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3379U -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3379U
CN218033379U CN202222173650.9U CN202222173650U CN218033379U CN 218033379 U CN218033379 U CN 218033379U CN 202222173650 U CN202222173650 U CN 202222173650U CN 218033379 U CN218033379 U CN 218033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rt
air duct
switching
switc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36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
张勇
谭道想
宾勇
曾新成
迟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36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3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3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3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风口部件包括壳体组件和切换机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所第二壳体连接并限定出风道;第一壳体上一体形成有第一隔板,以将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隔板上设有切换口;切换口在打开时导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与第一风道可导通,第二风口与第二风道可导通;第一壳体设有安装部,切换机构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于壳体,并且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其中,在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切换机构打开切换口并关闭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切换机构关闭切换口且打开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

Description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新风模块具有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基本模式,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满足健康需求,新风模块也逐步引入了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风模式以及对室内空气净化的室内循环模式。为此,新风模块的风口部件也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开设有多个风口和切换机构;切换机构能够根据所要的模式对对应的风口打开或者关闭。然而,现有技术中,切换机构存在切换不到位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切换机构存在切换不到位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风口部件,包括壳体组件和切换机构;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限定出风道;
所述第一壳体上一体形成有第一隔板,以将所述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切换口;所述切换口在打开时导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可导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可导通;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安装部,所述切换机构通过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且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打开所述切换口并关闭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关闭所述切换口且打开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可选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所述安装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风门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风门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孔;其中,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且关闭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且关闭所述第二风口的第三位置;
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所述第一风口且关闭所述切换口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口且关闭所述切换口的第四位置。
可选地,所述切换机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且关闭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口且关闭所述切换口的第四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一体形成,且在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壁上构造有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壁交叉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壁的交接处的两侧;所述切换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交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连接以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彼此隔开,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新风模块,包括:
风机组件,具有第四风道和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的出风口;
换气组件,具有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四风道导通的第五风道,和设置于所述第五风道内的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换气机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五风道与室内环境导通;以及
如前所述的风口部件;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导通;所述第五风道在所述换气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打开所述第一风口时与所述第一风道导通。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所述的新风模块。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由于将用于隔开风道的第一隔板上设置切换口,第一隔板形成于第一壳体;而且,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均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因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用于切换风口部件进风或出风的风口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上,因而切换机构通过设于第一壳体上的安装部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便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对新风空调模式的切换。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技术方案不再是将切换机构安装在多个壳体之间装配后形成的安装部上,进而减少壳体之间的装配产生的安装误差对切换结构装配的影响,以提高切换机构的运动可靠性,降低漏风和运动卡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风口部件的爆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新风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换气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换气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换气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换气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风口部件 31 换气阀
