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2620U -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 Google Patents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2620U
CN217952620U CN202222238664.4U CN202222238664U CN217952620U CN 217952620 U CN217952620 U CN 217952620U CN 202222238664 U CN202222238664 U CN 202222238664U CN 217952620 U CN217952620 U CN 217952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air inlet
cavity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86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杰
黄盛杰
朱利新
朱震康
叶春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Xingshang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Xingshang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Xingshang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Xingshang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86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2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2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2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中线型出风口结构通过将出风口壳体11内部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每个腔室对应条形出风口,在条形出风口内设置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在两个出风杆体上贯通设置线型风道,形成视觉线型出风,并且线型风道的角度可以进行调节,形成集中出风、普通出风和扩散出风等效果,整体结构美观且出风功能丰富。

Description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换气取暖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背景技术
一方面,无论是空调、取暖器还是换气扇,其出风口的风向调节大多都是通过设在出风口上的摆叶来实现的,根据摆叶的角度来引导出风的方向,传统结构相对无新意。
另一方面,传统浴霸的出风口过短,吹风覆盖面窄,因此浴室整体环境升温速度慢,局部空间冷热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所首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出风口结构,解决传统的外置摆叶进行风向调节不美观,以及出风口过短的弊端,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型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口壳体,所述出风口壳体呈长条形并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壳体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至少被分隔为第一气流扩散腔室和第二气流扩散腔室,所述出风口壳体至少对应设有第一条形出风口和第二条形出风口,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气流扩散腔室,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气流扩散腔室;
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出风杆体和第二出风杆体,所述第一出风杆体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杆体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杆体具有第一线型风道,所述第二出风杆体具有第二线型风道,所述第一线型风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气流扩散腔室,所述第二线型风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气流扩散腔室;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电机、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控制电机控制驱动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传动,所述第一齿轮组设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所述第二齿轮组设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
较佳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段,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一齿段设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上;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段,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段设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出风杆体通过第一弧形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弧形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外周形状适应的二第一弧形件,二所述第一弧形件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壳体,所述第一出风杆体安装于二所述第一弧形件之间。
较佳的,所述第二出风杆体通过第二弧形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弧形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外周形状适应的二第二弧形件,二所述第二弧形件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壳体,所述第二出风杆体安装于二所述第二弧形件之间。
较佳的,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口壳体的底部,所述进风口包括设于出风口壳体的底面风口和侧面风口,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口壳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再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冷暖空调,解决传统换气设备的模式单一,在卫浴厨房空间内应用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上至少设有机箱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换气口,所述机箱出风口上设有ptc加热模组,所述换气口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机箱内部具有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机箱出风腔,所述机箱出风口连通机箱出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机箱出风腔;
