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4836U - 一种液冷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4836U
CN218004836U CN202221979006.4U CN202221979006U CN218004836U CN 218004836 U CN218004836 U CN 218004836U CN 202221979006 U CN202221979006 U CN 202221979006U CN 218004836 U CN218004836 U CN 218004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oling
liquid
heat conduction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90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宁
孙永刚
吴清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90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4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4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4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冷板结构,包括液冷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液冷板本体至少一侧的导热凸台,导热凸台与液冷板本体的对应侧壁一体成型,导热凸台背离液冷板本体的一侧涂覆有导热胶,并通过导热胶与PCB板接触。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结构,将导热凸台与液冷板本体设置为一体成型,首先,简化加工步骤,整体结构的集成度更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其次,液冷板本体与导热凸台之间的导热效率更高,提高散热能力;同时,导热凸台通过导热胶与PCB板接触,导热胶用于在导热凸台与PCB板之间进行热传导,提高导热效率,进而提高PCB板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汽车的智驾系统控制器内需要集成很多用于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芯片,而这些芯片的发热功率较大,普通的风冷设计没办法满足散热需求,因此亟需设计一个既可以实现散热又具有成本优势的液冷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结构,具有集成度高,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廉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板结构,包括液冷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液冷板本体至少一侧的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与所述液冷板本体的对应侧壁一体成型,所述导热凸台背离所述液冷板本体的一侧涂覆有导热胶,并通过所述导热胶与PCB板接触。
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结构,将导热凸台与液冷板本体设置为一体成型,首先,简化加工步骤,整体结构的集成度更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其次,液冷板本体与导热凸台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更高,提高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结构的散热能力;同时,导热凸台通过导热胶与PCB板接触,导热胶用于在导热凸台与PCB板之间进行热传导,提高导热凸台与PCB板之间导热效率,进而提高PCB板的冷却效果。
可选地,所述导热凸台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液冷板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液冷板本体的对应侧壁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围合形成防护空间,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防护空间内。
可选地,还包括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固定于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液冷板本体对应侧壁之间,并沿周向环绕一圈;
和/或,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防护板、所述PCB板与所述液冷板本体的对应侧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冷板本体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与车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本体包括冷却上板、冷却下板、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冷却上板和/或所述冷却下板相对的侧壁对应设置有凹槽,二者围合后,所述凹槽形成冷却流道,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固定于所述冷却上板/所述冷却下板,所述进气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通过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冷却流道内部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分布的子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子流道之间的流道壁具有断点。
可选地,所述冷却上板和/或所述冷却下板在所述冷却流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扰流凸台。
可选地,所述冷却上板和所述冷却下板通过搅拌摩擦焊接固定或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通过机加工成型,再与所述冷却上板或所述冷却下板一体压铸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液冷板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液冷板结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液冷板结构中冷却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冷却下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液冷板本体;11-冷却上板;12-冷却下板;13-进水接头;14-出水接头;15-扰流凸台;2-导热凸台;3-导热胶;4-防护板;5-连接座;O-断点;
01-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液冷板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液冷板结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板结构,包括液冷板本体1,以及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至少一侧的导热凸台2,导热凸台2与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一体成型,导热凸台2背离液冷板本体1的一侧涂覆有导热胶3,并通过导热胶3与PCB板01接触。
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结构,将导热凸台2与液冷板本体1设置为一体成型,首先,简化加工步骤,整体结构的集成度更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其次,液冷板本体1与导热凸台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更高,提高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结构的散热能力;同时,导热凸台2通过导热胶3与PCB板01接触,导热胶3用于在导热凸台2与PCB板01之间进行热传导,提高导热凸台2与PCB板01之间的导热效率,进而提高PCB板01的冷却效果。
其中,本实施例的导热凸台2仅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的下侧壁,因此,只能够对一个PCB板01进行冷却,PCB板01可以固定于液冷板本体1的下侧。
当然,实际应用中,导热凸台2还可以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的上侧壁,
此时,液冷板结构也只能够对一个PCB板01进行冷却,PCB板01固定于液冷板本体1的上侧;或者,导热凸台2还可以同时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的上侧壁和下侧壁,此时,液冷板结构可以同时对两个PCB板01进行冷却,两个PCB板01分别固定于液冷板本体1的上下两侧。
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中,导热凸台2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液冷板本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沿靠近PCB板01的方向,导热凸台2的散热能力逐渐提高,使得导热凸台2与PCB板01接触一端的温度更低,提高PCB板01的冷却效果。
其中,本实施例的导热凸台2形状为长方形锥台。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导热凸台2的形状并不做限制,如还可以为圆台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护板4,防护板4与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围合形成防护空间,PCB板01固定于该防护空间内,提高PCB板01的防护效力,满足防护要求。
实际应用中,根据所要求防护等级的要求不同,还可以在防护板4与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之间增设密封胶条,密封胶条可以固定于防护板4与液冷板本体1对应侧壁之间,并沿周向环绕一圈,如此,提高PCB板01的防护等级,其防护等级最高可达到IP67级别。
其中,密封胶条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如密封胶条可以固定于防护板4面向液冷板本体1的侧壁,也可以固定于液冷板本体1面向防护板4的侧壁;密封胶条与防护板4/液冷板本体1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粘接固定,或仅夹装在二者之间。密封胶条具体可以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如橡胶、尼龙等。
