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0835U -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0835U
CN218020835U CN202222002611.2U CN202222002611U CN218020835U CN 218020835 U CN218020835 U CN 218020835U CN 202222002611 U CN202222002611 U CN 202222002611U CN 218020835 U CN218020835 U CN 218020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hamber
labyrinth
substrate
ink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26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德奎
常小海
侯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eli Keb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eli Keb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eli Keb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eli Keb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26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0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0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0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包括:墨仓本体,其内限定出主储墨腔室以及气体缓冲腔室,该墨仓本体的外壁上还具有与所述主储墨腔室连通的供墨孔以及与所述气体缓冲腔室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墨仓本体内还限定出与所述主储墨腔室相独立设置的墨水回收腔室,所述墨仓本体上还具有用于连通所述主储墨腔室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墨水回收迷路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气体缓冲腔室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气腔迷路。墨水回收腔室的增设,可以适应较大温度变化下墨水体积变化情况,具体可以适应零下20到高温60摄氏度的温差变化,保证了不会因墨水体积变化造成的漏墨问题的牢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字印刷技术,是将墨滴喷射到各种介质的表面上,具有打印速度快、操作灵活、噪音低及输出的图形和图象质量高等优点,所以目前喷墨打印机应用相当广泛。现有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储墨腔是由若干有通道的、隔开的小腔室组成,并且在储墨腔中不填充缓冲介质,墨滴喷出由阀门来控制;墨盒上的进气通道由蛇形多折弯进气槽和迷宫式的上、下腔通道组成。整个墨盒结构相当复杂,从而使制造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造成现有的墨盒价格太昂贵,由于进气通道的设置不合理存在漏墨的现象,污染环境,损坏打印机,或者由于气泡问题,出现供墨中断的现象,使打印不能正常进行和打印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此申请号为CN200620064994.4(授权公告号为:CN20098137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墨盒,包括盒体、面盖、侧膜,所述盒体正面设置有储墨腔和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设置在所述储墨腔内下部,所述缓冲腔下部设有供墨口,所述供墨口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盒体背面设置有导气槽、倒置U形导墨槽,所述盒体上部设置有导气口、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的注墨口,所述注墨口设置有胶塞,所述盒体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导气口通过所述导气槽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导墨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腔下部和供墨口上部相连通,所述面盖、所述侧膜分别与所述盒体正面和背面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导墨槽的U形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墨槽相连通的A储气仓。
但,上述专利中的墨盒在实际使用过程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该专利中仅靠覆盖连接在盒体侧壁的侧膜的变形,来实现温度变化下的缓冲作用,如果外部温度变化较大(产品通常运送至不同地区进行售卖),便不足以支撑应对高低温度或者压差的变化,仍会出现漏墨问题,尤其是,当墨盒的储墨量相对较大时,漏墨问题较为严重。
故,现有供墨墨仓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因墨水体积变化造成的漏墨问题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包括:
墨仓本体,其内限定出主储墨腔室以及气体缓冲腔室,该墨仓本体的外壁上还具有与所述主储墨腔室连通的供墨孔以及与所述气体缓冲腔室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墨仓本体内还限定出与所述主储墨腔室相独立设置的墨水回收腔室,所述墨仓本体上还具有用于连通所述主储墨腔室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墨水回收迷路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气体缓冲腔室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气腔迷路。
为了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主储墨腔室的墨水能够顺利进入到墨水回收腔中,减少墨水泄露问题,以及在供墨过程中外部气体进入到主储墨腔室中平衡负压考虑,所述墨水回收迷路与所述主储墨腔室相连通的位置位于主储墨腔室的底部位置,所述墨水回收迷路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相连通的位置位于墨水回收腔室的底部位置,所述气腔迷路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相连通的位置位于墨水回收腔室的顶部位置。
墨水回收腔室的容积应当进行合理设计,当墨水回收腔室的容积相对较小时,缓冲效果不理想,不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温差变化,当墨水回收腔室的容积相对较大时,则会占用主储墨腔室的体积,造成空间浪费问题,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容积记作V1,所述主储墨腔室的容积记作V0,其中,1/10≤V1/V0≤1/3。优选地,V1/V0=1/4。
