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6561U -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6561U
CN218026561U CN202222371590.1U CN202222371590U CN218026561U CN 218026561 U CN218026561 U CN 218026561U CN 202222371590 U CN202222371590 U CN 202222371590U CN 218026561 U CN218026561 U CN 218026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s
enter
yarn
yarns
upp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715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梁
胡杨杰
朱方红
张天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dong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dong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dong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dong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715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6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6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6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该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包括由多根第一经纱、多根第一底纱、多根第一面纱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多根第一经纱并排设置,第一底纱、第一面纱沿第一经纱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经纱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复合丝,以使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经向具备弹性;第一经纱采用具有弹性的复合丝,具有自然弹力,且第一底纱同样采用具有弹性的复合丝,使得面料具备四面弹力,缩水稳定、伸长回复非常优秀。

Description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梭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背景技术
PBT纤维面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醋纤维的简称,与PE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随着差别化纤维的发展,PBT作为纤维的使用价值被人们逐渐认识;由PBT制成的纤维具有聚醋纤维共有的一些性质,但由于PBT大分子基本链节上的柔性部分较长,因而使PBT纤维的熔点和玻璃化温度较普通聚醋纤维为低,导致纤维大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有所提高,因此,PBT纤维弹性和染色性较好;适用于制作游泳衣,连裤袜,训练服,滑雪裤,长筒袜好人医疗上应用的绷带等高弹性纺织品;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PBT弹性纤维逐步进入纺织品的多数领域,通过与常规纤维包覆或混织,提高了纺织品面料的弹性,PBT弹性纤维在民用纺织品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服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都市通勤成为热题,一套衣服同时满足上班、聚餐、居家、运动。这样就对服装的保型性、弹性,舒适度要求较高;以往的双弹面料存在的问题是收缩后手感僵硬,缩水率难以控制,伸长回复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合了梭织和针织产品优势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包括由多根第一经纱、多根第一底纱、多根第一面纱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多根第一经纱并排设置,第一底纱、第一面纱沿第一经纱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经纱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复合丝,以使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经向具备弹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纱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复合丝,以使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纬向具备弹性。
进一步,所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还包括第二面纱,第一底纱、第一面纱、第二面纱沿第一经纱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以形成三层纬纱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面纱、和/或第二面纱为棉纱,以使超柔保型梭织面料表面柔软亲肤。
进一步,所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还包括第二经纱,所述第二经纱为棉纱。
进一步,所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第一经纱的数量与第二经纱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同一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一一相邻设置。
进一步,同一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的第一经纱相邻设置,同一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的第二经纱相邻设置。
进一步,所述复合丝的型号为150D弹或75D弹。
上述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退浆:对坯布浸轧退浆酶溶液,用于去除坯布上的浆料;
B、烘干:用于获得干燥的坯布;
C、烧毛:通过烧毛机对坯布正反两面进行加热,去除坯布表面绒毛,使坯布表面分离状的纤维减少,以达到布面整齐、线条清晰的目的;
D、冷堆:将烧毛后的坯布浸轧冷堆溶液,用于析出坯布上的残余杂质,再冲洗干净;
E、丝光:对冷堆后的坯布进行丝光处理,用于打开纤维内腔,更加有利于染色;
F、染色:将丝光后的坯布送入气雾缸,进行缸染,获得干燥的且具有特定颜色的布匹;
G、柔软:对染色后的布匹浸轧软化溶液,使其软化,调整手感以达到穿着舒适的效果;
H、预缩:对柔软后的布匹进行预缩,控制布匹水洗缩率,稳定布面。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经纱采用具有弹性的PBT纤维,具有自然弹力,且第一底纱同样采用具有弹性的PBT纤维,使得面料具备四面弹力,缩水稳定、伸长回复非常优秀;(2)第一面纱层采用棉纱,与PBT纤维相结合,增加了面料骨感同时,保持了天然素材的外观,使得梭织面料具有针织面料的亲肤柔软的特点,结合了梭织和针织产品优势;(3)超柔保型梭织面料至少具有第一底纱和第一面纱,设计成双层组织,这种组织能有效解决起毛起球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用于体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用于体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用于体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中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用于体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5中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用于体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第一经纱10,第二经纱11,第一底纱20,第一面纱30,第二面纱3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为棉涤超柔双层纬缎,其包括由5根第一经纱10、多根第一底纱20、多根第一面纱30、多根第二面纱31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各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10的型号为150D弹,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T800复合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第一底纱20的型号为150D弹,第一面纱30和第二面纱31的型号均为JC32,其中第一面纱30为橘黄色,第二面纱31为蓝色,其横截面示意图见图1,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2,横坐标上的5根第一经纱10的编号分别为第J1、第J2、第J3、第J4、第J5,纵坐标上的编号第W1、第W4、第W7、第W10、第W13均为第一底纱20,编号第W2、第W5、第W8、第W11、第W14均为第一面纱30,编号第W3、第W6、第W9、第W12、第W15均为第二面纱31,第W1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5的下侧后进行转向,第W2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至第J5的上侧,第W3由第J1的下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第J5的上侧,然后转向;第W4由第J1的下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第W5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然后转向至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5的下侧,第W6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7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3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在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8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4、第J5的上侧,第W9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第W10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第W11由第J1的下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第J5的上侧,第W12