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7718U -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7718U
CN217057718U CN202122963393.4U CN202122963393U CN217057718U CN 217057718 U CN217057718 U CN 217057718U CN 202122963393 U CN202122963393 U CN 202122963393U CN 217057718 U CN217057718 U CN 217057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outlet channel
air
channe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33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小洪
文超
廖岸辉
王振勇
余明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33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7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7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7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导流组件,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关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打开;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关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打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组件增加了新风模块的出风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新风空调领域,新风模块将新鲜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到室内,随着新风空调的发展,双出风口的新风模块使空气从两个方向流向室内,相对于一个出风口能够更快速的使室内充满新风。
目前,现有的新风空调设置的两个新风出风口只有一种出风模式,即同时从两个新风出风口进行出风,出风模式较为单一,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模块出风模式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以及
导流组件,导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
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出风通道关闭,第二出风通道打开;
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出风通道关闭,第一出风通道打开。
可选地,导流件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均打开。
可选地,导流组件包括在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运动的导流板,导流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导流板运动到第一位置时,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
导流板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导流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导流组件处于第三状态。
可选地,导流板运动到第一位置时,导流板盖合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
导流板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导流板盖合于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
导流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导流板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具有第一间距,导流板与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具有第二间距。
可选地,导流组件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与导流板的一侧边连接,转动轴用于驱动导流板绕转动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可选地,导流组件还包括滑轨以及在滑轨中滑动的滑块,滑轨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导流板与滑块连接,滑块带动导流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挡流板,第一挡流板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驱动第一挡流板绕第一驱动轴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挡流板,第二挡流板连接有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驱动第二挡流板绕第二驱动轴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转动;
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四位置,第二挡流板远离第五位置时,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
所第一挡流板远离第四位置,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五位置时,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第一挡流板远离第四位置且第二挡流板远离第五位置时,导流组件处于第三状态。
可选地,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三位置时,第一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平行;
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四位置时,第一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以使第一挡流板对第一出风通道进行封堵;
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五位置时,第二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平行;
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六位置时,第二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以使第二挡流板对第二出风通道进行封堵。
可选地,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或
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或
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
可选地,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或
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或
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
可选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相对设置,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相互连通。
可选地,壳体包括第一蜗壳;
第二蜗壳,第二蜗壳盖合于第一蜗壳,以使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形成离心腔;以及
盖合于第二蜗壳的进风箱,进风箱的进风腔与离心腔连通形成进风通道;
第一出风通道设置于第一蜗壳,且第一出风通道与离心腔连通;
第二出风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二蜗壳的连接通道和设置于进风箱的出风通道,连接通道的一端与离心腔连通,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出风通道连通。
可选地,新风模块还包括离心风叶,离心风叶设置于进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壳体内设置导流组件,使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关闭第一出风通道,则气流只从进风通道流入第二出风通道,即气流只从第二出风通道流出;使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关闭第二出风通道,则气流只从进风通道流入第一出风通道,即气流只从第一出风通道流出;使导流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气流同时从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流出;通过改变导流组件在壳体内的状态实现对新风模块两个出风通道的关闭与打开进行控制,增加新风模块的出风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三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二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板与转动轴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风模块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壳体100和导流组件200,壳体100包括进风通道101、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相对设置,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相互连通,导流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
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出风通道102关闭,第二出风通道103打开;
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出风通道103关闭,第一出风通道102打开;
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所描述的“打开”意为该通道的两端之间的区域为连通区域,可以进行气流流通;本申请文件所描述的“关闭”意为该通道的两端之间为隔断区域,气流不能再两端之间进行流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和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相互连通,从进风通道101流入的气流分别从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流出,当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出风通道102处于关闭状态,则气流只从进风通道101流入第二出风通道103,即气流只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流出;当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出风通道103关闭,则气流只从进风通道101流入第一出风通道102,即气流只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流出;当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三状态,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打开,气流同时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流出;通过改变导流组件200在壳体100内的状态实现对新风模块两个出风通道的关闭与打开进行控制,增加新风模块的出风方式。
具体的,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相对设置为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方向相反。
具体的,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通过“T”型通道连通。
