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7162U - 婴儿背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7162U
CN217987162U CN202221766203.8U CN202221766203U CN217987162U CN 217987162 U CN217987162 U CN 217987162U CN 202221766203 U CN202221766203 U CN 202221766203U CN 217987162 U CN217987162 U CN 217987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iece
top edge
baby carrier
positio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62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美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62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7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7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7162U/zh
Priority to PCT/EP2023/068731 priority patent/WO202400887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背带,包括:背袋,包括围成婴儿的乘坐空间的外片部和内片部;外片部具有第一顶部边缘,第一顶部边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带,各个连接带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合件;内片部具有第二顶部边缘,内片部的底部和外片部的底部相接合并形成背袋的底部,背袋的底部用于支撑婴儿的臀部;腰带,与内片部连接;两个肩带,两个肩带的第一端彼此间隔地连接至第二顶部边缘,两个肩带的第二端分别与外片部的左右两侧连接;各个肩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合件,第二接合件与对应的第一接合件可拆卸地连接;高度调节组件,配置于内片部和/或两个肩带上,以用于改变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的高度。

Description

婴儿背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背带。
背景技术
婴儿背带由家长穿戴在身上,以便于随身携带婴儿。由于婴儿背带允许家长在携带婴儿的同时自由地使用双手,使用婴儿背带看护婴幼儿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一种典型的婴儿背带包括背袋、腰带和两个肩带。其中,背袋形成供婴儿乘坐的空间,环形的腰带和背袋的下部连接,两个环形的肩带分别与背袋的上部连接。穿戴时,腰带环绕在穿戴者的腰部上,两个肩带挂在穿戴者的两肩上,婴儿的重量借助于腰带而转移到穿戴者的臀部,以及借助于两个肩带而分配到穿戴者的两肩。
目前的背袋所形成的婴儿的乘坐空间是固定空间,若乘坐空间设计成适应年幼的婴儿时,随着婴儿的生长,乘坐空间可能因太小而不能充分包裹婴儿。反之,若乘坐空间设计的较大,年幼的婴儿乘坐时,过大的乘坐空间可能导致婴儿的头部不能充分露出,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在婴儿的不同生长阶段,家长需要采购不同规格的婴儿背带以满足婴儿的实际乘坐需求,改善婴儿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婴儿背带,该婴儿背带可以提供不同的就坐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婴儿背带,包括:背袋,包括围成婴儿的乘坐空间的外片部和内片部;所述外片部具有第一顶部边缘,所述第一顶部边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带,各个所述连接带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合件;所述内片部具有第二顶部边缘,所述内片部的底部和所述外片部的底部相接合并形成所述背袋的底部,所述背袋的底部用于支撑婴儿的臀部;腰带,与所述内片部连接;两个肩带,所述两个肩带的第一端彼此间隔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顶部边缘,所述两个肩带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外片部的左右两侧连接;各个所述肩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合件,所述第二接合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合件可拆卸地连接;以及高度调节组件,配置于所述内片部和/或所述两个肩带上,以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提拉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横向地连接在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上方;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片部连接并位于所述两个肩带之间,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情况下,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被折叠,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上抬升;以及在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分离的情况下,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展开,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下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定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件配置为多个,在从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到其第一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定位件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选择性地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中一者为扣眼,另一者为与所述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面的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适于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边缘向内向下翻折,使所述第二魔术贴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彼此相对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的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魔术贴连接的第四魔术贴。