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6358U -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 Google Patents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6358U
CN217946358U CN202221917687.1U CN202221917687U CN217946358U CN 217946358 U CN217946358 U CN 217946358U CN 202221917687 U CN202221917687 U CN 202221917687U CN 217946358 U CN217946358 U CN 217946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ealing
container
conveying roller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76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昌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ida Sanhe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ida Sanhe Home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ida Sanhe Home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ida Sanhe Home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76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6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6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6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密封结构包括:容器本体;密封壳体,具有投递开口;传送滚筒,所述传送滚筒具有传送容器,所述传送容器具有与容器开口、投递开口相对应的接收开口,所述传送滚筒至少可在传送容器的接收开口与容器开口对准的接收位置与接收开口与投递开口对准的投递位置之间转动;以及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投递开口的周向边缘处并围绕该周向边缘延伸,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密封接触的弹性形变部。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滚筒处于接收位置、投递位置以及于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时,弹性密封件上的弹性形变部始终与传送滚筒的外表面密封接触,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桶种类繁多。其中,密封垃圾桶由于其密封性能应用广泛,密封垃圾桶能够防止因垃圾囤积所散发的异味泄漏至外部环境。
现有中国专利号为201380057358.1,专利名称为用于尤其尿片的废物的垃圾设备的专利,包括具有底部与周边壁的容器,其中容器在远离底部的端部上具有容器开口,其中垃圾设备设有闭合装置,闭合装置定位在容器开口附近,以便基本上闭合容器开口,从而防止气味释放,其中闭合装置包括:滚筒壳体,其设置在垃圾设备的内部中的,滚筒壳体具有面向容器的内部的滚筒开口;滚筒本体,其具有至少部分地紧密连接到滚筒壳体的内表面的外表面,其中滚筒本体具有用于废物的传送容器,传送容器从其外表面向内延伸,其中滚筒本体在其中废物可布置在传送容器中的插入位置与其中传送容器与滚筒开口对准的运送位置之间可枢转;柔性密封件,其围绕滚筒壳体的滚筒开口的周边边缘延伸,其中如在轴向横截面中看到的,密封件包括径向向外定位的并且连接到滚筒壳体的连接部分,并且其中密封件包括连接到连接部分的密封部分,密封部分从连接部分径向向内延伸并且可以达到与滚筒本体的外表面密封地接触,其有益效果是能以基本上无气味方式密封容器开口,以实现垃圾气味的释放最小化。
但其还存在以下缺点:由于从滚筒本体表面突出的引导件可在设置于滚筒壳体部分中的凹入引导件内移动,使得滚筒本体转动过程中滚筒本体表面容易与柔性密封件脱离抵接,一旦脱离抵接则达不到密封的效果,从而导致密封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容器本体,上端具有容器开口;密封壳体,设置于容器本体内部并将其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并具有连通上、下腔室的投递开口;传送滚筒,轴向两端与容器本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传送滚筒的转轴周侧部分与上腔室内表面间隙配合或接触配合,传送滚筒的转轴周侧部分与密封壳体的上表面间隙配合或接触配合;所述传送滚筒侧部设置有接收开口,所述接收开口与容器开口、投递开口相对应;所述传送滚筒至少可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处于接收位置时,接收开口与容器开口对准;处于投递位置时,接收开口与投递开口对准;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投递开口的周向边缘处并围绕该周向边缘延伸,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密封接触的弹性形变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弹性形变部在远离密封壳体上表面的方向上向上延伸,所述弹性形变部的延伸端构成与传送滚筒外表面密封接触的抵接尖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容器本体与上腔室对应的部分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相适配的内表面,所述密封壳体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相适配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传送滚筒包括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具有球形的周向表面,所述中间部分具有圆柱形的周向表面,所述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中间部分的外表面构成连续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接收开口具有比投递开口小的开口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垃圾容