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0017U -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0017U
CN218070017U CN202220246336.6U CN202220246336U CN218070017U CN 218070017 U CN218070017 U CN 218070017U CN 202220246336 U CN202220246336 U CN 202220246336U CN 218070017 U CN218070017 U CN 218070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frame
energy storage
storage container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63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民
柴昊山
余绍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aiping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aiping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aiping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aiping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63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0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0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0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包括由主框架、侧壁板(1)、顶板(2)、底板、第一端部(3)和第二端部(4)围合构成的箱体;箱体内设有用于将箱体内分隔成复数个腔室的隔板组件。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航运储能集装箱,通过隔板组件将箱体内进行分割,可将电池模组及其附属设备分别配置在不同的腔室内,集装箱两端部配合腔室设计有门体和开口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可满足电池模组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时有效提高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近年来集装箱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如设备箱,储能箱,存储箱,急救箱等。近年来集装箱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如设备箱,存储箱,急救箱等。其中,在航运领域,油等非绿色能源来保证航运船的运行,会排放一些有害物质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还会进行大量的碳排放。因此,需要一种内部装载多个电池模组的集装箱,该种类型的集装箱可以和航运的集装箱一样放置在航运船上来实现航运船的电力补给,从而进一步实现零碳排放的新变革,同时为了保证航运船的安全性,对该箱提出一定的防火绝缘要求。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为了便于装载货物,通常将集装箱的前端设置对开门且将集装箱的后端设置为封闭的壁板,然而在海运过程中,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作为储能集装箱为船上设备提供电能,不便于配置内部的电池模组及其附属设备,也不便于人员操作和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包括由主框架、侧壁板(1)、顶板(2)、底板、第一端部(3)和第二端部(4)围合构成的箱体;箱体内设有用于将箱体内分隔成复数个腔室的隔板组件。
可选的,复数个腔室包括设备腔室和电池腔室,设备腔室设置在集装箱的端部。
可选的,设备腔室由隔板组件分割而成至少三个功能区,功能区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空间(504)和第二空间(505)。
可选的,隔板组件包括隔板框架(5)和封板;隔板框架(5)包括底架(501)、第一侧边架(502) 和第二侧边架(503);底架(501)水平悬空连接在侧壁板(1)上;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均为L形结构;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相背连接在底架(501)的顶部且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之间留有第一空间(504);封板纵向连接在第一侧边架 (502)和第二侧边架(503)上,第一侧边架(502)与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的第一腔室,第二侧边架(503)和另一侧的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顶部为敞开状并与集装箱的顶板(2)之间留有第二空间(505)。
可选的,底架(501)包括外框架(5011)、第一内横梁(5012)和第二内横梁(5013);外框架 (5011)为矩形;第一内横梁(5012)和第二内横梁(5013)平行连接在外框架(5011)内,和/或,
第一侧边架(502)包括第一立柱(5021)、第二立柱(5022)、第三立柱(5023)、第一顶横梁 (5024)、第二顶横梁(5025)、第一中横梁(5026)和第二中横梁(5027)连接构成;第一顶横梁 (5024)连接在第一立柱(5021)和第二立柱(5022)的顶端;第二顶横梁(5025)连接在第二立柱(5022)和第三立柱(5023)的顶端;第一中横梁(5026)连接在第一立柱(5021)和第二立柱 (5022)的中部;第二中横梁(5027)连接在第二立柱(5022)和第三立柱(5023)的中部;第一顶横梁(5024)和第二顶横梁(5025)与集装箱的顶板(2)相固定,和/或,
第二侧边架(503)包括第四立柱(5031)、第五立柱(5032)、第六立柱(5033)、第三顶横梁 (5034)和第四顶横梁(5035);第三顶横梁(5034)连接在第四立柱(5031)和第五立柱(5032)的顶端;第四顶横梁(5035)连接在第五立柱(5032)和第六立柱(5033)的顶端。
可选的,隔板框架(5)还包括一加强横梁(506),加强横梁(506)连接在第三立柱(5023)和第四立柱(5031)的顶端。
可选的,封板的四周设有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上及隔板框架(5)上均设有装配孔(507),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与隔板框架(5)相固定。
可选的,第一端部(3)设有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第一开口部(311)与第一空间(504)相通;第二开口部(312) 与第二空间(505)相通;第三开口部(313)与第二腔室相通;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 (315)均与第一腔室相通;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上均设有活动封板。
