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340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3402U
CN218033402U CN202221992792.1U CN202221992792U CN218033402U CN 218033402 U CN218033402 U CN 218033402U CN 202221992792 U CN202221992792 U CN 202221992792U CN 218033402 U CN218033402 U CN 218033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lse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27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安平
季振勤
丁鹏垒
毛先友
缪雄伟
杨刚刚
杨一川
郝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27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3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3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3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部件、风道部件和脉冲杀菌模块。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设于机壳内,风道部件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进入机壳内的空气经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至室内,脉冲杀菌模块设于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上游侧,脉冲杀菌模块适于向机壳内且朝向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方向发射脉冲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脉冲杀菌模块发射的脉冲光可以对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净化杀菌,并且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杀菌效率较高,且杀菌效果较好,可以提升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常见的净化方式以HEPA网和正负离子净化等为主,但这些净化方式只能吸附空气中的细菌,而不能彻底地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通过在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上游侧设置脉冲杀菌模块,脉冲杀菌模块可以朝向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发射脉冲光,脉冲光可以彻底杀死换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上的细菌和病毒,并且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杀菌效率较高,可以提升经过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空气的质量,从而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道部件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经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至室内;脉冲杀菌模块,设于所述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上游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适于向所述机壳内且朝向所述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方向发射脉冲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上游侧设置脉冲杀菌模块,脉冲杀菌模块可以朝向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发射脉冲光,脉冲光照射在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上可以对其进行净化杀菌,并且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杀菌效率较高,且杀菌效果较好,可以提升经过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的空气的质量,从而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或邻近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沿气流方向排布,所述换热器部件位于所述风道部件的上游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进风格栅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的内侧设有过滤部件,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过滤部件和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后背板,所述换热器部件位于所述风道部件的后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换热器部件的后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的出光面朝向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脉冲杀菌模块邻近所述换热器部件的下端;或者,所述进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脉冲杀菌模块邻近所述换热器部件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沿前后方向排布,所述风道部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部件的前侧,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壳体和两个风轮,所述风道壳体与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限定出沿左右方向排布的两个风道型腔,两个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体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风道型腔内;
其中,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与所述换热器部件的沿左右方向的中部相对;或者,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为多个,每个所述风道型腔的正后方均设有所述脉冲杀菌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脉冲杀菌模块的脉冲灯管沿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机壳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脉冲杀菌模块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固定柱和定位柱,所述固定柱形成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具有第二固定孔和定位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形成有所述进风口的后背板,所述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后背板且与所述后背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包括:
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一侧敞开以形成出光侧;
脉冲灯管,设于所述安装壳内;
反射板,设于所述安装壳内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脉冲灯管的背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反射板呈V形且所述反射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出光侧,所述脉冲灯管位于所述安装壳和所述反射板所限定的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安装壳包括安装座、反射板支架和固定框,所述安装座内具有朝向所述出光侧敞开的安装腔,所述反射板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射板安装于所述反射板支架的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固定框安装于所述反射板支架的邻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脉冲灯管安装于所述固定框和所述反射板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的相对两侧具有限位折边,所述反射板支架的相对两端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折边位于所述限位缺口且与所述限位缺口的内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支架具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固定框具有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共同构成限位孔,所述脉冲灯管的两端分别容纳于所述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脉冲灯管的脉冲线束由所述脉冲灯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出线,沿所述脉冲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壳的邻近所述脉冲灯管的出线侧的一端形成有出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所述风道部件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经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至室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具有连通所述空气进口和所述空气出口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进口与室内或室外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2是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的机壳、换热器部件、风道部件和脉冲杀菌模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图5中脉冲杀菌模块与机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脉冲杀菌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脉冲杀菌模块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脉冲杀菌模块的横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脉冲杀菌模块的纵剖面图;
图12是图9中脉冲杀菌模块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2中反射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脉冲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01、后背板;102、进风格栅;103、上面板;104、顶盖;105、下面板;106、底座;11、第一容纳腔;111、进风口;12、第二容纳腔;121、空气进口;122、空气出口;2、安装结构;21、安装板;22、固定柱;221、第一固定孔;23、定位柱;
20、脉冲杀菌模块;34、安装壳;3、固定框;31、卡孔;32、第二安装缺口;4、安装座;41、第一连接孔;42、出线孔;43、定位孔;44、第二固定孔;45、出光面;46、出光侧;47、安装腔;5、反射板支架;51、卡扣;52、第二连接孔;53、限位缺口;54、第一安装缺口;55、限位孔;6、反射板;61、限位折边;7、脉冲灯管;71、负极接头;72、管体;73、灯罩;74、脉冲线束;741、负极线;742、正极线;743、触发线;
8、换热器部件;81、换热器;82、电辅热件;83、换热器支架;85、接水盘;9、风道部件;91、风道壳体;911、第一蜗壳;912、第二蜗壳;92、风轮;921、第一风轮;922、第二风轮;93、风道隔板;94、风道型腔;941、第一风道型腔;942、第二风道型腔;
40、空气处理装置;401、风机部件;402、净化部件;403、出风部件;404、气流进口;405、气流出口;406、净化件;
50、过滤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10、换热器部件8、风道部件9和脉冲杀菌模块20。机壳10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进风口111和出风口均可以与室内连通,方便空气流通。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设于机壳10内,风道部件9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0内,进入机壳10内的空气经换热器部件8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并排至室内,以对室内降温或升温。
例如,参照图1和图2,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空调器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上述的机壳10、换热器部件8、风道部件9和脉冲杀菌模块20,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柜机。机壳10可以包括后背板101、顶盖104、出风框、下面板105和底座106,出风框位于下面板105的上侧,出风框和下面板105均位于后背板101的前侧,顶盖104盖设于出风框和后背板101的顶部,底座106位于下面框和后背板101的底部。后背板101上可以形成有进风口111,进风口111与室内连通,进风口111处设有进风格栅102。出风框包括上面板103,上面板1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后背板101之间限定出位于上面板103左右两侧的出风口,出风口也与室内连通。出风框与后背板10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下面板105与后背板10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顶盖104与出风框和后背板101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图5,脉冲杀菌模块20设于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上游侧,脉冲杀菌模块20适于向机壳10内,且脉冲杀菌模块20朝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方向发射脉冲光。