第一进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转换阀组件,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进风腔内并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转换阀组件设于所述换气口和所述机箱出风腔处,所述第一进风腔通过所述转换阀组件连通于所述机箱出风腔或者所述换气口;
第二进风机构,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进风腔内并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
线型出风口结构,所述线型出风口结构的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机箱出风口上;以及
主控机构,所述主控机构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主控机构至少控制连接于所述ptc加热模组、所述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较佳的,所述转换阀组件包括转换阀门、转轴、转换控制电机和转换齿轮组件;所述转换阀门通过转轴设于所述换气口和所述机箱出风腔处,所述转换齿轮组件连接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换控制电机,所述转换控制电机控制所述转换阀门封挡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机箱出风腔相连通,或者封挡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换气口相连通;所述转换控制电机被控制连接于所述主控机构。
较佳的,所述转换齿轮组件包括转换底座和转换齿轮,所述转换底座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换底座具有弧形齿边,所述转换齿轮安装于所述转换控制电机并啮合于所述转换底座的弧形齿边。
较佳的,所述机箱出风口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较佳的,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以上技术方案可单独表现或者结合表达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线型出风口结构通过第一线型风道和第二线型风道的角度变化实现双V型扩散吹风,避免直吹人体,且暖风范围同时覆盖出风口两侧,空间整体升温速度更快,温度均匀性好;
线型出风口结构通过第一线型风道和第二线型风道的角度变化实现直吹,并且通过伯努利效应,将第一线型风道和第二线型风道角度汇聚出风,加大出风量和风速;
线型出风口结构在视觉上整洁美观,简洁大方,是新一代卫浴空间内新风设备的美学代表;
冷暖空调采用双风机,可以实现多功能模式,并提供更大风量;
通过第一进风机构的转换阀门组件,在换气口和机箱出风腔之间切换,实现换气、吹风。配合第二进风机构的方式组合,实现多种功能的换气和冷暖吹风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线型出风口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线型出风口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面图。
图4是线型出风口结构拆除端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部示意图。
图6是线型出风口结构拆除第一控制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部示意图。
图8是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拆除ptc加热模组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请读者注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的且对公众查阅本说明书开放的所有文件及文献,且所有这样的文件及文献的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除非另有直接说明,否则本说明书(包含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所揭示的所有特征皆可由用于达到相同、等效或类似目的的可替代特征来替换。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公开的每一个特征仅是一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
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标志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和更优地是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另一实施例阐述的简单起头,该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后带的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的结合作为另一实施例的完整构成。在同一实施例后带的若干个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设置之间可任意组合的组成又一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实施例1:
请查阅图1~图7,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线型出风口结构,包括出风口壳体11、出风组件13和控制组件;其中出风口壳体11作为结构主体,其提供了一个密闭的出风结构,使得风流除进风和出风外保持密闭。出风组件13设于出风口壳体11内被控制组件控制转动达到不同角度的出风,控制组件设置于图1中所示的端部。
出风口壳体11整体呈长条形,从而实现线型出风的结构基础,也可以做成其他类似的形状,但整体长条形更符合结构美学和实际安装需求,在视觉上形成“线型”视觉观感。优选的,出风口壳体11为一方形长条结构体,内部具有第一风腔,该第一风腔也呈长条形,与出风口壳体11结构对应。
出风口壳体11设有进风口15,该进风口15的作用是为出风口壳体11内第一风腔进风,进风口15的形状和大小不做多余限定,其本身要考虑安装于何种新风或者空调设备上。优选的进风口15位于出风口壳体11的底部中间位置,方便第一时间均匀灌满整个第一风腔。
请查阅图1,进风口15包括设于出风口壳体11的底面风口和侧面风口,方便加大进风量,使得进风口15形成一个槽口形状。
请结合图2和图3,第一风腔被隔板134分隔为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和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和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相互独立但是都能被进风口15进风。
在出风口壳体11上还设有位置对应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和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的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和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未予以图示,但是图3、图5和图7均能体现)。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连通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并位于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上方,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连通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并位于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上方。具体的,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和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并列设置,二者的设置方向均沿着长条形出风口壳体11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只例举了两个条形出风口的结构实施方式,但是实际扩展并不局限于此,可为一个条形出风口或者多个条形出风口,多个条形出风口时,第一风腔也被对应分隔。
