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50058U -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50058U
CN218050058U CN202220472125.4U CN202220472125U CN218050058U CN 218050058 U CN218050058 U CN 218050058U CN 202220472125 U CN202220472125 U CN 202220472125U CN 218050058 U CN218050058 U CN 218050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mandrel
exchange tube
liquid fill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21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连发
刘旭
董晨晨
高志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4721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50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50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50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夹具组,所述夹具组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外部换热管的夹管孔;用于伸入换热管内部的复合充液杆,所述复合充液杆上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用于与所述夹管孔内外配合夹紧换热管。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换热管管壁被夹变形,同时提高换热管的夹紧质量,避免破坏换热管内部的内螺纹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属于暖通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的管翅式换热器主要由无缝内螺纹铜管与亲水铝箔翅片组成,两者通过内压力胀接在一起,换热管的换热效果主要受由换热管与翅片胀接的紧密程度的影响。胀接方法可分为机械胀接、流体胀接、橡胶胀接和爆炸胀接等几种,目前国内的空调生产企业大多采用机械胀接。机械胀接是通过将胀珠压入换热管内部使换热管外径增大,使其与翅片紧密贴合。机械胀接过程中胀珠在换热管内部的挤压会破坏管子内螺纹,而且胀接长度有限,受胀杆长度制约。而使用流体胀接,胀接时管子内部压力处处相等,管子各个部位实现同时胀接,而且流体不会对管子内螺纹造成损伤和不受管子长度制约。流体胀接需要注意流体的密封问题,密封不严会导致胀接压力不足影响胀接质量。目前多用密封圈对流体进行密封,但密封圈存在老化、磨损、破裂等失效形式,使用寿命有限。另外在换热管的生产流程中,除了胀管还需要对换热管口部进行扩口,以及需要对换热管之间进行焊接连接。胀管与扩口分为两道工序,不但过程复杂,而且更换工具耗时费力。若是将胀管与扩口合并为一道工序,则降低生产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在换热管的胀接及扩口过程中,换热管夹紧的可靠性也影响到胀接质量,尤其当换热管为薄壁管材时。薄壁管材容易被夹变形,夹得轻,则夹紧力不足,夹得重,则会夹变形,变形后通过管材的弹性变形而提供的摩擦力不够,夹紧力也不足,当胀接及扩口过程中,管材会发生径向移动,这会导致扩口不到位以及胀接时轴向收缩过大,影响扩口及胀接质量。
目前,针对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装置以及包含针对换热管的胀接、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也均有提出,其中,例如,公开号为CN211614075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该装置利用设在固定模座锥形孔内的由一组夹块组成的锥形管夹来夹紧换热管,并通过充压头和锥形管夹内腔上配合的弧形和阶梯来实现换热管扩口及硬密封,该装置不需要密封圈就能实现密封,解决了目前流体胀接换热管过程中换热管产生弯曲、密封圈损耗高以及密封可靠性不佳问题,但锥形管夹在合拢后无法进一步夹紧,且材料较软的薄壁管时容易被夹变形,无法为扩口及胀接过程提供足够的夹紧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能够避免换热管管壁被夹变形,同时提高换热管的夹紧质量,避免破坏换热管内部的内螺纹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避免换热管管壁被夹变形,同时提高换热管的夹紧质量,避免破坏换热管内部的内螺纹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夹具组,所述夹具组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外部换热管的夹管孔;用于伸入换热管内部的复合充液杆,所述复合充液杆上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用于与所述夹管孔内外配合夹紧换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夹具组,所述夹具组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外部换热管的夹管孔;用于伸入换热管内部的复合充液杆,所述复合充液杆上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用于与所述夹管孔内外配合夹紧换热管。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夹具组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夹具凹模,所述夹具凹模上设有半圆凹槽,2个所述夹具凹模的半圆凹槽组合构成夹管孔;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芯轴配合的夹紧段;所述夹紧段的内壁直径小于换热管的原始外壁直径;所述芯轴的外壁直径小于换热管的原始内壁直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夹紧段内壁直径与所述芯轴外壁直径的差值小于换热管管壁厚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该装置还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凹模放置孔,所述凹模放置孔的内壁为楔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夹具凹模外侧的楔块;所述楔块用于与所述凹模放置孔内壁配合夹紧所述夹具凹模。