由于空气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时,空气中携带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附着在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使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的细菌和病毒较多,脉冲光照射在微生物表面,可以使微生物内的物质变化而失活,从而可以彻底杀死细菌和病毒,并且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例如VOC气体),也可以在脉冲光的照射下产生分解,从而可以净化空气,提升空气质量。通过脉冲杀菌模块20设于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上游侧,且脉冲杀菌模块20朝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方向发射脉冲光,脉冲光可以照射至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以对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净化杀菌,并且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脉冲光的照射面积较大,杀菌范围较广,杀菌效率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
空调器工作时,空气从进风口111吸入机壳10内,并通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换热,脉冲杀菌模块20朝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方向发射脉冲光,脉冲光可以对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净化杀菌,并且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净化杀菌,换热后的空气可以经出风口吹入室内,以对室内降温或升温,同时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游或下游均是机壳10内的气流流动方向而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上游侧设置脉冲杀菌模块20,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朝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发射脉冲光,脉冲光照射在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可以对其进行净化杀菌,并且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杀菌效率较高,且杀菌效果较好,可以提升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的质量,从而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5,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于机壳10,且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或邻近进风口111,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朝向机壳10内发射脉冲光,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朝向进风口111的下游侧发射脉冲光,使得杀菌范围较大,杀菌效率较高。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安装于进风口111处;或者,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安装于进风口111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3-图5,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沿气流方向排布,换热器部件8位于风道部件9的上游侧,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进风口111与换热器部件8之间,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朝向下游侧的换热器部件8发射脉冲光,脉冲光照射在换热器部件8上以对换热器部件8净化杀菌,脉冲光可以穿过换热器81的缝隙照射在下游侧的风道部件9上以对风道部件9净化杀菌,脉冲光还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净化杀菌,脉冲杀菌模块20、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位置设置使得脉冲杀菌模块20的杀菌范围较广,杀菌效率较高。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进风口111的前侧,换热器部件8位于脉冲杀菌模块20的前侧,风道部件9位于换热器部件8的前侧。
例如,参照图3和图5,换热器部件8可以包括换热器81、电辅热件82和换热器支架83,换热器81设于换热器支架83,电辅热件82设于换热器81上,电辅热件82可以呈柱状,且多个(例如六个)电辅热件82沿着左右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换热器部件8的下侧设有接水盘85,接水盘85用于接收换热器81产生的冷凝水,换热器81的冷凝水由上向下流入接水盘85中并在接水盘85中收集,接水盘85可以连接排水管,排水管可以延伸至室外,接水盘85中收集的冷凝水可以经过排水管流出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图7和图8,进风口111处设有进风格栅102,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进风格栅102的内侧,且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进风格栅102和换热器部件8之间,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进风格栅102的下游侧,进风格栅102对脉冲杀菌模块20起保护作用,防止脉冲杀菌模块20与外界直接接触,避免磕碰脉冲杀菌模块20。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进风格栅102的前侧,换热器部件8位于脉冲杀菌模块20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5,进风格栅102的内侧设有过滤部件50,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过滤部件50和换热器部件8之间,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过滤部件50的下游侧,过滤部件50可以对脉冲杀菌模块20进一步保护,同时过滤部件50可以过滤一部分空气中的灰尘,避免脉冲杀菌模块20和换热器部件8上积攒过多灰尘,可以保证脉冲杀菌模块20和换热器部件8的使用寿命。