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7791U -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7791U CN218027791U CN202221434936.1U CN202221434936U CN218027791U CN 218027791 U CN218027791 U CN 218027791U CN 202221434936 U CN202221434936 U CN 202221434936U CN 218027791 U CN218027791 U CN 2180277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generation
- generation device
- micro
- photovoltaic power
-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包括若干根呈等间距设置且其一端锚固于基岩层内的微型桩以及与微型桩另一端相连的基板;设在基板上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与光伏发电装置相铰接的立柱,立柱与连接孔不同的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本方案的光伏发电装置的下端面两侧能够通过连杆铰接在连接块上,使得光伏发电装置、连杆与立柱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大大增加了光伏发电装置的稳固程度;同时能够实现光伏发电装置的倾斜角度任意调节,从而实现同一光伏列阵的光伏板保持同一水平面倾斜,有效保证光伏板发电效率和施工质量及进度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边坡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板支撑架包括支架和桩基,支架底端固定在桩基上,支架顶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光伏板,若干块光伏板组成一个光伏列阵;在高原地区,尤其是贵州等多山地区域,为了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山地资源,光伏板不仅安装在房顶和平地区域,更多的是安装在坡地上。
目前一般根据坡度计算调整桩基规格来适应支撑架,使得所有支撑架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满足光伏板安装设计的角度要求。但该方式的桩基规格计算和统计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下,实际施工时难以一一对应,最终制备的桩基往往存在偏差,支撑架固定后难以调整光伏板安装角度。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技术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合理的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用于固定基岩层上的坡面,包括若干个沿坡面的纵向与横向等距设置的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包括若干根呈等间距设置且其一端锚固于基岩层内的微型桩以及设于坡面上且与微型桩另一端相连的基板;
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穿置微型桩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分成三列且呈等间距设在基板上,所述微型桩均通过其另一端设置的夹紧件与基板相连,且将基板抵接在坡面上;
所述基板远离坡面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光伏发电装置转动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立柱,两个所述立柱远离基板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孔,且两个连接孔同轴设置;所述立柱与连接孔不同的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沿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槽内滑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上设有可拆卸的紧固件,该紧固件用于将连接块约束固定在连接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远离坡面的端面上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V型槽,且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分别位在两个V型槽的V型槽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均和V型槽的倾斜面相互垂直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V型槽的倾斜面与基板的上端面之间夹角为a;其中a为10°-40°。
更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桩包括管桩主体以及夹紧件,所述管桩主体的一端穿置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第三通孔内,并且管桩主体的另一端锚固在基岩层内;
所述夹紧件设在管桩主体的一端上,且该夹紧件用于将基板抵接在坡面上;其中,夹紧件位于基板的上端面或者V型槽的倾斜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管桩主体的侧面上还有若干个呈等距设置的出浆孔,且相邻两排的出浆孔在管桩主体的侧面上呈交错排列布设。
更进一步的,所述管桩主体的侧面设有多个螺旋刀刃,且螺旋刀刃沿管桩主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管桩主体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刀刃沿管桩主体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在管桩主体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管桩主体的直径为100-350mm,所述管桩主体内填充有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柱。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方案中,光伏发电装置的下端面两侧能够通过连杆铰接在连接块上,使得光伏发电装置、连杆与立柱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大大增加了光伏发电装置的稳固程度,同时能够实现光伏发电装置的倾斜角度任意调节;满足安装时对光伏发电装置的调节操作,从而实现同一光伏列阵的光伏板保持同一水平面倾斜,有效保证光伏板发电效率和施工质量及进度要求。
在本方案中,微型桩组合结构由多个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呈矩阵式布置组成;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的微型桩均用于打入需边坡治理的坡面内,各个微型桩的低端均锚固在基岩层内,各个微型桩的顶端均超出坡面;利用微型桩通过夹紧件将基板抵接在坡面上,使得基板与各个微型桩之间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防止边坡滑坡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适用于高速公路的边坡、丘陵等多山地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中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中微型桩组合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中微型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二中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二中微型桩组合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二中微型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板与光伏发电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之一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用于固定基岩层42上的坡面41,包括若干个沿坡面41的纵向与横向等距设置的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
