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5323U -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5323U
CN218005323U CN202220997488.XU CN202220997488U CN218005323U CN 218005323 U CN218005323 U CN 218005323U CN 202220997488 U CN202220997488 U CN 202220997488U CN 218005323 U CN218005323 U CN 218005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insulator
signal terminal
head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974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974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5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5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5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属于5G信号高速传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号端子强度较低以致影响其信号传输性能的问题。该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包括:基头绝缘体;多个基头信号端子,均匀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每一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均包括: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和焊接部,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连接,所述焊接部沿远离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的方向上延伸至所述基头绝缘体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的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不会向上或向下倾斜,使得信号端子强度高,信号传输更稳定。

Description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5G信号高速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逐步进入了5G时代,5G信号对传输信号的要求也更高,要求传输的速度更快,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5G信号高速传输的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有的5G信号高速传输连接器一般包括基头和基座,基座安装在手机的电路板上,基头与信号导线连接,当基头和基座连接后,信号导线中的通信信号传递到手机的电路板中。请参见图13,基头的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板、折弯板、第二板和焊接板,第二板与折弯板连接,第一板与折弯板连接,焊接板与第一板连接,焊接板沿第一板朝向第二板的方向延伸,焊接板的长度较长,据此,当安装有该种信号端子的基头与基座连接时,焊接板强度不高,较容易向上向下倾斜,这将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号端子强度较低以致影响其信号传输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包括:
基头绝缘体;
多个基头信号端子,均匀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每一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均包括:
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和焊接部,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连接,所述焊接部沿远离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的方向上延伸至所述基头绝缘体外。
作为上述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折弯部和第二连接部,且三者之间形成套接空间,所述基头绝缘体包括基头绝缘体套接部,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位于所述套接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焊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作为上述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起部,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配合。
作为上述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的优选方案,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二凸起部,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配合,所述第一方向为多个所述基头信号端子的排布方向。
作为上述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凹陷部。
作为上述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的优选方案,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第四凹陷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
基头,所述基头为以上任一种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
基座,与所述基头对接;
所述基头与所述基座连接时,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有焊接空间。
作为上述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
基座绝缘体,其上设有第一固定部;
基座信号端子,设于所述基座绝缘体;
基座连接框,设于所述基座绝缘体,其上设有第二固定部;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
作为上述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座连接框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导入部,所述基头通过所述导入部导入所述基座,所述导入部包括:
第一导入面;
第二导入面,设于所述第一导入面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导入面与所述第一导入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处还设有第三导入面;
