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1369A -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1369A
CN111021369A CN201911423934.5A CN201911423934A CN111021369A CN 111021369 A CN111021369 A CN 111021369A CN 201911423934 A CN201911423934 A CN 201911423934A CN 111021369 A CN111021369 A CN 111021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constructing
rear row
pile
support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39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秋苹
张领帅
刘迪
李燕
刘峻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yeji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yeji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yeji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yeji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39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13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1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13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开挖基坑的土方直至第一预设深度;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开挖基坑的土方直至预设基底。本发明技术方案给出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造价便宜。

Description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支护工程越来越多,桩锚支护结构形式由于其经济优越性以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使得其在基坑支护工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多。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支护的强度,有通过双排桩支护结构对基坑进行支撑,即,在开挖基坑前布设两排间隔布置的支护桩,以对基坑侧壁进行支撑,且双排桩的宽度随基坑的深度而加宽。
但是,上述这种双排桩支护结构虽然能够增加支护的强度,但是,其需要设两排贯穿至基地的支护桩,施工慢,且每排支护桩的数量较多,造价昂贵,不便于较深基坑的支护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桩造价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
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
开挖基坑的土方直至第一预设深度;
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
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
开挖基坑的土方直至预设基底。
可选的,所述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的步骤包括:
沿基坑的侧壁钻设多个后排钻孔直至越过预设基底;
在多个所述后排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凝固,得到所述后排支护桩。
可选的,所述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的步骤包括:
在后排支护桩的桩顶开挖土方形成第一凹槽;
在第一凹槽内施工多个后排冠梁锚索,并使所述后排冠梁锚索穿出所述第一凹槽;
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施工得到后排冠梁,多个所述后排冠梁锚索穿过所述后排冠梁。
可选的,所述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的步骤之后:
对所述后排冠梁锚索进行张拉锁定。
可选的,所述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预设深度钻设多个前排钻孔直至越过预设基底,多个所述前排钻孔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前排钻孔沿所述后排支护桩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
在多个所述前排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凝固,得到所述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
可选的,所述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的步骤包括:
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后排支护桩的侧边开挖土方形成第二凹槽;
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开挖土方形成第三凹槽;
在第一预设深度开开挖土方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
在第二凹槽内施工多个后排腰梁锚索,并使所述后排腰梁锚索穿出所述第二凹槽;
在第三凹槽内施工多个前排冠梁锚索,并使所述前排冠梁锚索穿出所述第三凹槽;
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施工得到后排腰梁,多个所述后排腰梁锚索穿过所述后排腰梁;
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施工得到前排冠梁,多个所述前排冠梁锚索穿过所述前排冠梁;
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施工得到连梁。
可选的,所述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的步骤之后:
对所述后排腰梁锚索和前排冠梁锚索进行张拉锁定。
可选的,每一所述后排支护桩与一所述前排支护桩相对设置,且每一所述连梁沿相对设置的后排支护桩至前排支护桩的延伸方向布置。
可选的,多个后排腰梁锚索和多个所述前排冠梁锚索均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的步骤之前:
在所述基坑外施工止水帷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施工完成后所得到的支护结构为后排支护桩和前排支护桩组合而成的,后排支护桩和前排支护桩高度不同,无需设置两相同高度的支护桩结构,减省了造价,且通过后排支护桩支护基坑的上部,后排支护桩和前排支护桩的组合结构支护基坑的下部,由于基坑的上部对后排支护桩的抵压力较小,因此无需双排桩进行支护,基坑的下部更是能达到与双排桩支护相同的效果,因而相对于双排桩而言,效果不会减少,但造价更便宜;并且,后排支护桩和前排支护桩的间距相对于双排桩而言距离可以更近,可增加挖设的基坑的大小;此外,上述施工方法中,在未挖设土方前施工后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后排腰梁、前排冠梁以及连梁,都是在平地上进行施工,无需架设支撑架、支撑板等结构,施工方便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排桩造价昂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中S10和S2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中S5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的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的连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造价便宜,且支护稳定。
参照图1和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沿基坑17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11,此时,基坑17还未开挖,需要先通过后排支护桩11进行支撑,在施工前需要先进行测量放线,以规划后排支护桩11的位置;
S20,沿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111,后排冠梁111设于后排支护桩11的桩顶,用作将多个后排支护桩11连接在一起,防止顶部边缘产生坍塌;
S30,开挖基坑17的土方直至第一预设深度,此处所说的第一预设深度为预设标高的深度位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第一预设深度可以为一地下层的高度,这样,在更易进行后续的施工;
S40,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13,前排支护桩13与后排支护桩11间隔布置,具体的,前排支护桩13相对于后排支护桩11位于基坑17靠内位置,前排支护桩13是在基坑17内施工完成的,即第一预设深度的表面;
S50,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113,沿多个前排支护桩13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131,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前排冠梁131和后排腰梁113的连梁15,上述后排腰梁113、前排冠梁131以及连梁15均是在基坑17内施工完成的,后排腰梁113将多个后排支护桩11连接为一整体,前排冠梁131将多个前排支护桩13连接为一整体,连梁15则将后排支护桩11和前排支护桩13连接为一整体;
S60,开挖基坑17的土方直至预设基底。
本实施例中,施工完成后所得到的支护结构为后排支护桩11和前排支护桩13组合而成的,后排支护桩11和前排支护桩13高度不同,无需设置两相同高度的支护桩结构,减省了造价,且通过后排支护桩11支护基坑17的上部,后排支护桩11和前排支护桩13的组合结构支护基坑17的下部,由于基坑17的上部对后排支护桩11的抵压力较小,因此无需双排桩进行支护,基坑17的下部更是能达到与双排桩支护相同的效果,因而相对于双排桩而言,效果不会减少,但造价更便宜;并且,后排支护桩11和前排支护桩13的间距相对于双排桩而言距离可以更近,可增加挖设的基坑17的大小;此外,上述施工方法中,在未挖设土方前施工后排冠梁111,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后排腰梁113、前排冠梁131以及连梁15,都是在平地上进行施工,无需架设支撑架、支撑板等结构,施工方便安全。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施工后排支护桩11的过程中,S10,沿基坑17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11的步骤包括:
S11,沿基坑17的侧壁钻设多个后排钻孔直至越过预设基底,后排钻孔是通过旋挖钻机钻设而成的,多个所钻设的后排钻孔均匀间隔布置;
S12,在多个后排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凝固,得到后排支护桩11。
具体的,在后排钻孔挖设完成后,在孔口插入护壁筒,并下方钢筋笼,然后边灌注混凝土,边抽出钢管护壁筒,待混凝土凝固后,得到后排支护桩11。
并且,在施工后排冠梁111之前,后排支护桩11的混凝土还未凝固之前,横向穿设多个第一连接钢杆,第一连接钢杆沿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布置方向延伸布置。待后排支护桩11的混凝土凝固后,第一连接钢杆也固定下来,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后排支护桩11的第一连接钢杆单独布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后排支护桩11的第一连接钢杆呈整体布置,以便于后排冠梁111的连接固定。
另外,为了布设上述第一连接钢杆,在护壁筒的侧壁是设有缺口的,该缺口朝下开口,缺口位于护壁筒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在灌注混凝土浆液之前,护壁筒以及第一连接钢杆设置好后,再进行注浆,凝固后,通过缺口可将护壁筒取出,且第一连接钢杆固定设置于后排支护桩11的顶部。
承接上述步骤,S20,沿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111的步骤包括:
S21,在后排支护桩11的桩顶开挖土方形成第一凹槽,此处所挖设的第一凹槽即通过上述多个后排支护桩11,且上述第一连接钢杆即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的形状即后排冠梁111的形状,并且,为了避免土体塌方,在土体的侧壁贴设有挡板,以便于施工;
S22,在第一凹槽内施工多个后排冠梁锚索1111,并使后排冠梁锚索1111穿出第一凹槽;后排冠梁锚索1111斜向布置,且其固定段固定设于基坑17侧壁的硬岩层,其自由段穿过上述第一凹槽;
S23,在第一凹槽内施工得到后排冠梁111,多个后排冠梁锚索1111穿过后排冠梁11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第一连接钢杆的基础上,在每两相邻的后排支护桩11之间的第一凹槽放箍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得到后排冠梁111,这样,无需布设长度较长的箍筋,同样可实现高强度的后排冠梁111,且与后排支护桩11相连接,整体性较高,无需凿除等操作,施工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后排支护桩11形成后,凿除后排支护桩11的桩头,凿除时自水平方向往中心凿除,然后在第一凹槽下放一整个箍筋,并浇筑混凝土得到后排冠梁111,以使整个后排冠梁111形成一整体。
另外,沿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111的步骤之后:
S24,对后排冠梁锚索1111进行张拉锁定。
即对后排冠梁锚索1111进行预紧,以保证后排支护桩11和后排冠梁111的支撑力度。
本实施例中,后排冠梁锚索1111的外周套设有锚索套筒,在后排支护桩11凝固后,后排冠梁锚索1111仍可以自由张拉,且在张拉预紧的过程中,边向后排冠梁锚索1111内注浆,边进行张拉预紧,以使后排冠梁锚索1111张拉预紧并锁定。该实施例中,在该后排冠梁锚索1111的中部套设有注浆软管,多个钢绞线围设在注浆软管的外周,注浆软管伸入至固定段开始注浆口,以便进行注浆,当后排冠梁锚索1111的出口处流出浆液时,停止注浆,以便后排冠梁锚索1111的固定。另外,在位于后排冠梁111位置处,该注浆软管的侧壁开也设有注浆口,以保证后排冠梁111位置处的固定,以使后排冠梁111支撑更为稳定。