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提拉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横向地连接在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上方;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片部连接并位于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在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在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第二端绕设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使所述第四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提拉件形成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外的环形套,同时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被折叠,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上抬升;以及在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相分离的情况下,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展开,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下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纵向配置多个,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选择性地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定位件与所述第四定位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中一者为扣眼,另一者为与所述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各个肩带上的第五定位件和第六定位件,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靠近其所在的肩带的第一端设置,以及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第五定位件与所述第六定位件连接时,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之间的部分被折叠,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上抬升;以及当所述第五定位件与所述第六定位件相分离时,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之间的部分展开,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下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肩带的纵向配置多个,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选择性地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定位件与所述第六定位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中一者为扣眼,另一者为与所述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提拉件和多个第三连接件;其中,各个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横向地连接在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上方,并且所述多个第三连接件沿纵向彼此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三提拉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片部连接并位于所述两个肩带之间,所述第三提拉件的第二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肩带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背带,通过高度调节组件改变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的高度,使得婴儿背带可以为婴儿提供不同的就坐高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在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在使用状态下的侧视立体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的主视图,图中,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分离以便于说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提拉件处于分离状态;
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1所示的婴儿背带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相分离时的D-D局部剖面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1所示的婴儿背带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相连接时的D-D局部剖面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的主视图,图中,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分离以便于说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提拉件处于连接状态;
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6的E-E局部剖面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图7所示局部剖视图的一种变型;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的主视图,图中,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分离以便于说明,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提拉件处于分离状态;
图10示意性示出了图9所示的婴儿背带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提拉件相连接时的F-F局部剖面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的局部主视图,图中,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分离以便于说明,第五定位件和第六定位件处于分离状态;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的局部主视图,图中,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分离以便于说明,第五定位件和第六定位件处于连接状态;
图13示意性示出了图12的G-G局部剖面图;以及
图14示意性示出了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的局部主视图,图中,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分离以便于说明,第三连接件和第三提拉件处于分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婴儿背带100,婴儿背带100主要包括背袋1、腰带2、两个肩带3,以及高度调节组件45。其中,图1和图2示出了婴儿背带100穿戴在穿戴者身上(图中以假体9示意)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的主视图和侧视立体图,当婴儿背带10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婴儿可以被安全地包裹于背袋1的乘坐空间10中,家长可以自由使用双手。在图1和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中,背袋1在穿戴者的身体前方包裹婴儿,结合有关技术可知,在一种未示出的使用状态中,背袋1也可以在穿戴者的背部包裹婴儿。图3和图6示出了穿戴在假体9上的婴儿背带100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视图,此时可以通过背袋1的上部开口将婴儿放入背袋1中或者将婴儿从背袋1中抱出。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参照婴儿背带100穿戴在穿戴者身体上时以及婴儿背带10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这些方位术语仅用于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更加清楚,并不用于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产生不当限定。
