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585U - 加热平台 - Google Patents

加热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1585U
CN218001585U CN202222332876.9U CN202222332876U CN218001585U CN 218001585 U CN218001585 U CN 218001585U CN 202222332876 U CN202222332876 U CN 202222332876U CN 218001585 U CN218001585 U CN 218001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hannel
groove
elastic
coi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28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海
莫业辉
熊文翰
江德勇
曾露添
高文祥
孟宪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28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1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1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1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载物板;安装架,设于壳体内;线圈组件,位于壳体内;弹性支撑件,位于壳体内,且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线圈组件和安装架之间,弹性支撑件用于使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支撑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线圈组件,能够调整线圈组件和载物板的配合尺寸,使得线圈组件始终与载物板相贴合,以保证线圈组件与放置于加热平台的载物板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线圈组件加热锅具时温度可控,进而能够保证食材的烹饪口感和色泽,有利于提升加热平台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加热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平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平台。
背景技术
电磁炉包括线圈盘,由于存在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易出现线圈盘倾斜的情况,无法保证线圈盘和电磁炉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影响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平台。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载物板;安装架,设于壳体内;线圈组件,位于壳体内;弹性支撑件,位于壳体内,且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线圈组件和安装架之间,弹性支撑件用于使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平台包括壳体、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壳体包括载物板,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均位于壳体内。
通过合理设置壳体、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的配合结构,使得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线圈组件和安装架之间,弹性支撑件起到使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的作用。
具体地,当线圈组件与壳体装配时,弹性支撑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线圈组件,能够调整线圈组件和载物板的配合尺寸,使得线圈组件始终与载物板相贴合,以保证线圈组件与放置于加热平台的载物板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线圈组件加热锅具时温度可控,进而能够保证食材的烹饪口感和色泽,有利于提升加热平台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且该设置降低了对加热平台的组成器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装配效率,进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的载物板的位置是固定的,装配加热平台时,即使线圈组件发生倾斜,弹性支撑件顶升线圈组件,当线圈组件接触到载物板后,线圈组件能够在弹性支撑件的顶升力的作用下自适应调节其与载物板的配合位置,进而可满足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位于线圈组件和安装架之间,也即,弹性支撑件位于线圈组件背离载物板的一侧,能够降低线圈组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对弹性支撑件的损伤,也就是说,在保证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弹性支撑件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保证加热平台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加热平台,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支撑件绕线圈组件的中心间隔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弹性支撑件的布置位置,使得多个弹性支撑件绕线圈组件的中心间隔布置,该设置可从多个方向及多个角度上共同支撑线圈组件,保证线圈组件受力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在保证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弹性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安装架设有安装槽,弹性支撑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弹性支撑件位于安装槽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安装架和弹性支撑件的配合结构,使得安装架设有安装槽,弹性支撑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弹性支撑件的另一部分伸出安装槽外,且弹性支撑件位于安装槽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抵接。该设置增大了安装架与弹性支撑件的配合面积和配合角度,有利于提升安装架与弹性支撑件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另外,弹性支撑件位于安装槽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抵接,也即,弹性支撑件位于线圈组件背离载物板的一侧,能够降低线圈组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对弹性支撑件的损伤,也就是说,在保证线圈组件与载物板抵靠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弹性支撑件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保证加热平台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线圈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与安装架可拆装连接;线圈,设于支架的第一侧;磁性件,设于支架的第二侧,且磁性件位于安装架的一侧;测温件,设于支架,测温件能够与载物板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组件包括支架、线圈、磁性件和测温件。支架与安装架可拆装连接。线圈设于支架的第一侧,磁性件设于支架的第二侧,也即,线圈和磁性件设于支架的不同侧,具体地,线圈和磁性件设于支架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磁性件位于安装架的一侧,也即,磁性件位于线圈和安装架之间。加热平台工作时,交变电流通过线圈能够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锅具的锅底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加热,达到加热锅具内的食材的目的。磁性件具有汇聚磁力线的作用。
另外,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测温件能够与载物板抵靠,这样,能够保证检测温度的精准性及可靠性,为实现对加热平台的温度控制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由于测温件能够与载物板抵靠,也即,测温件不易倾斜,且不易脱落,能够保证测温件与放置于载物板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为保证锅具均匀受热提供结构支撑。
