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12669U -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12669U
CN218012669U CN202222042857.2U CN202222042857U CN218012669U CN 218012669 U CN218012669 U CN 218012669U CN 202222042857 U CN202222042857 U CN 202222042857U CN 218012669 U CN218012669 U CN 218012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organic phase
chip
microfluidic
reagent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28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亦秋
凌云峰
李琛
戴子豪
王雅琦
张华�
李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recigen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recigen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recigen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recigen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428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12669U/zh
Priority to US17/941,029 priority patent/US20230080771A1/en
Priority to CA3172813A priority patent/CA3172813A1/en
Priority to EP22194798.9A priority patent/EP4159305A3/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12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12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有机相试剂瓶、水相试剂瓶;收集瓶;压力控制器;稀释液瓶;以及,混合元件。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能够进行高精度压力控制,在设置流量计后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流量控制,配合采用可以实现高效率快速混合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高通量、高度均一的纳米颗粒合成,增加的稀释模块(稀释液瓶、混合元件等)能够在需要稀释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时进行稳定、快速稀释,以稳定保留纳米颗粒。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及纳米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合成技术,是高速发展的纳米技术领域的技术前沿,其独特的尺寸依赖特性,使这些材料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如药物输送、能源和电子等。纳米颗粒合成技术是实现纳米颗粒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
由于在多数应用中,都需要应用到纳米颗粒的尺寸特性,因此纳米颗粒合成各批次间的尺寸分布、产量以及尺寸的可重复性,是纳米颗粒合成评估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传统的纳米颗粒合成的方法之一是基于批处理混合的原理来进行的。具体来讲,将制备纳米颗粒的原材料溶于有机或水相中,将其加入到与之相容性不好的另一相水相或有机相中,并通过搅拌的方式迅速混合在烧杯或其他设备中。但当采用传统的批处理合成方法(在本体溶液中混合)进行纳米颗粒大规模生产时,其颗粒合成质量较差,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如聚集和异构混合,导致纳米粒子的尺寸均一性和可重复性比较差。
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反应器,可实现试剂快速混合、温度控制以及反应中的精确时空操控。采用微流控技术进行纳米颗粒合成,混合受控且均匀,可产生尺寸大小均一的纳米颗粒,同时,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可重复性也能得到精确控制。此外,通过调控纳米颗粒合成微环境,可进一步提高纳米颗粒的尺寸均一性和可重复性,进而提高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产率。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基于微流控技术实现纳米颗粒合成的仪器主要来自于加拿大Precision Nanosystems。这款仪器主要通过注射泵来推动有机相和水相两相溶液进入微流控芯片进行混合,在微流控芯片的出口端收集合成好的纳米颗粒。该仪器实现了非常高的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性、均一性及高度重复性。由于其用注射泵作为推动流体的动力,有着一些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注射泵调节流量时存在体积大,响应速度慢,调节精度低,流量有脉动性,样品使用效率低,易污染等问题。流量的脉动性、调节精度低都会影响纳米颗粒合成时混合的均匀程度,从而降低纳米颗粒的均一性。且注射泵需要将试剂加载到注射器中,操作复杂,容易造成污染。此外,注射器的容量有限,所以导致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做很大的工程设计及改进,不便于直接用于高通量的生产中。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申请人于2021年09月01日提交了发明名称为《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及其装置与方法》申请号为202111060959.0的发明专利(以下简称“在前申请”)。但是有些纳米颗粒的配方存在纳米颗粒在有较高浓度酒精的水溶液中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在纳米颗粒合成后进行迅速稀释,申请人提交的上述发明专利没有提供相应的稀释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本申请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包括:
微流控芯片;
有机相试剂瓶、水相试剂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所述水相试剂瓶分别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水相口连接;
收集瓶,用于收集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出口流出的流体;
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控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所述水相试剂瓶内的压力;
还包括:
稀释液瓶,所述压力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稀释液瓶内的压力;