结合参考图2至图5,背袋1包括围成婴儿的乘坐空间10的外片部11和内片部12。外片部11具有第一顶部边缘111,第一顶部边缘1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带112,各个连接带112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合件1121。内片部12具有第二顶部边缘121,该第二顶部边缘121与两个肩带3的第一端31连接。内片部12的底部和外片部11的底部相接合并形成背袋1的底部13,背袋1的底部13用于支撑婴儿的臀部。
腰带2与内片部12连接,腰带2在使用时环绕在穿戴者的腰部,以将婴儿重量分散到穿戴者的臀部。结合有关技术可知,腰带2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应穿戴者的腰围尺寸。腰带2可以配置有扣具(图中未示出),通过卡扣或者释锁该扣具,便于穿戴者穿脱腰带2。
参见图2和图3,两个肩带3的第一端31彼此间隔地连接至第二顶部边缘121。两个肩带3的第二端32向上绕设过穿戴者的两肩后,往下向前延伸,以分别与外片部11的左右两侧连接。各个肩带3在身体肩部前侧的部分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合件3121,第二接合件3121与对应的第一接合件1121可拆卸地连接,使背袋1形成一口袋状乘坐空间10,这种口袋形状的乘坐空间10既保证了婴儿的乘坐安全性,又保证了婴儿的乘坐舒适性。第一接合件1121和第二接合件3121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顶部边缘111处还可以设置有辅助护片15,该辅助护片15下边缘(图中未标号)与第一顶部边缘111连接,辅助护片15可以沿其下边缘进行展开或折叠。辅助护片15的两侧设置有扣带151,外片部11上沿纵向设置有上排扣159和下排扣158,扣带151选择性地与上排扣159或者下排扣158扣接,以提供不同的使用模式。例如,当婴儿面对穿戴者的前胸时,可以将扣带151和上排扣159扣接,此时辅助护片15可以承托婴儿的后脑勺。当婴儿背对穿戴者的前胸时,解除扣带151和上排扣159的扣接,将辅助护片15向外向下翻转,使辅助护片15和外片部11重叠,然后将扣带151与下排扣158扣接以固定辅助护片15的位置,此时婴儿的头部可以从第一顶部边缘111露出,辅助护片15不会遮挡婴儿的视线。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还示出了两个肩带3的第二端32与外片部11的连接方式。具体地,两个肩带3在穿戴者的后方交叉后,向外片部11的两侧延伸,各个肩带3的第二端32分别与第一卡扣71连接。在外片部11的两侧可以设置有连接带157,各个连接带157可以设置有第二卡扣72,第二卡扣72和第一卡扣71可拆卸地卡接,使得肩带3的第二端32与外片部11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内片部12的两侧可以分别连接有调节带6,各个肩带3的第二端32设置有扣具(例如日字扣)73,调节带6的自由端依次穿设过第一卡扣71和日字扣73,也即,各个肩带3经由日字扣73、调节带6与第一卡扣71连接。图2中可以看出,当第一卡扣71和第二卡扣72相卡接时,连接带157和背带1的底部之间形成供婴儿的腿部伸出的空隙。当第一卡扣71和第二卡扣72相分离时,肩带3的第二端32与内片部12通过调节带6保持连接,肩带3仍挂在穿戴者的肩膀而不会掉落。当然,各个肩带3的第二端32与外片部11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例举,其他连接方式可以参考有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3和图6,婴儿背带100的第一接合件1121和第二接合件3121相分离,在重力作用下,背袋1的外片部11及两个连接带112向外翻并向下垂落,露出高度调节组件45,高度调节组件45用于改变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结合参考图4和图5可以理解,当第一接合件1121和第二接合件3121相连接时,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是确定的,通过改变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可以抬高或者降低背袋1的底部13的位置(也即婴儿的就坐高度),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婴儿使用,同时可以改善家长的使用舒适度。
参见图3、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组件45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一提拉件51。其中,第一连接件41横向地连接在两个肩带3之间并位于第二顶部边缘121的上方,第一连接件41可以是软质或者硬质的条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件41可以与调节带6是一体的条带。调节带6与两个肩带3车缝在一起,位于两个肩带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连接件41,位于两个肩带3之外的部分用于和第一卡扣71、日字扣73连接。可以理解,该第一连接件41与背袋1位于穿戴者的同一侧(图中是前侧),更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位于第二接合件3121的下方。第一提拉件51的第一端511与内片部12连接并位于两个肩带3之间,第一提拉件51的第二端512与第一连接件4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提拉件51例如可以是布带。
参见图1、图5和图6,在第一提拉件51的第二端512与第一连接件41相连接的情况下,当婴儿乘坐在背袋1的乘坐空间10中时,在第一提拉件51的提拉作用下,各个肩带3位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顶部边缘121之间的部分被折叠,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向上抬升,第一顶部边缘111与底部13之间的距离H2较小,底部13向上抬升,婴儿相对于穿戴者的就坐高度抬高,这允许较小的婴儿的脖颈处于第一顶部边缘111上方的合适位置,适于较小的婴儿乘坐。
反之,参见图1、图3和图4,在第一提拉件51的第二端512与第一连接件41相分离的情况下,当婴儿乘坐在背袋1的乘坐空间10中时,各个肩带3位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顶部边缘121之间的部分自动展开,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向下下降,第一顶部边缘111与底部13之间的距离H1较大,底部13向下下降,婴儿相对于穿戴者的就坐高度降低,这允许较大的婴儿的脖颈处于第一顶部边缘111上方的合适位置,适于较大的婴儿乘坐。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高度调节组件45,一方面提高了婴儿背带100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婴儿的适配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家长购买婴儿背带的负担。
参见图3和图7,第一连接件4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件401,第一提拉件51的第二端512可以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02,第二定位件402与第一定位件40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定位件401与第二定位件402可以是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第一定位件401和第二定位件402中一者可以是扣眼,另一者可以是与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将第一提拉件51直接绑在第一连接件41上,以改变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的高度。