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过滤部件50的前侧,换热器部件8位于脉冲杀菌模块20的前侧,过滤部件50可以为过滤网,例如过滤部件50可以为HEPA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5,进风口111形成于机壳10的后背板101,换热器部件8位于风道部件9的后侧,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换热器部件8的后侧,脉冲杀菌模块20的出光面45朝向前,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朝向前侧的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发射脉冲光,脉冲光可以对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净化杀菌,脉冲光也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净化杀菌,以提升空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2,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下端更容易滋生细菌,细菌较多,脉冲杀菌模块20邻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下端,可以使脉冲光直接照射在细菌较多的部位,使得脉冲杀菌模块20的杀菌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进风口111沿上下方向延伸,脉冲杀菌模块20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其中至少一个脉冲杀菌模块20邻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下端,由此脉冲光既可以照射在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细菌较多的部位,也可以照射在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其他部位,使得杀菌范围更大,杀菌更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5,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沿前后方向排布,风道部件9位于换热器部件8的前侧。风道部件9包括风道壳体91和两个风轮92,风道壳体91与换热器部件8之间限定出两个风道型腔94,两个风道型腔94沿左右方向排布,两个风轮92安装于风道壳体91,两个风轮92分别位于两个风道型腔94内,两个风轮92也可以沿左右方向排布。
其中,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与换热器部件8的沿左右方向的中部相对,脉冲杀菌模块20发射的脉冲光可以照射在换热器部件8上,脉冲光也可以通过换热器部件8的缝隙均匀地照射在风道型腔94内,可以实现脉冲杀菌模块20同时对两个风道型腔94杀菌,也可以对风道壳体91和两个风轮92杀菌,使得杀菌范围较大,杀菌效率较高。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为一个,该一个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与换热器部件8的沿左右方向的中部相对,同时该一个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与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相对或邻近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从而在采用一个脉冲杀菌模块20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杀菌范围,提高杀菌效果。再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为多个,多个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布,其中位于最下方的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与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相对设置,每个脉冲杀菌模块20均与换热器部件8的沿左右方向的中部相对设置。
或者,脉冲杀菌模块20也可以为多个,每个风道型腔94的正后方均设有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使得每个风道型腔94均可以设置有对应的脉冲杀菌模块20进行杀菌,提高杀菌效果,可以实现脉冲杀菌模块20对两个风道型腔94杀菌,也可以对风道壳体91和两个风轮92杀菌,可以使得脉冲光的杀菌范围更大,杀菌效果更好。例如,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为多个,多个脉冲杀菌模块20分为两组,两组脉冲杀菌模块20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一组脉冲杀菌模块20与其中一个风道型腔94相对,另一组脉冲杀菌模块20与另一个风道型腔94相对。每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脉冲杀菌模块20,每组的一个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与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相对或邻近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每组也可以包括多个脉冲杀菌模块20,每组的多个脉冲杀菌模块20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位于最下方的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与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相对设置。
例如,参照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风道壳体91包括第一蜗壳911和第二蜗壳912,风轮92为第一风轮921和第二风轮922,第一风轮921安装于第一蜗壳911,第二风轮922安装于第二蜗壳912,第一蜗壳911和第二蜗壳912沿左右方向排布,且第一蜗壳911位于第二蜗壳912的左侧,风道壳体9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风道部件9还可以包括风道隔板93,风道隔板93的左端可以与第一蜗壳911抵接,风道隔板93的右端可以与第二蜗壳912抵接;风道隔板93、第一蜗壳911和换热器部件8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型腔941,第一风轮921位于第一风道型腔941;风道隔板93、第二蜗壳912和换热器部件8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型腔942,第二风轮922位于第二风道型腔942。第一风道型腔941可以位于第二风道型腔942的左侧,第一风道型腔941可以与上面板103的左侧的出风口连通,第一风道型腔941内的空气可以经过上面板103的左侧的出风口吹出;第二风道型腔942可以与上面板103的右侧的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型腔942内的空气可以经过上面板103的右侧的出风口吹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5、图7和图9,脉冲杀菌模块20的脉冲灯管7沿左右方向延伸,可以使脉冲灯管7发射的脉冲光照射的范围较大,脉冲光杀菌的范围较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图8,脉冲杀菌模块20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壳10,方便脉冲杀菌模块20的拆装,当脉冲杀菌模块20损坏时,方便将脉冲杀菌模块20从机壳10上拆卸下来维修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7-图9,机壳10上设有安装结构2,安装结构2用于安装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结构2包括安装板21以及设于安装板21的固定柱22和定位柱23,固定柱22形成有第一固定孔221,脉冲杀菌模块20具有第二固定孔44和定位孔43,紧固件穿设于第二固定孔44和第一固定孔221,定位柱23插入定位孔43,从而可以将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固定于机壳10上,且安装结构2较简单。