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分别连接所述稀释液瓶、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出口和所述收集瓶,以使所述稀释液瓶、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出口流出的流体能够在所述混合元件内混合后进入所述收集瓶。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流量计反馈的流速控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和/或,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流量计反馈的流速控制所述水相试剂瓶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和/或,第三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稀释液瓶与所述混合元件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流量计反馈的流速控制所述稀释液瓶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和/或,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和/或,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稀释液瓶与所述混合元件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废液瓶;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分别与所述混合元件、所述废液瓶、所述收集瓶连接,以使所述混合元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收集瓶或废液瓶。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连接,以使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或所述废液瓶;和/或,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连接,以使所述水相试剂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或所述废液瓶。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通过过滤滤芯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所述水相试剂瓶和/或稀释液瓶的容积大于等于0.1L。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元件为三通混合器,所述三通混合器具有Y形或T形三通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芯片仓,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在所述芯片仓内;所述芯片仓包括:芯片仓盖板;芯片仓底板,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在所述芯片仓盖板、芯片仓底板之间:接头,多个所述接头分别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水相口、出口连接,以用于与有机相试剂瓶、水相试剂瓶、混合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为鲁尔接头。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能够进行高精度压力控制,在设置流量计后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流量控制,配合采用可以实现高效率快速混合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高通量、高度均一的纳米颗粒合成,并且增加了稀释模块(稀释液瓶、混合元件等),从而能够在需要稀释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时进行稳定、快速稀释,以稳定保留纳米颗粒。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使得本申请的技术手段更加清楚明白,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的程度,并且为了能够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以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的俯视图;
图3: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的正视图;
图4: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的左视图;
图5:芯片仓侧视图;
图6:芯片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微流控芯片;2、有机相试剂瓶;3、水相试剂瓶;4、收集瓶;5、压力控制器;6、稀释液瓶;7、混合元件;8、第一流量计;9、第二流量计;10、第三流量计;11、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废液瓶;15、第四控制阀;16、芯片仓;16-1、芯片仓盖板;16-2、芯片仓底板;16-3、接头;17、工控机;18、急停开关;19、外接气源输入口;20、气压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用来说明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其他的任何在未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
微流控芯片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1包括水相口、有机相口、和出口;
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分别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和水相口连接;
收集瓶4,用于收集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出口流出的液体,本实施例中收集瓶4优选为0.5~10L,进一步优选为10L以上;
稀释液瓶6;
混合元件7,所述混合元件7分别连接所述稀释液瓶6、所述微流控芯片1出口和所述收集瓶4,以使所述稀释液瓶6、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出口流出的流体能够在所述混合元件7内混合后进入所述收集瓶4。本申请中对混合元件7的结构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使两路汇集到一路并进行混合即可,所述混合元件7可以为混合器或混合芯片,本实施例中混合元件7为三通混合器,具体地,所述三通混合器具有Y形或T形三通接口;
压力控制器5,所述压力控制器5控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所述稀释液瓶6内的压力。关于本实施例中的压力控制器5,可以使用二通道或更多通道(如三通道)的压力控制器来分别控制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稀释液瓶6内的压力,或者,也可以使用多个单通道的压力控制器来分别控制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稀释液瓶6内的压力。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用压力控制器5控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内的压力(如控制压力至具体某个预设值),使得有机相、水相流入微流控芯片1时更加稳定,基本消除有机相、水相流动的脉动性,并且提高了精度,使得微流控芯片1中的纳米颗粒合成时混合均匀度更高,从而提高合成时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同时,压力控制器5控制所述稀释液瓶6内的压力(如控制压力至具体某个预设值)使得稀释液可以平稳流入混合元件7,以使得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能够与稀释液均匀混合,以迅速稀释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降低酒精等的浓度,从而稳定保留纳米颗粒。
“在前申请”通过压力控制实现了高精度的流量控制,可以实现高效率快速混合的微流控芯片,最终实现了高通量、高度均一的纳米颗粒合成。本申请对“在前申请”进行了改进,并且增加了稀释模块(稀释液瓶6、混合元件7等),从而能够在需要稀释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时进行稳定、快速稀释,以稳定保留纳米颗粒。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中的“连接”可以为通过管路进行连接。管路可以是为一次性管路耗材,采用快速直插连接模式,增加连接的效率,减小连接带来的污染风险。管路也可以是重复使用的、能够耐受高温、射线、化学等方法灭菌的材料制成的管路,如不锈钢管路。用户可以直接往管路中通液体、蒸汽等进行清洗及灭菌,也可以高温灭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
