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6897U -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6897U
CN217986897U CN202222250755.XU CN202222250755U CN217986897U CN 217986897 U CN217986897 U CN 217986897U CN 202222250755 U CN202222250755 U CN 202222250755U CN 217986897 U CN217986897 U CN 217986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accommodating cavity
handle
air in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07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浩
黄振杰
陈兵
宋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07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6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6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689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0273 priority patent/WO2023131143A2/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柄装置,安装于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上,包括:手柄壳体,具有容置腔、及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发生件,适于产生负压以使流体自进风口进入至容置腔内,并自出风口流出至手柄壳体外;均流件,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进风口和气流发生件之间,适于将自进风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流体均流;其中,沿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均流件的内径大于等于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的内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均风件可以对自进风口进入的流体进行均流,而相对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的内径较大的均风件,其具更大更充分的吸风面,从而可以增大手柄壳体的出风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手柄装置以及安装该手柄装置的吹风设备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背景技术
吹风设备,又称为电吹风、吹风机、干发器,其可以用于头发吹干和整形的整容电器,但也可供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
现有的高速吹风机的核心在于电机,而电机的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吹风设备的干发效率。而为了能够提高用户的吹干效率,通常通过改变电机的性能,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来提高整个吹风设备的干燥效率。但在实际使用中,吹风设备的工作效率除了受到电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之外,通过改变吹风设备自身的结构也会影响吹风设备的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吹风设备自身结构来提高吹风设备的工作效率的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柄装置,安装于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上,包括:
手柄壳体,具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气流发生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适于产生负压以使流体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容置腔内,并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手柄壳体外;
均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气流发生件之间,适于将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流体均流;
其中,沿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均流件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的内径。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均流件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包括若干通孔,所述通风部的通孔率大于70%,所述通孔的半径小于1.5mm。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出风口面积与所述气流发生件的出风端面积的比值小于等于1.5-2.2。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气流发生件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叶轮,所述叶轮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以形成有旋转轨迹;
所述均流件至所述叶轮的最短直线距离为所述旋转轨迹半径的1/3-1。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置在所述均流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消音件与所述壳体内壁抵靠。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消音件的内径大于0.9倍的所述气流发生件的内径,所述消音件的内壁表面积为600-1800mm2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手柄壳体还包括自其内壁朝向所述气流发生件突伸设置的固定部,成对设置的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以形成卡持空间,所述气流发生件卡持在所述卡持空间内。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气流发生件还包括保护套,于所述保护套的轴长方向上,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部抵持,以将所述气流发生件固定在所述卡持空间内。
可选地,上述的手柄装置,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于所述保护套的轴长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套的两端以与所述固定部抵持;
所述第一环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点,于所述第一环形套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套突伸出所述第一环形套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柄装置,安装于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上,包括:
