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8867U -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8867U CN217978867U CN202222453548.4U CN202222453548U CN217978867U CN 217978867 U CN217978867 U CN 217978867U CN 202222453548 U CN202222453548 U CN 202222453548U CN 217978867 U CN217978867 U CN 2179788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heat
- heat recovery
- pipe
- recovery device
- end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架,所述余热回收机构的右下方安装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将含有热量的烟气通过气体进入管排入金属导热管中,并将外界冷水通过输水管向余热回收机构内部添加,由于输水管的外壁面与金属导热管相贴合,因此冷水在输水管内部传输时,就能够进行第一次吸热,当水流出输水管进入外壳体后,水会向右流动并经过出水管导出,在此过程中,位于外壳体和金属导热管之间的水能够进行第二次吸热,而且金属导热管为螺旋状设计,因此相互配合下,能够提高对热量的吸收效率,余热回收更充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部分机械设备或者是大型餐馆中油烟机的运行过程中,均会排出含有大量热量的烟气,若不对烟气中含有的热量进行利用,就会导致热能的丧失和浪费,因此为了能源的充分利用,人们需要安装余热回收装置。
然而在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工作过程中,长期有水储存于装置中,水中的细小杂质会附着在装置内壁上,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形成水垢,不仅影响装置的储水量,也会对水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就需要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20930330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便于清洗的方式,然而上述文件中依旧存在下述问题:通过对装置的外表面进行喷水式清洗,只能对装置的外表面灰尘进行清理冲洗,而无法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洗的作用有限。因此,急需对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对装置内部水垢进行便捷清理的余热回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对装置的外表面进行喷水式清洗,只能对装置的外表面灰尘进行清理冲洗,而无法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洗的作用有限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架,所述余热回收机构的右下方安装有出水管,所述余热回收机构的右端设置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的内部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余热回收机构的左端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外壳体、气体进入管、气体排出管和金属导热管,所述气体进入管和气体排出管分别安装于外壳体的左右两端顶部,气体进入管设于气体排出管的左侧,气体进入管和气体排出管的底部分别与金属导热管的两端固定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体进入管和气体排出管的大小形状完全一致,气体进入管和气体排出管均与金属导热管相连通,金属导热管呈螺旋状设于外壳体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架共设于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架均固定安装于余热回收机构的底部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封堵端盖、连接环、锁紧螺栓、第一橡胶密封垫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垫圈,所述封堵端盖的左端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部呈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锁紧螺栓,所述封堵端盖的左端面粘贴连接有第一橡胶密封垫圈,第一橡胶密封垫圈的内侧位于封堵端盖的左端设有凸出部,其凸出部的左端面粘贴有第二橡胶密封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封堵端盖与外壳体构成拆卸结构,外壳体与封堵端盖相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凹陷部,外壳体右端的凹陷部与封堵端盖左端的凸出部螺纹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机构的中部贯穿固定有输水管,输水管的外壁面与金属导热管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
将含有热量的烟气通过气体进入管排入金属导热管中,并将外界冷水通过输水管向余热回收机构内部添加,由于输水管的外壁面与金属导热管相贴合,因此冷水在输水管内部传输时,就能够进行第一次吸热,当水流出输水管进入外壳体后,水会向右流动并经过出水管导出,在此过程中,位于外壳体和金属导热管之间的水能够进行第二次吸热,而且金属导热管为螺旋状设计,因此相互配合下,能够提高对热量的吸收效率,余热回收更充分;
在需要对装置内部的水垢进行清理时,可先将连接环内部的若干个锁紧螺栓进行拆卸,然后手动旋转封堵端盖,由于外壳体右端的凹陷部与封堵端盖左端的凸出部螺纹相连,因此封堵端盖能够直接通过旋转进行拆卸,从而将装置的内部完全打开,便于对装置内壁上形成的水垢进行便捷清洗,并且在封堵端盖安装时,通过拧紧封堵端盖并配合锁紧螺栓拧紧,使封堵端盖与外壳体挤压第一橡胶密封垫圈以及第二橡胶密封垫圈,能够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出现水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现针对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余热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封堵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余热回收机构;11、外壳体;12、气体进入管;13、气体排出管; 14、金属导热管;2、固定支架;3、出水管;4、密封机构;41、封堵端盖; 42、连接环;43、锁紧螺栓;44、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5、第二橡胶密封垫圈;5、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5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余热回收机构1,余热回收机构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架2,通过设置的两个固定支架2,便于对余热回收机构1的固定和安装,余热回收机构1 的右下方安装有出水管3,通过出水管3的设置,便于吸收热量的水排出,余热回收机构1的右端设置有密封机构4,通过可手动进行拆卸的密封机构4,便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清洗,密封机构4的内部连接有输水管5,输水管5的一端延伸至余热回收机构1的左端内部,在输水管5的作用下,便于将冷水导入装置中进行余热吸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余热回收机构1 包括外壳体11、气体进入管12、气体排出管13和金属导热管14,气体进入管 12和气体排出管13分别安装于外壳体11的左右两端顶部,气体进入管12设于气体排出管13的左侧,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的底部分别与金属导热管14的两端固定相连,通过余热回收机构1的设置,便于对设备运行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的大小形状完全一致,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均与金属导热管14相连通,金属导热管14呈螺旋状设于外壳体11的内部,通过螺旋状结构设置的金属导热管14,便于增大水与热量的接触面积,延长热量吸收时间,提高余热回收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固定支架2共设于两个,两个固定支架2均固定安装于余热回收机构1的底部外侧,在固定支架2的作用下,便于对余热回收机构1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密封机构4包括封堵端盖41、连接环42、锁紧螺栓43、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和第二橡胶密封垫圈45,封堵端盖41的左端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环42,连接环42的内部呈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锁紧螺栓43,封堵端盖41的左端面粘贴连接有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的内侧位于封堵端盖41的左端设有凸出部,其凸出部的左端面粘贴有第二橡胶密封垫圈45,通过密封机构4的设置,便于对余热回收机构1的右端进行密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封堵端盖41与外壳体11构成拆卸结构,外壳体11与封堵端盖41相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凹陷部,外壳体11右端的凹陷部与封堵端盖41左端的凸出部螺纹相连,通过可拆卸的封堵端盖41,便于对装置的内部进行充分清洗。