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5120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5120U
CN218065120U CN202222603184.3U CN202222603184U CN218065120U CN 218065120 U CN218065120 U CN 218065120U CN 202222603184 U CN202222603184 U CN 202222603184U CN 218065120 U CN218065120 U CN 218065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fan
cross
cross flow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31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云龙
闫建芳
陈超
许纪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31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5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5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至少形成有换热风道、与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换热风道内的贯流风扇和换热器,贯流风扇包括多个叶轮和挡片,每个叶轮包括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挡片设置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个叶轮上,挡片遮挡对应叶轮的叶片的部分通风面积,以将贯流风扇的通风部分为两个部分,减少通过贯流风扇的气流交汇,使流经贯流风扇的上述两个部分的气流直接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内。本申请将贯流风扇中间的叶片无效化,将贯流风扇沿轴向分为两节,增大了风扇内部气流攒动的阻力,减少了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了贯流风扇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抗风阻能力。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行业内,单面嵌产品多采用贯流风扇形式。贯流风扇、风道系统在家用空调挂机或柜机中应用十分普遍。将贯流风扇应用于单面嵌产品上,由于换热器的布局形式及箱体结构不同,挂机或柜机为上进风下出风或后进风前出风,而单面嵌为下进风下出风,风道系统的设计难度非常大。如果直接采用现有挂机或柜机的设计方案,由于风阻较大,导致出风量降低,风速分布不均匀,室内机容易产生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尤其在空调制冷过程中,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主观听感感受。
如果将这一难题攻克,不仅有利于推进单面嵌的家用化进程,而且对于挂机或柜机解决忽大忽小噪音问题也能够提供技术支撑。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贯流风扇,在贯流风扇的叶片的外围设置了挡片,实现叶片的部分无效化,将贯流风扇沿着轴向分为两部分,增大了风扇内部气流阻力,减少了贯流风扇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两侧的回吸,可以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抗风阻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其内部至少形成有换热风道,以及与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贯流风扇,其设于换热风道内;
换热器,其设于贯流风扇靠近进风口的一侧;
贯流风扇包括:
多个叶轮,叶轮沿着轴向依次设置,每个叶轮包括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
挡片,挡片设置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个叶轮上,挡片遮挡对应叶轮的叶片的部分通风面积,以将贯流风扇的通风部分为两个部分,减少通过贯流风扇的气流交汇,使流经贯流风扇的上述两个部分的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流向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扇还包括:
第一端部,其与沿着轴向上的一侧的叶轮连接,对应叶轮的叶片插入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其与沿着轴向上的另一侧的叶轮连接,对应叶轮的叶片插入第二端部,
驱动件,驱动件与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连接,驱动件经由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带动叶轮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驱动件连接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设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插设在安装孔上,电机带动第一端部、叶片和第二端部转动,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经过未被遮挡的叶片后从出风口流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设置为非圆形孔,安装孔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形状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与壳体连接,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贯流风扇的风扇安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斜置于换热风道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安装架连接,进入换热风道的室内风与换热器换热后流向贯流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片设置在位于对应叶片的中部,以将贯流风扇的通风部分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室内风从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与换热器换热后,流经贯流风扇的两部分,然后从出风口流向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轮还包括端板,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与叶片连接;端板两侧的叶片在轴向上位置对应或不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片包裹在对应叶轮的叶片的外围,以阻止贯流风扇的入风侧的气流经过挡片位置的叶片流向贯流风扇的出风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至少形成有换热风道、与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换热风道内的贯流风扇和换热器,贯流风扇包括多个叶轮和挡片,叶轮沿着轴向依次设置,每个叶轮包括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挡片设置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个叶轮上,挡片遮挡对应叶轮的叶片的部分通风面积,以将贯流风扇的通风部分为两个部分,减少通过贯流风扇的气流交汇,使流经贯流风扇的上述两个部分的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流向室内。