所述第一导入面、第二导入面和第三导入面均为弧面。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以上任一种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或以上任一种所述的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包括基头绝缘体;多个基头信号端子,均匀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基头绝缘体能够较好地固定基头信号端子,并且可以防止信号端子间互相干扰,也能够防止外部环境对信号端子形成干扰,每一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均包括: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和焊接部,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连接,所述焊接部沿远离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的方向上延伸至所述基头绝缘体外,据此,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不绕过套接部直接往外延伸,其焊接部长度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向上或向下倾斜,使得信号端子强度高,具有该信号端子的连接器信号传输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头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基座连接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基头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头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基头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基头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基头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基头的结构A处放大图;
图14为现有技术中基头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为第二种基座连接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为第三种基座连接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00、连接器;
200、基座;
210、基座连接框;
220、框体;221、导入部;222、第一导入面;223、第二导入面; 224、第三导入面;230、连接单元;231、第二固定部;232、第一固定板;233、第二固定板;234、第一端;235、第二端;
240、弹性臂;241、弹性接触部;242、弹性连接板;
250、保护臂;251、保护接触部;252、保护连接板;
260、基座绝缘体;
261、容纳孔;262、焊锡容纳空间;263、弹性臂容纳空间;264、保护臂连接部;
265、第一固定部;
270、基座信号端子;
300、基头;
310、基头信号端子;311、第一板;312、折弯板;313、第二板; 314、焊接板;
320、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1、第一连接部;322、折弯部; 323、第二连接部;324、套接空间;325、第一凸起部;326、第二凸起部;327、第三凹陷部;328、第四凹陷部;
330、焊接部;
340、基头绝缘体;
341、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2、第一凹陷部;343、第二凹陷部; 344、第四凸起部;345、第一阻锡部;346、第二阻锡部;347、第三阻锡部;
400、焊锡;
500、焊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可靠的基座连接框210,基座连接框210包括框体220和至少一个连接单元230,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单元230设于所述框体220,每一所述连接单元230 均包括:
至少两个弹性臂240,优选为两个,相对设置于所述框体220,基头300插入所述框体220时,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与基头300 相对的两侧接触并同时产生弹力作用于基头300以对基头300形成夹持,因弹性臂240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夹持效果较好,基头300与基座200连接的稳定性较高;
至少两个保护臂250,优选为两个,设于所述框体220且与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对应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对所述对接体形成夹持时或夹持前,所述对接体与所述至少两个保护臂250接触,基头300与所述至少两个保护臂250之间形成阻力以阻碍基头300的运动,使得基头300与基座200上的弹性臂240接触时,基头 300与基座200之间的冲击力较小,不容易损坏弹性臂240。
优选地,对接体为基头300,基座连接框210应用于基座200,基头300与基座200对接,但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框具有通用性,不限于应用于基座200,只要是板对板的连接器100都可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5,每一所述保护臂250均包括保护接触部251,每一所述弹性臂240均包括弹性接触部241,在第一方向上,每一所述保护接触部251的高度高于所述弹性接触部241的高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对接件插入或拔出所述框体220的方向,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框体220的过程中依次与所述保护接触部251、弹性接触部241接触。
据此,对接件与保护接触部251相互接触时,两者进行相对运动,两者的接触面上产生阻碍两者相对运动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会降低基头300的冲击力。并且,至少两个保护臂250同时与对接件接触时,至少两个保护臂250作用于对接件上的弹力也会降低基头300的冲击力。因此,保护臂250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基头300冲击力过大从而损坏弹性臂240的情况的发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5,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具有:与对接体刚接触时的第一位置;对接体完全插入所述框体220时的第二位置;
在第二方向上,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位于第一位置时,各所述弹性接触部241之间的第一最小距离小于至少两个所述保护接触部251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位于第二位置时,各所述弹性接触部241之间的第二最小距离小于等于至少两个所述保护接触部251之间的最小距离,且所述第二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方向为位于对接件两侧的弹性臂240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240和所述至少两个保护臂250均由所述框体220折弯形成,弹性臂240和保护臂250分别与框体220 一体成型,结构稳定、强度高。且位于同侧的所述弹性臂240与所述保护臂250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连接框的结构更紧凑,与基座绝缘体260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地,弹性接触部241和保护接触部251均为圆弧形结构,表面平滑,便于导入对接体;弹性臂240包括弹性连接板242,弹性连接板242与框体220连接,弹性臂240的弹性接触部241与弹性连接板242连接,保护臂250包括保护连接板252,保护连接板252与框体220连接,保护臂250的保护接触部251与保护连接板252连接;两个弹性臂240对称设置,两个保护臂250对称设置,对称轴相同,弹性臂240的弹性连接板242与保护臂250的保护连接板252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沿两个弹性臂240相互靠拢的方向,弹性接触部241相对弹性连接板242具有一定的凸起,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保护接触部251之间的距离,此种结构具有至少两种应用场景,包括:
一种为连接框与对接体对接时,对接体先与两个保护臂250的保护接触部251接触,并顺着保护接触臂和保护连接板252逐渐插入连接框,之后会与弹性臂240的圆弧形的弹性接触部241接触,并在两个弹性接触部241的弹力作用下继续下移,直至两个弹性接触部241 位于第二位置,对接体与连接框对接成功,在此过程中,弹性臂240 得到较好地保护。
一种为连接框与对接体对接时,对接体直接与两个弹性臂240的弹性接触部241接触,对接体继续下移,两个弹性臂240相互远离,当两个弹性臂240到达第二位置时,对接体的两侧刚好与两个保护臂 250的保护接触部251接触,以对对接体进行横向限位,从而不容易损坏弹性臂240。据此,弹性臂240得到较好地保护。
