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6229U -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6229U
CN217926229U CN202221140396.6U CN202221140396U CN217926229U CN 217926229 U CN217926229 U CN 217926229U CN 202221140396 U CN202221140396 U CN 202221140396U CN 217926229 U CN217926229 U CN 217926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vity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03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璐
高焓
姜欣宏
邱一可
赵龙智
续立军
毛一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03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6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6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6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包括主体部和压电元件,主体部一端与出液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入液管道连接,压电元件安装于主体部,且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引动,用于驱动主体部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其中,主体部设置有腔体,腔体包括入液腔、出液腔和中腔,中腔用于容纳换热介质,入液腔和出液腔分别位于中腔的两侧,且均与中腔连通,入液腔与出液腔均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流体通道能够使换热介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单向流动。本申请有利于减轻液冷泵的重量,节省体积,同时有利于降低无人机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有技术中,无人机以电磁驱动的方式驱动微型泵工作,然而其产生的电磁会干扰无人机的工作,对无人机的通讯功能、定位功能等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导致无人机的工作性能下降,同时,由于这种微型泵设置了永磁铁、铜线绕组等结构,导致其本身重量较大,从而增加了无人机的重量,因此这种微型泵不利于提升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使用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用于解决现有微型泵重量大、且易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泵,用于无人机,包括主体部和压电元件,所述主体部一端与出液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入液管道连接,所述压电元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且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移动,用于驱动所述主体部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其中,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入液腔、出液腔和中腔,所述中腔用于容纳所述换热介质,所述入液腔和所述出液腔分别位于所述中腔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中腔连通,所述入液腔与所述出液腔均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体通道能够使所述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单向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入液腔的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入液管道连接,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中腔连接,设置于所述出液腔的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腔连接,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出液管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有第二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腔体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盖体设置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入液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出液管道连通,所述压电元件安装于所述盖体,当所述压电元件带动所述盖体向靠近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腔体的体积被压缩,用于排出所述换热介质,当所述压电元件带动所述盖体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腔体的体积被扩张,用于吸入所述换热介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所述凹槽与所述中腔对应设置,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流体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泵设置有多个所述压电元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泵包括多个所述出液管道或多个所述入液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与无人机连接,所述安装孔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液冷泵和散热器,所述液冷泵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泵,散热器用于冷却换热介质,且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液冷泵的入液管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人机包括多个所述液冷泵,所述液冷泵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人机包括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设置有散热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液冷泵的出液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液冷泵的作用下从所述出液管道流入