本申请通过在贯流风扇中部设置挡片的方式,将贯流风扇中间的部分叶片无效化,从而将贯流风扇沿轴向分为两节,增大了风扇内部气流攒动的阻力,减少了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了贯流风扇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抗风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1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1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1中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1中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1中相关技术中出风口的气流仿真效果;
图6示出了实施例1中出风口的气流仿真效果;
图7示出了图5和图6中气流速度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1中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实施例1中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处的剖面图;
图11是图9中C处的剖面图;
图12示出了实施例2中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实施例2中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爆炸图;
图14示出了实施例2中空调室内机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B处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4中A处的剖面图;
图17示出了实施例2中相关技术中出风口的气流仿真效果;
图18示出了实施例2中出风口的气流仿真效果;
图19示出了图17和图18中气流速度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实施例3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实施例3中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实施例3中空调室内机的隔板和隔板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实施例3中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实施例3中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实施例3中相关技术中出风口的气流仿真效果;
图26示出了实施例3中出风口的气流仿真效果;
图27示出了图25和图26中气流速度示意图;
以上图中:
空调室内机100;进风口1;出风口2;壳体3;
换热风道31;贯流风扇4;换热器5;入风侧41;出风侧42;
安装板32;侧板33;底板34;安装座35;
叶轮43;挡片44;叶片431;
第一端部45;第二端部46;驱动件47;
电机471;输出轴472;安装孔473;
主体杆部4721;插接杆部4722;
安装架6;风扇安装腔61;电器箱体安装腔62;端板432;
挡板404;第一内风道405;第二内风道406;
隔板414;第一出风腔415;第二出风腔416;辅助座63;
隔板支架64;安装部4141;阻挡部41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实施例1: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100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参照图1,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3,壳体3内部至少形成有换热风道31,用于容纳空调风流动,以及和换热风道31连通的进风口1和出风口2,换热风道31内部还安装有制冷系统、风机系统和电控部件等。
风机系统具体设置为贯流风扇4,贯流风扇4横置在出风口2对应的换热风道31内,以便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和送风效率。
另外,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5,换热器5设置在贯流风扇4靠近进风口1的一侧,即,贯流风扇4的入风侧41,换热器5倾斜放置在换热风道31中,以增大进入换热风道31的气流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贯流风扇4运行时,通过进风口1将室内空气吸入换热风道31,首先与换热器5进行换热后,在通过贯流风扇4的入风侧41进入贯流风扇4并从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流出,最后从出风口2流向室内,依此完成循环对室内的降温或升温。
参照图2,壳体3至少包括安装板32、侧板33和底板34,安装板32、侧板33和底板34围设形成方形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换热风道31,底板34安装在安装板32的一部分的相对侧,底板34一侧形成有出风口2和进风口1,以实现单面嵌室内空调机的单面进风出风,侧板33用于封闭空调室内机100的侧边,安装板32用于安装固定空调室内机100,安装板32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安装座35,当空调室内机100内置在房屋吊顶并隐藏其中时,安装板32通过安装座35与吊顶的固定以辅助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
上述结构中换热风道31中的风阻很大,导致出风量降低,风速分布不均匀,会在风道内形成涡流,空调室内机100容易产生忽大忽小的喘声噪声,尤其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下,噪声更加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对贯流风扇4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参照图3,贯流风扇4包括多个叶轮43和挡片44,叶轮43沿着轴向依次设置,每个叶轮43又包括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431,挡片44设置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个叶轮43上,挡片44遮挡对应叶轮43的叶片431的部分通风面积,以将贯流风扇4的通风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减少通过贯流风扇4的气流的交汇,使得流经贯流风扇4的上述两个部分的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2流向室内。
