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8415U -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8415U
CN217138415U CN202123204004.6U CN202123204004U CN217138415U CN 217138415 U CN217138415 U CN 217138415U CN 202123204004 U CN202123204004 U CN 202123204004U CN 217138415 U CN217138415 U CN 217138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support
fornix
uterus
v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40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和
陈诗君
何俊楠
王娜
陈宇杰
方瑾
姜华珍
付卫星
王秀萍
章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040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8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8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8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包括子宫托本体;所述子宫托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内凹;所述内凹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所述内凹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和多个引流槽;多个所述引流通孔通过所述引流槽连通。通过在子宫穹窿托的顶部两侧上设置的穹窿托,能够有效地将人体的穹窿部位托住,防止穹窿部位脱垂造成盆底器官的脱垂。通过设置引流槽和引流通孔,能够及时地将人体分泌物引流出去,避免了分泌物滞留在子宫穹窿托上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相较于现有的子宫托,本申请的新型子宫穹窿托既可以防止子宫移位脱垂,又能够防止直肠和膀胱移位脱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加全面的防止盆底器官脱垂的效果,更具有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背景技术
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松弛。盆底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肉、筋膜、韧带、血管和神经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相互协调又相互影响的综合整体系统。当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者松弛时会引起盆腔器官移位脱垂(POP),造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盆腔器官移位脱垂(子宫脱垂、膀胱移位脱垂、穹窿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以及后穹窿阴道壁疝、直肠前凸)、大便便秘、大便失禁、盆腔慢性疼痛、性功能障碍等。所有的盆腔器官移位脱垂都是以阴道为核心引发,肛提肌水平以上的盆底缺陷主要是以阴道为中心的缺陷引起的,中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性疾病,而子宫穹窿的塌陷脱垂是盆腔器官移位脱垂的最早移位脱垂。尽早促使子宫穹窿脱垂的康复复位,是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康复的重要节点,加强托起支持子宫前后穹窿的力度(措施),就能托起膀胱脱垂(或者缩小膀胱颈尿道的角度)、伸展阴道前后壁的长度和张力、防止后穹窿阴道壁疝、直肠前凸的形成,综合性构成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康复新思路。
临床上为了防止子宫移位脱垂,主要是利用子宫托卡在阴道的底部将子宫托住。然而,现有的子宫托只能单独托住子宫,而不能防止膀胱脱垂或者直肠前凸或者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子宫穹窿塌陷脱垂,功能单一,局限性较大;而且现有的子宫托卡合的稳定性较低,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旨在解决现有的子宫托只能单独托住子宫,而不能防止膀胱脱垂或者直肠前凸或者阴道前后壁脱垂以及后穹窿阴道壁疝,功能单一,局限性较大;而且现有的子宫托卡合的稳定性较低,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包括子宫托本体;所述子宫托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内凹;所述内凹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所述内凹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和多个引流槽;多个所述引流通孔通过所述引流槽连通。
在本申请中,当所述子宫托本体顶部的内凹托住子宫时,所述穹窿托也能够托住人体的子宫前后穹窿部位,既能够有效地防止子宫脱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体的穹窿部位塌陷脱垂造成的盆腔器官脱垂。
进一步地,所述穹窿托为弧形外凸结构。所述弧形外凸结构能够很好地与人体的穹窿部位贴合,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穹窿托包括膀胱底部托、以及与所述膀胱底部托对称设置的直肠前臂托;所述膀胱底部托与前穹窿相贴合;所述直肠前臂托与后穹窿相贴合。这样设置使得子宫穹窿托既可以防止子宫脱垂,又可以托住膀胱和直肠,防止膀胱脱垂或者直肠前凸。所述前穹窿指的是人体结构中子宫颈与膀胱之间形成的穹窿部位;所述后穹窿指的是人体结构中子宫颈与直肠之间形成的穹窿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孔横截面的最大尺寸。这样设置使得人体的分泌物能够高效地通过所述引流槽流入到所述引流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槽包括水平引流槽和垂直引流槽;所述水平引流槽的宽度与所述垂直引流槽的宽度相等;所述水平引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垂直引流槽的长度。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引流通孔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述水平引流槽连通;多个所述引流通孔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所述垂直引流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子宫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球形连接结构;所述球形连接结构有利于将子宫穹窿托放置或者装配到其他零部件上,从而扩展子宫穹窿托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孔为圆形引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通过在子宫穹窿托的顶部两侧上设置的穹窿托,能够有效地将人体的穹窿部位托住,防止穹窿部位塌陷脱垂造成盆底器官的脱垂。通过设置引流槽和引流通孔,能够及时地将人体分泌物引流出去,避免了分泌物滞留在子宫穹窿托上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相较于现有的子宫托,本申请的新型子宫穹窿托既可以防止子宫脱垂,又能够防止直肠和膀胱脱垂,提升阴道前后璧的伸展度和张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加全面的防止盆底器官脱垂的效果,更具有实用性。本申请成本低廉、可加工性好、使用方便、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子宫穹窿托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临床上为了防止子宫移位脱垂,主要是利用子宫托卡在阴道的底部将子宫托住。然而,现有的子宫托只能单独托住子宫,而不能防止膀胱脱垂或者直肠前凸或者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子宫穹窿塌陷脱垂,功能单一,局限性较大;而且现有的子宫托卡合的稳定性较低,容易脱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包括子宫托本体1;所述子宫托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内凹11;所述内凹11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12;所述内凹1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13和多个引流槽14;多个所述引流通孔13通过所述引流槽14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子宫托本体1顶部的内凹11托住子宫时,所述穹窿托12也能够托住人体的子宫前后穹窿部位,既能够有效地防止子宫脱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体的穹窿部位塌陷脱垂造成的盆腔器官脱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穹窿托12为弧形外凸结构。所述弧形外凸结构能够很好地与人体的穹窿部位贴合,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参照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穹窿托12包括膀胱底部托121、以及与所述膀胱底部托121对称设置的直肠前臂托122;所述膀胱底部托121与前穹窿相贴合;所述直肠前臂托122与后穹窿相贴合。这样设置使得子宫穹窿托既可以防止子宫脱垂,又可以托住膀胱和直肠,防止膀胱脱垂或者直肠前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前穹窿指的是人体结构中子宫颈与膀胱之间形成的穹窿部位;所述后穹窿指的是人体结构中子宫颈与直肠之间形成的穹窿部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14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孔13横截面的最大尺寸。这样设置使得人体的分泌物能够高效地通过所述引流槽14流入到所述引流通孔13内。