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上固定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模放置孔内壁,用于限制所述楔块或所述夹具凹模嵌入深度的凹模放置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该装置还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上设置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用于放置换热管远离所述上固定板的一端;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上固定板之间,所述定位套筒用于限制和固定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上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定位套筒通过螺栓与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复合充液杆包括:充液杆主体,所述充液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充液管道,所述芯轴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的芯轴放置段上;所述芯轴放置段位于所述充液杆主体的一端;顶尖,所述顶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芯轴放置段端部;所述顶尖与所述充液杆主体的台阶端面共同限制所述芯轴移动范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复合充液杆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在所述芯轴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充液杆主体的台阶端面上;所述弹簧用于保持所述芯轴与所述顶尖贴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复合充液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液杆主体上,位于所述芯轴放置段一侧的充液杆扩口段,所述凹模扩口段用于通过挤压扩大外部换热管的端口;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模扩口段配合的凹模扩口段。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夹管孔的数量为2个;一个所述夹管孔用于与换热管的一个端口配合,另一个所述夹管孔用于与换热管的另一个端口配合,所述换热管为U型换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先将复合充液杆上的芯轴伸入换热管端口内的指定位置,利用夹具组上的夹管孔对该位置处的换热管进行夹紧,由于有芯轴在换热管内做支撑,能够避免换热管管壁被夹变形,同时提高换热管的夹紧质量,避免破坏换热管内部的内螺纹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简单实用,不但可在无须密封圈的情况下实现换热管管端处的硬密封,并将换热管的流体压力胀接与管端扩口两道工序整合一体化,还能通过充液杆在管材夹紧之前将芯轴送入管子内部的夹紧位置实现辅助夹紧,在换热管只发生很小变形的情况下为换热管扩口及胀接过程提供了足够的夹紧力,解决了因密封圈磨损导致的密封不可靠以及在胀接过程中因为管子夹紧力不足导致的轴向收缩问题,提高了胀接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复合充液杆1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充液杆主体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具凹模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固定板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复合充液杆1;充液杆主体11;充液杆扩口段111;芯轴放置段112;弹簧12;芯轴13;顶尖14;夹具凹模2;凹模扩口段21;夹紧段22;上固定板3;凹模放置孔31;凹模放置台 32;换热管4;定位套筒5;下固定板6;螺栓7;楔块8;夹管孔A2;U型凹槽A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夹具组,所述夹具组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外部换热管4的夹管孔A2;用于伸入换热管4内部的复合充液杆1,所述复合充液杆1上设置有芯轴13,所述芯轴13用于与所述夹管孔A2内外配合夹紧换热管4。
本申请提供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先将复合充液杆上的芯轴伸入换热管端口内的指定位置,利用夹具组上的夹管孔对该位置处的换热管进行夹紧,由于有芯轴在换热管内做支撑,能够避免换热管管壁被夹变形,同时提高换热管的夹紧质量,避免破坏换热管内部的内螺纹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部换热管4为外部环境特征,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作用的对象。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具组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夹具凹模2,所述夹具凹模2上设有半圆凹槽,2个所述夹具凹模2的半圆凹槽组合构成夹管孔A2;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芯轴13配合的夹紧段22;所述夹紧段22的内壁直径小于换热管4的原始外壁直径;所述芯轴13的外壁直径小于换热管4的原始内壁直径。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段22内壁直径与所述芯轴13外壁直径的差值小于换热管4管壁厚度的两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夹紧效率,避免换热管在夹紧过程中出现变形,内部结构破损。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上固定板3,所述上固定板3 上设置有凹模放置孔31,所述凹模放置孔31的内壁为楔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夹具凹模2外侧的楔块8;所述楔块8用于与所述凹模放置孔31内壁配合夹紧所述夹具凹模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楔块8用于与所述凹模放置孔31的内壁配合,在所述楔块8随所述夹具凹模2进入所述凹模放置孔31的过程中,使得2个所述夹具凹模2相互贴近,组合构成夹管孔A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夹具凹模的夹紧速度。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板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模放置孔31内壁,用于限制所述楔块8或所述夹具凹模2嵌入深度的凹模放置台3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夹具组过度夹紧。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下固定板6,所述下固定板6 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3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6上设置有U型凹槽A3;所述U型凹槽A3用于放置换热管4远离所述上固定板3的一端;定位套筒5,所述定位套筒5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6和所述上固定板3之间,所述定位套筒5用于限制和固定所述下固定板6和所述上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所述定位套筒5通过螺栓7与所述下固定板6、所述上固定板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夹紧、扩口、充液过程中,对换热管的夹紧效果和质量。