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2117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2117U
CN218042117U CN202222286371.3U CN202222286371U CN218042117U CN 218042117 U CN218042117 U CN 218042117U CN 202222286371 U CN202222286371 U CN 202222286371U CN 218042117 U CN218042117 U CN 218042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accessory
sidewall
mobile terminal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63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臣
李传顺
沈禹东
贾周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63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2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2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2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壳、配件壳和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转轴、弹性复位件和驱动部;第一卡扣设置于主机壳的内侧壁,第二卡扣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配件壳的侧壁;弹性复位件一端与第二卡扣连接,另一端与配件壳连接,用于始终驱动第二卡扣绕转轴转动并靠近第一卡扣,以使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卡接锁定;驱动部与第二卡扣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卡扣绕转轴转动并远离第一卡扣,以使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解除锁定。上述移动终端结构简单,方便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常见的配件快拆方案有锁扣式和螺丝固定式,有的需要专用工具,操作比较复杂,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简化拆卸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壳、配件壳和卡扣组件;
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转轴、弹性复位件和驱动部;
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主机壳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卡扣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配件壳的侧壁;
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件壳连接,用于始终驱动所述第二卡扣绕所述转轴转动并靠近所述第一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锁定;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扣绕所述转轴转动并远离所述第一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解除锁定。
上述移动终端中,主机壳和配件壳通过卡扣组件卡接,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二卡扣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配件壳,且第二卡扣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绕转轴靠近第一卡扣的转动趋势,保证驱动部在无作用力时,第二卡扣和第一卡扣卡接锁定主机壳和配件壳。当驱动部被触发即被施加压力,驱动部驱动第二卡扣绕转轴远离第一卡扣转动,以使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解除主机壳和配件壳的锁定,方便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开口朝向所述配件壳的卡槽;
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卡接部以及与所述卡接部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主机壳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卡接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配件壳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件壳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卡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卡扣、所述弹性复位件以及所述驱动部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配件壳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其中: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卡扣贯穿所述第一避让槽并探出所述配件壳外侧;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驱动部,以露出所述驱动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拆卸键,所述拆卸键通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安装于所述配件壳,且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连接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卡扣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扣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件壳包括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连接壁;其中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连接壁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壁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槽配合的第二连接器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槽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槽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件;
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环形垫和倾斜筋,所述倾斜筋与所述环形垫所在平面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壁的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垫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壁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三避让槽在所述环形垫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倾斜筋在所述环形垫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卡扣拆卸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4和图5为配件壳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6为第一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10为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卡扣中弹性复位件以及驱动部的位置尺寸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卡扣中卡接部和拆卸键的行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防水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环形密封件的效果示意图;
