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3820U - 太阳能屋顶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屋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3820U
CN217933820U CN202221161133.3U CN202221161133U CN217933820U CN 217933820 U CN217933820 U CN 217933820U CN 202221161133 U CN202221161133 U CN 202221161133U CN 217933820 U CN217933820 U CN 217933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over plate
solar cell
microstructures
plate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11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彬
郭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11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3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3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3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顶组件,该太阳能屋顶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和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第一盖板玻璃;封装结构以第一盖板玻璃设置为受光侧,第一盖板玻璃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折光微结构;第一折光微结构为顶端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若干个金字塔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可解决太阳能屋顶组件反射光线刺眼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太阳能屋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屋顶组件。
背景技术
现代化社会中,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占据相当的占比(约30%左右)。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出现,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筑用电的需求,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光伏建筑一体化,即将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与建筑形成一体结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结构,而非如建筑附加光伏一样简单地在建筑外附加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
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屋顶,通常直接在屋顶中设置双玻面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以有效的利用太阳能进行电能转化。但是,这样的屋顶,由于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反射效果,会因对日光的反射给周围高于此屋顶的建筑的室内带来影响,反射的日光通常比较刺眼,会引起人的眼晕,造成视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对在此周围建筑内生活工作的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下去会诱发某些疾病。同时,还会造成热量集聚,造成周围环境的局部温度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顶组件,以解决太阳能屋顶组件反射光线刺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顶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和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第一盖板玻璃;封装结构以第一盖板玻璃设置为受光侧,第一盖板玻璃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折光微结构;第一折光微结构为顶端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可选的,第一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折光微结构;第二折光微结构为顶端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可选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封装胶层,第一封装胶层位于第一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的一侧,第一封装胶层适于填充第一盖板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缝隙,并粘接第一盖板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组。
可选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盖板玻璃;第二盖板玻璃设置于太阳能电池组背向第一盖板玻璃一侧;第二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三折光微结构;第三折光微结构为顶端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可选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封装胶层,第二封装胶层位于第二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的一侧,第二封装胶层适于填充第二盖板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缝隙,并粘接第二盖板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组。
可选的,第二盖板玻璃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包括非接触区和包围非接触区的接触区;接触区设置有若干第一粘接微结构,第一粘接微结构为顶端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可选的,太阳能屋顶组件还包括屋顶建材,屋顶建材包括底板;底板相对的两侧边缘设置有一对边缘脊,所述边缘脊包括靠近所述底板边缘侧的防护部和相对所述防护部更靠近所述底板中心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具有水平的承托面,第二盖板玻璃的接触区适于粘接于所述承托面;所述防护部相对于所述承托面上突。
可选的,承托面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粘接微结构;第二粘接微结构为顶端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接触区表面的第一粘接微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隙与第二粘接微结构的位置相对。