所述散热管道,并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散热器,再通过所述液冷泵的入液管道流回所述液冷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包括主体部和压电元件,主体部一端与出液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入液管道连接,压电元件安装于主体部,且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引动,用于驱动主体部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其中,主体部设置有腔体,腔体包括入液腔、出液腔和中腔,中腔用于容纳换热介质,入液腔和出液腔分别位于中腔的两侧,且均与中腔连通,入液腔与出液腔均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流体通道能够使换热介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单向流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泵设置有压电元件以及流体通道,使液冷泵无需使用电磁驱动即可实现换热介质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小液冷泵本身的重量,且有利于节省体积,进而有利于减轻无人机的自重,有利于提高其续航能力,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无人机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泵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泵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泵的腔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泵的流体通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泵的凹槽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电路组件和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电路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液冷泵;
11-主体部;
12-出液管道;
13-入液管道;
14-压电元件;
141-第一电极片;
142-第二电极片;
15-腔体;
151-入液腔;
152-出液腔;
153-中腔;
16-流体通道;
161-第一端;
162-第二端;
164-第一通道;
165-第二通道;
166-第一回路;
167-第二回路;
17-底座;
18-盖体;
181-第一连接口;
182-第二连接口;
183-凹槽;
19-安装孔;
2-散热器;
21-进液口;
3-电路组件;
31-散热管道;
32-第一电路板;
33-第二电路板;
34-连接框;
a-第一夹角;
b-第二夹角。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泵1,用于无人机,包括主体部11和压电元件14,主体部11一端与出液管道12连接,另一端与入液管道13连接,压电元件14安装于主体部11,且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移动,用于驱动主体部11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其中,主体部11设置有腔体15,腔体15包括入液腔151、出液腔152和中腔153,中腔153用于容纳换热介质,入液腔151和出液腔152分别位于中腔153的两侧,且均与中腔153连通,入液腔151与出液腔152均设置有流体通道16,流体通道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流体通道16能够使换热介质从第一端161至第二端162单向流动。
无人机的散热系统可以使用液冷泵1来驱动换热介质进行流动,从而使换热介质吸收热量,达到降温冷却的作用。液冷泵1包括主体部11和压电元件14,压电元件14安装于主体部11,压电元件14是一种利用逆压电效应从而将电能转换为位移或振动的元件,具体地,当对压电元件14接通相应的交流电信号后,压电元件14可以根据电信号的电压、频率输出相应的振动,更具体地,该振动的频率与交流信号的频率相同,且该振动的幅值与交流信号的电压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压电元件14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移动,如图1所示,主体部11可以沿主体部11的高度方向Z移动。主体部11设置有腔体15,且主体部11一端设置有出液管道12,另一端设置有入液管道13,出液管道12与入液管道13的材料可以采用导热率较低塑料或者橡胶,换热介质能够从入液管道13流入腔体15,并从出液管道12流出。其中,腔体15包括入液腔151,出液腔152和中腔153,入液腔151和出液腔152分别位于中腔153的两侧,入液腔151和出液腔152均设置有流体通道16,流体通道16设置有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流体通道16能够使换热介质从第一端161至第二端162单向流动。具体地,换热介质从第一端161流向至第二端16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相对地,换热介质从第二端162流向至第一端161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当换热介质以第一方向通过流体通道16时,受到的液体流阻较小,换热介质的流动较为顺畅。而当换热介质以第二方向通过流体通道16时,换热介质受到的液体流阻较大,换热介质流动较为困难。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压电元件14接通电源后即可输出振动,当压电元件14沿主体部11的高度方向Z向下移动时,腔体15的体积会被压缩,从而腔体15的压力会相应变大,此时中腔153内容纳的换热介质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分别向出液腔152和入液腔151流动,因出液腔152内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而入液腔151内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为第二方向,因此,出液腔152内的液体流速大于入液腔151的液体流速,即出液腔152内的液体容量大于入液腔151内的液体流量,此时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出液管道12从腔体15内排出。相对地,当压电元件14沿主体部11地高度方向Z向上移动时,腔体15的体积会增大,腔体15的压力相应减小,此时换热介质会从出液腔152与入液腔151流向中腔153,因出液腔152中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而入液腔151中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因此,入液腔151内的液体流速大于出液腔152内的液体流速,即从入液腔151流回中腔153的液体容量大于从出液腔152流回中腔153的液体流量,此时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入液管道13进入腔体15内,进而当压电元件14以一定频率振动时,液冷泵1可以将换热介质泵入到腔内,并且可以将换热介质从腔内泵出,以此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