本申请通过在贯流风扇4的中间设置挡片44的方式,遮挡住叶轮43的有效通风面积,实现贯流风扇4的中间部分的叶片431无效化,将贯流风扇4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增大了贯流风扇4内部攒动的阻力,减少了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贯流风扇4出风侧42产生的涡流,减少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4抗风阻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以采用40目密度滤网为例,抗风阻能力可以提高3层以上。通过仿真手段也可以看到明显差异,参照图5-7,图5为相关技术中抗风阻的仿真效果,图6为本实施例中抗风阻的仿真效果,图7为图5、图6中数值说明图。
明显可知,在贯流风扇4增加中间的挡片44后,图6与图5对比可见左端涡流消失,静压值明显提高,有效优化出风口2风速分布不均匀,减少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贯流风扇4还包括第一端部45、第二端部46和驱动件47,其中第一端部45与沿着轴向上的一侧的叶轮43连接,对应叶轮43的叶片431插入第一端部45,第二端部46与沿着轴向上的另一侧的叶轮43连接,对应叶轮43的叶片431插入第二端部46,驱动件47与第一端部45或第二端部46连接,驱动件47经由第一端部45或第二端部46带动叶轮43转动。具体的,第一端部45和第二端部46分设在叶轮43的两端,并分别与靠近最边上的叶轮43进行连接,驱动件47与第一端部45固定连接,驱动件47通过第一端部45带动叶轮43转动,以带动换热风道31内的气流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贯流风扇4还可以有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431、第一端部45和第二端部46组成,在叶片431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为环形板,环形板上设置有通孔,叶片431穿过通孔,通过设置环形板可以提高贯流风扇4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在叶片43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挡片44,以遮挡叶片431的部分通风面积,将叶片431的整个通风面积分为两个部分,以减少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贯流风扇4出风侧42产生的涡流,减少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4抗风阻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与驱动件47连接的第一端部45或第二端部46上设置有安装孔473(图中为示出),安装孔473与驱动件47的输出轴472固定连接。具体的,安装孔473设置为沿着轴向方向上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驱动件47可以设置为电机471,电机471的输出轴472插设在安装孔473上,电机471带动第一端部45、叶片431、第二端部46转动,经换热器5换热后的气流经过未被遮挡的通风面积后从出风口2流至室内。具体的,电机471的输出轴472的外端面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安装孔473的内侧面相应的包括至少两个平面,以便电机471和贯流风扇4实现装配连接。同时,输出轴472和安装孔473之间具有间隙,输出轴472的外端面与其邻近的固定孔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0.09mm-0.12mm,将贯流风扇4与电机471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原来的螺钉连接改为键连接,在节省了螺钉的同时,更节省了安装时间,并且装拆操作十分简单。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471的输出轴472具有主体杆部4721和插接杆部4722,其中插接杆部4722插设于安装孔473内。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孔473设置为非圆形孔,安装孔473与电机471的输出轴472的形状适配。具体的,电机471的输出轴472具有方形纵截面或者部分平面部分弧形的纵截面,安装孔473的纵截面配合设置为方形纵截面或者部分平面部分弧形的纵截面。输出轴472和安装孔473的形状一致,在安装时,直接将输出轴472插到安装孔473内接口,利用非圆形孔定位,避免了电机471和贯流风扇4之间发生脱节,保证了电机471和贯流风扇4的稳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45的中心区域处朝向第二端部46一侧延伸形成有辅助安装部4141(图中为示出);辅助安装部4141上沿左右方向开设安装孔473。通过在第一端部45上形成辅助安装部4141,在辅助安装部4141上开设安装孔473,可以无需增加第一端部45的整体厚度,即可保证输出轴472和安装孔473有较大的配合面积;同时,通过将电机471启动瞬间的作用力分散到长轴形的安装孔473上,可以防止塑料材质的第一端部45因扭力太大而出现破裂。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图8,换热风道31内还包括安装架6,安装架6与壳体3连接,安装架6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贯流风扇4的风扇安装腔61,风扇安装腔61与出风口2、换热风道31连通,经过换热风道31内的气流进入风扇安装腔61,然后经过出风口2进入室内。具体的,安装架6上形成风扇安装腔61和电器箱体安装腔62,参照图1-2,贯流风扇4安装在风扇安装腔61内,电器箱体(图中未示出)安装于电器箱体安装腔62内,电机471利用支架和橡胶垫等设置于贯流风扇4的第一端板432的左端,支架用于安装支撑电机471,便于装拆,橡胶垫设置与电机471和安装架6之间,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11,换热器5斜置于换热风道31内,换热器5的一端与安装架6连接,进入换热风道31的室内风与换热器5换热后流向贯流风扇4。具体的,在换热器5的端板432和贯流风扇4之间设置有连接部件,以提高换热器5和贯流风扇4的整体的稳定性。具体的,参照图10,空调室内机100的设置挡片44的对应位置的剖面图,此位置的气流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后,不经过挡片44。参照图11,此为空调室内机100不设置挡片44的位置的剖面图,此位置的气流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后,经过贯流风扇4后,经出风口2流向室内。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挡片44设置在位于对应叶片431的中部,以将贯流风扇4的通风部分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室内风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与换热器5换热后,流经贯流风扇4的两部分,然后从出风口2流向室内。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4,叶轮43还包括端板432,端板432上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与叶片431连接;端板432两侧的叶片431在轴向上位置对应或不对应。具体的,叶轮43包括叶片431和设置在叶片431沿着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端板432,当多个叶轮43进行连接时,相邻的两组叶片431可以共用同一个端板432,以尽量扩大叶轮43的有效通风率,可以在端板432的单面或上面设置插接槽,以配合安装叶片431,其中,端板432两侧的叶片431可以在轴向上对应,当然,也可以错开。