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9268U -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9268U
CN217999268U CN202222111266.6U CN202222111266U CN217999268U CN 217999268 U CN217999268 U CN 217999268U CN 202222111266 U CN202222111266 U CN 202222111266U CN 217999268 U CN217999268 U CN 217999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actuating
actuating piece
cam part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12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平
王彤凝
孙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12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9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9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9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设置于支撑件上的电机、电动释放机构、操纵杆,电动释放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作动件、第二作动件和传动结构,第二作动件和第一作动件上下设置,且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二作动件能够沿第一转轴升降,第二作动件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第一凸轮部的外径大于第二凸轮部的外径,操纵杆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凸轮部或第二凸轮部,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传动结构分别连接于第一作动件和第二作动件。操纵杆能够抵接于第一凸轮部或第二凸轮部。本实用新型兼顾安全性和快速响应。

Description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电动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释放装置用于汽车侧开门锁的电动开启,但是现有的电动释放装置,存在常规快速响应与安全性不能兼顾的情况,即要求在常规的工况下能够快速响应,但是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若仍要求能够快速响应,会损坏电机;若要求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响应速度慢,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变速电动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电动释放装置,能够兼顾在较大负载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在正常负载工况下的快速响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释放门锁,通过设置上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能够根据负载大小调整响应速度,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通过设置上述的电动释放门锁,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的电机、电动释放机构、操纵杆,所述电动释放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撑件;
第一作动件和第二作动件,所述第二作动件和所述第一作动件上下设置,且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作动件往复旋转,所述第二作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升降,所述第二作动件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外径,所述操纵杆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轮部或所述第二凸轮部,所述操纵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及
传动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作动件和所述第二作动件;
当作用于所述操纵杆上的负载小于极限负载时,所述操纵杆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轮部,当作用于所述操纵杆上的负载达到极限负载时,所述第二作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下降至所述操纵杆抵接于所述第二凸轮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作动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作动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作动件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作动件和所述第一作动件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作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外螺纹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作动件的底部外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设置有限位柱和围设在所述限位柱外且与所述限位柱间隔设置的半环形限位环,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柱上,且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环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扭簧抵接的一端设置有向背离所述限位柱方向延伸的抵接部,所述扭簧抵接于所述抵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的始端和末端均共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作动件的外壁设置有涡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啮合的蜗杆。