再来参见图7,第一连接件41具有外侧面41a和内侧面41b,外侧面41a背对穿戴者的身体,内侧面41b面对穿戴者的身体。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40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41的内侧面41b的第一魔术贴4011。第二定位件402可以包括第二魔术贴4022。当需要抬高第二顶部边缘121时,可以将第一提拉件51的第二端512绕第一连接件41的上边缘向内向下翻折,使第二魔术贴4022与第一魔术贴4011彼此相对地连接即可。这样设置第一魔术贴4011和第二魔术贴4022,可以避免各个魔术贴与婴儿直接接触所带来的不适。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提拉件51和第一连接件41的连接强度,第一定位件40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41的外侧面41a的第三魔术贴4013,第二定位件402还可以包括第四魔术贴4024。当第一魔术贴4011和第二魔术贴4022彼此相对地连接时,第三魔术贴4013与第四魔术贴4024彼此相对地连接。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型,其中,第二定位件402配置为多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在从第一提拉件51的第二端512到其第一端511的方向上,多个第二定位件402间隔布置。通过使第一定位件401与不同的第二定位件402连接,可以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使得该婴儿背带100可以提供多种就坐高度,进一步扩大婴儿背带100的适用范围。
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该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高度调节组件45的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或者类似之处在此不再详述。
参见图9,高度调节组件45可以包括第二连接件42和第二提拉件52。其中,第二连接件42横向地连接在两个肩带3之间并位于第二顶部边缘121的上方,第二连接件42可以是软质或者硬质的条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件42可以与调节带6是一体的条带。可以理解,该第二连接件42与背袋1位于穿戴者的同一侧(图中是前侧),更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2位于第二接合件3121的下方。第二提拉件52的第一端521与内片部12连接并位于两个肩带3之间,在第二提拉件52的第一端521和第二端522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件403和第四定位件404。第二提拉件52例如可以是布带。
参见图10,当需要抬高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时,将第二提拉件52的第二端522绕设过第二连接件42,使第四定位件404和第三定位件403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提拉件52形成套设在第二连接件42外的环形套520。当婴儿乘坐在背袋1的乘坐空间10中时,在第二提拉件52的提拉作用下,各个肩带3位于第二连接件42和第二顶部边缘121之间的部分被折叠,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向上抬升,婴儿的就坐高度抬高。
反之,参见图9,当需要下降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时,将第三定位件403和第四定位件404相分离,在婴儿乘坐在背袋1的乘坐空间10中时,各个肩带3位于第二连接件42和第二顶部边缘121之间的部分自动展开,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向下下降,婴儿的就坐高度下降。
再来参见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件403沿着第二提拉件52的纵向配置多个。第四定位件404通过与不同的第三定位件403连接,可以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使得该婴儿背带100可以提供多种就坐高度,进一步扩大婴儿背带100的适用范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四定位件404沿着第二提拉件52的纵向配置多个,第三定位件403通过与不同的第四定位件404连接,也可以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的高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件403和第四定位件404可以均设置多个,这样,在将第二顶部边缘121调整至合适高度时,允许至少一对第三定位件403和第四定位件404连接,有助于保证第二提拉件52的提拉可靠性。
优选地,第三定位件403与第四定位件404可以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第三定位件403和第四定位件404中一者可以为扣眼,另一者可以为与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图11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的局部视图,该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高度调节组件45的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或者类似之处在此不再详述。
参见图11,高度调节组件45可以包括设置在各个肩带3上的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靠近其所在的肩带3的第一端31设置。可以理解,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位于穿戴者的同一侧(例如前侧),更具体地,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位于第二接合件3121的下方并沿纵向间隔设置。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可拆卸地连接,以改变第二顶部边缘121的高度,从而改变婴儿的就坐高度。
参见图12和图13,当第五定位件405与第六定位件406连接时,各个肩带3位于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之间的部分被折叠,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向上抬升,婴儿的就坐高度抬高。
反之,参见图11,当第五定位件405与第六定位件406相分离时,各个肩带3位于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之间的部分展开,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向下下降,婴儿的就坐高度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中的至少一者沿着肩带3的纵向按照预定间隔配置成多个,通过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之间不同的连接搭配,可以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使得该婴儿背带100可以提供多种就坐高度,进一步扩大婴儿背带100的适用范围。
