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7760U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47760U CN218047760U CN202221664233.8U CN202221664233U CN218047760U CN 218047760 U CN218047760 U CN 218047760U CN 202221664233 U CN202221664233 U CN 202221664233U CN 218047760 U CN218047760 U CN 218047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
- arrange
- stirring
- dissolving tank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罐、锥斗、搅拌组件、连接板和排渣组件,所述溶解罐底部连接所述锥斗且两者内部连通围成空腔,所述搅拌组件设在所述溶解罐内且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所述排渣组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锥斗内壁和所述连接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搅拌轴和转轴同轴设置分别连接不同的动力源,使得搅拌过程和排渣过程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排渣杆和刮板,对沉积在锥斗内侧壁上沉渣进行刮除,减少了对管路的堵塞及损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溶解罐内形成三个浓度区,提高了对不同浓度溶液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水处理系统中,对于酸性废水的处理往往是通过添加石灰乳剂进行中和处理,投加石灰乳可以调节废水中的pH,降低废水中的酸性,同时石灰乳具有助凝作用,可改善废水中颗粒及悬浮物的混凝及沉淀效果,可大大提高出厂水质的化学稳定性。
目前在工业上最普遍的石灰乳投加装置是一种集石灰粉储存、配置、投加等工序综合的设备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将一定量的石灰粉剂(CaO或Ca (OH)2)通过风送系统存放在特制的石灰粉料仓内,石灰粉料经振荡器均匀下料至给料机,随后经变频螺旋输送机将石灰粉料输送至溶解罐中进行溶解,溶解罐中通过机械搅拌将溶液充分搅匀,最后经投加泵将溶液送至需要的投加点。虽然现有的石灰乳投加装置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但是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石灰粉剂中常常含有SiO2和一些不易溶解的固体杂质,因此在溶解罐出水处管道容易堵塞,需定期使用人力进行清掏,增加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2)溶解罐中溶液因重力因素影响,会使得罐中不同高度的区域溶液浓度有所差别,靠近罐口处区域的上清液浓度低,若石灰乳上清液从出水管流出运往使用点时,会使其用量增大,造成水源浪费并加大经济成本。
(3)石灰乳上清液及悬浊液仅依靠重力流从溶解罐侧壁上的管道溢出送至加药点时,在溶液出口处位置不宜设置计量装置,否则会增加水头损失,影响出水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石灰溶解排渣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查装置,能够解决管道容易堵塞、溶解罐中不同高度区域溶液浓度差异大、浪费资源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罐、锥斗、搅拌组件、连接板和排渣组件,所述溶解罐底部连接所述锥斗且两者内部连通围成空腔,所述搅拌组件设在所述溶解罐内且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以对进入所述空腔内的溶液进行搅拌,所述排渣组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锥斗内壁和所述连接板,控制所述排渣组件可排出所述空腔内的沉渣。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组件包括转轴、排渣杆、刮板、排渣闸阀和排渣管,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排渣杆与所述刮板连接,所述刮板远离所述排渣杆端部与所述锥斗内壁连接,所述锥斗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通过所述排渣闸阀与所述排渣管连接,控制所述排渣闸阀可使所述沉渣进入所述排渣管。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杆与所述转轴成合适角度,以使所述排渣杆与所述锥斗的侧壁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刮板均匀分布在所述排渣杆靠近所述锥斗内壁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可使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排渣杆和所述刮板旋转,刮除沉积在所述锥斗内壁的所述沉渣。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有若干所述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和所述转轴的顶部均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两者为同心轴设置,所述搅拌轴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锥斗内壁敷设环形冲洗管,所述环形冲洗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冲洗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沉渣。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连接螺旋输送机,以便于将排出的所述沉渣运送至指定地点。