例如,安装结构2形成于机壳10的进风口111处,安装结构2的安装板21呈矩形,安装板21上形成有两个定位柱23和两个固定柱22,两个定位柱23和两个固定柱22分别邻近矩形安装板21的四个顶角,两个定位柱23可以呈对角线设置,两个固定柱22也可以呈对角线设置,固定柱22和定位柱23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固定柱22的前端均形成有第一固定孔221。例如参照图7,脉冲杀菌模块20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固定孔44和一个定位孔43,第二固定孔44和第一固定孔221一一对应,定位孔43和定位柱23一一对应,通过定位柱23插住定位孔43,可以将脉冲杀菌模块20在机壳10上定位,紧固件穿设于第二固定孔44和第一固定孔221可以将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固定于机壳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8,机壳10包括后背板101,后背板101上形成有进风口111,安装结构2设于后背板101,且安装结构2与后背板101一体成型,使得后背板101整体的稳定性较强,可以保证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9-图12,脉冲杀菌模块20包括:安装壳34、脉冲灯管7和反射板6。安装壳34的一侧敞开以形成出光侧46,脉冲灯管7设于安装壳34内,反射板6设于安装壳34内,可以使脉冲杀菌模块20的结构紧凑,可以节省空间。反射板6的至少部分位于脉冲灯管7的背离出光侧46的一侧,脉冲灯管7可以360°向外发射脉冲光,朝向出光侧46发射的脉冲光可以直接从出光侧46照射到机壳10内,背离出光侧46发射的脉冲光可以通过反射板6反射到出光侧46,从出光侧46照射到机壳10内,可以使得脉冲光充分地照射在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以对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和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净化杀菌,可以提高脉冲光的利用率,使脉冲杀菌模块20的杀菌效果更好。例如,安装壳34的前侧敞开形成出光侧4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0、图12和图14,反射板6可以呈V形,使得反射面积较大,反射板6的开口朝向出光侧46,脉冲灯管7位于安装壳34和反射板6所限定的空间内,使结构更紧凑。脉冲灯管7发射的脉冲光可以直接照射到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脉冲光也可以通过反射板6反射后照射到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避免脉冲光照射在其他地方造成脉冲光浪费,这样可以提高脉冲光的利用率,使脉冲灯管7的杀菌效果更好。例如,反射板6可以为一个金属薄片,反射板6位于脉冲灯管7的前侧,反射板6的开口朝向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脉冲灯管7发射的脉冲光可以直接向前照射到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朝向其他方位发射的脉冲光也可以通过反射板6反射后向前照射到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杀菌效率更高,杀菌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0-图12,安装壳34包括安装座4、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安装座4内具有安装腔47,安装腔47朝向出光侧46敞开,反射板支架5设于安装腔47内,反射板6安装于反射板支架5的朝向出光侧46的一侧,固定框3安装于反射板支架5的邻近出光侧46的一侧,脉冲灯管7安装于固定框3和反射板支架5,可以保证反射板6和脉冲灯管7安装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使脉冲杀菌模块20的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例如,反射板6位于反射板支架5的前侧,脉冲灯管7位于反射板6的前侧,脉冲灯管7发射的脉冲光可以向前照射到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反射板6反射的脉冲光也可以向前照射到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上,可以提高脉冲光的利用率。可选地,安装座4和反射板支架5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拆装脉冲灯管7,当脉冲灯管7损坏时,可以将固定框3从反射板支架5上拆卸下来,从而可以将脉冲灯管7拆卸下来,方便对脉冲灯管7进行维修或更换。
例如,参照图12-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安装座4的左右两侧壁上各形成一个第一连接孔41,反射板支架5的左右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二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52和第一连接孔41一一对应,紧固件可以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52,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与安装座4连接,从而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安装于安装座4内。反射板支架5的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各形成有两个卡扣51,卡扣51与反射板支架5一体成型;固定框3的上下两端各形成有两个卡孔31,且卡孔31与固定框3一体成型。通过卡扣51与卡孔31配合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与固定框3连接,脉冲灯管7安装于固定框3和反射板支架5,且脉冲灯管7位于固定框3和反射板支架5之间,可以实现无紧固件固定脉冲灯管7。反射板支架5与固定框3为可拆卸连接,反射板支架5和安装座4为可拆卸连接,由此,安装座4和固定框3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2-图14,反射板6的相对两侧具有限位折边61,反射板支架5的相对两端设有限位缺口53,限位折边61位于限位缺口53且与限位缺口53的内壁抵接,从而可以对反射板6进行限位,防止反射板6从反射板支架5上脱离。例如,反射板6的上下两端朝向远离脉冲灯管7的方向翻折形成限位折边61,限位折边61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限位折边61的长度等于反射板6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反射板支架5的内壁的上下两端设有限位缺口53,限位缺口53也沿左右方向延伸,当限位折边61与限位缺口53抵接时,反射板6可以和反射板支架5的内壁接触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2,反射板支架5具有第一安装缺口54,固定框3具有第二安装缺口32,第一安装缺口54和第二安装缺口32共同构成限位孔55,脉冲灯管7的两端分别容纳于限位孔55,从而可以将脉冲灯管7安装于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之间,可以对脉冲灯管7进行限位,增强脉冲灯管7安装的稳定性,也可以避免脉冲灯管7装入后漏光。例如,反射板支架5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半圆形的第一安装缺口54,固定框3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半圆形的第二安装缺口32,通过卡扣51和卡孔31将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连接后,第一安装缺口54和第二安装缺口32上下对接可以构成圆形的限位孔55,脉冲灯管7的两端分别容纳于限位孔55中,且限位孔55可以与脉冲灯管7的两端紧密配合,可以将脉冲灯管7卡紧,可以防止脉冲灯管7晃动,也可以避免脉冲灯管7向左右两侧漏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9、图11和图12,脉冲灯管7的脉冲线束74由脉冲灯管7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出线,沿脉冲灯管7的长度方向,安装壳34的邻近脉冲灯管7的出线侧的一端形成有出线孔42。脉冲灯管7的单侧出线,可以方便布线和走线,且结构简单。例如,脉冲线束74的出线侧可以为脉冲灯管7的右侧,出线孔42形成于安装座4的右侧壁,出线孔42与安装座4上的第一连接孔41间隔开设置,且出线孔42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孔41。