可选的,非接触区上设置有接线盒;接线盒适于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与非接触区上连接外部电路电线的电连接;屋顶建材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脊,相邻的两个支撑脊与底板共同围成走线槽,走线槽对应第二盖板玻璃的非接触区,且将接线盒容纳于走线槽中。支撑脊的高度与承托部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支撑梁;支撑梁适于架设于待设置太阳能屋顶组件的建筑的屋顶,以对太阳能屋顶组件提供支撑;支撑脊为中空结构,支撑脊和底板共同构成横梁槽,适于支撑梁从横梁槽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通过以第一盖板玻璃为受光侧,第一盖板玻璃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的第一折光微结构,使得第一盖板玻璃的受光面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从而射向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光经过第一微结构反射会形成散射,进而减少了单位空间内反射光线的强度。此外,入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后再被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反射后向外射出的光,也由于第一折光微结构的设置而形成了散射,这部分光在单位空间内的强度也被降低。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第二折光微结构,使得射入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光在入射时经过第一折光微结构和第二折光微结构发生两次偏折,经过反射后出射时进一步发生两次偏折,从而加强了反射光的散射,进而减小了单位空间内由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向周围反射的光线的强度。此外,第二折光微结构增加了第一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表面积,可使得第一盖板玻璃与太阳能电池组的粘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通过第二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第三折光微结构,使得入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光进一步发生偏折,从而减小从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反射出的光线的强度。此外,第三折光微结构增加了第一盖板玻璃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表面积,可使得第二盖板玻璃与太阳能电池组的粘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粘接微结构的设置增加了第二盖板玻璃接触区的表面积,可使得第二盖板玻璃与承托部的粘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粘接微结构和与第一粘接微结构形成的空隙相对的第二粘接微结构,使得第二盖板玻璃与屋顶建材的接触面增加,从而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与屋顶建材的粘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屋顶建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包括图3的第一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包括图5的第一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包括图5的第二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包括图5的第二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包括图10的第二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屋顶建材的边缘脊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包括图13的第二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盖板玻璃;11、第一折光微结构;12、第二折光微结构;2、第一封装胶层;3、太阳能电池组;4、第二封装胶层;5、第二盖板玻璃; 51、第三折光微结构;52、第一粘接微结构;6、边缘脊;61、防护部;62、承托部;63、第二粘接微结构;7、支撑脊;8、接线盒;9、底板;10、走线槽;A-非接触区;B-接触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顶组件,包括:折光微结构;折光微结构为金字塔形结构;折光微结构包括第一折光微结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组,还包括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第一盖板玻璃;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以第一盖板玻璃作为受光侧,第一盖板玻璃背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折光微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可解决太阳能屋顶组件反射光线刺眼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顶组件,包括:
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和封装结构。参考图3和图4,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组3和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位于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的第一盖板玻璃1;封装结构以第一盖板玻璃1设置为受光侧,第一盖板玻璃1背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折光微结构11。第一折光微结构11为顶端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通过设置第一盖板玻璃1背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表面的若干个第一折光微结构11,使得第一盖板玻璃1的受光面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从而射向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光经过第一折光微结构11反射。由于第一微结构为金字塔形结构,具有不同朝向的斜面,入射光在不同斜面位置处的反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反射光的散射,进而减少了单位空间内反射光线的强度。此外,入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后再被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反射后向外射出的光,也由于第一折光微结构11 的设置而形成了散射,这部分光在单位空间内的强度也被降低。此外,由于反射的光线被散射,单位空间内反射光线的强度降低,光线携带的热量也相应的降低,有效抑制了周围环境的局部温度升高。
对于第一折光微结构11,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形成:采用压延技术,在生产第一盖板玻璃1的玻璃原片时,增加一个辊压工装,压辊上下表面呈金字塔形,玻璃原片经过辊压后,即可形成金字塔形结构的第一折光微结构11。
进一步的,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盖板玻璃1设置有第一折光微结构11的同时,第一盖板玻璃1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折光微结构12,即在第一折光微结构11相反一侧表面设置若干第二折光微结构12;第二折光微结构12为顶端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通过第一盖板玻璃1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 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折光微结构12,使得射入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光在入射时经过第一折光微结构11和第二折光微结构12发生两次偏折,经过反射后出射时进一步发生两次偏折,从而加强了反射光的散射,进而减小了单位空间内由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向周围反射的光线的强度。此外,第二折光微结构12增加了第一盖板玻璃1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的表面积,可使得第一盖板玻璃1与太阳能电池组3的粘接更加稳固,可极大减少因大风等情况造成的开胶情况,增加太阳能屋顶组件的抗风能力。同时,由于反射的光线被散射,单位空间内反射光线的强度降低,光线携带的热量也相应的降低,有效抑制了周围环境的局部温度升高。
对于第二折光微结构12,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一折光微结构11相同的工艺形成:采用压延技术,在生产第一盖板玻璃1的玻璃原片时,增加一个辊压工装,压辊上下表面呈金字塔形,玻璃原片经过辊压后,即可形成金字塔形结构的第二折光微结构12。
