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5458U -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5458U
CN217945458U CN202222116498.0U CN202222116498U CN217945458U CN 217945458 U CN217945458 U CN 217945458U CN 202222116498 U CN202222116498 U CN 202222116498U CN 217945458 U CN217945458 U CN 217945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andle
conversion
seat
under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64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之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iental Recreational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iental Recreational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ental Recreational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ental Recreational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64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5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5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5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转换部;转换部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叠加设置;转换部通过连接座与外部承载物相连接;连接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第三方向间隔叠加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用于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一一对应;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水下推进器与外部承载物的连接更加稳固,且便于拆卸装配,可实现便捷的切换不同的承载物,达到拓展水下推进器使用范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和一种水运工具。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浪板、SUP或者充气船等水运工具的底部通常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水下推进器,在SUP冲浪板或桨板运行时,该水下推进器起到分水前行、方向稳定的作用,以增强冲浪板运行时的劈水效果和转向的灵活性。
目前,一般水下推进器安装于冲浪板基本是在冲浪板主体设置嵌槽,再将水下推进器插入嵌槽内,再通过螺钉进行紧固。实际应用中,目前水下推进器与承载物的连接,存在可拆卸连接处由于装配间隙而晃动,以及连接结构单一,不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承载物的问题,限制了水下推进器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水下推进器与承载物的连接,存在可拆卸连接处由于装配间隙而晃动,及连接结构单一不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承载物,限制了水下推进器的使用范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可实现可拆卸连接处连接牢固,且能够与多种承载物相连接,达到拓展水下推进器使用范围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包括:
本体,本体上设有转换部;转换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叠加设置;
转换部通过连接座与外部承载物相连接;连接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第三方向间隔叠加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用于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一一对应;
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连接座与转换部双滑道相连接,使得水下推进器和连接座连接更加稳固。且便于拆卸装配,能够使水下推进器便捷的切换不同的承载物,拓展水下推进器的使用范围。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转换部上设置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连接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其中,连接座设置于外部承载物上。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转换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槽沿第二方向贯穿第一滑道和/或第二滑道;
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沿第二方向贯穿连接座;连接座与转换部连接后,第一定位槽与第一卡接槽相对应;
还包括定位销,定位销能够同时与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卡接槽相插接,以在第一方向上对连接座进行限位;
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互相垂直。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定位销沿第二方向延伸,定位销上设置有弹片,弹片沿第二方向插入一端为自由端;弹片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卡接槽;
定位销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卡接槽的过程中,弹片能够沿第三方向被挤压,以使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槽,并使第二卡接槽与连接座沿第二方向相卡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承载物连接部,用于与外部承载物相连接;承载物连接部与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承载物连接部设置有第三滑槽,连接座设置第三滑道,第三滑槽用于与第三滑道沿第一方向滑动插接;承载物连接部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贯通第三滑槽的第三卡接槽,连接座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贯通第三滑道的第二定位槽,定位销能够贯穿第二定位槽和第三滑槽与连接座相卡接,以限制承载物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定位销沿第二方向延伸,定位销上设置有弹片,弹片沿第二方向插入一端为自由端;弹片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卡接槽;
定位销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卡接槽的过程中,弹片能够沿第三方向被挤压,以使定位销插入第二定位槽,并使第二卡接槽与连接座沿第二方向相卡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承载物连接部与外部承载物相粘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同,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潜水装置,包括潜水把手和上述水下推进器,潜水把手通过连接座与转换部相连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潜水把手包括:
支架,支架沿第二方向延伸,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水下推进器的支架连接座;支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供用户握持;
支架与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其中一个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遥控器固定座,遥控器固定座用于安装遥控器,遥控器与水下推进器通信连接;
与遥控器对应的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上设置有潜水开关组件,潜水开关组件包括按压部和磁性部;
其中,按压部被按压时,能够驱动磁性部移动与遥控器磁力导通,以使遥控器与水下推进器通信连接,使得水下推进器在启动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遥控器内设置有干簧管,与遥控器固定座相对应的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内设置有容置空腔,磁性部活动设置于容置空腔内;
按压部包括铰接部,位于容置空腔内,通过铰接部,按压部与所对应的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弹性转动连接;
按压部还包括推动部,按压部被按压转动时,推动部能够推动磁性部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磁性部与干簧管磁力导通;按压部复位时,磁性部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磁性部与干簧管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水运工具,包括水运本体和上述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水运本体通过连接座与转换部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下推进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下推进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下推进器的俯视图;
图4示出图3的A-A截面图,不包括照明组件;
图5示出电池包以及端子卡接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电池包以及端子卡接组件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7示出图6的D-D截面图;
图8示出端子卡接组件的卡扣固定环、卡扣固定座、端子固定座分解结构图;
图9示出电池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示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示出进水筒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叶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图11中C处放大图,转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图16中E向视图;
图18示出水下推进器与连接座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19示出潜水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图19中F处结构分解图,不包括遥控器;
图21示出图19中F处俯视图;
图22示出图21中G-G截面图;
图23示出潜水把手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水下推进器与潜水把手的装配图。
图中,100-水下推进器、110-本体、111-第一电池定位部、112-通槽、120-进水筒、121-卡接槽、122-第一固定部、
130-驱动组件、131-驱动件、132-桨叶、133-驱动件固定座、134-防震垫、
140-转换部、141-第一滑道、142-第二滑道、143-第一卡接槽、144-第一连接孔、
150-导流件、151-导流套、1511-卡扣、1512-第二固定部、1513-限位块、152-叶片组件、1521-心轴、1522-导流叶片、1523-安装部、1524-限位槽、
160-主体控制组件、
171-第一密封件、172-第二密封件、173-第三密封件、
200-动力组件、210-第一电池包、220-第二电池包、221-导电母插、222-母插固定座、223-限位柱、230-电池固定架、231-第二电池定位部、232-阻力块、233-锁紧扣、
240-端子卡接组件、241-导电公插、242-导电硅胶、2421-插接槽、2422-限位孔、243-导电线、244-卡扣固定环、2441-第一耳部、24411-卡接凹槽、24412-限位凸肋、2442-指示部、245-卡扣固定座、2451-让位槽口、2452-限位凸起、246-端子固定座、2461-第二耳部、24611-卡接凸肋、2462-第一卡接口、247-电池上盖、2471-第二卡接口、
250-端盖、
300-连接座、310-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1-滑槽、3111-第一滑槽、3112-第二滑槽、312-第一定位槽、320-承载物连接部、321-第二定位槽、330-定位销、331-弹片、3311-第一凸起、3312-第二凸起、3313-第二卡接槽、
400-潜水把手、410-支架、411-连接槽、412-连接件、420-第一把手、430-第二把手、431-容置空腔、432-旋转支座、433-第一限位部、434-导向槽、440-潜水开关组件、441-按压部、4411-铰接部、4412-推动部、4413-导向部、4414-第二限位部、442-复位件、443-磁性部安装座、444-磁性部、450-遥控器安装座、451-弹扣、460-安装架、
600-遥控器、601-干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下推进器100,参照图1至图3,包括本体110及进水筒120。本体110沿第一方向(如图2和图3中X向所示)延伸,其内设有容置腔体,该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动力组件200。进水筒120与本体1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相连接,进水筒120内设置有驱动件131,动力组件200与驱动件131电连接,用于为驱动件131提供动力,以驱动水下推进器100前进。
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组件200包括多个电池包,用于依次为驱动件131供电,即,一个电池包的电量不足时,可切换至下一个电池包进行供电,各电池包实现接力依次供电,以延长水下推进器100的续航时间。本实施例中以动力组件200包括两个电池包,即第一电池包210和第二电池包220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4,并辅助参考图2,第一电池包210和第二电池包22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本体110的容置腔体内,第一电池包210和第二电池包220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件131电连接。下面以第二电池包220为例,对电池包端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7,辅以图5,第二电池包220的输出端设置有导电母插221,导电母插221电连接有导电公插241,导电公插241与导电母插221相插接,用于将电池包内的电传导至用电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导电母插221与导电公插241相插接处设置有导电硅胶242,导电硅胶242覆盖于导电母插221上,导电公插241贯穿导电硅胶242与导电母插221相插接(如图7所示)。一般情况下,电源的导电母插和导电公插在接通瞬间会由于产生极大电流,而发生打火现象。而本实施例中,在导电母插221和导电公插241相插接处设置导电硅胶242,可防止导电母插221和导电公插241连通时打火,避免损坏导电部件,保证电池包正常供电。具体地,由于导电硅胶242具有电阻,因此在导电公插241和导电母插221通电瞬间,导电硅胶会减小导电公插241和导电母插221之间的电流,进而避免出现打火现象。而在正常供电时,由于导电公插241与导电母插221直接接触,导电硅胶242被短路,并不会影响电源的正常供电。
进一步地,第二电池包220端面设置有母插固定座222,导电母插221设置于母插固定座222内,且导电母插221的插接端暴露于母插固定座222的端面,导电硅胶242放置于母插固定座222的端面上,且导电硅胶242的端面与导电母插221相接触。进一步地,参照图5,母插固定座222上设置有限位柱223,导电硅胶242上设置有限位孔2422,限位孔2422与限位柱223相连接,以在径向上,限定导电硅胶242相对母插固定座222的位置。