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5的上侧;第W13由第J1的下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14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15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至第J3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4、第J5的上侧;并以此循环,以获得具有四面弹力的棉涤超柔双层纬缎,其中棉的含量为42%,涤(PBT纤维)的含量为5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包括由6根第一经纱10、多根第一底纱20、多根第一面纱30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各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10的型号为150D弹,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T800复合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第一底纱20的型号为150D弹,其颜色为黑色,第一面纱30的型号均为C21,其颜色为橘黄色,其横截面示意图见图3,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4,横坐标上的6根第一经纱10的编号分别为第J1、第J2、第J3、第J4、第J5、第J6,纵坐标上的编号第W1、第W3、第W5、第W7、第W9、第W11均为第一底纱20,编号第W2、第W4、第W6、第W8、第W10、第W12均为第一面纱30,第W1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第W2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4、第J5、第J6的上侧;第W3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第W4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5、第J6的上侧;第W5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第W6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4的下侧,再转向至第J5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6的上侧;第W7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第W8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5的下侧,再转向至第J6的上侧;第W9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第W10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6的下侧;第W11由第J1的上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第W12由第J1的下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为华夫格,其包括由8根第一经纱10、8根第二经纱11、多根第一底纱20、多根第一面纱30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各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10的型号为75D弹,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T800复合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第二经纱11的型号为JC32,且第一经纱10与第二经纱11间隔设置,即第一经纱10与第二经纱11两两一组依次排列,第一经纱10为蓝色,第二经纱11为红色;第一底纱20的型号为75D弹,第一面纱30的型号均为JC32,第一底纱20为蓝色,第一面纱30为红色,其横截面示意图见图5,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6,横坐标上的8根第一经纱10的编号分别为第J1、第J3、第J5、第J7、第J9、第J11、第J13、第J15,横坐标上的8根第二经纱11的编号分别为第J2、第J4、第J6、第J8、第J10、第J12、第J14、第J16,纵坐标上的编号第W1、第W3、第W5、第W7、第W9、第W11、第W13、第W15均为第一底纱20,编号第W2、第W4、第W6、第W8、第W10、第W12、第W14、第W16均为第一面纱30,第W1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8、第J9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0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上侧,然后再转向进入第J13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4、第J15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6的上侧,第W2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7、第J8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1、第J1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5、第J16的下侧;
第W3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6、第J7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0、第J11、第J12、第J13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5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6的下侧,第W4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7、第J8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1、第J1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5、第J16的下侧;
第W5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8、第J9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0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上侧,然后再转向进入第J13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4、第J15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6的上侧,第W6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9、第J10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3、第J14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6的下侧;
第W7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第J5、第J6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0、第J11、第J12、第J1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5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6的上侧;第W8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5、第J6、第J7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9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1、第J1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5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16的上侧;
第W9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6、第J7、第J8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15、第J16的上侧,第W10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7、第J8、第J9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0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下侧,然后再转向进入第J13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14、第J15、第J16的上侧;
第W11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8、第J9、第J10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13、第J14、第J1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6的下侧;第W12由第J1的下侧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3、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7、第J8、第J9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3的上侧,并延伸第J14、第J15、第J16的上侧;
第W13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6、第J7、第J8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15、第J16的上侧,第W14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5、第J6、第J7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9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0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1、第J12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5的上侧,并延伸至第J16的上侧;