具体的,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进风口110为进风通道101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120为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第二出风口130为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组件200包括在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之间运动的导流板201,导流板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导流板201运动到第一位置时,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
导流板201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
导流板20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三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板201运动到第一位置时,导流板201盖合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
导流板201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导流板201盖合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
导流板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导流板201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具有第一间距,导流板201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具有第二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板201盖合于第一出风通102的进风口时,第一出风通道102被封堵,从进风通道101流出的气流无法流入第一出风通道102,只能流入第二出风通道103中,故气流只从第二出风口130流出;
导流板201盖合于第二出风通道103时,第二出风通道103被封堵,从进风通道101流出的气流无法流入第二出风通道103,只能流入第一出风通道102中,故气流只从第一出风口120流出。
导流板201的板面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的开口,导流板201的板面大于或等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流板20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导流板201既不盖合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也不盖合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即导流板201处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之间,此时导流板201作为分流板对进风通道101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分流,导流板201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形成第一风道,导流板201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决定了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和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的开口大小,进风口的开口越大,通道内的风量就越大;
其中,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均大于0;
由于第一出风通道102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之间的距离恒定,所以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之和恒定,则第一间距越大,第二间距就越小,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开口就越大,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就越小,进入第一风道的风量就越多,第一出风通道102的风量就越多,进入第二风道的风量就越小,第二出风通道103的风量就越小;
同理,第一间距越小,则第二间距越大,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开口就越大,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就越小,进入第二风道的风量就越多,第二出风通道103的风量就越多,进入第一风道的风量就越小,第一出风通道102的风量就越小;
结合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控制导流板20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来实现控制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的出风量大小;
可以明白的是,第一间距等于第二间距时,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开口大小与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开口大小相同,则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的出风风量相同,此时导流板201的板面平行于进风通道101的出风方向。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组件200还包括转动轴202,转动轴202与导流板201的一侧边连接,转动轴202用于驱动导流板201绕转动轴20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202的一端贯穿连接于壳体100并与固定在壳体100外部的驱动电机203连接,驱动电机203驱动转动轴202转动并带动导流板201绕转动轴202转动。
具体的,转动轴202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方向且同时垂直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方向,导流板201的一侧边沿转动轴202的长度方向连接于转动轴202的轴杆,在驱动电机203的驱动下,转动轴202带动导流板201的板面转动,以实现对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进行盖合,或以实现对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进行盖合。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组件200还包括滑轨以及在滑轨中滑动的滑块,滑轨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之间,导流板201与滑块连接,滑块带动导流板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201的板面垂直于第一出风通道102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方向,导流板201的板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通道102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导流板201沿垂直于第一出风通道102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方向运动,当导流板201运动到第一位置,导流板201盖合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使第一出风通道102封堵;当导流板201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导流板201盖合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使第二出风通道103封堵;当导流板20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导流板201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分别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通过控制导流板20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来实现控制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的出风量大小。
具体的,滑块的一部分贯穿壳体100与安装在壳体100外部的伸缩杆连接,通过伸缩杆伸缩驱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以使滑块带动导流板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第一挡流板,第一挡流板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驱动第一挡流板绕第一驱动轴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第二挡流板,第二挡流板连接有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驱动第二挡流板绕第二驱动轴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转动;
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四位置,第二挡流板远离第五位置时,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
所第一挡流板远离第四位置,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五位置时,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
第一挡流板远离第四位置且第二挡流板远离第五位置时,导流组件200处于第三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三位置时,第一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方向平行;
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四位置时,第一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方向垂直,以使第一挡流板对第一出风通道102进行封堵;
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五位置时,第二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方向平行;
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六位置时,第二挡流板的板面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方向垂直,第二挡流板对第二出风通道103进行封堵。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或
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或
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时,第一挡流板的板面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开口形状和大小相同;
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时,第一挡流板的板面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开口形状和大小相同(或第一挡流板的板面形状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开口形状相同,但第一挡流板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开口面积);
第一挡流板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出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进风口之间时,第一挡流板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出风通道102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本文所描述的“形状相同”意为两者的形状完全一致,“大小相同”意为两者的面积相等。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或
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或
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时,第二挡流板的板面形状和大小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开口形状和大小相同;
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时,第二挡流板的板面形状和大小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开口形状和大小相同(或第二挡流板的板面形状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开口形状相同,但第二挡流板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开口面积);