请结合参阅图3、图4以及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基坑17开挖至第一预设深度后,需在第一预设深度的位置进行施工,需要下方旋挖机等设备至第一预设深度,以便于工作人员施工。其中,S40,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13,前排支护桩13与后排支护桩11间隔布置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预设深度钻设多个前排钻孔直至越过预设基底,多个前排钻孔与后排支护桩11间隔布置,且多个前排钻孔沿后排支护桩11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后排钻孔是通过旋挖钻机钻设而成的,多个所钻设的后排钻孔均匀间隔布置;
在多个前排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凝固,得到前排支护桩13,前排支护桩13与后排支护桩11间隔布置。
具体的,在后排钻孔挖设完成后,在孔口插入护壁筒,并下方钢筋笼,然后边灌注混凝土,边抽出钢管护壁筒,待混凝土凝固后,得到后排支护桩11。
并且,前排支护桩13的混凝土还未凝固之前,横向穿设多个第二连接钢杆,纵向穿设多个第三连接钢杆,第二连接钢杆沿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布置方向延伸布置,第三连接钢杆朝向后排支护桩11的方向布置。待前排支护桩13的混凝土凝固后,第二连接钢杆、第三连接钢杆也固定下来,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前排支护桩13的第第二连接钢杆单独布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前排支护桩13的第二连接钢杆呈整体布置,以便于后排冠梁111的连接固定。
另外,S50,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113,沿多个前排支护桩13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131,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前排冠梁131和后排腰梁113的连梁15的步骤包括:
S51,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后排支护桩11的侧边开挖土方形成第二凹槽,此处所挖设的第二凹槽靠近于后排支护桩11,并且,在后排支护桩11内插设腰梁钢杆,腰梁钢杆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的形状即后排腰梁113的形状;
S52,沿多个前排支护桩13的桩顶开挖土方形成第三凹槽,此处所挖设的第三凹槽即通过上述多个前排支护桩13,且上述第二连接钢杆即位于第三凹槽内,第三凹槽的形状即前排冠梁131的形状,第二连接钢杆的设置可参考第一连接钢杆的设置方式不再赘述;
S53,在第一预设深度开开挖土方形成第四凹槽,第四凹槽连通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此处所挖设的第四凹槽连通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且上述第三连接钢杆即位于第四凹槽内,并且,腰梁钢杆也穿设于第四凹槽,第三连接钢杆的设置可参考第三连接钢杆的设置方式不再赘述;
S54,在第二凹槽内施工多个后排腰梁锚索1131,并使后排腰梁锚索1131穿出第二凹槽;
S55,在第三凹槽内施工多个前排冠梁锚索1311,并使前排冠梁锚索1311穿出第三凹槽;
后排腰梁锚索1131和前排冠梁锚索1311的施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后排冠梁锚索1111的施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56,在第二凹槽内施工得到后排腰梁113,多个后排腰梁锚索1131穿过后排腰梁11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腰梁钢杆的基础上,在第二凹槽内下放一整个箍筋,箍筋沿多个后排支护张的布置方向延伸布置,然后在第二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后得到后排腰梁113。
S57,在第三凹槽内施工得到前排冠梁131,多个前排冠梁锚索1311穿过前排冠梁13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第二连接钢杆的基础上,在每两相邻的前排支护桩13之间的第三凹槽放箍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得到前排冠梁131,这样,无需布设长度较长的箍筋,同样可实现高强度的前排冠梁131,且与前排支护桩13相连接,整体性较高,无需凿除等操作,施工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前排支护桩13形成后,凿除前排支护桩13的桩头,凿除时自水平方向往中心凿除,然后在第一凹槽下放一整个箍筋,并浇筑混凝土得到后排冠梁111,以使整个前排冠梁131形成一整体。
S58,在第四凹槽内施工得到连梁1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设有上述第三连接杆和腰梁钢杆的基础上,在第四凹槽内下放箍筋,并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得到连梁15。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在第四凹槽内下放的箍筋穿设于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在第三凹槽内下放箍筋以及第二凹槽内下放箍筋后,同时对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进行混凝土浇筑,得到上述后排腰梁113、前排冠梁131以及连梁15,所得到的支护桩的整体性更高,支撑力度更好。
这样,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后排支护桩11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113,沿多个前排支护桩13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131,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前排冠梁131和后排腰梁113的连梁15的步骤之后:
对后排腰梁锚索1131和前排冠梁锚索1311进行张拉锁定。
后排腰梁锚索1131和前排冠梁锚索1311的张拉锁定可以参考后排冠梁锚索1111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每一后排支护桩11与一前排支护桩13相对设置,且每一连梁15沿相对设置的后排支护桩11至前排支护桩13的延伸方向布置。
即多个所设置的连梁15相互平行布置,这样,便于前排冠梁锚索1311的施工,且直接将后排支护桩11和前排支护桩13相连,整体性更优。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前排支护桩13和多个后排支护桩11依次交错布置,且连梁15沿相对设置的后排支护桩11至前排支护桩13的延伸方向布置,每一后排支护桩11连有两斜向布置的连梁15,每一前排支护桩13连有两斜向布置的连梁15,这样连梁15、前排冠梁131以及后排腰梁113之间构成多个三角形布置的连接结构,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相对于四边形更好,这样所得到的支护结构更为稳定。此时,为了布设上述前排冠梁锚索1311,前排冠梁锚索1311是穿设于前排支护桩13的顶部的。