可选的,主框架包括第一纵端柱(401)和第二纵端柱(402);第二端部(4)设有第一门体(403) 和第二门体(404);第一门体(403)与第一纵端柱(401)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第二门体(404) 与第二纵端柱(402)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第一门体(403)和第二门体(404)形成一对开门,
第一门体(403)的宽度大于第二门体(404)的宽度;第一门体(403)为由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的第一门板(4031)和第二门板(4032)构成,
第二门板(4032)上还设有第六开口部;第六开口部上铰接一第三门板(406)。
可选的,还包括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第七开口部 (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分别设置在第一门板(4031)、第二门板(4032)和第二门体(404)靠近顶部的位置;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上均设有活动封板。
可选的,还设有复数根顶板加强梁(221),顶板加强梁(221)设置在顶板(2)的底部且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顶板加强梁(221)为方管结构,和/或,
集装箱还包括复数个沿箱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走线架(222);走线架(222)倒扣并固定在顶板加强梁(221)的底部,走线架(222)的底部设有复数个走线孔(22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通过隔板组件将箱体内进行分割,可将电池模组及其附属设备分别配置在不同的腔室内,集装箱两端部配合腔室设计有门体和开口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可满足电池模组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时有效提高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隔板框架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隔板框架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隔板框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的第一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的第二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的第二端部俯视示结构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中的顶板加强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中的走线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走线孔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中的顶部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中的底架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包括由主框架、侧壁板1、顶板2、底板、第一端部3和第二端部4围合构成的箱体;箱体内设有用于将箱体内分隔成复数个腔室的隔板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将箱体内部分隔成复数个腔室,为配置电池模组配备专用空间,一方面可满足电池模组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有效提高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复数个腔室包括设备腔室和电池腔室,设备腔室设置在集装箱的端部。这样设置可以更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进一步提高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设备腔室由隔板组件分割而成至少三个功能区,功能区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空间(504)和第二空间(505)。
之所以在设备腔室设置上述至少三个功能区,一方面有利于设备根据其功能不同的分区合理放置,另一方面有利于设备的电及相关信号的输入输出,同时有利于设备与外界的连接。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放置空间有利于延长各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设备也可以高校的输出与维修。
隔板组件包括隔板框架5和封板;隔板框架5包括底架501、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底架501水平悬空焊接在侧壁板1上;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均为L形结构;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相背焊接在底架501的顶部且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之间留有第一空间504;封板纵向插接在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上。第一侧边架502和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第一腔室;第二侧边架503和另一侧的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用于配置不同的电池模组配套设备。
底架501包括外框架5011、第一内横梁5012和第二内横梁5013;外框架5011为矩形;第一内横梁5012和第二内横梁5013平行焊接在外框架501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内横梁5012和第二内横梁5013与外框架5011之间形成第一L形支撑部和第二L形支撑部,用于分别支撑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
其他实施例中,底架可以为一平板,平板上有开口,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底架,直接将第一侧边架和第二侧边架固定在地板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架502包括第一立柱5021、第二立柱5022、第三立柱5023、第一顶横梁5024、第二顶横梁5025、第一中横梁5026和第二中横梁5027焊接构成;第一顶横梁5024焊接在第一立柱5021和第二立柱5022的顶端;第二顶横梁5025焊接在第二立柱5022和第三立柱5023的顶端;第一中横梁5026焊接在中部;第一中横梁5026焊接在第一立柱5021 和第二立柱5022的中部;第二中横梁5027焊接在第二立柱5022和第三立柱5023的中部;第一顶横梁5024和第二顶横梁5025于集装箱的顶板2相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第一侧边架502与集装箱的侧壁板1、顶板2及第一端部3共同围合成的第一腔室为一封闭的腔室;设置第一中横梁5026和第二中横梁5027,可便于在第一侧边架502与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的第一腔室内设置隔层,以方便叠放设备。由于航运储能箱对防火绝缘要求很高,这样设置第一腔室可以提高各腔室的防火绝缘效果,有利于设备间各设备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合理的利用各设备。