具体地,当线圈组件与壳体装配时,弹性支撑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线圈组件,能够调整测温件和载物板的配合尺寸,使得测温件始终与载物板相贴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线圈组件还包括:弹性部,弹性部连接于支架和测温件之间,弹性部用于使测温件与载物板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组件还包括弹性部,当线圈组件与壳体装配时,弹性支撑件与弹性部相配合以向上顶起测温件,能够调整测温件和载物板的配合尺寸,使得测温件始终与载物板相贴合,以保证测温件与放置于加热平台的载物板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测温件测温的精确性及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的载物板的位置是固定的,装配加热平台时,即使测温件发生倾斜,弹性部顶升测温件,当测温件接触到载物板后,测温件能够在弹性部的顶升力的作用下自适应调节其与载物板的配合位置,进而可满足测温件与载物板抵靠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架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支架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支架还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贯穿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弹性部与第一通道可拆装连接,弹性部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位于第二通道的周侧,测温件穿接于第二通道;线圈设于第一沉槽,磁性件设于第二沉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支架的结构,支架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支架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第一通道贯穿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第一沉槽的槽底与第二沉槽的槽底对应设置。第一沉槽具有容置线圈的作用,线圈围设于第一通道的周侧。第二沉槽具有容置磁性件的作用,磁性件围设于第一通道的周侧。
弹性部与第一通道可拆装连接,也即,第一通道具有安装和固定弹性部的作用。弹性部设有第二通道,测温件穿接于第二通道,也即,第二通道具有安装和固定测温件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弹性部还设有沉台,沉台位于第二通道的周侧,测温件的测温部搭靠于沉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弹性部和测温件的配合结构,使得弹性部设有沉台,沉台位于第二通道的周侧,测温件的测温部搭靠于沉台。也即,沉台具有安装和固定测温件的作用,能够沿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限位测温件,以保证测温件的测温部与载物板的配合尺寸。
具体地,第一通道的壁面的一部分弯折布置以形成台阶面,弹性部搭靠于台阶面上,该设置能够沿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限位弹性部,进而能够起到限定测温件的作用。为保证测温件的测温部与载物板的配合尺寸提供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和弹性部中的一个设有卡槽,第一通道和弹性部中的另一个设有卡扣,卡扣卡设于卡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通道和弹性部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通道设有卡槽,弹性部设有卡扣,或者弹性部设有卡槽,第一通道设有卡扣。卡扣卡设于卡槽,以实现第一通道与弹性部可拆装连接的使用需求。该设置能够沿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限位弹性部,进而能够起到限定测温件的作用。为保证测温件的测温部与载物板的配合尺寸提供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通道的壁面的一部分朝向第二通道的外周壁凹陷以形成第三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弹性部的结构,使得第二通道的壁面的一部分朝向第二通道的外周壁凹陷以形成第三通道。该设置使得弹性部与测温件装配时,能够减小弹性部与测温件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降低弹性部与测温件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弹性部与测温件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安装架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第二沉槽设有围筋,围筋位于第一通道的周侧,围筋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旋扣;围筋能够伸入安装孔内,且第一限位筋抵靠于一个旋扣的第一侧,第二限位筋抵靠于另一个旋扣的第二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合理设置了安装架和支架的配合结构,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支架的第二沉槽设有围筋,且使围筋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旋扣。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错位布置。
支架与安装架装配时,第一限位筋抵靠于一个旋扣的第一侧,第二限位筋抵靠于另一个旋扣的第二侧,以实现支架与安装架装配在一起的目的。该设置能够保证线圈组件和锅具的距离,使得线圈组件能够加热锅具以烹饪食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沉槽还设有挡板,支架的外周壁设有卡线槽,挡板和第二沉槽的槽壁之间形成过线槽,过线槽与卡线槽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支架的结构,第二沉槽还设有挡板,支架的外周壁设有卡线槽,挡板和第二沉槽的槽壁之间形成过线槽,且使过线槽与卡线槽连通,过线槽和卡线槽具有限位线圈的引出线走线路径的作用,对引出线具有固定及限位的作用,可避免引出线杂乱布置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磁性件包括多个磁性片,多个磁性片沿第一通道的周向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磁性件的结构,使得磁性件包括多个磁性片,多个磁性片沿第一通道的周向布置。该设置既能满足加热平台加热锅具的使用需求,又能利用裁割下来的体积较小的磁性废料,实现资源再利用,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线圈组件还包括:绝缘件,设于支架,且绝缘件位于线圈背离磁性件的一侧;其中,绝缘件的外周壁凸伸出线圈的外周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于线圈背离磁性件的一侧。绝缘件具有保障加热平台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的作用。
另外,绝缘件的外周壁凸伸出线圈的外周壁,也即,沿线圈至磁性件的方向,绝缘件在线圈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线圈。该设置通过限定绝缘件和线圈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绝缘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绝缘件包括云母绝缘件和/或橡胶绝缘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绝缘件包括云母绝缘件,或者绝缘件包括橡胶绝缘件,或者绝缘件包括云母绝缘件和橡胶绝缘件。该设置既能保证绝缘件的绝缘效果,还具有隔热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线圈组件与一个弹性支撑件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弹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线圈组件与一个弹性支撑件配合。也即,多个线圈组件和多个弹性支撑件与安装架配合连接。具体地,多个线圈组件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分解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架、线圈组件和弹性支撑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加热平台,110壳体,112载物板,120安装架,122安装槽,124安装孔,126第一限位筋,128第二限位筋,130线圈组件,132支架,134线圈,136磁性件,138测温件,139测温部,140弹性部,142第一沉槽,144第二沉槽,146第一通道,148第二通道,150沉台,152卡槽,154卡扣,156第三通道,158围筋,160旋扣,162挡板,164卡线槽,166过线槽,168磁性片,170绝缘件,180弹性支撑件,190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热平台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详细地,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均位于壳体110内。
