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4855U - 基座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座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4855U
CN218074855U CN202221814713.8U CN202221814713U CN218074855U CN 218074855 U CN218074855 U CN 218074855U CN 202221814713 U CN202221814713 U CN 202221814713U CN 218074855 U CN218074855 U CN 218074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region
rolling brush
area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47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忠
唐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47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4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4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4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座及清洁系统,基座用于具有至少一个滚刷对接清洁设备,基座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的壳体,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滚刷,容纳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容纳腔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两端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低于第二区域设置、且第一区域低于第三区域设置,从而增加滚刷靠近中部的区域和容纳腔之间的间隙,并且清洁设备和/或基座的抽吸口靠近中部设置,从而使得沾在滚刷上的污物能够被吸走,提高清洁设备的自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基座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座及清洁系统,属于清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以清扫待清洁面上的灰尘等垃圾或进行湿拖清洁,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应用广泛。其中,洗地机由于更好的清洁效率以及更大的清洁面积越来越多的得到用户的青睐。
洗地机在使用完成后,可对接在基座上进行自清洁,方便后续使用且保证清洁效率。但是,洗地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滚刷上可能会沾有线头等污物,当其放置在基座上进行自清洁时,滚刷与基座之间的间隙较小,容易使得线头一直沾在滚刷或基座上而无法被吸走,导致洗地机的自清洁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基座及清洁系统对清洁设备清洁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用于对接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滚刷,所述基座包括:
壳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滚刷;
其中,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端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低于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低于所述第三区域设置。
优先地,上述的基座,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平滑过渡。
优先地,上述的基座,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为弧形面;和/或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关于所述容纳腔的中间面对称设置,所述中间面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距离相等。
优先地,上述的基座,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容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清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滚刷;
基座,与所述清洁设备对接;
其中,所述基座为如上所述的基座;
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设置在中部的两侧。
优先地,上述的清洁系统,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距离,且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距离。
优先地,上述的清洁系统,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所述滚刷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相接触。
优先地,上述的清洁系统,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形成所述容纳腔的至少部分侧壁;所述滚刷具有滚刷壳、及位于所述滚刷壳内的刷体,所述滚刷壳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间隙小于3mm,和/或所述滚刷壳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隙小于3mm。
优先地,上述的清洁系统,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滚刷包括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滚刷;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滚刷,以所述清洁设备前进方向,所述第一滚刷位于所述第二滚刷前方;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容积和所述第一滚刷的体积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容积和所述第二滚刷的体积的比值。
优先地,上述的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抽吸污物的第一抽吸口和第二抽吸口,所述第一抽吸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抽吸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抽吸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抽吸口的开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清洁系统的基座具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滚刷的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容纳腔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两端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低于第二区域设置、且第一区域低于第三区域设置,从而增加滚刷靠近中部的区域和容纳腔之间的间隙,并且清洁设备和/或基座的抽吸口靠近中部设置,从而使得沾在滚刷上的污物能够被吸走,提高清洁设备的自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与清洁设备对接的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与清洁设备对接的基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清洁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提供的清洁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壳体-11;容纳腔-12;第一区域-121;第二区域-122;第三区域-123;第一端-124;第二端-125;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