参照图2-3所示,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包括若干根呈等间距设置且其一端锚固于基岩层42内的微型桩2以及设于坡面41上且与微型桩2另一端相连的基板1;基板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穿置微型桩2的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分成三列且呈等间距设在基板1上,微型桩2均通过其另一端设置的夹紧件22与基板1相连,且将基板1抵接在坡面41上;
微型桩组合结构用于防止边坡滑坡现象的发生,微型桩组合结构由多个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呈矩阵式布置组成;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的微型桩2均用于打入需边坡治理的坡面41内,各个微型桩2的低端均锚固在基岩层42内,各个微型桩2的顶端均超出坡面41;利用微型桩2通过夹紧件22将基板1抵接在坡面41上,使得基板1与各个微型桩2之间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其中,参见图1-4所示,基板1远离坡面41的端面上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V型槽11,且第一通孔14与第三通孔13分别位在两个V型槽11的V型槽11的倾斜面上;第一通孔14与第三通孔13均和V型槽11的倾斜面相互垂直设置;另外,V型槽11的倾斜面与基板1的上端面之间夹角为a;其中a为10°-40°。
通过位于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内的微型桩2从各个方向拉紧基板1,保持对坡面41的固定;当坡面41出现滑坡时,位于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内的微型桩2均会出形变,从而使得基板1发生位移,能够通过微型桩2的变形有效施加对坡面41的反作用力或压紧力,进而使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起到防止边坡滑坡现象的发生。
参见图1-4所示,微型桩2包括管桩主体21以及夹紧件22,管桩主体21的一端穿置在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或第三通孔13内,并且管桩主体21的另一端锚固在基岩层42内;夹紧件22设在管桩主体21的一端上,且该夹紧件22用于将基板1抵接在坡面41上;其中,夹紧件22位于基板1的上端面或者V型槽11的倾斜面上。
此外,管桩主体21的侧面上还有若干个呈等距设置的出浆孔23,且相邻两排的出浆孔23在管桩主体21的侧面上呈交错排列布设。
在坡面41上,通过钻头依次钻出与管桩主体21相对应的安装洞,并将管桩主体21放置在安装洞;通过在管桩主体2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孔23,从管桩主体21的管腔内注入砂浆,砂浆在填充管腔的同时也会通过出浆孔23进入到管桩主体21外侧的孔隙内,从而对管桩主体21外侧岩土体进行注浆改良加固,提高管桩的抗拔力。
另外,管桩主体21的直径为100-350mm,管桩主体21的顶端与地面相距150-200mm;管桩主体21的桩间距为10倍的桩径,管桩主体21的排距为10倍的桩径,管桩主体21与基岩层42的锚固深度至少为桩身长度的1/3。
参照图1、9、10所示,为了实现光伏发电装置5的角度可调;基板1远离坡面41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光伏发电装置5转动连接的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立柱32,两个立柱32远离基板1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孔33,且两个连接孔33同轴设置;立柱32与连接孔33不同的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31,且连接槽31沿立柱32的高度方向设置;连接槽31内滑动设置有连接块34,且连接块34上设有可拆卸的紧固件7,该紧固件7用于将连接块34约束固定在连接槽31内。
光伏发电装置5的下端面设有两个连接板,且连接板位于立柱32的两侧;两个连接板均设有与连接孔33孔径相同大小的开孔,使得同一根连接轴能够穿置在连接孔33与开孔内,进而使光伏发电装置5能够铰接在立柱32上;
连杆51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块34上,连杆51的另一端铰接在光伏发电装置5的下端面上;此外,连接槽31设在立柱32与连接孔33不同的侧面上,连接块34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7能够在连接槽31内任意位置上的约束固定,从而光伏发电装置5、连杆51与立柱32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进而大大增加了光伏发电装置5的稳固程度,同时能够实现光伏发电装置5的倾斜角度任意调节;
另外,立柱32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杆51,使得连杆51形成Y字型对光伏发电装置5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光伏发电装置5的稳固性;其中,连杆5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连接块34与光伏发电装置5上,连杆51也可以设置为其长度可伸缩调节的连杆51,并且利用可伸缩式连杆51的锁紧机构进行其长度的锁定,使光伏发电装置5的倾斜角度更加便于调节。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7,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带螺旋刀刃24的微型桩2,其包括的零部件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管桩主体21的侧面设有多个螺旋刀刃24,且螺旋刀刃24沿管桩主体21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在管桩主体21上。
如图7所示,微型桩2由多个螺旋刀刃24和管桩主体21构成,且螺旋刀刃24分别位于管桩主体21的顶端、中间、底端的位置;钢管直径为100-350mm,,厚度为10-20mm;微型桩2的侧面开设直径为8-12mm且用于溢出混凝土的出浆孔23;螺旋刀刃24的内径与管桩主体21的外径相同,螺旋刀刃24上由连续的螺旋叶片构成,。
在管桩主体21的前端设置螺旋刀刃24形成钻头结构,与钻进设备配合,即能直接如钻杆一样在地层中进行钻进,尤其是在碎石土、破碎岩体作业时,管桩主体21会对钻孔的孔壁形成支撑,防止塌孔;同时,在钻进到位后,通过在管桩主体2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孔23,从管桩主体21的管腔内注入砂浆,砂浆在填充管腔的同时也会通过出浆孔23进入到管桩主体21外侧的孔隙内,从而对管桩主体21外侧岩土体进行注浆改良加固,并固结钻头一起同作为管桩的管桩主体21使用,提高管桩的抗拔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用于固定基岩层(42)上的坡面(41),包括若干个沿坡面(41)的纵向与横向等距设置的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微型桩组合结构单元包括若干根呈等间距设置且其一端锚固于基岩层(42)内的微型桩(2)以及设于坡面(41)上且与微型桩(2)另一端相连的基板(1);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穿置微型桩(2)的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分成三列且呈等间距设在基板(1)上,所述微型桩(2)均通过其另一端设置的夹紧件(22)与基板(1)相连,且将基板(1)抵接在坡面(41)上;