在现有技术中,无人机使用的微型泵常采用电磁驱动的方式,然而电磁会干扰到无人机的工作性能,例如通讯功能、定位功能等,导致其工作性能下降,因此这种电磁驱动的微型泵不适用于无人机。同时,这种微型泵设置了永磁铁、铜线绕组等结构,从而也会增加其本身的重量,进而会增加无人机的重量,不利于无人机的续航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泵1设置有压电元件14以及流体通道16,使液冷泵1无需使用电磁驱动即可实现换热介质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减小液冷泵1本身的重量,且有利于节省体积,进而有利于减轻无人机的自重,有利于提高其续航能力,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无人机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入液腔151的流体通道16的第一端161与入液管道13连接,其第二端162与中腔153连接,设置于出液腔152的流体通道16的第一端161与中腔153连接,其第二端162与出液管道12连接。
入液腔151中流体通道16与出液腔152中的流体通道16设置的方向不同,具体地,当换热介质会从出液腔152和入液腔151向中腔153流动时,出液腔152中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而入液腔151中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由于流体通道16能够使换热介质从第一端161至第二端162单向流动,因此换热介质通过入液管道13进入到腔体15内。相对地,当中腔153中的换热介质分别向出液腔152和入液腔151流动时,出液腔152内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而入液腔151内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第二方向,因此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出液管道12排出。这样设置有利于实现液冷泵1的进液和排液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实现液冷泵1的泵液功能,进而有利于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流体通道16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道164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165,第一通道164与第二通道165连通,第二通道165包括第一回路166和第二回路167,第一回路166与第一通道164设置有第一夹角a,第二回路167与第一通道164设置有第二夹角b。
流体通道16的第一通道164与第一回路166设置有第一夹角a,且第一夹角可以小于90°,同时,第二通道165与第二回路167设置有第二夹角b,第二夹角可以大于90°,具体地,当换热介质以第一方向通过流体通道16时,大部分换热介质可以在第一通道164流通,受到的液体流阻较小,换热介质的流动较为顺畅。而当换热介质以第二方向通过流体通道16时,换热介质的一部分会流经第一通道164,而另一部分则会被分流道第二通道165,在第二通道165内经过第一回路166和第二回路167后再回到第一通道164上,此时换热介质受到的液体流阻较大,换热介质流动较为困难。这样设置有利于实现换热介质在流体通道16内的单向流动,从而有利于实现液冷泵1泵液的功能。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包括底座17和盖体18,盖体18与底座17连接,腔体15设置于底座17,盖体18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81和第二连接口182,第一连接口181与入液管道13连通,第二连接口182与出液管道12连通;压电元件14安装于盖体18,当压电元件14带动盖体18向靠近腔体15的方向移动时,腔体15的体积被压缩,用于排出换热介质,当压电元件14带动盖体18向远离腔体15的方向移动时,腔体15的体积被扩张,用于吸入换热介质。
主体部11包括底座17和盖体18,盖体18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者其他紧固方式与底座17连接,腔体15开设于底座17上,盖体18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口181和第二连接口182,第一连接口181与入液管道13连接,第二连接口182与出液管道12连接,即换热介质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口181进入腔体15,从第二连接口182排出,压电元件14安装于盖体18,当压电元件14在接通电源后,可以产生激振效果,即压电元件14会发生形变,从而可以带动盖体18发生相应的形变,盖体18的形变可以导致腔体15体积发生变化。因此,当压电元件14带动盖体18向靠近腔体15的方向移动时,腔体15的体积被压缩,此时在流体通道16的作用下,换热介质能够从出液管道12排出,相应地,当压电元件14带动盖体18向远离腔体15的方向移动时,腔体15的体积被扩张,换热介质能够从入液管道13进入腔体15。
这样设置有利于通过盖体18的形变来改变腔体15的体积,进而改变腔体15内的压力,使液冷泵1实现驱动换热介质的流动的功能,且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口181和第二连接口182,有利于实现盖体18与出液管道12和入液管道13的连接,从而有利于换热介质的进出腔体15。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体18设置有凹槽183,凹槽183开设于第一连接口181与第二连接口182之间,凹槽183与中腔153对应设置,压电元件14与凹槽183的底壁抵接。
压电元件14可以是一种陶瓷压电片,具体地,压电元件14包括有经过极化的陶瓷片,陶瓷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片14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片142,第一电极片141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极片142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其中,第一电极片141可以为铜电极,第二电极片142可以为镀银电极。盖体18设置有凹槽183,且凹槽183的位置与中腔153的位置对应设置,压电元件14位于凹槽183中,且第一电极片141与所述凹槽183的底壁贴合,从而当压电元件14输出相应的位移时,压电元件14可以使盖体18进行形变。
通过利用压电元件14的逆压电效果,使压电元件14输出位移,而压电元件14由于液冷泵1的盖体18贴合,从而可以使盖体18发生相应的形变,产生激振效果,进而改变腔体15的压力,有利于实现液冷泵1泵液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腔体15沿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16。
如图3所示,多个流体通道16可以沿腔体15的宽度方向Y并列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入液腔151和出液腔152的液体流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液冷泵1的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液冷泵1设置有多个压电元件14。
压电元件14的个数可以根据腔体15的体积进行设置,液冷泵1可以设置多个压电元件14,从而提高对盖体18的激振作用,进而有利于改变腔体15的体积,实现液冷泵1的泵液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液冷泵1包括多个出液管道12或多个入液管道13。