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第一侧边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二侧边架503包括第四立柱5031、第五立柱5032、第六立柱5033、第三顶横梁5034 和第四顶横梁5035;第三顶横梁5034焊接在第四立柱5031和第五立柱5032的顶端;第四顶横梁5035焊接在第五立柱5032和第六立柱5033的顶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第二侧边架503与集装箱的另一侧壁板1及第一端部3共同围合成的第二腔室的顶部为敞开状并与集装箱的顶板2之间留有第二空间505。由于航运储能箱对防火绝缘要求很高,这样设置第二腔室及第二空间505,可以提高各腔室的防火绝缘效果,有利于设备间各设备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合理的利用各设备。
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第二侧边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隔板框架5还包括一加强横梁506,加强横梁506焊接在第三立柱5023和第四立柱5031 的顶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设置一加强横梁506可使得隔板框架5的结构更加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都是以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行的,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采用铆接或者螺接,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封板的四周设有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上及隔板框架5上均设有装配孔507,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通过铆钉与隔板框架5相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可将封板与隔板边框牢固固定。
其他实施例中,封板四周不设置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直接将封板黏贴或者焊接在隔板框架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端部3设有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第一开口部311与第一空间504相通;第二开口部312与第二空间505相通;第三开口部313与第二腔室相通;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均与第一腔室相通;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上均设有活动封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工作人员无需进入集装箱内部就可以通过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可对与其相通的第一空间504、第二空间505、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上下两层中配置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操作方便,检修和维护效率更高,且降低电池模组及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辐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在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中的一个上设置百叶窗,从而便于实现箱体内通风散热。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部不设有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第三开口部、第四开口部和第五开口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的主框架包括第一纵端柱401和第二纵端柱402;第二端部4设有第一门体403和第二门体404;第一门体403与第一纵端柱401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第二门体404与第二纵端柱402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第一门体403和第二门体404形成一对开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第二端部4设置一对对开门,可最大可能的扩大第二端部4出入通道的面积,便于安装箱体内部的电池模组。
第一门体403的宽度大于第二门体404的宽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将第一门体403和第二门体404设计为一大一小,可根据出入的需要打开单扇或双扇门体。
第一门体403为由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的第一门板4031和第二门板4032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第一门体403为一折叠门,这样当打开第一门体403时,可尽可能的减小门体对空间的占用,以适合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应用在具有一定空间限制的场景下,如航运船舶上。
第二门板4032上还设有第六开口部,第六开口部的高度为第二门板4032高度的六分之三至五分之三之间且第六开口部位于第二门板4032靠近中部的位置;第六开口部上通过合页铰接一第三门板40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需要对靠近第二端部4的电池模组或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时,操作人员可不必打开第一门体403或第二门体404,只打开开设在第二端部4中间位置的第三门板406即可通过第六开口部对其内部进行检修和维护,操作便捷省力。
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上述门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还包括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分别设置在第一门板4031、第二门板4032和第二门体404靠近顶部的位置;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 409上均设有活动封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作为预留开口,当需要时,可拆卸掉活动封板后通过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 408和第九开口部409对靠近第二端部4的电池模组或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或者可通过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安装散热装置或空气调节装置。