为了保证供墨的稳定性,减少断墨问题的发生,所述墨仓本体上在邻近所述供墨孔的位置还设有与供墨孔连通的副储墨腔室,所述副储墨腔室与所述主储墨腔室之间通过供墨迷路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供墨迷路的长度大于所述墨水回收迷路的长度。在温度变化时,气压发生改变,上述结构设计,可优先使得墨水通过墨水回收迷路进入墨水回收仓室,保证墨水不会被挤压到供墨孔所在一侧,造成墨盒漏墨。
为了简化墨仓本体的结构,并对墨仓本体上的各个腔室的空间位置进行合理设计,所述墨仓本体整体呈扁平状,所述墨水回收腔室位于墨仓本体的中间区域,所述主储墨腔室布置在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外周,所述气体缓冲腔室邻近所述墨仓本体的通气孔,且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的所在高度。
为了形成上述的主储墨腔室、副储墨腔室、墨水回收腔室以及气体缓冲腔室,所述墨仓本体包括基板以及围设在基板四周的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围板上对应位于基板的正面一侧覆盖有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围板上对应位于基板的背面一侧覆盖有第二密封膜,所述基板的正面的中部还设有呈环状的、并与基板基本垂直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基板的对应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的墨水回收腔室,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围板之外的部分、第一围板、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的主储墨腔室,所述供墨孔开设在所述的第一围板上,所述基板在邻近供墨孔处还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周沿处构造出与所述基板及第一围板相接的第三围板,所述第三围板、第一围板的对应部分、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供墨孔连通的副储墨腔室,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的第一围板上,所述基板在邻近通气孔处还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周沿处构造出与所述基板及第一围板相接、且仅在基板的背面敞口的第三围板,所述第三围板、第一围板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的气体缓冲腔室。
为了合理利用墨仓本体的基板的正反面的空间结构,所述供墨迷路、气腔迷路以及供墨迷路均成型在所述基板的背面。
为了对墨水回收腔室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使得墨水能够依次流经墨水回收腔室的各个分腔室,所述墨水回收腔室内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隔板,各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墨水回收腔室分割为依次连通的多个分腔室,每个第一隔板上具有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分腔室的过流口,相邻的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的过流口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上述第一隔板的设置一方面对密封膜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保证墨水不会通过通气孔流出,更具备安全稳定性。
作为改进,还包括供所述墨仓本体装入其中的安装壳体。外部的安装壳体一方面可以起到对墨仓本体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与打印机的字车以及打印头安装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墨水在不同温度及气压下体积会发生变化,通过设置墨水回收腔室,能使得墨水体积膨胀后进入到墨水回收腔室中来避免漏墨情况的发生,相比现有技术中仅靠侧膜变形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墨水回收腔室的增设,可以适应较大温度变化下墨水体积变化情况,具体可以适应零下20到高温60摄氏度的温差变化,保证了不会因墨水体积变化造成的漏墨问题的牢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仓本体的正面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仓本体的背面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4,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包括墨仓本体10、安装壳体30、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
参见图2,墨仓本体10整体呈扁平状,包括基板15、第一围板16、第二围板17、第三围板18、第一隔板1131和第二隔板154。
第一围板16围设在基板15的四周构成了墨仓本体10的一个外框。其中,基板15与第一围板16相接的位置邻近第一围板16的后侧周沿,也即基板15正面与第一围板16形成的凹腔的深度大于基板15的背面与第一围板16形成的凹腔的深度。第一围板16上对应位于基板15的正面一侧(也即前侧)覆盖有第一密封膜(未示出),第一围板16上对应位于基板15的背面一侧(也即后侧)覆盖有第二密封膜(未示出)。
参见图3及图4,基板15的正面的中部还设有呈环状的、并与基板15基本垂直的第二围板17,第二围板17的前侧周沿也与第一密封膜相接。第二围板17、基板15的对应部分与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墨水回收腔室113。墨水回收腔室113内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隔板1131,其中,第一隔板1131也与基板15相垂直,各第一隔板1131将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分割为依次连通的多个分腔室1130,每个第一隔板1131上具有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分腔室1130的过流口1132,相邻的两个第一隔板1131之间的过流口1132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上述第一隔板1131的设置一方面对密封膜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保证墨水不会通过通气孔142流出,更具备安全稳定性。