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挡片44包裹在对应叶轮43的叶片431的外围,以阻止贯流风扇4的入风侧41的气流经过挡片44位置的叶片431流向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具体的,挡片44设置为环形结构,其套设在叶片431的外围,并阻挡对应部分叶片431的通风情况,改变叶片431的通风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内部形成换热风道31的壳体3,设置在壳体3内的贯流风扇4和换热器5,贯流风扇4包括可以通过转动改变气流走向的叶轮43,叶轮43上包括了多个周向设置的叶片431,叶片431之间构成通风的空间,通过在中间位置的叶片431上设置挡片44,使遮挡住的叶片431部分无法通风,实现贯流风扇4中间部分叶片431的无效化,从而将贯流风扇4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增大了风扇内部攒动的阻力,减少了风扇安装腔61内部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换流风扇抗风阻能力,有效优化出风口2风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减少出风口2处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对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进行改进,通过在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内设置挡板404,将贯流风扇4的内部沿着轴向分为两部分,以解决当前贯流风扇4噪声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3,壳体3的内部至少形成有换热风道31,以及与换热风道31连通的进风口1和出风口2,还包括设置在换热风道31的贯流风扇4和换热器5,换热器5设置在贯流风扇4靠近进风口1的一侧,其中,参照图12-13,贯流风扇4包括多个叶轮43以及设置在叶轮43内部的挡板404,每个叶轮43包括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431,通过设置挡板404将贯流风扇4内风道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定义被分为两部分的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分为第一内风道405和第二内风道406,以阻挡贯流风扇4的两部分的风道之间的气流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贯流风扇4内部设置挡片44的方式,将贯流风扇4的内部沿轴向分为两节,增大了风扇内部气流攒动的阻力,减少了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了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4抗风阻能力。
为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效果,以40目密度滤网为例,抗风阻能力可以提高3层以上。通过仿真手段也可以看到明显差异,参照图17-19,可以得到出风口2的风速,其中,空白区域是风速大于0的区域。图18是贯流风扇4增加挡板404后的情况,与图17对比可见,左端涡流消失,风速明显提高,有效优化风速分布不均匀,减少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
参照图14-16,挡板404设置在位于对应叶片431的中部,以将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室内风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与换热器5换热后,流经贯流风扇4的两部分(第一内风道405和第二内风道406),然后从出风口2流向室内。
具体的,参照图15,空调室内机100的设置挡板404的对应位置的剖面图,此位置的气流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后,不经过挡板404。参照图16,此为空调室内机100不设置挡板404的位置的剖面图,此位置的气流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后,经过贯流风扇4后,经出风口2流向室内。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挡板404的形状与贯流风扇4的纵截面的形状相配合,具体的,挡板404设置为圆形结构,置于贯流风扇4内风道的中间。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贯流风扇4的一侧设置驱动件47,驱动件47进一步设置为电机471,电机471的输出轴472插设在安装孔473上,电机471带动第一端部45、叶片431、第二端部46转动,将换热器5换热后的气流分别进入第一内风道405和第二内风道406,然后输出到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然后在经过出风口2流至室内。以在气流的流动过程中进行分流,使贯流风扇4的第一内风道405和第二内风道406中的气流不进行混流,减少单侧涡流的产生,有效解决了出风口2风速分布不均匀和噪声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挡板404设置在位于对应叶片431的中部,以将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室内风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风道31,与换热器5换热后,流经贯流风扇4的两部分,然后从出风口2流向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实施例1中的贯流风扇4的改进,即,贯流风扇4的叶片431的外围设置有挡片44,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包括用于遮挡贯流风扇4通风面积的挡片44和设置在贯流风扇4内风道的挡板404,以将贯流风扇4的通风部分一分为二,以解决单面嵌的空调室内机100的贯流风扇4的风阻过大以及噪声问题。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实施例1中对贯流风扇4的改进,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仅采用设置在贯流风扇4内风道的挡板404,以将贯流风扇4的通风部分一分为二,以解决单面嵌的空调室内机100的贯流风扇4的风阻过大以及噪声问题。
关于本实施例中除了贯流风扇4之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结构大致相同,此处不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内部形成换热风道31的壳体3,设置在壳体3内的贯流风扇4和换热器5,贯流风扇4包括可以通过转动改变气流走向的叶轮43,叶轮43上包括了多个周向设置的叶片431,叶片431之间构成通风的空间,通过在中间位置的叶片431的中间上设置挡板404,使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分为两个部分,减少两侧的气流彼此之间的干扰,增大了风扇内部攒动的阻力,减少了风扇安装腔61内部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换流风扇抗风阻能力,有效优化出风口2风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减少出风口2处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对贯流风扇4所处的换热风道31进行改进,以将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分为了两个部分,以解决流出贯流风扇4的气流之间的交汇产生涡流或导致风速不均的问题,进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4抗风阻的能力,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2的噪声。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0-21,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3,壳体3内部至少形成换热腔和换热腔连通的风扇安装腔61,以及与换热腔连通的进风口1、与风扇安装腔61连通的出风口2。风扇安装腔61中横置安装有贯流风扇4,换热器5倾斜放置在换热腔中。室内风从进风口1进入换热腔,与换热器5换热后进入风扇安装腔61,然后从出风口2流至室内。