进一步地,导电硅胶242上设置沿第一方向(即,导电公插241的插入方向)贯通的插接槽2421,导电公插241垂直于插入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插接槽2421的槽壁过盈配合。即,导电硅胶242通过其在第一方向上与导电母插221相近的端面与导电母插221相接触,通过其插接槽2421与导电公插241相接触,进而在导电公插241与导电母插221通电瞬间,能够与导电母插221和导电公插241导通,并通过其电阻减小通过导电公插241与导电母插221的瞬间电流,避免由于导电公插241和导电母插221之间发生打火产生烧灼,而影响电信号传输,以保证电源输出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导电硅胶242的插接槽2421为一U型(如图5所示),且插接时,插接槽2421的两侧槽壁与导电公插241的两端面过盈配合而产生挤压,使导电硅胶242与导电公插241保持充分接触。如此设置,可保证导电硅胶与导电公插241接触充分,尤其在频繁插拔拆装的情况下,保证导通效果。
需说明的是,第一电池包210端部结构与上述第二电池包220的结构相同。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包210位于靠近驱动件131一端,第二电池包220位于远离驱动件131的一端,第二电池包220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243与驱动件131电连接,如图4所示。此时,动力组件200还包括端子卡接组件240,端子卡接组件240连接于第二电池包220的端部,用于固定导电线243端子,使其与第二电池包220连接牢固。具体地,导电线243的端子与导电公插241相接触,导电线243的另一端与驱动件131电连接,以使第二电池包220能够为驱动件131供电。
参照图5-图7,端子卡接组件240包括卡扣固定座245和卡扣固定环244,卡扣固定座245与第二电池包220的端部可拆卸紧固连接,卡扣固定座245的中部设置有凸型限位腔,沿导电公插241的插入方向凸型限位腔包覆于母插固定座222外,凸型限位腔沿轴向的内侧壁与导电硅胶242相接触(即,将导电硅胶242沿轴向固定于凸型限位腔的端面与母插固定座222端面之间)。导电公插241贯穿卡扣固定座245与导电母插221相插接。
卡扣固定环244沿周向以可滑动地方式套接于卡扣固定座245的周向外壁,卡扣固定环244能够绕轴向旋转一定角度。具体地,卡扣固定座245的外边沿与卡扣固定环244的上端面滑动接触,由此限制了卡扣固定环244沿轴向(即第一方向)的窜动,使卡扣固定环244只能绕轴向旋转。卡扣固定座245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让位槽口,让位槽口沿径向贯穿卡扣固定座245的周向侧壁。
进一步地,参照图8,辅以图5和图7,卡扣固定环244的内周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耳部2441,第一耳部2441沿卡扣固定环244的径向凸出设置。第一耳部2441沿轴向的一个端面设置有卡接凹槽24411,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肋24412(参照图8)。第一耳部2441位于让位槽口2451内,并能够在让位槽口2451内转动一定角度。
继续参照图8,端子卡接组件240还包括端子固定座246,端子固定座246用于固定导电线的端子。端子固定座246沿轴向(即沿第一方向)与卡扣固定座245周向内壁相插接。即,导电公插241在第一方向上贯穿卡扣固定座245、端子固定座246以及导电硅胶242与导电母插221相插接。
端子固定座246位于卡扣固定座245内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突出的第二耳部2461,第二耳部2461位于让位槽口2451处。卡扣固定环244带动第一耳部2441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耳部2441与第二耳部2461相卡接,能够限制所述端子固定座246沿轴向的运动;第一耳部2441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耳部2441与所述第二耳部2461解除卡接,端子固定座246能够沿轴向与卡扣固定座245分离。
也就是说,卡扣固定环244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耳部2441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耳部2461相卡接,进而对端子固定座246在轴向进行限位,防止端子固定座246沿轴向脱出卡扣固定座245,也即,将端子固定座246与第二电池包220相连接,进而保证导电线243的端子连接处的牢固。
示例性地,第二耳部2461与第一耳部2441在沿轴向上相对的端面设置有卡接凸肋24611,第一耳部2441相应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接凹槽24411。在第一位置,卡接凸肋24611与卡接凹槽24411相卡接;实现对端子固定座246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在第二位置,卡接凸肋24611与卡接凹槽24411解除卡接,端子固定座246能够沿轴向与卡扣固定座245分离。
即,第一耳部2441和第二耳部2461均位于卡扣固定座245的让位槽口2451内,且第一耳部244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耳部2461远离第二电池包220的一端。旋转卡扣固定环244,在第一位置处,第一耳部2441与第二耳部2461相卡接,限制卡扣固定座245沿第一方向脱出,进而保证导电线243与导电公插241处的连接紧密。
进一步地,端子固定座246沿周向的限位,可通过在端子固定座246与卡扣固定座245相接触的侧壁设置周向限位或卡接的防转结构来实现。示例性地,卡扣固定座245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端子固定座246的外侧面设置相匹配的凸棱。
如图8所示,让位槽口2451沿轴向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2452,第一耳部2441与该侧壁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凸起限位凸肋24412,在第二位置,限位凸起2452与限位凸肋24412沿周向相抵触,用于对卡扣固定环244在周向旋转时进行限位。具体地,在需要解除对端子固定座246的限位时,旋转卡扣固定环244使第一耳部2441与第二耳部2461脱开以解除卡接,在卡扣固定环244旋转过程中,当第一耳部2441的限位凸肋24412与让位槽口2451内的限位凸起2452相接触时,限位凸起2452对限位凸肋24412起到阻挡作用,进而限制卡扣固定环244沿周向继续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将卡扣固定环244实现卡接与解除卡接的位置(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电池包表面进行标识,如关或开,lock或open,在卡扣固定环244的外部设置指示部2442。使用者将旋转卡扣固定环244使指示部2442指向关或lock的卡接标识时,第一耳部2441与第二耳部2461位于第一位置进行卡接;旋转卡扣固定环244使指示部2442指向解除开或open的卡接标识时,第一耳部2441与第二耳部2461位于第二位置解除卡接。
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固定环244的旋转对端子固定座246进行限位,使端子固定座246与第二电池包220连接牢固,实现导电公插241与导电线243连接端的稳定连接,保证导电稳定。由于电池包需要经常拆装,如此设置,在保证牢固连接的同时便于拆装,可提升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端子固定座246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口2462,与导电公插241相连接的导电线243的端部卡接于第一卡接口2462中。端子卡接组件240还包括电池上盖247,电池上盖247与端子固定座246相连接并在两者间形成容置空间,导电公插241和导电线243端子部分均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实现对连接处的防护。如图5,电池上盖247设置有第二卡接口2471,第二卡接口2471与第一卡接口2462相对应,将导电线243端部固定于第一卡接口2462与第二卡接口2471扣合形成的接口内,进而对导电线243端子处进行定位。
参照图2及图4,并参考图9,本体110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池固定架230,电池固定架23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由本体110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插入至本体110的容置腔体中,即电池固定架230沿如图2和图4中的B向延伸,第一电池包210和第二电池包220设置于由本体110内侧壁与电池固定架230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电池固定架230与本体110密封连接,在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73,以保证电池固定架230与本体110相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水分由该相接处进入本体110的容置腔体,对电池包产生影响。