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密封结构,为如前所述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桶体,上端敞开;以及盖体,构成与容器本体上腔室对应的部分,所述密封壳体固定设置于桶体上端,并用于覆盖桶体上端,所述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密封壳体上端,所述盖体顶部具有构成容器开口的垃圾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垃圾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施力件,转动设置于盖体上,用于驱使传送滚筒至少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以及连接件,用于施力件与传送滚筒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垃圾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限位结构,用于施力件的转动限位,其中,所述限位结构至少具有:第一限位位置,当所述施力件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传送滚筒转动至接收位置;以及第二限位位置,当所述施力件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传送滚筒转动至投递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垃圾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具有第三限位位置,所述第二限位位置处于第一限位位置与第三限位位置之间,当所述施力件从第一限位位置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可在更大外力的作用下沿同一方向继续转动至第三限位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垃圾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束紧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桶体相对靠近其上端的内侧壁处并位于密封壳体下方,用于将垃圾袋的袋口束紧在该位置,其中,所述密封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桶体上端,所述束紧件围绕桶体内侧壁的周向延伸,所述束紧件与桶体内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供垃圾袋袋身穿过的间隙。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密封结构包括容器本体、密封壳体、传送滚筒以及弹性密封件,当传送滚筒处于接收位置、投递位置以及于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时,弹性密封件上的弹性形变部始终与传送滚筒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对投递开口的密封,并且弹性形变部在其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弹性形变部在传送滚筒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与传送滚筒的外表面密封接触,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密封结构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因垃圾囤积所散发的异味通过传送滚筒外表面与容器本体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泄漏至外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接收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投递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滚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滚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壳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施力件与传送滚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束紧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密封结构;101、容器本体;1011、容器开口;1012、桶体;1013、盖体;1014、支撑条;102、密封壳体;1021、投递开口;103、传送滚筒;1031、传送容器;1032、接收开口;1033、第一末端;1034、第二末端;1035、中间部分;1036、上滚筒;1037、下滚筒;104、弹性密封件;1041、弹性形变部;1042、主体部;2、施力件;201、插接凹部;202、第二螺钉孔;3、连接件;301、第一连接件;3011、限位凸条;3012、卡接凹部;302、第二连接件;3021、卡接凸部;3022、插接凸部;3023、第一螺钉孔;4、限位结构;401、抵接部;4011、第一抵接端;4012、第二抵接端;4013、第三抵接端;402、阻挡部;4021第一阻挡端;4022、第二阻挡端;4023、让位槽;5、束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密封垃圾容器,用于垃圾的存放处理。
如图2、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垃圾容器包括密封结构1、施力件2、连接件3、限位结构4以及束紧件5。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密封结构1包括容器本体101、密封壳体102、传送滚筒103以及弹性密封件104。容器本体101上端具有容器开口1011,用于供外部垃圾投递至容器本体101内部。密封壳体102设置于容器本体101内部并将其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并具有连通上、下腔室的投递开口1021,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为密闭的空间。传送滚筒103的轴向两端与容器本体101的侧壁转动连接,传送滚筒103的转轴周侧部分与上腔室内表面间隙配合,传送滚筒103的转轴周侧部分与密封壳体102的上表面间隙配合。传送滚筒103的侧部具有传送容器1031,用于将外部垃圾传送至容器本体101内,传送容器1031具有与容器开口1011、投递开口1021相对应的接收开口1032。传送滚筒103可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处于接收位置时,接收开口1032与容器开口1011对准;处于投递位置时,接收开口1032与投递开口1021对准。弹性密封件104设置于投递开口1021的周向边缘处并围绕该周向边缘延伸,具有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密封接触的弹性形变部1041。