手柄壳体,具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气流发生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适于产生负压以使流体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容置腔内,并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手柄壳体外;;
均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气流发生件之间,适于将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流体均流;
其中,于所述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均流件于所述气流发生件上的正投影始终覆盖所述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吹风设备,包括:
风筒,包括风筒壳体及与所述风筒壳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装置;
其中,所述手柄壳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筒壳体的进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手柄装置的进风口和气流发生件之间设置有均流件,沿着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均流件的内径大于等于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的内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均风件可以对自进风口进入的流体进行均流,而相对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的内径较大的均风件,其具更大更充分的吸风面,从而可以增大手柄壳体的出风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手柄装置以及安装该手柄装置的吹风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吹风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吹风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吹风设备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吹风设备的均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吹风设备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手柄装置,20-风筒装置;
11-手柄壳体,111-容置腔,112-进风口,113-出风口,114-固定部;
12-气流发生件,121-电机,122-叶轮,123-保护套,1231-第一环形套,1232-第二环形套,1233-凸点,1236-突伸部;
13-均流件,131-侧壁,132-通风部,1321-通孔;
14-消音件;
15-风筒壳体,151-进口,15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手柄装置10,其适于安装于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20上,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吹风设备,该吹风设备可应用于理发店、实验室、理疗室以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本实施例中,该吹风设备主要用于对头发、衣服的风干。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对吹风设备的应用场景做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2、图3以及图4,手柄装置10包括手柄壳体11和气流发生件12。其中,手柄壳体11具有容置腔111及与容置腔111连通的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3,气流发生件12设置在容置腔111内,该气流发生件12适于产生负压以使得流体自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并自出风口113流出至手柄壳体11外侧,进而进入到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20中,以使风筒装置20对流体进行加热或直接喷出。
进一步实施例中,手柄壳体11可以包括手柄内壳和手柄外壳。其中,手柄内壳套设在手柄外壳中,手柄外壳形成所述手柄装置10的外形,并具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手柄内壳形成上述容置气流发生件12的容置腔111,这样可以加强手柄装置10的强度,同时还可以降噪。
气流发生件12设置在容置腔111的大致中间位置,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件12还可以设置在容置腔111靠近进风口112的位置,即靠近进风的一端,这样可以减少低速气流在手柄内部流通的时间,将外界流体更直接快速的吸入手柄装置10中,提高气流速度,同时也减少了进风口112附近由于气流较长流通路径带来的噪声,气流发生件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靠近进风口112设置,出风端靠近出风口113设置,流体可以自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并通过进风端进入至气流发生件12中,自出风端和出风口113流出至外部。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3面积与气流发生件12的出风端面积的比值小于等于1.5-2.2,优选为2。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流体在容置腔111内的流动路径的宽度,即手柄壳体11的出风口113相对气流发生件12的进风端减小,起到一定的聚风效果,从而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使得流体能够快速通过手柄壳体11内部,增大出风效率。作为可选地,手柄壳体11内部流体的流动路径的宽度(即横向尺寸)可以逐渐减小,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聚风效果。
具体的,气流发生件12包括电机121及与电机121的电机121轴连接的叶轮122。叶轮122设置在进风端,且可以在电机121的驱动力作用下旋转,以带动叶轮122周围的气流加快流动,从而通过增加周围气流的压力使得气流能够定向移动,实现气流发生件12将流体自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自出风口113流出至手柄壳体11外侧。
请参见图4和图6,气流发生件12还包括保护套123,该保护套123包括第一环形套1231。第一环形套1231具有外壁和内壁,第一环形套1231套设在气流发生件12的外侧,且气流发生件12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套1231的内壁抵靠设置,第一环形套1231的外壁与手柄壳体11的内壁抵靠,不仅可以将整个气流发生件12固定在手柄壳体11的容置腔111内,且第一环形套1231还可以起到保护气流发生件12的作用,同时将第一环形套1231套设在气流发生件12的外侧,还可以达到降噪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套1231的外壁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凸点1233,若干凸起以近似点接触的方式抵靠在手柄壳体11的内壁上,以提高第一环形套1231与手柄壳体11内壁之间的静摩擦,进而提高气流发生件12与手柄壳体11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气流发生件12在手柄壳体11内晃动。