进一步的,所述溶解罐侧壁分别设有上部出液管、中部出液管和下部出液管,所述上部出液管、所述中部出液管和所述下部出液管上均设有控制阀且通过出液管与计量投加泵连接,通过所述计量投加泵可将相应浓度的所述溶液输送至需要的投加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溶解罐的底部设置锥斗,便于沉渣的收集;搅拌轴和转轴同轴设置且分别连接不同的动力源,使得搅拌过程和排渣过程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适用性强,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排渣杆和刮板,对沉积在锥斗内侧壁上沉渣进行刮除,大大减少了对管路及溶解罐的堵塞及损坏,降低了成本;在溶解罐侧壁设置三个出液管,形成三个浓度区,提高了对不同浓度溶液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设置 PLC控制柜,使得每个过程自动可控制,减少了人工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石灰料仓;2、下料振荡器;3、给料机;4、溶解罐;41、上部出液管; 42、中部出液管;43、下部出液管;44、控制阀;5、锥斗;6、连接板;71、转轴;72、排渣杆;73、刮板;74、排渣闸阀;75、排渣管;76、螺旋输送机;82、搅拌轴;83、搅拌叶片;9、进水管;10、出液管;11、计量投加泵;12、PLC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罐 4、锥斗5、搅拌组件、连接板6和排渣组件,溶解罐4底部连接锥斗5且两者内部连通围成空腔,搅拌组件设在溶解罐4内且通过连接板6与溶解罐4 顶部连接,以对进入空腔内的溶液进行搅拌,排渣组件两端分别连接锥斗5 内壁和连接板6,控制排渣组件可排出空腔内的沉渣。在溶解罐4内设置搅拌组件,使空腔内的溶液充分混合溶解,形成一定浓度的石灰乳,在搅拌过程中,难溶解的物质(如SiO2等沉淀物)会由于重力作用沉积在锥斗5内,鉴于锥斗5具有一定坡度,沉渣会因为坡度朝底部下滑,更加有利于沉渣的收集,同时设置排渣组件对沉渣进行刮除,大大减少了对出液管10和溶解罐4的堵塞及损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此外,该装置使得搅拌和排渣过程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性更强。
优选的,排渣组件包括转轴71、排渣杆72、刮板73、排渣闸阀74和排渣管75,转轴71的一端与通过连接板6与溶解罐4顶部连接,另一端通过排渣杆72与刮板73连接,刮板73远离排渣杆的端部与锥斗5内壁连接,锥斗5底部设有排渣口,排渣口通过排渣闸阀74与排渣管75连接,控制排渣闸阀74可使沉渣进入排渣管75。在本实施例中,转轴71远离连接板6 的端部对称设有两个排渣杆72,每个排渣杆72上设有五个T型刮板73。当然,使用者可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合适数量、尺寸的排渣杆72、刮板73,刮板73可以均匀等间距设置在排渣杆72上,也可以根据沉渣分布进行灵活调节,本实用新型对排渣杆72和刮板73的尺寸、数量和材质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相同功能即可。
优选的,排渣杆72与转轴71成合适角度,以使排渣杆72与锥斗5的侧壁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排渣杆72和转轴71之间的角度与锥斗5侧壁和转轴71之间的角度一致,使得沉渣松动更容易滑落在锥斗5底部,也方便与排渣杆72连接的刮板73刮除沉积在锥斗5内侧壁上的沉渣,有利于沉渣的收集和排出。
优选的,刮板7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刮板73均匀分布在排渣杆72靠近锥斗5内壁的侧面。
优选的,排渣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转轴71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第一电机可使转轴71带动排渣杆72和刮板73旋转,刮除沉积在锥斗5 内壁的沉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为变频电机,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相应的运行频率,既可以搅拌的同时运行排渣组件,也可以定期运行排渣组件以清除沉渣,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的,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82和搅拌叶片83,搅拌轴82 通过连接板6与溶解罐4顶部连接,搅拌轴82的外侧设有若干搅拌叶片83,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82连接,为其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电机设为变频电机,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石灰物料的不同,在溶解时采用不同的频率搅拌,使杂质更好的沉淀去除,本实施例的搅拌叶片为直叶,多个搅拌叶片83均匀分布在搅拌轴82上,当然,使用者还可以选择折叶或者螺旋面叶作为搅拌叶片83,本实用新型对搅拌叶片83的数量、尺寸和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相同功能即可。
优选的,搅拌轴82和转轴71的顶部均与连接板6连接且两者为同心轴设置,搅拌轴82套设在转轴7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轴82和转轴 71为同轴设置,两者既可同时转动,也可以分别独立工作,进而使得搅拌和排渣的过程独立,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先搅拌后排渣,或者搅拌和排渣作业同时进行,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防止管路堵塞,降低了维修时间和成本。
优选的,锥斗5内壁敷设环形冲洗管,环形冲洗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冲洗空腔内的沉渣。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冲洗管沿锥斗5内侧上边缘敷设,环形冲洗管以45°方向两侧开孔,定期进水进行冲洗,防止锥斗5内部的沉渣因长时间的沉积变得压实、紧密,导致不易清理排出,同时,定期冲洗管路,也可以清洗掉管路中的沉渣,防止管路堵塞。