再来参见图11和图13,本实施例中,第五定位件405为纽扣,纽扣通过固定带4051固定于肩带3上,第六定位件406为扣眼。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沿肩带3的纵向配置多个第六定位件406,一个第五定位件405与多个第六定位件406选择性地连接,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沿肩带3的纵向配置多个第五定位件405,一个第六定位件406与多个第五定位件405选择性地连接,也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的高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沿肩带3的纵向配置多个第五定位件405和多个第六定位件406,多个第五定位件405和多个第六定位件406选择性地连接,这样,在将第二顶部边缘121抬升到不同高度时,可以保证至少一对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定位件405与第六定位件406可以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中一者可以为扣眼,另一者可以为与扣眼配合的挂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组件45可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下面将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度调节组件45同时应用于同一婴儿背带100中。在图11和图12中即可以看出,本第三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组件45还可以包括前述的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一提拉件51。当然,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婴儿背带100的高度调节组件45可以仅配置本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五定位件405和第六定位件406,而不配置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一提拉件51等其他形式的高度调节组件45。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的主视图,该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背带100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高度调节组件45的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或者类似之处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4所示,高度调节组件45可以包括第三提拉件53和多个第三连接件43。其中,各个第三连接件43分别横向地连接在两个肩带3之间并位于第二顶部边缘121的上方,并且多个第三连接件43沿纵向彼此间隔地设置。各个第三连接件43可以是软质或者硬质的条带。可以理解,各个第三连接件43与背袋1位于穿戴者的同一侧(图中是前侧),更具体地,各个第三连接件43位于第二接合件3121的下方。第三提拉件53的第一端531与内片部12连接并位于两个肩带3之间,第三提拉件53的第二端532选择性地与第三连接件43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第三提拉件53的第二端532与不同的第三连接件43连接,可以调整第二顶部边缘121相对于第一顶部边缘111的高度,使得该婴儿背带100可以提供多种就坐高度,进一步扩大婴儿背带100的适用范围。第三提拉件53例如可以是布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三连接件43的至少一端(端部431或者端部432)可以与对应的肩带3可拆卸地连接,这样,未与第三提拉件53连接的第三连接件43例如可以仅一端与一个肩带3连接,以解除这些未与第三提拉件53连接的第三连接件43对两个肩带3之间的横向距离产生的不必要约束。
第三连接件43和第三提拉件53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前面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3上设置魔术贴407,第三提拉件53上设置魔术贴408,魔术贴407和魔术贴408彼此连接。或者第三连接件43和第三提拉件53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前面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提拉件53的第二端532通过形成环形套与第三连接件43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3和第三提拉件53可以通过彼此配合的按扣连接,或者通过彼此配合的磁性件连接,或者通过彼此配合的纽扣与扣眼连接,或者通过彼此配合的扣眼与挂钩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各个实施例所例举的高度调节组件4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在同一个婴儿背带100中,可以具有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的一者所提供的高度调节组件45,以及具有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高度调节组件45。当然,各个实施例所例举的高度调节组件45也可单独应用于婴儿背带100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袋,包括围成婴儿的乘坐空间的外片部和内片部;所述外片部具有第一顶部边缘,所述第一顶部边缘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带,各个所述连接带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合件;所述内片部具有第二顶部边缘,所述内片部的底部和所述外片部的底部相接合并形成所述背袋的底部,所述背袋的底部用于支撑婴儿的臀部;
腰带,与所述内片部连接;
两个肩带,所述两个肩带的第一端彼此间隔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顶部边缘,所述两个肩带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外片部的左右两侧连接;各个所述肩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合件,所述第二接合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合件可拆卸地连接;以及
高度调节组件,配置于所述内片部和/或所述两个肩带上,以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提拉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横向地连接在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上方;
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片部连接并位于所述两个肩带之间,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在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情况下,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被折叠,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上抬升;以及
在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分离的情况下,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展开,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下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配置为多个,在从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到其第一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定位件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选择性地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中一者为扣眼,另一者为与所述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面的第一魔术贴;