清洁设备-2;机体-21;滚刷-22;滚刷壳-221;刷体-222;第一滚刷-22;第二滚刷-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座1,如图1和图2所示,该基座1用于对接清洁设备2,以实现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功能。并且清洁设备2和基座1对接时,基座1也可实现对清洁设备2进行充电等功能。
其中,清洁设备2可为洗地机等,清洁设备2一般包括机体21、及与机体21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滚刷22。机体21上一般设置有与滚刷22连通的供给箱(未示出)、以及设在滚刷22和供给箱连通路径上的水泵(未示出)和喷嘴(未示出)。水泵将供给箱内的清洁液输送送到喷嘴处,通过喷嘴将清洁液喷洒到待清洁面或者滚刷22上,在清洁液和滚刷22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对待清洁面的高效率清洁。
机体21上还设置有与滚刷22连通的回收箱(未示出)和产生抽吸气流的气流发生装置(未示出)。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抽吸气流,将污物从靠近滚刷22设置的抽吸口(未示出)抽吸到回收箱内,以提高清洁设备2的清洁效率。
滚刷22可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提高抽吸口对滚刷22处的污物的抽吸效率,沿滚刷22的轴线方向,抽吸口一般设置在滚刷22的中部。其中,滚刷22的轴线方向如图1中的方向a所示。
基座1包括壳体11,该壳体11限定有至少一个容纳腔12,容纳腔12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滚刷22。很显然,容纳腔12的数量和清洁设备2的滚刷22数量相同,以提高清洁设备2对接在基座1上的稳定性和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效率。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可设置有一个或两个,根据清洁设备2的滚刷22数量进行设置。
在清洁设备2清理完待清洁面后,并进行自清洁时,先将清洁设备2与基座1对接后,也就是将滚刷22放置在容纳腔12内,用户通过按键可控制清洁设备2启动工作,此时,水泵将供给箱中的清洁液输送至滚刷22附近,同时滚刷22转动,以实现滚刷22在容纳腔12内的清洗,将粘附到滚刷22上的脏污清洗掉并由气流发生装置将污物自抽吸口抽吸至回收箱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的壳体11上也可设置抽吸系统和供水系统。其中,抽吸系统包括抽吸口和与抽吸口连通的抽吸通道,抽吸通道远离抽吸口的另一端可连通外界或连通设置在壳体11上的污水箱,以将容纳腔12内的污物抽吸至外界或污水箱。供水系统包括与容纳腔12连通的出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供水通道,该供水通道可外界供水装置或设置在壳体11上的供水箱,以实现对容纳腔12进行供水,从而实现对位于容纳腔12内的滚刷22进行清洗。当启动基座1上的抽吸系统和供水系统对滚刷22进行清洗时,只需要滚刷22进行转动即可。基座1上的抽吸口和清洁设备2的抽吸口相同,都靠近中部设置,以提交对容纳腔12内的污物的抽吸效率。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容纳腔12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121、以及位于第一区域121两端的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第二区域122靠近第一端124设置,第三区域123靠近第二端125设置。其中,第一区域121低于第二区域122设置、且第一区域121低于第三区域123设置,从而增加滚刷22靠近中部的区域和容纳腔12之间的间隙。也就是,容纳腔12的中部相较于两端位置更低一些,并且,呈上述,清洁设备2和/或基座1的抽吸口靠近中部设置,从而使得沾在滚刷22上的污物能够被吸走,提高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效率。该污物可为线头等容易缠绕在滚刷22上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沿滚刷22的轴线方向,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设置在中部的两侧。
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第一区域121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平滑过渡,以提高容纳腔12的整体性并降低制备难度,并且避免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高度差而影响滚刷22的自清洁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21的两端部也可分别与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台阶过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区域121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平滑过渡。
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第一区域121为弧形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从第一端124朝向第二端125,第一区域121可先逐渐降低,再逐渐升高,也就是,第一区域121的中心位置低于其两端的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也为弧形面,且第二区域122从端部可逐渐降低并光滑过渡至第一区域121,并且第三区域123也从端部逐渐降低并光滑过渡至第一区域121。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关于容纳腔12的中间面对称设置,其中,中间面到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距离相等。也就是,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中到中间面距离相等的两个位置的高度是相同的,从而增加滚刷22位于容纳腔12内的平稳性。其中,中间面也为第一区域121的最低位置处所在的平面,并且中间面垂直于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反向(也即中间面垂直于滚刷的轴线),中间面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第一区域121也关于容纳腔12的中间面对称设置。也即,第一区域121中到中间面距离相等的两个位置的高度是相同的,从而增加滚刷22位于容纳腔12内的平稳性。
综上,清洁系统的基座具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滚刷的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容纳腔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两端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低于第二区域设置、且第一区域低于第三区域设置,从而增加滚刷靠近中部的区域和容纳腔之间的间隙,并且清洁设备和/或基座的抽吸口靠近中部设置,从而使得沾在滚刷上的污物能够被吸走,提高清洁设备的自清洁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座1,如图3所示,该基座1用于对接清洁设备,以实现清洁设备的自清洁功能。在使用时如图4所示,并且清洁设备2和基座1对接时,基座1也可实现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等功能。
