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9861U - 分腔式涂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腔式涂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9861U
CN217989861U CN202221944774.6U CN202221944774U CN217989861U CN 217989861 U CN217989861 U CN 217989861U CN 202221944774 U CN202221944774 U CN 202221944774U CN 217989861 U CN217989861 U CN 217989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frame
box body
module
c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47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辉
樊超
穆岩
刘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47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9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9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9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外侧形成涂覆区;固化模块,设于机架内,包括一端开口的箱体及设于箱体的光源;涂覆模块,设置于涂覆区,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试管组件,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试管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力;上料模块,隔离箱体开口和外界且与箱体配合形成固化区,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承载板及设于承载板的多个治具,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承载板以竖直方向为旋转轴转动的驱动力,多个治具的部分伸入固化区,另一部分伸入涂覆区且位于试管组件正上方;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通信连接;固化区和涂覆区分开,满足环境需求,两部分治具同时进行涂覆和固化操作,产能较高。

Description

分腔式涂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涂固装置作为一种涂层成型器具,用于将涂液涂覆在待涂固件上,并进行涂液固化操作,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精确的涂层结构,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电力器械、化学器械等领域中。
目前,涂固装置主要包括机架、涂覆模块以及固化模块,涂覆模块和固化模块设置在机架内部构成一体机结构,而由于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所需要的环境要求并不相同,为了确保涂固产品的品质需要将涂覆模块和固化模块分区设置,但是分区设置涂覆模块和固化模块导致涂覆操作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固化操作,使得涂固装置完成一个涂固产品的工作时间长,涂固效率低下,造成涂固装置的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涂固装置产能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外侧形成连通外界的涂覆区;
固化模块,设于所述机架内,包括一端开口的箱体及设于所述箱体的光源;
涂覆模块,设置于所述涂覆区,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试管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所述试管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力;
上料模块,隔离所述箱体开口和外界且与所述箱体配合形成固化区,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承载板及设于所述承载板的多个治具,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所述承载板以竖直方向为旋转轴转动的驱动力,所述多个治具的部分伸入所述固化区,另一部分伸入所述涂覆区且位于所述试管组件正上方;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通信连接。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中,上料模块与机架内的箱体相配合形成固化区,固化区与外界相隔离,机架的外侧形成用于容置涂覆模块的涂覆区,涂覆区与外界相连通,以使得固化区和涂覆区分开设置,同时满足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的环境需求,使得涂固产品的品质较好。由于承载板上具有多个治具,在一部分治具伸入涂覆区并且位于试管组件正上方时,另一部分治具伸入固化区,光源对具有涂液的待涂固件进行固化,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动作,第一驱动单元带动试管组件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套设在治具的待涂固件上,涂覆操作开始,在涂覆操作结束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动作,第一驱动单元带动试管组件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脱离待涂固件,并且固化操作完成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驱动单元动作,第二驱动单元带动承载板转动以使得两部分治具的位置切换,位于涂覆区的待涂固件可以再次涂覆或是涂固完成直接取下,位于固化区的待涂固件上的涂液进行固化。两部分治具同时进行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以使得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的生产效率较高,产能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其中:
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下方,沿所述固化模块和所述上料模块的排布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架体,且一侧凸出部分形成所述涂覆区;
所述固化模块以及所述上料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以及升降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且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上;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杠及支撑件,所述丝杠沿竖直方向延伸,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的底部,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上料模块上,且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试管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覆模块还包括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架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用于隔离外界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所述丝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模块还包括封闭的框架以及遮光板,其中:
所述框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承载板;
所述遮光板设于所述框架,且在所述箱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箱体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及转动轴,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且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输出端以竖直方向为旋转轴;
所述转动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且靠近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治具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光源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化模块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遮挡门,所述遮挡门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且在所述箱体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尺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竖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遮挡门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化模块还包括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检测件及散热组件,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固化区内的温度数据;
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且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连通所述箱体内外,用于向所述箱体内输入冷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腔式涂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分腔式涂固装置在去除机架后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分腔式涂固装置中上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上料模块去除支架、气缸、推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分腔式涂固装置;A、涂覆区;B、固化区;Z、竖直方向;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100、机架;110、第一架体;120、第二架体;
200、固化模块;210、箱体;211、凹槽;220、光源;230、遮挡组件;231、遮挡门;232、伺服电机;241、温度采集件;242、散热组件;
300、涂覆模块;310、试管组件;311、试管架;312、涂料管;320、第一驱动单元;321、第一旋转驱动器;322、升降组件;3221、丝杠;3222、支撑件;330、第一罩体;
400、上料模块;410、承载板;420、治具;421、支撑板;422、自转电机; 423、齿轮传动机构;424、上料轴;425、滑动组件;4251、滑轨;4252、气缸; 4253、推杆;426、复位组件;4261、复位弹簧;4262、接近开关;4263、检测件;430、第二驱动单元;431、第二旋转驱动器;432、转动轴;440、框架; 450、遮光板;460、支架;461、定位件;470、第二罩体;
500、触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10,用于导管、导丝等结构件的涂层成型。该分腔式涂固装置10包括机架100、固化模块200、涂覆模块300、上料模块400以及控制模块这几部分,其中:
机架100的内部用于与上料模块400、固化模块200配合形成固化区B,机架100的外侧形成涂覆区A,涂覆区A与外界相连通,固化区B与外界相隔离。
固化模块200设置在机架100的内部,并且固化模块200包括箱体210及光源220,箱体210为一端开口的结构,光源220设置在箱体210的内部,在具体设置时,箱体210的开口朝向上料模块400,光源22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是四个以上,多个光源220可以沿着竖直方向Z排布,也可以在箱体210内阵列分布,较佳地,光源220的设置位置为箱体210中与其开口相对的侧壁上,当然也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
涂覆模块300设置于涂覆区A,涂覆模块300包括试管组件310及第一驱动单元320,试管组件310包括试管架311以及多个涂料管312,试管架311上形成有用于容置涂料管312的多个凹槽211,并且试管架311通过卡接、凹凸配合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驱动单元320的输出端。第一驱动单元320的固定端安装于机架100上,并且第一驱动单元320用于提供驱动试管组件310沿竖直方向Z往复移动的驱动力。
上料模块400隔离箱体210开口和外界,并且上料模块400与箱体210配合限定出固化区B的具体区域。上料模块400包括承载板410、多个治具420 及第二驱动单元430,多个治具420设置在承载板410上,第二驱动单元430用于提供驱动承载板410以竖直方向Z为旋转轴转动的驱动力,多个治具420的部分伸入固化区B,多个治具420的另一部分伸入涂覆区A并且这一部分治具 420位于试管组件310的正上方。
控制模块与第一驱动单元320通信连接,并且控制模块第二驱动单元430 通信连接;在具体设置时,控制模块可以为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安装在机架100 上,其内具有控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触控面板500实现人机交互,当然控制模块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上料模块400与机架100内的箱体210相配合形成固化区B,固化区B与外界相隔离,机架100的外侧形成用于容置涂覆模块300的涂覆区A,涂覆区A与外界相连通,以使得固化区B和涂覆区A分开设置,同时满足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的环境需求,使得涂固产品的品质较好。由于承载板410上具有多个治具420,在一部分治具420伸入涂覆区A并且位于试管组件310正上方时,另一部分治具420伸入固化区B,光源220对具有涂液的待涂固件进行固化,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单元320动作,第一驱动单元 320带动试管组件310沿竖直方向Z向上移动至套设在治具420的待涂固件上,涂覆操作开始,在涂覆操作结束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单元320动作,第一驱动单元320带动试管组件310沿竖直方向Z向下移动以脱离待涂固件,并且固化操作完成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驱动单元430动作,第二驱动单元430带动承载板410转动以使得两部分治具420的位置切换,位于涂覆区A的待涂固件可以再次涂覆或是涂固完成直接取下,位于固化区B的待涂固件上的涂液进行固化。两部分治具420同时进行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以使得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的生产效率较高,产能较高。