通过合理设置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的配合结构,使得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起到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作用。
具体地,当线圈组件130与壳体110装配时,弹性支撑件18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线圈组件130,能够调整线圈组件130和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使得线圈组件130始终与载物板112相贴合,以保证线圈组件130与放置于加热平台100的载物板112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线圈组件130加热锅具时温度可控,进而能够保证食材的烹饪口感和色泽,有利于提升加热平台100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的载物板112的位置是固定的,装配加热平台100时,即使线圈组件130发生倾斜,弹性支撑件180顶升线圈组件130,当线圈组件130接触到载物板112后,线圈组件130能够在弹性支撑件180的顶升力的作用下自适应调节其与载物板112的配合位置,进而可满足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180位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也即,弹性支撑件180位于线圈组件130背离载物板112的一侧,能够降低线圈组件13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对弹性支撑件180的损伤,也就是说,在保证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弹性支撑件180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保证加热平台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180包括硅胶件。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支撑件18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支撑件180绕线圈组件130的中心间隔布置。
详细地,弹性支撑件180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弹性支撑件180的布置位置,使得多个弹性支撑件180绕线圈组件130的中心间隔布置,该设置可从多个方向及多个角度上共同支撑线圈组件130,保证线圈组件130受力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在保证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弹性支撑件18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架120设有安装槽122,弹性支撑件18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22内,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130抵接。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安装架120和弹性支撑件180的配合结构,使得安装架120设有安装槽122,弹性支撑件18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22内,弹性支撑件180的另一部分伸出安装槽122外,且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130抵接。该设置增大了安装架120与弹性支撑件180的配合面积和配合角度,有利于提升安装架120与弹性支撑件180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另外,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130抵接,也即,弹性支撑件180位于线圈组件130背离载物板112的一侧,能够降低线圈组件13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对弹性支撑件180的损伤,也就是说,在保证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弹性支撑件180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保证加热平台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内的部分与安装槽122的槽壁连接。如,通过粘胶部粘接连接,如,通过卡扣154卡合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内的部分与安装槽122的槽壁抵靠。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130抵靠。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安装槽122外的部分与线圈组件130连接。如,通过粘胶部粘接连接,如,通过卡扣154卡合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详细地,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也即,线圈134和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不同侧,具体地,线圈134和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也即,磁性件136位于线圈134和安装架120之间。加热平台100工作时,交变电流通过线圈134能够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锅具的锅底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加热,达到加热锅具内的食材的目的。磁性件136具有汇聚磁力线的作用。
另外,在弹性支撑件180的作用下,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这样,能够保证检测温度的精准性及可靠性,为实现对加热平台100的温度控制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由于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也即,测温件138不易倾斜,且不易脱落,能够保证测温件138与放置于载物板112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为保证锅具均匀受热提供结构支撑。
具体地,当线圈组件130与壳体110装配时,弹性支撑件18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线圈组件130,能够调整测温件138和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使得测温件138始终与载物板112相贴合。
实施例4: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线圈组件130还包括弹性部140。
弹性部140连接于支架132和测温件138之间,弹性部140用于使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抵靠。
详细地,线圈组件130还包括弹性部140,当线圈组件130与壳体110装配时,弹性支撑件180与弹性部140相配合以向上顶起测温件138,能够调整测温件138和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使得测温件138始终与载物板112相贴合,以保证测温件138与放置于加热平台100的载物板112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测温件138测温的精确性及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的载物板112的位置是固定的,装配加热平台100时,即使测温件138发生倾斜,弹性部140顶升测温件138,当测温件138接触到载物板112后,测温件138能够在弹性部140的顶升力的作用下自适应调节其与载物板112的配合位置,进而可满足测温件138与载物板112抵靠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弹性部140包括硅胶部。
实施例5: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还包括弹性部140。
弹性部140连接于支架132和测温件138之间,弹性部140用于使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支架13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142,支架132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144,支架132还设有第一通道146,第一通道146贯穿第一沉槽142和第二沉槽144.