清洁设备2的结构呈实施例1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2包括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以清洁设备2前进方向,第一滚刷22位于第二滚刷23前方。并且,清洁设备2的抽吸口设置有两个,一个朝向第一滚刷22,另一个朝向第二滚刷23。在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喷嘴将清洁液喷射到第一滚刷22上,将第一滚刷22湿润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在其他实施例中,喷嘴将清洁液分别喷射到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上,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都对待清洁面进行湿清洁。
对于具有双滚刷的清洁设备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的尺寸是相同的,但是通常位于前方的第一滚刷22相较于位于后方的第二滚刷23更脏,因此在该清洁设备2进行自清洁时第一滚刷22相较于第二滚刷23也会洗出更多的脏污。
本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壳体11,壳体11包括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3。第一容纳腔12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第一滚刷22,第二容纳腔13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第二滚刷23。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3基本平行。
在清洁设备2清理完待清洁面后,并进行自清洁时,先将清洁设备2与基座1对接后,也就是将第一滚刷22放置在第一容纳腔12内,第二滚刷23放置在第二容纳腔13内,用户通过按键可控制清洁设备2启动工作,此时,水泵将供给箱中的清洁液输送至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附近,同时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转动,以实现第一滚刷22在第一容纳腔12内的清洗及第二滚刷23在第二容纳腔13内的清洗,将粘附到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上的脏污清洗掉并由气流发生装置将污物分别自两个抽吸口抽吸至回收箱内,以实现对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同时进行自清洁。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2的容积大于第二容纳腔13的容积,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12具有更高的容纳能力,以能够容纳更多的污物,从而有效防止因第一滚刷22更脏而导致在其自清洁时产生更多的污物发生外溢。呈上述,第一滚刷22的体积和第二滚刷23的体积相同,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腔13的容积和第二滚刷23的体积相适配,第一容纳腔12的容积大于第一滚刷22的体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如图4和图5所示,其包括清洁设备2、和与清洁设备2对接的基座1。清洁设备2对接在基座1上以实现自清洁功能。其中,基座1为如实施例1所示的基座1或者实施例2所示的基座1,清洁设备2为如实施例1所示的清洁设备2或者实施例2所示的清洁设备2。
具体的,基座1为如实施例1所示的基座1且清洁设备2为如实施例1所示的清洁设备2时,清洁设备2包括至少一个滚刷22,基座1包括壳体11。该壳体11限定有至少一个容纳腔12,容纳腔12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滚刷22。请结合图2,沿滚刷22的轴线方向,容纳腔12的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设置在中部的两侧。在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的分布方向上,容纳腔12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121、以及位于第一区域121两端的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其中,第一区域121低于第二区域122设置、且第一区域121低于第三区域123设置,容纳腔12的中部相较于两端位置更低一些。
清洁设备2对接在基座1上时,滚刷22与第一区域121之间的距离大于滚刷22与第二区域122之间的距离,且滚刷22与第一区域121之间的距离大于滚刷22与第三区域123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滚刷22靠近中部的区域和容纳腔12之间的间隙最大。呈上述,清洁设备2和/或基座1的抽吸口靠近中部设置,从而使得沾在滚刷22上的污物能够被吸走,提高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沿滚刷22的轴线方向,滚刷2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二区域122和第三区域123相接触,从而滚刷22的两个端部和基座1的壳体1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可以保证容纳腔12内的真空度,从而确保污物可被抽吸口抽吸走,提高清洁设备2的自清洁效率。
在清洁设备2在基座1上进行自清洁时,容纳腔12内会产生泡沫,并且滚刷22上占有的毛絮会脱离滚刷22,为避免泡沫或毛絮飞出容纳腔12,基座1还包括位于容纳腔12两侧的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分别形成容纳腔12的至少部分侧壁。
滚刷22具有滚刷壳221、及位于滚刷壳221内的刷体222。滚刷壳221与第一挡板14之间的间隙小于3mm,或者滚刷壳221与第二挡板15之间的间隙小于3mm,或者,滚刷壳221与第一挡板14之间的间隙小于3mm的同时滚刷壳221与第二挡板15之间的间隙小于3mm。
具体的,滚刷壳221与第一挡板14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mm、0.5mm、1mm、1.5mm、2mm、2.5mm、3mm等;具体的,滚刷壳221与第二挡板15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mm、0.5mm、1mm、1.5mm、2mm、2.5mm、3mm等。
当滚刷22设置有一个时,容纳腔12设置有一个,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形成容纳腔12的至少部分侧壁且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相对设置。滚刷壳221和第一挡板14或第二挡板15的间隙设置较小,从而有效避免泡沫或毛絮飞出容纳腔12,避免污染基座1周围的环境。
基座1为如实施例2所示的基座1且清洁设备2为如实施例2所示的清洁设备2时,基座1包括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3,清洁设备2包括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第一容纳腔12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第一滚刷22,第二容纳腔13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第二滚刷23,以清洁设备2前进方向,第一滚刷22位于第二滚刷23前方。
第一容纳腔12的容积和第一滚刷22的体积的比值大于第二容纳腔13的容积和第二滚刷23的体积的比值。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12具有更高的容纳能力,以能够容纳更多的污物,从而有效防止因第一滚刷22更脏而导致在其自清洁时产生更多的污物发生外溢。