当传送滚筒103处于传送容器1031的接收开口1032与容器开口1011对准的接收位置时,该位置为传送容器1031接收外部垃圾的位置,此位置下用户可通过容器开口1011向传送容器1031内投递垃圾,垃圾投递完成后使传送滚筒103转动至传送容器1031的接收开口1032与投递开口1021对准的投递位置,该位置为将传送容器1031内的垃圾向容器本体101内投递的位置,此位置下传送容器1031内的垃圾由于重力作用自动滑落至容器本体101的下腔室内,由此为一次垃圾的投递过程;
在一次垃圾的投递过程中传送滚筒103需要处于接收位置、投递位置以及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所经的各个位置,当传送滚筒103处于接收位置时,弹性密封件104上的弹性形变部1041与传送滚筒103上与传送容器1031的接收开口1032相对部分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该位置下对投递开口1021的密封;当传送滚筒103处于投递位置时,弹性密封件104上的弹性形变部1041与传送滚筒103上接收开口1032周侧部分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该位置下对投递开口1021的密封;当传送滚筒103于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时,弹性密封件104上的弹性形变部1041始终与传送滚筒103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该转动过程中对投递开口1021的密封,并且弹性形变部1041在其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弹性形变部1041在传送滚筒103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与传送滚筒103的外表面密封接触,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密封结构1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因垃圾囤积所散发的异味通过传送滚筒103外表面与容器本体101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泄漏至外部环境。
在其它替代实施例中,传送滚筒103也可接触设置于容器本体101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与密封壳体102的上表面之间,其中该接触为可相对转动的接触,即传送滚筒103可于容器本体101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与密封壳体102的上表面之间自由转动。
如图4和图7所示,弹性形变部1041在远离密封壳体102上表面的方向上向上延伸,弹性形变部1041的延伸端构成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密封接触的抵接尖端。本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1041的抵接尖端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其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当弹性形变部1041的抵接尖端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密封接触时,在此受力的情况下弹性形变部1041的抵接尖端产生挤压形变。通过弹性形变部1041的抵接尖端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密封接触,能够在保证密封接触的前提下,相对减小弹性形变部1041的抵接尖端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弹性形变部1041对传送滚筒103产生的摩擦阻力,更有利于传送滚筒103进行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密封件104由橡胶材质构成,可以是橡胶密封圈。弹性密封件104还具有主体部1042,用于与投递开口1021的周向边缘连接。主体部1042与弹性形变部1041一体成型并且主体部1042位于弹性形变部1041下方,主体部1042与投递开口1021的周向边缘密封贴合并通过若干销钉与密封壳体102连接固定,若干销钉均匀分布于投递开口1021的周向外侧,主体部1042与密封壳体102均形成有供销钉穿设的销钉孔。在其它替代实施例中,主体部1042与密封壳体102之间也可以通过铆钉连接固定,还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
如图2所示,容器本体101与上腔室对应的部分具有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相适配的内表面,密封壳体102具有与传送滚筒103外表面相适配的上表面,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容器本体101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密封壳体102的上表面与传送滚筒103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达到气味通过该间隙向外部环境泄漏的最小化。
如图5所示,传送滚筒103包括第一末端1033、第二末端1034以及第一末端1033与第二末端1034之间的中间部分1035,第一末端1033、第二末端1034具有球形的周向表面,中间部分1035具有圆柱形的周向表面,第一末端1033、第二末端1034以及中间部分1035的外表面构成连续的曲面。本实施例中,第一末端1033、第二末端1034以及中间部分1035构成两端采用球面过渡的圆筒状,第一末端1033、第二末端1034构成传送滚筒103的轴向两端,其整体的形状有利于其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并且相比于单纯的圆筒状能够更好地控制容器本体101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密封壳体102的上表面与传送滚筒103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密封,相比于单纯的球形具有更易扩展的内部空间,从而更有利于进行垃圾的传送。