例如,参照图9和图15,脉冲灯管7沿左右方向延伸,脉冲灯管7左端是负极接头71,脉冲灯管7右端是正极接头,正极接头接正极线742,负极接头71接负极线741。脉冲灯管7包括管体72和灯罩73,灯罩73可以套设于管体72的外周侧,管体72内充有惰性气体,管体72外有缠绕有触发线743,且触发线743位于管体72和灯罩73限定的空间内。正极线742、负极线741和触发线743沿着脉冲灯管7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脉冲灯管7的右侧,并且汇集成脉冲线束7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空调器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40。机壳10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相互隔开,第一容纳腔11和第一容纳腔11相互不影响。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设于第一容纳腔11,进风口111和出风口均形成于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进风口111和出风口均与室内连通,便于空气流通。风道部件9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第一容纳腔11,空气在第一容纳腔11内经换热器部件8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并排至室内,以对室内降温或升温。
参照图2,空气处理装置40设于第二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2的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121和空气出口122,空气处理装置40具有空气处理风道,空气处理风道可以连通空气进口121和空气出口122,空气进口121与室内或室外连通。外界的空气可以经过空气进口121进入空气处理装置40,空气处理风道内可以设置脉冲杀菌模块20,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对空气净化杀菌,空气处理装置40内的空气经过空气出口122吹入室内,可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例如,空气处理装置40包括风机部件401、净化部件402和出风部件403,净化部件402安装于风机部件401的上侧,出风部件403安装于净化部件402的上侧,风机部件401具有风腔,净化部件402内限定出净化腔,出风腔内具有出风腔,风腔、净化腔与出风腔连通,风腔、净化腔和出风腔共同组成空气处理风道。
例如,参照图2,风机部件401具有气流进口404,气流进口404可以位于风机部件401的后侧,出风部件403具有气流出口405,气流进口404和气流出口405可以连通空气处理风道,气流进口404与空气进口121对应且连通,气流出口405与空气出口122对应且连通。空气进口121可以与室内连通,室内的空气可以经过空气进口121和气流进口404进入空气处理风道,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对空气净化杀菌,杀菌后的空气依次经过气流出口405和空气出口122吹入室内,可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或者,空气进口121可以与室外连通,室外的新鲜空气可以依次经过空气进口121和气流进口404进入空气处理风道,杀菌后的空气依次经过气流出口405和空气出口122吹入室内,从而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净化杀菌后送入室内,避免室内空气长期循环,可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
下面参照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15,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脉冲杀菌模块20、换热器部件8、风道部件9和空气处理装置40,空调室内机100为柜机。空气处理装置40和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均位于机壳10内,脉冲杀菌模块20设于机壳10上,脉冲杀菌模块20位于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上游侧(即后侧)。
机壳10包括背板、顶盖104、出风框、下面板105和底座106,出风框位于下面板105的上侧,出风框和下面板105均位于后背板101的前侧,顶盖104盖设于出风框和后背板101的顶部,底座106位于下面框和后背板101的底部。后背板101上可以形成有进风口111,进风口111与室内连通,进风口111处设有进风格栅102。出风框包括上面板103,上面板1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后背板101之间限定出出风口,出风口位于上面板103的左右两侧,出风口也与室内连通。出风框与后背板101可拆卸连接,下面板105与后背板101可拆卸连接,顶盖104与出风框和后背板101也为可拆卸连接。机壳10具有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相互隔开,且第一容纳腔11位于第二容纳腔12的上侧,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设于第一容纳腔11,进风口111和出风口均形成于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位于进风口111和出风口之间,第二容纳腔12的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121和空气出口122,空气进口121与室内或室外连通。
空气处理装置40设于第二容纳腔12,空气处理装置40包括风机部件401、净化部件402和出风部件403,净化部件402安装于风机部件401的上侧,出风部件403安装于净化部件402的上侧,风机部件401具有风腔,净化部件402内限定出净化腔,出风腔内具有出风腔,风腔、净化腔与出风腔连通,风腔、净化腔和出风腔共同组成空气处理风道。风机部件401具有气流进口404,气流进口404位于风机部件401的后侧,出风部件403具有气流出口405,气流进口404和气流出口405可以连通空气处理风道,气流进口404与空气进口121对应且连通,气流出口405与空气出口122对应且连通。
进风格栅102的内侧设有过滤部件50,后背板101的内侧设有安装结构2,安装结构2与后背板101一体成型。安装结构2包括安装板21和设于安装板21的固定柱22和定位柱23,安装板21呈矩形,安装板21上形成有两个定位柱23和两个固定柱22,两个定位柱23和两个固定柱22分别邻近矩形安装板21的四个顶角,两个定位柱23呈对角线设置,两个固定柱22也呈对角线设置,固定柱22和定位柱23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固定柱22的前端均形成有第一固定孔221。
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沿前后方向排布,且风道部件9位于换热器部件8的前侧。换热器部件8包括换热器81、电辅热件82和换热器支架83,换热器81设于换热器支架83,电辅热件82设于换热器81上,电辅热件82呈柱状,六个电辅热件82沿着左右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换热器部件8的下方设有接水盘85,接水盘85用于接收换热器81产生的冷凝水。
