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423U - 一种送风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94423U CN217994423U CN202221816475.4U CN202221816475U CN217994423U CN 217994423 U CN217994423 U CN 217994423U CN 202221816475 U CN202221816475 U CN 202221816475U CN 217994423 U CN217994423 U CN 2179944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supply
- duct
- duct body
- longitud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道,适用于厢室送风。该送风道包括送风道本体,该送风道本体连接至进风道,风从该进风道进入送风道本体,送风道本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板,该扰流板的前端靠近进风道的连接口以划分该连接口的送风区域,并向该送风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该扰流板的末端向该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以划分该出风口的出风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便捷地控制调节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出风量、出风速度以及出风口方向,实现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均匀出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公共交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送风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具备独立驾驶室,驾驶室内的采暖/制冷一般有两种方式:1、驾驶室配置独立的空调机组和通风系统,驾驶室空调机组将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道传至驾驶员,保证驾驶员有一个舒适的环境;2、驾驶室不配置独立的空调机组,客室空调机组通过风道将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道连接至驾驶室,保证驾驶员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将大风速、集中风量的风通过送风道,按照一定速度,均匀地送至室内,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条件。
但是现有技术中,如像申请号为201910710159.5的专利《一种新型司机室空调风道》,通过进风道、导流板、左侧风道与右侧风道以及多个通风口,将风送至司机室,但其左风道上有6个通风口,每个出风口的均匀性如何实现,未详细描述,且司机室内通风口众多,驾驶员调整方向时较为繁琐。同样,向申请号为201420105407.6的专利《机车空调送风系统》,通过司机室送风管,司机台风道分配箱以及出风口喷嘴将风送至司机室,但如何在风道分配箱内将风均匀分配至各个出风口喷嘴并未详细描述,且司机室内出风口喷嘴较多,驾驶员调节繁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一种改进的送风道,能够简单便捷地控制调节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出风量、出风速度以及出风口方向,实现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均匀出风。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道,适用于厢室送风。该送风道包括:送风道本体,该送风道本体连接至进风道,风从该进风道进入该送风道本体,该送风道本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板,该扰流板的前端靠近该进风道的连接口以划分该连接口的送风区域,并向该送风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该扰流板的末端向该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以划分该出风口的出风区域。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送风道本体内部包括多个扰流板,该多个扰流板的前端靠近该连接口以划分该连接口的送风区域,该多个扰流板在该送风道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依次增加,该多个扰流板的末端向该送风道本体的该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以划分出该出风口的多个出风区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出风区域的出风均匀性与该多个扰流板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关联。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设置有多排横向叶片和多排纵向叶片,该送风道还包括旋转卡扣,该旋转卡扣包括用于固定连接该横向叶片的横向卡槽,和固定连接该纵向叶片的纵向卡槽,以旋转该多排横向叶片和多排纵向叶片。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还包括与该多排横向叶片固定连接的横向连接杆和与该多排纵向叶片固定连接的纵向连接杆,该旋转卡扣的该横向卡槽与该多排横向叶片中的一横向叶片卡扣连接,该纵向槽与该多排纵向叶片中的一纵向叶片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送风道,能够简单便捷地控制调节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出风量、出风速度以及出风口方向,实现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均匀出风。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送风道的立体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送风道的底部平面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一种送风道的底部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 送风道;
110 进风道;
120 送风道本体;
121 第一扰流板;
122 第二扰流板;
123 第三扰流板;
130 旋转卡扣;
131、1310 横向叶片;
132 横向连接杆;
133、1330 纵向叶片;
134 纵向连接杆;
A、B、C、D 送风区域;
A’、B’、C’、D’ 出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水平”、“垂直”应被理解为该段以及相关附图中所绘示的方位。此相对性的用语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之用,其并不代表其所叙述的装置需以特定方位来制造或运作,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能理解的是,虽然在此可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叙述各种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定,且这些用语仅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情况下被称为第二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如像申请号为201910710159.5的专利《一种新型司机室空调风道》,通过进风道、导流板、左侧风道与右侧风道以及多个通风口,将风送至司机室,但其左风道上有6个通风口,每个出风口的均匀性如何实现,未详细描述,且司机室内通风口众多,驾驶员调整方向时较为繁琐。同样,向申请号为201420105407.6的专利《机车空调送风系统》,通过司机室送风管,司机台风道分配箱以及出风口喷嘴将风送至司机室,但如何在风道分配箱内将风均匀分配至各个出风口喷嘴并未详细描述,且司机室内出风口喷嘴较多,驾驶员调节繁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送风道,能够较为简单便捷地控制调整出风量和出风速度,实现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性。