第一流量计8,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5根据所述第一流量计8反馈的流速控制有机相试剂瓶2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和/或,
第二流量计9,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3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水相口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5根据所述第二流量计9反馈的流速控制水相试剂瓶3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和/或,
第三流量计10,设置在所述稀释液瓶6与所述混合元件7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5根据所述第三流量计10反馈的流速控制稀释液瓶6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有上述第一流量计8、第二流量计9、第三流量计10。通过设置上述流量计(第一流量计8、第二流量计9、第三流量计10)能够检测相应管路中液体的流速,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器(工控机17等)获取该流速,工控机17根据该流速控制压力控制器5,以调节相应试剂容器(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或稀释液瓶6)内的压力,从而能够调节管路中液体的流速至预设流速(即能够使得压力控制器通过负反馈来调节压力,使流量达到预设值)。
通过设置第一流量计8、第二流量计9和/或第三流量计10,可以便于调节相应管路中液体流速至预设值,以使流出的液体更加平稳,基本消除液体流动的脉动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
第一控制阀11,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和/或,
第二控制阀12,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3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水相口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和/或,
第三控制阀13,设置在所述稀释液瓶6与所述混合元件7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3,且均为二通阀,如两通夹管阀。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接气源输入口19外接气源,以提供气压。但是,当需要大批量生产时,试剂容器(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或稀释液瓶6)的容积较大时,此时,气源压缩试剂容器内的空气至一定的压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气源刚开始向试剂容器内供气时,试剂容器内气压较小,会导致压力达不到预设值或者气压较小导致液体流速到不到预设值,造成水相、有机相流量不同、流动不稳定、混合不均匀,从而很难满足纳米颗粒的合成需要。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控制阀(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3),则可以在气源刚开始向试剂容器(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或稀释液瓶6)内供气时,关闭控制阀,使试剂容器内能够快速升压,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或在一定时间后,打开控制阀,使液体刚开始进入微流控芯片时试剂容器内的压力迅速达到预设值或液体的流速迅速达到预设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初始阶段,使得液体刚开始进入微流控芯片时试剂容器内的压力迅速达到预设值或液体的流速迅速达到预设值,从而迅速开始稳定合成纳米颗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
废液瓶14;
第四控制阀15,所述第四控制阀14分别与所述混合元件7、所述废液瓶14、所述收集瓶4连接,以使所述混合元件4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收集瓶或废液瓶。
本实施例中,第四控制阀15为一个三通阀,如三通夹管阀。
在纳米颗粒合成的初期阶段,水相或有机相的流速无法迅速稳定或由于水相和有机相流量不同导致水相和有机相不能同时到达芯片入口,导致刚开始合成的纳米颗粒质量较低。
通过设置上述第四控制阀15(三通阀),在合成初期阶段,能够使混合元件7与废液瓶14连通,将质量较低的纳米颗粒导入废液瓶14中,等合成的纳米颗粒稳定后,控制第四控制阀15使混合元件7与收集瓶4连通以收集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保证收集瓶4中的纳米颗粒质量高、均一性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
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14连接,以使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或所述废液瓶14;和/或,
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连接,以使所述水相试剂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或所述废液瓶。
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有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附图中未示出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第五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量计8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14连接,第六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量计9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水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14连接。
从而,在纳米颗粒合成的初期阶段(水相、有机相的流速不稳定等情况而无法满足纳米合成要求),控制第五控制阀使得所述第一流量计8流出的液体通过第五控制阀进入废液瓶14,控制第六控制阀使得所述第二流量计9流出的液体通过第六控制阀进入废液瓶14,以免未达到设定流速的水相或/和有机相进入芯片进行混合从而产生质量较低的纳米颗粒。等水相、有机相稳定流出时,控制第五控制阀使得所述第一流量计8流出的液体通过第五控制阀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控制第六控制阀使得所述第二流量计9流出的液体通过第六控制阀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水相口,以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保证合成的纳米颗粒质量高、均一性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瓶通过过滤滤芯与大气连通,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污染收集得到的纳米颗粒溶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和/或稀释液瓶6的容积大于等于0.1L,优选为大于等于1L。