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提拉件的第二端适于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边缘向内向下翻折,使所述第二魔术贴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彼此相对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的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魔术贴连接的第四魔术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提拉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横向地连接在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上方;
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片部连接并位于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在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
在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第二端绕设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使所述第四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提拉件形成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外的环形套,同时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被折叠,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上抬升;以及
在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相分离的情况下,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部边缘之间的部分展开,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下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二提拉件的纵向配置多个,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选择性地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与所述第四定位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中一者为扣眼,另一者为与所述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各个肩带上的第五定位件和第六定位件,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靠近其所在的肩带的第一端设置,以及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
当所述第五定位件与所述第六定位件连接时,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之间的部分被折叠,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上抬升;以及
当所述第五定位件与所述第六定位件相分离时,各个所述肩带位于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之间的部分展开,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一顶部边缘向下下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肩带的纵向配置多个,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选择性地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位件与所述第六定位件为彼此配合的魔术贴、磁吸件或按扣;或者,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中一者为扣眼,另一者为与所述扣眼配合的纽扣或挂钩。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提拉件和多个第三连接件;
其中,各个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横向地连接在所述两个肩带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顶部边缘的上方,并且所述多个第三连接件沿纵向彼此间隔地设置;
所述第三提拉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片部连接并位于所述两个肩带之间,所述第三提拉件的第二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肩带可拆卸地连接。
CN202221766203.8U 2022-07-06 2022-07-06 婴儿背带 Active CN217987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6203.8U CN217987162U (zh) 2022-07-06 2022-07-06 婴儿背带
PCT/EP2023/068731 WO2024008875A1 (en) 2022-07-06 2023-07-06 Baby carri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6203.8U CN217987162U (zh) 2022-07-06 2022-07-06 婴儿背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7162U true CN217987162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6203.8U Active CN217987162U (zh) 2022-07-06 2022-07-06 婴儿背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7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9728B1 (en) Baby carrier system
KR200473013Y1 (ko) 힙시트 캐리어 세트
CN108244885B (zh) 可扩展座位的婴儿背带
RU2476135C2 (ru) Перенос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2194817B1 (en)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width of the carrier means
US8490844B2 (en) Front infant carrier
US10631664B2 (en) Two-piece baby carrier
CN111904214B (zh) 抱婴背带
KR200477837Y1 (ko) 힙시트 캐리어 세트
CN104825013B (zh) 用于婴儿或小孩的携带装置
KR101426751B1 (ko) 유아용 포대기
JP6718167B2 (ja) 子守帯
ES2872262T3 (es) Portabebés
JP2001070107A (ja) パッド付ベビーキャリア
EP2462844A1 (en) Child carrier
KR200473475Y1 (ko) 아기띠 힙시트
KR101970848B1 (ko) 아기띠
CN217987162U (zh) 婴儿背带
EP2440090B1 (en) Harness for a child carried on an adult's shoulders
JP5902265B1 (ja) 子守帯
KR20000017395U (ko) 아기보기멜빵
CN114376375A (zh) 抱婴带
CA2204287C (en) Child safety vest
US20230190008A1 (en) Baby carrier
WO2024008875A1 (en) Baby carr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