弹性部140与第一通道146可拆装连接,弹性部140设有第二通道148,第一通道146位于第二通道148的周侧,测温件138穿接于第二通道148。
线圈134设于第一沉槽142,磁性件136设于第二沉槽144。
详细地,进一步限定支架132的结构,支架13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142,支架132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144,第一通道146贯穿第一沉槽142和第二沉槽144,第一沉槽142的槽底与第二沉槽144的槽底对应设置。第一沉槽142具有容置线圈134的作用,线圈134围设于第一通道146的周侧。第二沉槽144具有容置磁性件136的作用,磁性件136围设于第一通道146的周侧。
弹性部140与第一通道146可拆装连接,也即,第一通道146具有安装和固定弹性部140的作用。弹性部140设有第二通道148,测温件138穿接于第二通道148,也即,第二通道148具有安装和固定测温件138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11所示,弹性部140还设有沉台150,沉台150位于第二通道148的周侧,测温件138的测温部139搭靠于沉台150。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弹性部140和测温件138的配合结构,使得弹性部140设有沉台150,沉台150位于第二通道148的周侧,测温件138的测温部139搭靠于沉台150。也即,沉台150具有安装和固定测温件138的作用,能够沿第二通道148的长度方向限位测温件138,以保证测温件138的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
具体地,第一通道146的壁面的一部分弯折布置以形成台阶面,弹性部140搭靠于台阶面上,该设置能够沿第一通道146的长度方向限位弹性部140,进而能够起到限定测温件138的作用。为保证测温件138的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提供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实施例6: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还包括弹性部140。
弹性部140连接于支架132和测温件138之间,弹性部140用于使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抵靠。
支架13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142,支架132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144,支架132还设有第一通道146,第一通道146贯穿第一沉槽142和第二沉槽144.
弹性部140与第一通道146可拆装连接,弹性部140设有第二通道148,第一通道146位于第二通道148的周侧,测温件138穿接于第二通道148。
线圈134设于第一沉槽142,磁性件136设于第二沉槽144。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通道148的壁面的一部分朝向第二通道148的外周壁凹陷以形成第三通道156。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弹性部140的结构,使得第二通道148的壁面的一部分朝向第二通道148的外周壁凹陷以形成第三通道156。该设置使得弹性部140与测温件138装配时,能够减小弹性部140与测温件138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降低弹性部140与测温件138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弹性部140与测温件138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三通道156的数量为一个。
具体地,第三通道15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通道156绕第二通道148的轴线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通道146和弹性部140中的一个设有卡槽152,第一通道146和弹性部140中的另一个设有卡扣154,卡扣154卡设于卡槽152。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通道146和弹性部140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通道146设有卡槽152,弹性部140设有卡扣154,或者弹性部140设有卡槽152,第一通道146设有卡扣154。卡扣154卡设于卡槽152,以实现第一通道146与弹性部140可拆装连接的使用需求。该设置能够沿第一通道146的长度方向限位弹性部140,进而能够起到限定测温件138的作用。为保证测温件138的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提供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实施例7: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还包括弹性部140。
弹性部140连接于支架132和测温件138之间,弹性部140用于使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抵靠。
支架13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142,支架132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144,支架132还设有第一通道146,第一通道146贯穿第一沉槽142和第二沉槽144.