选用容积较大的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稀释液瓶6,可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另外,本申请中的有机相试剂瓶2、所述水相试剂瓶3、稀释液瓶6可以采用不同体积的玻璃瓶/不锈钢瓶以存储有机相、水相或稀释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还包括芯片仓16,所述微流控芯片1设置在所述芯片仓16内;
所述芯片仓16包括:
芯片仓盖板16-1;
芯片仓底板16-2,所述微流控芯片1设置在所述芯片仓盖板16-1、芯片仓底板16-2之间:
接头16-3,多个所述接头16-3分别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的有机相口、水相口、出口连接,以用于与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混合元件7连接。
本申请中,对接头16-3的结构没有限制,只要可以实现密封连接即可,如用螺纹螺孔连接的接头、快插接头或鲁尔接头,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是鲁尔接头。
本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1提前组装在芯片仓16内,从而方便通过安装芯片仓16来固定微流控芯片1,并且由鲁尔接头与外部管路连接,以实现微流控芯片1与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混合元件7连接。
在微流控芯片1中,水相和有机相在流道中混合,在实现混合的流道中可以采用herringbone、Tesla等特殊结构来增强混合效率。这种混合通常可以实现在亚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实现超过90%的混合比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工控机17等)来控制个流量计、控制阀等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
为了保证与试剂接触的液路、气路的无菌、无污染要求,在试剂可能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如外接气源输入口19、气压输出口20、收集瓶4的大气连通口、废液瓶14的大气连通口增加滤芯(如一次性滤芯),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
同时,为了防止不同实验之间相互污染,所有可能与试剂(有机相、水相、稀释液等)接触的液路、气路和元器件(微流控芯片1、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稀释液瓶6、收集瓶4、废液瓶14、瓶盖、滤芯、管路、混合元件7等)都可以采用一次型使用耗材,使用后对其进行拆卸,使用前安装新的一次性耗材。对于各阀、流量计,采用一次性阀或流量计,防止交叉污染,或使用非接触式阀或流量计,防止液体污染阀或流量计。
除了采用一次性耗材的策略,所有可能与试剂接触的液路、气路和元器件(微流控芯片1、有机相试剂瓶2、水相试剂瓶3、稀释液瓶6、收集瓶4、废液瓶14、瓶盖、滤芯、管路、混合元件7等)也可以采用能够重复使用的、能够耐受高温、射线、化学等方法灭菌的材料制成的管路或元器件,如不锈钢等。用户可以直接往管路中通液体、蒸汽等进行清洗及灭菌,也可以高温灭菌。此时对于各阀和流量计,使用非接触式阀或流量计,防止液体污染阀或流量计。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仪器)还可以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工控机7)电连接。纳米颗粒合成系统的主操作界面的设计考虑直观性设计成左右分布。左侧分为新建简易模式协议,新建高级模式协议,已保存协议,以及清洗协议。右侧为纳米颗粒合成动画以及纳米颗粒合成进程的实时时间。最右侧列为开始停止纳米颗粒合成及主操作界面和辅助功能切换的功能区,依次为程序开始停止按键,返回主界面,高级模式协议编辑界面(简单模式下不可选),气压流量实时显示图,以及设计界面。此区域不随着模式的切换而切换。
点击新建简单模式协议进入简单模式协议操作界面。操作界面成左右分布。操作界面左侧为协议编辑界面。界面下依次可以选择编辑协议名称,更改水相和有机相储液瓶类型(1L,其他体积类型),更改水相和有机相的总流量(毫升每分钟),更改水相和有机相的流量比,以及编辑产生的纳米颗粒溶液的总体积。通过调节水相和有机相的总流量,水相和有机相的流量比,可以改变生成的纳米颗粒的大小。更改产生的纳米颗粒溶液总体积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节纳米颗粒的量。同时,为了减少流量调节带来的扰动,得到粒径大小更一致的纳米颗粒,协议可以选择预处理移除一定体积最初产生的纳米颗粒。此外,用户可以选择使用稀释模块,选用稀释模块时,可以选择用压力控制或流速控制稀释液从稀释液储液瓶中推出。如果选择流速控制,用户可以输入稀释倍数从而使纳米颗粒溶液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操作界面右侧为协议显示界面,依次显示样品总流量,水相和有机相的流量比,样品管类型,水相和有机相的用量,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的总体积,以及合成所需要的总时间。当合成协议开始运行后,时间进度条会实时前进并显示当前的合成进度以及剩余时间。
上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能够进行高精度压力控制,在设置流量计后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流量控制,配合采用可以实现高效率快速混合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高通量、高度均一的纳米颗粒合成,并且增加了稀释模块(稀释液瓶、混合元件等),从而能够在需要稀释合成的纳米颗粒溶液时进行稳定、快速稀释,以稳定保留纳米颗粒。
以下,示例性地,本申请基于图1所示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的操作流程(以下为使用一次性管路耗材包为例)包括:
STEP 1:连接电源,连接显示屏,打开开关。
STEP 2:将外接气源连接至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对应接口。
STEP 3:将试剂装入相应的试剂瓶中。
STEP 4:按照说明安装对应管路耗材。
耗材包#1:1,打开各流量计;2,将管路硬管部分卡在流量计内;3,将硬管两端卡入管卡;4,合上流量计锁扣;5,将软管卡入夹管阀内。
耗材包#2:1,将废液瓶软管卡入夹管阀NO口;2,将收集瓶软管卡入夹管阀NC口。
耗材包#3:1,将芯片仓放置在对应位置;2,将对应接口连接至对应管路。
STEP 5:将设备气压输出口的密封塞取下,将各试剂瓶气管插入对应气压输出口。
STEP 6:运行相应程序。
运行结束后
STEP7:将收集瓶取下,拧上密封盖。
STEP8:将剩余耗材全部取下,废弃。
STEP9:将设备气压输出口塞上密封塞。
SHEP10:将仪器整体喷酒精消毒,并擦拭干净。
其中:
耗材包#1包含:1、试剂瓶×1个;2、预连接管路×1套。
耗材包#2包含:1、试剂瓶×1个;2、废液瓶×1个;3、预连接管路×1套;4、密封盖×1个。
耗材包#3包含:1、芯片仓×1个(包含预连接管路)
耗材包#4包含:1、收集瓶;2、密封盖×1个。
耗材包#5包括:1、试剂瓶×1个;2、预连接管路×1套;3、混合器×1个。
尽管以上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和在不脱离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申请要求保护之列。

Claims (10)

1.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包括:
微流控芯片;
有机相试剂瓶、水相试剂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所述水相试剂瓶分别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水相口连接;
收集瓶,用于收集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出口流出的流体;
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控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所述水相试剂瓶内的压力;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稀释液瓶,所述压力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稀释液瓶内的压力;