20 风机组件 32 移动阀
30 换气组件 S1 第一风道
100 壳体组件 S2 第二风道
200 切换机构 S3 第三风道
110 第一壳体 S4 第五风道
120 第二壳体 O1 第一风口
210 第一风门 O2 第二风口
220 第二风门 O3 切换口
111 第一隔板 O4 出风口
112 第一壁 O5 第四风口
113 第二壁 O6 第五风口
114 第二隔板 O7 第六风口
121 第三隔板 O8 第三风口
21 蜗壳 H1 第一轴孔
22 风轮 H2 第二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新风模块具有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基本模式,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满足健康需求,新风模块也逐步引入了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风模式以及对室内空气净化的室内循环模式。为此,新风模块的风口部件也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开设有多个风口和切换机构;切换机构能够根据所要的模式对对应的风口打开或者关闭。
现有技术中,多个风口设置在不同的壳体上。多个壳体之间装配后形成用于安装切换机构的安装部,此时会引入安装误差;当将切换机构装配至安装部时,又会引入安装误差,多重安装误差会导致切换机构存在切换不到位,进而导致漏风、运动卡死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口部件10,将多个风口设置于同一壳体上,因而切换机构200可以安装在该壳体的安装部上,而不再是安装在多个壳体之间装配后所形成安装部上,进而减少壳体之间的装配产生的安装误差对切换结构装配的影响,以提高切换机构200的运动可靠性,降低漏风和运动卡死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口部件10。参照图1所示,风口部件10包括壳体组件100和切换机构200。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连接并限定出风道。所述第一壳体110上一体形成有第一隔板111,以将所述风道分为第一风道S1和第二风道S2;所述第一隔板111上设有切换口O3;所述切换口O3在打开时导通所述第一风道S1和所述第二风道S2;所述第一壳体110开设有第一风口O1和第二风口O2;所述第一风口O1与所述第一风道S1可导通,所述第二风口O2与所述第二风道S2可导通。所述第一壳体110一体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切换机构200通过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并且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200打开所述切换口O3并关闭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200关闭所述切换口O3且打开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
风口部件10可以应用于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该风口部件10、风机组件20和换气组件30。风口部件10与新风模块的风机组件20连接,第二风道S2与风机组件20内的第四风道连通。第二风口O2用于与室内环境连通,以使风机组件20能够将室内空气引入至新风模块内。换气组件30用于将风机组件20的出风口O4排出的空气导出至室内环境或者通过第一风口O1引入到第一风道S1内。第一风道S1用于与室外环境导通。
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200打开所述切换口O3并关闭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风道S1与室外环境导通、第一风道S1通过切换口O3与第二风道S2导通,第二风道S2与第四风道导通;将换气组件30置于将风机组件20的出风口O4排出的空气导出至室内环境的第二状态,因而风机启动时,可以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环境。
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200关闭所述切换口O3并打开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风道S1与室外环境导通;第一风道S1无法通过切换口O3与第二风道S2导通,第二风道S2与室内环境导通,第二风道S2与第四风道导通;将换气组件30置于通过第一风口O1引入到第一风道S1内的第一状态,因而风机启动时,可以将室内空气排放至室外环境。
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将用于隔开风道的第一隔板111上设置切换口O3,第一隔板111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上;而且,第一风口O1和第二风口O2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因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用于切换风口部件10进风或出风的风口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10上,因而切换机构200可以仅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110上,便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能够实现新风模块在排风模式和新风模式之间的切换。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切换机构200不再是安装在多个壳体之间装配后形成安装部上,进而减少壳体之间的装配产生的安装误差对切换结构装配的影响,以提高切换机构200的运动可靠性,降低漏风和运动卡死的可能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1所示,所述切换机构200包括: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所述第一风门210和所述第二风门220均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安装部为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上的第一轴孔H1和第二轴孔H2,第一轴孔H1和第二轴孔H2平行设置。第一风门210的风门轴与第一轴孔H1转动配合,第二风门220的风门轴与所述第二轴孔H2转动配合。一般而言,第一风门210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10抵接,另一侧与第二壳体120抵接;第二风门220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10抵接,另一侧与第二壳体120抵接。
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210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O3且关闭所述第一风口O1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220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O3且关闭所述第二风口O2的第三位置。此时,新风模块处于新风模式。
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210处于打开所述第一风口O1且关闭所述切换口O3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风门220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口O2且关闭所述切换口O3的第四位置。此时,新风模块处于排风模式。
具体而言,切换机构2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风门210连接,以驱动第一风门2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二驱动件与第二风门220连接,以驱动第二风门22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安装在壳体组件100的外侧。