所述基板(1)远离坡面(41)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光伏发电装置(5)转动连接的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立柱(32),两个所述立柱(32)远离基板(1)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孔(33),且两个连接孔(33)同轴设置;所述立柱(32)与连接孔(33)不同的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31),且连接槽(31)沿立柱(32)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槽(31)内滑动设置有连接块(34),且连接块(34)上设有可拆卸的紧固件(7),该紧固件(7)用于将连接块(34)约束固定在连接槽(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远离坡面(41)的端面上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V型槽(11),且第一通孔(14)与第三通孔(13)分别位在两个V型槽(11)的V型槽(11)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一通孔(14)与第三通孔(13)均和V型槽(11)的倾斜面相互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11)的倾斜面与基板(1)的上端面之间夹角为a;其中a为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2)包括管桩主体(21)以及夹紧件(22),所述管桩主体(21)的一端穿置在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2)或第三通孔(13)内,并且管桩主体(21)的另一端锚固在基岩层(42)内;
所述夹紧件(22)设在管桩主体(21)的一端上,且该夹紧件(22)用于将基板(1)抵接在坡面(41)上;其中,夹紧件(22)位于基板(1)的上端面或者V型槽(11)的倾斜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主体(21)的侧面上还有若干个呈等距设置的出浆孔(23),且相邻两排的出浆孔(23)在管桩主体(21)的侧面上呈交错排列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主体(21)的侧面设有多个螺旋刀刃(24),且螺旋刀刃(24)沿管桩主体(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管桩主体(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刀刃(24)沿管桩主体(21)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在管桩主体(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主体(21)的直径为100-350mm,所述管桩主体(21)内填充有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34936.1U CN218027791U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34936.1U CN218027791U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7791U true CN218027791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7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34936.1U Active CN218027791U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779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622912A (en) * | 2023-06-16 | 2024-04-03 | Francis & Lewis International Ltd | A foundation system |
-
2022
- 2022-06-09 CN CN202221434936.1U patent/CN2180277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622912A (en) * | 2023-06-16 | 2024-04-03 | Francis & Lewis International Ltd | A foundation syst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27791U (zh) | 一种可承载光伏发电装置的埋入式微型桩组合结构 | |
CN206034454U (zh) | 一种支护结构 | |
CN108130910A (zh) | 一种主动控制基坑位移的支撑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2095656A (zh) | 一种拉压复合式预应力锚索挡土墙结构 | |
CN107675713A (zh) | 基坑支护拉森钢板桩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04863177A (zh) |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035360B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 |
CN205152983U (zh) | 地下空间施工的地层预加固处理结构 | |
CN208105276U (zh) | 一种主动控制基坑位移的支撑系统 | |
CN110409462B (zh) | 一种基坑支护加固方法及基坑支护系统 | |
CN219410877U (zh) | 一种基坑支护桩 | |
CN209243910U (zh) | 一种边坡建筑结构 | |
CN208996052U (zh) | 基坑锚定墙拉锚支护形成的支护结构及采用的钻具 | |
CN215888272U (zh) | 一种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 | |
CN203498863U (zh) | 立体连续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 | |
CN113982004B (zh) | 一种锚索-加筋土组合挡土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005086B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高支墩反拉式斜撑结构 | |
CN216515701U (zh) | 一种微型桩筏板组合基础结构 | |
CN105178355A (zh) | 地下空间施工的地层预加固处理方法 | |
CN214497537U (zh) |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 |
CN108589738A (zh) | 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965577B (zh) | 链锁式生态砌块挡墙的施工方法 | |
CN111395316A (zh) | 一种复合型抗滑桩和施工方法 | |
CN111021369A (zh) |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 |
CN206233244U (zh) | 基坑的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