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分别连接所述稀释液瓶、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出口和所述收集瓶,以使所述稀释液瓶、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出口流出的流体能够在所述混合元件内混合后进入所述收集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流量计反馈的流速控制所述有机相试剂瓶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和/或,
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流量计反馈的流速控制所述水相试剂瓶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和/或,
第三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稀释液瓶与所述混合元件之间,所述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流量计反馈的流速控制所述稀释液瓶内压力,以控制流速达到预设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和/或,
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和/或,
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稀释液瓶与所述混合元件之间以控制液路通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废液瓶;
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分别与所述混合元件、所述废液瓶、所述收集瓶连接,以使所述混合元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收集瓶或废液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有机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连接,以使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或所述废液瓶;和/或,
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水相试剂瓶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之间且与所述废液瓶连接,以使所述水相试剂瓶流出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水相口或所述废液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瓶通过过滤滤芯与大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相试剂瓶、所述水相试剂瓶和/或稀释液瓶的容积大于等于0.1L。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元件为三通混合器,所述三通混合器具有Y形或T形三通接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芯片仓,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在所述芯片仓内;
所述芯片仓包括:
芯片仓盖板;
芯片仓底板,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在所述芯片仓盖板、芯片仓底板之间:
接头,多个所述接头分别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有机相口、水相口、出口连接,以用于与有机相试剂瓶、水相试剂瓶、混合元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为鲁尔接头。
CN202222042857.2U 2021-09-10 2022-08-04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Active CN218012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2857.2U CN218012669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US17/941,029 US20230080771A1 (en) 2021-09-10 2022-09-09 Microfluidics-based nanoparticle synthesis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same
CA3172813A CA3172813A1 (en) 2021-09-10 2022-09-09 A microfluidic-based nanoparticle synthesis device and method
EP22194798.9A EP4159305A3 (en) 2021-09-10 2022-09-09 Microfluidics-based nanoparticle synthesis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2857.2U CN218012669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12669U true CN218012669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2857.2U Active CN218012669U (zh) 2021-09-10 2022-08-04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12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9382B2 (en)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system
CN102549516A (zh) 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制备的方法和系统
EP0022654A1 (en) Liquid handling device
CN107703320B (zh) 全集成多通道多功能微流控分析实验系统
JP2023552601A (ja) 液相自動化合成装置
WO2023213266A1 (zh) 微流控芯片及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CN218012669U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
CN111420571A (zh) 一种药剂自动在线稀释装置
CN111298675A (zh) 一种次氯酸水制备装置及制备工艺
CN202837170U (zh) 一种用于与原子荧光联用的元素形态分析流路系统
CN112892393A (zh) 一种在线配液系统
US20230080771A1 (en) Microfluidics-based nanoparticle synthesis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same
CN215180061U (zh) 一种用于管道化学稳定性测试的模拟装置
WO2007023889A1 (ja) フロー分析システム
CN216678123U (zh) 一种基于气路控制的自动定量加液装置
CN215610624U (zh) 梯度混合仪
CN113786784A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及其装置与方法
CN111701552B (zh) 一种多功能光化学反应实验装置
CN216630760U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及其装置
CN206945722U (zh)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
CN215877683U (zh) 一种智能实验室缓冲液配置系统
CN213813471U (zh) 一种检测工业大麻用色谱仪
CN214598849U (zh) 一种在线配液系统
CN217939957U (zh) 脂质纳米颗粒制备装置
CN111957276B (zh) 一种基于溶剂热法的气敏材料并行自动合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