实施例2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以上任一种连接可靠的基座连接框210的基座200,基座200还包括:
基座绝缘体260和基座信号端子270,基座信号端子270和基座连接框210均设于基座绝缘体260,基座200与基头300对接传输信号。
现有技术中,与基座对接的基头上的焊锡常常会直接与基座的表面接触,在基头与基座的对接过程中以及基头与基座对接后的使用过程中,基头上的焊锡不仅会磨损基座,而且会影响信号端子信号传输性能,这将导致连接器的结构不稳定甚至损坏连接器,也会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
据此,请参见图1、图4和图6,本实施例的基座绝缘体260上开设有容纳孔261,所述容纳孔261内形成有焊锡容纳空间262,所述对接体与所述基座200连接时,所述对接体上的焊锡400位于所述焊锡容纳空间262内,对接体上的焊锡400不会与基座200接触,可以较好的保护基座200,并且,也不会影响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性能。
优选地,所述容纳孔261内还形成有弹性臂容纳空间263,所述弹性臂240位于所述弹性臂容纳空间263内。弹性臂容纳空间263的设置,使得弹性臂24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不会有任何的阻碍,具有该弹性臂容纳空间263的基座200连接可靠。并且,所述弹性臂容纳空间263位于所述焊锡容纳空间262下方,只需要开设一个容纳孔261即可同时容纳弹性臂240和焊锡400,这使得基座绝缘体260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4,弹性臂容纳空间263和焊锡容纳空间262独立设置,互不干涉。弹性臂容纳空间263设于焊锡容纳空间262下方,基头和基座连接时,焊锡400位于焊锡容纳空间 262内,弹性臂240在弹性臂容纳空间263内活动,若是基头300没有在预设位置与基座200连接,基头300上的焊锡可能会干涉弹性臂 240的运动。具体地,弹性臂容纳空间263与弹性臂对应设置,弹性臂240设置在弹性臂容纳空间263内,焊锡容纳空间262与保护臂 250对应设置,焊锡容纳空间262位于保护臂250的上方,据此,在基头300与基座200连接时,焊锡容纳空间262与弹性臂容纳空间 263之间相对独立,焊锡400不会干涉弹性臂240的运动。
优选地,基座连接框210、基座信号端子270分别与基座绝缘体 260浇筑为一体,所述基座绝缘体260上设置有保护臂连接部264,所述保护臂250与所述保护臂连接部264固定连接。具体的,具有圆弧形保护接触部251的保护臂250还具有U形开口,保护臂连接部 264为与该U形结构相适配的凹槽,U形开口设置在该凹槽内且与凹槽槽壁贴合,基座连接框210与基座绝缘体260浇筑后,基座绝缘体 260与基座连接框210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地,请参见图5和图6,基座绝缘体260上还设有第一固定部265,基座连接框210上还设有第二固定部231,第二固定部231 套设于第一固定部265,使得基座连接框210与基座绝缘体260的连接更稳定,并且基座信号端子270设于第一固定部265。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固定部231包括第一固定板232和第二固定板233,第一固定板232由基座连接框210的主体沿与其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固定板233与第一固定板232一体成型,第二固定板233包括分别位于其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端234和第二端235,第一端234与第一固定板232之间以及第二端235与第一固定板232之间均开设有缺口,将第二固定板233的第一端234和第二端235沿其重力方向折弯,使得第一固定板232与第二固定板233之间形成有固定空间,方便对基座连接框210与基座绝缘体260进行固定。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固定板232与第二固定板233之间的固定空间是半密封的,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板232与第二固定板233之间没有缺口,要想形成这样的结构,需要通过模具浇筑而成,成本较高,而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在第二固定部231呈板状形态时,在其两边各开设一个缺口,再对第二固定板232进行折弯即可形成该第二固定部231,使得基座连接框210的制造工艺较为简单。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5,基座连接框210的框体220 包括导入部221,基头300通过导入部221导入基座200,导入部221 包括:
第一导入面222;
第二导入面223,设于第一导入面222相对的两侧,第二导入面 223与第一导入面222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处还设有第三导入面224;
第一导入面222、第二导入面223和第三导入面224一体成型且均为弧面,该弧面由超精密微拉伸延展工艺制得。相比只有第一导入面222的情形,本实施例提供连接器100的基头300盲扣导入效果更佳。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现有技术中,请参见图13,基头的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板311、折弯板312、第二板313和焊接板314,第二板313与折弯板312连接,第一板311与折弯板312连接,焊接板314与第一板311连接,焊接板314沿第一板311朝向第二板313的方向延伸,焊接板314的长度较长,据此,当安装有该种信号端子的基头与基座连接时,焊接板 314较长,因此强度不高,较容易向上向下倾斜,这将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
据此,请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7至图1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300,与基座200对接共同构成连接器 100,其对接的基座200包括以上任一种具有连接可靠的基座连接框 210的基座200。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300包括:
基头绝缘体340和多个基头信号端子310,多个基头信号端子310 均匀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340,基头绝缘体340能够较好地固定基头信号端子310,并且可以防止信号端子间互相干扰,也能够防止外部环境对信号端子形成干扰,每一所述基头信号端子310均包括:
请参见图8至图11,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和焊接部330,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套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340,所述焊接部 330与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连接,所述焊接部330沿远离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的方向上延伸至所述基头绝缘体340外,据此,信号端子的焊接部330不绕过套接部直接往外延伸,其焊接部330长度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向上或向下倾斜,使得信号端子强度高,具有该信号端子的连接器100信号传输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折弯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3,且三者之间形成套接空间324,所述基头绝缘体340包括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1,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1位于所述套接空间324内,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焊接部33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位于所述焊接部33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3之间。