第W15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第J5、第J6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9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0、第J11、第J12、第J1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5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6的上侧;第W16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第J3、第J4、第J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9、第J10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11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2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13、第J14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15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16的下侧,并以此循环,以获得具有四面弹力的华夫格。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为泡泡布,其包括由4根第一经纱10、4根第二经纱11、多根第一底纱20、多根第一面纱30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各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10的型号为75D弹,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T800复合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第二经纱11的型号为JC60,且4根第一经纱10并排设置后,再并排设置4根第二经纱11,即4根第一经纱10形成一组且与一组的4根第二经纱11进行排列,第一经纱10为蓝色,第二经纱11为红色;第一底纱20的型号为75D弹,第一面纱30的型号均为JC60,第一底纱20为蓝色,第一面纱30为红色,其横截面示意图见图7,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8,横坐标上的4根第一经纱10的编号分别为第J1、第J2、第J3、第J4,横坐标上的4根第二经纱11的编号分别为第J5、第J6、第J7、第J8,纵坐标上的编号第W1、第W3为第一底纱20,编号第W2、第W4为第一面纱30,第W1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上侧,第W2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下侧;第W3由第J1的下侧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6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上侧,第W4由第J1的上侧进入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然后转向进入第J6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7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8的下侧,并以此循环,以获得具有四面弹力的泡泡布。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包括由5根第一经纱10、多根第一底纱20、多根第一面纱30、多根第二面纱31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各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10的型号为150D弹,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T800复合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第一经纱10为蓝色;第一底纱20的型号为C21,第一面纱30、第二面纱31的型号均为150D弹,第一底纱20为蓝色,最小编织变化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9,横坐标上的5根第一经纱10的编号分别为第J1、第J2、第J3、第J4、第J5,纵坐标上的编号第W1、第W5为第一面纱30,第W3、第W7、第W8均为第二面纱31,编号第W2、第W4、第W6、第W9均为第一底纱20,第W1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第W2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5的下侧,第W3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4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和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5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第W6由第J1的下侧延伸至第J2、第J3、和第J4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上侧,第W7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8由第J1的上侧延伸至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再转向进入第J4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5的下侧,第W9由第J1的下转向进入第J2的上侧,再转向进入第J3的下侧并延伸至第J4的下侧和第J5的下侧。
实施例5
上述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退浆:对坯布浸轧退浆酶溶液,用于去除坯布上的浆料;
B、烘干:用于获得干燥的坯布;
C、烧毛:通过烧毛机对坯布正反两面进行加热,去除坯布表面绒毛,使坯布表面分离状的纤维减少,以达到布面整齐、线条清晰的目的;
D、冷堆:将烧毛后的坯布浸轧冷堆溶液,用于析出坯布上的残余杂质,再冲洗干净;
E、丝光:对冷堆后的坯布进行丝光处理,用于打开纤维内腔,更加有利于染色;
F、染色:将丝光后的坯布送入气雾缸,进行缸染,获得干燥的且具有特定颜色的布匹;
G、柔软:对染色后的布匹浸轧软化溶液,使其软化,调整手感以达到穿着舒适的效果;
H、预缩:对柔软后的布匹进行预缩,控制布匹水洗缩率,稳定布面。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第一经纱、多根第一底纱、多根第一面纱经梭织后相互交织形成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多根第一经纱并排设置,第一底纱、第一面纱沿第一经纱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经纱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复合丝,以使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经向具备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纱为基于PBT纤维和PET纤维制得的复合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还包括第二面纱,第一底纱、第一面纱、第二面纱沿第一经纱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以形成三层纬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第一面纱或第二面纱为棉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还包括第二经纱,所述第二经纱为棉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第一经纱的数量与第二经纱的数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同一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一一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同一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的第一经纱相邻设置,同一最小编织变化单元内的第二经纱相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之任一所述的超柔保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丝的型号包括150D弹或75D弹。
CN202222371590.1U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Active CN218026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1590.1U CN218026561U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1590.1U CN218026561U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6561U true CN218026561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71590.1U Active CN218026561U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6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4172U (ja) 両面面ファスナー織物
JP4919964B2 (ja) エンボス加工された素材およびエンボス加工された素材を組み込んだ衣料品
CN113423884B (zh) 织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织物的纤维制品
CN106400264B (zh) 服装及其制作方法
JP7410218B2 (ja) 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740216A (zh) 一种双面浮雕异花型多层无毛圈巾被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JP5224249B2 (ja) 伸縮性布帛の製造方法
CN218026561U (zh)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
CN107287726A (zh) 可形成殊向异形图案的鞋舌包覆缇花松紧带及其织造工艺
CN106435957A (zh) 一种凹凸毛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15473501U (zh) 一种横条双层乔其面料
CN110295444A (zh) 一种抗静电、吸湿排汗色织交织面料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
KR101902263B1 (ko) 쟈카드외관을 나타내는 고탄성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116163048A (zh) 一种超柔保型梭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12472653U (zh) 一种无氨纶弹力面料
CN111455523B (zh) 一种棉氨纶高弹性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KR101009636B1 (ko) 신축성 발현 형상기억 복합 가연사 및 그를 사용한 직물
CN210711906U (zh) 一种抗菌可降解环保型毛浴巾
CN211645522U (zh) 一种细旦聚乙烯超凉感面料及服装
CN218701859U (zh) 一种抗紫外线面料
JP7388937B2 (ja) 通気性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衣服
CN214324477U (zh) 一种涤棉天丝麻面料
KR102276508B1 (ko) 위사 삽입 방식에 의해 제조되는 애슬레저용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993357U (zh) 一种新型坯布
CN216885574U (zh) 一种具有起皱效果的布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