图16为环形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环形密封件的尺寸示意图;
图18为环形密封件与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环形密封件与连接器的三维立体图;
图20为配件壳(内部有电池等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固定板;2-公扣;3-弹簧;4-母扣;100-主机壳;200-配件壳;300-卡扣组件;400-第一连接器安装槽;500-第二连接器安装槽;600-环形密封件;700-连接器;110-第一侧壁;120-第二侧壁;130-第一连接壁;111-第一导向块;210-第三侧壁;220-第四侧壁;230-第二连接壁;211-第二导向块;310-第一卡扣;320-第二卡扣;330-转轴;340-弹性复位件;350-驱动部;360-拆卸键;321-卡接部;322-连接杆;341-导柱;610-环形垫;620-倾斜筋;611-第三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锁扣方案中,如图1所示,母扣4与固定板1上的公扣2扣合,弹簧3给公扣2施加扣合力。公扣2凸出外观部分作为拨动开关。此方案公扣2的滑动方向,与拆卸方向垂直,拆卸操作体验较差。另外,拨动公扣2受弹簧阻力和滑动阻力较大,容易卡死。或者,螺丝固定方案中,螺丝自带可收缩的扳手,扳手抬起后拆卸2个螺丝,才能拆开电池仓更换电池,也有较大的不便利性。定制的螺丝、扳手、轴销加工复杂,成本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壳100、配件壳200和卡扣组件300;卡扣组件300包括第一卡扣310、第二卡扣320、转轴330、弹性复位件340和驱动部350;第一卡扣310设置于主机壳100的内侧壁,第二卡扣320通过转轴330转动安装于配件壳200的侧壁;弹性复位件340一端与第二卡扣320连接,另一端与配件壳200连接,用于始终驱动第二卡扣320绕转轴330转动并靠近第一卡扣310,以使第二卡扣320与第一卡扣310卡接锁定;驱动部350与第二卡扣32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卡扣320绕转轴330转动并远离第一卡扣310,以使第二卡扣320与第一卡扣310解除锁定。
上述移动终端中,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通过卡扣组件300卡接,卡扣组件300包括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第二卡扣320通过转轴330转动安装于配件壳200,且第二卡扣320在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绕转轴330靠近第一卡扣310的转动趋势,保证驱动部350在无作用力时,第二卡扣320和第一卡扣310卡接锁定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当驱动部350被触发即被施加压力,驱动部350驱动第二卡扣320绕转轴330远离第一卡扣310转动,以使第二卡扣320与第一卡扣310解除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的锁定,方便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卡扣组件300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卡扣组件30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卡接锁定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当卡扣组件300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接触锁定,配件壳200可以插入或者滑出主机壳100。弹性复位件340和驱动部350用于驱动卡扣组件30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件壳200内具有用于容纳配件的容纳腔,可以容纳电池等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壳100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以及连接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的第一连接壁130;其中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相对设置,且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沿第一方向排列;卡扣组件300为两个,且两个卡扣组件300沿第一方向排列。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2,主机壳100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以及连接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的第一连接壁130;其中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相对设置,且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沿第一方向即图2中X方向排列;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和第一连接壁130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口为允许配件壳200插入的插入端。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通过两个卡扣组件300卡接,两个卡扣组件300分别为图2中左侧卡扣组件300(L)和右侧卡扣组件300(R),且需要两个卡扣组件300的驱动部350均被触发才能拆卸,可防止误操作。当组装时,结合图3,配件壳200自主机壳100的插入端沿图3中Y方向插入主机壳100。
参照图3,主机壳100的侧壁即第一侧壁110和/或第二侧壁120上设置有便于配件壳200出入的第一导向块111,第一导向块111朝向主机壳100内部形成有与第二卡扣320配合的第一导向面,且当配件壳200插入主机壳100后,第一导向块111挤压第二卡扣320内缩。为与第一导向块111配合,配件壳20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块211,第二导向块211远离配件壳200一侧表面形成与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且当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卡接时,第一导向块111和第二导向块211通过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接触配合。
示例性的,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的具体组装过程为:
如图4所示,将配件壳200自主机壳100的插入端插入,并沿图4中Y方向插入配件壳200;如图5所示,第二卡扣320与主机壳100挤压,左侧第二卡扣320绕转轴330沿逆时针转动,右侧第二卡扣320绕转轴330沿顺时针转动;继续插入配件壳200,如图2所示,第二卡扣320与第一卡扣310在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下卡接。
示例性的,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的具体拆卸过程为:
同时按压左右两个卡扣组件300中的驱动部350,左侧驱动部350驱动左侧第二卡扣320克服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力绕转轴330沿顺时针转动,右侧驱动部350驱动右侧第二卡扣320克服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力绕转轴330沿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脱扣;然后沿-Y方向移动配件壳200,机壳拆出配件壳200。只按压一侧按键时无法拆卸,避免误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310包括开口朝向配件壳200的卡槽;第二卡扣320包括卡接部321以及与卡接部321连接的连接杆322,其中,卡接部321朝向主机壳100凸起。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6和图7并结合图2,第一卡扣310为卡槽,第二卡扣320包括与卡槽配合的卡接部321以及连接卡接部321的连接杆322。连接杆322通过转轴330与配件壳200转动连接。弹性复位件340和驱动部350均与连接杆322连接。第一卡扣310为卡槽,第二卡扣320为凸起的卡接部321,便于卡接部321在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下插入卡槽内,同时便于按压驱动部350可使卡接部321自卡槽内滑出,方便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322通过转轴330与配件壳200转动连接,连接杆322与转轴330的连接位置可以为连接杆322的端部,也可以为连接杆322的中部,或者偏向连接杆322远离卡接部321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322的第一端与卡接部321连接,第二端与配件壳200通过转轴330转动连接。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连接杆322与转轴330的连接位置为连接杆322远离卡接部321的第二端,弹性复位件34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以及驱动部35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均位于连接杆322的中部,与连接杆322与转轴330的连接位置位于连接杆322的中部相比,弹性复位件340的弹力的力臂增大,弹力一定时,拆卸时,所需驱动部350的作用力增大,防止误触操作。参照图7,卡接部321和连接杆322形成“7”字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4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为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位于连接杆322靠近第一端一侧。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7,弹性复位件34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为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位于连接杆322靠近第一端一侧,即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力臂较长。示例性的,弹性复位件340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35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为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位于连接杆322的第二端与第一位置之间。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7,驱动部35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为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位于连接杆322的第二端与第一位置之间,明显的,驱动部350的作用力臂小于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力臂,因此,若克服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力,驱动部350处所施加的作用力较大,防止因误触导致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脱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件壳200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卡扣320的容纳空间,第二卡扣320、弹性复位件340以及驱动部350均位于容纳空间内;配件壳20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其中:第一避让槽用于避让第二卡扣320,以使第二卡扣320贯穿第一避让槽并探出配件壳200外侧;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驱动部350,以露出驱动部350。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2,第二卡扣320安装于配件壳200的侧壁内部的容纳空间,转轴330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底壁,弹性复位件340位于连接杆322远离第一卡扣310一侧,驱动部350位于连接杆322靠近第一卡扣310一侧,即左侧卡扣组件300中:弹性复位件340设置于连接杆322的右侧,驱动部350设置于连接杆322的左侧;右侧卡扣组件300中:弹性复位件340设置于连接杆322的左侧,驱动部350设置于连接杆322的右侧。为使卡接部321探出容纳空间与卡槽卡接,配件壳20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如图2所示,第一避让槽的深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即X方向平行。卡槽的开口方向朝向X正向,卡接部321朝向-X方向探出容纳空间。为方便按压驱动部350,配件壳200的侧壁对应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避让槽,露出驱动部350,方便按压。如图2所示,第二避让槽的深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即X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组件300还包括拆卸键360,拆卸键360通过第二避让槽安装于配件壳200,且与驱动部350传动连接。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7并结合图2,为方便按压驱动部350,在配件壳200的侧壁上安装有拆卸键360,拆卸键360通过第二避让槽安装,无需额外开始安装孔,同时不用借助工具伸入第二避让槽内部按压驱动部350,方便快捷。如图7所示,拆卸键360包括键帽和触动杆,键帽与配件壳200卡接,触动杆贯穿第二避让槽并与驱动部350配合,当键帽被按压时,触动杆按压驱动部350,使得连接杆322克服弹性复位件340的作用力绕转轴330转动。
参照图8-图10,并结合图4-图5以及图2,卡扣组件300在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的组装过程中的具体动作为:
如图8所示,配件壳200沿Y方向插入主机壳100,第二卡扣320随配件壳200沿Y方向滑动,卡接部321与主机壳100的第一导向块111挤压,卡接部321内缩,挤压弹性复位件340,如图9所示;随着配件壳200的继续沿Y方向插入,卡接部321和卡槽在X方向平齐,弹性复位件340驱动连接杆322转动使卡接部321卡入卡槽,从而实现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的卡接锁定,如图10所示。参照图11,连接杆322上还设置有用于为弹性复位件340导向的导柱341。