具体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的套接空间324为U形开口,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1为与该U形结构相适配的凸台,U形开口与凸台贴合,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头绝缘体340浇筑后,基头信号端子 310与基头绝缘体340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321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323的一面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1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起部325,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342,所述第一凸起部325与所述第一凹陷部342 相配合,使得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头绝缘体340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地,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1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二凸起部326,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343,所述第二凸起部326与所述第二凹陷部 343相配合,使得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头绝缘体340的连接更稳定。所述第一方向为同侧的多个所述基头信号端子310的排布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321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23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凹陷部327,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座信号端子270相对接,基座信号端子270上设置有与第三凹陷部327相匹配的第三凸起部 (未图示),使得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座信号端子270的连接更稳定,信号传输性能较强。
优选地,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323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341的其中之一具有第四凸起部344,另一个上设置有第四凹陷部328,所述第四凸起部344与所述第四凹陷部 328相配合,使得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头绝缘体340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折弯部322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的表面较为平滑,易于过渡,基头信号端子310与基座信号端子270的对接会更顺畅,贴合也更紧密,连接更稳定。
实施例3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现有的基头300在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焊接时,锡在基头信号端子 310焊脚处形成锡球,锡球会流动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320上,由于锡的导电性能比较差,所以会影响基头信号端子310的通信性能。
据此,请参见图1至图4以及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靠性高的阻锡基头300,包括:
基头绝缘体340和多个基头信号端子310;每一所述基头信号端子310均包括延伸至所述基头绝缘体340外的焊接部330,焊接部330 与其他电子元件焊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其中,所述焊接部330上设有第一阻锡部345,当焊接部330焊接时,由于阻锡部的设置,锡在基头信号端子310的焊接部330形成的锡球会被第一阻锡部345阻隔,锡球不会顺着信号端子的本体流动到基头信号端子310的套接部上,基头信号端子310的信号传输性能较好,可靠性高。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锡部345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340,所述第一阻锡部345与所述焊接部330面向所述对接体的一面以及沿第一方向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多个基头信号端子310的排布方向。在一种运用场景中,基座200平放,基头300沿第三方向插入基座200,第三方向为基头300的重力方向,所述焊接部330面向所述对接体的一面为焊接部330的底面,据此,焊接部330的底面和两个侧面与第一阻锡部345贴合,使用锡料将焊接部330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焊接时,焊接部330上形成的焊锡400便不会通过焊接部330的底面和侧面流入信号端子内部,也就不会影响信号端子的信号传输性能。
优选地,各所述基头信号端子310上的所述第一阻锡部345一体成型,基头绝缘体340的强度更高,与基头信号端子310的连接更稳定。此外,采用该方案的基头绝缘体340的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工艺也更简单,节省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阻锡部345同时与各所述基头信号端子310的所述焊接部330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21贴合,形成类似于加强筋的结构,基头绝缘体340的强度更高,与基头信号端子 310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基头3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阻锡部345相连的第二阻锡部346,所述第二阻锡部346与所述焊接部330背离所述对接体的一面贴合和/或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323的一面贴合,所述焊接部330背离所述对接体的一面为焊接部330的顶面,第一阻锡部345与第二阻锡部346贴合在焊接部330的四周,可以更进一步地对焊球进行阻隔,以防止焊球进入信号端子内部影响信号端子传输性能。
优选地,所述基头300还包括第三阻锡部347,与所述第二阻锡部346连接,所述第三阻锡部347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3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一面贴合,基头信号端子310的第一连接部321是直接与基座信号端子270相接触的部分,需要加强对其信号传输性能的保护,据此,在第一连接部321面向焊接部330的一侧设置第三阻锡部347,可以进一步保障基头300的阻锡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沿所述基头300插入所述对接体的方向(第三方向),所述第三阻锡部347的至少部分所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阻锡部 346所处位置,尤其是在所述第二阻锡部346只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 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323的一面贴合时。据此,即使有部分锡球未被第一阻锡部345和第二阻锡部346阻隔,只要第三阻锡部347的位置高于第二阻锡部346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锡球也不会越过第三阻锡部347与第二连接部323接触,基头信号端子310的信号传输性能较好。