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充液杆1包括:充液杆主体11,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充液管道,所述芯轴13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芯轴放置段112上;所述芯轴放置段112位于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一端;顶尖14,所述顶尖1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芯轴放置段112端部;所述顶尖14与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台阶端面共同限制所述芯轴13移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芯轴活动设置在芯轴放置段,能够实现芯轴在配合夹紧过程中,充液杆主体在换热管内的小范围移动,进而实现扩口动作。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充液杆1还包括:弹簧12,所述弹簧12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上,所述弹簧12的一端抵触在所述芯轴13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台阶端面上;所述弹簧12用于保持所述芯轴13与所述顶尖14贴合。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充液杆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上,位于所述芯轴放置段112一侧的充液杆扩口段111,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用于通过挤压扩大外部换热管4的端口;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 配合的凹模扩口段2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液杆扩口段和凹模扩口段实现对换热管端口的扩口动作。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管孔A2的数量为2个;一个所述夹管孔A2用于与换热管4的一个端口配合,另一个所述夹管孔A2用于与换热管4的另一个端口配合,所述换热管4为U型换热管。
实施例1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夹具组,所述夹具组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外部换热管4的夹管孔A2;用于伸入换热管4内部的复合充液杆1,所述复合充液杆1上设置有芯轴13,所述芯轴13用于与所述夹管孔A2内外配合夹紧换热管 4。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夹具组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夹具凹模2,所述夹具凹模2上设有半圆凹槽,2个所述夹具凹模2的半圆凹槽组合构成夹管孔A2;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芯轴13配合的夹紧段22;所述夹紧段22的内壁直径小于换热管4的原始外壁直径;所述芯轴13的外壁直径小于换热管4的原始内壁直径。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夹紧段22内壁直径与所述芯轴13外壁直径的差值小于换热管4 管壁厚度的两倍。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该装置还包括:上固定板3,所述上固定板3上设置有凹模放置孔 31,所述凹模放置孔31的内壁为楔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夹具凹模2外侧的楔块8;所述楔块 8用于与所述凹模放置孔31内壁配合夹紧所述夹具凹模2。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所述上固定板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模放置孔31内壁,用于限制所述楔块8或所述夹具凹模2嵌入深度的凹模放置台32。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4,只是该装置还包括:下固定板6,所述下固定板6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3 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6上设置有U型凹槽A3;所述U型凹槽A3用于放置换热管4远离所述上固定板3的一端;定位套筒5,所述定位套筒5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6和所述上固定板3之间,所述定位套筒5用于限制和固定所述下固定板6和所述上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所述定位套筒5通过螺栓7与所述下固定板6、所述上固定板3连接。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复合充液杆1包括:充液杆主体11,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充液管道,所述芯轴13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芯轴放置段112上;所述芯轴放置段112位于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一端;顶尖14,所述顶尖1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芯轴放置段112端部;所述顶尖14与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台阶端面共同限制所述芯轴13移动范围。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复合充液杆1还包括:弹簧12,所述弹簧12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上,所述弹簧12的一端抵触在所述芯轴13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台阶端面上;所述弹簧12用于保持所述芯轴13与所述顶尖14贴合。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复合充液杆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上,位于所述芯轴放置段112一侧的充液杆扩口段111,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用于通过挤压扩大外部换热管4的端口;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配合的凹模扩口段21。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夹管孔A2的数量为2个;一个所述夹管孔A2用于与换热管4的一个端口配合,另一个所述夹管孔A2用于与换热管4的另一个端口配合,所述换热管4为U型换热管。
