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7161U -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7161U
CN217977161U CN202221175694.9U CN202221175694U CN217977161U CN 217977161 U CN217977161 U CN 217977161U CN 202221175694 U CN202221175694 U CN 202221175694U CN 217977161 U CN217977161 U CN 217977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rod
limiting
guide pip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56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红
姚东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i Chuan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i Chuan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i Chuan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i Chuan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56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7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7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7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包括阀座、阀杆、导油管和限位组件,导油管具有互相连通的阀腔和纵向通道;阀杆穿设在阀腔内,限位组件设置在导油管上、用于限制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阀杆的前端与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阀杆的外壁套设有沿移动方向接触设置的相对较硬的第一密封件和相对较软的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朝向阀杆的后端设置,第二密封件朝向阀杆的前端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油液外漏至调节阀内污染调节阀内的器件,还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内污染油液,还能够对第二密封件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件不易变形损坏、更加耐用,能够提高密封的持久性,延长调节阀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减震器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存在缺陷,例如:
传统中的减震器密封性能较差,外部的灰尘容易直接进入减震器内,容易污染减震器内的器件以及缸体内的油液,造成器件的损坏和油液的污染;且缸体内的油液容易外漏至调节阀内、污染调节阀内部的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调节阀,包括阀座、阀杆、导油管和限位组件,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导油管具有阀腔和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
所述阀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
所述阀杆的前端与所述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阀杆的外壁套设有沿移动方向接触设置的相对较硬的第一密封件和相对较软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朝向所述阀杆的后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朝向所述阀杆的前端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塑料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橡胶密封件;
所述塑料密封件和所述橡胶密封件配置为使所述阀腔靠近所述阀杆的前端的一侧过油、使所述阀腔靠近所述阀杆的后端的一侧不过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压盖和限位件,所述压盖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上;
所述压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件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顶部不超出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且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封层;
所述封层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封层用于限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通孔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阀杆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阀杆在所述阀腔内实现自适应位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管的顶部呈多边形结构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阀杆的顶部呈多边形结构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减震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调节阀,还包括活塞组件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包括内缸、中间缸和外缸,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并连接所述外缸;
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和所述外缸,所述阀腔的底部连通所述中间缸,所述内缸连通于所述中间缸,所述活塞组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内缸内并与所述内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对油液的动密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能够避免油液外漏至调节阀内污染调节阀内的器件,还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内污染油液,还能够对第二密封件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件不易变形损坏、更加耐用,能够提高密封的持久性,延长调节阀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调节阀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导油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导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压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具有调节阀的减震器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调节阀;2-外缸;3-中间缸;4-阀座;5-阀杆;6-导油管;7-限位组件;8-阀腔;9-纵向通道;10-过油间隙;11-第一密封件;12-第二密封件;13-压盖;14-限位件;15-通孔;16-第一沉孔;17-弹性件;18-第二沉孔;19-保护层;20-倾斜面;21-第一杆部;22-第二杆部;23-第三杆部;24-第四杆部;25-第五杆部;26-第六杆部;27-第七杆部;28-第三密封件;29-活塞组件;30-内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调节阀1,用于设置在外缸2和中间缸3之间,包括阀座4、阀杆5、导油管6和限位组件7,阀座4套设在导油管6上并连接外缸2;导油管6具有阀腔8和纵向通道9,纵向通道9连通阀腔8的侧部和外缸2,阀腔8的底部连通中间缸3;阀杆5可移动地穿设在阀腔8内,限位组件7设置在导油管6上,限位组件7用于限制阀杆5在阀腔8内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具体地,阀杆5在阀腔8内向外移动的方向即阀杆5远离中间缸3移动的方向,或者阀杆5在阀腔8内向外移动的方向即阀杆5靠近限位组件7移动的方向,阀杆5在阀腔8内向内移动的方向即阀杆5靠近中间缸3移动的方向,或者阀杆5在阀腔8内向内移动的方向即阀杆5远离限位组件7移动的方向;当阀杆5在阀腔8内向外位移至接触限位组件7时,限位组件7能够止挡阀杆5继续向外移动。本实施例中,可选阀座4、阀杆5、导油管6和限位组件7为铜或者不锈钢,能够避免生锈。