请参看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送风道的立体剖视图。
如图1所示,送风道100主要包括进风道110和送风道本体120。进风道110连接于送风道本体120,外部的风从进风道110进入送风道本体120。送风道本体120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板。该扰流板的前端靠近进风道110的连接口以划分该连接口的送风区域,并向该送风道本体120的长度方向延伸,扰流板的末端向该送风道本体的120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以划分该出风口的出风区域。
优选地,在该送风道本体120内部还可以包括多个扰流板,以满足室内多个出风口的出风需求。
具体请参看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大风速、集中风量的风通过进风道110进入送风道本体120。可以根据调节进风道110的进风口的截面积来控制进风速度。
具体来说,进风道110的进风速度V(m/s)取决于总进风量G(m3/h)和进风道110进风口的截面积S(m2)。根据公式:在总进风量G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进风口截面积S来调节进风速度V。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风噪声的存在,可以将进风道110的进风速度控制在8m/s以内。
在送风道本体120内部包括三个扰流板,分别为第一扰流板121、第二扰流板122和第三扰流板123。如图1中的进风道110连接口的局部放大区域I所示,三个扰流板121、122、123的前端靠近进风道110的连接口,将该连接口划分为A、B、C、D四个送风区域。
在送风道本体120内部,扰流板121、122、123在送风道本体120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依次增加,第三扰流板123的长度大于第二扰流板122大于第一扰流板121。扰流板121、122、123的末端向该送风道本体120的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从而在出风口划分出和送风区域数量相对应的四个出风区域A’、B’、C’、D’。
本实施例中送风道100的出风区域A’、B’、C’、D’的出风均匀性和多个扰流板的数量以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对距离尺寸相关联。
第一扰流板121和其下方的送风道本体120构成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对应送风区域A和出风区域A’。第二扰流板122和第一扰流板121之间构成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对应送风区域B和出风区域B’。第三扰流板123和第二扰流板122之间构成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对应送风区域C和出风区域C’。第三扰流板123和其上方的送风道本体120构成第四区域,该第四区域对应送风区域D和出风区域D’。
如局部放大区域I所示,扰流板121、122、123之间相对距离的大小,包括第一扰流板121和送风道本体120底部之间A区域的距离、第一扰流板121和第二扰流板122之间B区域的距离、第二扰流板122和第三扰流板123之间C区域的距离、和第三扰流板123和送风道本体120顶部之间D区域的距离,决定了每一区域(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分配的气流的大小。
通过进风区域A、B、C、D的面积占进风道110进风口的总圆孔截面积S百分比乘以总送风量,可以得出每一进风区域A、B、C、D中的区域进风量g,即包括从两个相邻扰流板之间的进来的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扰流板121、第二扰流板122和第三扰流板123将从进风道110进入的风量分开,并可以通过调节出风区域A’、B’、C’、D’的面积来控制不同出风区域的出风速度。其原理和上述控制进风速度相同,根据公式:在每一进风区域A、B、C、D中的区域进风量g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出风区域A’、B’、C’、D’的截面积s来调节每一区域的出风速度v。一般地,可以将各区域的出风速度控制在1~3m/s。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包括送风通道本体120内三个扰流板121、122、123的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旨在清楚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并提供一种便于公众实施的具体方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为了更简便地调节送风道100各个出风区域A’、B’、C’、D’的出风方向,送风道100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送风道的底部平面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一种送风道的底部立体图。
请结合图2和图3共同参看,送风道本体120的底部出风口设置有互相间隔一定距离的多排横向叶片131和多排纵向叶片133。该送风道100还包括旋转卡扣130。在该旋转卡扣130的横向和纵向上都开设有卡槽,旋转卡扣130的横向卡槽上固定连接一横向叶片1310,其纵向卡槽上固定连接一纵向叶片1330,用以旋转多个横向叶片131和多个纵向叶片133,从而调节各出风区域A’、B’、C’、D’的出风方向。
可选地,旋转卡扣130的横向卡槽与多排横向叶片132中的一横向叶片卡1310可以卡扣连接,旋转卡扣130的纵向卡槽与多排纵向叶片133中的一纵向叶片1330可以卡扣连接。
送风道本体120底部的出风口处还包括至少一条用以传纵向力的横向连接杆132和至少一条用以传横向力的纵向连接杆134。横向连接杆132与多排纵向叶片133固定连接,纵向连接杆134与多排横向叶片131固定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送风道本体120底部的出风口处可以包括多条横向连接杆132和纵向连接杆134来实现对于多排纵向叶片133和多排横向叶片131的传力。
具体来说,当需要调节多排横向叶片131旋转时,可以先通过旋转卡扣130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横向叶片1310进行横向旋转。由于纵向连接杆134固定连接送风道本体120底部的多排横向叶片131,所以该横向叶片1310在横向上旋转运动时,可以带动与之连接的纵向连接杆134进行横向上位移运动,再通过该纵向连接杆134将其横向上的力传递给其余排的横向叶片131,使得其余排的横向叶片131一同发生横向上的旋转运动。
当需要调节多排纵向叶片133旋转时,可以先通过旋转卡扣130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纵向叶片1330进行纵向旋转。由于横向连接杆132固定连接送风道本体120底部的多排纵向叶片133,所以该纵向叶片1330在纵向上旋转运动时,可以带动与之连接的横向连接杆132进行纵向上位移运动,再通过该横向连接杆132将其纵向上的力传递给其余排的纵向叶片133,使得其余排的纵向叶片133一同发生纵向上的旋转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送风道能够简单便捷地控制调节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出风量、出风速度以及出风口方向,实现不同出风口区域的均匀出风。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5)
