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8470U -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8470U
CN218038470U CN202222102095.0U CN202222102095U CN218038470U CN 218038470 U CN218038470 U CN 218038470U CN 202222102095 U CN202222102095 U CN 202222102095U CN 218038470 U CN218038470 U CN 218038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panel
layer
display module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20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20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8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8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8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支撑膜层;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翻折至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支撑膜层贴覆于非显示面,且支撑膜层的至少部分翻折至非显示面一侧;翻折的部分支撑膜层支撑于翻折的部分显示面板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能够有效减小外力作用下导致的显示面板翻折部分变形、失效等,杜绝采用COP封装的OLED显示模组的异常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模组越来越多用到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柔性OLED显示模组在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窄边框、高屏占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COP(Chip On Pi)封装技术是目前主流的OLED显示模组封装方案,但是COP封装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边框的大小。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较小COP封装半径来实现更小边框,但是减小COP封装半径会引起显示模组出现异常,例如亮线、触控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能够解决COP封装半径减小引起的显示模组异常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支撑膜层;
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翻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
所述支撑膜层贴覆于所述非显示面,且所述支撑膜层的至少部分翻折至所述非显示面一侧;
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支撑于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具有至少一个镂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进行无胶化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金属层;
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支撑膜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翻折的所述支撑膜层与所述金属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膜层包括第一膜体、第二膜体和第三膜体;所述第一膜体、第二膜体和所述第三膜体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膜体贴覆于所述非显示面,所述第二膜体支撑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所述第三膜体贴覆于所述金属层的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体与所述金属层的背面通过导电胶体粘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体、所述第二膜体和所述第三膜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设有外防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芯片和线路板;
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线路板均位于所述金属层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支撑膜层,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翻折至非显示面一侧,支撑膜层贴覆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至少部分的支撑膜层同样翻折至非显示面一侧,并位于翻折的显示面板的内侧,对翻折的显示面板起到内部支撑作用,能够有效减小外力作用下导致的显示面板翻折部分变形、失效等,杜绝采用COP封装的OLED显示模组的异常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折部分的支撑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显示面板;101、显示面;102、非显示面;103、发光层;104、驱动阵列层;105、柔性基板层;
2、支撑膜层;21、镂空部;22、第一膜体;23、第二膜体;24、第三膜体;
3、金属层;4、导电胶体;5、第一粘接层;6、泡棉层;7、有机膜层;8、盖板;9、第二粘接层;10、偏光层;11、显示芯片;12、线路板;13、外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柔性OLED屏幕它是一种有机自发光材料,无需单独的背光层或彩色过滤器,通电就可以发光,柔性OLED屏幕与LCD屏幕对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制作大尺寸、超薄、柔性、透明、低功耗、快响应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屏幕中等。
但是,柔性OLED屏幕技术目前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使用寿命不长,导致柔性OLED屏幕寿命不长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机薄膜对水气和氧气很敏感,容易因水氧发生老化变性,导致器件亮度和寿命出现明显衰减,二是为了减小电子的注入势垒,阴极通常采用是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低功函数金属,这类金属很容易被氧化,导致器件的寿命降低,因此,必须以最高精密度封装敏感材料,隔绝氧气和湿气,特别是柔性OLED屏幕在折叠手机中的应用以及全面屏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就对柔性OLED屏幕封装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柔性OLED屏幕的特征,屏幕和排线材质都能做到柔软可弯曲,但是要想做出全面屏的效果,就需要使用COF或者更高级的COP工艺,直接把屏幕的排线和IC芯片折叠进去,做到屏幕的背后,这样就直接让手机的下巴极其的小,从而做出全面屏的效果。
其中,COP英文全称为Chip On Pi,是一种全新的屏幕封装工艺,COP封装工艺是指直接将屏幕的一部分弯折然后封装,在屏幕下方集成屏幕排线与IC芯片,可以让屏幕达到近乎无边框的效果。
但是,随着弯折半径变小,弯折区的显示面板内的金属线受力越大,在使用环境中,在温度、湿度、力的作用下,弯折区内部的金属线会受到较大的应力,极易导致断裂、分层等,从而使显示出现异常,如亮线、无触控等不良问题。
此外,弯折区的断线的问题还可能致使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失效;弯折区断线造成显示面板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还会出现由于静电导致的显示周边发亮及前摄孔周边发亮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能够有效减小外力作用下导致的显示面板翻折部分变形、失效等,杜绝采用COP封装的OLED显示模组的异常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的结构示意图。
一方面,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Panel)和支撑膜层2。