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上述第七开口部、第八开口部和第九开口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箱体内设有电池模组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模组架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还设有复数根顶板加强梁221,顶板加强梁221设置在顶板2的底部且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顶板加强梁221为方管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顶板2为平板结构,在其底部设置顶板加强梁 221可有效增强顶板2的坚固度,防止顶板2变形弯曲。
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加强梁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运储能集装箱,还包括复数个沿箱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走线架222;走线架222为U形结构,倒扣并固定在顶板加强梁221的底部,走线架222的底部设有复数个走线孔2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箱体内配置的电池模组及设备的电缆电线可通过走线架222进行排布走线并通过走线孔223进行绑扎固定。
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上述结构的走线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走线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结构,例如C字形结构,T字形结构,板状结构等。
参考图13,本实施例的航运储能集装箱还提供一种底架,包括由第一底纵梁、第二底纵梁、第一底端梁和第二底端梁围合构成的结构;第一底纵梁和第二底纵梁之间设有复数根底横梁,底横梁的顶部铺设有地板6,地板6上铺设有防火绝缘层8,防火绝缘层8上设置电池模组轨道7。
本实施例中,防火绝缘层8为甲板敷料层。之所以采用甲板敷料,是因为甲板敷料层具有较佳的保温隔热性能,可当储能集装箱处于极端恶劣环境下时仍保持箱内温度在较为恒定的状态下,以确保箱内电池模组及其附属设备正常工作。同时,甲板敷料可以很好的进行防火绝缘,如果箱内出现较大的着火爆炸事故,该事故也会被封到集装箱中处理,不会蔓延到箱外,影响箱外环境。
再者,在底架处设置甲板敷料层,可以像水泥一样慢慢凝固成型,相对于拼装成型的其他防火绝缘层来说,能够均匀连续成型,使得防火绝缘效果更进一步提高,操作起来也相对方便实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甲板敷料层内部设置有加强筋,这样可以增加甲板敷料层的强度,以承载重量较大的设备。本实施例中,甲板辅料层厚度大于等于40毫米。如果厚度太小,防火绝缘的效果不佳;如果厚度太厚,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会阻碍设备的移动。
其他实施例中,防火绝缘层也可以为岩棉层或者保温陶瓷棉层,也可以为上述三种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地板6上焊接有沿集装箱宽度方向延伸的复数根支撑件9,本实施例中,支撑件9为L形支撑件,例如L形角铁。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轨道7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架设在L形支撑件的顶部的一条边上,L形支撑件的另一条边与地板6呈线连接。本实施例中,复数根支撑件将地板6的上表面分隔成复数个区域,便于在每个区域填充甲板敷料从而形成甲板敷料层8。
L形支撑件具有以下作用:第一,L形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塑形作用,可便于填充敷料并帮助敷料层成型;第二,L形支撑件的顶部用于支撑电池模组轨道7,L形支撑件与其底部的地板6呈线接触,具有最小的接触面积,最大可能的降低散热和预防防火,以保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具有较佳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也保证底架具有非常好的防火绝缘性能;第三,L 形支撑件非常容易加工,加工效率高。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设有复数根电池模组轨道7,电池模组轨道7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架设在L形支撑件的顶部;电池模组轨道7为U形条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L形支撑件对电池模组轨道7起到支撑作用;电池模组轨道7用于安装电池模组架。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底架,一方面防火绝缘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以对箱内电池架起到很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固定牢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框架、侧壁板(1)、顶板(2)、底板、第一端部(3)和第二端部(4)围合构成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箱体内分隔成复数个腔室的隔板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腔室包括设备腔室和电池腔室,所述设备腔室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室由所述隔板组件分割而成至少三个功能区,所述功能区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空间(504)和第二空间(5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板框架(5)和封板;所述隔板框架(5)包括底架(501)、第一侧边架(502)和第二侧边架(503);所述底架(501)水平悬空连接在所述侧壁板(1)上;所述第一侧边架(502)和所述第二侧边架(503)均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侧边架(502)和所述第二侧边架(503)相背连接在所述底架(501)的顶部且所述第一侧边架(502)和所述第二侧边架(503)之间留有所述第一空间(504);所述封板纵向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架(502)和所述第二侧边架(503)上,所述第一侧边架(502)与所述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的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侧边架(503)和另一侧的所述侧壁板(1)之间围合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为敞开状并与集装箱的所述顶板(2)之间留有所述第二空间(5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501)包括外框架(5011)、第一内横梁(5012)和第二内横梁(5013);所述外框架(5011)为矩形;所述第一内横梁(5012)和所述第二内横梁(5013)平行连接在所述外框架(5011)内,和/或,