风道部件9包括风道壳体91、两个风轮92和风道隔板93,风道壳体91包括第一蜗壳911和第二蜗壳912,风轮92为第一风轮921和第二风轮922,第一风轮921安装于第一蜗壳911,第二风轮922安装于第二蜗壳912,第一蜗壳911和第二蜗壳912沿左右方向排布,且第一蜗壳911位于第二蜗壳912的左侧,风道壳体91为一体成型件。风道隔板93的左端与第一蜗壳911抵接,风道隔板93的右端与第二蜗壳912抵接;风道隔板93、第一蜗壳911和换热器部件8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型腔941,第一风轮921位于第一风道型腔941;风道隔板93、第二蜗壳912和换热器部件8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型腔942,第二风轮922位于第二风道型腔942。第一风道型腔941位于第二风道型腔942的左侧,第一风道型腔941与上面板103的左侧的出风口连通,第一风道型腔941内的空气可以经过上面板103的左侧的出风口吹出;第二风道型腔942与上面板103的右侧的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型腔942内的空气可以经过上面板103的右侧的出风口吹出。
脉冲杀菌模块20包括安装座4、反射板支架5、反射板6、脉冲灯管7和固定框3。安装座4、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连接组成安装壳34,固定框3构成安装壳34的出光侧46,反射板支架5、反射板6和脉冲灯管7均位于安装壳34内。反射板支架5设于安装座4内,反射板6安装于反射板支架5的朝向出光侧46的一侧,脉冲灯管7安装于反射板6和固定框3之间。安装座4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固定孔44和一个定位孔43,第二固定孔44和第一固定孔221一一对应,定位孔43和定位柱23一一对应;安装座4的左右两侧壁上各形成一个第一连接孔41;安装孔的右侧壁上还形成有一个出线孔42,出线孔42位于第一连接孔41的前侧,出线孔42与第一连接孔41间隔开设置,且出线孔42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孔41。
反射板支架5的左右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二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52和第一连接孔41一一对应,紧固件可以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52,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与安装座4连接,反射板支架5位于安装座4内。反射板支架5的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各形成有两个卡扣51,卡扣51与反射板支架5一体成型;反射板支架5的内壁的上下两端设有限位缺口53,限位缺口53沿左右方向延伸;反射板支架5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半圆形的第一安装缺口54。反射板6呈V形,反射板6的开口朝向出光侧46,反射板6的上下两端朝向远离脉冲灯管7的方向翻折形成限位折边61,限位折边6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限位折边61的长度等于反射板6沿左右方向的宽度,限位折边61位于限位缺口53且与限位缺口53的内壁抵接。
脉冲灯管7沿左右方向延伸,脉冲灯管7左端是负极接头71,脉冲灯管7右端是正极接头,正极接头接正极线742,负极接头71接负极线741。脉冲灯管7包括管体72和灯罩73,灯罩73可以套设于管体72的外周侧,管体72内充有惰性气体,管体72外有缠绕有触发线743,且触发线743位于管体72和灯罩73限定的空间内。正极线742、负极线741和触发线743沿着脉冲灯管7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脉冲灯管7的右侧,并且汇集成脉冲线束74,脉冲线束74从出线孔42引出。
固定框3的上下两端各形成有两个卡孔31,且卡孔31与固定框3一体成型,卡扣51与卡孔31配合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与固定框3连接。固定框3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半圆形的第二安装缺口32,通过卡扣51和卡孔31将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连接后,第一安装缺口54和第二安装缺口32上下对接构成圆形的限位孔55,脉冲灯管7的两端分别容纳于限位孔55中。
组装脉冲杀菌模块20时,可以先将反射板支架5装入安装座4内,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1和第一连接孔41,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与安装座4连接,再通过限位折边61抵接限位缺口53的内壁,使反射板6的外壁与反射板支架5的内壁接触,可以将反射板6安装于反射板支架5内。然后依次装入脉冲灯管7和固定框3,通过卡扣51和卡孔31配合可以将反射板支架5和固定框3连接,使脉冲灯管7和反射板6均固定于固定框3和反射板支架5之间,固定框3上的第二安装缺口32可以与反射板支架5上的第一安装缺口54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限位孔55,以将脉冲灯管7的两端在限位孔55中卡紧,脉冲灯管7的右端的脉冲线束74可以从安装座4的右侧壁上的出线孔42引出。
将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于机壳10上时,可以先通过定位柱23插入定位孔43中将脉冲杀菌模块20在机壳10上定位,再将紧固件穿设于第二固定孔44和第一固定孔221,可以将脉冲杀菌模块20安装固定于机壳10上,脉冲杀菌模块20邻近换热器部件8的下端。
空调器工作时,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第一容纳腔11内,由于进风格栅102的内侧设有过滤部件50,过滤部件50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部分杂质。脉冲杀菌模块20可以朝向前发射脉冲光,脉冲光照射在换热器81上以对换热器81净化杀菌,脉冲光通过换热器81的缝隙照射在风道部件9上以对风道部件9杀菌,脉冲光还可以对经过换热器部件8和风道部件9的空气净化杀菌,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换热器81换热后经出风口吹出,并吹入室内,以对室内降温或升温,同时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道部件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经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至室内;
脉冲杀菌模块,设于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的上游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适于向所述机壳内且朝向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的方向发射脉冲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或邻近所述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沿气流方向排布,所述换热器部件位于所述风道部件的上游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进风格栅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的内侧设有过滤部件,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过滤部件和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后背板,所述换热器部件位于所述风道部件的后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位于所述换热器部件的后侧,所述脉冲杀菌模块的出光面朝向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杀菌模块邻近所述换热器部件的下端;或者,所述进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脉冲杀菌模块邻近所述换热器部件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沿前后方向排布,所述风道部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部件的前侧,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壳体和两个风轮,所述风道壳体与所述换热器部件之间限定出沿左右方向排布的两个风道型腔,两个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体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风道型腔内;