显示面板1的至少部分翻折至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面102一侧。
支撑膜层2贴覆于非显示面102,且支撑膜层2的至少部分翻折至非显示面102一侧;翻折的部分支撑膜层2支撑于翻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的内侧。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和支撑膜层2,显示面板1的至少部分翻折至非显示面102一侧,支撑膜层2贴覆于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面102,至少部分的支撑膜层2同样翻折至非显示面102一侧,并位于翻折的显示面板1的内侧,对翻折的显示面板1起到内部支撑作用,能够有效减小外力作用下导致的显示面板1翻折部分变形、失效等,杜绝采用COP封装的OLED显示模组的异常问题。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1包括发光层103、驱动阵列层104和柔性基板层105;驱动阵列层104位于柔性基板层105的上表面,发光层103位于驱动阵列层104的上表面;柔性基板层105的上表面为与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101方向相同的表面,柔性基板层105的下表面为与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面102方向相同的表面。
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模组,显示面板1包括发光层103、驱动阵列层104和柔性基板层105,其中发光层103用于发光,以实现显示功能。
驱动阵列层104,也可以称为驱动器件层,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以及至少部分信号线(例如,像素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参考电压信号线等)可以设置于驱动阵列层104内。
柔性基板层105为有机薄膜。示例性地,该有机薄膜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PI薄膜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二胺基二苯醚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亚胺化而成的薄膜类绝缘材料。PI膜具有优良的耐高温特性、力学性能及耐化学稳定性。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4所示,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的外侧设有外防护层13。该外防护层13覆盖于翻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的外表面,起到外部防护作用,并在外侧对显示面板1提供一定的支撑。
示例性地,该外防护层13采用网格粘接层。网格粘接层既能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又具有相对较小的应力值。该网格粘接层例如为网格粘接胶带、纤维胶带等等,这种胶带以网格布、纤维丝为基材,涂布粘性材料复合形成。
另一示例性地,该外防护层13采用网格化(或图案化)处理的胶带,将胶带进行网格化或图案化处理,在保留其粘性的同时,减小材料的硬度、韧性,从而减小其应力值。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折部分的支撑膜层2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膜层2的材料包括聚酰胺(又称尼龙,Nylo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玻璃纤维(Fiber Glass,FG)、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乙醚(Polyether)、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不锈钢(Stainless Steel)等等。上述任意一种材料或任意几种材料的组合均可以用于形成本实施例。
结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折的部分支撑膜层2具有至少一个镂空部21。
由于支撑膜层2需要主要对显示面板1提供支撑和防护功能,因此支撑膜层2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但柔韧性、可弯折性有限,因此,在需要翻折的部分支撑膜层2上加工至少一个镂空部21,降低该部分的支撑膜层2的硬度,提高其柔韧性和可弯折性,以顺利实现支撑膜层2的弯折,并防止弯折过程中支撑膜层2被应力损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折的部分支撑膜层2进行图案化处理,即在其上规律设计多个镂空部21。多个镂空部21交错均匀的分布在该部分支撑膜层2上。
示例性地,镂空部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长方形孔,或者是镂空线条形成的某种图案等等。
优选地,参考图3所示,镂空部21的形状为长方形孔,多个长方形孔均匀、交替分布。但需要注意的,镂空部21的形状不能影响沿弯折方向的静电导通路径。
结合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折的部分支撑膜层2为无胶结构,从而,该部分支撑膜层2的应力尽可能降低到最小,避免其对显示面板1的应力作用。
由于显示模组的堆叠制备过程中,支撑膜层2与显示面板1需要采用粘性材料进行胶接,支撑膜层2与下层的其它材料也需要进行胶接,因此在支撑膜层2的上下两面会附着一定厚度的粘性胶层,这些粘性胶层会增加支撑膜层2的应力,在翻折后盖应力作用于显示面板1上,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1的起翘变形。
因此,将翻折的支撑膜层2设计为无胶结构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1受到的应力。示例性地,无胶结构的支撑膜层2可以通过在支撑膜层2的涂胶过程中,避让翻折的区域;还可以在显示模组制作后利用化学溶剂等方法对支撑膜层2翻折区域的粘性胶层进行擦除。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金属层3;金属层3位于支撑膜层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翻折的支撑膜层2与金属层3远离显示面板1的背面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支撑膜层2通过翻折后可以与显示模组背面的金属层3电性连接,从而将显示面板1、支撑膜层2产生的静电,导出到金属层3,并最终通过整机接地,能够解决因静电问题导致的周边显示发亮及前摄像孔周边发亮问题。
示例性地,金属层3采用铜箔制成,还具有屏蔽保护和散热等功能。
结合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膜层2包括第一膜体22、第二膜体23和第三膜体24;第一膜体22、第二膜体23和第三膜体24依次连接;第一膜体22贴覆于非显示面102,第二膜体23支撑于翻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的内侧,第三膜体24贴覆于金属层3的背面。
本实施例的支撑膜层2包括贴覆于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面102的第一膜体22,支撑在弯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的内侧的第二膜体23,以及贴覆于金属层3的背面,实现静电接地的第三膜体24。第二膜体23能够对弯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提供由内向外的支撑作用,防止外力作用下显示面板1变形、失效问题,并能够将显示面板1和第一膜体22的静电即时导出。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膜体24与金属层3的背面通过导电胶体4粘接连接,从而,支撑膜层2通过第三膜体24实现与金属层3的电性连接,能够将静电导出。
示例性地,该导电胶体4为具有导电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导电双面胶,具有低阻抗的特点,能够将支撑膜层2内的静电导出。
结合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体22、第二膜体23和第三膜体24为一体式结构,降低了支撑膜层2的加工难度,以及显示模组的堆叠和封装难度。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粘接层5、泡棉层6、有机膜层7;第一粘接层5位于支撑膜层2的背面,泡棉层6位于第一粘接层5的背面,有机膜层7的正面与泡棉层6的背面连接,有机膜层7的背面与金属层3的正面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粘接层5、泡棉层6和有机膜层7,能够为显示面板1的背面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护功能,能够显著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粘接层5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薄膜、弹性体型压敏胶、树脂型压敏胶。