机架100的结构具有多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机架100包括第一架体110及第二架体120,为了便于说明,限定第一架体110 具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为固化模块200和上料模块400的排布方向,第二方向Y分别与竖直方向Z以及第一方向X相垂直,其中:
第二架体120设置在第一架体110的下方,并且第二架体120沿第一方向X 凸出于第一架体110。第二架体120的一侧凸出部分形成涂覆区A。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可以为框架440式结构,还可为腔体式结构。
固化模块200以及上料模块400分别设置在第二架体120的顶部上,在具体设置时,箱体210的底壁以及第二架体120通过卡扣连接、凹凸配合、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二架体120的顶部连接为一体,当然,为了提高连接强度,箱体210以及第二架体120通过卡扣连接、凹凸配合、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一架体110连接为一体。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第一架体110与第二架体1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第一架体110与第二架体120组成类似L型的结构形式,以便于涂覆区A和固化区B的形成,涂覆区A位于固化区B的斜下方,以便于上料模块400的设置,结构简单且紧凑小巧。
第一驱动单元320的结构具有多种,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单元320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321以及升降组件322,其中:
第一旋转驱动器321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并且第一旋转驱动器321的固定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二架体120上;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旋转驱动器321为电机,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升降组件322包括丝杠3221及支撑件3222,丝杠3221沿竖直方向Z延伸,丝杠3221的一端通过轴承、轴套等方式安装于第二架体120的底部,丝杠3221 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轴套等方式安装于上料模块400上,并且丝杠3221与第一旋转驱动器321的输出端通过带传动、链传动等方式传动连接,支撑件3222与丝杠3221通过螺纹套筒、联轴器组件等方式螺纹连接,并且支撑件3222用于支撑试管组件310,试管组件310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件3222上,以便于试管组件310的更换以及确保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21正向动作,第一旋转驱动器321的输出端顺时针旋转,带动丝杠3221随之顺时针运动,丝杠3221驱动支撑件3222向上移动,以使得试管组件310随之向上移动,并且在试管组件310移动至套设在治具420的待涂固件上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21停止运动,在间隔设定时间后控制模块确定涂覆操作完成并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21反向动作,第一旋转驱动器321的输出端逆时针旋转,带动丝杠3221随之逆时针运动,丝杠3221驱动支撑件3222向下移动,以使得试管组件310随之向下移动,并且在试管组件310移动至初始位置。因此,通过上述第一驱动单元320能够精准地实现试管组件310的往复运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第一驱动单元320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例如,沿竖直方向Z设置的传送带或是传动链。
为了避免试管组件310的往复运动受影响,具体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涂覆模块300还包括第一罩体330,第一罩体330与第二架体120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凹凸配合、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第一罩体330与第二架体120相配合形成了用于容置第一旋转驱动器321、丝杠3221的容置空间,以将第一旋转驱动器321、丝杠3221与外界隔离开来,一方面能够方便试管组件310的取放,而且避免外界对第一旋转驱动器321以及丝杠3221的运动过程造成影响,确保试管组件310往复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与丝杠3221相接触,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影响。
为了确保上料模块400隔离箱体210开口和外界,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料模块400还包括框架440以及遮光板450,其中:
框架440在平行于箱体210开口的表面上为周向封闭结构,框架440安装在第二架体120的顶部上,并且框架440相对于第二架体120的顶部能够转动,框架440中远离第二架体120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凹凸配合、粘接等方式安装有承载板410。
遮光板450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凹凸配合、粘接等方式安装在框架 440上,并且遮光板450在箱体210上的正投影覆盖箱体210的开口。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在需要进行固化操作时,遮光板450完全罩设在箱体210的开口上,以使得箱体210开口和外界完全隔离,此时固化区B 的操作环境满足需要,在治具420在固化区B和涂覆区A进行切换时,遮光板 450以及治具420随着框架440一起旋转,并且在切换完成时,遮光板450正对箱体210的开口,此时遮光板450再次完全罩设在箱体210的开口上,满足下一次固化操作的环境需求。
第二驱动单元430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更具体地,如图2、图3以及图4 第二驱动单元430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431及转动轴432,其中:
第二旋转驱动器431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并且第二旋转驱动器431的固定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二架体120上,第二旋转驱动器431的固定端输出端以竖直方向Z为旋转轴;在具体设置时,第二旋转驱动器431为电机,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转动轴432沿竖直方向Z延伸,并且转动轴432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器 431的输出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转动轴432的另一端与框架440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
承载板410与转动轴432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并且承载板410靠近框架440的顶部设置。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驱动器431正向动作,第二旋转驱动器431的输出端顺时针旋转,带动转动轴432随之顺时针运动,转动轴432驱动承载板410随之转动,以使得两部分治具420的位置在涂覆区A 和固化区B之间切换,在切换到设定位置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驱动器431 停止运动,在间隔设定时间后控制模块确定固化操作完成并控制第二旋转驱动器431反向动作或是继续正向动作,第二旋转驱动器431的输出端旋转,带动转动轴432随之运动,转动轴432驱动承载板410随之转动,完成两部分治具 420的位置在涂覆区A和固化区B之间的切换。因此,通过上述第二驱动单元 430能够精准地实现两部分治具420的位置切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第二驱动单元430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例如,齿轮传动结构。