具体地,液冷泵1可以设置有一个出液管道12和多个入液管道13,或者,可以设置一个入液管道13和多个出液管道12,这样设置使液冷泵1可以满足不同无人机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液冷泵1的使用范围。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9,用于与无人机连接,安装孔19沿主体部11的周向设置。
主体部11开设有安装孔19,安装孔19用于液冷泵1对外安装使用,安装孔19沿主体部11的周向设置有利于提高液冷泵1安装的稳定性。在另一种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9的个数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安装孔19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安装孔19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1的其他位置。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液冷泵1和散热器2,液冷泵1为以上任一项中的液冷泵1,散热器2用于冷却换热介质,且散热器2与液冷泵1的入液管道13连接。
无人机的散热系统中可以包括液冷泵1和散热器2,液冷泵1可以驱动换热介质流动,具体地,当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后,换热介质可以流向散热器2中,散热器2可以对换热介质进行冷却,从而使换热介质可以重新实现吸热降温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无人机通过设置上述的液冷泵1,在实现散热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减轻无人机的自重,从而有利于实现无人机轻巧敏捷的设计,且有利于提高其续航能力,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无人机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无人机包括多个液冷泵1,液冷泵1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无人机可以设置多个液冷泵1,各个液冷泵1之间可以串联连接,或者可以并联连接,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散热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无人机包括电路组件3,电路组件3设置有散热管道31,散热管道31的一端与液冷泵1的出液管道12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2的进液口21连接,换热介质在液冷泵1的作用下从出液管道12流入散热管道31,并通过进液口21流入散热器2,再通过液冷泵1的入液管道13流回液冷泵1。
液冷泵1可以对无人机的电路组件3进行冷却降温工作,无人机电路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32、第二电路板33和散热管道31,其中第一电路板32设置有无人机的计算核心以及射频组件,第二电路板33设置有动力系统的相关电路,第一电路板32和第二电路板33通过连接框34进行连接,散热管道31位于第一电路板32和第二电路板33之间,且位于连接框34内。对电路组件3的降温冷却过程如下:液冷泵1通过出液管道12将换热介质泵向散热管道31,换热介质在散热管道31中可以吸收热量,对电路组件3进行降温作用,而后换热介质可以通过散热器2的进液口21进入散热器2中,散热器2能够对换热介质进行冷却,使换热介质重新具有吸热降温功能,经过散热器2处理的换热介质可以在液冷泵1的作用下经过入液管道13重新回到液冷泵1中,从而可以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将液冷泵1适用于无人机的电路组件3上,有利于实现对电路组件3的降温冷却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路组件3的工作性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泵1及无人机,包括主体部11和压电元件14,主体部11一端与出液管道12连接,另一端与入液管道13连接,压电元件14安装于主体部11,且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引动,用于驱动主体部11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其中,主体部11设置有腔体15,腔体15包括入液腔151、出液腔152和中腔153,中腔153用于容纳换热介质,入液腔151和出液腔152分别位于中腔153的两侧,且均与中腔153连通,入液腔151与出液腔152均设置有流体通道16,流体通道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流体通道16能够使换热介质从第一端161至第二端162单向流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泵1设置有压电元件14以及流体通道16,使液冷泵1无需使用电磁驱动即可实现换热介质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小液冷泵1本身的重量,且有利于节省体积,进而有利于减轻无人机的自重,有利于提高其续航能力,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无人机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冷泵,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一端与出液管道(12)连接,另一端与入液管道(13)连接;
压电元件(14),所述压电元件(14)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1),且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方向移动,用于驱动所述主体部(11)中的换热介质流动;
其中,所述主体部(11)设置有腔体(15),所述腔体(15)包括入液腔(151)、出液腔(152)和中腔(153),所述中腔(153)用于容纳所述换热介质,所述入液腔(151)和所述出液腔(152)分别位于所述中腔(153)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中腔(153)连通;
所述入液腔(151)与所述出液腔(152)均设置有流体通道(16),所述流体通道(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所述流体通道(16)能够使所述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端(161)至所述第二端(162)单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入液腔(151)的所述流体通道(16)的所述第一端(161)与所述入液管道(13)连接,其所述第二端(162)与所述中腔(153)连接,设置于所述出液腔(152)的所述流体通道(16)的所述第一端(161)与所述中腔(153)连接,其所述第二端(162)与所述出液管道(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16)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道(164)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165),所述第一通道(164)与所述第二通道(165)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65)包括第一回路(166)和第二回路(167),所述第一回路(166)与所述第一通道(164)设置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回路(167)与所述第一通道(164)设置有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包括底座(17)和盖体(18),所述盖体(18)与所述底座(17)连接,所述腔体(15)设置于所述底座(17),所述盖体(18)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81)和第二连接口(182),所述第一连接口(181)与所述入液管道(13)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182)与所述出液管道(12)连通;