在第一滚刷22和第二滚刷23的体积相同的实施例下,第一容纳腔12的容积可设置为大于第二容纳腔13的容积。
清洁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抽吸污物的第一抽吸口(未示出)和第二抽吸口(未示出),第一抽吸口与第一容纳腔12连通设置,第二抽吸口与第二容纳腔13连通设置,呈上述,第一抽吸口和第二抽吸口可为设置在清洁设备2上或者设置在基座1的壳体11上。
第一抽吸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抽吸口的开口面积。从而可提高第一抽吸口对第一容纳腔12内的污物的抽吸效率,从而有效防止因第一滚刷22更脏而导致在其自清洁时产生更多的污物发生外溢。
第一挡板14形成第一容纳腔12的至少部分侧壁且第二挡板15形成第二容纳腔13的至少部分侧壁。清洁设备2和基座1对接时,第一滚刷22的滚刷壳221与第一挡板14之间的间隙小于3mm,同时第二滚刷23的滚刷壳与第二挡板15之间的间隙小于3mm。从而有效避免泡沫或毛絮飞出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3,避免污染基座1周围的环境。
具体的,滚刷壳221与第一挡板14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mm、0.5mm、1mm、1.5mm、2mm、2.5mm、3mm等;具体的,滚刷壳221与第二挡板15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mm、0.5mm、1mm、1.5mm、2mm、2.5mm、3mm等。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座,用于对接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壳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滚刷;
其中,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端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低于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低于所述第三区域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为弧形面;和/或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分布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关于所述容纳腔的中间面对称设置,所述中间面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容积。
5.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滚刷;
基座,与所述清洁设备对接;
其中,所述基座为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基座;
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设置在中部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距离,且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所述滚刷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形成所述容纳腔的至少部分侧壁;所述滚刷具有滚刷壳、及位于所述滚刷壳内的刷体,所述滚刷壳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间隙小于3mm,和/或所述滚刷壳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隙小于3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滚刷包括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滚刷;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滚刷,以所述清洁设备前进方向,所述第一滚刷位于所述第二滚刷前方;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容积和所述第一滚刷的体积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容积和所述第二滚刷的体积的比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抽吸污物的第一抽吸口和第二抽吸口,所述第一抽吸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抽吸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抽吸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抽吸口的开口面积。
CN202221814713.8U 2022-07-14 2022-07-14 基座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8074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4713.8U CN218074855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座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4713.8U CN218074855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座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4855U true CN218074855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4713.8U Active CN218074855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座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4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7502A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US20210393098A1 (en) Maintenance station for cleaning robot
US6758227B2 (en) Medical instrument washer
CN215502793U (zh) 注水系统及基站
CN113331746A (zh) 注水系统、基站及控制方法
CN215227298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装置
CN112971637B (zh) 洗地机
CN114424905A (zh) 多功能服务站、扫地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42168A (zh) 洗地机
CN114903377A (zh) 一种清洁底座及清洁系统
CN218074855U (zh) 基座及清洁系统
CN214856429U (zh) 洗地机
CN206586899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4073161U (zh) 多功能服务站、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16135794U (zh) 洗地机
CN214856426U (zh) 一种洗地机喷头装置
CN212234351U (zh) 冲水机构、挤水装置以及清洁工具
CN113925407A (zh) 一种湿式表面清洁系统的集成站和表面清洁系统
CN215305558U (zh) 拖擦底座及具有其的洗地机
CN220757341U (zh) 洗地机
CN219089127U (zh) 清洁设备及清水组件
CN217429894U (zh) 一种清洁底座及清洁系统
CN220557923U (zh) 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系统
CN218738717U (zh) 清洁桩及清洁系统
CN218852631U (zh) 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