进一步的,参考图6,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封装胶层2,第一封装胶层 2位于第一盖板玻璃1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第一封装胶层2适于填充第一盖板玻璃1和太阳能电池组3之间由于第二折光微结构12存在而形成的缝隙,并粘接第一盖板玻璃1和太阳能电池组3。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和图8,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盖板玻璃5;第二盖板玻璃5设置于太阳能电池组3背向第一盖板玻璃1一侧;在第一盖板玻璃1设置有第一折光微结构11的同时,第二盖板玻璃5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折光微结构51;第三折光微结构51为顶端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太阳能屋顶组件,通过第二盖板玻璃5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 一侧表面设置若干个第三折光微结构51,使得入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光进一步发生偏折,进一步加强反射光的散射,从而减小单位空间内从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反射出的光线的强度。此外,第三折光微结构51增加了第二盖板玻璃5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的表面积,可使得第二盖板玻璃5 与太阳能电池组3的粘接更加稳固,可极大减少因大风等情况造成的开胶情况,增加太阳能屋顶组件的抗风能力。同时,由于反射的光线被散射,单位空间内反射光线的强度降低,光线携带的热量也相应的降低,有效抑制了周围环境的局部温度升高。
对于第三折光微结构51,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形成:采用压延技术,在生产第二盖板玻璃5的玻璃原片时,增加一个辊压工装,压辊上下表面呈金字塔形,玻璃原片经过辊压后,即可形成金字塔形结构的第三折光微结构51。
进一步的,参考图8,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封装胶层4,第二封装胶层 4位于第二盖板玻璃5朝向太阳能电池组3的一侧,第二封装胶层4适于填充第二盖板玻璃5和太阳能电池组3之间由第三折光微结构51形成的缝隙,并粘接第二盖板玻璃5和太阳能电池组3。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第一盖板玻璃1同时设置有第一折光微结构11和第二折光微结构12,同时第二盖板玻璃5设置有第三折光微结构51。通过三种折光微结构分别对入射光进行偏折和散射,进一步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向外反射的光线的强度。
进一步的,参考图1和图2,太阳能屋顶组件还包括屋顶建材,屋顶建材包括底板9;底板9相对的两侧边缘设置有一对边缘脊6,边缘脊6包括靠近底板9边缘侧的防护部61和相对防护部61更靠近底板9中心的承托部62;承托部62具有水平的承托面,太阳能封装结构的接触区B适于粘接于承托面;防护部61相对于承托部62上突,即防护部61的最高点高于承托面所在平面。图1中各结构的尺寸仅为示意,在实际应用中,防护部 61的最高点高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厚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厚度为5mm左右,防护部61的最高点高于承托面所在平面的距离为50mm-100mm。防护部61的上突设计,更利于拦挡液体例如雨水进入太阳能电池组件区域,也利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区域的液体例如雨水下渗排泄。
进一步的,参考图10和图11,第二盖板玻璃5背向太阳能电池组3一侧表面包括非接触区A和包围非接触区的接触区B;接触区B适于与屋顶建材的边缘脊6相对粘接,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粘接固定。接触区B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粘接微结构52,第一粘接微结构52为顶端背向太阳能电池组3 一侧的金字塔形结构。第一粘接微结构52的设置增加了第二盖板玻璃接触区B的表面积,可使得第二盖板玻璃5与承托部62的粘接更加稳固,可极大减少因大风等情况造成的开胶情况,增加太阳能屋顶组件的抗风能力。
对于第一粘接微结构52,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形成:采用压延技术,在生产第二盖板玻璃5的玻璃原片时,增加一个辊压工装,压辊上下表面呈金字塔形,玻璃原片经过辊压后,即可形成金字塔形结构的第一粘接微结构52。
此外,参考图13和图1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玻璃1同时设置有第一折光微结构11和第二折光微结构12,同时第二盖板玻璃5设置有第三折光微结构51。通过三种折光微结构分别对入射光进行偏折和散射,进一步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向外反射的光线的强度。并且接触区B同时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粘接微结构52,可使得第二盖板玻璃5与承托部62的粘接更加稳固,可极大减少因大风等情况造成的开胶情况,增加太阳能屋顶组件的抗风能力。
进一步的,参考图12,承托面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粘接微结构63;第二粘接微结构63为金字塔形结构;接触区B表面的第一粘接微结构52 之间形成的空隙与第二粘接微结构63的位置相对。通过第一粘接微结构52 和与第一粘接微结构52之间形成的空隙相对的第二粘接微结构63,使得第二盖板玻璃5与屋顶建材的接触面增加,从而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屋顶建材的粘接更加稳固,可极大减少因大风等情况造成的开胶情况,增加太阳能屋顶组件的抗风能力。对于第二粘接微结构63,可以在承托面采用挤压工艺,形成金字塔形结构的第二粘接微结构6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微结构52和第二粘接微结构63通过粘接胶实现粘接。
进一步的,非接触区A上设置有接线盒8;接线盒8适于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与非接触区A上连接外部电路的电线(图中未显示)的电连接;屋顶建材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脊7,相邻的两个支撑脊7与底板9共同围成走线槽10,走线槽10对应第二盖板玻璃的非接触区A,且将接线盒8容纳于走线槽10中。一方面走线槽10的设置可给接线盒8和电线提供容纳空间,使得接线盒8和电线不会影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平整设置;另一方面走线槽10提供的空间可以给太阳能电池封装组件提供散热的缓冲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脊7有三个,与底板9围成两个走线槽1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具有更少或更多的支撑脊7。支撑脊7与边缘脊6的承托部高度相同,从而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水平设置。此外,支撑脊7的顶面与第二盖板玻璃5粘接。接触区B可以与非接触区A间隔设置,位于最侧边的两个接触区B适于与边缘脊6相对接触粘接,其余的接触区B适于与支撑脊7相对接触粘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脊7的顶面使用泡沫胶与第二盖板玻璃5粘接。泡沫胶除了可以实现粘接功能外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供缓冲作用,可减少因震动或搬运安装等原因而造成的支撑脊7对第二盖板玻璃5的冲击。
进一步的,太阳能屋顶组件还包括支撑梁(图中未显示);支撑梁适于架设于待设置太阳能屋顶组件的建筑的屋顶,以对太阳能屋顶组件提供支撑。边缘脊6为中空结构,边缘脊6和底板9共同构成横梁槽,适于支撑梁从横梁槽中穿过。
支撑脊7和相邻的边缘脊6之间可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槽,进一步对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提供缓冲散热。
第一折光微结构11的尺寸可以为:底面积1mm2~2mm2,高 0.2mm~0.8mm。第二折光微结构12的尺寸可以为:底面积1mm2~2mm2,高0.2mm~0.8mm。第三折光微结构51的尺寸可以为:底面积1mm2~2mm2,高0.2mm~0.8mm。第一粘接微结构52的尺寸可以为:底面积1mm2~2mm2,高0.2mm~0.8mm。第二粘接微结构63的尺寸可以为:底面积1mm2~2mm2,高0.2mm~0.8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光微结构11的材料与第一盖板玻璃1的材料相同。第二折光微结构12的材料与第一盖板玻璃1的材料相同。第三折光微结构51的材料与第二盖板玻璃5的材料相同。第一粘接微结构52的材料与第二盖板玻璃5的材料相同。第二粘接微结构63与屋顶建材的材料相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和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第一盖板玻璃;