参照图1和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14包括水平引流槽141和垂直引流槽142;所述水平引流槽141的宽度与所述垂直引流槽142的宽度相等;所述水平引流槽141的长度小于所述垂直引流槽142的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引流通孔13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述水平引流槽141连通;多个所述引流通孔13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所述垂直引流槽142连通。
再次参照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子宫托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球形连接结构15;所述球形连接结构15有利于将子宫穹窿托放置或者装配到其他零部件上,从而扩展子宫穹窿托的使用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孔13为圆形引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通过在子宫穹窿托的顶部两侧上设置的穹窿托12,能够有效地将人体的穹窿部位托住,防止穹窿部位塌陷脱垂造成盆底器官的脱垂。通过设置引流槽14和引流通孔13,能够及时地将人体分泌物引流出去,避免了分泌物滞留在子宫穹窿托上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相较于现有的子宫托,本申请的新型子宫穹窿托既可以防止子宫移位脱垂,又能够防止直肠和膀胱移位脱垂,提升阴道前后璧的伸展度和张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加全面的防止盆底器官脱垂的效果,更具有实用性。本申请成本低廉、可加工性好、使用方便、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子宫托本体;所述子宫托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内凹;所述内凹的顶部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穹窿托;所述内凹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引流通孔和多个引流槽;多个所述引流通孔通过所述引流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穹窿托为弧形外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穹窿托包括膀胱底部托、以及与所述膀胱底部托对称设置的直肠前臂托;所述膀胱底部托与前穹窿相贴合;所述直肠前臂托与后穹窿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孔横截面的最大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水平引流槽和垂直引流槽;所述水平引流槽的宽度与所述垂直引流槽的宽度相等;所述水平引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垂直引流槽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流通孔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述水平引流槽连通;多个所述引流通孔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所述垂直引流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宫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球形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宫穹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孔为圆形引流通孔。
CN202123204004.6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Active CN217138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4004.6U CN217138415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4004.6U CN217138415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8415U true CN217138415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7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4004.6U Active CN217138415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8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8485B2 (en) Compressible resilient incontinence insert
Papa Petros et al. Role of the pelvic floor in bladder neck opening and closure I: muscle forces
JP5525043B2 (ja) 腹圧性尿失禁の矯正
EP3487449B1 (en) Incontinence device
US20070062541A1 (en) Device for anatomical support and uses thereof
CN209863779U (zh) 一种妇产科用窥器
CN217138415U (zh) 一种新型子宫穹窿托
US20140261445A1 (en) Rectocele and cystocele device
Shafik et al. Study of the levator ani muscle in the multipara: role of levator dysfunction in defecation disorders
Faix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sexual intercourse: initial experience
Pannu MRI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Paramasivam et al. Pelvic anatomy and MRI
CN218075406U (zh)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CN211797044U (zh) 一种治疗盆底脱垂的悬吊网片
CN114343953A (zh) 一种内置反腹压女性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D'Alfonso et al. Urinary disorders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our experience
CN110974480A (zh) 一种治疗盆底脱垂的悬吊网片
CN219501323U (zh) 宫内节育器
Fu et al. The discovery and a study of the adventitia rectalis, a fibrous layer of the rectal wall
Ellis Anatomy of the uterus
CN211750386U (zh) 一种特殊用途的子宫托
Greenhill The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vaginal relaxation
CN213552788U (zh) 一种可调节子宫托
CN212490251U (zh) 一种妇科盆腔器官脱垂手术使用的网片
Petros et al. The integral theory: a musculo-elastic theory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