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条形出风口出风较为单一,多个条形出风口会压缩出风量,降低风力,本实施例以两个条形出风口为最佳选择。
请结合图4和图5,出风组件13包括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二者分别对应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和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具体的,第一出风杆体132位于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处,第二出风杆体133位于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处,第一出风杆体132具有第一线型风道1321,第二出风杆体133具有第二线型风道1331,第一线型风道1321连通于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和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第二线型风道1331连通于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和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第一线型风道1321和第二线型风道1331的位置请参阅图3。
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的杆体结构设计是方便后续的转动调节,后续配合控制组件再加以详述。第一线型风道1321和第二线型风道1331沿出风口壳体11长度方向设计,相对于出风口壳体11的长度而言,形成视觉上的“线型”效果。而实际上,第一线型风道1321和第二线型风道1331的出风尺寸、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风机功率、空间需求等综合因素考虑。
第一线型风道1321贯穿第一出风杆体132,从而实现第一气流扩散腔室1323和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的连通;同理,第二线型风道1331贯穿第二出风杆体133,从而实现第二气流扩散腔室1333和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的连通。具体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
控制组件是用来控制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的出风方向,使其同侧出风、直吹出风或者扩散出风。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电机131、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第一控制电机131控制驱动第一齿轮组,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传动,第一齿轮组设于第一出风杆体132,第二齿轮组设于第二出风杆体133。
首先,请结合图6和图7,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都是被第一控制电机131控制的,第一控制电机131选择控制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因为传动关系被间接控制,而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分别设于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上,从而实现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被控制转动,进而实现第一线型风道1321和第二线型风道1331的出风角度调整。
具体的,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322和第一齿段1324,第一齿轮1322安装于第一控制电机131的电机轴,第一齿段1324设于第一出风杆体132上;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1332和第二齿段1334,第二齿轮1332啮合于第一齿轮1322,第二齿段1334设于第二出风杆体133上。因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都是圆周结构,所以被第一控制电机131带动调节出风角度,可根据调节实现扩散出风或者聚集出风。当聚集出风时,第一线型风道1321和第二线型风道1331的出风相互汇集,形成伯努利效应,增大汇合后的出风。从图7中可以看出,第一齿轮1322顺时针转动时,扩散出风,逆时针转动时,聚集出风。
请查阅图7,为实现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的安装,具体的,第一出风杆体132通过第一弧形组件安装于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处,第一弧形组件包括与第一出风杆体132外周形状适应的两个第一弧形件1323,两个第一弧形件1323连接于出风口壳体11,第一出风杆体132安装于两个第一弧形件1323之间。优选的,两个第一弧形件1323安装在第一条形出风口1325处。第一出风杆体132从侧面插入两个第一弧形件1323之间,优选的第一弧形件1323为弧形安装条。
同理于上,第二出风杆体133通过第二弧形组件安装于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处,第二弧形组件包括与第二出风杆体133外周形状适应的两个第二弧形件1333,两个第二弧形件1333连接于出风口壳体11,第二出风杆体133安装于两个第二弧形件1333之间。同上,两个第二弧形件1333安装在第二条形出风口1335处。第二出风杆体133从侧面插入两个第二弧形件1333之间,优选的第二弧形件1333为弧形安装条。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在出风口壳体11的两端底部设有安装脚座12,方便与新风设备或者空调设备进行安装。
需要表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其可以被应用于任何新风设备或者空调设备等,在此不以为限制。
本实施例的几种出风方式:
1、扩散出风
通过第一控制电机131控制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的出风方向向外反方向转动,即形成扩散出风,避免对人直吹;
2、集中出风
通过第一控制电机131控制第一出风杆体132和第二出风杆体133的出风方向向内转动,即形成伯努利效应的集中出风。
实施例2:
请查阅图8~图10并结合图1~图7,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包括实施例1中的线型出风口结构、机箱21、第一进风机构、第二进风机构和主控机构3;其中主控机构3控制线型出风口结构中的第一控制电机131实现出风角度智能调节。
机箱21是冷暖空调的主体结构,其目的是提供一个除进风和出风功能之外的密闭结构。第一进风机构和第二进风机构配合线型出风口结构实现多功能方式出风。
机箱21上设有机箱出风口25用来与线型出风口结构的进风口15配合,具体的,线型出风口结构的进风口15安装在机箱出风口25上,机箱21内的风量通过机箱出风口25进入线型出风结构后通过线型出风结构出风。优选的,因进风口15被优选实施为槽口形状,则机箱出风口25被优选实施为与其结构吻合的卡槽形状,接触处做密封处理,此处不加以详述,为本领域基础技术实施之必要。