具体地,电池固定架230与本体110能够对第三密封件173沿第一方向轴向压缩。示例性地,电池固定架230与本体110相连接处,电池固定架230与本体110中之一设置有第一凹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一凸部,第三密封件173设置于第一凹部内,第一凸部位于第一凹部与第三密封件173相接触并对其产生挤压,以形成端面密封。
示例性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本体110的容置腔体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电池定位部111,第一电池定位部111凸起于容置腔体的侧壁。电池固定架230的内侧壁上凸起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池定位部231。第一电池定位部111和第二电池定位部231均用于与第一电池包210和/或第二电池包220的外壁相挤压(即过盈配合),以将所述第一电池包2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包220定位于容置腔体内。示例性地,第一电池包210在周向上由各第一电池定位部111进行卡接定位,第二电池包220在周向上由第二电池定位部231进行卡接定位。
示例性地,第一电池定位部111和/或第二电池定位部231均为凸起的棱状。
进一步地,参考图9,电池固定架230各侧壁在位于本体110内的端部设置有阻力块232,即在沿B向延伸的端部设置有阻力块232,各阻力块232在沿B向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凸起,即,阻力块232沿B向为一倾斜面,阻力块232沿B向延伸的末端凸出于电池固定架230的侧壁内表面。具体地,电池固定架230各侧壁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槽,各阻力块232分别设置于各安装槽内,且阻力块232只有在B向的一端与安装槽相连接,其它端部均为自由端,如此设计,使得阻力块232保持一定弹性。第一电池包210和/或第二电池包装入容置腔体时,与各阻力块232相接触,对各阻力块232产生挤压,使各阻力块232产生向电池固定架230的腔体外的变形;当第一电池包210和/或第二电池包220完全安装于容置腔体时,各阻力块232与第一电池包210和/或第二电池包的侧壁相卡接。阻力块232的设置,可以使各电池包在装入容置腔体时,受到一定阻力,防止电池包滑动太快,造成撞击或者损坏。
示例性地,电池固定架230的端部沿B向延伸至第一电池包210处,即,第一电池包210端部的部分位于电池固定架230内,也即,电池固定架230端部的阻力块232与第一电池包210的侧面相接触,用于对第一电池包210的端部进行限位,也便于第一电池包210的拆卸。
进一步地,第二电池包220的导电线243贯穿本体110的容置腔体与驱动件131相连接。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第一电池定位部111上设置通槽112,供导电线243穿过。
如图4所示,动力组件200还包括端盖250,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的端部相卡接,端盖250用于将放置动力组件200的容置腔体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进行封闭。具体地,如图9所示,电池固定架230端部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锁紧扣233,相应地,端盖250上设置有锁紧槽(图中未示出),通过锁紧扣233与锁紧槽旋转卡接,使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紧固连接。采用旋转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操作简单快捷,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端盖250内表面设置有柔性垫(图中未示出),如EVA垫,端盖250内表面与动力组件200的电池上盖247相抵接,一方面,对动力组件200进行轴向限位,即,端盖250对各电池包形成预压,防止电池包在容置腔体内沿第一方向窜动。另一方面,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相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72,保证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水分由此处进入本体110的容置腔体中。
具体地,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能够对第二密封件172沿第一方向轴向压缩,形成端面密封。示例性地,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相接处,端盖250与电池固定架230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凹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凸部,第二密封件172设置于第二凹部内,第二凸部位于第二凹部与第二密封件相接触并对其产生挤压,形成端面密封。
进一步地,本体110沿第一方向与进水筒120相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71,第一密封件171用于防止水分由本体110与进水筒120相连接端进入本体110的容置腔体中,保证容置腔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本体110与进水筒120对第一密封件171形成沿第一方向的挤压,以形成端面密封。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71、第二密封件172和第三密封件173处的密封均采用轴向密封,即端面密封。各个密封处,通过该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对各密封圈形成轴向压缩,实现进行密封,该种密封形式具有受力均匀,密封性好,同时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具有成本低的效果。
参照图2及图4,水下推进器100还包括主体控制组件160,主体控制组件160与驱动件131、第一电池包210和第二电池包220均电连接。具体地,主体控制组件160上设置有第一通路、第二通路以及驱动件131连接通路,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均与驱动件131连接通路相连通。其中第一电池包210的输出端子与第一通路相连接,第二电池包220的导电线243与第二通路相连接。同时,主体控制组件160设置有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电池包210和第二电池包220的电量。当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电池包210剩余电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模块则断开第一通路,开启第二通路,即,利用第二电池包220为驱动件131供电。示例性地,上述设定值为电量的5%,即当第一电池包210的电量剩余5%时,启动第二电池包220进行供电,以增加水下推进器100的续航时间。可以理解地,该设定值可依据实际情况设定为其它数值。
进一步地,进水筒120内设置有驱动组件130,驱动组件130包括上述的驱动件131以及驱动件固定座133,驱动件131为电机或马达等。示例性地,驱动件固定座133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进水筒120内并与进水筒120密封连接。驱动件131安装于驱动件固定座133上,由此,通过驱动件固定座133将驱动件131与进水筒120相连接。驱动件固定座133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本体1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相连接,则第一密封件171设置于驱动件固定座133与本体110相接处。