所述第一侧边架(502)包括第一立柱(5021)、第二立柱(5022)、第三立柱(5023)、第一顶横梁(5024)、第二顶横梁(5025)、第一中横梁(5026)和第二中横梁(5027)连接构成;所述第一顶横梁(5024)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5021)和所述第二立柱(5022)的顶端;所述第二顶横梁(5025)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柱(5022)和所述第三立柱(5023)的顶端;所述第一中横梁(5026)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5021)和所述第二立柱(5022)的中部;所述第二中横梁(5027)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柱(5022)和所述第三立柱(5023)的中部;所述第一顶横梁(5024)和所述第二顶横梁(5025)与集装箱的所述顶板(2)相固定,和/或者,
所述第二侧边架(503)包括第四立柱(5031)、第五立柱(5032)、第六立柱(5033)、第三顶横梁(5034)和第四顶横梁(5035);所述第三顶横梁(5034)连接在所述第四立柱(5031)和所述第五立柱(5032)的顶端;所述第四顶横梁(5035)连接在所述第五立柱(5032)和所述第六立柱(5033)的顶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框架(5)还包括一加强横梁(506),所述加强横梁(506)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柱(5023)和所述第四立柱(5031)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的四周设有角铁边框或铝槽边框;所述角铁边框或所述铝槽边框上及所述隔板框架(5)上均设有装配孔(507),所述角铁边框或所述铝槽边框与所述隔板框架(5)相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3)设有第一开口部(311)、第二开口部(312)、第三开口部(313)、第四开口部(314)和第五开口部(315);所述第一开口部(311)与所述第一空间(504)相通;所述第二开口部(312)与所述第二空间(505)相通;所述第三开口部(313)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所述第四开口部(314)和所述第五开口部(315)均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通;所述第一开口部(311)、所述第二开口部(312)、所述第三开口部(313)、所述第四开口部(314)和所述第五开口部(315)上均设有活动所述封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纵端柱(401)和第二纵端柱(402);所述第二端部(4)设有第一门体(403)和第二门体(404);所述第一门体(403)与所述第一纵端柱(401)通过铰链(405)相铰接;所述第二门体(404)与所述第二纵端柱(402)通过铰链(405)相铰接;所述第一门体(403)和所述第二门体(404)形成一对开门,
所述第一门体(40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门体(404)的宽度;所述第一门体(403)为由通过铰链(405)相铰接的第一门板(4031)和第二门板(4032)构成,
所述第二门板(4032)上还设有第六开口部;所述第六开口部上铰接一第三门板(40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开口部(407)、第八开口部(408)和第九开口部(409);所述第七开口部(407)、所述第八开口部(408)和所述第九开口部(40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板(4031)、所述第二门板(4032)和所述第二门体(404)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第七开口部(407)、所述第八开口部(408)和所述第九开口部(409)上均设有活动所述封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航运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复数根顶板加强梁(221),所述顶板加强梁(221)设置在所述顶板(2)的底部且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顶板加强梁(221)为方管结构,和/或,
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复数个沿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走线架(222);所述走线架(222)倒扣并固定在所述顶板加强梁(221)的底部,所述走线架(222)的底部设有复数个走线孔(223)。
CN202220246336.6U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Active CN218070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6336.6U CN218070017U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6336.6U CN218070017U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0017U true CN218070017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6336.6U Active CN218070017U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0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428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箱体
CN203472503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包固定结构
JP202109511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シル構造
CN110635084A (zh) 一种轨道工程车用动力电池包的安装和防护结构
CN110436066A (zh) 冷藏集装箱
US11953557B2 (en) Arrangement for testing electric car components
CN218070017U (zh) 一种航运储能集装箱
CN217134552U (zh) 一种底架及具有其的储能集装箱
CN209771163U (zh) 车厢及消防车
CN213167842U (zh) 一种轻型高机动器材保障车
CN108001473A (zh) 一种模块化轻量化内燃机车车体
CN210349936U (zh) 一种轨道工程车用动力电池包的安装和防护结构
CN113463810A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方舱的顶部总成架构
CN114407753A (zh) 一种特种运输筒弹装填车
CN216468127U (zh) 一种无骨架消防车厢体及消防车
CN216547800U (zh) 一种高端光刻机航空运输专用集装箱
CN2062714U (zh) 可变体积回收式集装箱
CN214689758U (zh) 中部横梁及具有其的运输车
CN116494751B (zh) 车辆
CN216982272U (zh) 铝材机柜
JP3298776B2 (ja) パネル構造のシェルタ
CN220243211U (zh) 空铁车辆及空铁交通系统
CN216507855U (zh) 一种护罩及应用该护罩的新能源厢式货车
CN219350494U (zh) 一种叉车锂离子电池箱体结构
CN219928550U (zh) 一种敞顶式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