基板15上位于第二围板17之外的部分、第一围板16、第二围板17与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的主储墨腔室111,也就是说,墨水回收腔室113位于墨仓本体10的中央区域位置,主储墨腔室111布置在墨仓本体10的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容积应当进行合理设计,当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容积相对较小时,缓冲效果不理想,不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温差变化,当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容积相对较大时,则会占用主储墨腔室111的体积,造成空间浪费问题,因此,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容积记作V1,主储墨腔室111的容积记作V0,其中,1/10≤V1/V0≤1/3,优选地V1/V0=1/4。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墨仓本体10的空间,增大储墨量,基板15与第二密封膜之间还形成有前后深度较小的一个辅助储墨腔室。对应地,基本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两个第三开口153,两个第三开口153连通主储墨腔室111以及辅助储墨腔室。
本实施例的第一围板16上开设有供墨孔141,基板15在邻近供墨孔141处还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开口151,该第一开口151的周沿处构造出与基板15及第一围板16相接的第三围板18,第三围板18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基板15以及第一围板16相两两垂直。第三围板18、第一围板16的对应部分、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围合形成与供墨孔141连通的副储墨腔室112。
第一围板16上在与上述供墨孔141相对的一侧还开设有通气孔142,其中,通气孔142所在的高度位置高于供墨孔141所在的高度位置。基板15在邻近通气孔142处还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二开口152,该第二开口152的周沿处构造出与基板15及第一围板16相接、且仅在基板15的背面敞口的第三围板18。第三围板18、第一围板16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围合形成与通气孔142相连通的气体缓冲腔室114。气体缓冲腔室114所在高度高于墨水回收腔室113的所在高度。
参见图4,墨仓本体10上还具有用于连通副储墨腔室112与主储墨腔室111的供墨迷路121、用于连通主储墨腔室111与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墨水回收迷路122以及用于连通气体缓冲腔室114与墨水回收腔室113的气腔迷路123。上述的供墨迷路121、墨水回收迷路122以及气腔迷路123均布置在墨仓本体10的基板15的背面,具体是由凸设在基板15背面的过流槽与第二密封膜密封形成。其中,基板15的底部具有连通主储墨腔室111与供墨迷路121的第一通孔21,基板15的底部还具有用于连通墨水回收迷路122与主储墨腔室111的第二通孔22。基板15上还具有用于连通墨水回收迷路122与墨水回收腔室113的第三通孔23以及用于连通墨水回收腔室113与气腔迷路123的第四通孔24,其中,第四通孔24的高度高于第三通孔23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供墨迷路121的长度大于所述墨水回收迷路122的长度。在温度变化时,气压发生改变,上述结构设计,可优先使得墨水通过墨水回收迷路122进入墨水回收仓室,保证墨水不会被挤压到供墨孔141所在一侧,造成墨盒漏墨。
主储墨腔室111内也设置有多个第二隔板154,可对第一密封膜(熔接膜)起支撑作用,主储墨腔室111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板155,对墨仓本体10整体起支撑作用,加强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的安装壳体30的内腔形状与墨仓本体10的形状一致,如图2所示,包括下部具有开口的罩壳31以及以卡扣方式连接在罩壳31的底部敞口处的盖板32。
此外,本实施例的墨仓本体10的供墨孔141还设有供墨孔胶塞41,通气孔142处还设有气孔胶塞42。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均为熔接膜,通过熔接线热熔方式结合。墨仓外加装安装壳体30,通过墨盒上的墨针扎入墨仓出墨孔胶塞,建立供墨。墨仓的安装壳体30上设置有芯片,可根据打印命令来计算墨水消耗量,起到检测墨仓内墨水残余量作用。
本实施例的供墨墨仓结构的使用过程:
在注墨前,将对应的熔接膜(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与墨仓本体10完成熔接。
开始注墨,需要将墨仓本体10倒置,墨仓本体10的头部抽真空注墨,注满后液面低于主储墨腔室111里的气道口,保证在注墨过程中,墨水不会进入墨水回收腔室113。
注墨完成后,同时将墨仓本体10的气孔胶塞42安装,使墨仓本体10内腔室变为密闭空间,将供墨孔胶塞41安装,并通过对应的熔接膜将供墨孔胶塞41与墨仓本体10结合,防止供墨孔胶塞41脱落。墨仓本体10外使用对应的安装壳体30保护墨仓。
使用时,将气孔胶塞拔掉后,将整个墨囊插入打印机字车中,此时墨盒上的墨针会扎入供墨孔胶塞41,墨仓中的墨水通过供墨迷路121进入墨针随后进入墨盒,建立连通的墨水流道,保证墨盒打印中的墨水供给。
随着墨盒中墨水消耗后,墨盒内产生负压,将墨仓中的墨水吸入墨盒,然后空气通过墨仓本体10的通气孔142补充进墨仓,保证墨仓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平。此外,进入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墨水回收迷路122的长度、高度低于供墨迷路121,在温度变化时,气压发生改变,优先使得墨水通过墨水回收迷路122进入墨水回收腔室113,保证墨水不会被挤压到供墨孔141所在一侧,造成墨盒漏墨。
本实施例中供墨墨仓充分利用了内部空间体积,增加了墨水容积,黑色墨水容积可增加83%,彩色墨水容积可增加95%,极大的增加了单个墨囊打印页数。同时设计了墨水回收腔室113和对应迷路结构,保证墨水在高低温变化中,能够有存储缓冲空间,保证墨水不会漏出。

Claims (10)

1.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包括:
墨仓本体(10),其内限定出主储墨腔室(111)以及气体缓冲腔室(114),该墨仓本体(10)的外壁上还具有与所述主储墨腔室(111)连通的供墨孔(141)以及与所述气体缓冲腔室(114)连通的通气孔(142);
其特征在于:所述墨仓本体(10)内还限定出与所述主储墨腔室(111)相独立设置的墨水回收腔室(113),所述墨仓本体(10)上还具有用于连通所述主储墨腔室(111)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墨水回收迷路(122)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气体缓冲腔室(114)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的气腔迷路(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回收迷路(122)与所述主储墨腔室(111)相连通的位置位于主储墨腔室(111)的底部位置,所述墨水回收迷路(122)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相连通的位置位于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底部位置,所述气腔迷路(123)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相连通的位置位于墨水回收腔室(113)的顶