优选的,排渣管75的另一端连接螺旋输送机76,以便于将排出的沉渣运送至指定地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旋输送机76将沉渣提升至一定高度送至小推车内,随后用小推车运输沉渣至指定点进一步处理,利用此种方式运输沉渣可以使该装置近地安装,降低溶解罐4的安装标高,减少安装成本。
优选的,溶解罐4侧壁分别设有上部出液管41、中部出液管42和下部出液管43,上部出液管41、中部出液管42和下部出液管43上均设有控制阀44且通过出液管10与计量投加泵11连接,通过计量投加泵11可将相应浓度的溶液输送至需要的投加点。在本实施例中,上部出液管41、中部出液管42和下部出液管43上各设置一个控制阀44,使溶解罐内形成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三个浓度区,在运行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工程需要,开启相应的控制阀选择需要的浓度,最后经计量投加泵11将相应浓度的溶液送至需要的投加点,这种分区方式可提高对不同浓度溶液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优选的,溶解罐4与锥斗5为一体成型设置。在溶解罐4的底部设置锥斗5,便于沉渣的收集和清除,该结构设计简单,密封性能好,维修便捷,且可重复使用,减少了工程成本。当然,本实用新型对锥斗5侧壁的倾斜角度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PLC控制柜12,PLC控制柜12分别与控制阀 44、第一电机、搅拌电机和排渣闸阀74电性连接,使得排渣和搅拌过程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沉渣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动开启排渣组件进行排渣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节省了大量成本。
使用时,将一定量的石灰粉剂通过风送系统加入到石灰料仓1中,通过石灰料仓1底部的下料振荡器2落入给料机3,再进入溶解罐4中,石灰粉剂与从进水管9进入的水充分接触生成石灰乳,搅拌电机通过搅拌轴82带动搅拌叶片83进行充分搅拌,使溶液进一步混合均匀,通过控制阀44选择相应区域的溶液进入出液管10,通过计量投加泵11可相应浓度的溶液输送至需要的投加点。在这一过程中,难溶解的杂质也会因为重力作用朝底部滑动。同时,可定期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排渣杆72和刮板73旋转,刮出沉积在锥斗5内壁的沉渣,当沉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打开排渣闸阀74,排出沉渣,减少沉渣对管道的堵塞和损坏,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罐4、锥斗5、搅拌组件、连接板6和排渣组件,溶解罐4底部连接锥斗5且两者内部连通围成空腔,搅拌组件设在溶解罐4内且通过连接板6与溶解罐4顶部连接,以对进入空腔内的溶液进行搅拌,排渣组件两端分别连接锥斗5内壁和连接板 6,控制排渣组件可排出空腔内的沉渣。
排渣组件包括转轴71、排渣杆72、刮板73、排渣闸阀74和排渣管75,转轴71的一端与通过连接板6与溶解罐4顶部连接,另一端通过排渣杆72 与刮板73连接,刮板73远离排渣杆的端部与锥斗5内壁连接,锥斗5底部设有排渣口,排渣口通过排渣闸阀74与排渣管75连接,控制排渣闸阀74 可使沉渣进入排渣管75。
排渣杆72与转轴71成合适角度,以使排渣杆72与锥斗5的侧壁平行。
刮板7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刮板73均匀分布在排渣杆72靠近锥斗5 内壁的侧面。
排渣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转轴71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第一电机可使转轴71带动排渣杆72和刮板73旋转,刮除沉积在锥斗5内壁的沉渣。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82和搅拌叶片83,搅拌轴82通过连接板6与溶解罐4顶部连接,搅拌轴82的外侧设有若干搅拌叶片83,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82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排渣管75的另一端连接螺旋输送机76,以便于将排出的沉渣运送至指定地点。
搅拌轴82和转轴71的顶部均与连接板6连接且两者为同轴设置,搅拌轴82套设在转轴71的外侧。
锥斗5内壁敷设环形冲洗管,环形冲洗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冲洗空腔内的沉渣。
溶解罐4侧壁分别设有上部出液管41、中部出液管42和下部出液管43,上部出液管41、中部出液管42和下部出液管43上均设有控制阀44且通过出液管10与计量投加泵11连接,通过计量投加泵11可将相应浓度的溶液输送至需要的投加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溶解罐的底部设置锥斗,便于沉渣的收集;搅拌轴和转轴同轴设置且分别连接不同的动力源,使得搅拌过程和排渣过程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适用性强,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排渣杆和刮板,对沉积在锥斗内侧壁上沉渣进行刮除,大大减少了对管路及溶解罐的堵塞及损坏,降低了成本;在溶解罐侧壁设置三个出液管,形成三个浓度区,提高了对不同浓度溶液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设置 