所述封装结构以所述第一盖板玻璃设置为受光侧,所述第一盖板玻璃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折光微结构;所述第一折光微结构为顶端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若干个金字塔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板玻璃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折光微结构;所述第二折光微结构为顶端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若干个金字塔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盖板玻璃;所述第二盖板玻璃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背向所述第一盖板玻璃一侧;所述第二盖板玻璃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三折光微结构;所述第三折光微结构为顶端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若干个金字塔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封装胶层,所述第一封装胶层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玻璃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封装胶层适于填充所述第一盖板玻璃和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缝隙,并粘接所述第一盖板玻璃和所述太阳能电池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封装胶层,所述第二封装胶层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玻璃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的一侧,所述第二封装胶层适于填充所述第二盖板玻璃和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缝隙,并粘接所述第二盖板玻璃和所述太阳能电池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板玻璃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表面包括非接触区和包围所述非接触区的接触区;所述接触区设置有若干第一粘接微结构,所述第一粘接微结构为顶端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若干个金字塔形结构。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屋顶建材,所述屋顶建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缘设置有一对边缘脊,所述边缘脊包括靠近所述底板边缘侧的防护部和相对所述防护部更靠近所述底板中心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具有水平的承托面,第二盖板玻璃的接触区适于粘接于所述承托面;所述防护部相对于所述承托面上突。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面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粘接微结构;所述第二粘接微结构为顶端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一侧的若干个金字塔形结构;所述接触区表面的第一粘接微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隙与所述第二粘接微结构的位置相对。
9.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区中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适于实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与所述非接触区上连接外部电路电线的电连接;
所述屋顶建材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脊,相邻的两个支撑脊与所述底板共同围成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对应所述第二盖板玻璃的非接触区,且将所述接线盒容纳于所述走线槽中;所述支撑脊的高度与所述承托部的高度相同。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屋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屋顶建材还包括支撑梁,适于架设于待设置所述太阳能屋顶组件的建筑的屋顶,以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支撑;
所述支撑脊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脊和所述底板共同构成横梁槽,所述支撑梁适于从所述横梁槽中穿过。
CN202221161133.3U 2022-05-13 2022-05-13 太阳能屋顶组件 Active CN217933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1133.3U CN217933820U (zh) 2022-05-13 2022-05-13 太阳能屋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1133.3U CN217933820U (zh) 2022-05-13 2022-05-13 太阳能屋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3820U true CN217933820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8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1133.3U Active CN217933820U (zh) 2022-05-13 2022-05-13 太阳能屋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3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13023A (en) Solar cell module
US1087941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U2008360294B2 (en) See-through type solar battery module
JP201100979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80366606A1 (en) Solar cell module
EP2141747B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H086402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を用いた屋根構造
CN217933820U (zh) 太阳能屋顶组件
JP200310594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JP420841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1859877U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
JPH0718458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CN215266334U (zh) 反光膜及太阳能电池板
JP689348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アレイおよびフレーム部材ユニット
JP201203877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111281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지붕재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CN213014863U (zh) 光伏建筑构件及光伏幕墙
CN219811503U (zh) 一种组件封装工装以及光伏组件结构
CN216664750U (zh) 一种三波暗钉光伏板屋面
KR20130134998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750944B (zh) 太陽光電牆體建材結構
CN218867126U (zh) 一种彩钢瓦与光伏组件结合为一体的bipv组件
CN213207619U (zh) Led光伏构件
CN221081235U (zh) 一种基于TOPcon电池的光伏组件
KR101315426B1 (ko) 솔라 타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