如图6所示,传送滚筒103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以便注塑成型,其包括上滚筒1036和下滚筒1037,上滚筒1036和下滚筒1037之间以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通过螺钉进行紧固,上滚筒1036的周向表面形成有内凹以构成传送容器1031的凹槽部。具体地,上滚筒1036的下端具有卡扣,下滚筒1037的上端一侧的内壁具有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另外上滚筒1036与下滚筒1037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进行定位,上滚筒1036和下滚筒1037的两端通过螺钉进行紧固。
接收开口1032具有比投递开口1021小的开口尺寸,以便在当传送滚筒103转动至传送容器1031的接收开口1032与投递开口1021对准的投递位置时,保证弹性密封件104上的弹性形变部1041能够准确地与传送滚筒103上接收开口1032周侧部分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保证该位置下对投递开口1021的充分密封。
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本体101包括桶体1012以及盖体1013。桶体1012的上端敞开,密封壳体102固定设置于桶体1012上端,并用于覆盖桶体1012上端,桶体1012构成与容器本体101下腔室对应的部分,盖体1013构成与容器本体101上腔室对应的部分,盖体1013顶部具有构成容器开口1011的垃圾入口,盖体1013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密封壳体102上端。使用时盖体1013可与桶体1012分离,以便将桶体1012内的储存垃圾取出进行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013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密封壳体102上端,密封壳体102通过卡扣安装在桶体1012上端。
如图8和图9所示,施力件2为U型把手,其转动设置于盖体1013上并位于盖体1013的外表面一侧,用于驱使传送滚筒103绕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其中包括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连接件3用于施力件2与传送滚筒103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传送滚筒103的轴向两端,施力件2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件3与传送滚筒103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具体地,每个连接件3均包括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第一连接件301呈圆筒状并固定设置于传送滚筒103轴向端面的中部,第一连接件301的轴线与传送滚筒103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件301远离传送滚筒103的轴向一端活动贯穿盖体1013的侧壁并与其形成转动连接,从而使传送滚筒103的轴向两端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301与盖体1013的侧壁形成转动支撑,另外第一连接件301的周向表面具有与盖体1013内表面抵接的若干限位凸条3011,从而实现盖体1013于第一连接件301上的横向限位。在本实施例中,若干限位凸条3011沿第一连接件301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
第二连接件302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01远离传送滚筒103的轴向端部。具体地,第二连接件302卡接在第一连接件301远离传送滚筒103的轴向端部,第一连接件301远离传送滚筒103的轴向端部具有该端开口的卡接凹部3012,卡接凹部3012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第二连接件302具有与卡接凹部3012卡接配合的卡接凸部3021。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凹部3012的截面形状为相对的两条边采用圆弧过渡的矩形。
第二连接件302远离第一连接件301的端部与施力件2的端部形成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件302远离第一连接件301的端部具有插接凸部3022,施力件2端部的内侧具有与插接凸部3022插接配合的插接凹部201,插接凹部201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凹部20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进一步,第二连接件302具有位于插接凸部3022内侧的第一螺钉孔3023,施力件2具有位于插接凹部201内侧的第二螺钉孔202,第一螺钉孔3023与第二螺钉孔202的轴线重合可用于穿设螺钉,从而通过螺钉实现施力件2与第二连接件302之间的紧固。
当用户的双手作用于施力件2上使其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接件301与第二连接件302之间的配合能够带动传送滚筒103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传送滚筒103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以此实现垃圾的投递。
如图10所示,限位结构4设置于施力件2与盖体1013的连接处,用于施力件2的转动限位。限位结构4具有第一限位位置、第二限位位置以及第三限位位置,在传送滚筒103于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向上第二限位位置处于第一限位位置与第三限位位置之间,当施力件2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传送滚筒103转动至接收位置,当施力件2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传送滚筒103转动至投递位置,当施力件2从第一限位位置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可在更大外力的作用下沿同一方向继续转动至第三限位位置。在传送滚筒103的转动方向上,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相差180°。
具体地,限位结构4具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施力件2的两端。限位结构4包括相互配合的抵接部401和阻挡部402,抵接部401固定设置于施力件2端部的内表面,抵接部401呈部分圆弧状,抵接部401的圆弧方向与传送滚筒103的周向平行,抵接部401具有第一抵接端4011、第二抵接端4012以及第三抵接端4013,第一抵接端4011和第二抵接端4012分别成型于抵接部401的圆弧方向两端,第三抵接端4013成型于第一抵接端4011与第二抵接端4012之间。