示例性地,驱动件固定座133与本体110的端面之间形成一密闭容置空间,上述主体控制组件160设置于该密闭容置空间内,如图4中区域S所示。具体地,驱动件固定座133上设置有让位孔,主体控制组件160与驱动件131连接的通路贯穿驱动件固定座133的让位孔与驱动件131电连接。如此设置,便于为驱动件131供电,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在驱动件固定座133与驱动件131之间设置有防震垫134,一方面,防震垫134用于减小驱动件131在高速运转中的抖动。另一方面,防震垫134沿周圈延伸,其周向的两侧面分别与驱动件131的外侧壁及驱动件固定座133的内侧壁相接触。同时防震垫134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边沿,沿第一方向,该边沿受到驱动件固定座133与驱动件131的挤压形成端面密封(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防震垫134还用于密封驱动件固定座133的让位孔,避免水通过让位孔处进入区域S内,影响主体控制组件160的性能。进一步地,由于防震垫134具有弹性,还可防止固定驱动件131的螺丝松脱。示例性地,防震垫134为硅胶材质。
示例性地,区域S内灌有有机导热灌封胶,用于主体控制组件160的防水以及导热。
示例性地,驱动件固定座133的材质为铝合金,便于散热。
进一步地,进水筒120上设置有多个进水槽,示例性地,沿进水筒12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水槽,各进水槽与进水腔相连通,水流能够通过各进水槽流入进水腔内。驱动件131的输出轴连接有桨叶132,动力组件200为驱动件131提供动力,驱动件131驱动桨叶132旋转,进而推动进入进水腔的水流向后流动,从而提供一个反向驱动力,驱动水下推进器100以及与水下推进器100相连接的承载部或其它装备前进。
参照图1-图4,水下推进器100上还设置有导流件150,导流件150沿第一方向与进水筒120的一端相连接。具体地,本体110、进水筒120及导流件150是沿水流流出的方向(如附图3中的B向所示)依次排列。导流件150包括导流套151以及设置于导流套151内的叶片组件152。
参照图12,进水筒120的端部外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卡接槽121。参照图13,导流套151端部的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扣1511。通过卡接槽121与所对应的卡扣1511相卡接,将导流套151与进水筒120相连接。进一步,导流套15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固定部122,进水筒120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512,第一固定部122和第二固定部151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螺栓或螺钉将第一固定部122和第二固定部1512相连,进而将导流套151与进水筒120紧固连接。
桨叶132设置于进水筒120与导流套151相接的区域,采用上述卡接槽与卡扣旋转卡接和螺纹固定连接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导流件150与进水筒120的牢固连接,又可实现导流件150与进水筒120的快速拆装,便于经常清理缠绕在桨叶132等部件上的杂物或便于检修等。
参照图14,叶片组件152包括心轴1521以及沿心轴1521周向设置的多个导流叶片1522,具体地,各导流叶片1522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各导流叶片152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导流套151的内壁连接,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安装部1523相连接。示例性地,参照图13和图14,导流罩内侧壁上突出设置有限位块1513,安装部1523上相对应的设置有限位槽1524。叶片组件152安装于导流罩内时,各导流叶片1522插入至导流套151内侧壁上对应设置的滑道内,叶片组件152安装到位后,限位块1513卡接至限位槽1524内,用于防止叶片组件152沿第一方向窜动与其前端的桨叶132相碰撞。
进一步,驱动件131的输出轴与心轴1521端部转动连接,桨叶132设置于输出轴上。由桨叶132旋转带动的水流,通过导流叶片1522导流排出。进一步地,与桨叶132相近端的导流叶片1522设置有圆弧角,即导流叶片1522沿第一方向靠近进水端的一端为弧形,也即,每一导流叶片1522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桨叶132平滑过渡,如此设置,能够使水流更顺畅的排出,实现对进水筒120内高速旋转的水流的导正,进一步提升了水下推进器100的导向性。
参照图1-图3及图11,一实施例中,本体110的外壁上设有转换部140,转换部140用于将水下推进器100与外部承载物相连接,外部承载物包括但不限于冲浪板、SUP以及、充气船、潜水把手等。参照图15,本实施例中,转换部140包括两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第一滑道141和第二滑道142,第一滑道141与第二滑道142在第三方向(如图15中Z向所示)上间隔叠加设置,如双T型滑道(如图15所示)。也就是说,第一滑道141和第二滑道142均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相互平行,在第三方向上,第一滑道141和第二滑道142沿L向(如图15所示)依次叠加设置。也即,转换部140沿第二方向(如图15中Y向所示)的截面形状为双T型(即“干”字型)。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换部140包括多于两条的滑道。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能够与转换部140相匹配的连接座300。如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座30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311,对应于转换部140的双T型滑道,连接座300的滑槽311为双T型滑槽311,即,包括两条在第三方向上叠加设置的第一滑槽3111和第二滑槽3112,也就是说,沿L向,第二滑槽3112位于第一滑槽3111的上方。第一滑槽3111用于与第一滑道141滑动连接,第二滑槽3112用于与第二滑道142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采用双T型滑道和双T型滑槽进行连接座300与水下推进器100的连接,由于双滑道和双滑槽之间的配合误差可相互叠加抵消,因此可使连接座300与水下推进器100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换部140上设置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144,连接座30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44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该实施方式中,连接座300设置于外部承载物上,当连接座300通过第一滑槽3111和第二滑槽3112与第一滑道141和第二滑道142沿第一方向插接,即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进行限位,之后,通过第一连接孔144与第二连接孔的连接(如螺栓连接),在第一方向上对连接座300形成限位,进而将连接座300与转换部140固定相连,也即,将水下推进器100与外部承载物紧固连接。
继续参照图15,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换部140上还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贯通第一滑道141和/或第二滑道142的第一卡接槽143。示例性地,第一卡接槽143为在第二滑道142上沿第二方向贯通的一个缺口。
进一步地,连接座300上沿第二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定位槽312,第一定位槽312能够与滑槽311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一定位槽312以及第一卡接槽143相匹配的定位销330,定位销330能够同时与第一定位槽312和第一卡接槽143相插接,以在第一方向上对连接座300进行限位。
参照图16,定位销330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部设置有一弹片331,弹片331沿第二方向插入的一端为自由端。具体地,定位销330的中部设置有沿第三方向贯通的通槽,弹片331设置于通槽内,且弹片331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与通槽的侧壁相连接。弹片331的中部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卡接槽3313,第二卡接槽3313的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为第一凸起3311和第二凸起3312。定位销33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与第一卡接槽143和第一定位槽312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槽壁均滑动配合,以及定位销330沿第三方向的两端面能够与第一定位槽312沿第三方向的两侧面滑动配合,以使定位销330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一卡接槽143和第一定位槽312中。定位销330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一定位槽312和第一卡接槽143的过程中,弹片331能够沿第三方向被挤压,以使定位销330插入第一定位槽312,并使第二卡接槽3313与连接座300相卡接。