弹性部140与第一通道146可拆装连接,弹性部140设有第二通道148,第一通道146位于第二通道148的周侧,测温件138穿接于第二通道148。
线圈134设于第一沉槽142,磁性件136设于第二沉槽144。
进一步地,如图8、图10和图13所示,安装架120设有安装孔124,安装孔124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筋126和第二限位筋128。
第二沉槽144设有围筋158,围筋158位于第一通道146的周侧,围筋158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旋扣160。
围筋158能够伸入安装孔124内,且第一限位筋126抵靠于一个旋扣160的第一侧,第二限位筋128抵靠于另一个旋扣160的第二侧。
详细地,合理设置了安装架120和支架132的配合结构,安装孔124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筋126和第二限位筋128,支架132的第二沉槽144设有围筋158,且使围筋158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旋扣160。第一限位筋126和第二限位筋128错位布置。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装配时,第一限位筋126抵靠于一个旋扣160的第一侧,第二限位筋128抵靠于另一个旋扣160的第二侧,以实现支架132与安装架120装配在一起的目的。该设置能够保证线圈组件130和锅具的距离,使得线圈组件130能够加热锅具以烹饪食材。
实施例8: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线圈组件130还包括弹性部140。
弹性部140连接于支架132和测温件138之间,弹性部140用于使测温部139与载物板112抵靠。
支架13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142,支架132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144,支架132还设有第一通道146,第一通道146贯穿第一沉槽142和第二沉槽144.
弹性部140与第一通道146可拆装连接,弹性部140设有第二通道148,第一通道146位于第二通道148的周侧,测温件138穿接于第二通道148。
线圈134设于第一沉槽142,磁性件136设于第二沉槽144。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二沉槽144还设有挡板162,支架132的外周壁设有卡线槽164,挡板162和第二沉槽144的槽壁之间形成过线槽166,过线槽166与卡线槽164连通。
详细地,进一步限定支架132的结构,第二沉槽144还设有挡板162,支架132的外周壁设有卡线槽164,挡板162和第二沉槽144的槽壁之间形成过线槽166,且使过线槽166与卡线槽164连通,过线槽166和卡线槽164具有限位线圈134的引出线190走线路径的作用,对引出线190具有固定及限位的作用,可避免引出线190杂乱布置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磁性件136包括多个磁性片168,多个磁性片168沿第一通道146的周向布置。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磁性件136的结构,使得磁性件136包括多个磁性片168,多个磁性片168沿第一通道146的周向布置。该设置既能满足加热平台100加热锅具的使用需求,又能利用裁割下来的体积较小的磁性废料,实现资源再利用,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136的形状为环形。
实施例9: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线圈组件130包括支架132、线圈134、磁性件136和测温件138。
支架132与安装架120可拆装连接。
线圈134设于支架132的第一侧。
磁性件136设于支架132的第二侧,且磁性件136位于安装架120的一侧。
测温件138设于支架132,测温件138能够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线圈组件130还包括绝缘件170。
绝缘件170设于支架132,且绝缘件170位于线圈134背离磁性件136的一侧。
其中,绝缘件170的外周壁凸伸出线圈134的外周壁。
详细地,线圈组件130还包括绝缘件170,绝缘件170设于线圈134背离磁性件136的一侧。绝缘件170具有保障加热平台100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的作用。
另外,绝缘件170的外周壁凸伸出线圈134的外周壁,也即,沿线圈134至磁性件136的方向,绝缘件170在线圈134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线圈134。该设置通过限定绝缘件170和线圈134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绝缘效果。
进一步地,绝缘件170包括云母绝缘件和/或橡胶绝缘件。
其中,绝缘件170包括云母绝缘件,或者绝缘件170包括橡胶绝缘件,或者绝缘件170包括云母绝缘件和橡胶绝缘件。该设置既能保证绝缘件170的绝缘效果,还具有隔热的作用。
实施例10: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100,加热平台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
壳体110包括载物板112。
安装架120设于壳体110内。
线圈组件130位于壳体110内。
弹性支撑件180位于壳体110内,且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用于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
进一步地,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线圈组件130与一个弹性支撑件180配合。
详细地,线圈组件130的数量为多个,弹性支撑件180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线圈组件130与一个弹性支撑件180配合。也即,多个线圈组件130和多个弹性支撑件180与安装架120配合连接。具体地,多个线圈组件130间隔布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的数量均为一个。
实施例11:
线圈组件130包括:测温件138、弹性部140、绝缘件170、线圈134、支架132和磁性件136,磁性件136包括磁铁。
磁性件136通过硅硐胶固定在支架132上。
线圈134通过硅硐胶固定在支架132上。
支架132用于支撑磁性件136、线圈134、绝缘件170、弹性部140和测温件138,并通过支架132的旋扣160固定在安装架120上。
绝缘件170通赤硅硐胶固定在线圈134上,起绝缘隔热作用。
弹性部140起弹性变形,保证测温件138的测温部139紧贴壳体110的载物板112,弹性部140通过卡扣154插入支架132上的卡槽152内,起到固定作用。
测温头用于检测锅具温度。
将线圈134、磁性件136、绝缘件170通过硅硐胶固定的支架132上,从而实现线盘加热,再通过测温件138装入弹性部140上,实现对机器的测温检测。
将线圈134、磁性件136、绝缘件170通过硅硐胶固定的支架132上,并使支架132通过旋扣160固定在安装架120上,保证锅具与线圈组件130之间的距离,使其与锅具能实现电磁感应,使锅具进行加热,烹饪食物。
绝缘件170可起到隔热及其绝缘作用,测温件138通过凸缘装入支架132的定位槽中,实现固定。测温件138并能过弹性部140的弹性来保证测温部139始终贴住载物板112,如灶台板。测温件138用于检测温度,并传递信号给加热平台100的控制器,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该结构固定更可靠且不易倾斜,且不易脱出,并与锅具之间的盘间距更一致,受热更均匀。
通过合理设置壳体110、安装架120、线圈组件130和弹性支撑件180的配合结构,使得弹性支撑件180连接于线圈组件130和安装架120之间,弹性支撑件180起到使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作用。
具体地,当线圈组件130与壳体110装配时,弹性支撑件18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线圈组件130,能够调整线圈组件130和载物板112的配合尺寸,使得线圈组件130始终与载物板112相贴合,以保证线圈组件130与放置于加热平台100的载物板112上的锅具的配合尺寸,能够保证线圈组件130加热锅具时温度可控,进而能够保证食材的烹饪口感和色泽,有利于提升加热平台100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的载物板112的位置是固定的,装配加热平台100时,即使线圈组件130发生倾斜,弹性支撑件180顶升线圈组件130,当线圈组件130接触到载物板112后,线圈组件130能够在弹性支撑件180的顶升力的作用下自适应调节其与载物板112的配合位置,进而可满足线圈组件130与载物板112抵靠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载物板;