此外,多个后排腰梁锚索1131和多个前排冠梁锚索1311均平行设置。
具体的,上述后排腰梁113以及前排冠梁131举具有朝向基坑17的倾斜端面,后排腰梁锚索1131穿过后排腰梁113的倾斜端面,前排冠梁锚索1311穿过前排冠梁131的倾斜端面,拉紧锁定后,前排冠梁131和后排腰梁113所受的力方向相同,不易使该支护结构损毁。
同样的,后排冠梁锚索1111也与上述后排腰梁锚索1131平行设置,以使后排支护桩11及整个支护结构受力相同。
此外,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沿基坑17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11的步骤之前:
在基坑17外施工止水帷幕。
具体的,在施工过程中,在注浆区域内修建止浆墙,避免冒浆;在基坑17外钻孔,钻孔时一定要采取套管进行定位,并且要保证泥浆能够循环护壁成孔;安装注浆管,并进行注浆,待凝固后得到止水帷幕。
通过止水帷幕避免了地下水渗入基坑17,以保证基坑17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
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
开挖基坑的土方直至第一预设深度;
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
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
开挖基坑的土方直至预设基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的步骤包括:
沿基坑的侧壁钻设多个后排钻孔直至越过预设基底;
在多个所述后排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凝固,得到所述后排支护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的步骤包括:
在后排支护桩的桩顶开挖土方形成第一凹槽;
在第一凹槽内施工多个后排冠梁锚索,并使所述后排冠梁锚索穿出所述第一凹槽;
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施工得到后排冠梁,多个所述后排冠梁锚索穿过所述后排冠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后排冠梁的步骤之后:
对所述后排冠梁锚索进行张拉锁定。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预设深度钻设多个前排钻孔直至越过预设基底,多个所述前排钻孔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前排钻孔沿所述后排支护桩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
在多个所述前排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凝固,得到所述前排支护桩,所述前排支护桩与所述后排支护桩间隔布置。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的步骤包括:
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后排支护桩的侧边开挖土方形成第二凹槽;
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开挖土方形成第三凹槽;
在第一预设深度开开挖土方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
在第二凹槽内施工多个后排腰梁锚索,并使所述后排腰梁锚索穿出所述第二凹槽;
在第三凹槽内施工多个前排冠梁锚索,并使所述前排冠梁锚索穿出所述第三凹槽;
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施工得到后排腰梁,多个所述后排腰梁锚索穿过所述后排腰梁;
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施工得到前排冠梁,多个所述前排冠梁锚索穿过所述前排冠梁;
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施工得到连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一预设深度,在多个所述后排支护桩的位置处施工后排腰梁,沿多个所述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施工前排冠梁,在第一预设深度施工连接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腰梁的连梁的步骤之后:
对所述后排腰梁锚索和前排冠梁锚索进行张拉锁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后排支护桩与一所述前排支护桩相对设置,且每一所述连梁沿相对设置的后排支护桩至前排支护桩的延伸方向布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后排腰梁锚索和多个所述前排冠梁锚索均平行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基坑的侧壁施工后排支护桩的步骤之前:
在所述基坑外施工止水帷幕。
CN201911423934.5A 2019-12-31 2019-12-31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0213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3934.5A CN111021369A (zh) 2019-12-31 2019-12-31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3934.5A CN111021369A (zh) 2019-12-31 2019-12-31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1369A true CN111021369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0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3934.5A Pending CN111021369A (zh) 2019-12-31 2019-12-31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13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1957A (zh) * 2022-03-15 2022-05-31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系统和施工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6922A (ja) * 2011-12-28 2013-07-11 Ohbayashi Corp 山留め壁の支持方法、山留め壁の支持構造、及び地下躯体の構築方法
CN203684229U (zh) * 2013-11-21 2014-07-0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连体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5077499U (zh) * 2015-11-04 2016-03-09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5712122U (zh) * 2016-04-18 2016-11-2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桁架式双排桩联合锚杆支护体系