为了解决出风口2的噪声问题,在风扇安装腔61内,贯流风扇4外设置有隔板414,隔板414设置在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隔板414将风扇安装腔61的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出风腔415和第二出风腔416,经过贯流风扇4的气流分别流入第一出风腔415和第二出风腔416后经出风口2流入室内,以阻挡第一出风腔415的气流和第二出风腔416的气流交汇混风。具体的,隔板414将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的风道分为两部分,可以命名为第一出风腔415和第二出风腔416,使流经上述两部分的气流彼此独立,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问题,经过换热器5换热的气流经过贯流风扇4后分别流入第一出风腔415和第二出风腔416,然后经过出风口2流至室内。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解决了单面嵌空调室内机100由于风道阻力大,风扇长,容易在出风口2两侧产生回吸,出风口2风速不均匀导致的忽大忽小的噪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贯流风扇4的入风侧41指的是换热器5端,即流经贯流风扇4的气流的上游,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指的是靠近出风口2的一侧,即流经贯流风扇4的气流的下游。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效果,以采用40目密度滤网为例,抗风阻能力可以提高3层以上。通过仿真手段也可以看到明显差异,参照图25-27。
在贯流风扇4增加中间的挡片44后,图26与图25对比可见左端涡流消失,静压值明显提高,有效优化出风口2风速分布不均匀,减少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
参照图24,换热风道31内还包括安装架6,安装架6与壳体3连接,安装架6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贯流风扇4的风扇安装腔61,风扇安装腔61与出风口2、换热风道31连通,经过换热风道31内的气流进入风扇安装腔61然后经过出风口2进入室内。安装架6上设置有配合贯流风扇4安装的辅助座63,辅助座63的形状与贯流风扇4的所连接的电机471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分割贯流风扇4出风侧42的风道,安装架6的内围与隔板414的远离贯流风扇4的一侧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2、图24,在风扇安装腔61中设置有隔板支架64,隔板支架64的两侧安装在风扇安装腔61上,隔板支架64打横放在风扇安装腔61中,隔板支架64的顶部朝向风扇安装腔61的一侧设置有隔板414,隔板414用于分割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的风道。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2,隔板414包括安装部4141和阻挡部4142,安装部4141与隔板支架64连接,阻挡部4142与安装部4141连接,阻挡部4142靠近贯流风扇4的一侧的形状与贯流风扇4的外围的形状相配合,阻挡部4142远离贯流风扇4的一侧的形状与安装架6的内周的形状相配合,以更好的隔离两侧的风道,阻挡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的气流相互干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贯流风扇4还包括第一端部45、第二端部46和驱动件47,其中第一端部45与沿着轴向上的一侧的叶轮43连接,对应叶轮43的叶片431插入第一端部45,第二端部46与沿着轴向上的另一侧的叶轮43连接,对应叶轮43的叶片431插入第二端部46,驱动件47与第一端部45或第二端部46连接,驱动件47经由第一端部45或第二端部46带动叶轮43转动。具体的,第一端部45和第二端部46分设在叶轮43的两端,并分别与靠近最边上的叶轮43进行连接,驱动件47与第一端部45固定连接,驱动件47通过第一端部45带动叶轮43转动,以带动换热风道31内的气流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件47设置为电机471,电机471的输出轴472插设在安装孔473上,电机471带动第一端部45、叶片431和第二端部46转动,室内风经过进风口1进入换热腔,与换热腔内的换热器5换热后,经过贯流风扇4后进入第一出风腔415和第二出风腔416,然后从出风口2流至室内,完成空调室内机100的气流循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单面嵌风道中部设置挡片44的方式,增大风扇中间部分的出风阻力,从而将贯流风扇4风场从中部分为两节,减少了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了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贯流风扇4抗风阻能力。
关于本实施例中除了贯流风扇4以及贯流风扇4的出风口2侧的风道之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结构大致相同,此处不加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实施例1中的贯流风扇4的改进,即,贯流风扇4的叶片431的外围设置有挡片44,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包括用于遮挡贯流风扇4通风面积的挡片44和设置在贯流风扇4内风道的挡板404,以将贯流风扇4的通风部分一分为二,以解决单面嵌的空调室内机100的贯流风扇4的风阻过大以及噪声问题。
或者,可以包括实施例1中的贯流风扇4的改进,即,贯流风扇4的叶片431的外围设置有挡片44,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包括用于遮挡贯流风扇4通风面积的挡片44以及设置在风腔中隔板414。
或者,可以包括实施例2中的贯流风扇4的改机,即,贯流风扇4的内风道设置有挡板404,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包括设置在贯流风扇4内风道的挡板404以及设置在风腔中隔板414。
或者同时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对贯流风扇4的改进,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包括用于遮挡贯流风扇4通风面积的挡片44、设置在贯流风扇4内风道的挡板404以及设置在风腔中隔板414。