可以理解的是,拆卸时,按压两侧的拆卸键360,推动连接杆322,连接杆322通过转轴330绕转轴330的轴线转动,连接杆322挤压弹性复位件340,卡接部321内缩并自卡槽滑出;然后沿-Y方向滑出配件壳200即可拆出配件壳200。另需要说明的是,只按压一侧拆卸键360,该侧卡扣组件300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因另一侧拆卸键360未按压,故另一侧卡扣组件300仍处于锁定状态,此时配件壳200无法拆卸,避免误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321与转轴330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H,弹性复位件34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即第一位置与转轴330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H1,驱动部350与连接杆322的连接处即第二位置与转轴330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H2,其中:
Figure BDA0003822081310000091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1,拆卸键360按压作用点,位于弹性复位件340与转轴330的中点。第二卡扣320与第一卡扣310的扣合面到转轴330中心长度为H,弹性复位件340与转轴330之间距离H1
Figure BDA0003822081310000101
拆卸键360与转轴330距离H2
Figure BDA0003822081310000102
当拆卸配件壳200时,手指按压拆卸键360,此时弹性复位件340的工作弹力为f,拆卸键360压力则为2f,放大弹性复位件340的弹力,拆卸力放大,可以避免拆卸键360误操作,避免配件壳200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的配合行程为L,第二卡扣320绕转轴330的轴线转动,第二卡扣320转过的角度为α,此时,拆卸键360的按压行程为
Figure BDA0003822081310000103
拆卸键360的按压行程小于第二卡扣320的行程,以较小的按压行程可以实现较大的扣合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通过调节弹性复位件340的参数,可以调整拆卸键360的阻尼值,实现快速调整,改进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件壳200包括第三侧壁210、第四侧壁220以及连接第三侧壁210和第四侧壁220的第二连接壁230;其中第三侧壁210与第四侧壁220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壁210与第四侧壁220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连接壁130朝向第二连接壁230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安装槽400,第二连接壁230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安装槽400配合的第二连接器安装槽500,第一连接器安装槽400和第二连接器安装槽500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件600;环形密封件600包括环形垫610和倾斜筋620,倾斜筋620与环形垫610所在平面形成开口朝向第一连接壁130的锐角。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3,配件壳200包括第三侧壁210、第四侧壁220以及连接第三侧壁210和第四侧壁220的第二连接壁230;其中第三侧壁210与第四侧壁220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壁210与第四侧壁220沿第一方向排列;当配件壳200和主机壳100卡接锁定时,第一侧壁110位于第三侧壁210的外侧,第二侧壁120位于第四侧壁220的外侧,第二连接壁230位于第一连接壁130的外侧。第一连接壁130与第二连接壁230之间设置有连接器700,具体地,第一连接壁130朝向第二连接壁230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壁130安装槽,第二连接壁230朝向第一连接壁130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壁230安装槽,当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卡接锁定时,第一连接壁130安装槽和第二连接壁230安装槽配合形成连接器700的安装空间。为了对连接器700进行防尘防水保护,第一连接壁130安装槽和第二连接壁230安装槽通过环形密封件600密封连接。示例性的,环形密封件600为防水胶圈。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4所示,现有的环形密封件600采用“凸”字结构的密封筋密封,但该密封凸字筋在凸字筋受力压缩时,凸字筋两侧没有容胶空间,弹力比较大,容易出现密封失效的问题。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5,环形密封件600包括环形垫610和倾斜筋620,倾斜筋620与环形垫610所在平面形成开口朝向第一连接壁130的锐角θ,可防止水汽或者灰尘沿箭头方向侵入安装空间内部。示例性的,倾斜筋620与环形垫610所在平面形成开口朝向环形垫610轴线的锐角,即倾斜筋620向内侧倾斜;或者,倾斜筋620与环形垫610所在平面形成开口朝向环形垫610外边缘的锐角,即倾斜筋620向外侧倾斜。可以理解的是,当倾斜筋620被挤压时,倾斜角会向锐角一侧倾倒,弹力较小,即该锐角增加了容胶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垫610朝向第一连接壁130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避让槽611;第三避让槽611在环形垫6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倾斜筋620在环形垫6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6,环形垫610朝向第一连接壁130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避让槽611,第三避让槽611在环形垫6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倾斜筋620在环形垫6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也就是说,环形垫610在锐角处形成第三避让槽611,当倾斜筋620被挤压朝向锐角一侧倾倒时,第三避让槽611可以进一步增加容胶空间。
示例性的,倾斜筋620受力压缩时倒向锐角一侧,弹力比较小,并且在倾斜的一侧挖槽即第三避让槽611,增加容胶空间,使得该方案防水防尘标准达到IP67级。参照图17,d1为0.25mm,d2为0.44mm,d3为0.08mm,d4为0.05mm,d5为0.25mm,d6为0.11mm,d7为0.51mm,倾斜角θ为71.48°。
环形密封件600将连接器700围绕一圈,实现密封防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筋620的干涉量为0.3-0.4mm,例如0.3mm、0.31mm、0.32mm、0.33mm、0.34mm、0.35mm、0.36mm、0.37mm、0.38mm、0.39mm、0.4mm。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8至图21,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配合形成连接器700的安装空间。当主机壳100和配件壳200卡接锁定时,连接器700的环形密封件600被挤压,实现防水。倾斜筋620被挤压后,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配件壳200整体受力向-Y方向,此时第一卡扣310和第二卡扣320的扣合力更强。
示例性的,环形密封件600为硬度35°的硅胶圈,使用拜耳硅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为三防移动终端,也可为非三防的普通移动终端,实现快速更换电池或其他功能部件。本实施例简化操作,只需按压两个拆卸键360,即可快速拆卸配件;装配只需对准插入,即可牢固锁定。顶端的防水胶圈被夹住,实现密封防水防尘。本实施例还具备防呆功能,单独按压一侧拆卸键360无法拆卸配件。并且,本实施例使用强化的金属零件,通过零部件配合操作,以及一系列尺寸计算,得到一个结构系统,单价和总价都比较便宜。零件配合简单可靠,易于组装和维修。