在实施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可以为电机。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通过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分别驱动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以将风口部件10置于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工作模式。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安装在电机罩与壳体组件100之间形成的安装腔内。电机罩通过卡扣和/或螺纹连接件与壳体组件100连接。电机罩上构造有过线孔,用于将电机的导线引出以与控制器和供电模块相连接。且壳体组件100上设有线槽和/或线扣,用于将引出的导线固定在壳体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机构200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切换机构200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210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O3且关闭所述第一风口O1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220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口O2且关闭所述切换口O3的第四位置。此时,新风模块处于室内循环模式。即使第一风门210打开切换口O3,但是第二风门220关闭切换口O3,此时,第二风道S2和第一风道S1无法导通,同时由于第一风门210关闭第一风口O1,室内空气也无法通过第一风口O1进入到第一风道S1内。在新风模块内设置净化网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为此室内空气通过第二风口O2进入到第二风道S2内,在风机的作用下,会通过净化网完成过滤,过滤后的室内空气重新排放至室内环境,完成室内空气的净化。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板111位于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之间。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分别位于第一隔板111的两侧,彼此之间的运动不干涉。
具体而言,第一隔板1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切换口O3贯通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
第一风门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密封面和第四密封面。第一风门210关闭第一风口O1时,第三密封面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密封面紧贴,第四密封面与第一隔板111的第一侧面脱离;第一风门210关闭切换口O3时,第四密封面与第一隔板111的第一侧面紧贴,第三密封面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密封面脱离。
第二风门2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密封面和第六密封面。第二风门220关闭第二风口O2时,第五密封面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密封面紧贴,第六密封面与第一隔板111的第二侧面脱离;第二风门220关闭切换口O3时,第五密封面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密封面脱离,第六密封面与第一隔板111的第二侧面的紧贴。
在该结构中,第二密封面、第一密封面和第一隔板111均位于第一壳体110上,使得密封面位于同一个零件,有利于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切换到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壁112和第二壁113。所述第二壁113与所述第一壁112一体形成,且在所述第一壁112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壁113上构造有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口O1和第二风口O2位于同一壁上,使得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共面或者平行设置,使得第一风门210的轴线和第二风门220的轴线平行设置,以优化新风模块(风口部件10)的结构布局。比如,这种结构中,驱动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设置在同一壁面上,而不是设置在不同的壁面,因而便于导线的走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111与所述第二壁113交叉设置。第一隔板111与第二壁113一体连接,并且其延伸方向与第二壁113的厚度方向彼此交叉。也即,第一密封面与第一侧面彼此交叉设置,第二密封面与第二侧面彼此交叉设置。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113的厚度方向垂直,因而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的转动角度为90°,这种结构易于成型且也便于对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运行角度的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111与所述第一壁112和所述第二壁113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风口O1和所述第二风口O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1与所述第二壁113的交接处的两侧;所述切换机构200活动设置于所述交接处。为此,切换机构200安装在同一个壳体上。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第一密封面和第一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一轴孔H1;在第二密封面和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二轴孔H2。第一风门210安装于第一轴孔H1,第二风门220安装于第二轴孔H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孔H1为两个,分别与第一风门210的两端转动配合。第二轴孔H2为两个,分别与第二风门220的两端转动配合。
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与室外环境连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110上形成有第二隔板114,所述第二壳体120上形成有第三隔板121;所述第二隔板114与所述第三隔板121形成第三风道S3;所述第三风道S3与所述第二风道S2彼此隔开,所述第三风道S3与所述第一风道S1连通。第三风道S3与室外环境导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隔板114与第一隔板111彼此连接。第三隔板121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连接后,与第二隔板114密封连接限定第三风道S3,第三隔板121与第一隔板111之间也是密封连接的,避免第三风道S3和第二风道S2之间串风。第二隔板114和第三隔板121从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延伸至内侧,以使得建立的第三风道S3与第一风道S1导通,便于空气引入到风口部件10或者引出风口部件10,进而使得新风模块可处于新风模式或者排风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新风模块,图3所示,包括风机组件20、换气组件30和风口部件10。其中,风口部件1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3所示,风机组件20具有第四风道(未示出)和与第四风道连通的出风口O4。风机组件20包括蜗壳21和风机。蜗壳21限定有所述第四风道。风机包括风轮22和电机。风轮22置于第四风道内,电机与蜗壳21固定连接。蜗壳21的进口处构造有导流圈,便于空气顺畅地被吸入第四风道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风门210和第二风门220的轴线与该风轮22的轴线彼此垂直。电机启动时,空气进入到第四风道内,由出风口O4排出。
图4至图7所示,换气组件30具有通过所述出风口O4与所述第四风道导通的第五风道S4。风机排出的空气进入到第五风道S4内。第五风道S4内设有换气机构。换气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换气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五风道S4与室内环境导通,此时空气排入室内环境中,此时新风模块处于新风模式或者室内循环模式。
风口部件10的所述第二风道S2与所述第四风道导通,即风机启动时,第二风道S2内的空气进入到第四风道内。蜗壳21与第二壳体120密封连接。换气机构在处于第一状态且切换机构200处于打开第一风口O1时与第一风道S1导通,此时第五风道S4通过第一风道S1与室外空气导通,此时空气排至室外环境,此时新风模块处于排风模式。
具体实施时,图4至图7所示,换气组件30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与蜗壳21连接。第三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五风道S4连通的第三风口O8,第三风口O8与出风口O4密封导通。第三壳体上还开设有第四风口O5和第五风口O6。第四风口O5与室内环境导通。第五风口O6通过管道(未示出)与第一风口O1连通。