此外,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依次穿过防护板4、PCB板01与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固定连接,同时实现防护板4与PCB板01的固定。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丝,防护板4和PCB板01对应设置过孔,液冷板本体1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螺丝依次穿过设置于防护板4和PCB板01的过孔,与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的螺纹孔配合。
当然,防护板4、PCB板01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如防护板4还可以与液冷板本体1焊接固定、卡接固定等,PCB板01可以固定于液冷板本体1,也可以固定于防护板4。
请继续参考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的连接座5,连接座5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件,如螺栓等穿过,与车体固定连接。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将液冷板结构固定于车体,而无需再单独设置外壳体,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度,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满足轻量化要求,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液冷板本体1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座5,提高液冷板结构与车体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连接座5的数量不做限制,如连接座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以连接座5的数量为两个为例,两个连接座5分别设置于液冷板本体1相对的两端。
请参考图1-图4,图3为图1液冷板结构中冷却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冷却下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液冷板本体1包括冷却上板11和冷却下板12,冷却下板12在与冷却上板11相对的侧壁设置有凹槽,冷却上板11和冷却下板12围合后,凹槽形成冷却流道;还包括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均固定于冷却下板12,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通过冷却流道连通;如此,冷却液通过进水接头13进入冷却流道内部,换热后自出水接头14流出。
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凹槽不仅可以设置于冷却下板12,设置于冷却上板11,或同时设置于冷却上板11和冷却下板12均是可行的,在此不做限制。同样地,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不仅可以固定于冷却下板12,固定于冷却上板11也是可行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流道近似于W形。当然,根据液冷板本体1的尺寸不同,冷却流道的形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冷却流道还可以为U形等,只要冷却流道沿蛇形分布,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提高冷却效果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冷却流道内部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分布的子流道,相邻两个子流道之间的流道壁具有断点O。如此,冷却液可以通过断点O在不同的子流道之间相互流动,以使不同子流道之间的冷却液可以相互补充,获得更均匀的流速。
进一步地,冷却下板12在冷却流道的入口处还设置有扰流凸台15,以合理分配流入各子流道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流动更加均匀。可以理解,扰流凸台15不仅可以设置于冷却下板12,设置于冷却上板11,或同时设置于冷却上板11和冷却下板12均是可行的。
进一步地,冷却上板11和冷却下板12可以通过搅拌摩擦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先采用机加工成型,然后埋于压铸模具中,与冷却下板12一体压铸成型。实际应用中,若凹槽设置于冷却上板11时,则冷却上板11可以采用压铸成型;若凹槽同时设置于冷却上板11和冷却下板12,则二者均可以采用压铸成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板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液冷板本体(1)至少一侧的导热凸台(2),所述导热凸台(2)与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一体成型,所述导热凸台(2)背离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一侧涂覆有导热胶(3),并通过所述导热胶(3)与PCB板(0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凸台(2)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与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围合形成防护空间,所述PCB板(01)固定于所述防护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固定于所述防护板(4)与所述液冷板本体(1)对应侧壁之间,并沿周向环绕一圈;
和/或,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防护板(4)、所述PCB板(01)与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对应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用于与车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本体(1)包括冷却上板(11)、冷却下板(12)、进水接头(13)和出水接头(14),所述冷却上板(11)和/或所述冷却下板(12)相对的侧壁对应设置有凹槽,二者围合后,所述凹槽形成冷却流道,所述进水接头(13)和所述出水接头(14)固定于所述冷却上板(11)/所述冷却下板(12),所述进水接头(13)和所述出水接头(14)通过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内部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分布的子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子流道之间的流道壁具有断点(O)。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上板(11) 和/或所述冷却下板(12)在所述冷却流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扰流凸台(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上板(11)和所述冷却下板(12)通过搅拌摩擦焊接固定或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13)和所述出水接头(14)通过机加工成型,再与所述冷却上板(11)或所述冷却下板(12)一体压铸成型。
CN202221979006.4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液冷板结构 Active CN218004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9006.4U CN218004836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液冷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9006.4U CN218004836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液冷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4836U true CN218004836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9006.4U Active CN218004836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液冷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4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4618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車両における車載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テリジェント車両
CN211831654U (zh) 一种高效液冷板和设备
CN218004836U (zh) 一种液冷板结构
CN212544348U (zh) 液冷散热器及功率组件
CN113853085A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218996701U (zh) 散热装置、车载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18602586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器设备
CN216565834U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216288626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33403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液冷散热器
CN21284864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US11864357B2 (en) Double-sided cooling cold plates with overhanging heat sinks and through body busbar for high-power density power electronics
CN210470115U (zh) 立体散热器及车载电源
CN111525068B (zh) 新能源汽车高效散热电池组
CN210454525U (zh) 立体散热器及车载电源
CN216123372U (zh) 散热装置和电控设备
CN220123337U (zh) 一种液冷散热板、域控制器壳体、域控制器和车辆
CN220874936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20627922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CN219066967U (zh) 一种具有嵌套流道的液冷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751861U (zh) 一种车载加热单元、车载电控设备及电动汽车
CN218301982U (zh) 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
CN214482008U (zh) 液冷散热结构
CN221727101U (zh) 一种大功率直接油冷式功率模块
CN216054683U (zh) 一种液冷板结构和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