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密封机构4的中部贯穿固定有输水管5,输水管5的外壁面与金属导热管14相贴合,通过输水管5,便于将冷水送入余热回收机构1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通过两个固定支架2固定安装于指定的安装位置,随后将设备的烟气排出管道与气体进入管12的顶端进行连接,并将外界供水管连接在输水管5的右端,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设备工作运行所产生的含有热量的烟气可通过气体进入管12进入外壳体11内部,与此同时将冷水通过输水管5添加至余热回收机构1的内部,由于输水管5的外壁面与金属导热管14 相贴合,因此冷水在输水管5内部传输时,就能够进行第一次吸热,当水流出输水管5进入外壳体11后,水会向右流动并经过出水管3导出,在此过程中,位于外壳体11和金属导热管14之间的水能够进行第二次吸热,而且金属导热管14为螺旋状设计,便于增大水与热量的接触面积,延长热量吸收时间,并与两次吸热作用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对热量的吸收效率,余热回收更充分,并且可在出水管3的底部安装控制阀门,可控制热水的流出;
在该余热回收装置的长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装置内壁上形成的水垢进行清理,此时将连接环42内部的若干个锁紧螺栓43进行拆卸,然后手动旋转封堵端盖41,由于外壳体11右端的凹陷部与封堵端盖41左端的凸出部螺纹相连,因此封堵端盖41能够直接通过旋转进行拆卸,从而将外壳体11的右端完全打开,便于对外壳体11内壁上形成的水垢进行便捷清洗,达到便于清理的目的,并且在封堵端盖41安装时,通过拧紧封堵端盖41并配合锁紧螺栓43 拧紧,使封堵端盖41与外壳体11挤压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以及第二橡胶密封垫圈45,能够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出现水泄漏的情况,完成该装置清洗之后的再次密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架(2),所述余热回收机构(1)的右下方安装有出水管(3),所述余热回收机构(1)的右端设置有密封机构(4),密封机构(4)的内部连接有输水管(5),输水管(5)的一端延伸至余热回收机构(1)的左端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1)包括外壳体(11)、气体进入管(12)、气体排出管(13)和金属导热管(14),所述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分别安装于外壳体(11)的左右两端顶部,气体进入管(12)设于气体排出管(13)的左侧,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的底部分别与金属导热管(14)的两端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的大小形状完全一致,气体进入管(12)和气体排出管(13)均与金属导热管(14)相连通,金属导热管(14)呈螺旋状设于外壳体(1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共设于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架(2)均固定安装于余热回收机构(1)的底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封堵端盖(41)、连接环(42)、锁紧螺栓(43)、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和第二橡胶密封垫圈(45),所述封堵端盖(41)的左端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环(42),连接环(42)的内部呈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锁紧螺栓(43),所述封堵端盖(41)的左端面粘贴连接有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第一橡胶密封垫圈(44)的内侧位于封堵端盖(41)的左端设有凸出部,其凸出部的左端面粘贴有第二橡胶密封垫圈(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端盖(41)与外壳体(11)构成拆卸结构,外壳体(11)与封堵端盖(41)相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凹陷部,外壳体(11)右端的凹陷部与封堵端盖(41)左端的凸出部螺纹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4)的中部贯穿固定有输水管(5),输水管(5)的外壁面与金属导热管(14)相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53548.4U CN217978867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53548.4U CN217978867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8867U true CN217978867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6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5354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978867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8867U (zh) |
-
2022
- 2022-09-15 CN CN202222453548.4U patent/CN2179788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978867U (zh) | 一种便于清洗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1575942U (zh) | 市政暖通使用的换热器 | |
CN206989741U (zh) | 一种化工用冷却塔 | |
CN216694570U (zh) | 一种节能型水换热器 | |
CN218210816U (zh) | 一种碳素生产煅烧炉用余热回收机构 | |
CN210625384U (zh) | 一种涂装环保机械设备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1178046U (zh) | 一种热能动力装置的节能型废热回收锅炉 | |
CN212375221U (zh) | 一种内外冷却的转炉装置 | |
CN219036600U (zh) | 一种分散式生物质锅炉供热设备 | |
CN210921864U (zh) | 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 |
CN213840880U (zh) | 一种炭黑生产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7180415U (zh) | 一种螺旋弹簧管高效空气冷却器 | |
CN219735369U (zh) | 一种锅炉用余热回收装置 | |
CN221593570U (zh) | 烟气换热器增强传热管 | |
CN2247320Y (zh) | 高效过流汽-水直接热交换器 | |
CN214370327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烟气废热回收装置 | |
CN221733279U (zh) | 一种化工物料反应设备 | |
CN217057974U (zh) | 一种拥有可拆卸内胆的换热型太阳能热水器 | |
CN219037699U (zh) | 一种管道内置清理组件的换热器 | |
CN217210473U (zh) | 一种塑料机械高效节能的换热器 | |
CN211394514U (zh) | 一种高炉煤气喷雾除酸装置 | |
CN216897261U (zh) | 一种高效的锅炉省煤器 | |
CN212620256U (zh) | 一种芳烃填充油化工设备传热再利用设备 | |
CN212456804U (zh) | 一种锅炉热管式省煤器 | |
CN211823930U (zh) |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