示例性地,第一粘接层5采用双面胶。例如,网格双面胶带、补强双面胶带、Rubber双面胶带、高温双面胶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双面胶带、泡棉双面胶带等。
优选地,第一粘接层5采用网格双面胶带。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8、第二粘接层9和偏光层10,偏光层10位于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101,第二粘接层9位于偏光层10远离显示面板1的正面,盖板8位于第二粘接层9远离显示面板1的正面。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通过第二粘接层将盖板8和偏光层10粘接连接,其中偏光层10能够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有选择性的吸收,从而只允许平行于该方向的光振动分量通过。偏光层10的设置,能够有效抵抗环境光、减小显示方面的干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板8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粘接层9的光透过率大于等于90%;第二粘接层9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硅胶、丙烯酸型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
示例性地,第二粘接层9采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例如,第二粘接层9采用天然树脂光学胶或合成树脂光学胶。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芯片11和线路板12;显示芯片11和线路板12均位于金属层3的一侧,并分别与翻折的部分显示面板1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显示芯片11和线路板12位于金属层3的一侧,使得显示模组的边框较小,有利于提高采用该显示模组的终端设备的屏占比。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具有本公开的全部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服务点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汽车、医疗和工业产品等得益于OLED显示模组的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输入单元、显示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和支撑膜层(2);
所述显示面板(1)的至少部分翻折至所述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面(102)一侧;
所述支撑膜层(2)贴覆于所述非显示面(102),且所述支撑膜层(2)的至少部分翻折至所述非显示面(102)一侧;
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2)支撑于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2)具有至少一个镂空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2)为无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金属层(3);
所述金属层(3)位于所述支撑膜层(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支撑膜层(2)与所述金属层(3)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膜层(2)包括第一膜体(22)、第二膜体(23)和第三膜体(24);所述第一膜体(22)、第二膜体(23)和所述第三膜体(24)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膜体(22)贴覆于所述非显示面(102),所述第二膜体(23)支撑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1)的内侧,所述第三膜体(24)贴覆于所述金属层(3)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体(24)与所述金属层(3)的背面通过导电胶体(4)粘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体(22)、所述第二膜体(23)和所述第三膜体(24)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1)的外侧设有外防护层(1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芯片(11)和线路板(12);
所述显示芯片(11)和所述线路板(12)均位于所述金属层(3)的背面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翻折的部分所述显示面板(1)电性连接。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22102095.0U 2022-08-10 2022-08-10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8038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2095.0U CN218038470U (zh) 2022-08-10 2022-08-10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2095.0U CN218038470U (zh) 2022-08-10 2022-08-10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8470U true CN218038470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2095.0U Active CN218038470U (zh) 2022-08-10 2022-08-10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8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6274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876699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22012130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nput-sensing member
CN109216412B (zh) 显示装置
US1099013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725265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1935434B1 (ko) 윈도우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225159A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US1087758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81748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78334B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60399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039489A (zh) 显示装置
CN114093274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218038470U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US1106810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690462A (zh) 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
US11775102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erminal
CN220755125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9879486U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KR102667205B1 (ko) 전자 부품 용 서포터
US1189989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17830A1 (en) Vibration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6665589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031806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