一种电动释放门锁,包括上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释放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使用时,当负载处于常规状态时,电机驱动第一作动件旋转,在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下,驱动第二作动件旋转,第二作动件带动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旋转,电机的驱动力通过第一凸轮部传递到操纵杆,此时能够使操纵杆快速动作。当负载达到极限负载时,电机驱动第一作动件旋转,传动结构无法驱动第二作动件旋转,此时,第二作动件静止,由于第一作动件和第二作动件的相对运动,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第二作动件沿第一转轴下降至操纵杆抵接于第二凸轮部,完成换挡作业,换挡后,第一作动件和第二作动件同步旋转,这样可以降低操纵杆的速度,通过调整在不同负载工况下的传动比,从而实现兼顾在正常负载工况下的快速响应和在极限负载工况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电动释放门锁,通过设置上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能够根据负载大小调整响应速度,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汽车,通过设置上述的电动释放门锁,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作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作动件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作动件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在常规负载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在常规负载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在极限负载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在极限负载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中:
1、支撑件;
2、电动释放机构;21、第一作动件;211、第一腔体;212、限位柱;213、限位环;2131、抵接部;22、第二作动件;221、第一凸轮部;222、第二凸轮部;223、第二腔体;2231、限位凸起;224、限位部;23、传动结构;231、扭簧;
3、操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电动释放门锁,以实现汽车侧开门的开启。电动释放门锁包括变速电动释放装置。
如图1-图9所示,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包括支撑件1和设置于支撑件1上的电机(未图示)、电动释放机构2、操纵杆3,电动释放机构2包括第一转轴(未图示)、第一作动件21、第二作动件22和传动结构23,第一转轴设置于支撑件1。第二作动件22和第一作动件21上下设置,且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电机能够驱动第一作动件21往复旋转,第二作动件22能够沿第一转轴升降,第二作动件22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轮部221和第二凸轮部222,第一凸轮部221的外径大于第二凸轮部222的外径,操纵杆3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凸轮部221或第二凸轮部222,操纵杆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传动结构23分别连接于第一作动件21和第二作动件22。当作用于操纵杆3上的负载小于极限负载时,操纵杆3抵接于第一凸轮部221,当作用于操纵杆3上的负载达到极限负载时,第二作动件22能够沿第一转轴下降至操纵杆3抵接于第二凸轮部222。
当负载处于常规状态时,电机驱动第一作动件21旋转,在传动结构23的传动作用下,驱动第二作动件22旋转,第二作动件22带动第一凸轮部221和第一凸轮部222旋转,电机的驱动力通过第一凸轮部221传递到操纵杆3,此时能够使操纵杆3快速动作;当负载较大时,电机驱动第一作动件21旋转,传动结构23无法驱动第二作动件22旋转,此时,第二作动件22静止,由于第一作动件21和第二作动件22的相对运动,在传动结构23的作用下,第二作动件22沿第一转轴下降至操纵杆3抵接于第二凸轮部222,完成换挡作业,换挡后,第一作动件21和第二作动件22同步旋转,这样可以降低操纵杆3的速度,通过调整在不同负载工况下的传动比,从而实现兼顾在正常负载工况下的快速响应和在较大负载工况下的安全性。
如图3-图5所示,第一作动件2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腔体211,第一腔体2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作动件2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腔体223,第二作动件2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作动件22和第一作动件21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作动件21和第二作动件22螺纹连接,从而能够在转动第一作动件21时,能够实现第二作动件22相对第一作动件21的升降。
进一步地,第二作动件2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凸轮部221和外螺纹之间的限位部224,限位部224的外径大于第一作动件21的底部外径。详细地,当第二作动件22相对第一作动件21旋转时,限位抵接于第一作动件21的顶部后,第二作动件22无法再相对第一作动件21升降。
如图6-图9所示,第一腔体211的底壁设置有限位柱212和围设在限位柱212外且与限位柱212间隔设置的半环形限位环213,第二腔体223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2231,传动结构23包括扭簧231,扭簧231套设在限位柱212上,且扭簧231的第一端抵接于限位凸起2231,第二端抵接于限位环213的一端。详细地,当负载处于常规状态时,第一作动件21旋转,第一作动件21通过限位环213推动扭簧231的第二端,扭簧231的第一端推动限位凸起2231,此时负载的作用不足以使扭簧231发生变形,因此,第一作动件21和第二作动件22能够保持同步转动,第一凸轮部221和操纵杆3抵接。当负载达到极限负载时,扭簧231无法带动第二作动件22旋转,第二作动件22静止,随着第一作动件21的旋转,扭簧231发生变形,第一作动件21的输出足以克服扭簧231的弹力,但不足以克服负载,第二作动件22开始相对第一作动件21旋转,在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下,第二作动件22会沿第一转轴下降,使得操纵杆3从第一凸轮部221切换到第二凸轮部222,从而使操纵杆3的旋转速度变慢。
为了使限位环213能够可靠驱动扭簧231的第二端,限位环213与扭簧231抵接的一端设置有向背离限位柱212方向延伸的抵接部2131,扭簧231抵接于抵接部2131。通过抵接部2131的设置,增大了限位环213和扭簧231的第二端的接触面积。
特别地,第一凸轮部221和第二凸轮部222的始端和末端均共面。这样,能够便于操纵杆3在第一凸轮部221和第二凸轮部222之间进行转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作动件21的外壁设置有涡轮(未图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涡轮啮合的蜗杆(未图示)。电机驱动蜗杆旋转,通过蜗杆和涡轮的配合,使得蜗杆能够驱动第一作动件21旋转。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作动件21和电机之间设置其他传动方式,在此不进行限制。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包括支撑件(1)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上的电机、电动释放机构(2)、操纵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释放机构(2)包括:
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