阻挡部402固定设置于盖体1013的外表面,阻挡部402呈部分圆弧状并具有比抵接部401小的弧长,阻挡部402的圆弧方向与抵接部401的圆弧方向相一致,阻挡部402具有第一阻挡端4021和第二阻挡端4022,第一阻挡端4021和第二阻挡端4022分别成型于抵接部401的圆弧方向两端。
当第一抵接端4011与第一阻挡端4021抵接时构成第一限位位置,此时施力件2呈第一种水平状态,当第二抵接端4012与第二阻挡端4022抵接时构成第二限位位置,此时施力件2呈第二种水平状态,第一种水平状态与第二种水平状态之间相差180°,当第三抵接端4013与第二阻挡端4022抵接时构成第三限位位置,此时施力件2与桶体1012的外表面抵接。
第二抵接端4012相对于施力件2端部内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三抵接端4013相对于施力件2端部内表面凸出的高度,第二抵接端4012的凸出端为凸圆弧形以使第二抵接端4012与第二阻挡端4022抵接时可在更大外力的作用下脱离抵接,阻挡部402的内部具有供第二抵接端4012与第二阻挡端4022脱离抵接后继续滑动的让位槽4023。
当用户的双手作用于施力件2上使其转动时能够带动抵接部401相对于阻挡部402作圆周运动,通过第一抵接端4011与第一阻挡端4021的抵接配合能够将施力件2限制在第一限位位置,从而使传送滚筒103停留在接收位置;通过第二抵接端4012与第二阻挡端4022的抵接配合能够将施力件2限制在第二限位位置,从而使传送滚筒103停留在投递位置,以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施力件2准确地控制传送滚筒103的位置,并且能够提示用户传送滚筒103已经转动至指定位置,更有利于进行垃圾的接收与投递,并且在垃圾投递完成之后用户能够通过施加更大的外力使第二抵接端4012与第二阻挡端4022脱离抵接,从而使得施力件2能够继续沿同一方向转动,直至通过第三抵接端4013与第二阻挡端4022的抵接配合将施力件2限制在第三限位位置,从而能够在垃圾投递完成之后使施力件2停留在与桶体1012外表面抵接的状态,相比于施力件2保持在水平状态具有更小的横向宽度,能够减小施力件2占用的空间,同时能够降低误触施力件2的风险。
如图11所示,束紧件5为环形结构,束紧件5围绕桶体1012内侧壁的周向延伸,束紧件5与桶体1012内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供垃圾袋袋身穿过的间隙。束紧件5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桶体1012相对靠近其上端的内侧壁处并位于密封壳体102下方,用于将垃圾袋的袋口束紧在该位置,密封壳体102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桶体1012上端。具体地,桶体1012的内侧壁处具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若干支撑条1014,若干支撑条1014沿桶体1012内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束紧件5活动抵接在若干支撑条1014的上端。
当需要于桶体1012内套设垃圾袋时,用户可先将密封壳体102从桶体1012上端取下,再将束紧件5从桶体1012的上端取出,此时用户可向桶体1012内铺设垃圾袋,然后再将束紧件5安装至若干支撑条1014的上端,并使垃圾袋袋口一侧的袋身穿过束紧件5与桶体1012内侧壁的表面之间,由此能将垃圾袋的袋口束紧在该位置,从而使投入的垃圾能够准确地收集在垃圾袋内,并且使得垃圾袋的袋口能够向内翻折,从而避免垃圾袋袋口裸露在桶体1012外部,整体的美观度得到提升;当需要取出桶体1012内的垃圾进行处理时,用户可依次将密封壳体102、束紧件5取下,再将装有垃圾的垃圾袋从桶体1012内取出。
如图7所示,密封壳体102以卡接的方式安装在桶体1012上端,卡接的方式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密封垃圾容器包括密封结构、施力件、连接件、限位结构以及束紧件,密封结构包括容器本体、密封壳体、传送滚筒以及弹性密封件,当传送滚筒处于接收位置时,弹性密封件上的弹性形变部与传送滚筒上与传送容器的接收开口相对部分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该位置下对投递开口的密封;当传送滚筒处于投递位置时,弹性密封件上的弹性形变部与传送滚筒上接收开口周侧部分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该位置下对投递开口的密封;当传送滚筒于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时,弹性密封件上的弹性形变部始终与传送滚筒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该转动过程中对投递开口的密封,并且弹性形变部在其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弹性形变部在传送滚筒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与传送滚筒的外表面密封接触,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密封结构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因垃圾囤积所散发的异味通过传送滚筒外表面与容器本体与上腔室对应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泄漏至外部环境。

Claims (10)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上端具有容器开口;
密封壳体,设置于容器本体内部并将其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并具有连通上、下腔室的投递开口;
传送滚筒,轴向两端与容器本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传送滚筒的转轴周侧部分与上腔室内表面间隙配合或接触配合,传送滚筒的转轴周侧部分与密封壳体的上表面间隙配合或接触配合;
所述传送滚筒侧部设置有接收开口,所述接收开口与容器开口、投递开口相对应;
所述传送滚筒至少可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处于接收位置时,接收开口与容器开口对准;处于投递位置时,接收开口与投递开口对准;
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投递开口的周向边缘处并围绕该周向边缘延伸,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密封接触的弹性形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弹性形变部在远离密封壳体上表面的方向上向上延伸,