阀杆5的前端与阀腔8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10,阀杆5的外壁套设有沿移动方向接触设置的相对较硬的第一密封件11和相对较软的第二密封件12,第一密封件11朝向阀杆5的后端设置,第二密封件12朝向阀杆5的前端设置。
可选地,阀杆5的前端即阀杆5靠近中间缸3的一端,阀杆5的后端即阀杆靠近限位组件7的一端;阀杆5靠近中间缸3的一端与阀腔8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10,阀杆5的外壁套设有沿阀杆5的移动方向层叠并接触设置的相对较硬的第一密封件11和相对较软的第二密封件12,第一密封件11朝向限位组件7设置、第二密封件12朝向中间缸3设置,使阀腔8靠近中间缸3的一端过油、使阀腔8靠近限位组件7的一端不过油。
具体地,阀杆5的移动方向可选为阀杆5在阀腔8内靠近中间缸或远离中间缸3移动的方向;第一密封件11可选相对第二密封件12较硬,第二密封件12可选相对第一密封件11较软;第一密封件11的设置能够对第二密封件12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件12更加耐用、不易变形损坏,能够使第二密封件12来回运动不受伤和不变形,预防漏油。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密封件11和第二密封件12的双重防护设置,能够避免下文中缸体组件内的油液外漏至调节阀1内污染调节阀1内的器件,还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从调节阀1中进入缸体组件内污染油液,还能够对第二密封件12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件12不易变形损坏、更加耐用,能够提高密封的持久性,延长调节阀1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1包括塑料密封件,第二密封件12包括橡胶密封件;塑料密封件和橡胶密封件配置为使阀腔8靠近阀杆5的前端的一侧过油、使阀腔8靠近阀杆5的后端的一侧不过油。
具体地,塑料密封件朝向限位组件7设置橡胶密封件朝向中间缸3设置,即,第一密封件11与限位组件7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密封件12与限位组件7之间的距离,第二密封件12与中间缸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密封件11与中间缸3之间的距离;塑料密封件和橡胶密封件配置为使阀腔8靠近中间缸3的一端过油、使阀腔8靠近限位组件7的一端不过油。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1包括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耐磨耐高温,装配的时候需要将第一密封件11和第二密封件12切开再装配,这样装配更便捷;第二密封件12包括氟橡胶或者丁青胶等橡胶密封件;第一密封件11的设置能够对第二密封件12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件12更加耐用、不易变形损坏,能够使第二密封件12来回运动不受伤和不变形,预防漏油。
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7包括压盖13和限位件14,压盖13设置在导油管6上,具体地,本实施例可选压盖13穿设在导油管6的阀腔8内;压盖13上设置有通孔15,限位件14穿设在通孔15内,限位件14用于限制阀杆5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
可选地,限位件14可选为螺纹件,通孔15可选为与限位件14互相配合的螺纹孔,限位件14可选装配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当装配完成后,可选通过下文中的封层封死,即固定限位件14和螺纹孔之间的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的顶部不超出压盖13的顶部设置,这样设置有助于节省压盖13顶部的空间,还能够使压盖13的外观更美观;且限位件14上设置有第一沉孔16,第一沉孔16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使限位件14更方便快捷地安装至第一沉孔16内。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封层,封层设置在限位件14上,封层用于限制限位件14与通孔15之间的相对移动。
可选地,封层可选为螺纹胶液,螺纹胶液覆盖在限位件14的外表面上;或者,封层可选为胶层,胶层设置在限位件14顶部并位于第一沉孔16内,胶层可选在限位件14与第一沉孔16之间完成装配时设置在限位件14的顶部,以限制限位件14与通孔15之间的相对移动;本实施例封层可选为螺纹胶液。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17;弹性件17位于限位组件7和阀杆5之间,弹性件17用于使阀杆5在阀腔8内实现自适应位移。
可选地,弹性件17可选连接限位组件7与阀杆5,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件17也可以是压缩时抵接限位组件7与阀杆5;弹性件17可选为弹簧;具体地,阀杆5可选通过弹簧的张紧实现在阀腔8内的自适应位移;当阀杆5受到缸体组件内较大的油压向外移动时,弹簧积聚势能,且限位组件7限制阀杆5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当缸体组件内的油压变小时,弹簧释放势能,阀杆5可选通过弹簧复位。本实施例能够精准地对缸体组件内的过油量进行调节,还能够调节减震器的减震能力,能够使减震器适应多种情况和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还能够使缸体组件不易堵塞,满足用户对过油量的不同需求,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压盖13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沉孔18,第二沉孔18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压盖13的顶部可选设置有2个第二沉孔18,且每个第二沉孔18的孔径可选小于第一沉孔16的孔径。本实施例中,可选第二沉孔18内设置有防尘件,防尘件可选在压盖13与导油管6之间完成装配时、即防尘件与阀腔8之间完成装配时设置在第二沉孔18内,以止挡外部灰尘的进入;防尘件可选为防尘棉。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层19,保护层19设置在压盖13的顶部,保护层19的设置,能够止挡外部灰尘进入第一沉孔16以及第二沉孔18内。
本实施例中,导油管6的顶部呈多边形结构设置;可选地,导油管6顶部的横截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这样设置能够便于导油管6快捷方便地安装在阀座4上。
本实施例中,阀杆5的顶部呈多边形结构设置;可选地,阀杆5的顶部的横截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这样设置能够便于阀杆5快捷方便地安装在阀腔8内。
本实施例中,阀杆5的前端包括倾斜面20,即阀杆5靠近中间缸3的一端包括倾斜面20,当阀杆5靠近中间缸3时,过油间隙10变小,当阀杆5远离中间缸3时,过油间隙10变大。
本实施例中,阀杆5的底部至顶部包括第一杆部21、第二杆部22、第三杆部23、第四杆部24、第五杆部25、第六杆部26和第七杆部27,第一杆部21的外壁包括倾斜面20,第七杆部27的外径呈多边形结构设置。