保护套123还包括第二环形套1232。于保护套123的轴长方向上,第二环形套1232设置在第一环形套1231的两端,第二环形套1232具有突伸部1236,该突伸部1236在径向上突伸出第一环形套1231,以使得第二环形套1232与手柄壳体11的内壁也为过盈配合。通过将第一环形套1231与壳体内壁以近似点接触的方式以及第二环形套1232与壳体内壁以面接触的方式组合,进一步提高整个保护套123与手柄壳体11之间的静摩擦,提高整个气流发生件12与手柄壳体11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套1231和第二换形态均为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作为可选地,第一环形套1231和第二环形套1232的弹性参数不同,比如第二环形套1232的刚度大于第一环形套1231的刚度,例如第二环形套1232可以为较硬材质的弹性材料,再次提高第二环形套1232的面接触中过盈抵接的稳定性,提高保护套123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静摩擦。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流发生件12在手柄壳体11内的稳固性,手柄壳体11还包括自其内壁朝向气流发生件12突伸设置的固定部114。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4设置有两个,两个环形设置的固定部114设置在手柄壳体11的内壁上,且两个固定部114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以形成有卡持空间,气流发生件12卡持在卡持空间内。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环形套1232的第二端1235分别与两个固定部114抵持,以避免用户在使用吹风设备时,手柄装置10的拿取方向改变,导致气流发生件12在手柄壳体11内晃动等。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固定部114之间形成的卡持空间的尺寸可以略大于气流发生件12或两个第二环形套1232的径向尺寸,即由于保护套123与手柄内壁之间为过盈接触,产生的静摩擦足以支撑气流发生件12的稳定,因此可以在两个固定部114之间形成一定的径向预留空间,该预留空间便于气流发生件12安装到手柄内部中,同时由于手柄内壁与保护套123过盈接触,特别是保护套123两端的第二环形套1232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挤压变形。通过设置预留空间,可以保证保护套能完全安装在卡持空间中,以保证手柄装置10内部组件的组装。
请参见图2、图4以及图5,手柄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111内的均流件13,适于将自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的流体均流,使得气流发生件12可以均衡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阻隔从手柄装置10的外部进入至容置腔111内的发丝等,保护电机121。
本实施例中,该均流件13位于进风口112和气流发生件12之间,均流件13对应的均流面与手柄壳体11内部流体流动路径垂直。叶轮122在电机121的作用下转动以形成有旋转轨迹,均流件13至叶轮122的最短直线距离(即图4中的D)为旋转轨迹半径(即图4中的R)的1/3-1,在均流件13均流过的流体到进入到电机中设置预设的距离,可以避免距离过长导致手柄长度增加影响使用体验,或者,距离过短则会由于流体均流后还处于较紊乱的状态就被叶轮带入电机121中,从而导致较大的噪声,也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实现均流、降噪的效果,同时,还可以缩短手柄装置10整体的尺寸,提高用户体验,作为可选地,均流件13至叶轮122的最短直线距离与旋转轨迹半径的的比值D/R=1/2。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均流件13于气流发生件12上的正投影始终覆盖气流发生件12的进风端。也可以理解为,均流件13的内径大于等于气流发生件12的进风端的内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均风件可以对自进风口112进入的气流进行均流,而相对气流发生件12的进风端的内径较大的均风件,其具更大更充分的吸风面,从而可以增大手柄壳体11的出风效率。
具体的,均流件13包括通风部132及沿通风部132的边缘突伸形成的侧壁131。该侧壁131可以抵接在靠近手柄进风口的固定部114上其中,通风部132的通孔率大于70%,作为可选地,通孔率可以为75%、80%、85%等,具体数据不做限定。通风部132包括若干通孔1321,每个通孔1321的内径半径小于1.5mm,优选为1.2mm。
手柄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111内的消音件14,该消音件14设置为均流件13与进风口112之间,且消音件14与手柄壳体11内壁抵靠。具体的,消音件14的内径大于0.9倍的气流发生件12的内径,且消音件14的内壁表面积为600-1800mm2。作为可选地,消音件14的内径可以等于气流发生件12的内部流体通道的直径,消音件14的内径可以为消音件14内壁横截面的直径,气流发生件12的内部流体通道的直径可以为叶轮所在圆的直径,进一步地,消音件14的内壁表面积可以为800mm2,1000mm2,1200mm2等。
本实施例中,消音件14可以为规则形状或非均匀规则形状。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将消音件14固定在容置腔111内,另一方面与手柄壳体11内壁抵靠的消音件14可以实现更好的消音效果,减少气流发生件12运行产生的振动等。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消音件14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多个穿孔,进一步扩大了消音能力,从而提高了消音件14的降噪能力。
本实施例中,消音件14设置为羊毛毡。其他实施例中,该消音件14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只要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即可,在此不对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设备,如图1所示,其可应用于理发店、理疗店等进行局部干燥。本实施例中,该吹风设备为吹风机,其主要适用于对头发或衣物风干。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对吹风机的应用场景做具体限定。
该吹风机包括风筒装置20以及手柄装置10。其中,手柄装置10为实施例1中所示的手柄装置10,风筒装置20包括风筒壳体15及与风筒壳体15连通的进口151和出口152,以使得流体在气流发生件12的负压作用下进入至容置腔111内,并通过手柄壳体11的出风口113进入至与其连通的风筒壳体15内,并自风筒壳体15的出口152吹出。
为了提高干燥效率,吹风机还包括加热件(未图示),该加热件适于对其周围的流体进行加热。其中,加热件设置在手柄壳体11的进风口112和风筒壳体15的出口152之间,以使得外侧的流体在气流发生件12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并流经加热件以对其周围的流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流体从出口152流出,使得用户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热风,对目标物进行风干或干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加热件设置在容置腔111内,且于手柄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上,加热件、气流发生件12从上往下依次排布设置。外部的流体从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首先经过气流发生件12,以将气流发生件12产生的热量带走再经过加热件,加热件将其周围的流体加热后进入至风筒壳体15内,并自出口152流出。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件设置在容置腔111内,一方面可以使得经过加热件的流体能够均匀的被加热件加热;另一方面,将加热件设置在容置腔111内还可以使得加热件的重心也落在手柄装置10上,便于用户的拿取使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设置在风筒壳体15内。吹风机外部的流体通过进风口112进入至容置腔111内,并从手柄壳体11的出风口113流入至风筒壳体15内,经过风筒壳体15内的加热件,加热件将其周围的流体进行加热后从出口152流出。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柄装置,安装于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壳体,具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气流发生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适于产生负压以使流体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容置腔内,并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手柄壳体外;