其中,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与所述换热器部件的沿左右方向的中部相对;或者,所述脉冲杀菌模块为多个,每个所述风道型腔的正后方均设有所述脉冲杀菌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杀菌模块的脉冲灯管沿左右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脉冲杀菌模块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固定柱和定位柱,所述固定柱形成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具有第二固定孔和定位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形成有所述进风口的后背板,所述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后背板且与所述后背板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包括:
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一侧敞开以形成出光侧;
脉冲灯管,设于所述安装壳内;
反射板,设于所述安装壳内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脉冲灯管的背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呈V形且所述反射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出光侧,所述脉冲灯管位于所述安装壳和所述反射板所限定的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包括安装座、反射板支架和固定框,所述安装座内具有朝向所述出光侧敞开的安装腔,所述反射板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射板安装于所述反射板支架的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固定框安装于所述反射板支架的邻近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脉冲灯管安装于所述固定框和所述反射板支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相对两侧具有限位折边,所述反射板支架的相对两端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折边位于所述限位缺口且与所述限位缺口的内壁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支架具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固定框具有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共同构成限位孔,所述脉冲灯管的两端分别容纳于所述限位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灯管的脉冲线束由所述脉冲灯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出线,沿所述脉冲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壳的邻近所述脉冲灯管的出线侧的一端形成有出线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所述风道部件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经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至室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具有连通所述空气进口和所述空气出口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进口与室内或室外连通。
CN202221992792.1U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Active CN218033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2792.1U CN218033402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2792.1U CN218033402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3402U true CN218033402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2792.1U Active CN218033402U (zh) 2022-07-29 2022-07-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3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33402U (zh) 空调器
CN214415871U (zh) 壁挂式空气净化机
CN213777932U (zh) 用于空调器的除菌模块及空调器
US11772021B2 (en) Wall-mounted air purifier
US20220176291A1 (en) Wall-mounted air purifier
CN21803355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11214906A (zh) 消毒除菌汽车空调
CN117515668A (zh) 空调器
US20230067989A1 (en) Wall-mounted air purifier
CN214276060U (zh) 壁挂式空气净化机
CN218033403U (zh) 空调器
CN216203908U (zh) 空气净化组件和空气循环系统
CN218033412U (zh) 空调器
CN117515737A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2267197U (zh) 空气净化装置、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CN212619154U (zh) 消毒机的风道模组及消毒机
CN21274671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944975A (zh) 消毒机
CN220524284U (zh) 新风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7663270A (zh) 空调器
CN218972781U (zh) 空调器
WO2024040660A1 (zh) 空调器
CN212618792U (zh)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8722117U (zh) 杀菌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9572095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