第一杆部21的外径小于第二杆部22的外径,第二杆部22的外径小于第三杆部23的外径,第四杆部24的外径小于第三杆部23的外径,第五杆部25的外径大于第四杆部24的外径并等于第三杆部23的外径,第六杆部26的外径大于第一杆部21、第二杆部22、第三杆部23、第四杆部24、第五杆部25以及第七杆部27的外径;第一密封件11和第二密封件12分别套设在第四杆部24上,使位于第三杆部23以上一侧的阀腔8内不过油,使位于第三杆部23以下一侧的阀腔8内过油;第三杆部23以上一侧即第三杆部23朝向限位组件7的一侧,第三杆部23以下的一侧即第三杆部23朝向中间缸3的一侧。
具体地,导油管6与阀座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28,第三密封件28可选为环形橡胶密封件,以形成对油液的静密封。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减震器,包括上述的调节阀1,还包括活塞组件29和缸体组件,缸体组件包括内缸30、中间缸和外缸,阀座4套设在导油管6上并连接外缸2;
纵向通道9连通阀腔8的侧部和外缸2,阀腔8的底部连通中间缸3,内缸30连通于中间缸,活塞组件29可移动地穿设在内缸30内并与内缸30的内壁之间形成对油液的动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能够避免油液外漏至调节阀内污染调节阀内的器件,还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内污染油液,还能够对第二密封件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件不易变形损坏、更加耐用,能够提高密封的持久性,延长调节阀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阀座、阀杆、导油管和限位组件,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导油管具有阀腔和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
所述阀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
所述阀杆的前端与所述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阀杆的外壁套设有沿移动方向接触设置的相对较硬的第一密封件和相对较软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朝向所述阀杆的后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朝向所述阀杆的前端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塑料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橡胶密封件;所述塑料密封件和所述橡胶密封件配置为使所述阀腔靠近所述阀杆的前端的一侧过油、使所述阀腔靠近所述阀杆的后端的一侧不过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压盖和限位件,所述压盖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上;
所述压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件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的顶部不超出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且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封层;
所述封层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封层用于限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通孔之间的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阀杆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阀杆在所述阀腔内实现自适应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油管的顶部呈多边形结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的顶部呈多边形结构设置。
9.减震器,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活塞组件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包括内缸、中间缸和外缸,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并连接所述外缸;
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和所述外缸,所述阀腔的底部连通所述中间缸,所述内缸连通于所述中间缸,所述活塞组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内缸内并与所述内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对油液的动密封。
CN202221175694.9U 2022-05-16 2022-05-16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Active CN217977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5694.9U CN217977161U (zh) 2022-05-16 2022-05-16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5694.9U CN217977161U (zh) 2022-05-16 2022-05-16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7161U true CN217977161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5694.9U Active CN217977161U (zh) 2022-05-16 2022-05-16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7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05769A (en)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a shock absorber having an annular reservoir
CN204921817U (zh) 列车油压减振器
US20210324933A1 (en) Valve assembly
CN106015439B (zh) 大载荷低刚度速度型限位装置
KR101983482B1 (ko) 완충기
CN217977161U (zh)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JP6355067B2 (ja) シール装置
KR102138819B1 (ko) 내압축성 쇽 업소버 피스톤 씰
CN103307187B (zh) 一种减振器密封结构
JP2013204792A (ja) 緩衝器
CN216200077U (zh) 一种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振器
CN205780529U (zh) 一种油压减振器的密封结构
RU2525345C1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демпфер
US20090151799A1 (en) Check valve
CN202418647U (zh) 一种双级平衡式软硬密封最小流量阀
CN202194988U (zh) 一种防泄漏减震器
CN217683011U (zh)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CN210978643U (zh) 一种叠加式液控单向阀
CN203335834U (zh) 一种md活塞组合密封
RU2156899C1 (ru) Упругий демпфер
JP3192593U (ja) シール装置
CN103016748A (zh) 活塞体积管用双密封式提升阀
CN206036106U (zh) 大载荷低刚度速度型限位装置
CN202251629U (zh) 采用双重密封结构的气弹簧
CN221628826U (zh) 一种高减震性能的密封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