PLC控制柜,使得每个过程自动可控制,减少了人工强度,提高了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罐、锥斗、连接板、搅拌组件和排渣组件,所述溶解罐底部连接所述锥斗且两者内部连通围成空腔,所述搅拌组件设在所述溶解罐内且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以对进入所述空腔内的溶液进行搅拌,所述排渣组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锥斗内壁和所述连接板,控制所述排渣组件可排出所述空腔内的沉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组件包括转轴、排渣杆、刮板、排渣闸阀和排渣管,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排渣杆与所述刮板连接,所述刮板远离所述排渣杆的端部与所述锥斗内壁连接,所述锥斗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通过所述排渣闸阀与所述排渣管连接,控制所述排渣闸阀可使所述沉渣进入所述排渣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杆与所述转轴成合适角度,以使所述排渣杆与所述锥斗的侧壁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刮板均匀分布在所述排渣杆靠近所述锥斗内壁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可使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排渣杆和所述刮板旋转,刮除沉积在所述锥斗内壁的所述沉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溶解罐顶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有若干所述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和所述转轴的顶部均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两者为同心轴设置,所述搅拌轴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斗内壁敷设环形冲洗管,所述环形冲洗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冲洗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沉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连接螺旋输送机,以便将排出的所述沉渣运送至指定地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罐侧壁分别设有上部出液管、中部出液管和下部出液管,所述上部出液管、所述中部出液管和所述下部出液管上均设有控制阀且通过出液管与计量投加泵连接,通过所述计量投加泵可将相应浓度的所述溶液输送至需要的投加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64233.8U CN218047760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64233.8U CN218047760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47760U true CN218047760U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35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64233.8U Active CN218047760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477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1178A (zh) * | 2022-06-30 | 2022-09-30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21664233.8U patent/CN2180477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1178A (zh) * | 2022-06-30 | 2022-09-30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92415Y (zh) | 一种固液分离螺旋输送机 | |
CN208068557U (zh) | 一种干粉砂浆生产用预混机 | |
CN110496434B (zh) |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中除砂去垢装置及实施方法 | |
CN218047760U (zh)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 | |
CN109925785B (zh) | 餐厨垃圾浆液沉砂和轻质杂物的去除方法及其沉砂系统 | |
CN116002803A (zh) | 城市污水除砂系统 | |
CN206538241U (zh) | 一种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 |
CN109231335A (zh) | 一种浅层气浮污水过滤器 | |
CN202729923U (zh) | 一种倒流式高效溶气气浮装置 | |
CN210814082U (zh) |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中除砂去垢装置 | |
CN219399067U (zh) | 一种鸡粪除砂装置 | |
CN215434360U (zh) | 一种带过滤功能的连续制浆机 | |
CN113968663A (zh) | 一种高效的牛粪厌氧发酵制备沼气的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16199404B (zh) | 一种河道清淤污泥筛选预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207347372U (zh) | 一种淤泥浓缩脱水系统 | |
CN115121178A (zh) | 一种新型石灰溶解排渣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6236298U (zh) | 一种含煤废水沉淀煤泥自动处理的装置 | |
CN211806980U (zh) |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快速混合搅拌装置 | |
CN213078244U (zh) | 一种建筑用涂料混合设备 | |
CN206978678U (zh) | 火龙果制浆装置 | |
CN209999468U (zh) | 一种聚合物改性特种水泥砂浆的搅拌设备 | |
CN210473839U (zh) | 防堵防结垢石灰溶液配置装置 | |
CN209143747U (zh) | 一种浅层气浮污水过滤器 | |
CN209507939U (zh) | 一种泥浆处理装置 | |
CN209226986U (zh) | 厌氧反应器进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