为了简化结构和操作过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治具42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治具420对称地设置在承载板410的两端。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一治具420位于涂覆区A时,另一治具420位于固化区B,以使得整体具有两个固化工位,固化操作和涂覆操作同时进行,整体结构简单,固化过程易于实现。当然,治具420的数目还可以为三个或是三个以上,此时,固化操作过程可以分为涂覆工位-晾干工位-固化工位-卸料工位,固化工位和晾干工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治具420存在。
在具体设置时,治具420包括支撑板421、自转电机422、齿轮传动机构423 以及上料轴424,支撑板421安装在承载板410上,自转电机422、齿轮传动机构423以及上料轴424设置在承载板410上,并且自转电机422与齿轮传动机构423传动连接,上料轴424安装在齿轮传动机构423的多个齿轮轴上,用于装载待涂固件,自转电机422转动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23带动待涂固件转动,以在固化区B实现均匀固化;一些待涂固件需要进行两次涂固操作,试管架311 上具有两种涂料管312,其内部具有两种不同的涂料,此时,上料模块400还包括支架460,第二旋转驱动器431安装在该支架460上,并且该支架460固定在第二架体120上,治具420还包括滑动组件425以及复位组件426,滑动组件425包括滑轨4251、气缸4252以及推杆4253,复位组件426包括复位弹簧4261、接近开关4262以及检测件4263,支撑板421和承载板410之间设置有滑轨4251,并且通过该滑轨4251滑动连接,气缸4252的固定端安装在支架460上,气缸 4252的伸出端安装有用于推动支撑板421的推杆4253,以切换支撑板421的位置用于涂覆不同的涂料;复位弹簧4261的一端固定在承载板410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21上,检测件4263设置在支撑板421上,接近开关4262设置在支架460上,在气缸4252的伸出杆收回时,在复位弹簧4261的作用下支撑板 421复位,并且接近开关4262根据检测件4263的位置确定是否复位完成。另外支架460上设置有定位件461,以用于检测治具420是否切换到位,支架460上还设有第二罩体470,第二罩体470设置在承载板410的下方,用于照射遮光板 450、转动轴432等组件,以进一步隔绝内外。
为了确保精准固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箱体210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凹槽211,凹槽211开口于箱体210 正对其开口的侧壁表面,光源220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等方式嵌设在凹槽211内,固化模块200还包括遮挡组件230,遮挡组件230包括遮挡门231,遮挡门231安装于箱体210内,并且遮挡门231相对于箱体210能够沿第二方向Y移动,而且遮挡门231在箱体210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凹槽211的开口尺寸。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需要进行固化操作时,遮挡门231从凹槽211 位置沿着第二方向Y移动,以使得凹槽211露出,光源220进行固化操作,在固化完成后,遮挡门231沿着第二方向Y向着凹槽211移动,以遮挡凹槽211,光源220的固化停止,通过设置遮挡组件230能够精准控制固化起始时间以及固化时长,确保了固化操作的精确性。在具体设置时,光源220还可以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以与遮挡组件230相配合控制启停,提高了光源220的利用率。在具体设置时,遮挡门231可以为对开门形式,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为了便于实现遮挡门231的移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遮挡组件230还包括伺服电机232,伺服电机232的固定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箱体210内,并且伺服电机232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遮挡门231与伺服电机232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带或是传动链等方式传动连接。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治具420切换到固化区B,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232正向动作,伺服电机232的输出端顺时针旋转,带动遮挡门231沿着第二方向Y从凹槽211处离开,并且在移动设定距离后露出凹槽211,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232停止运动,在间隔设定时间后控制模块确定固化操作完成并控制伺服电机232反向动作,伺服电机232的输出端逆时针旋转,带动遮挡门231沿着第二方向Y向着凹槽211处移动,并且在移动设定距离后覆盖凹槽 211,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232停止运动。因此,通过上述伺服电机232能够精准地实现遮挡门231的往复运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遮挡组件230 的驱动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例如,链传动、同步带传动。
为了实现监控固化区B内的温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 所示,固化模块200还包括温控模块,温控模块包括温度采集件241及散热组件242,其中:
温度采集件241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在箱体210的内部,并且温度采集件241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温度采集件241 用于采集固化区B内的温度数据;在具体设置时,温度采集件241可以为温度传感器,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散热组件242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在箱体210上,并且散热组件242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散热组件242连通箱体210 内外,散热组件242用于向箱体210内输入冷气。在具体设置时,散热组件242 可以为空调,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10中,控制模块接收温度采集件241采集的温度数据,并且将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相对比,在温度数据大于预设温度时,判断固化区B内温度过高,控制模块控制散热组件242启动,散热组件242向箱体210 内输入冷气,以降低温度,在温度数据降低至与预设温度相等时,判断固化区B 内温度适当,控制模块控制散热组件242停止。因此,通过上述温控模块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固化区B内的温度,提高固化的精准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外侧形成连通外界的涂覆区;
固化模块,设于所述机架内,包括一端开口的箱体及设于所述箱体的光源;