所述弹性形变部的延伸端构成与传送滚筒外表面密封接触的抵接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容器本体与上腔室对应的部分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相适配的内表面,所述密封壳体具有与传送滚筒外表面相适配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传送滚筒包括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的中间部分,
所述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具有球形的周向表面,所述中间部分具有圆柱形的周向表面,所述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中间部分的外表面构成连续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接收开口具有比投递开口小的开口尺寸。
6.一种密封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结构,为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
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
桶体,上端敞开;以及
盖体,构成与容器本体上腔室对应的部分,
所述密封壳体固定设置于桶体上端,并用于覆盖桶体上端,
所述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密封壳体上端,
所述盖体顶部具有构成容器开口的垃圾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力件,转动设置于盖体上,用于驱使传送滚筒至少在接收位置与投递位置之间转动;以及
连接件,用于施力件与传送滚筒的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结构,用于施力件的转动限位,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至少具有:
第一限位位置,当所述施力件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传送滚筒转动至接收位置;以及
第二限位位置,当所述施力件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传送滚筒转动至投递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具有第三限位位置,所述第二限位位置处于第一限位位置与第三限位位置之间,
当所述施力件从第一限位位置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可在更大外力的作用下沿同一方向继续转动至第三限位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束紧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桶体相对靠近其上端的内侧壁处并位于密封壳体下方,用于将垃圾袋的袋口束紧在该位置,
其中,所述密封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桶体上端,
所述束紧件围绕桶体内侧壁的周向延伸,所述束紧件与桶体内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供垃圾袋袋身穿过的间隙。
CN202221917687.1U 2022-07-22 2022-07-22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Active CN217946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687.1U CN217946358U (zh) 2022-07-22 2022-07-22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687.1U CN217946358U (zh) 2022-07-22 2022-07-22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6358U true CN217946358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7687.1U Active CN217946358U (zh) 2022-07-22 2022-07-22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6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25190B2 (ja) 一方向性の閉鎖部材が取り付けられた分与アセンブリ
US20210000240A1 (en) Cosmetic container with convenient refill structure
JP5989010B2 (ja) 容器、特に化粧製品用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59906B1 (ko) 잔여 내용물의 토출을 방지하는 화장품 용기
CN217946358U (zh) 密封结构以及密封垃圾容器
CN205312254U (zh) 一种瓶盖及喂料装置
CN208278738U (zh) 一种可提式桌面垃圾桶
AU2011262721A1 (en) Pack
EP0726207B1 (en) Hinged container cap
CN110656472B (zh) 门密封圈、门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04106184A2 (en) System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paste-like substances
KR101089167B1 (ko) 원터치 캡이 구비된 화장품용기
CN217078093U (zh) 一种分配装置、洗涤剂投放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KR101684846B1 (ko) 밸브구조를 포함한 회전식 온 오프 화장품용기
CN214483619U (zh) 一种化妆品容器
KR20140011901A (ko) 밀폐용기 및 밀폐용기용 커버
KR20210132846A (ko) 밀폐용기
CN215476919U (zh) 消毒液瓶盖
KR102073042B1 (ko) 대용량 액체 저장용기용 정량 배출펌프
KR101863707B1 (ko) 밀폐부재가 구비된 화장품 용기
JP3239092U (ja) 液漏れ防止用容器
KR200488854Y1 (ko) 소용량 액체 배출기구
EP0582028B1 (en) Hermetically-closing cap for containers
KR20170122966A (ko) 누출방지밸브가 구비된 역립형 용기
KR101945415B1 (ko) 화장품 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