和阴道自然轴向和左右受力均匀,当然,当右侧宫骶韧带过于薄弱时,可将右上臂202固定在第一骶椎前纵韧带上,而左侧因乙状结肠阻挡,一般均固定在左侧宫骶韧带。
当患者宫骶韧带及骶棘韧带暴露困难、担心网片对大肠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或阴道前壁脱垂较为严重容易复发时,如图3所示,则可采用反向固定模式,网片下臂1固定在宫颈前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前壁的外壁上,左侧臂301和右侧臂302分别穿过阔韧带后固定在宫颈后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后壁的外壁上,左上臂201固定在右髂耻韧带上,右上臂202固定在左髂耻韧带上,网片下臂1、连接臂4和网片侧臂3以对子宫进行完整的包绕后,再将左上臂201和右上臂202固定在侧上前方的右、左髂耻韧带上,以更好地将阴道前壁向上提拉,并保证子宫和阴道反向固定模式时在自然轴向和左右受力均匀。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装完成后,网片侧臂3和网片下臂1分别位于处子宫前后两侧,为了使网片侧臂3能够从子宫一侧穿至子宫另一侧,在阔韧带的左右两端开设穿孔,左侧臂301和右侧臂302通过穿孔穿出后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在宫颈壁和/或阴道壁上,左侧臂301和右侧臂302沿长度方向整条均可以对子宫和阴道实现提拉,固定效果更好,同时,根据盆底修复网片平整、无张力的放置原则,左侧壁301和右侧壁302必须单个固定放置,不能重叠,防止后期出现移位问题。
Ψ3型盆底修复网片的网片下臂1、网片上臂2、网片侧臂3和连接臂4一体成型,由20cm×10cm的平面网片裁剪而成,从而Ψ3型盆底修复网片韧性好,抗撕拉能力强,长时间使用后不易撕裂,当网片纺织纹路选用10°时,可保证一定的形变率,以减少疤痕形成网片收缩导致的疼痛。
当然,网片下臂1、网片上臂2、网片侧臂3和连接臂4也可以为分体设置,由几部分拼接而成,以节省物料,避免浪费。
本修复网片也可用于子宫体切除或全部切除患者,此时网片侧臂3无需绕过阔韧带,可直接固定于宫颈壁和/或阴道壁上。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片下臂、设在网片下臂上方的网片上臂和平行设在网片下臂侧旁的网片侧臂,所述网片侧臂与网片下臂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网片上臂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臂和右上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位于网片下臂两侧的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所述网片侧臂包括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上端与所述网片下臂上端通过左连接臂连接,所述右连接臂上端与所述网片下臂上端通过右连接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向固定模式和反向固定模式,采用正向固定模式时,所述网片下臂固定在宫颈后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后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穿过阔韧带后固定在宫颈前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前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上臂固定在左宫骶韧带上,所述右上臂固定在右宫骶韧带和/或第一骶椎前纵韧带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采用反向固定模式时,所述网片下臂固定在宫颈前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前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穿过阔韧带后固定在宫颈后壁的外壁和/或阴道后壁的外壁上,所述左上臂固定在右髂耻韧带上,所述右上臂固定在左髂耻韧带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臂和右上臂在所述网片下臂的长边中心线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左上臂连接在所述网片下臂上端偏左侧和/或左连接臂上,所述右上臂连接在网片下臂偏右端和/或右连接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下臂长6.5cm,宽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上臂长13.5cm,宽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侧臂长5.0cm,宽1.7cm,所述连接臂长1.3cm,宽1.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臂和右上臂之间的间距为1.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下臂、网片上臂、网片侧臂和连接臂一体成型。
CN202023232820.3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Active CN214857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2820.3U CN214857819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2820.3U CN214857819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7819U true CN21485781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25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32820.3U Active CN214857819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7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04944B2 (en) Levator for repair of perineal prolapse
EP2001398B1 (en) Prosth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U2004229194A1 (en) Implant for treatment of a rectocele and device for placement of said implant
WO2008015722A1 (en) Prosthesis for us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ctal and pelvic prolapse and faecal incontinence and related surgical kit
US201002619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lvic Floor Repair in the Human Female
CN214857819U (zh) 一种正反两用的ψ3型盆底修复网片
Dewhurst et al. Ivalon sponge hysterosacropexy for genital prolapse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extrophy
CN214761618U (zh) Ψ4型盆底修复网片
CN214967133U (zh) 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网带
CN211797044U (zh) 一种治疗盆底脱垂的悬吊网片
CN214017982U (zh) Ψ2型盆底修复网片
CN214017981U (zh) Ψ1型盆底修复网片
EP2914196B1 (en) Medical instruments kit for treating uterus prolapse
CN110974480A (zh) 一种治疗盆底脱垂的悬吊网片
CN112957155A (zh) 用于女性尿失禁及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尿道网片
EP2717801B1 (en) Bodily implants for treating fecal incontinence
RU2654683C2 (ru) Способ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й двухуровневой коррекции энтероцеле лапаровагинальным доступом (варианты)
RU2808371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остгистерэктомического пролапса влагалищным передним доступом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олипропиленового имплантата с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ем ректовагинальной и пубоцервикальной фасций
CN215875094U (zh) 一种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髂耻韧带悬吊网片
RU2235517C1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опущения и неполного выпадения внутренних половых органов
RU2274426C1 (ru) Способ остеосакровагиноспексии при трансвагинальной гистерэктомии
CN211750386U (zh) 一种特殊用途的子宫托
RU2363397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сочетанного пролапса органов малого таза
Deca et al. Indirect Abdominal Urethrocystopexy and Transobturator Suburethral S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KLJAKIC et al. metodi, tecniche, farmac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