示例性地,为防止定位销330拆装过程中散落,在定位销330上设置有通孔,可通过绳索等穿过通孔与安装座相连接。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座300与转换部140连接时,第一滑槽3111与第一滑道141,第二滑槽3112与第二滑道142,均沿第一方向进行插接,实现连接座30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定位。连接座300沿第一方向安装到位后,第一定位槽312与第一卡接槽143相对应。将定位销330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一定位槽312和第一卡接槽143中,插入过程中,出入端的第二凸起3312首先受到第一定位槽312沿第二方向插入端侧壁的挤压,使弹片331沿第三方向被挤压移动,以使第二凸起3312沿第二方向穿过滑槽311,由第一定位槽312沿第二方向另一端侧壁伸出,此时,弹片331沿第三方向回弹,第一凸起3311与第一定位槽312沿第二方向插入端侧壁相卡接,第二凸起3312与第一定位槽312沿第二方向伸出端侧壁相卡接,避免定位销330由连接座300内脱出。由于定位销33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与第一卡接槽143和第一定位槽312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槽壁均滑动配合,因此可实现连接座300在第一方向的限位,使连接座300与水下推进器100紧固连接。
第一卡接槽143与第一连接孔144为水下推进器100不同的安装场景提供了多元的连接固定方式。通过双滑槽滑道连接后,再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及结构,选择采用卡接槽121和/或第一连接孔144固定的方式与外部承载物进行连接,实现水下推进器100与外部承载物的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为避免安装时滑道与滑槽311装配错位,使第二滑道142与第一滑道141、第一滑槽3111与第二滑槽3112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长度差(如图15和图16所示),避免操作人员安装错位。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对不同的滑道与滑槽311组设置不同的尺寸进行防错。
进一步地,连接座300与外部承载物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等可拆卸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快速切换不同的外部承载物,连接座300还包括用于与外部承载物固定连接的承载物连接部320,示例性地,承载物连接部320采用粘贴等方式与外部承载物相连接。连接座300的第一滑槽3111和第二滑槽3112与第一连接孔144及第一定位槽312组成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承载物连接部320与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如此,可通过在不同的外部承载物上安装承载物连接部320,即可实现水下推进器100在这些外部承载物之间的快速切换。
参照图16及图18,示例性地,承载物连接部32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图中未示出),以及沿第二方向贯穿滑槽的第三卡接槽(图中未示出);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上设置有与承载物连接部320的滑槽相匹配的第三滑道,以及沿第二方向贯穿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和第三滑道的第二定位槽321。承载物连接部320与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通过第三滑槽和第三滑道插接相连后,第三卡接槽与第二定位槽321相对应,定位销330能够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二定位槽321以及第三卡接槽,且第二卡接槽与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相卡接,以限制承载物连接部32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的移动,进而实现承载物连接部320与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的牢固连接。采用此种方式,可方便承载物连接部320与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的拆卸与安装,能够使水下推进器便捷的切换到不同的承载物上。
具体地,定位销330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二定位槽321和第三卡接槽的过程中,弹片331能够沿第三方向被挤压,以使定位销330插入第二定位槽321,并使第二卡接槽3313与水下推进器连接部310沿第二方向相卡接。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种水运工具,包括水运本体以及上述水下推进器100。水运本体为浆版本体或船体。
进一步,水下推进器100包括遥控器600,遥控器600与主体控制组件160通过无线通讯手段进行通讯实现信号指令的传输。例如,可以通过蓝牙等近程无线通讯方式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更为具体地,在遥控器600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其用于开启或关闭水下推进器100的电机运转或关闭。进一步,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遥控器600上还设置有调速、调整方向等作用。遥控器600上还包括显示屏,可以显示冲浪舟的运行速度、剩余电量等信息。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遥控器600上的各项功能按键还可以通过位于遥控器600的触摸屏操作实现。
更进一步地,遥控器600为可穿戴设备,例如可通过手环、手套等方式设置,例如,当水下推进器100连接于水上承载部(如SUP桨板或滑水板等)时,遥控器600可安装于表带上,使用者能够通过表带将遥控器600戴在手腕,便于使用者随时了解水下推进器100航行中的各项参数,以及控制水下推进器100的运行,直观便捷。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潜水装置,包括潜水把手以及上述水下推进器100。水下推进器100可与潜水把手400相连接,应用于潜水活动场景。
参照图19-图24,潜水把手400包括沿第二方向(如图19中Y向所示)延伸的支架410,需说明的是,支架410沿第二方向的延伸包括平行第二方向,也包括具有一定弯折的延伸。支架410上设置有用于与水下推进器100连接的支架连接座。支架连接座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支架沿第二方向的中部位置,用于与水下推进器100的转换部140相连接。具体地,支架连接座包括双T型的连接槽411,通过该连接槽411与水下推进器100转换部140的第一滑道141和第二滑道142相连接。同时,支架连接座上设置有连接件412,连接件412用于贯穿支架连接座与转换部140上第一连接孔144相连,进而将支架410与水下推进器100牢固连接(该实施例中,支架连接座相当于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的连接座300)。
参照图19,支架41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把手420和第二把手430,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供用户握持,便于潜水时使用。具体地,支架连接座两侧分别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侧翼,第一把手420和第二把手430分别位于两侧翼的端部,即,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把手420与第二把手430分别位于水下推进器100的两侧。