1.一种送风道,适用于厢室送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风道本体,所述送风道本体连接至进风道,风从所述进风道进入所述送风道本体,所述送风道本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前端靠近所述进风道的连接口以划分所述连接口的送风区域,并向所述送风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扰流板的末端向所述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以划分所述出风口的出风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道本体内部包括多个扰流板,所述多个扰流板的前端靠近所述连接口以划分所述连接口的送风区域,所述多个扰流板在所述送风道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依次增加,所述多个扰流板的末端向所述送风道本体的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弯折以划分出所述出风口的多个出风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区域的出风均匀性与所述多个扰流板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关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设置有多排横向叶片和多排纵向叶片,所述送风道还包括旋转卡扣,所述旋转卡扣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叶片的横向卡槽,和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叶片的纵向卡槽,以旋转所述多排横向叶片和多排纵向叶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道本体的出风口还包括与所述多排纵向叶片固定连接的横向连接杆和与所述多排横向叶片固定连接的纵向连接杆,所述旋转卡扣的所述横向卡槽与所述多排横向叶片中的一横向叶片卡扣连接,所述纵向卡槽与所述多排纵向叶片中的一纵向叶片卡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16475.4U CN217994423U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送风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16475.4U CN217994423U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送风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94423U true CN217994423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315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16475.4U Active CN217994423U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送风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944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2021A (zh) * | 2022-09-14 | 2022-12-06 | 株洲创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用司机室均风结构 |
-
2022
- 2022-07-13 CN CN202221816475.4U patent/CN2179944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2021A (zh) * | 2022-09-14 | 2022-12-06 | 株洲创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用司机室均风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10886U (zh) | 通风孔和可调通风器 | |
DE112014001828B4 (de) | Luftgebläsevorrichtung | |
US10343699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railcar | |
DE102011102343B4 (de) | Dachklimagerät für ein Fahrzeug | |
CN217994423U (zh) | 一种送风道 | |
US20060211364A1 (en) | Cool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air mass flow through a radiator | |
CN105423521B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105333503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5333504A (zh) | 一种空调器 | |
WO2011114410A1 (ja)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
CN214396748U (zh) | 具有空调系统的交通工具 | |
CN103968521A (zh) | 空调器 | |
US5518449A (en) | Heating-ventilation and/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the passenger space of a motor vehicle | |
KR100718630B1 (ko) | 버스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및 버스 공기 조화 모듈 제공 방법 | |
CN209445562U (zh) | 空调器 | |
EP2000337A2 (de) | Gebläseanordnung zur Belüftung eines Fahrzeugs | |
CN205137664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1410285B (zh) | 用于有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进气部件和配设有该进气部件的有轨车辆 | |
CN203083095U (zh) | 空调器 | |
CN111098875B (zh) | 低噪音轨道交通空调机组 | |
DE602004006988T2 (de) | Verdampferteil für eine modulare busklimaanlage | |
CN210680712U (zh) |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轨道车辆 | |
JP2011162085A (ja) |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システムを搭載する車両 | |
EP4129718A1 (en) | Air outlet structure, column, and vehicle | |
CN210617791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导风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