所述压电元件(14)安装于所述盖体(18),当所述压电元件(14)带动所述盖体(18)向靠近所述腔体(15)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腔体(15)的体积被压缩,用于排出所述换热介质,当所述压电元件(14)带动所述盖体(18)向远离所述腔体(15)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腔体(15)的体积被扩张,用于吸入所述换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8)设置有凹槽(183),所述凹槽(183)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81)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82)之间,所述凹槽(183)与所述中腔(153)对应设置,所述压电元件(14)与所述凹槽(183)的底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5)设置有多个所述流体通道(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泵(1)设置有多个所述压电元件(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泵(1)包括多个所述出液管道(12)或多个所述入液管道(1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9),用于与无人机连接,所述安装孔(19)沿所述主体部(11)的周向设置。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泵(1),所述液冷泵(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泵(1);
散热器(2),用于冷却换热介质,且所述散热器(2)与所述液冷泵(1)的入液管道(13)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包括多个所述液冷泵(1),所述液冷泵(1)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包括电路组件(3),所述电路组件(3)设置有散热管道(31),所述散热管道(31)的一端与所述液冷泵(1)的出液管道(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2)的进液口(21)连接;
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液冷泵(1)的作用下从所述出液管道(12)流入所述散热管道(31),并通过所述进液口(21)流入所述散热器(2),再通过所述液冷泵(1)的入液管道(13)流回所述液冷泵(1)。
CN202221140396.6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Active CN217926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0396.6U CN217926229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0396.6U CN217926229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6229U true CN217926229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8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0396.6U Active CN217926229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6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3877B2 (en) In-vehicle computing apparatu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CN217926229U (zh)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CN212572345U (zh) 一种直线电机整体式冷却结构系统
CN108323112B (zh) 一种合成射流液冷装置
CN117090751A (zh) 一种液冷泵及无人机
CN111863748B (zh) 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及冷却系统
CN214380525U (zh) 一种基于线性马达及紊流的液冷散热器
CN214304444U (zh) 压电风扇
CN216820433U (zh) 智能散热的大功率一体机
CN105465002A (zh) 电子水泵
CN21448207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电机控制器冷却系统
CN211981548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219421435U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20455796U (zh) 一种微型液冷系统
CN217608171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8513315U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容
CN117594912B (zh) 一种双层密封水冷电池包箱体
KR100385134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기지국 냉각장치
CN219739344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端子
CN219780751U (zh)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外接风液冷却装置
CN114980687A (zh) 散热组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662050U (zh) 一种耐高温的智能电路板
CN219876483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用功率模块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TWI817615B (zh) 流體泵浦模組
CN215073576U (zh) 一种医疗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医疗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