需要补充的是,具体实施例1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包括复合充液杆1、上固定板3、夹具凹模2、下固定板6、支撑套筒。所述复合充液杆1由充液杆主体11、弹簧、中空的芯轴和挡尖组成;所述充液杆主体11包括最上部的连接段、中部的充液杆扩口段111和最下部的芯轴放置段112,沿中心轴有贯穿上下的进液孔;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的最上端外壁呈锥形,最下端呈弧形;所述芯轴放置段112最上端为圆柱台阶,最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挡尖下端外壁呈自上而下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内部沿中心轴设有通孔且上端为螺纹孔;所述弹簧、芯轴自上而下安装在芯轴放置段112,挡尖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芯轴放置段112最下端。
所述夹具凹模2由若干瓣组成,在其分模线上设有凹模孔,所述凹模孔上端部分为凹模扩口段21,下端为夹紧段22,所述凹模扩口段21设有与充液杆扩口段111间隙配合的弧形和锥形;
所述上固定板3中央设有凹模放置孔31,周边设有连接孔,所述凹模放置孔31的内设有能支撑夹具凹模2的凹模放置台32;所述下固定板6周边设有连接孔,中央处有一凹槽;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6通过支撑套筒和长螺栓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方案中,在未夹紧铜管之前复合充液杆1上的芯轴被弹簧一直推着与顶尖上表面保持着接触,防止芯轴在换热管内部移动时因触碰换热管内壁产生的摩擦力而在复合充液杆 1的芯轴放置段112上滑动,保证芯轴能准确地被送到换热管的夹紧位置;夹具凹模2的夹紧段22可在夹紧换热管时使此处换热管产生变形,使换热管内表面被压紧到芯轴外表面上,形成凹模夹紧段22内壁-管子-芯轴外壁互相紧紧贴合的结构,产生足够的夹紧力;下固定板 6上的凹槽的作用在于,在装夹换热管时,换热管的下端放进凹槽中,可限制换热管在径向上的移动,可防止换热管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弯曲。
所述进液孔外接供压系统
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最下端弧形面的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所述充液杆芯轴放置段112 的最上端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且大于芯轴放置段112其余部分的外径。所述芯轴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所述挡尖最上端外径不大于芯轴外径。所述芯轴长度大于夹紧段22长度。
所述夹具凹模2由楔块8推动合拢,所述楔块8放在凹模放置孔31中,所述凹模放置孔 31中设由与楔块8表面相配合的斜面。所述支撑套筒的高度全都一致。
上述提供的具体实施例1能通过充液杆在管材夹紧之前将芯轴送入管子内部的夹紧位置实现辅助夹紧,在换热管只发生很小变形的情况下为换热管扩口及胀接过程提供了足够的夹紧力,解决了在胀接过程中因为管子夹紧力不足导致的轴向收缩问题,提高了胀接质量。
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装过程:组装过程分为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6的组装和复合充液杆1的组装,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6利用螺栓与定位套筒5组装到一起,定位套筒5套在螺栓上,定位套筒5在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6之间起到支撑上固定板3的作用,且所用定位套筒5高度相同以保证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6互相平行,调整上固定板 3位置,当下固定板6上的凹槽位于上固定板3的凹模放置孔31的正下方时在螺栓上拧紧螺母将上固定板3与与下固定板6的连接紧固,;在复合充液杆1的组装中,先后将弹簧与芯轴套到充液杆主体11的芯轴放置段112上,再将挡尖通过螺纹连接组装到充液杆主体11的最下端。
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使用过程:先将夹具凹模2放到凹模放置孔31的凹模放置台32上,本例中夹具凹模2由两瓣组成,然后将换热管4竖直放到两瓣夹具凹模2中间,调整换热管4位置,使其位于凹模放置孔31的正中位置,且其上端与夹具凹模2上表面平齐,此时换热管4下端弯曲处部分放入下固定板6的凹槽中,然后将两个楔形块分别放到两瓣夹具凹模2的外侧,推动夹具凹模2初步夹住换热管4,此时管子未发生变形,然后将两个复合充液杆1的下端作为前端同时插入换热管4的两管口,当复合充液杆1上的芯轴位于夹具凹模2的夹紧段22的中间位置时停止继续插入,然后下压两个楔块8以此来推动两瓣夹具凹模2互相合拢直到完全合拢,夹具凹模2的夹紧段22将管子夹紧变形使管子内壁与芯轴外壁贴紧,形成凹模夹紧段22内壁-管子-芯轴外壁互相紧紧贴合的结构,而实现管子的夹紧,然后同时进给两复合充液杆1,当复合充液杆1前进到其充液杆扩口段111的外壁轮廓与夹具凹模2的内壁轮廓吻合时停止轴向进给,此过程中管子因复合充液杆1的轴向压力及复合冲液杆外壁的弧形和锥形发生塑性变形,完成扩口及硬密封,然后开启供压系统,进行换热管4的胀管操作,在换热管4胀管完成后,复合充液杆1沿轴向回位,然后取出楔形块取消对夹具凹模2的挤压,然后分开两瓣夹具凹模2并取出换热管4,此时换热管4的胀接和扩口完成。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夹具组,所述夹具组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外部换热管(4)的夹管孔(A2);
用于伸入换热管(4)内部的复合充液杆(1),所述复合充液杆(1)上设置有芯轴(13),所述芯轴(13)用于与所述夹管孔(A2)内外配合夹紧换热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组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夹具凹模(2),所述夹具凹模(2)上设有半圆凹槽,2个所述夹具凹模(2)的半圆凹槽组合构成夹管孔(A2);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芯轴(13)配合的夹紧段(22);所述夹紧段(22)的内壁直径小于换热管(4)的原始外壁直径;所述芯轴(13)的外壁直径小于换热管(4)的原始内壁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段(22)内壁直径与所述芯轴(13)外壁直径的差值小于换热管(4)管壁厚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上固定板(3),所述上固定板(3)上设置有凹模放置孔(31),所述凹模放置孔(31)的内壁为楔形结构;