涂覆模块,设置于所述涂覆区,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试管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所述试管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力;
上料模块,隔离所述箱体开口和外界且与所述箱体配合形成固化区,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承载板及设于所述承载板的多个治具,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所述承载板以竖直方向为旋转轴转动的驱动力,所述多个治具的部分伸入所述固化区,另一部分伸入所述涂覆区且位于所述试管组件正上方;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其中:
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下方,沿所述固化模块和所述上料模块的排布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架体,且一侧凸出部分形成所述涂覆区;
所述固化模块以及所述上料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以及升降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且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上;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杠及支撑件,所述丝杠沿竖直方向延伸,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的底部,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上料模块上,且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试管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模块还包括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架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用于隔离外界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所述丝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模块还包括封闭的框架以及遮光板,其中:
所述框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承载板;
所述遮光板设于所述框架,且在所述箱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箱体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及转动轴,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且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输出端以竖直方向为旋转轴;
所述转动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且靠近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治具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光源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化模块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遮挡门,所述遮挡门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且在所述箱体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尺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竖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遮挡门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式涂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模块还包括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检测件及散热组件,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固化区内的温度数据;
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且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连通所述箱体内外,用于向所述箱体内输入冷气。
CN202221944774.6U 2022-07-26 2022-07-26 分腔式涂固装置 Active CN217989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4774.6U CN217989861U (zh) 2022-07-26 2022-07-26 分腔式涂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4774.6U CN217989861U (zh) 2022-07-26 2022-07-26 分腔式涂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9861U true CN217989861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5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4774.6U Active CN217989861U (zh) 2022-07-26 2022-07-26 分腔式涂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9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71063B (zh) 一种全自动磁性固相萃取装置
CN105522375A (zh) 主板生产线上的散热模组锁螺丝机
CN113341129B (zh)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7989861U (zh) 分腔式涂固装置
CN212622642U (zh) 样本处理装置
CN111323411B (zh) 一种多项目联合化学发光即时检测系统
CN109724986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顶盖面板缺陷自动检测装置
CN116500253A (zh) 一种免疫定量分析仪孵育模块的混匀加样组件
CN216051826U (zh) 一种显示板自动化测试工装
CN217989859U (zh) 上料模块及分腔式涂固装置
CN215574116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质谱样品处理的自动点样装置
CN216039599U (zh) 一种pcr仪
CN115178315A (zh) 一种全自动高通量工作站整合装置
CN217699236U (zh) 移液机构及液体工作站
CN210995028U (zh) 一种带检测的点胶机构
CN210135176U (zh) 带保持架轴承的装针装置
CN215432460U (zh) 组装设备
CN210954075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天车机构
CN220578905U (zh) 2种试剂微量分液装置
CN218940910U (zh) 定子涂胶装置
CN217775967U (zh) 定位治具及焊接流水线
CN104678119A (zh) 使用方便的一体化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活塞下压系统
CN219314942U (zh) 生物样本检测设备
CN218108747U (zh) 一种用样桶清扫装置
CN112844959B (zh) 一种盖垫自动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