第二挡流板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进风口之间时,第二挡流板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出风通道103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壳体100包括第一蜗壳300、第二蜗壳400和进风箱500,第二蜗壳400盖合于第一蜗壳300,以使第一蜗壳300和第二蜗壳400之间形成离心腔104,进风箱500盖合于第二蜗壳400,进风箱500的进风腔501与离心腔104连通形成进风通道101;
第一出风通道102设置于第一蜗壳300,且第一出风通道102与离心腔104连通;
第二出风通道103包括设置于第二蜗壳400的连接通道401和设置于进风箱500的出风通道502,连接通道401的一端与离心腔104连通,连接通道401的另一端与出风通道502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蜗壳400的一侧盖合于第一蜗壳300的一侧,使第一蜗壳300的第一副腔301与第二蜗壳400的第二副腔402连通形成离心腔104,盖合于第二蜗壳400上的进风箱500通过第二蜗壳400上的进气格栅403与进风腔501连通,进风腔501的一端与离心腔104连通,进风腔501的另一端与进风口110连通,使第一副腔301、第二副腔402以及进风腔501连通构成进风通道;
第一出风通道102设置于第一蜗壳300的顶部,且第一蜗壳300的中部开设有电机安装孔302;连接通道401设置于第二蜗壳400的顶部,同样,出风通道502设置于进风箱500的顶部;
其中,第一蜗壳300与第二蜗壳400之间通过螺钉,即第一出风通道102与连接通道401之间也通过螺钉连接;第二蜗壳400与进风箱50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连接通道401与出风通道502之间也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新风模块还包括离心风叶600,离心风叶600设置于进风通道101。
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叶600连接有电机700,电机700固定连接于壳体1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模块包括壳体100、离心风叶600和电机700,其中壳体100包括第一蜗壳300、第二蜗壳400和进风箱500,第二蜗壳400盖合于第一蜗壳300,以使第一蜗壳300和第二蜗壳400之间形成离心腔104,进风箱500盖合于第二蜗壳400,进风箱500的进风腔501与离心腔104连通形成进风通道101;第一出风通道102设置于第一蜗壳300,且第一出风通道102与离心腔104连通;第二出风通道103包括设置于第二蜗壳400的连接通道401和设置于进风箱500的出风通道502,连接通道401的一端与离心腔104连通,连接通道401的另一端与出风通道502连通;导流板201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02和连接通道401之间,导流板201的一侧边连接有转动轴202,转动轴20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203,驱动电机203安装与第二蜗壳400的外壁,离心风叶600设置于离心腔104中,电机700设置于第一蜗壳300的电机安装孔302,电机盖701盖合于电机安装孔302上,对电机700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电机700用于驱动离心风叶600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以及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关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打开;
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关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均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
在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运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导流板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导流板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板盖合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
所述导流板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流板盖合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
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具有第一间距,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具有第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边连接,所述转动轴用于驱动所述导流板绕所述转动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
滑轨以及在所述滑轨中滑动的滑块,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带动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挡流板,所述第一挡流板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一挡流板绕所述第一驱动轴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挡流板,所述第二挡流板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二挡流板绕所述第二驱动轴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第一挡流板转动到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挡流板远离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一状态;
所第一挡流板远离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挡流板转动到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挡流板远离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第二挡流板远离第五位置时,所述导流组件处于第三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流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挡流板转动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流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以使所述第一挡流板对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进行封堵;
所述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五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流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挡流板转动到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流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挡流板对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进行封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或
所述第一挡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或
所述第一挡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挡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或
所述第二挡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或
所述第二挡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相对设置,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相互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蜗壳;
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盖合于所述第一蜗壳,以使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之间形成离心腔;以及
盖合于第二蜗壳的进风箱,所述进风箱的进风腔与所述离心腔连通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且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离心腔连通;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二蜗壳的连接通道和设置于进风箱的出风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离心腔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风模块。
CN202122963393.4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ctive CN217057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3393.4U CN217057718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3393.4U CN217057718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7718U true CN217057718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5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3393.4U Active CN217057718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7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1146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EP3604937B1 (en) Housing assembly of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KR101189310B1 (ko) 열교환형 환기 장치
CN217057718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US20230417448A1 (en) Air outle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380106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425024B (zh) 空调柜机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113803797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651515B2 (ja) 送風機
CN112555990A (zh) 风机结构和空调器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61875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599963U (zh) 一种空调面板及空调器
CN220135696U (zh) 一种导流圈、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2006192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02059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735588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CN11629393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1143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14671U (zh) 一种隐藏式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220229377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