设置在所述夹具凹模(2)外侧的楔块(8);所述楔块(8)用于与所述凹模放置孔(31)内壁配合夹紧所述夹具凹模(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3)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凹模放置孔(31)内壁,用于限制所述楔块(8)或所述夹具凹模(2)嵌入深度的凹模放置台(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下固定板(6),所述下固定板(6)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3)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6)上设置有U型凹槽(A3);所述U型凹槽(A3)用于放置换热管(4)远离所述上固定板(3)的一端;
定位套筒(5),所述定位套筒(5)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6)和所述上固定板(3)之间,所述定位套筒(5)用于限制和固定所述下固定板(6)和所述上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
所述定位套筒(5)通过螺栓(7)与所述下固定板(6)、所述上固定板(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充液杆(1)包括:
充液杆主体(11),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充液管道,所述芯轴(13)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芯轴放置段(112)上;所述芯轴放置段(112)位于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一端;
顶尖(14),所述顶尖(1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芯轴放置段(112)端部;所述顶尖(14)与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台阶端面共同限制所述芯轴(13)移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充液杆(1)还包括:
弹簧(12),所述弹簧(12)套设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上,所述弹簧(12)的一端抵触在所述芯轴(13)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的台阶端面上;所述弹簧(12)用于保持所述芯轴(13)与所述顶尖(14)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充液杆(1)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充液杆主体(11)上,位于所述芯轴放置段(112)一侧的充液杆扩口段(111),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用于通过挤压扩大外部换热管(4)的端口;
所述半圆凹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充液杆扩口段(111)配合的凹模扩口段(2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管孔(A2)的数量为2个;一个所述夹管孔(A2)用于与换热管(4)的一个端口配合,另一个所述夹管孔(A2)用于与换热管(4)的另一个端口配合,所述换热管(4)为U型换热管。
CN202220472125.4U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8050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2125.4U CN218050058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2125.4U CN218050058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50058U true CN218050058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2125.4U Active CN218050058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50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2979A (en) Heat exchanger an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US5806173A (en) Tube expander
KR960005791B1 (ko) 열 교환기용의 일체로된 매니폴드 제조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매니폴드
CN102059296B (zh) 一种高压气体管板胀接方法与装置
US4856824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manifolds and manifold provided by such method
CN218050058U (zh) 一种芯轴辅助夹紧的换热管扩口及流体胀接一体化装置
US5829133A (en) Method of making a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CN101324293A (zh) 用于制冷装置上使用的管及其加工方法
JPH0999334A (ja) 拡管装置及び拡管方法
CN114472731A (zh) 一种加热器管的管端加工方法
CN106964665A (zh) 一种u形管无屑成型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8620466B (zh) 一种双层管数控弯曲用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CN108723217B (zh) 一种胀管机上管端夹紧装置及其夹紧方法
CN111001717A (zh) 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
CN208131742U (zh) 腰型管端成型模及腰型管端成型工装
US20070251684A1 (en) Watertub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Assembling Same within a Boiler or Heat Exchanger
CN211614075U (zh) 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
CA1303605C (en) Heat exchanger tube having embossed ring bell and brazing ring
CN107186023A (zh) 平面蛇形盘管散换热水器紧凑形的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9043616U (zh) 一种洛克环连接精密扩缩口装置
CN209792435U (zh) 一种用于小管径的u型换热铜管与翅片液压胀接的装置
EP1728985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ulti-channel tube with branching tube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for
JP3033441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
CN213196373U (zh) 四通管焊接用芯模
CN218170129U (zh) 一种钢管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