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实施例1、2中对贯流风扇4的改进,使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4仅采用在风腔中设置隔板414,以将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一分为二,以解决单面嵌的空调室内机100的贯流风扇4的风阻过大以及噪声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内部形成风扇安装腔61和换热腔的壳体3,设置在风扇安装腔61内的贯流风扇4和设置在换热腔内的换热器5,贯流风扇4包括可以通过转动改变气流走向的叶轮43,叶轮43上包括了多个周向设置的叶片431,叶片431之间构成通风的空间,通过在贯流风扇4的出风侧42设置隔板414,将出风侧42的风道分割为两部分,减少两部分的风道内的气流的交汇,增大贯流风扇4中间部分的出风阻力,从而将贯流风扇风场从中部分为两节,减少了风扇安装腔61内部气流轴向的附壁效应,减少贯流风扇4内部气流流动,减少了出风口2两侧的回吸,从而大幅度提高换流风扇抗风阻能力,有效优化出风口2风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减少出风口2处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至少形成有换热风道,以及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贯流风扇,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换热器,其设于所述贯流风扇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所述贯流风扇包括:
多个叶轮,所述叶轮沿着轴向依次设置,每个叶轮包括多个沿着周向设置的叶片;
挡片,所述挡片设置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个叶轮上,所述挡片遮挡对应所述叶轮的叶片的部分通风面积,以将所述贯流风扇的通风部分为两个部分,减少通过所述贯流风扇的气流交汇,使流经所述贯流风扇的上述两个部分的气流直接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扇还包括:
第一端部,其与沿着轴向上的一侧的叶轮连接,对应所述叶轮的叶片插入所述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其与沿着轴向上的另一侧的叶轮连接,对应所述叶轮的叶片插入所述第二端部,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驱动件经由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带动所述叶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插设在所述安装孔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二端部转动,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经过未被遮挡的通风面积后从所述出风口流至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为非圆形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形状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贯流风扇的风扇安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斜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进入所述换热风道的室内风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流向所述贯流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设置在位于对应所述叶片的中部,以将所述贯流风扇的通风部分沿着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室内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流经所述贯流风扇的两部分,然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叶片连接;所述端板两侧的叶片在轴向上位置对应或不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包裹在对应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外围,以阻止所述贯流风扇的入风侧的气流经过所述挡片位置的叶片流向所述贯流风扇的出风侧。
CN202222603184.3U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06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184.3U CN218065120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184.3U CN218065120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5120U true CN218065120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3184.3U Active CN218065120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5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41292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設置構成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180651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809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182376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478809U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1464041A (zh) 吊顶式空调器四风口导风叶片结构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4845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050007388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내기
CN21374701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739429U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21506243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869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79156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54265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01129803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133002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57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