如图4至图7所示,换气机构设置于第五风道S4内,具有打开第四风口O5且关闭第五风口O6的第二状态和打开第五风口O6且关闭第四风口O5的第一状态。换气机构活动地设置于第五风道S4内。换气机构通过转动或者移动的方式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或者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比如,图4和图5所示,换气机构包括换气阀31,换气阀3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壳体上。换气阀31上开设有与第五风道S4连通的第六风口O7,在换气阀31转动时,第六风口O7与第四风口O5和第五风口O6中的任意一个导通。此结构中,换气组件30沿换气阀31的轴向进风,因而在图示中未示出换气组件30的第三风口O8。换气阀31可以由电机驱动旋转。
再比如,图6和7所示,换气机构包括移动阀32,在移动阀32的移动轨迹上设有第四风口O5和第五风口O6。在移动阀32移动时,移动阀32能够打开第四风口O5和第五风口O6中的任意一个,因而使得第五风道S4与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任意一个导通。移动阀32可以有电动推杆、丝杠、齿轮齿条等结构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模块。该新风模块采用了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此不一一赘述。空调器还包括能够实现制冷、制热等功能的空调主体。空调本体不是本申请的改进重点,在此不赘述。新风模块固定连接在空调本体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壳体之间连接的结构均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结构和/或螺纹连接件连接结构。且为实现壳体的密封连接,壳体之间还设有可压缩的密封筋,以通过密封筋的形变实现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切换机构;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限定出风道;
所述第一壳体上一体形成有第一隔板,以将所述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切换口;所述切换口在打开时导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可导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可导通;
所述第一壳体一体设有安装部,所述切换机构通过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且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打开所述切换口并关闭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关闭所述切换口且打开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安装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所述第一风门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风门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孔;
其中,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且关闭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且关闭所述第二风口的第三位置;
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所述第一风口且关闭所述切换口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口且关闭所述切换口的第四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所述切换口且关闭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口且关闭所述切换口的第四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壁;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一体形成,且在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壁上构造有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壁交叉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壁的交接处的两侧;所述切换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交接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连接以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彼此隔开,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9.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组件,具有第四风道和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的出风口;
换气组件,具有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四风道导通的第五风道,和设置于所述第五风道内的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换气机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五风道与室内环境导通;以及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口部件;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导通;所述第五风道在所述换气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打开所述第一风口时与所述第一风道导通。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模块。
CN202222173650.9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033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3650.9U CN21803337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3650.9U CN21803337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3379U true CN218033379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3650.9U Active CN21803337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3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60132U (zh) 换气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35780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11335781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18033379U (zh)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07270512B (zh) 风阀装置及新风系统
CN112762548A (zh)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7154515U (zh)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系统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WO2022165999A1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0688484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623418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4746103U (zh) 空调系统
CN216203805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总成和空调器室内机
CN2159298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508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KR100698910B1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216522068U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20506934U (zh) 导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18227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057718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208523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695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