机箱出风口25上设有ptc加热模组5,用来控制出风是冷风还是暖风。换气口24的位置位于第一进风口22和第二进风口23之间。
与第一进风口22和第二进风口23相对应,机箱21内部分隔为第一进风腔222和第二进风腔232;与机箱出风口25对应的还设有机箱出风腔251,风腔之间相互独立,但是第一进风腔222与机箱出风腔251之间通过转换阀组件连通或者封挡。第二进风腔232与机箱出风腔251之间连通。
在第一进风腔222内设有第一进风机构,该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221和上述的转换阀组件。第一风机221设于第一进风腔222内且位置对应第一进风口22。第一风机221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22进入第一风机221后在机箱21内流动。
同理,在第二进风腔232内设有第二进风机构,该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风机231,该第二风机231设于第二进风腔232内并位置对应第二进风口23,第二风机231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23进入第二风机231后在机箱21内流动。优选的,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1为离心风机
机箱21上还设有换气口24,换气口24设于机箱21的侧部,第一进风口22和第二进风口23设于机箱21的顶部,从相对位置来看,换气口24设于第一进风口22和第二进风口23之间。
转换阀组件的位置设于换气口24和机箱出风腔251处,择一性的封挡换气口24或者机箱出风腔251与第一进风腔222之间。通俗的说,转换阀组件的作用是选择性的形成第一进风腔222与换气口24之间的连通,或者第一进风腔222与机箱出风腔251之间的连通。
请参阅图9和图10,转换阀组件包括转换阀门41、转轴42、转换控制电机44和转换齿轮组件;其中,转换阀门41通过转轴42设于换气口24和机箱出风腔251处,转换齿轮组件连接于转轴42与转换控制电机44,转换控制电机44控制述转换阀门41封挡第一进风腔222与机箱出风腔251相连通,或者封挡第一进风腔222与换气口24相连通;转换控制电机44被控制连接于主控机构3。
进一步的,转换齿轮组件包括转换底座43和转换齿轮45,转换底座43设于转轴42上,转换底座43具有弧形齿边45,转换齿轮45安装于转换控制电机44并啮合于转换底座43的弧形齿边45。通过转换控制电机44来通知转换齿轮45的转动,从而控制转换底座43的转动,而转换阀门41设于转换底座43上跟随转换底座43的转动,封挡于换气口24或者机箱出风腔251。图10中转换阀门41封挡于机箱出风腔251,但是随着转换底座43靠近换气口24转动,转换阀门41可以封挡换气口24。具体的,在换气口24的内侧设一挡板,转换阀门41配合挡板实现换气口24的封挡。
主控机构3包括控制主板和电源设备,电源设备提供供电,控制主板至少控制连接于ptc加热模组5、第一控制电机131、第一风机221、第二风机231和转换控制电机44。具体的,控制ptc加热模组5工作加热,实现暖风输送,控制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1的单独或者同时工作,控制第一控制电机131实现线型出风口的风向,控制转换控制电机44实现转换阀门41的择一性封挡作用。
需要表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电路设施、集成控制等技术创新,关于主控机构的控制主板采用的元器件等,都为常规技术。控制主板与第一控制电机131、第一风机221、第二风机231和转换控制电机44的连接控制可以通过线控的方式或者plc控制方式,与ptc加热模组5的控制可通过线控;电源设备对以上需供电元器件进行线控供电。
请参阅图8~图10,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功能展示:
1、热干燥
同时开启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1。第一进风口22连通第一进风腔222,第一进风腔222连通换气口24,进行换气;第二进风口23连通机箱出风腔251,ptc加热模组5通电工作,进行吹暖风。换气可以将湿热空气抽离卫生间,吹暖风又可以提升卫生间环境温度并加速空气流动。
2、夏季如厕
同时开启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1,第一进风口22连通第一进风腔222,第一进风腔222连通换气口24,进行换气;第二进风口23连通机箱出风腔251,进行吹凉风。换气可以将污浊空气抽离卫生间,对人体吹风又可以减少闷热体感。
3、室内新风换气
可将卫生间环境中的混浊空气直接通过第一风机221的换气功能排出室外,特别适合开窗不便的雨季和冬季室内通风换气需求,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冬季双倍取暖
暖风功能时,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1同时工作,提供双倍风量。第二风机231第一风机221是卫浴空间内循环送风,热空气循环加热,保证浴室内温度持续提高。
以上只例举了四种功能模式,还可以通过其他任意组合进行送风功能。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变化。因而,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线型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口壳体,所述出风口壳体呈长条形并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壳体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至少被分隔为第一气流扩散腔室和第二气流扩散腔室,所述出风口壳体至少对应设有第一条形出风口和第二条形出风口,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气流扩散腔室,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气流扩散腔室;
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出风杆体和第二出风杆体,所述第一出风杆体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杆体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杆体具有第一线型风道,所述第二出风杆体具有第二线型风道,所述第一线型风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气流扩散腔室,所述第二线型风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气流扩散腔室;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电机、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控制电机控制驱动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传动,所述第一齿轮组设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所述第二齿轮组设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型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段,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一齿段设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上;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段,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段设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型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通过第一弧形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