第一作动件(21)和第二作动件(22),所述第二作动件(22)和所述第一作动件(21)上下设置,且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作动件(21)往复旋转,所述第二作动件(22)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升降,所述第二作动件(22)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轮部(221)和第二凸轮部(222),所述第一凸轮部(2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凸轮部(222)的外径,所述操纵杆(3)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轮部(221)或所述第二凸轮部(222),所述操纵杆(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及
传动结构(2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作动件(21)和所述第二作动件(22);
当作用于所述操纵杆(3)上的负载小于极限负载时,所述操纵杆(3)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轮部(221),当作用于所述操纵杆(3)上的负载达到极限负载时,所述第二作动件(22)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下降至所述操纵杆(3)抵接于所述第二凸轮部(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动件(2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腔体(211),所述第一腔体(2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作动件(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腔体(223),所述第二作动件(2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作动件(22)和所述第一作动件(21)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动件(2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部(221)和所述外螺纹之间的限位部(224),所述限位部(22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作动件(21)的底部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11)的底壁设置有限位柱(212)和围设在所述限位柱(212)外且与所述限位柱(212)间隔设置的半环形限位环(213),所述第二腔体(223)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2231),所述传动结构(23)包括扭簧(231),所述扭簧(231)套设在所述限位柱(212)上,且所述扭簧(23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223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环(213)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13)与所述扭簧(231)抵接的一端设置有向背离所述限位柱(212)方向延伸的抵接部(2131),所述扭簧(231)抵接于所述抵接部(21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部(221)和所述第二凸轮部(222)的始端和末端均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动件(21)的外壁设置有涡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啮合的蜗杆。
8.一种电动释放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电动释放装置。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释放门锁。
CN202222111266.6U 2022-08-11 2022-08-11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Active CN217999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1266.6U CN217999268U (zh) 2022-08-11 2022-08-11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1266.6U CN217999268U (zh) 2022-08-11 2022-08-11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9268U true CN217999268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1266.6U Active CN217999268U (zh) 2022-08-11 2022-08-11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9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7390B2 (en) Multi-link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engine
US20080149800A1 (en) Flat display drive apparatus
JPH05214867A (ja) 自動車のセントラルロック装置用の電動機駆動装置
CN111089164B (zh) 一种换挡执行器
CN217999268U (zh)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CN106639662A (zh) 一种挂锁
CN115182652A (zh) 变速电动释放装置、电动释放门锁及汽车
CN115584905A (zh) 齿轮式车门的自动开关执行装置及其汽车
CN209588499U (zh) 铰链机构和具有其的冰箱
KR960003459Y1 (ko) 차량용 아웃사이드 백밀러(Out Side Back Mirror)의 경사각 조정장치
CN210257958U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CN211818886U (zh) 一种可调节关门力矩的旋转门装置
CN213064029U (zh) 一种风扇摇头装置及风扇
CN209972155U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更换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11923881U (zh) 汽车限位器
CN111119620A (zh) 汽车限位器
CN201218015Y (zh) 开门机
JPS5926134Y2 (ja) バルブの駆動装置
CN215242432U (zh) 一种注塑机的新型按钮箱结构
CN219869042U (zh) 双侧开门的干燥装置
CN220285558U (zh) 一种阻尼翻转系统与自动门
CN112443233A (zh) 汽车侧门电动启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CN110397708A (zh) 一种齿轮齿条机构、推门装置、冰箱及门
CN220855543U (zh) 一种可调工作角度的前脚踏机构
CN210087017U (zh) 一种内置旋转控制机构的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