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12590U -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12590U
CN218012590U CN202222255930.4U CN202222255930U CN218012590U CN 218012590 U CN218012590 U CN 218012590U CN 202222255930 U CN202222255930 U CN 202222255930U CN 218012590 U CN218012590 U CN 218012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carbon
sprayer
carbon material
shell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59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燕
魏春光
吴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ubic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ubic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ubic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ubic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59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12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12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12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包括机架,机架设有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有混料机构,混料机构的出口连接有造粒装置,造粒装置的侧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造粒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一处第二混料结构,外壳设有第二喷雾器,第二喷雾器的开口设置于外壳内,第二混料结构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外壳侧边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有第二筛网。采用本申请的造粒机,通过设置混料装置和造粒装置,当经过研磨的硬碳材料进入入料口时,由第一喷雾器进行结合剂包覆,再使硬碳材料进入造粒装置,经过第二喷雾器的沥青包覆,雾化后的结合剂与材料混合后再经过沥青包覆,能够提升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背景技术
在当前技术中,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是众多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家的重要原材料。对负极材料的表面进行包覆,将包覆剂沥青采用断焦微粉或与经过整形分级处理的石墨微粉均匀混合,然后再隔绝空气或氮气气氛下程序升温,促使沥青在石墨微粉表面形成一层沥青膜,最后进行石墨化处理或者炭化处理得到核结构的复合负极材料,可以将电池负极端的材料加工成颗粒板,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组装操作。现有的电池负极材料的造粒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当使用者通过传统方法进行电池负极材料的造粒操作时,无法在造粒过程中对加工好的电池负极材料进行颗粒筛选操作,从而降低了电池负极材料加工时的良品率;其次通过传统方法进行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造粒操作时,无法对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辅助混合操作,使得传统锂电池负极材料在进行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合不均的情况,降低了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加工效率;同时通过传统方法进行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造粒操作时,容易使得锂电池负极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阻塞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出口连接有造粒装置,所述造粒装置的侧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附近设有第一喷雾器,所述第一喷雾器的喷雾方向与入料口的入料方向垂直,所述混料机构内部设有第一混料结构,所述出口与造粒装置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入端设有第一筛网;
所述造粒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一处第二混料结构,所述外壳设有第二喷雾器,所述第二喷雾器的开口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第二混料结构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外壳侧边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第二筛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雾器为结合剂喷雾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雾器为沥青喷雾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网的筛孔尺寸小于第二筛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网设有若干组筛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筛网设有若干筛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料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扇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混料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二扇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申请的造粒机,通过设置混料装置和造粒装置,当经过研磨的硬碳材料进入入料口时,由第一喷雾器进行结合剂包覆,再使硬碳材料进入造粒装置,经过第二喷雾器的沥青包覆,雾化后的结合剂与材料混合后再经过沥青包覆,能够提升良品率,防止出现传统锂电池负极材料在进行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合不均的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造粒机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3是图2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
101 机架 102 第一驱动装置
103 混料机构 104 造粒装置
105 第二驱动装置 106 入料口
107 第一喷雾器 108 第一混料结构
109 单向阀 110 第一筛网
111 外壳 112 第二混料结构
113 第二喷雾器 114 出料口
115 第二筛网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包括:机架101,所述机架101设有第一驱动装置102,所述驱动装置102连接有混料机构103,所述混料机构103的出口连接有造粒装置104,所述造粒装置104的侧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105;
所述混料机构103设有入料口106,所述入料口106附近设有第一喷雾器107,所述第一喷雾器107的喷雾方向与入料口106的入料方向垂直,所述混料机构103内部设有第一混料结构108,混料机构103的出口与造粒装置104之间设有单向阀109,所述单向阀109的输入端设有第一筛网110;
所述造粒装置104包括外壳111,所述外壳111内部设有一处第二混料结构112,所述外壳111设有第二喷雾器113,所述第二喷雾器113的开口设置于外壳111内,以便于实现将沥青包覆在硬碳颗粒内,所述第二混料结构112与第二驱动装置105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混料结构112达到搅拌的效果;所述外壳111侧边设有出料口114,所述出料口114设有第二筛网115。
作为较佳的选择,所述第一喷雾器107为结合剂喷雾器,所述第二喷雾器113为沥青喷雾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网110的筛孔尺寸小于第二筛网115,所述第一筛网110、第二筛网115均设有若干组筛孔,以便于将混料完成的硬碳颗粒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料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扇叶,所述第二混料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二扇叶。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造粒机,通过设置混料装置和造粒装置,当经过研磨的硬碳材料进入入料口时,由第一喷雾器进行结合剂包覆,再使硬碳材料进入造粒装置,经过第二喷雾器的沥青包覆,雾化后的结合剂与材料混合后再经过沥青包覆,能够提升良品率,防止出现传统锂电池负极材料在进行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合不均的情况。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出口连接有造粒装置,所述造粒装置的侧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附近设有第一喷雾器,所述第一喷雾器的喷雾方向与入料口的入料方向垂直,所述混料机构内部设有第一混料结构,所述出口与造粒装置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入端设有第一筛网;
所述造粒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一处第二混料结构,所述外壳设有第二喷雾器,所述第二喷雾器的开口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第二混料结构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外壳侧边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第二筛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雾器为结合剂喷雾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雾器为沥青喷雾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网的筛孔尺寸小于第二筛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网设有若干组筛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网设有若干筛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料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扇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材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料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二扇叶。
CN202222255930.4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Active CN218012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5930.4U CN21801259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5930.4U CN21801259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12590U true CN218012590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0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5930.4U Active CN21801259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12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323C (zh) 电池用氧化银制造工艺
KR101143611B1 (ko) 전지 페이스트 연속 혼합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3943847B (zh) 一种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CN100459238C (zh) 锂镍锰钴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10508B (zh) 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02055A (zh) 一种小颗粒单晶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9273B (zh) 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包覆方法
CN115448278B (zh) 一种连续化制备磷酸铁的方法和应用
CN113130863A (zh) 一种VS4/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8439490A (zh) 一种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08923025A (zh) 一种高效的锂离子电池浆料的制备工艺
CN111554894A (zh) 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
CN218012590U (zh) 一种硬碳材料造粒机
CN108101083A (zh) 锂电池隔膜用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5091A (zh) 一种纳米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磷酸铁锂材料
CN110655105B (zh) 一种四碱式硫酸铅的制备方法
CN108557889A (zh) 二硫化钼-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204635C (zh) 电极元件、电气部件及制造方法
CN106450557B (zh) 分离废旧电池正极片上的正极材料和铝的方法
CN211957790U (zh) 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
CN205999450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铅泥处理设备
CN215312151U (zh) 一种电池正极粉造粒系统
CN211800514U (zh) 一种碳纳米管电极浆料混合装置
CN1256013A (zh) 非水电解质电池用电极
CN113594403B (zh) 一种颗粒碳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401, Unit 1, Building 1, Xinchen New Materials Pilot Industrialization Base, No. 300, Shutianpu Road, Shutianpu Community, Matian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UBIC-SCIE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Guangqian Industrial Zone, Longzhu Third Road,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9 buildings, 1-2 floo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UBIC-SCIEN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