支架410上与第一把手420和第二把手430其中一个相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遥控器安装座450,用于安装遥控器600。具体地,遥控器安装座450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扣451,弹扣用于与遥控器600相卡接,便于定位以及拆卸遥控器600。与遥控器600对应的第一把手420或第二把手430上设置有潜水开关组件44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潜水开关组件440可设置于支架410上的其它位置。
本实施例中,以潜水开关组件440设置于第二把手430上进行说明。优选地,第二把手430位于用户抓握时的右侧,即,第二把手430用于右手抓握。相对应地,遥控器安装座450设置于第二把手430处的支架410上。
进一步地,遥控器600内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干簧管601,干簧管601能够受磁力影响而导通。具体地,干簧管601内部为真空,当感受到一定强度的磁场后内部触点闭合或断开。
参照图20、图22及图23,潜水开关组件440包括按压部441和磁性部444(如磁铁),磁性部444的位置与遥控器600内的干簧管601相对应,磁性部444能够移动接近或远离干簧管601。当磁性部444移动接近干簧管601时,通过磁力与干簧管601导通。按压部441被按压时,能够驱动磁性部444移动以与遥控器600内的干簧管601磁力导通,以使遥控器600与水下推进器100通信连接,控制水下推进器100启动或停止。
进一步地,第二把手430内设置有容置空腔431,磁性部444活动设置于该容置空腔431内。按压部441包括铰接部4411,位于第二把手430的容置空腔431内,通过铰接部4411按压部441与第二把手430弹性转动连接。按压部441还包括推动部4412,按压部441被按压转动时,推动部4412能够推动磁性部444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磁性部444与干簧管601磁力导通;按压部441复位时,磁性部444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磁性部444与干簧管601断开磁性连接。
也就是说,按压部441部分位于第二把手430外,使按压部441能够被按压,按压部441被按压时,能够绕铰接部4411与第二把手430相铰接的位置转动,此时,按压部441的驱动部驱动磁性部444移动接近干簧管601,使干簧管601受到磁性部444磁力影响而导通,进而触发遥控器600发送信号以启动水下推进器100。
具体地,第二把手430的容置空腔431内设置有旋转支座432,旋转支座432用于与铰接部4411相连接。潜水开关组件440还包括磁性部安装座443,沿磁性部444的移动方向,磁性部安装座443的一端安装磁性部444,另一端与推动部4412转动连接。磁性部安装座443能够被推动部4412驱动,以朝向或远离遥控器600移动。按压部441绕旋转支座432转动时,即沿如图22中的K向转动,推动部4412同时旋转推动磁性部安装座443向靠近遥控器600的方向移动,使磁性部444接近干簧管601,以使干簧管601受到磁性部444的磁力影响。
具体地,磁性部安装座443的位置与旋转支座432错开设置。磁性部安装座443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槽,推动部4412包括转动轴,转动轴插接在转动槽中并能够在转动槽中转动(如图23所示)。
参照图20和图22,潜水开关组件440还包括复位件442,用于按压部441的复位。示例性地,复位件442为扭簧,铰接部4411包括一转轴,转轴与旋转支座432相连接,扭簧套接于转轴上,扭簧一端与按压部441相抵接,一端与容置空腔431的内壁相抵接,使按压部441按压后能够被复位。进一步地,第二把手430的容置空腔43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33,按压部441的内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414,第一限位部433和第二限位部4414在垂直于按压部441旋转面的方向上,形成对复位件442进行限位,防止复位件442脱出。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件442为螺旋弹簧,一端固定于容置空腔431中,一端与按压部441相抵接,按压复位件442时螺旋弹簧被压缩,撤去外力后,螺旋弹簧恢复弹性使按压部441复位。
进一步地,容置空腔431内还设置有沿按压部441转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34,且导向槽434在按压部441复位时脱出的一端为闭合槽口,即,导向槽434靠近按压部441的端部是封闭的。相应地,按压部441上设置有导向部4413,导向部4413与导向槽434滑动连接,在按压部441转动过程中,导向槽434用于提供导向。在初始位置,导向部4413与导向槽434的闭合槽口端相接触,进而限定按压部441的位置,防止其被复位件442弹出。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遥控器安装座450通过螺纹连接部贯穿支架410与第二把手430相连接(如图22所示),螺纹连接部内设置有导向孔,磁性部安装座443与导向孔滑动连接。如此设置,螺纹连接部同时发挥螺纹连接与导向磁性部安装座443的作用,简化内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潜水把手400,在潜水者潜水过程中需要启动水下推进器100时,通过按压按压部441位于第二把手430外的部分,可使磁性部444移动至靠近遥控器600干簧管601的第二位置,进而通过磁力导通干簧管601,使遥控器600与水下推进器100信号连通,实现启动水下推进器100的功能。通过磁性部444的磁力导通干簧,可轻松实现无接触控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使用方便。而且潜水开关组件440的按压部441设置于供抓握的把手上,便于潜水者操作。
进一步地,支架410上还设置有安装架460,用于安装相机等潜水用物品。
本实施例中的水下推进器100的转换部140既可通过连接座300与水上承载物相连接,又可以连接潜水把手400,实现潜水功能,增加水下推进器100的应用场景,拓展了水下推进器100的使用范围。具体地,水下推进器100可适用于多种水运工具,相应地,外部承载物可以是冲浪板、SUP以及充气船等。水下推进器100用于外部承载物时,水下推进器100不仅可以对冲浪板等水运工具起到稳定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劈开水流、减小阻力,同时采用电力驱动,起到推进的作用,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和享受水上运动和航行;而双电池供电模式可增加续航时间,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转换部;所述转换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叠加设置;
所述转换部通过连接座与外部承载物相连接;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叠加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滑动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其中,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外部承载物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滑道和/或所述第二滑道;
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换部连接后,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对应;
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卡接槽相插接,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连接座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互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定位销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插入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卡接槽;