CN207582472U (zh) * 2017-03-22 2018-07-06 镇江致创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桩身设有旋喷桩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108316309A (zh) * 2018-02-07 2018-07-24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基坑支挡的双排桩复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987927U (zh) * 2018-01-16 2018-10-19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 多级梯次基坑支护体系
CN108914945A (zh) * 2018-08-09 2018-11-30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预应力管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9914440A (zh) * 2019-03-14 2019-06-2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w型大能力阻滑结构及构筑方法
CN109914394A (zh) * 2019-03-30 2019-06-2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6922A (ja) * 2011-12-28 2013-07-11 Ohbayashi Corp 山留め壁の支持方法、山留め壁の支持構造、及び地下躯体の構築方法
CN203684229U (zh) * 2013-11-21 2014-07-0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连体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5077499U (zh) * 2015-11-04 2016-03-09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5712122U (zh) * 2016-04-18 2016-11-2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桁架式双排桩联合锚杆支护体系
CN207582472U (zh) * 2017-03-22 2018-07-06 镇江致创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桩身设有旋喷桩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7987927U (zh) * 2018-01-16 2018-10-19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 多级梯次基坑支护体系
CN108316309A (zh) * 2018-02-07 2018-07-24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基坑支挡的双排桩复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14945A (zh) * 2018-08-09 2018-11-30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预应力管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9914440A (zh) * 2019-03-14 2019-06-2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w型大能力阻滑结构及构筑方法
CN109914394A (zh) * 2019-03-30 2019-06-2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1957A (zh) * 2022-03-15 2022-05-31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系统和施工方法
CN114561957B (zh) * 2022-03-15 2024-06-07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2743B1 (ko) 벽체말뚝용 피에이치씨 파일과 이를 이용한 흙막이벽체의 시공방법
CN107060803B (zh) 一种利用管幕注浆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05134269B (zh) 一种锚索穿棚协同承载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法
CN110318772A (zh) 黄土地区大跨小净距非对称断面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560962A (zh) 一种回填区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20130085353A (ko) 흙막이 벽의 시공 방법 및 그 시공 장치 및 흙막이 벽 구조물
KR101995840B1 (ko) 흙막이 공사용 다용도 엄지말뚝
KR20200124949A (ko) 앵커 인장식 흙막이 구조 및 흙막이 공법
CN105569051A (zh) 一种砂卵石漂石地质层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7044293A (zh) 一种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04790408A (zh) 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
CN102660955A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的快速施工方法
KR100831332B1 (ko) 토목공사용 지하 흙막이벽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KR101021915B1 (ko) 흙막이 공사용 차수 가시설 시공방법
CN108035360B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CN108951647A (zh) 明挖隧道的坑中坑挖掘支护施工方法
CN111021369A (zh) 椅式双排桩锚施工方法
KR100974513B1 (ko) 심초공법
PT788572E (pt) Processo para o calcamento de edificios
KR20130081849A (ko) 터널의 지지 구조
KR101297679B1 (ko)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자립식 가시설 구조 및 그 공법
KR101052363B1 (ko) 심층굴착용 자립식 흙막이공법
CN108643189A (zh) 外锚头固定结构、基坑支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2742565U (zh)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CN109653193B (zh) 逆作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