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容积记作V1,所述主储墨腔室(111)的容积记作V0,其中,1/10≤V1/V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仓本体(10)上在邻近所述供墨孔(141)的位置还设有与供墨孔(141)连通的副储墨腔室(112),所述副储墨腔室(112)与所述主储墨腔室(111)之间通过供墨迷路(1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迷路(121)的长度大于所述墨水回收迷路(12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仓本体(10)整体呈扁平状,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位于墨仓本体(10)的中间区域,所述主储墨腔室(111)布置在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的外周,所述气体缓冲腔室(114)邻近所述墨仓本体(10)的通气孔(142),且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的所在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仓本体(10)包括基板(15)以及围设在基板(15)四周的第一围板(16),所述第一围板(16)上对应位于基板(15)的正面一侧覆盖有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围板(16)上对应位于基板(15)的背面一侧覆盖有第二密封膜,所述基板(15)的正面的中部还设有呈环状的、并与基板(15)基本垂直的第二围板(17),所述第二围板(17)、基板(15)的对应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的墨水回收腔室(113),所述基板(15)上位于所述第二围板(17)之外的部分、第一围板(16)、第二围板(17)与所述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的主储墨腔室(111),所述供墨孔(141)开设在所述的第一围板(16)上,所述基板(15)在邻近供墨孔(141)处还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开口(151),该第一开口(151)的周沿处构造出与所述基板(15)及第一围板(16)相接的第三围板(18),所述第三围板(18)、第一围板(16)的对应部分、第一密封膜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供墨孔(141)连通的副储墨腔室(112),所述通气孔(142)开设在所述的第一围板(16)上,所述基板(15)在邻近通气孔(142)处还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二开口(152),该第二开口(152)的周沿处构造出与所述基板(15)及第一围板(16)相接、且仅在基板(15)的背面敞口的第三围板(18),所述第三围板(18)、第一围板(16)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密封膜的对应部分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的气体缓冲腔室(1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迷路(121)、气腔迷路(123)以及供墨迷路(121)均成型在所述基板(15)的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内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隔板(1131),各所述第一隔板(1131)将所述墨水回收腔室(113)分割为依次连通的多个分腔室(1130),每个第一隔板(1131)上具有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分腔室(1130)的过流口(1132),相邻的两个第一隔板(1131)之间的过流口(1132)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所述墨仓本体(10)装入其中的安装壳体(30)。
CN202222002611.2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Active CN218020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2611.2U CN218020835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2611.2U CN218020835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0835U true CN218020835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2611.2U Active CN218020835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0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33529B1 (ko) 압력조절모듈을 구비한 잉크 카트리지
CN109927414B (zh) 打印装置和液体存储容器
US6926396B2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AU691954B2 (en) Ink-supplied printer and ink supply tank
JP3286210B2 (ja) インクタンク
JPH102501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276785B1 (en) Ink-supplied printer head and ink container
CN202412917U (zh) 墨盒
EP1940627B1 (en) An ink-cartridge for printers
JP35036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6199037A (ja) 交換式インク供給源
CN218020835U (zh) 一种打印机供墨墨仓结构
US6880923B2 (en) Ink cartridge
CN201099043Y (zh) 墨盒
CN1330497C (zh) 墨盒
CN211808470U (zh) 一种墨盒
JPH083186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ケース構造
US20020005882A1 (en) Ink cartridge with spillover dam
KR100809884B1 (ko)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EP2116380B1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jet printer
CN217863351U (zh) 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
CN215921600U (zh) 墨盒
CN217622803U (zh) 一种回收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
CN113334937B (zh) 一种回收墨盒
CN215944043U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