所述定位销沿所述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卡接槽的过程中,所述弹片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以使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使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卡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物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外部承载物相连接;所述承载物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物连接部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连接座设置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槽用于与所述第三滑道沿第一方向滑动插接;所述承载物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第三滑槽的第三卡接槽,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第三滑道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销能够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连接座相卡接,以限制所述承载物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定位销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插入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卡接槽;
所述定位销沿所述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三卡接槽的过程中,所述弹片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以使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使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卡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物连接部与所述外部承载物相粘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同。
10.一种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潜水把手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所述潜水把手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换部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把手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水下推进器的支架连接座;支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供用户握持;
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其中一个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遥控器固定座,所述遥控器固定座用于安装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水下推进器通信连接;
与所述遥控器对应的所述第一把手或所述第二把手上设置有潜水开关组件,所述潜水开关组件包括按压部和磁性部;
其中,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能够驱动所述磁性部移动与所述遥控器磁力导通,以使所述遥控器与所述水下推进器通信连接,使得所述水下推进器在启动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内设置有干簧管,与所述遥控器固定座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把手或所述第二把手内设置有容置空腔,所述磁性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
所述按压部包括铰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空腔内,通过所述铰接部,所述按压部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把手或所述第二把手弹性转动连接;
所述按压部还包括推动部,所述按压部被按压转动时,所述推动部能够推动磁性部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磁性部与所述干簧管磁力导通;所述按压部复位时,所述磁性部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磁性部与所述干簧管断开。
13.一种水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运本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所述水运本体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换部相连接。
CN202222116498.0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Active CN217945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6498.0U CN217945458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6498.0U CN217945458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5458U true CN217945458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6498.0U Active CN217945458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54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4149B2 (en) * 2021-09-25 2023-11-14 Jiangsu Youma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Multifunctional underwater propell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4149B2 (en) * 2021-09-25 2023-11-14 Jiangsu Youma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Multifunctional underwater propell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45458U (zh) 一种便于更换转换座的水下推进器及潜水装置及水运工具
US8870614B2 (en) System for mounting a motorized cassette to a watercraft body
US10029775B2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person or a watercraft
CN102971209B (zh) 具有可互换的电机模块的机动水上工具系统
JPH07223589A (ja) 水中潜水体への充電システム
CN217730742U (zh) 一种潜水把手及水下推进器
CN217881781U (zh) 一种防打火电池组件及水下推进器
CN217864666U (zh) 一种多电池驱动的水下推进器
CN217730746U (zh) 一种导流件便于拆装的水下推进器
CN217737148U (zh) 一种水下照明组件及水下推进器
CN210364340U (zh) 水中运动的推进器装置
CN213168505U (zh) 船用推进器操控装置及船用推进器
US11814149B2 (en) Multifunctional underwater propeller
CN208286228U (zh) 一种打窝器快拆结构及无人船
CN213845434U (zh) 解锁组件、电池、供能套件及可移动平台
CN210027861U (zh) 一种船外机
CN109625191B (zh) 一种船用电动推进器
CN215098199U (zh) 分体式水下推进器
CN216611547U (zh) 潜水推进器
CN215989551U (zh) 一种工程机械设备电源can控制总成线束
CN218368172U (zh) 船身以及电动船
CN117254278B (zh) 一种线缆装夹机构
CN219545033U (zh) 智能冲浪板
CN218172565U (zh) 电动船推进系统以及电动船
CN219876422U (zh) 翻盖装置及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