安装架,设于所述壳体内;
线圈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
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弹性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使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载物板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绕所述线圈组件的中心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的部分与所述线圈组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安装架可拆装连接;
线圈,设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
磁性件,设于所述支架的第二侧,且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
测温件,设于所述支架,所述测温件能够与所述载物板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连接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测温件之间,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测温件与所述载物板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沉槽,所述支架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沉槽,所述支架还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第一沉槽和所述第二沉槽;
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一通道可拆装连接,所述弹性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周侧,所述测温件穿接于所述第二通道;
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第一沉槽,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沉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还设有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周侧,所述测温件的测温部搭靠于所述沉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壁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通道的外周壁凹陷以形成第三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弹性部中的一个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弹性部中的另一个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
所述第二沉槽设有围筋,所述围筋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周侧,所述围筋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旋扣;
所述围筋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限位筋抵靠于一个所述旋扣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限位筋抵靠于另一个所述旋扣的第二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槽还设有挡板,所述支架的外周壁设有卡线槽,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沉槽的槽壁之间形成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卡线槽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包括多个磁性片,所述多个磁性片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周向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绝缘件,设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线圈背离所述磁性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绝缘件的外周壁凸伸出所述线圈的外周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云母绝缘件和/或橡胶绝缘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线圈组件与一个所述弹性支撑件配合。
CN202222332876.9U 2022-09-02 2022-09-02 加热平台 Active CN218001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2876.9U CN218001585U (zh) 2022-09-02 2022-09-02 加热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2876.9U CN218001585U (zh) 2022-09-02 2022-09-02 加热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1585U true CN218001585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2876.9U Active CN218001585U (zh) 2022-09-02 2022-09-02 加热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1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01585U (zh) 加热平台
JPS60155829A (ja) 加熱装置
CN21038136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器具
CN215723409U (zh) 烹饪器具
CN218846215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7464549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1432215U (zh) 烹饪器具及控制板组件
CN220649827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627932U (zh) 立体电磁加热线盘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14315665U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线圈盘
CN217464553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4964702U (zh) 烹饪器具
CN217302895U (zh) 烹饪电器
CN212878958U (zh) 烹饪器具
CN21928776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12369901B (zh) 磁条安装架、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3028605U (zh) 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9206234U (zh) 一种多功能取暖桌
CN218626973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20174961U (zh) 一种双面烤盘及烹饪设备
CN216090038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1551712U (zh)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CN216932722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2005785U (zh) 一种防辐射电磁烹饪器具
CN21908734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