弧形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杆体外周形状适应的二第一弧形件,二所述第一弧形件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壳体,所述第一出风杆体安装于二所述第一弧形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型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通过第二弧形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弧形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出风杆体外周形状适应的二第二弧形件,二所述第二弧形件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壳体,所述第二出风杆体安装于二所述第二弧形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型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口壳体的底部,所述进风口包括设于出风口壳体的底面风口和侧面风口,所述第一条形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条形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口壳体的顶部。
6.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上至少设有机箱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换气口,所述机箱出风口上设有ptc加热模组,所述换气口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机箱内部具有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机箱出风腔,所述机箱出风口连通机箱出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机箱出风腔;
第一进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转换阀组件,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进风腔内并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转换阀组件设于所述换气口和所述机箱出风腔处,所述第一进风腔通过所述转换阀组件连通于所述机箱出风腔或者所述换气口;
第二进风机构,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进风腔内并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
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型出风口结构,所述线型出风口结构的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机箱出风口上;以及
主控机构,所述主控机构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主控机构至少控制连接于所述ptc加热模组、所述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阀组件包括转换阀门、转轴、转换控制电机和转换齿轮组件;所述转换阀门通过转轴设于所述换气口和所述机箱出风腔处,所述转换齿轮组件连接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换控制电机,所述转换控制电机控制所述转换阀门封挡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机箱出风腔相连通,或者封挡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换气口相连通;所述转换控制电机被控制连接于所述主控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齿轮组件包括转换底座和转换齿轮,所述转换底座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换底座具有弧形齿边,所述转换齿轮安装于所述转换控制电机并啮合于所述转换底座的弧形齿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出风口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CN202222238664.4U 2022-08-25 2022-08-25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Active CN217952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8664.4U CN217952620U (zh) 2022-08-25 2022-08-25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8664.4U CN217952620U (zh) 2022-08-25 2022-08-25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2620U true CN217952620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3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8664.4U Active CN217952620U (zh) 2022-08-25 2022-08-25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2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1102B (zh) 立式空调
CN106765847A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20270931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7952620U (zh) 线型出风口结构和双核涡旋中置风幕线型冷暖空调
CN201233098Y (zh) 室内加热器的内循环风道结构
CN110260402B (zh) 一种双出风的空调
CN207751050U (zh) 一种偏心旋转开启式进风的取暖器
CN218511061U (zh) 线型固定扩散出风口结构和线型固定扩散出风冷暖空调
CN206861728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和使用该一体机的空气处理系统
CN217274763U (zh) 矢量出风口结构和双涡轮增压线型新风冷暖空调
CN214742179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07702729U (zh) 一种带显示面板的隐藏式进风取暖器
CN211925888U (zh) 一种离心式风暖换气机
CN219063589U (zh) 线型可变出风口结构和线型可变出风冷暖空调
CN208859718U (zh) 具有360°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
CN208952405U (zh) 一种双旋风取暖器
CN20796289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072091B (zh) 一种偏心旋转开启式进风的取暖器
CN216203676U (zh) 一种隐藏式取暖器
CN110160118A (zh) 风暖浴霸
CN105650012B (zh) 可灵活组配的风机类设备的集成化机芯装置
CN217082685U (zh) 一种环圈取暖器
CN21910323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9243683U (zh) 一种四灯ptc取暖器
CN213215779U (zh) 一种旋转式无极调速调温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