均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气流发生件之间,适于将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流体均流;
其中,沿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均流件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的内径,所述出风口面积与所述气流发生件的出风端面积的比值小于等于1.5-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件包括通风部,所述通风部包括若干通孔,所述通风部的通孔率大于70%,所述通孔的半径小于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件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叶轮,所述叶轮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以形成有旋转轨迹;
所述均流件至所述叶轮的最短直线距离为所述旋转轨迹半径的1/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置在所述均流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消音件与所述壳体内壁抵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的内径大于0.9倍的所述气流发生件的内径,所述消音件的内壁表面积为600-1800mm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还包括自其内壁朝向所述气流发生件突伸设置的固定部,成对设置的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以形成卡持空间,所述气流发生件卡持在所述卡持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件还包括保护套,于所述保护套的轴长方向上,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部抵持,以将所述气流发生件固定在所述卡持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于所述保护套的轴长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套的两端以与所述固定部抵持;
所述第一环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点,于所述第一环形套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套突伸出所述第一环形套设置。
9.一种手柄装置,安装于吹风设备的风筒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壳体,具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气流发生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适于产生负压以使流体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容置腔内,并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手柄壳体外;
均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气流发生件之间,适于将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流体均流;
其中,于所述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均流件于所述气流发生件上的正投影始终覆盖所述气流发生件的进风端。
10.一种吹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筒装置,包括风筒壳体及与所述风筒壳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装置;
其中,所述手柄壳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筒壳体的进口连通。
CN202222250755.XU 2022-01-05 2022-08-25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Active CN217986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0755.XU CN217986897U (zh) 2022-08-25 2022-08-25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PCT/CN2023/070273 WO2023131143A2 (zh) 2022-01-05 2023-01-04 一种出风结构、主体结构、手柄装置及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0755.XU CN217986897U (zh) 2022-08-25 2022-08-25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6897U true CN21798689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0755.XU Active CN217986897U (zh) 2022-01-05 2022-08-25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68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04083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2501714A (ja) ヘアドライヤ、ヘアドライヤ用の付属品、及び斯様な付属品を備えたヘアドライヤ
KR102227374B1 (ko) 원심팬
JP5904919B2 (ja) 洗濯乾燥機
CN217986897U (zh) 手柄装置及吹风设备
CN214630572U (zh) 一种电吹风
CN113545587A (zh) 一种用于吹风机的双风道结构
KR102364265B1 (ko) 의류 건조기
KR102042387B1 (ko) 헤어드라이기용 비등간격 블레이드를 구비한 고풍량 블로워 팬
KR101458567B1 (ko) 풍량확대형 저소음 헤어드라이어
CN108937062B (zh) 电吹风机
CN205513038U (zh) 一种低阻力电吹风
JP6440788B1 (ja) 乾燥装置
CN112336039A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20327011U (zh) 降噪吹风机
CN112826203A (zh) 一种电吹风
CN219396535U (zh) 一种优化进风端风噪的吹风设备
CN112568578A (zh) 出风装置以及包括该出风装置的吹风设备
KR101955938B1 (ko) 디스크 임펠러를 이용한 타워형 선풍기
CN115919052B (zh) 一种降低噪音的风筒部件及吹风设备
CN214711011U (zh) 吹风机驱动结构及包括该吹风机驱动结构的吹风机
CN218551615U (zh) 吹风机
TWM641417U (zh) 具有馬達座的吹風機
CN211604680U (zh) 一种降噪机构及吹风机
TWM501763U (zh) 導風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