实施例4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请参见图1至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100,连接器 100包括基头300和基座200,基头300与基座200对接,基头300 包括上述任一种基头300,具有以上任一种基头300所具有的效果,在此不作赘述,基座200包括上述任一种基座200,且具有以上任一种基座200所具有的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基头300与所述基座200连接时,所述焊接部330与所述基座200之间形成有焊接空间500,焊接部330在该焊接空间500内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焊接,部分焊球也被阻隔在该焊接空间。并且,焊接空间的设置,意味着基头信号端子310的焊接部330为自由端,没有被其他物体所支撑,若是其长度较长,容易向上或向下倾斜,据此,采用实施例3提供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300可以使连接器 100结构更稳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以上任一种基座连接框210、基座200、基头300或连接器100,且具有以上任一种基座连接框210、基座200、基头300或连接器100所具有的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头绝缘体;
多个基头信号端子,均匀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每一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均包括:
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和焊接部,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基头绝缘体,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连接,所述焊接部沿远离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的方向上延伸至所述基头绝缘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头信号端子套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折弯部和第二连接部,且三者之间形成套接空间,所述基头绝缘体包括基头绝缘体套接部,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位于所述套接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焊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起部,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二凸起部,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配合,所述第一方向为多个所述基头信号端子的排布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所述基头绝缘体套接部的其中之一具有第四凸起部,另一个上设置有第四凹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凹陷部相配合。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头,所述基头为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
基座,与所述基头对接;
所述基头与所述基座连接时,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有焊接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基座绝缘体,其上设有第一固定部;
基座信号端子,设于所述基座绝缘体;
基座连接框,设于所述基座绝缘体,其上设有第二固定部;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连接框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导入部,所述基头通过所述导入部导入所述基座,所述导入部包括:
第一导入面;
第二导入面,设于所述第一导入面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导入面与所述第一导入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处还设有第三导入面;
所述第一导入面、第二导入面和第三导入面均为弧面。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或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2220997488.XU 2022-04-27 2022-04-27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005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7488.XU CN218005323U (zh) 2022-04-27 2022-04-27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7488.XU CN218005323U (zh) 2022-04-27 2022-04-27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5323U true CN218005323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1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97488.XU Active CN218005323U (zh) 2022-04-27 2022-04-27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5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1256B2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and wire connector
KR101223515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9103697B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CN109713478B (zh) 电连接器
CN218005323U (zh) 具有高强度信号端子的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7444688U (zh) 可靠性高的阻锡基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8569319U (zh) 连接可靠的基座连接框、基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5119288U (zh) 电连接器
CN11407919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CN10956039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TWM33229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350192U (zh) 插头及具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CN110277673B (zh) 电连接器
CN109390792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插头
CN109193223B (zh) 电连接器
TW202205750A (zh) 電連接器組件
CN217934330U (zh) 固定牢靠的基座及基头、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5458969B (zh) 全屏蔽板对板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3410676B (zh) 电连接器
CN219304001U (zh) 导流稳定的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9917779U (zh) 导电优良的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9513378U (zh) 可靠装配的导接件、基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8770351U (zh) 一种配合可靠的基座及基头、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9575989U (zh) 结构紧凑的导接框、基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7387552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