具体地,组装时:第二卡扣320的卡接部321与主机壳100挤压,卡接部321内缩,从主机壳100的导向槽滑动进入第一卡扣310。弹性复位件340推动第二卡扣320实现扣合,同时,Pogo PIN连接器700的环形密封件600被挤压,实现防水。环形密封件600受压后,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配件壳200整体受力向下,此时第一卡扣310与第二卡扣320的扣合力更强。拆卸时:单手按压两侧拆卸键360,推动第二卡扣320,第二卡扣320通过底部的转轴330做圆周摆动,第二卡扣320挤压弹性复位件340,第二卡扣320的卡接部321内缩实现脱扣,即可拆出配件壳200。只按压一侧拆卸键360时无法拆卸,避免误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配件壳和卡扣组件;
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转轴、弹性复位件和驱动部;
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主机壳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卡扣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配件壳的侧壁;
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件壳连接,用于始终驱动所述第二卡扣绕所述转轴转动并靠近所述第一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锁定;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扣绕所述转轴转动并远离所述第一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解除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开口朝向所述配件壳的卡槽;
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卡接部以及与所述卡接部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主机壳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卡接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配件壳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壳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卡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卡扣、所述弹性复位件以及所述驱动部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配件壳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其中: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卡扣贯穿所述第一避让槽并探出所述配件壳外侧;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驱动部,以露出所述驱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拆卸键,所述拆卸键通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安装于所述配件壳,且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连接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卡扣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扣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壳包括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连接壁;其中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连接壁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壁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槽配合的第二连接器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槽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槽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件;
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环形垫和倾斜筋,所述倾斜筋与所述环形垫所在平面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壁的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壁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三避让槽在所述环形垫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倾斜筋在所述环形垫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CN202222286371.3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18042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6371.3U CN218042117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6371.3U CN218042117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2117U true CN218042117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6371.3U Active CN218042117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2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91246B1 (en) Back cover for a mobile phone
US6295358B1 (en) Hinge device
US20100075212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66147C (zh) 可拆卸的无线电话机
CN114204196A (zh) 快拆机构、电池模组及电器设备
US20100024304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218042117U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H0722108A (ja) リヤ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CN216184529U (zh) 防护盖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CN212359409U (zh) 锁具、解锁钥匙和穿戴设备
CN220021645U (zh) 电连接器
JP2002353647A (ja) 筐体の防水装置
TWI427460B (zh) 電池蓋鎖持機構
CN108770277B (zh) 一种模块的锁紧装置、模块及电气设备
CN101740737A (zh) 电池盖锁持机构
CN217279291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1378465U (zh) 终端以及锁扣组件
JP4283179B2 (ja) コネクタ
CN215883497U (zh) 锁止机构和行车记录仪
CN211786929U (zh) 电脑主机盒
TWI407020B (zh) 電池蓋鎖持機構
CN221428076U (zh) 防尘盖和充电插座组件
CN220139888U (zh) 一种壳体组件以及液晶显示设备
CN214659399U (zh) 一种智能锁锁芯盖装置及智能锁
CN220821439U (zh)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handong City,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Shandong City,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